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校本課程開發計劃7篇 創新卓越:學校與社群合作打造校本課程計劃

校本課程開發計劃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該計劃旨在按照學校特點和需求,開展富有個性化的教學課程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有針對性的學習體驗。通過校本課程開發,學校能夠針對學生的興趣、能力和發展需求,培養出更加全面素質的優秀人才。

校本課程開發計劃7篇 創新卓越:學校與社群合作打造校本課程計劃

第1篇

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實驗國小創辦於1988年,位於常州市火車站東,歷經幾代人艱苦的努力,學校規模由小變大,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師資隊伍不斷壯大,教育質量也逐步提高。

近年來,學校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全面開展課程改革實驗。新課程改革實驗,校本課程開發的提出,更為學校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學校認識到要發展必須進行創新,必須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學校文化和育人途徑。我們學校確立的培養目標是以藝術為抓手,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給學生有足夠的時空去選擇和創新,讓學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在學校領導經過認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後,學校一致決定根據"學生有特長、學校有特色"的原則開發剪紙課程,把它作為學校開發的校本課程的重要內容,原因有以下幾點:1、學生好動、愛玩,特別喜歡動手。學生喜歡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對客觀世界、自身生活的認識,用自己的作品表達自己的情感。剪紙正好利用了這一特點滿足了學生的需要。2、校本課程的開發要立足學校特色,要能促進學校文化的形成。從1988年起,學校利用美術教師的資源,開設了學生剪、刻紙興趣小組。學生興趣濃厚,剪、刻紙水平日漸提高。學生剪、刻紙作品先後在市少年宮、省美術館、中國少年兒童活動中心、英國、捷克等地方展出,並且結集出版,具有一定的基礎,內部條件十分成熟。社群內有許多民間剪紙愛好者,喜愛用剪紙作品美化家庭和社群環境。開發剪紙課程具有良好的外部環境;3、剪紙歷史悠久,是我國優秀的文化瑰寶。在以知識經濟為主要特徵的新世紀,加強學生對民間文化的學習,是每一所學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融民族性、時代性、趣味性、創造性於一體的剪紙,不受年齡限制,入門容易,學生初學就可在剪紙創作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同時,剪紙創作過程的情趣性、實踐性、表現內容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能提供學生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剪紙教學所蘊涵的這些積極的教育價值也正是校本課程所追求的。

瞭解中國剪、刻紙的歷史和文化,初步掌握剪、刻紙的技藝,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剪、刻紙文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審美觀,鍛鍊學生的意志,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讓學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基於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學校改革的目標,"剪、刻紙"課程總的設計理念為: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培養實踐、創新等綜合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課程目標設定如下:

3、通過一系列活動了解剪、刻紙的悠久的歷史,培養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受到美的感染與薰陶,提升審美能力、觀察能力的綜合能力。

4、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為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

根據我們的總目標,剪、刻紙校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收集有關剪、刻紙歷史背景資料,瞭解剪、刻紙的歷史發展以及等剪、刻紙藝術門類的背景資料的收集及研究。

(2)訪問民間藝人,瞭解各地的剪、刻紙特色,蒐集相關的民間傳說,瞭解不同地方的剪、刻紙風格及特色藝的術考察。

(3)參觀各種展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傳統剪、刻紙、現代剪、刻紙及中外民間剪、刻紙藝術欣賞、評價,瞭解歷代藝術大師及代表作的藝術欣賞、評價。

學校在抓好美術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同時,把剪、刻紙教學向課處延伸,為在這方面有愛好和能力的同學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使他們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

1、學科滲透。每門學科根據剪、刻紙課程的內容,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增加有關剪、刻紙內容,滲透在學科教學中。

3、圍繞剪、刻紙內容,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和綜合性學習。

(1)面向全體學生。在各年級開展剪、刻紙教學。(每週在興趣課中開設一瞭解剪、刻紙的基本知識節剪紙課,邀請專家和民間藝人進行講座)

(2)班級興趣小組。選取實驗班開展剪、刻紙興趣小組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願報名參加,利用課餘時間深入學習剪、刻紙。開展班級剪、刻紙交流評比。

