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4篇 現代化教學中的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 知識計算,智慧引領

本文將就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進行詳細介紹。作為一名公文網站編輯,我們將從內容結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以及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探討,旨在幫助廣大教師更好地備課和授課。無論您是初次編寫說課稿還是對已有稿件進行優化,本文都將為您提供有益的資訊和建議。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4篇 現代化教學中的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 知識計算,智慧引領

第1篇

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創設自主學習的情景、任務、協作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開展協作學習,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

高中《技術課程標準》中資訊科技部分的基本理念第四條“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創新實踐”和第五條“注重交流與合作,共同建構健康的資訊文化”。

本課是針對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資訊科技基礎》(必修)本,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進行教學的案例。需要說明的是這節課是一節彙報和展示課。

教材的本節內容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上所進行的提煉和提高,對軟體的功能使用及其基本操作不再詳細介紹,而側重於引導學生從如何分析問題或任務需求著手,學會從各種需求中尋找技術解決的辦法或策略,從而實現利用恰當的技術表現形式呈現主題,表達意圖。

本部分內容共用4課時來完成的,第一課時主要是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術內容進行復習與梳理,同時佈置課外任務讓學生分小組並從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選擇合適的課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資料以備下節課使用。第二三課時主要各組將調查的資料用表格處理軟體excel進行處理,主要是資料的錄入和修飾、資料的處理(根據需求利用公式或函式等)、圖表的生成和修飾以及調查報告的得出。

本課時主要是各組對前面所作的工作進行彙報和答辯,展示和交流各組的作品。

1、通過作品的展示與交流複習與鞏固表格資訊的加工與表達的過程,複習excel軟體的技術內容,體會excel軟體的功能。

2、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彙報能力和答辯能力。

3、鼓勵和發展學生的協調能力,會發掘別人作品的優點,客觀的評價問題的能力等。

4、學會與人平等交流的技巧。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增強集體觀念,感悟資訊科技蘊含的文化內涵。

教學重點: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學到別人作品的優點並指出不足。

教學物件為高一學生,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自主獨立完成較高要求的學習任務,喜歡具有挑戰的任務。通過前階段的學習,學生具備了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並且,剛剛學習過“文字資訊的加工與表達”,會使用工具軟體word加工處理文字資訊等,這也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由於在“文字資訊的加工與表達”那部分的教學中也是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的學習,所以在“表格資訊的加工與表達”這部分的小組合作同學們已經比較習慣了。

學生在國中都學過excel軟體,但較之word和excel軟體來說是最不熟練的,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學完後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用得很少,甚至不用,所以,在這部分內容中,我先用了一節課的時間複習技術內容,然後引導學生分組從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選擇例項進行處理,既熟悉了表格資訊處理與加工的流程也對錶格處理軟體的技術應用更加熟練,能真正學以致用。

教學方式:本節課是“表格資訊的加工與表達”的最後一節課,主要以彙報和答辯的方式進行的,以小組為單位對前幾節課所做的工作做一個總結,與教師和其他小組同學一起分享,在彙報和答辯時制定了詳細的規則,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彙報和答辯。從聽課的教師和學生的反饋來看,這種教學方式比較新穎,容易被學生接受,學生真正體會到了自己是課堂的主人。這也體現了此教學設計的宗旨,本次教學活動堅持“以學生為本”,認真組織課堂教學全過程,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生動、活潑、健康的發展。

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類類似於研究性學習,主要是從研究問題入手,以研究者的身份進行研究,突出的特點就是技術為內容服務,在各組的研究結論的形式上就可以看出,有的組是用word做的,而有的組直接放在了彙報的ppt中,還有的組把整個工作,包括表格資訊處理的結果和最後的結論都放在了最後彙報的ppt中。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入課堂狀態,認真聽取答辯規則

學生:彙報組的彙報人對本組的調查課題進行彙報,主要是課題進行的過程。彙報完畢後,彙報人之外的小組成員對教師以及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進行答辯。

