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案6篇 如何精準地測量長度和時間:一份實用教案

本教案主要介紹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方法,包括長度單位的轉換、基本的測量工具和測量誤差的排除方法等。通過本教案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掌握長度和時間的知識,提高測量技能和準確度。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案6篇 如何精準地測量長度和時間:一份實用教案

第1篇

1、會用累積法測算一張紙的厚度,會用以直代曲法、滾輪法測算曲線的長度。

3、瞭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練習用這些“尺”和“表”進行測量,提高估測能力。

通過一些實際的測量活動學會一些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通過一些實際的測量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學習習慣。

⑵領會積累法和以直代曲法等測量的技巧和轉換的思想方法。

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劣估測長度和時間。

通過一些實際的測量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學習習慣。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毫米刻度尺、圓規、秒錶、量筒、量杯、水、金屬塊。

上節課我們已學過用毫米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和使用計時工具測量時間,今天我們繼續討論幾個實際的測量問題,比如能否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測量課本一張紙的厚度,和課本p14圖1-23曲線的長度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這方面的內容。

⑴教師提出問題:如何利用刻度尺測出一張紙有多厚?

⑴用刻度尺測量課本(不包括封面)的厚度為_____________mm;

⑶用總厚度除以紙的張數,求得課本中一張紙的厚度為__________mm。(多媒體出示)

累積法:把若干個相同的微小量“累積”起來,變得可直接測量,將測出的總量除以累積的個數,便得到微小量,這種方法叫“累積法”

提出問題:立方體、長方體、球形等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體積,可以用刻度尺測算出來,那麼對一個任意形狀的物體,怎樣測量它的體積呢?

展示量筒和量杯實物,讓學生觀察它們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刻度的不同。

講解:量筒的刻度線分佈均勻,量杯的刻度線分佈不均勻。

指出:使用量筒或量杯測液體體積,讀數時,視線應液麵的凹面或凸面相平。(媒體展示)

要準確地測量長度和時間,都要用到測量工具,假如你身邊什麼工具都沒有,你能否對長度、時間進行一些估測?

①先請同學們合作,測出你的手的中指的長度是多少?大拇指指甲的寬度是多少?一拃的長度是多少?走一步路的距離是多少?

②先用眼睛估測課桌的長度,再用你身體上的“尺”粗測,最後用刻度尺測定,看看這三個結果之間相差多少?

講解:要提高眼睛的估測能力,就要對1米、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有具體的印象,同時要多進行估測練習。

通過上節課對脈搏的測量,大家已經知道自己脈博跳動一次的時間,請同學們以它作為“表”估測時間。

師生共同活動:教師用停表測出一段時間,同時讓學生用身上的“表”估測這段時間。

1、怎樣測出細銅絲的直徑,寫出你的測量方法和步驟

本節課涉及到三個活動,有兩個重點:一是長度單位換算;二是刻度尺的使用。單位換算是容易被忽略的,其實要想講透,學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另外它是進行復合單位換算的.基礎,也是今後一系列單位換算的基礎。基於此考慮,我用了一節課的時間講了長度單位的換算。過程是循序漸進,首先從單位臺階入手,要求用科學計數法逐步找到其中規律,然後過度到稍微複雜些的換算。方法是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即意義並用乘法寫下來,指出單位換算的原則是等量代換,用特殊記號如顏色的區別讓學生慢慢理解其換算過程。接著馬上練習,並請學生板書,當場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從課後作業看,個別學生依然存在些問題,如單位漏寫、錯寫等。另外,在時間單位的換算上,只要略提一下即可,但是“一秒等於多少小時”這樣的問題還是會給學生帶來些麻煩。

第二個重點處理了刻度尺的使用。學生有基礎,反而給教學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很多學生不以為然。我嘗試了一下幾種處理方法。一、利用五分鐘時間自學並測量物理課本的長度,再指出資料的不科學性,給學生以震撼。這種方法雖然能起到提醒學生的作用,但是由於活動時間在前,加上人數眾多,很耽誤時間,課堂效率不高。二、給學生三分鐘的時間自學使用方法並對比插圖找出你認為的關鍵詞,並嘗試理解其意思,若有疑問可以小組內討論,討論不能解決的提出來咱們共同解決。然後學生回答找到的關鍵詞,並板書到黑板。事實證明大多數學生能完成此項任務。最後師生共同討論關鍵詞的意義,解決疑難問題,如“分度值是什麼、為什麼要估讀等”。接著練習讀數,學生批判對錯,並找出原因。再留五分鐘時間進行活動測量。這種方法目的性更強,教學環節更加緊湊,教學效果要相對好一些。即使這樣,學生的資料依然會出現問題,如“單位多此一舉,沒有估讀等”。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案6篇 如何精準地測量長度和時間:一份實用教案 第2張

第2篇

1.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決簡單生活問

2.通過進行簡單的測量,具有使用簡單測量工具的能力。

1.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2.通過學習簡單的測量知識。體會測量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養成細緻、嚴謹的學習習慣。

[師]同學們閉上眼睛,估計十秒鐘以後舉手睜開眼睛,我來計時,看誰估計的最準確。開始!