(3)校級興趣小組。選拔優秀苗子,進一步訓練提高,利用週六週末藝校進行剪紙創作,研究剪紙藝術。

第一階段:激發學生興趣,瞭解剪、刻紙的基本知識,並進行簡單的操作實踐。

興趣是推動學習活動的一種內在動力。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於受自己認知水平的限制,做什麼事往往只憑單純的興趣,因此,我們始終堅持將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貫穿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首先要營造濃郁的剪、刻紙環境。學校常規管理要求中十分強調環境育人的功能,良好的環境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培養人的效果。我們開展剪、刻紙要注重創設環境氛圍,在教室走廊牆面設立剪、刻紙宣傳櫥窗;在學校最中心活動區還要特建剪、刻紙作品展室。環境,讓學生展示自已的成功;環境,引導學生追求學習新知識的目標。讓學生一來到學校就被這濃郁的剪、刻紙環境所深深吸引。其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圍繞剪、刻紙,讓學生通過現代媒體、查閱圖書資料等多種渠道瞭解歷代的剪、刻紙名家、講講他們勤學苦練的故事,介紹我國曆史上有關剪、刻紙方面的趣聞軼事;觀看有關介紹剪、刻紙家的影片,舉行學生作品展、和家長一起開展剪、刻紙競賽,切磋技藝,共同成長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受到感染、明確事理、激發熱情。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大約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閒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

民間剪紙是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並在他們自己當中應用和流傳的一種藝術樣式。它生存於勞動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制約,體現了人類藝術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

從技法上講,剪紙實際也就是在紙上鏤空剪刻,使其呈顯出所要表現的形象。勞動群眾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將這一藝術形式錘鍊得日趨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為主的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襯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紙的表現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細可如春蠶吐絲,粗可如大筆揮抹。其不同形式可貼上擺襯,亦可懸空吊掛。由於剪紙的工具材料簡便普及,技法易於掌握,有這其他藝術門類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這一藝術形式從古到今,幾乎遍及我國的城鎮鄉村,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愛。

通常是採用紅紙黑紙或其它顏色的材料剪刻出來的單色剪紙作品。陽刻剪紙的特徵是保留原稿的輪廓線,剪去輪廓線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條線都是互相連線的,牽一髮將動全身。

陰刻剪紙的特點與陽刻剪紙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輪廓線,保留輪廓線以外的部分。所以陰刻剪紙的特徵是它的線條不一定是互連的,而作品的整體是塊狀的。

陰陽結合就是根據畫稿裡的虛實關係的需要採取陰刻和陽刻交叉的辦法,能使畫面效果更為豐富,主次更加分明。

它通過物象外輪廓來表現形象,所以它最注意外輪廓的美和造型。我國著名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曾說,剪影以"剪紙的形式"表現了"一個高階的造型心靈"。英國民間流行的"剪影畫"就是用黑紙剪出物象的影子,用黑影構成了畫面,這種剪影畫後來還發展成為一種電影的形式。前民主德國的剪影片《山神與打穀者》就是其中一例。中國早期的皮影戲與剪紙藝術實際上也是相互借鑑和影響的。所以,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是獨具一格的。

第二階段:陶冶學生性情,教給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

通過開設剪、刻紙欣賞課,帶領學生欣賞剪、刻紙作品,引領學生走入藝術殿堂。使學生們受到美的薰陶與感染,陶冶他們的性情,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

在剪、刻紙指導過程中,我們採用"一看二畫三剪刻四修改五設計六評"的六步一環教學法,逐步培養學生剪、刻紙的能力:

一看看範作。學生的知覺常表現得較籠統,不易發現的特徵和事物間的聯絡。因此應指導學生比較同類事物的不同表達方法,瞭解一般的表現手法。

二畫畫範作。學生在瞭解了一般表現方法之後,再讓學生根據範作進行描繪,這樣有利與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掌握剪、刻紙的表現方法。

三剪刻剪刻範作。在畫好範作的基礎上,嘗試對範作進行剪刻。在學生操作時教師應及時矯正學生的用刀的方法。

四修改修改範作。請學生對範作的剪刻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進行交流,並請大家討論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最後在此基礎上對範作進行修改。

五設計設計作品。在對範作的掌握的基礎上,嘗試對範作進行新的設計。

六評評作品。評作品是整個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剪、刻紙指導的延續和提高。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自評、互評、點評,建立良好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剪、刻紙的興趣。

