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20238篇 2023校本教學大改革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2023是教育部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而出臺的重要政策,旨在構建符合本校特色及學生需求的課程體系,促進教育制度創新,增強學校競爭力與影響力。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20238篇 2023校本教學大改革

第1篇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體現時代的要求,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為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核心,以學生髮展為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從小積澱祖國語言文字,增強語文素養,從小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人格品質。

要遵循兒童的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來源;要緊扣兒童行為習慣培養要求,以正確的行為習慣觀念引導兒童開展行為習慣養成的實踐活動。

要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課程內容要讓兒童感興趣,並涉及到學習、生活、遊戲各個方面,涵蓋兒童的全部生活時空。要從學校擴充套件到家庭,從課堂擴充套件到社會,在學校、社會、家庭的配合和聯結中互動構建,彈性延展。

要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行為習慣實踐活動為課程呈現形態,重視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實踐活動來實現課程目標。實踐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而非單純地講教材;兒童更多地通過實踐,理解良好行為習慣的要求,並在生活中主動加以體驗、實踐,養成良好的習慣。

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養性,在活動中修身,在活動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不僅符合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規律,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學校的活動育人特色。

四、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還要注意遵循習慣養成教育的原則

寧少勿多,寧易勿難;注重行為細節,循序漸進,反覆訓練。

好習慣是養(天天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所以,可以不明白,但必須去做。

嚴格要求:養成貴在嚴格,沒有嚴格就難養成,所以,身教為先,耐心細緻;絕不姑息縱容,決不敷衍。堅持就是勝利:不斷重複,養成好習慣的祕訣就是重複,好習慣不在難,可以從簡單的開始,但要不斷地重複。持之以恆,永不放棄。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在堅持!好習慣在堅持中養成!

為了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我校將以講座、自學、交流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師學習,為校本課程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我校校本課程,學生的參與面廣、可開發空間大,課程研發組地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實驗的管理與督導,不斷推進此項工作的深入實施。教師必須按照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按照學校對各科的課時要求之規定,確保課程的有效實施。

本學期將組織全體校本課程教師的教學展示課活動,通過大賽的評比,使每位教師更充分的利用和挖掘校本課程,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提升教師的研究能力的同時,更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和修正校本課程。

(1)定期查閱教案,聽課評價,作出意見反饋,給予指導。

(2)召開學生座談會,開展學生評教師活動,並及時反饋給教師,以便改進教學。

(3)任課教師交流感受,互補互學,取長補短,及時反思、總結。

依據不同年級所學校本課程內容的不同,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展示評比活動,檢測學生學習校本課程的效果,激勵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1)檢測對良好行為習慣知識的掌握,以試卷答問形式進行。

(2)日常行為舉止的觀察檢測,以此為重點,學校定期講評,及時鼓勵,加以強化。

(4)學生互相評價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掌握學習知識與培養行為密切結合,重在行為培養。

(5)綜合評價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等級評定由班主任、科任老師和學生家長共同評定。

總之,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校本課程的使用和管理,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以此促進我校新課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質教育再邁上一個新臺階。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20238篇 2023校本教學大改革 第2張

第2篇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群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定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製作、歷史教育、手工製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群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裡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群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心理健康》(1——5年級);《養成教育》(三年級);《開眼看世界》(一、二年級);《綜合實踐》(3——5年級)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務處負責,主要負責排課、教師的教案檢查、教師上課情況的檢查、均衡學生選修科目和班級的選擇,監督學生上課的情況。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要求教務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校本課程在講授的內容上執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同於國家課程,要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啟,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輕鬆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第3篇

根據英語學科組教師隊伍年輕化的特點,上學期,我們在加強學科組建設

和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本學期,我們將進一步強化學科組的建設工作,並配合學校和部門的首批學科帶頭人的評選活動,組織全體教師苦練教學基本功,做好出名師工作。