非彙報的小組,對彙報的組的作品進行評價,主要是寫出優點和不足(見答辯規則中設計的幾個方面:課題的選擇、資料的採集、資料的錄入和修飾、資料的處理、圖表的生成和修飾、結論的'客觀性、彙報的清晰性和回答提問者問題的情況),在彙報的組彙報完後以小組為單位提問。

教師:在學生彙報結束後可以進行提問,還可以進行適當的點評。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去思考、去評價,使其自覺進入課堂情景。每位同學都是評委,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可以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平等的交流。

根據同學以及教師的評價意見適當修改自己組的作品。

評價方式:小組自我評價、組間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

本節課是“表格資訊的加工與表達”的最後一節課,主要以彙報和答辯的方式進行的,以小組為單位對前幾節課所做的工作做一個總結,與教師和其他小組同學一起分享,在彙報和答辯時制定了詳細的規則,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彙報和答辯。從聽課的教師和學生的反饋來看,這種教師方式比較新穎,容易被學生接受,學生真正體會到了自己是課堂的主人。這也體現了此教學設計的宗旨,本次教學活動堅持“以學生為本”,認真組織課堂教學全過程,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生動、活潑、健康的發展。

在評價上,教師雖然制定了評價量規,但沒有在當時就下發,因為要一項一項的進行打分時間比較緊,只是讓學生從評價量規的幾個方面(課題的選擇、資料的採集、資料的錄入和修飾、資料的處理、圖表的生成和修飾、結論的客觀性、彙報的清晰和回答提問者問題的情況)寫出優缺點,因為每位學生都是評委,他們在別的組彙報完畢後要進行提問的,所以學生只要想好要問的問題就可以,可以把問題寫下來也可以直接提問,所以在評價量規的使用上還值得探討,到底是用很量化的量規進行打分還是直接讓學生定性的分析?不過即使讓學生定性的分析也要明確給出應該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在本節課上,每位同學都是評委,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可以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平等的交流,所以他們的參與熱情非常高,沒有遊離於課堂之外的學生,同時教師在制定評價規則的時候也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參與課堂的深度和廣度。比如在彙報的組,我們要求有一名彙報人進行彙報,其他同學都要負責答辯,這就要求小組所有成員都要非常熟悉自己小組的所有內容,這樣的規則不僅增加了學生參與的廣度還檢驗了各小組合作的程度。另外在提問的時候以組為單位進行,有學生負責記錄,以提問次數多少進行加分,這樣的規則也鼓勵各組成員勇於提問。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提問之前沒有留給各小組充分討論的時間,另外,由於時間的關係,還有很多同學想提問而沒有被問到,我們應該讓這些同學把問題記下來,課下再反饋給彙報的小組。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4篇 現代化教學中的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 知識計算,智慧引領 第2張

第2篇

?版面的美化藝術》選自廣西科學技術出版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資訊科技第一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三節,本課是在學會了對文字進行簡單修飾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邊框、底紋的設定,從而為板報錦上添花。本課的知識點既用到了工具欄,又用到了選單命令,它既告訴同學們word20xx中的一些常用操作可以通過工具欄來完成,快捷、方便,又可用選單的形式來補充工具欄無法實現的強大功能。這為以後更深入地學習文字的排版及表格、圖形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從學生角度看:高一學生已能夠簡單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文字進行處理,但白紙黑字的老面孔讓他們感覺不再新鮮,一份成功的電子板報,不但要文章精彩,還應該有豐富多彩的色彩。因此為了能讓自己的電子板報色彩豐富、美觀大方,把原來單調的白底黑字進行恰當的、符合人們視覺效果的修飾,學生有著很強的內驅力,興趣很濃。通過本課的操作,學生即可完成一個簡單單頁電子板報的雛形,將使學生在感受到成功愉悅的同時,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後面內容的興趣。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培養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通過生動有趣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對文字的創新設計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應用資訊科技為學習和生活服務的濃厚興趣;在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中,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

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本課的課程特徵及學生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法:“演示法”、“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