第三階段:瞭解各大流派,掌握各種剪刻紙的風格,熱愛祖國優秀文化

古今剪、刻紙名家眾多,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蔚縣剪紙 河北剪紙 揚州剪紙 山西剪紙 江蘇剪紙 安徵剪紙 湖南剪紙 山東剪紙 、它們風格各異。在這一階段,可以引導學生去搜集各種各地剪、刻紙的代表作,讓學生進行"三分鐘代表作介紹",由學生自已來展示各地代表作品的風貌和品味,使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瞭解各大流派的風格特點,為掌握各種的風格奠定基礎。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長時間的臨摹、剪刻,能夠對某種地方剪、刻紙有個大致的瞭解,而且印象深刻。增強了他們對祖國民間文化的熱愛和對文化的理解。

其一是作品展覽。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內、校外學生作品展覽,加強宣傳和對學生進行鼓勵。

1、採用等級制記錄學生剪紙學習情況(興趣、技能、態度等方面)。教師、同學、家長參與評價。

2、作品集:每個階段學生的優秀作品,獲獎作品,榮譽證書等。

3、小評論:針對某一作品進行的同學、老師及自己的評價。

4、期末評語:記錄"家長說"、"老師說"、"同學說"、"自己說"等方面的綜合評價。

1、民族性:體現民族特色,發揚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民族自豪感。

2、時代性:體現時代精神,適應發展趨勢,利用現代美術資源。

3、趣味性:適應學生的身心特點,循序漸進,寓教於樂。

4、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剪紙系列課程分為低、中、高三個年級段,總體要求見下表:

校本課程開發計劃7篇 創新卓越:學校與社群合作打造校本課程計劃 第2張

第2篇

新課程的理念已逐漸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並付之於教學實踐。我校校本課程活動也積極投入課改,並探索符合學校特色的新路子,在課程內容設定、學習活動方式改變、評價標準多元上自主探究、不斷創新。在管理方式上採取由校長室arr;教科室的管理網路,最大限度發揮人力、物力資源優勢,為學校文化的塑造、特色的形成、品牌的打造發揮應有的作用,為學生興趣的培養、技能特長的錘鍊不斷努力,為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而積極探索。

本學期我校校本課程將被分為選修校本課程、必修校本課程兩類。必修校本課程直接反映我校課改效果和辦學特色,每班每週將開設兩節校本課程,課程列入課表;選修校本課程共開設6個小組,被安排在每週三下午的兩節課。各活動班組都要結合課改要求,及所帶班組特點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擴大視野,動手動腦,提高綜合素質;發展興趣特長,豐富精神生活,增進身心健康。

各輔導老師要在認真總結反思的基礎上,樹立質量意識、品牌意識、效益意識。結合新課程理念,根據學科特點及班組學生實際制定切實可行計劃。在制訂計劃前要反思上學期活動課存在問題,考慮好改進方法,再從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成果展示幾個方面入手,確定活動目標時,要寫清質量目標、效能目標,既要有定量的,又要定性的。目標要合理可行,並在活動過程中體現。

活動內容與方式這塊要圍繞目標,寫清開展哪些活動及活動程序,通過什麼方式方法、採取哪些措施來達成目標。內容的確定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知識的習得、技能特長的形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協調發展而服務。

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組織競賽、彙報演出、作品展覽、檔案袋展示等,各輔導老師可結合組特點在制訂計劃時指明。在制訂計劃過程中要讓學生共同參與,讓學生明確活動目標,使之成為師生共同的活動計劃與奮鬥目標。活動計劃制訂好後上交教科室稽核、修訂後,作為教師校本課程考核的重要依據。

要圍繞學校文化塑造和品牌質量提升這個核心,確立服務觀念,以責任心、事業心、進取心對待工作,以愛心、真心、誠心面對學生。

1、輔導老師要提前5分鐘到崗,預先準備好活動器材、工具等,保證學生活動時間,下課鈴未響,學生不得提前脫離活動狀態。建立點名制度,每次都要確保每位學生參與活動。缺席的學生要把情況反饋給班主任,協商共同配合教育。

2、學生活動期間輔導老師須自始自終擔任組織指導工作,活動巡視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坐堂批改作業或幹其它有礙於指導工作的事。

3、要確保每次活動課的質量。嚴格按照計劃內容上課,同時要發揮創造性,活動方式要靈活多樣,可結合趣味遊戲、趣味故事等,激發學生的活動情趣,吸引學生,留得住學生。要能讓學生在活動課上形成的興趣和熱情擴充套件延伸到課外、家庭,使校本課程更富有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可把校本課程與學科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興趣特長。