[師]指出正確得數,要想得出準確的資料,我們要學會使用儀器來測量長度和時間,這節課我們在國小和日常生活中對時鐘、表、刻度尺使用和對一些時間、長度單位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繼續學習。

[師]大家都知道長度可以用尺子來測量。同學們能說說都有些什麼樣的尺子嗎?

[師]還有在精確測量或特殊測量時常用的遊標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測微器)。

(教師可以在列舉尺子的過程中。將這些尺子一一展示給學生,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

[師]同學們誰還知道人體的哪些部位可以作為尺,用來估測長度?人體哪些部位的長度具有特殊的關係?

[生]人伸開兩臂的長度大約等於身高;伸開手掌,從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離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離叫“一小柞”。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長度、身高,就能利用雙臂及手掌估測物體的長度。

[生]人的頭長和腳長相同;身高等於9.5倍頭長;人握住拳頭的大小和心臟一樣大。

[生]人身體上許多部位是按“黃金分割”分配的,比如眼睛是頭部的黃金分割點,肚臍是人體的黃金分割點等。

[師]同學們知道這麼多關於人體尺寸的知識,真讓老師吃驚。大家也一定還記得長度的單位都有哪些?

(同學們列舉單位的過程中,教師投影長度的單位及換算,鞏固記憶)

單位:千米(km)、米(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奈米(nm)。

[師]大家會用生活中常見的直尺、捲尺測長度嗎?請同學們利用你文具盒中的尺子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並和同學們交流測量方法及發現的問題。

(同學們操作,教師巡視。注意發現測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討論解決)

[生]測書的長度的時候,要選擇較長的刻度尺;刻度尺平行地放在被測的長度上,尺子上的零刻度線與被測長度的一端對齊,視線和被測長度另一端的刻度尺對齊(學生示範說明);讀出刻度尺上的數值,記下來。這樣就測完了。

[生]我的尺子用的時間長了,前面零刻線的地方看不清楚,我將能看清楚的一條刻線和被測長度的一端對齊,讀出另一端刻度尺上的數值,將前面的值減去,也能測出物體的長度。

[生]我發現將刻度尺上的刻線緊貼在被測物體上(學生示範),讀數時容易看清楚、讀準確。

[生]我用刻度尺測量書的寬度的時候,零刻線和一端對齊了,可是另一端和刻度尺上的刻線對不齊,該怎樣算長度呢?

[師]是不是其他同學也有同樣的問題?實際上類似的問題我們在測量中經常遇到。

[生]刻度尺上的一小格是1 mm,可以根據被測物的邊緣所對的位置估計一下是零點幾毫米就行了。

[師]請大家看看被測物邊緣對應的是刻度尺上多大的值。

[生]被測物的邊緣對應的位置超過了小格的中間,靠右,我認為是6.36 cm.

[師]三位同學讀出了三個數字,數字中前兩位完全相同,只有第三位不同,為什麼呢?

[生]前兩位數是從尺子上讀出來的,當然都相同,而最後一位是根據個人的感覺估計出來的,就可能不相同。

[師]回答得非常好。直接從尺子上讀出來的數值,我們稱它為準確值;估計出來的值我們稱它為估計值。因此,一個測量出來的數值就包括兩部分。

[生]測量結果上還必須說明單位。所以測量結果應包括三部分: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師]如果被測物的邊緣和刻度尺的某一條刻線對齊了,還用估計嗎?

[生]被測物邊緣和刻線對齊時,就不用估計,也可以說估計值是零。

[師]說得非常好。在書寫測量結果的時候,為了說明你的估計值是“零”。在準確值的後面應該寫上“0”。

[生]用最小刻度是mm的尺測量時,能估計到零點幾毫米;如果是用最小刻度是cm的尺濺量,就只能估計出零點幾釐米,用mm尺測出來的結果肯定就比用cm尺測出來的準確。

[師]這就是說我們在讀數的時候只能估計到最小刻度值(也叫分度值)的下一位。在測量時應根據測量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尺子。

[生]測足球場的長度時用最小刻度是1 m的尺子就行,測玻璃時就需要用最小刻度是1 mm的尺子測。

[師]同學們瞭解的表都有哪些?你認為古代人和現代人測量時間的方法一樣嗎?