過去的幾年裡,英語組根據學科教學特點,制定了一系列的常規制度,使

學科教學工作不斷規範化、制度化。但是,一直以來,這些常規制度並沒有得到徹底落實。本學期,我們要趁學校工作重點向基礎學科教學轉移之機,狠抓這些教學常規的落實,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學科組長認真組織好每週一次的學科組例會,既進行業務學習和教學研究,又進行思想交流,盡力使全體老師在思想上達成共識。認真執行《英語組教學常規》、《英語早晚讀的有關規定》和《英語組獎金考核細則》,採用量化考核的辦法,考核結果每週反饋給被考核人,從而使考核真正發揮規範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作用。

其次,進一步加強備課組建設,學科組長加強對各備課組工作的督導,各年級的備課組長按學科組的統一要求,每週組織教師認真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每次備課要有書面記錄。每週星期五上午備課組長檢查全組教師的教案、作業和聽課本,把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提出指導性意見,並書面記錄檢查情況,交學科組長檢查;學科組長每兩週不定期抽查全組教師的教案、作業和聽課本,把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提出改進的意見,在學科組例會上公佈檢查結果,並將檢查結果與當月的獎勵工資掛鉤。

最後,嚴格執行雙率達標責任制。根據我部工作計劃和英語學科教學的實際,本學期,各年級的雙率指標為:優班雙率100%;myp班雙率100%;平行班及格率97%以上,優秀率85%以上。為了達到雙率指標,我們採取任課教師、備課組長、學科組長共同負責的責任制,把班級、年級和學科的雙率是否達標分別與任課教師、備課組長、學科組長的獎勵工資掛鉤,並作為他們工作業績考核的重要指標。

國中英語教學研究的重點是改革課堂教學。為此,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入??

優化輸入,分層輸出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首先,通過第3—5周理論學習和負擔輕,質量高示範教師的經驗介紹,使新老師初步掌握優化輸入,分層輸出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推出高質量的示範課。然後,通過第6—8周觀摩負擔輕,質量高示範課,結合新的《國中英語教學大綱》有關精神,深入開展討論和研究,力爭使全體教師都能熟練地靈活運用優化輸入,分層輸出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使英語課堂教學向負擔輕,質量高的要求邁進一大步。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我們對優化輸入已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對分層輸出的探討也有了重大突破。本學期我們重點研究如何利用電腦輔助教學手段優化優化輸入,分層輸出的課堂教學模式,期會考試後,組內每一位教師上一堂研究課,並寫出總結、體會或論文。

上學期,我們以個別班級實驗的形式進行了英語活動課的研究,

課程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它體現了今年國家教委頒佈的國中英語教學新大綱的精神實質——進一步強化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表達思想和交際的能力。實踐證明,在活動課中,教師能給全體學生創造一個只講英語而忘卻母語的空間,在形式多樣的英語活動中,周邊的氣氛感染著每個學生,強烈的學習動力驅使每個學生開口講英語。這種以口語為中心的英語活動課能使學生儘快地培養起用英語思維、表達思想的交際能力。本學期,我們繼續進行英語活動課的研究,重點在myp班進行,每兩個星期開一節英語活動課,由彭江輝老師負責,徐健老師協助;七年級和小八年級年級也進行嘗試,由蔣紅梅、李冬華老師負責,全體任課教師參與。

二.大力推進二五八雙語教學計劃,深入營造我部的英語環境

根據廖校長的工作報告,二五八雙語教學計劃必須強行推進,實現雙語

教學計劃的重點在於非英語學科能用全英語教學,而實現非英語學科用全英語

教學的關鍵在於教師而不是學生。因此,為了大力推進二五八雙語教學計

劃,深入營造我部的英語環境,本學期,我們要在總結上學期的經驗的基礎上,紮實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使我部的英語環境更上一層樓。