教師活動圖:設計任務----啟發討論----講解輔導----歸納問題

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我進行了以下學法指導:一是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心境;二是提供更多表達、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敢想敢說,培養他們協作學習的好習慣;三是通過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操作實踐,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四是讓學生通過成功的作品,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

仔細觀察----思考討論----探索質疑----總結心得----自主創造----評價定位

學生在完成每一個任務的過程中,總是先觀察再思考討論完成任務的辦法,對討論結果進行探究驗證,找到答案之後,總結心得,自主創造,最後通過自評、互評、師評來自我定位。

示檔案:“版面的美化藝術”對比(一個白底黑字的“版面的美化藝術”,一個加了邊框和底紋的“版面的美化藝術”)

師:這裡有兩段文字,它們的區別在那裡?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麼?

(修飾了顏色的文章更加漂亮,美觀,特別是標題經過修飾以後還更醒目了。)

原來,這些呆板的文字經過顏色的加工,可以變得如此的生動活潑、多彩多姿呀!怎樣把文字加上豐富多彩的修飾呢?

匯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版面的美化藝術”。(板書)

[ 通過對比作品,讓學生感知藝術,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地、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在《文字的修飾方法》一課中我們學習了通過改變文字的字型和字號來美化標題,那麼如何來給文字加邊框和底紋呢?嘗試用多種方法修飾。

開啟“版面的美化藝術”檔案,給“版面的美化藝術”加上邊框和底紋。

(提前完成的可以幫助同組的同學,幫助的方式是教會他方法,而不是直接幫他操作。)

請全組都完成的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當小老師展示給大家看。

上臺後向這位小老師提出要求:為了讓你的學生們聽清,學會,請邊說邊做,仔細講清每一個步驟。這樣既可以增強了學生的榮譽感,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1) 單擊“格式”工具欄中的“底紋”“邊框”按鈕。

告訴學生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能完成任務,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但原則是越簡單越方便越好。

(2)“邊框和底紋”選單中有二個小卡片,每個卡片中分別對應著不同的選項。

學生練習:給“版面的美化藝術”加上不同的邊框和底紋。

師故意選出幾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邊框和底紋色彩搭配協調的作品和不協調的作品,讓學生評價,通過對比,瞭解設定顏色也不能越多越好,而要從實用,適用,美觀的.角度來設定。(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任務二:自主探究利用“頁面邊框”選項卡給頁面設定邊框]

“邊框”和“底紋”的設定都是針對文章,對於整個頁面我們也可以進行美化,在“邊框和底紋”命令中繼續探密,找一找如何給頁面加邊框。

[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部分,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線”,在這個環節中我丟擲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同時,分層教學的運用,使得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

[在這裡如果給學生幾個字或者是一篇不認識的文章,學生只能機械地枯燥地學習;如果給學生與他們生活和學習相關的內容,他們就會有親切感,並自覺地愉快地創作。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的愛護機房的意識]

1、 師生互動性。良好的師生互助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2、 探究性學習。資訊科技知識本身就是不斷更新的,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也具備探究學習這種能力。

3、 整和其他學科的資源。本課教學如果孤立地僅僅讓學生了解掌握相關操作還是不夠的。放在本單元電子報這一整體會考察,我們會發現,操作僅僅是辦報的一項基本技能,要想辦出有特色的報,需要各方面的能力,其中美術能力不可缺少。因此我在新課伊始,就引導學生感知色彩,不同的色彩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在設定過程更是反覆用同學們實際的操作例項提醒注意顏色的搭配和協調。

4、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有所長同學的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對資訊科技學習的熱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協作意識。

第3篇

“資訊及其特徵”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的高一《資訊科技基礎》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由於這個內容理論性較強,如果只是由教師來講,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所以我準備在教師的引導下,舉出現象,讓學生進行探討,然後歸納獲得知識。有不足之處由教師或學生來補充。這樣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活躍課堂氣氛,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將學習與生活聯絡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習慣。

知識的獲取者是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按照人的成長認知規律,學生對知識的獲取開始由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對於“資訊”這一事物的認識,可以讓他們從大量存在的現象中,發現並歸納出他們應該獲得的知識。老師在此過程中起著引導的作用。