1、輔導老師要做好活動班組學生活動期間的常規教育和管理工作。去專用教室上課的小組,輔導老師更要加強管理和教育,不得隨便動用室內物品,一經損壞、遺失或造成事故,要追究輔導老師責任。活動結束,要做好室內衛生打掃,門窗關鎖工作。

2、分層管理,提高質量。由校長、教科室人員組成管理層。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觀念。教科室稽核各活動班組計劃及班組學生名單,然後由教科室對照計劃及小組名單監督檢查,記錄情況。管理人員還要以參與者、研討者身份深入課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時和活動組老師一起解決活動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還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聽好部分班組老師的課,做到對組內每位老師平時的活動質量有一個清晰地瞭解。

1、校本活動課的評價重視過程評價勝於重視結果評價,對學生評價的主要著眼點應放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和態度的變化上。評價方式採取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相結合。

2、對教師的評價重視過程與成果呈現兩方面。過程評價將從態度、責任心、事業心、常規管理、課堂質量幾方面入手;成果顯現通過現場展示、實際操作、競賽評比、物化成果展示、提交相應資料、檔案袋檢查、學生問卷、座談等多種方式、方法考核。

1、學習校本課程計劃,結合實際在兩週內製訂好計劃、落實好各小組人員,第二週正常開展活動。

說明:專職老師所輔導內容作為工作內容之一,成果顯現作為重要考核依據。所以除學校安排這些訓練時間外,自己還需利用時間進行訓練,以保證學生特長、技能形成。

國小校本課程開發計劃四:應村國小校本課程開發計劃(1231字)

5、不擠佔國家和地方課程計劃,每班每週只安排一節校本課程。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定學生相應的學習內容:

1、低年級的學習以《三字經》內容的背誦為主,不要求學生深刻理解。

2、中年級學生背誦《三字經》以外,還要求學生對有關的內容進行理解。並能大致說出中國歷史的大致過程。此外,對《弟子規》的學習進行理解和背誦。

3、高年級學生除中年級基礎以外,要求對《論語》的有關精選內容進行理解,體會其中的思想精華。

1、一定要有相應的時間保證,各班要有嚴格的監督措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要求內容。

2、語文老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相應的指導與教學,其工作量納入教師的工作量考核。對於教學老師要有充分的準備,做好備課和計劃。在學期結束時學校將對此項內容進行相應的檢查。

3、各中隊的建設要有校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的相應記錄(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記錄),體現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4、成立校本課程研究小組,制定相關的學生評價內容與方式。

1、老師對於校本課程首先自己要理解,學校在一定時間裡將對其中的內容設立對教師的掌握程度進行相應的檢查和監督。其檢查方式包括對校本課程的理解和記憶,利用卷面檢查方式。

(1)要有具體的計劃和準備,結合自身學習和學生學習書寫計劃。包括教學內容分析和學生的程序安排計劃。計劃要有可操作性。

(2)檢查學生的校本課程是否真正開展。主要檢查校本課程的備課和抽查。

(3)是否有相應的教學實間安排。根據教導處的安排,切實進行。學校以抽查教學實間的保證為依據。

(4)學生的學習情況監督方式是否切實可行,學習內容是否到位,學生的學習程序是否有相應的記錄反應。查學生的學習筆記和有關的記錄。低年級查學生的背誦情況。

(5)各班對校本課程的教育要設立專門的記錄,在教室佈置中新增校本課程的記錄或成果展示。

學校校本課程組在每年的4月和11月對學生的掌握程度進行測試檢查(包括對學生的抽查)。

(1)低年級以學生對《三字經》的背誦為主,由科任教師對學生的背誦內容進行監督與記錄為主,記錄要真實。

(2)中年級和高年級以書面測試和學生的知識競賽為主,其考查內容

a中年級以《三字經》的理解,《弟子規》的理解與記憶。

b高年級除此以外,還包括《論語》有關精選的理解。《朱子家訓》等有關名句的記憶。

1、校園的整體規劃和佈置,讓教室和校園洋溢著傳統文化氣息。

2、校本課程的刊出以及課程時間及教學指導老師的安排。

第3篇

為全面貫徹全教會精神,落實新的國家課程計劃,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強化學校特色,我校在切實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根據校本課程的目標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由於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會學習,教學效率低,這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還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國小生正處在可塑性大、易於接受外來事物的刺激,便於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的最佳時期。