本學期,國中部教師英語培訓重點仍然要放在ibo班教師的英語培訓上,培訓工作由溫傑教師主持,並派一名外教協助,彭江輝、徐健教師參與培訓。其他非英語教師的英語培訓仍然採取自學的形式,英語學科組負責編寫課堂教學用語以及與專業有關的術語,每兩週印發一次,由各年級組辦公室的英語教師負責培訓,每月考核一次。七年級年級組由李冬華老師負責,大八年級年級組由薛玲玲老師負責,小八年級年級組由李學增老師負責,九年級年級a組由劉克友老師負責,九年級年級b組由卯萬嶺老師負責,德育處由陳火球老師負責,教學處由霍劍華老師負責,各年級組辦公室的英語教師要在負責人的安排下認真做好非英語教師的英語培訓工作。

本學期,我們要進一步嘗試非英語教師用全英語進行教學,由各學科組推薦1至2名英語基礎好的老師的教師參加,教學處統一安排,英語學科組教師積極協助。首先,報名用全英語進行教學的教師上報授課內容,確定授課班級。其次,英語組分配一名英語教師負責培訓授課教師的英語,並在第八週前將其授課內容譯成英語,發給學生學習,掃除詞彙障礙。最後,授課教師在英語教師的幫助下,設計全英語教學教案,進行試講,並在第16周迎接ibo的授權訪問時推出展示課。

各學科組推薦上全英語教學展示課的教師有李琳琳、劉新華,張景榮、吳春長、陳孝勤、黃敏,熊續輝等,英語學科組給他們分配的培訓教師分別是陳火球、徐艦支曉來、霍劍華、蔣紅梅、羅曉中等。

3.認真做好《國中英語課外讀物》的試用和編寫工作。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國中英語課外讀物》的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上冊已經

初步完成。本學期第二週完成印刷、裝訂任務,第三週投入使用。全體英語教師在各備課組的同一要求下,有計劃地認真指導學生閱讀,並注意收集意見,以便在下學期進行修訂。同時,著手編寫《國中英語課外讀物》的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下冊,力爭在下學期完成並試用。此項工作由霍劍華老師負責,卯萬嶺、薛玲玲、李冬華老師協助。

根據廖校長的學期工作報告,本學期的英語口語聽力大賽仍然由各部舉辦,

這是我校本學期六大活動之一,也是我校創設英語環境的重大舉措。為了搞好這一活動,各班英語教師要在班上進行一次選拔,並對選出來的學生進行培訓。然後各年級舉辦一次選拔賽,並把選出來的優勝者集中培訓,由外教和一名老師負責輔導,最後,在15周星期四下午部裡舉辦英語口語聽力比賽。全體英語教師必須高度重視此項賽事,各備課組要認真組織和選拔,力爭在比賽中奪得優異的成績。

為了確保我部學生在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的優勢,我們必須早作準備。因此,本學期七年級年級成立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輔導小組,由周豔群老師負責輔導。輔導時間安排在綜合能力課的競賽類課和每週星期二、四的第七節課。七年級備課組要對此項工作進行檢查落實,學科組定期抽查。

升期儀式英語環境展示是我部向全校師生展示英語環境的重要視窗。在本

學期裡,我們繼續採用上學期校園廣播的形式進行展示,力爭使我部的英語環境展示更上一層樓,形成自己的特色。為此,我們開設校園英語廣播,每天下午上課前進行廣播,由學生會負責組織,各班學生輪流主持播放,英語教師指導並審定廣播稿,陳火球老師負責,羅曉中老師協助。

第4篇

結合本學期工作要點,以新課程標準為指標,全面落實認真貫徹落實教師的“備、教、批、輔、考”。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突出工作創新,開展切合實際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促進自身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制定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

1、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瞭解新的教育教學資源查閱相關教學活動資訊,觀看學校組織的課堂教學實錄及教學理論講座錄影,學習《有效教師》、《有效研修》和我所教的英語學科課程標準,寫好自學筆記,並有一定的質量,全學期8次。在本學期末上交一篇高質量的教學論文、案例或教學反思。