1、知識、技能目標:學生能夠列舉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資訊,感受資訊的豐富多彩性;舉例說明資訊的一般特徵;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或歸納出新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理解資訊科技對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作用,激發對資訊科技強烈的求知慾,養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參與資訊活動的態度。

談話引入:同學們,資訊科技這門課程,我們在國中階段就已經學習。那麼下面請同學們說一說,什麼是資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認為哪些屬於資訊?(舉例)生1:校園裡鈴聲響,可以告訴我們資訊:上課或下課。

生2:觀看校運會,可以獲得很多運動會賽場上的資訊。

生3:從網上可以獲得很多資訊,如:學習資料、娛樂、新聞報導等。

其實資訊在我們日常生活周圍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當然,資訊不僅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同樣可以在我們身體內部找到它的影子,如,醫生通過聽診器來感知我們的身體內部的變化以確定病因,因此我們可以說資訊是用文字、數字、符號、影象、圖形、聲音、情景、狀態等方式傳播的內容。

師:資訊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資訊的存在多種多樣,作為萬物中的一種,它們同樣有著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質。下面我們通過所獲取到的資訊,找出它們共同的特性。

師:在我們周圍存在的資訊中,書刊上的文字依附於紙張,顏色依附於物體的表面,老師講課的聲音依附於空氣。還有很多的資訊,同學們能舉出其他的現象嗎?生:(討論)我們的體重依附於身體,cd音樂依附於光碟,……

生:(齊)資訊必須依附於載體而存在,資訊依附的物體多種多樣。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知道資訊是必須依附某一媒體進行傳播的,所以不能獨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書本上,也可以儲存到電腦中;資訊可以轉換成不同的載體形式而被儲存下來和傳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時也說明資訊可傳遞、可儲存。

(3)載體的依附性具有可儲存、可傳遞、可轉換特點。

師:老師講課中傳授的資訊能增長同學們的知識,廣播傳出的`音樂能給大家帶來快樂,下課的鈴聲能給大家帶來興奮。還有很多的資訊,他們的存在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作用呢?

(1)資訊不能直接提供給人們物質需要,體現在兩方面:

生2:(回答)人們在加工資訊的過程中,經過選擇、重組、分析等方式處理,可以獲得更多的資訊,使原有資訊增值。

師:商場上某種產品供不應求,而產家知道資訊後他們會大量生產該產品,說明資訊可以促進物質、能量的生產和使用。

師:颱風“維達”給我們帶來的傷痕依然存在,有關臺風“維達”的天氣預報當時對我們十分有用,但是現在對我們還有用嗎?

生:(討論)資訊的價值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就如:今天來講,神六的圓滿成功遠比神一給我們帶來的興奮多。今天的報紙總比昨日的報紙好賣,……生:(疑問)書本中的科學知識會隨時間的流失而變得貶值嗎?

師:如果是理論知識幾乎不會貶值,但如果是技術知識同樣會隨時間而變化,但所花的時間會比一般的資訊長很多。

(1)資訊的時效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有長或短)。

師:(補充)因為資訊如果不被人們利用就不會體現出它的價值,那也就談不上所謂的時效性。也就是說資訊的時效性是通過價值性來體現的。

師:老師講課的聲音只是一位同學聽到嗎?電視臺播出的新聞只會被一位觀眾知道嗎?

師:大家想一想,我們的周圍還有那些資訊是能夠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討論)每位同學的相貌、教學樓的形狀、樹葉的顏色、汽車的形狀、……看來所有的資訊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為人所知。

1、師:同學們對以上的資訊形態分析得很透切、獨特。下面我們一起來思考:資訊除了上面的特徵之外還有沒有其它特徵?