為了能使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對他們加強藝術素養的培養,應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於20xx年成立民族打擊樂團隊伍不斷壯大,堅持每週活動。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以打擊樂為核心的民樂藝術特色。孩子們不僅有了一技之長,而且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高。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使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成為課程的設計者、課程標準的制定者、教材的編制者,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地去努力,認識課程、探索課程。研究學生,不僅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專業的學科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還要有融會貫通的綜合能力。校本課程的研發權給予了一線的教師,那就為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舞臺,令人欣慰同時也感到機遇與挑戰是並有的。正如我們的老師所想的那樣:這是一種壓力、一種挑戰、一種責任、一種渴望、一種成功。我們將和它一起成長。

望欣園國小建校以來,一直努力構建全面+特色辦學模式,作為望京科技創業區 辦一所有特色的學校,這是全體師生共同追求,也是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殷切期待。近幾年來,望京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社會發展迅猛,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希望通過學校的藝術教育來提高子女的藝術素養、審美能力,民族自豪感,從而豐富內心世界,這就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我校藝術校本課程,正是在這種形式下開設的,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1、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的意見》和《朝陽區國小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指導意見》的精神。

2、我校的辦學理念:創辦高質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學校。為培養德智雙全、身心共健、才藝俱佳、健康快樂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本校資源條件:設施完善,專用教室齊備,多媒體裝置先進。教師工作熱情高,且積極肯幹;多數教師有可開發的特長。學生質樸、樂學,興趣廣泛。絕大多數家長綜合素質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學校工作。社群參與學校辦學的願望較高,且與學校建立了較好的協作關係,學校有一定的號召力。

4、社群資源、學校資源和教師資源以及對學生、家長、社群、教師關於校本課程設定的調查問卷結果。

1.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積累藝術文化深厚的底蘊,激發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

2.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3.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

4、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覆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1、 課程開發小組成員具有較高的開發校本課程的熱情和能力,能夠較好地完成課程開發工作。

1、互補性原則:開發校本課程,做到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考慮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3、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要還重視學生的參與,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

4、全面性原則:儘可能利用校內教師的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

5、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內容形式上可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我校本著校本課程及教材建設規劃既要考慮校本課程在整個學校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慮我校自身發展目標的定位,既要取國家課程為主之長,又要補國家課程不足之短,既要考慮學生的合理負擔,又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對校本課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設定:

a) 根據對學生、家長、教師和社群的問卷調查,擬開設民族工藝、民族器樂、民族服飾、民族建築等課程。

課程領域 課程名稱 涉及年級 課時 開發時間 選修必修

1、加強校本課程與各學科的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校本課程編輯組的人員參與聽、評課的指導,做好校本課程的監控、測評,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況,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1、授課教師的評價。學校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相關教師進行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學習興趣,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評價時,我們特別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係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體內容。評價的方法除了觀察、調查、考查學習知識、成果展示等外,我們還建立了學生興趣特長髮展的成長記錄袋,允許孩子們把自己認為優秀的作品(一張畫、一副書法作品、一盒錄音帶、一個小製作……)放到記錄袋中,可以想象幾年之後,當孩子們再去看哪些作品時,會發現自己又長大了,或許這作品陪伴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

組長:楊繡川(校長), 副組長:紀萍、沈春燕、張素琴

1、利用現有資源,徵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內容。

2、 通過對學生、家長、社群、教師的調查問卷確定校本課程所設定的內容。

3、 將開發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徵求意見,看所開課程能否滿足學生、家長

1、校本課程理論。內容:《校本課程學習資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等內容。培訓方式:集中學習、交流研討 。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1、主講教師姓名、課程型別、授課物件、授課時間(周課時、總課時)

3.確定課程目標:(全面、適當、清晰;涉及目標的三大領域)

5、設計學習方法:體現課程的特點、符合活動主題的要求、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6、提出課程實施的建議:含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裝置、班級規模。

7、課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等

學校向編輯組成員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教師自主選擇進行編輯。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學校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儲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1、設計三份調查問卷(學生、家長、教師)瞭解大家的需求。

(三)初步理清開發思路,擬訂開發綱要,確定開發專案。

(一)根據擬定專案、選定組長、明確人員分工、制定開發方案。

(二)各專案開發小組修改專案開發方案,分工協作,完成專案開發綱要的編制工作,並在全體教師會上討論。

(三)修改綱要,開始撰寫課程計劃、文字,設計學生活動材料等。

(五)課程文字、計劃和自查表報學校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由學校報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