2、端正態度、提高認識,瞭解新課程理念,以適應新課程理念下教學工作的需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本學期按學校要求聽課18節以上,內容真實,並有一定質量的評語。積極參加本學期兩週一次的計算機遠端培訓,並寫好記錄,做好自學筆記,按時完成。

3、認真理解掌握“備、教、批、輔、考”的基本要求。

4、認真做好學校“三、五”工程“基礎型”隊伍建設實施細則的制定工作,做好“基礎型”教師的初評工作。

在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英語教學。教學國小低年級英語,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層教學,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學期的英語教學,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6、進一步養成聽英語、讀英語和說英語的良好習慣。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1、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2、通過聽、說、讀、寫、唱、遊、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3、培養學生拼讀音標的能力,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

4、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範、正確地書寫。

5、根據“備、教、批、輔、考”的基本要求,每堂課結束後進行檢測,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畢業班的英語教學要全面進行,在新課結束後做好詳細的複習計劃,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利用業務學習和業餘時間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反思和向名師學習,切實提高自身素質。

第5篇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群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定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製作、歷史教育、手工製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群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裡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群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心理健康》(1——5年級);《養成教育》(三年級);《開眼看世界》(一、二年級);《綜合實踐》(3——5年級)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務處負責,主要負責排課、教師的教案檢查、教師上課情況的檢查、均衡學生選修科目和班級的選擇,監督學生上課的情況。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要求教務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校本課程在講授的內容上執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同於國家課程,要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啟,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輕鬆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第6篇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以推動我校以校為本的校本教研為目標,加強本教研組老師之間的交流、合作意識,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的個性,加強校本課程研究,建立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圍。

1、提高孩子們的人文修養,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以自己的家鄉為切入點,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併為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從小立志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學生的認識範圍一般,知識面比較狹窄,在這方面加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學生能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學期學生對名勝學習,學生們瞭解了家鄉名勝由來、蒐集歌頌家鄉名勝的詩歌、並將自己遊覽的感受真實地記錄下來,受到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孝敬父母、保護環境的情感薰陶,提高了語文素養。

1、注意積累相關校本課程資料,為學校新課程改革積累經驗。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種資源,促進校本課程開發實驗。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課堂教學中認真思索,積極鑽研培養學生能力的方法,不斷反思,形成經驗。

2、積極參與相關的教研活動,努力學習電腦新技術,在實踐中提高課件製作水平,促進校本課程的教學。

3、研究教材與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努力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使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時間,多多閱讀教育教學期刊,蒐集、篩選並積累有益相關資訊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

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處家鄉景色,畫下來或拍成照片,並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詩。要求圖文並茂。

校本課程《可愛的家鄉》與《國學啟蒙》隔週上一課。

第7篇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學校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為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順應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展趨勢,根據我市課程改革會議精神,提出我班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以鄧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為指導,體現時代的要求,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為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為我班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核心,以學生髮展為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的人才。

為了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我班將以講座、自學、交流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師學習,為課本課程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我校校本課程以《塞外明珠---官廳湖》為教材,學生的參與面廣、可開發空間大,課程研發組地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實驗的管理與督導,不斷推進此項工作的深入實施。

依據不同年級所學校本課程內容的不同,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展示評比活動,檢測學生學習校本課程的效果,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校本課程的使用和管理,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以此促進我班新課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質教育再邁上一個新臺階。

