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乘法估算的實際應用教學反思5篇 從乘法到實際應用:教學反思乘法估算的重要性

本文將從《乘法的估算》教學出發,探討乘法估算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和教學反思。通過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提高學生的乘法估算能力。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乘法估算的實際應用教學反思5篇 從乘法到實際應用:教學反思乘法估算的重要性

第1篇

按照教研組的工作安排,每位老師在本備課組內上一節教研課,並從中推選出一位老師代表本備課組參加學校一年一度的“校優質課大賽”。作為備課組的一員,今天我執教了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乘法估算》。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種“讓人歡喜讓人憂”的感覺。

縱觀這部分知識,教材的編寫意圖是:(1)通過讓學生估算需要準備多少錢購票的具體問題,教學乘法估算。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決需要用估算;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結果符合問題實際又接近準確值,使估算的過程儘可能簡便。(2)引導學生在交流、對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並明確估算基本方法的內涵就是:接近準確值(符合實際);計算方便(將兩個因數看成整十、整百或幾百幾十的數)。而《數學課程標準》對於第二學段的估算也明確要求:在解決具體問題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的習慣。它的著眼點在“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給予以上觀點我在設計教學時選取了學生現實生活中的素材,通過去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參觀奧運會比賽場館買票一事,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案,讓解決方案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交流碰撞中明晰,通過“為什麼要這樣估?”“你認為哪種方案更合適?”“哪種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實際?”等問題,讓學生逐漸建構起估算的方法。學會遇到問題要在理解問題的基礎上,確定策略,進而解決問題這一思考方法。為了讓孩子們感覺不到數學課中練習的枯燥,乏味,我將練習置於遊戲的情境當中,通過設定“幸運闖關”遊戲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也讓學生積極投入到鞏固練習的環節當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美中不足的是:課始讓孩子們猜老師的年齡,給出他們一個猜測的的範圍“大約30歲了”,結果有一個學生猜到了24歲,我沒有進一步去追問“24歲是不是符合老師給定的這樣範圍呢?”,也沒有引導學生明白估算的功能——確定數的取值範圍,就直接進入了新課的探究,沒有讓預設的情境匯入發揮最大化。再者,課的開始缺少估算方面的知識鋪墊,過高的估計了孩子們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所以在讀懂學生方面是我應該繼續努力的地方。

課中估算時,大多數學生都採是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進行估算。

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應該準備5000元。也有學生運用進一法估算的,出現兩種估算策略。

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應該準備5500元。

⑶也許是受筆算乘法訓練的影響,個別學生採用了直接用筆算出結果——準確值。實際上,求近似數的方法,還有進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時,也經常根據具體情況,用不同的求近似數的方法進行估算。

在學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種估算時,出現了認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結果與實際的準確值相比怎麼不夠呢?學生自發討論起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從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確值計算之間是有誤差的。今天我們所學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最合適的估算方法解決問題。所以,以後我們再遇到準備錢的時候,什麼時候應估大些,什麼時候應估小些,應視實際情況而定,不一定要採用四捨五入來取進似數。“帶多少錢合適?”這一問題,又把學生引入採用什麼估算策略解決問題的探索中,這時就有了⑵策略的精彩生成。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處理的還不夠到位。使隨後的練習也產生因不明白估算的策略而發生的“連鎖”錯誤。

由於在練習時耽誤了太多的時間,導致課尾的教學總結草草收場。把握課堂教學節奏,進行有效教學也將是我以後努力研究和實踐的方向。

在教學我也發現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計算思想和解題思路時所用的語言不夠精練和明確,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將是我以後要重點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數學的價值,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有關問題,並建立良好的進一步學習的情感,我也將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努力實踐這一理念。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乘法估算的實際應用教學反思5篇 從乘法到實際應用:教學反思乘法估算的重要性 第2張

第2篇

1、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2、能與同學交流自己估計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主動的估算意識。

投影出示:寶雞體育場舉辦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會圖片。

1、師問:這是什麼地方?他們在幹什麼?你有什麼感想?

1、讓學生認真觀察體育場座位排列情況(投影出示課本主題圖),估一估能做多少人?

(2)小組交流,讓每個小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結果。

學生a:每小塊看臺大約有100個座位,一共有26個看臺,大約有2600人。

學生b:體育場每排大約有1300個座位,一共有10排,大約有1300人。

學生c:體育場上下兩層為一個區域,每個區域有200個座位,大約有14個區域,大約有2800人。

學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表揚,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1)數一數:一個看臺的人數,告訴有28個看臺,你能估算出這個體育場一共有多少個座位嗎?

把12看成10,28看成30,6×10×30=1800,所以6×12×28≈1800

小結:一般情況,估算時是根據“四捨五入”法把資料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數,計算簡便。

算一算“東方書報亭”10月上旬的營業額(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彙報結果)

(2)小組活動:每小組拿出自帶的1千克黃豆,估算大約有多少顆?