(六)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即開始在校內實施。

在使用校本課程文字的時候,將根據教材使用的實際情況,從學習內容的選取、誦讀內容的數量上不斷對文字進行調整,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第4篇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設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標準中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

部分,它的開發有利於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有利於儘可能滿足學生個性的發展,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利於實現學生的主動、生動全面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特色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我校根據實際,把校本課程做為國家課程的一種校本化開發,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儘可能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與特長,讓每個學生學有所長。

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和專家、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博文特色的學校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髮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自選課程,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要注意充分發掘學校現有的課程資源和服務資源,服務於課程改革。

5、實效性原則:指學校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1、教師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學校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資訊科技,關注在資訊科技支援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組員:教導處陳秀素主任、教科室楊公軍主任、七年級級部趙萬順主任、八年級級部王金奎主任、九年級級部吳冬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

職責:負責統籌規劃和領導制定相關條例,加強管理和培訓。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開設學校課程的教師,須填寫申報書,撰寫課程介紹,編寫所開設課程的教案。它包括以下內容: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課程實施建議以及課程評價建議。)

(2)組織學校課程開發學術委員會成員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提供課程選單和課程介紹,組織落實課程表等工作。

(4)負責建立學校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建立學校課程學生檔案。

(2)負責向授課教師提供上課學生名單,協調、管理小組活動。

(3)建立學生選課登記表,記錄學生學校課程學習情況,作為綜合素質評價依據。

(2)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導處隨機聽課、測評。

(3)教師組織活動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教師應儲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1)各年級段設定的校本課程,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接受能力。

(2)任課教師要通過選編、自編教學內容等形式形成校本課程教案。

(3)校本課程一經開設,課程實施的老師要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按學校安排的課程表授課,不許隨意刪減課時或被其它任何內容、形式所佔用。

教導處、教科室在學期開學前一週,公佈每個年級開設的校本課程方案及授課教師,供學生選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填報選課志願表。教科室對學生的志願表進行統計彙總。

校本課程每週四安排一課時,一學期按18周安排。在公佈課表的同時,要公佈授課教師、學習地點。

教師根據學校安排,在指定地點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校本課程教學組織的要求與國家、地方課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臨時班級,安排好座次表,選出一名課代表,協助授課教師做好學生考勤、作業完成等工作。教師要精心備課,認真上課,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完善課程內容,調整教學方式;學生上課採取走班制,根據教師的要求,嚴格遵守學習紀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認真完成學習任務。

每一專題學習結束後,教師要組織對學生進行考核,並向教導處提交課程實施總結。對學生的考核可採用測試、小論文、實驗、設計、競賽等多種方式進行,考核成績納入學生學期成績考核之中。

(1)對學生的選課要科學引導。要加強對學生的宣傳教育,講清學校開設校本課程的意義,要求所有學生參加選修課程,級部主任、班主任協調指導選課,做到指導不包辦,放手不放任。

(2)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過程。教師要認真制訂教學計劃,精心備課,撰寫教案;認真組織教學過程,加強學生管理,加強與班主任老師的聯絡,及時反思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益。

(3)學生要認真上課。按時出勤,遵守班級常規,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及考核要求。學生校本課程的評價結果記入學藉檔案,成績優異者優先評優。

(4)加強對課程實施過程的調研和監控。學校課程管理與實施領導小組對校本課程實施的全過程進行調研和監控。通過聽課、問卷、座談、個別訪談等形式,從課程內容、教學過程、學習效果、學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該課程的實施質量和學生的認可程度,及時反饋,併為校本課程的後續開設提供決策依據。

為了保證學校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學校課程進行評價:課程教案、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教案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課程評價的方式方法是否恰當等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準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abcd)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學分管理相關評價表格。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學校課程建設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學校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學校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加大經費投入,確保研究經費的及時劃撥,加強校園環境改善,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實踐基地和校園網站建設,為學校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4、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學校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學校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群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群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第5篇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來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樹德務滋中化民成俗,在潤物無聲中春風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認為,即使是到了21世紀,我們仍然要倡導學習、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1、使學生初步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在祖國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養料,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另一方面,通過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識真偽、分善惡、辨美醜的能力,剔除各種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成為21世紀社會主義新文化的開拓者和建設者。