2、資訊的眾多特徵中,相對於物質能源,哪些是資訊獨有的?(共享性)

實踐題:課本第5頁,作完後把答案上交到教師機:網路上的芳鄰——>teacher——>所在班級資料夾。

這節課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參與討論活動,教師引導來達到教學目標。從教學的過程來看,學生回答問題很積極、主動,課堂氣氛較好。通過分組活動培養學生的相互協作精神,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變化,不再是以前的傳統教學方式。通過實踐題鞏固這節課所學過的知識點。因為這是高一第一堂課,所以是很關鍵的一節課,如果這節課上好了對下面課程的學習會使到一個促進的作用。

第4篇

?ip地址及其管理》選自教科版高中資訊科技課標選修教材《網路技術應用》第二章因特網的組織與管理的第二節所要學習的內容,它是在國中國小了解網路初步應用的基礎上,學習因特網的特點與功能後展開的因特網組織與管理的教學,學生通過第一節域名與域名管理的學習對於本課學習ip地址有很好的遷移作用。通過本課的學習,為後續接入因特網和網路工作原理打下理論基礎和知識儲備。教材為選修課,內容強調技術取向,特別對於高中聾啞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深度與難度,但通過教材與課堂教學中大量的情境事例、增加課內外課時等措施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促進聾生對於本課的學習。

高中二年級聾生對於資訊科技的學習還是停留在任務驅動和網路娛樂的的學習階段,特別是即將面臨著高三升學與就業的雙重任務,資訊科技課堂在培訓聾生資訊素養的任務的同時還戶負著大學聯考對口單招專業考試的需要。聾生學習自主性還需要進一步培養。特別是由於聾生由於聽力語言的障礙,雖然經過十年義務教育,但他們對於文字表述的意義瞭解不夠深入,抽象思維能力必須以直觀形象的為支援,在本課的理論中學習中還需要處處以學生直觀經驗相關聯。

基於教材內容和聾生特點的分析,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目標:瞭解ip地址的概念,掌握ip地址的格式,瞭解ip地址的分類。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從域名知識遷移學習瞭解ip地址管理的辦法。通過動手操作來了解域名與ip地址的關係。

3、 情感態度,通過本課的學習,使用學生感受到ip地址的資源的有限性與不平衡性,樹立節約資源、合理使用資源的意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ip地址的格式與分類,教學難點是32位二進位制與ip地址的關係。

由於聾生對於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對虛擬資訊科技感受能力比普通高中學生差,在教學中以網路身份證這一形象的表述貫穿教學的始終,理解教學重點,可以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根據聾生課堂手語與文字結合獲取大量資訊的原則,我的教學設計基於教材內容,把教材中良好的編排設計科學的呈現,故本課採取經典的講授法為主,以專案學習法為輔。聾生由於聽力障礙導致的語言發展的滯後,抽象思維對於學習概念和理論性的知識需要形象的支援,以及綜合概括能力需要以實際經驗為支撐的特點,本課學習採用情境問題引入,專案任務驅動學習,講授討論結合等形式展開本課教學。特別以網路身份證這一ip的特徵貫穿教學過程,學生在情境中接受專案任務,在專案任務中動手操作,在操作中交流反思,從而獲得本課ip地址知識的建構,

教學準備:cai課件、電子教本,帶投影和多媒體網路機房、因為投影教學不僅可以方便師生的手語交流,而且可以增加師生的目光與情感交流,真正做到師生的課堂中的互動。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著重從情境引入,發現問題;專案驅動,自主探索;協作交流,經驗分享三個方面展開本課的教學。

在教學的伊始,採用cai課件展出公安警方破獲運計算機犯罪團伙案件,給學生一個警示:學生疑或,怎麼找到

一疑未解,又起風波,教師講述一個真實而眾知的.事例:我校六年級學生蔣某某跟社會上聾人拐騙,一週後,校長在公安的協助下,準確在河南省新鄉市一個出租房內,將其解救回到學校繼續上學。為什麼呢?

通過兩個情境問題的震撼,學生不解疑或,久久的集中教師的舉動,教師板書,ip地址。cai:ip就是你電腦的身份證,就是你電腦的dna。

教師展示身份證:講授:域名是你的戶口本,ip就是你的身份證。

通過形象的以戶口本和身份證的描述,聾生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很容易理解ip與域名的對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