第8篇

貫徹實施《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積極開發適合本地區、本校實際的校本課程,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近三年來,涪陵城區教育辦公室和涪陵城區六所國小組織開展了以新六藝為內容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積累了不少經驗。在此基礎上,涪陵城區教育辦公室向重慶市教育學會申報了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研究課題。經重慶市教育學會評審,該課題獲批准立項,並被確定為市級重點課題。為深化該課題研究,指導涪陵城區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建設,現結合涪陵城區國小實際,制定本課程計劃。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時代要求,通過新六藝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協調配合,培育學生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初步養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養學生個性特長,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初步具有中國心理、世界眼光、傳統體認、現代意識;促進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化育思想是以國家教育方針為指標,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哲學基礎,以中華民族優良人文傳統為依託,並批判借鑑西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以及現代教學論、課程論,由此探索構建的適應中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核心信念是弘揚中國文化傳統中人文化成的理念。《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代孔穎達註釋雲: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當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孔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先哲們的這些論述,揭示了中國古代人文化成理念的基本內涵,成為我們化育思想的理論淵源。因此,化育思想,我們也稱之為化成教育思想。它是以人類優秀文化科學知識為教育內容,以化育為教育方法,以促進學生人格健康成長為目的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基本宗旨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

化育思想要求在教育中注重學生現實存在和現實生活;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人格的完善、個性的發展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心靈的關懷;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關注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注重培養學生關注民族文化傳統和民族生存狀態,勇於獻身民族復興大業。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包括新詩教、新書教、新樂教、新禮教、新科教、新武教共計六門課程。

國小新六藝課程的性質屬於在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自主開發的校本課程。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由涪陵城區教育辦公室主持,涪陵城區六所國小共同參與研究和開發。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與中國傳統六藝教育有明顯的傳承關係,但絕不是復古。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是在馬克思主義和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根據時代要求,對中國傳統六藝教育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它既應具有明顯的歷史傳承性,更應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總的要求是:突出人文關懷,強化傳統薰陶,促進個性發展;注重實踐,崇尚創新,德藝雙修。

新詩教課程:設定詩歌課,繼承和弘揚中國詩教優良傳統,推進中國詩詞進校園,強化中國傳統詩詞和現代詩歌教育,以之補充和拓展國小語文和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對詩詞的興趣和愛好;國小階段學生背誦古體詩150——200首;培養學生詩詞朗誦習慣和初步技能;瞭解中國傳統詩詞和現代新詩基本常識;開展兒歌、兒童詩習作教學,嘗試古體詩和現代新詩習作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中華詩詞的輝煌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培養學生健康的詩歌審美情趣,發揮詩教的育人功能,以詩性培育人性。

新書教課程:設定書法課,改進寫字課教學,強化中國書法教育,以之補充和拓展國小語文和藝術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書法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書法審美意識和初步的書法審美能力。強化書寫技能訓練,開展必要的書法常識教學;在硬筆書法教學的基礎上,加強毛筆書法教學;在學習楷書的基礎上,重視行書的學習;在臨摹的基礎上注意體現學生個性;在字跡工整的基礎上講求字跡協調、美觀。書法教學要與美術教學相結合,書法不僅在書法課(寫字課)中教學,還應該在美術課中加以引導。要發揮書法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書寫和欣賞過程中受到書法美的薰陶,以書品培育人品。

新禮教課程:設定禮儀課,加強中國傳統美德教育、社會主義新文明風尚教育以及現代禮儀教育,以之補充和拓展品德課教育。從規範學生行為習慣做起,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以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為基礎,貫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批判吸取中華禮教優良傳統。注重培養學生的親情、友情、師生情、鄉情和愛國情感,以之作為禮儀教育的情感基礎。倡導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人道精神,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學習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基本關係,以之作為禮儀教育的認知基礎。知行結合,以禮儀行為作為學生最基本的道德實踐,以禮修德,以禮立人。

新樂教課程:開設樂教課,加強和改進音樂教育。開展聲樂和器樂基礎教育,培養學生初步的演唱能力和演奏技能,每個學生會演奏至少一樣樂器(含豎笛或口琴)。培養學生健康的音樂審美情趣。與新詩教、新禮教、新武教等學科的結合,拓展學校藝體教育,弘揚中國教育傳統中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理念,以樂成人。