2、在教會學生認識和掌握本民族的語言文字的同時,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讀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語言和文化經典名篇的積累和文化底蘊。

3、以語文教學跟生活實踐相結合,實現課內外銜接為指導思想,初步形成課內外結合、學用結合的語文新課程教學策略及以對話——探究為總綱的語文文化課堂教學模式。

4、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使廣大語文教師及時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具有比較厚實的文化素養和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1)實施親近古詩文經典工程,增加傳統文化的積澱,吸收經典營養。開展通過民族文化(經典文化為主)知多少的問卷調查,就學生的閱讀時間、閱讀範圍、閱讀內容等方面進行分析。

為激發學生誦讀興趣,我們開展了親近古詩文經典工程,在開發方案中為學生開列了書目,使學生有的放矢,自覺運作。並嘗試採用以下對策:①天天三個一:要求學生每天利用課餘時間誦讀一首古典詩文;語文課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歡的座右銘;回家向父母背誦一首古詩文。②週週三個一:每週寫一張以古詩文為內容的硬筆書法習作;讀一篇經典文言散文;寫一段閱讀心得體會。③月月三個一:每月上旬開設一節有關古詩文閱讀的課;每月中旬舉行一次班級古詩文學習沙龍,交流學習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級段舉行一次古詩文競賽活動(千古美文朗讀比賽、古詩文名句填空比賽、詩詞短劇表演賽、書寫座右銘比賽、古詩文知識比賽等)。④學期三個一:每學期舉辦一次成果展(優秀古詩文摘錄筆記、名聯書法薈萃、古詩文研究優秀小論文展、詩詞短劇彙報表演等);評比一次班級讀經小先生;製作一個親近經典—— squo;語文與文化squo;主題手抄報。

4、營造語文課堂的文化氛圍,領略民族文化風采,接受人文薰陶

課文不僅貯積了豐富的語文知識,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意韻,字裡行間處處流淌著中國文化濃濃的鮮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內在的文化因子,引導學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們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從故事情節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內涵。③從課文詞句入手,挖掘相關文化背景、哲理境界。④從課文插圖、課後練習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2)探索導引—誦讀—探究—拓展課堂教學新模式

①導引:通過與教材相關的名言警句、詩詞賦文、傳說故事、名人軼事等匯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②誦讀:通讀(側重讀準字音、理解詞語、讀通句子的基礎上,掌握句讀、語氣、停頓)與精讀(側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上)相結合;美讀(讀出節奏、讀出情感)與品讀(品味語言的音韻美、品味語言的意境美)相結合。讓文學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脈脈地滋潤學生的心田。③探究:引導學生探究古漢語的詞法、句法現象;探究課文中蘊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課文中的民俗風情和民族情結;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醜等等。

④拓展:以課文為基點,進一步向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擴充套件;以節選的文章為基點,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課文為基點,向同類題材的作品擴充套件等。

我們只要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教材,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挖掘、體驗課文中具有文化氣息的內容,就能讓祖國5020xx年豐富多彩、波瀾壯闊的文化畫軸,透過一堂堂氤氳著文化精神氣息的語文課展現出來,使學生大開眼界、大飽耳福。

校本課程之所以命名為傳統文化,是因為語文歷來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是語文的靈魂,學習語文就是學習文化。本課程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為根本目的,結合我市的歷史和人文資料,立足於學生的文學積累、情感薰陶、明理啟智,提高他們的文化品味和境界。①確定校本課程開發方案②鼓勵蒐集相關資料:以作業的形式鼓勵學生利用假期蒐集相關資料。學生蒐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成語故事、 歇後語、諺語。

校本課程的開發將收到一舉多得的效果,既弘揚了傳統民族文化,又培育了愛國愛鄉的熱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既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既開闊學生視野,又有利於提高運用語言文學表情達意的能力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第6篇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群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定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製作、歷史教育、手工製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群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裡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群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心理健康》(1——5年級);《養成教育》(三年級);《開眼看世界》(一、二年級);《綜合實踐》(3——5年級)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務處負責,主要負責排課、教師的教案檢查、教師上課情況的檢查、均衡學生選修科目和班級的選擇,監督學生上課的情況。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要求教務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校本課程在講授的內容上執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同於國家課程,要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啟,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輕鬆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第7篇