1、學生每四人一組,各小組準備一千克黃豆。(提前佈置好)

②一個盒子盛出有多少顆,看1千克黃豆能裝幾盒,計算出1千克黃豆的顆數。

a、一把大約有一百顆,可以抓56把,估計有100×56=5600(顆)

b、一個盒子大約盛出有500顆,一千克黃豆大約能裝11盒,估計有500×11=5000(顆)。

1、教師教學中,始終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組織者﹑促進者。因此,在設計課時,巧妙的利用近期在體育場舉行的“演唱會”匯入新課。這樣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情緒飽滿、精神愉快的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接下來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學生初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這樣的乘法估算問題隨處可見,為新課的學習營造估算的氛圍。

2、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每個學生合作交流,培養他們專心聽別人發言的習慣,吸取別人的長處,改變自己的缺點。

3、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培養學生對具體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啟發學生髮展思維,使學生個性化發展,讓每個人都有表現的空間。

4、估算是一種數學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要讓學生明白這種數學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維習慣和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從而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學習不同的估算策略,並能運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第3篇

?乘法的估算》是口算乘法的第2課時,我在備這節課的時候,把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做為這節課的重點,而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靈活的估算,則是這節課的難點。在上課的時候,感覺學生的掌握還是可以的,但是在批改作業的時候,發現學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現反思如下:

估算的教學在數學課本中的出現沒有一個系統的編排過程,感覺以前學生學過的一些關於估算的知識已經忘的差不多了。而在課堂上,當我向學生提問:這道題目為什麼需要估算?學生的回答是看到了夠不夠和大約這樣的字眼,這還是比較好的學生的反饋。那麼中等和差一些的學生簡直就是不知所云了。可見,在學生的思維中,估算的意識是非常淡薄的,對於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大量運用幾乎沒有什麼感受和體會,所以,這是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不斷加強的。

同時,我也感覺的學生在估算方面思維模式單一,不靈活,比如,當和實際的解決問題聯絡起來的時候,學生就表現出茫然,為什麼估算的結果不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有的學生就比較的害怕用估算去解決實際問題,又有一部分的學生感覺的在估算時,比如324可以估算成320,又可以估算成300,而假如乘以9的話,有的學生就又把9估算成10,這樣以來就有了4種結果,所以,給學生又造成了一種模糊的感覺,怎麼估隨便估都行,所以很多本來就似是而非的學生就有些發矇了。

第4篇

?乘法估算》四年級上冊內容,我在按計劃上完這一節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成功的關健在於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採用了學生身邊的生活素材,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和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交流,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後每一個環節,大膽地說出自己想說的,從而體驗到教學學習的快樂,認真反思,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做算天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可當我們教學估算時卻發現,有時學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個準確結唱歌再寫出近似數。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之一是教師交給學生的素材沒有結合實際生活,學生面對這樣的資訊,情感上沒有引起共鳴,沒有估算的需求,乾脆算個準確結果完事。而這節課的主要三組素材都來自於身邊或社會生活實際。例如:

①估人數選擇活動場地,參加活動人數沒辦法一個一個地數,活動場地的座位也沒有一個一個地數的必要,那就根據經驗估算。

②寫作文時,通過規定的字數確定要寫的面數,一般不會一格一格地去數和精確計算,而只需要根據每面行數和每行格數估算。

這樣,估算在學生眼中成為生活中的一種需求,而不是遙不可及的數學知識,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了數學應用意識。同時,這樣的素材有利於學生主動進行觀察、猜測、探索和交流等數學活動。

我們要以看到,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雖然不是這節課的惟一目標,但仍然是一個重要目標,傳統教學中常見有些教師給出封閉的,只有惟一答案的問題,讓學生去解答,然後進行機械的記憶與重複地訓練。而本節課,我給出了一些來自於生活實際的資訊,主要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共同質疑、互相交流。在各自觀點的交匯處,讓我們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悅,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儘管有的學生在交流中想法還不夠成熟,但這一過程已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方法的總結也有自己的功勞,滿足了學生自尊、交流、成功等方法的心理需求,從而使它們始終都積級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數學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數學教學要讓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數學的價值,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有關問題,並建立良好的進一步學習的情感,我將在數學教學中努力實踐這一理念。

第5篇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並且還可以用來檢驗計算的結果,同時估算意識的建立也有利於數感的培養。這一節的內容是學生學習乘法估算的開始,學好估算的方法並不難,關鍵在於培養估算的意識和習慣,因此這節課的目標定位於估算意識在前,方法在後。

1、一節好的課,不僅應追求近期的知識能力目標,更應追求高遠的育人目標。

在上“乘法的估算”這節課前,查閱了不少資料,瞭解到了別人已經做到了什麼,還有什麼沒有做到,而我覺得又是應該做的,比如:大家都做到了將估算與生活緊密聯絡,而缺乏通過估算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於是圍繞這個目標我開始進行課的設計,把估算能力的培養與學生生活問題的思考聯絡在一起,不僅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而且通過估算還要學會思考問題,經常保持對周圍事物有關資料的敏銳性。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始終把握住“估算來自於生活”這一認知目標,在教學中首先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創設情景,使學生產生估算的願望,並在學生掌握了估算意義的基礎上,選取典型例項,讓學生體驗估算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從而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服務。而從學生的反饋看,估算意識的建立仍需在今後的教學中滲透。

學生表現出對生活問題的敏銳和個性化的學習能力,課堂上有矛盾的產生、與有學生之間的思維撞擊,這樣的課才具有生命力。在這堂課中,學生參與了,但缺少同伴間的交流,如能讓他們之間也有爭辯有碰撞,對估算的理解將更有生命。

回顧我在備課過程中,自以為對教材作了一定的瞭解,還查閱了很多資料,而現在看來,這些只是為上這一節課而準備的,也僅僅是鑽研了教材上的例題,查閱了許多老師的教學設計而已,對於與估算相關的本體性的知識又知道多少呢?深知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做長流水,這長流水不應僅停留在國小數學課本上,還應閱讀掌握作為數學這門學科更廣泛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