新武教課程:開設武術課,拓展體育課教學。弘揚中華武術傳統,培養學生尚武立德,機智勇敢,拼搏進取,強身報國。新武教應與新禮教緊密結合,以禮習武,以武修德;培養學生武術活動愛好和自覺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每個學生掌握適合國小生的武術基本功法和拳術、器械套路十套。

新科教課程:開設科技活動課(含資訊科技課),強化科技教育,使學生了解、掌握最基本的資訊科技知識和電腦基本操作技能,以及運用網際網路資訊資源的意識和初步能力;加強學生實驗教學;開展小論文、小製作、小實驗、小發明等豐富多樣的科技、科普、勞技活動;培育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意識、興趣和動腦動手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精神,初步樹立科學發展觀。通過實施新科教,補充和拓展數學課、科學課教育。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的基本教育方式,即廣義的化育方法。廣義的化育方法包括四種基本方法:教、化、學、行。

化,就是狹義的化育方法,即通過教育教學活動,以及教師的日常言行和教育教學環境諸因素,對學生的薰陶、磨礪、感召,使學生心靈深處發生轉化。

學,就是學生的主動學習,就是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學習的能動性。

行,就是學生的實踐活動,就是突出實踐活動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要通過教、化、學、行的基本方法來實現其教育目標,達成其教育目的。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的教育,應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的教育教學組織形式,主要包括課堂教學形式和課程活動形式兩大類,即兩課兩活動。

課堂教學形式即兩課,指通過專設課和合並課。專設課時也叫單列課時,是利用國家課程計劃中的地方和學校安排課時以及綜合實踐活動課時來安排校本課程課時。合併課是將校本課程合併在國家課程的課時中教學,即在國家課程教學過程中插入相關校本課程的內容。

課程活動即根據校本課程計劃和要求開展的校內外教育教學活動。課程活動形式可分為兩大類,即兩活動,一是學校日常教育活動,二是學校主題教育活動。日常教育活動形式即利用朝會、班隊活動、課間操、課外活動等日常活動實施校本課程教育教學。主題教育活動形式即利用學校、少先隊主題活動,如運動會、藝術節、科技節或專題參觀訪問、調查、採風等活動實施校本課程的教育活動。課程活動應充分利用校園閉路電視系統、校園電腦網路系統、校園廣播、宣傳專欄進行教育活動。

新六藝校本課程應將課堂教學形式與教育活動形式有機結合,利用課堂教學進行必要的知識、技能培養;利用課程活動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新六藝校本課程要與學校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密切結合,使新六藝課程活動成為校園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學校少先隊活動、班級活動都應該積極結合新六藝校本課程來開展。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應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密切結合。新六藝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結合方式主要是滲透與擴充套件,分列與合併。

滲透與擴充套件,即課程理念和課程內容的滲透與擴充套件。新六藝校本課程必須滲透國家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教育教學中,應滲透新六藝課程的精神,並挖掘、突出、深化與新六藝課程相關內容的教育教學,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中體現校本特色。新六藝校本課程既應保持校本特色,也應結合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來確定其教學內容和要求,使之成為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有機擴充套件。

單列與合併,即課程和課時的單列與合併。根據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新六藝課程特點,可以單列設定新六藝課程和課時,也可以將新六藝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合併設定。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評價應遵循人文性原則、實踐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創新性原則等五項原則。人文性原則要求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擺在課程評價首要位置。實踐性原則要求注重對學生基本技能和實踐能力的評價。整體性原則要求課程評價面向全體學生,並對學生新六藝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差異性原則要求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個性優勢發展。創新性原則要求課程評價關注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上述五項評價原則,也是新六藝校本課程的教育原則。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評價的性質屬於考查,主要包括行為評價、作業評價和績效評價三個方面。行為評價主要考查學生的日常言行表現、對課程的學習態度和興趣等方面情況。作業評價主要考查學生平時練習、習作達到的程度。績效評價主要考查學生參加各類實踐活動及相關評比、競賽、考級活動中的表現。考查方式以定性評價為主,以日常行為表現和實作技能考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