新課程的理念已逐漸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並付之於教學實踐。我校校本課程活動也積極投入課改,並探索符合學校特色的新路子,在課程內容設定、學習活動方式改變、評價標準多元上自主探究、不斷創新。在管理方式上採取由校長室arr;教科室的管理網路,最大限度發揮人力、物力資源優勢,為學校文化的塑造、特色的形成、品牌的打造發揮應有的作用,為學生興趣的培養、技能特長的錘鍊不斷努力,為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而積極探索。

本學期我校校本課程將被分為選修校本課程、必修校本課程兩類。必修校本課程直接反映我校課改效果和辦學特色,每班每週將開設兩節校本課程,課程列入課表;選修校本課程共開設6個小組,被安排在每週三下午的兩節課。各活動班組都要結合課改要求,及所帶班組特點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擴大視野,動手動腦,提高綜合素質;發展興趣特長,豐富精神生活,增進身心健康。

各輔導老師要在認真總結反思的基礎上,樹立質量意識、品牌意識、效益意識。結合新課程理念,根據學科特點及班組學生實際制定切實可行計劃。在制訂計劃前要反思上學期活動課存在問題,考慮好改進方法,再從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成果展示幾個方面入手,確定活動目標時,要寫清質量目標、效能目標,既要有定量的,又要定性的。目標要合理可行,並在活動過程中體現。

活動內容與方式這塊要圍繞目標,寫清開展哪些活動及活動程序,通過什麼方式方法、採取哪些措施來達成目標。內容的確定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知識的習得、技能特長的形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協調發展而服務。

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組織競賽、彙報演出、作品展覽、檔案袋展示等,各輔導老師可結合組特點在制訂計劃時指明。在制訂計劃過程中要讓學生共同參與,讓學生明確活動目標,使之成為師生共同的活動計劃與奮鬥目標。活動計劃制訂好後上交教科室稽核、修訂後,作為教師校本課程考核的重要依據。

要圍繞學校文化塑造和品牌質量提升這個核心,確立服務觀念,以責任心、事業心、進取心對待工作,以愛心、真心、誠心面對學生。

1、輔導老師要提前5分鐘到崗,預先準備好活動器材、工具等,保證學生活動時間,下課鈴未響,學生不得提前脫離活動狀態。建立點名制度,每次都要確保每位學生參與活動。缺席的學生要把情況反饋給班主任,協商共同配合教育。

2、學生活動期間輔導老師須自始自終擔任組織指導工作,活動巡視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坐堂批改作業或幹其它有礙於指導工作的事。

3、要確保每次活動課的質量。嚴格按照計劃內容上課,同時要發揮創造性,活動方式要靈活多樣,可結合趣味遊戲、趣味故事等,激發學生的活動情趣,吸引學生,留得住學生。要能讓學生在活動課上形成的興趣和熱情擴充套件延伸到課外、家庭,使校本課程更富有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可把校本課程與學科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興趣特長。

1、輔導老師要做好活動班組學生活動期間的常規教育和管理工作。去專用教室上課的小組,輔導老師更要加強管理和教育,不得隨便動用室內物品,一經損壞、遺失或造成事故,要追究輔導老師責任。活動結束,要做好室內衛生打掃,門窗關鎖工作。

2、分層管理,提高質量。由校長、教科室人員組成管理層。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觀念。教科室稽核各活動班組計劃及班組學生名單,然後由教科室對照計劃及小組名單監督檢查,記錄情況。管理人員還要以參與者、研討者身份深入課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時和活動組老師一起解決活動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還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聽好部分班組老師的課,做到對組內每位老師平時的活動質量有一個清晰地瞭解。

1、校本活動課的評價重視過程評價勝於重視結果評價,對學生評價的主要著眼點應放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和態度的變化上。評價方式採取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相結合。

2、對教師的評價重視過程與成果呈現兩方面。過程評價將從態度、責任心、事業心、常規管理、課堂質量幾方面入手;成果顯現通過現場展示、實際操作、競賽評比、物化成果展示、提交相應資料、檔案袋檢查、學生問卷、座談等多種方式、方法考核。

1、學習校本課程計劃,結合實際在兩週內製訂好計劃、落實好各小組人員,第二週正常開展活動。

說明:專職老師所輔導內容作為工作內容之一,成果顯現作為重要考核依據。所以除學校安排這些訓練時間外,自己還需利用時間進行訓練,以保證學生特長、技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