[生]現在的表的種類很多,如鐘錶、手錶、懷錶、小鬧鐘等。

[生]手錶、鐘錶、鬧鐘都是平時生活中計時用的。還有一種表是在運動會上跑步計時時才用的。叫秒錶或停表。

[師]按照使用人群的不同,我們還可以將表分成兒童用的卡通表、盲人用的盲人表和成人用的各種表:按照安裝位置的不同,還能將表分成吊鐘、座鐘、落地鍾等等。同學們說可以嗎?

[師]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表實在是太多了,不論將它們分成多少種、劃為多少類,它們都是現代人的計時工具。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在古代還沒有表的時候,人們是如何計時的呢?

[生]我認為是用太陽或影子計時的。因為我見過老家農村的老奶奶決定幹活或做飯都不看錶,而是看“日頭”或看院子裡牆的影子。古代人沒有表,可能和她們一樣。

[生]古代人用“燃香”來計時,我聽老人們說過“一炷香的功夫”,指的就是燒完一根香的時間。在古裝電視劇裡也看見過用“火”計時間。

[生]我在書上看到過古代有水鍾。可以用流水來計時。

[生]網上說最早的計時工具是日晷,是埃及人最先使用的。

[師]同學們從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猜到的,說出了這麼多種古代人可能的計時方法。不論對不對,你們都是最棒的。請同學們看下面的資料片。

[生]計時器的發展經歷了很長的時間,經過了許多人的努力。

[生]我們今天用的表也是從古至今許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是他們智慧的結晶。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今天的計時器——“表”。大家都會用嗎?想不想試一試呢?

(教師將課前準備的.鬧鐘、停表等發給同學,也可以讓同學們使用自己的手錶)

[師]請同學們用你們手上的表測量自己寫10個字用多少時間,然後介紹你的測量方法。

[生]我是用自己的手錶測量的。在寫字前看看是幾點了,寫完後再看是幾點幾分,前後兩次時間的差,就是我寫10個字所用的時間。

[師]哪些同學是用停表測量的,會用嗎?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呢?

[生]我知道怎麼用。停表有兩種,和書上圖11.3-2中的一樣,一種是機械停表,一種是電子停表。機械停表上有兩個按鈕,按下中間較大的按鈕,表開始走,再按一下表停,錶針停在某一位置上,再按下旁邊的小按鈕,指標就會回到零;大表盤上還有一個小錶盤,大表盤上指標轉一圈,小錶盤上的指標就轉過一小格,表示1分。使用前應讓兩個錶針都指零。開始寫字的同時按一下中間按鈕,寫完字的同時再按一下,從表中指引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讀出寫10個字所用的時間了。

[生]電子停表的使用和機械停表的使用基本相同,但我認為電子停表讀數更簡單。使用機械停表時,如果測量的時間超過1 min,則需要從小錶盤上讀出多少分鐘,再從大表盤上讀出多少秒。而使用電子停表時,直接讀出顯示的時間即可。

[師]大家認為他們講得清楚嗎?老師認為他們非常棒。現在請拿著停表的同學和拿著手錶及鬧鐘的同學互相交換,將剛才寫過的10個字按相同的速度再重寫一次,測量經過的時間,和第一次測量的時間比較。

[生]我發現按相同的速度寫同樣的字用停表測出的時間比用手錶測出的時間短。

[生]我覺得用停表測出的時間較準。用停表測量時可以用左手操作停表,和寫字同時開始,同時結束。而用手錶測時要先看了表再寫字,寫完後再看錶,所以測出的時間長,並且手錶不停走動,也不容易記準時間。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比較,一定已經明白了為什麼徑賽場上和實驗中測時間一般用停表的道理。

[師]請同學們利用你們手中拿著的表再測量自己一分鐘內脈搏跳動的次數。課後放學或上學的路上用脈搏估算需要的時間並和用表測量出來的時間進行比較,看看相差多少,差得多不多。

[師]同學們剛才在測脈搏的時候,拿著鐘錶或機械停表的同學,一定聽到了表的“滴答”聲,是什麼東西使鐘錶滴答響呢?請看下面內容。

[師]看了上面的內容,老師相信同學們自己也一定會做一個擺,怎麼做呢?

[生]用一根細線,下端拴一個小重物就能做成一個擺。

(教師利用長約1米的塑料捆紮繩,下端系一把小鎖頭向同學們展示。教師將細線和另一端系在鐵架上,拉開一個小角度,鐵鎖便擺動起來)

[師]類似這樣的裝置叫單擺。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表測量這個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看怎樣才能測得更準確。

[生]如果單測一個來回,有時很大,有時很小,肯定不準確。可以多測幾個來回然後求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時間就能更準確。

[生]我覺得可以幾個人同時測一個來回,將幾個人測出的結果平均,也能使測量結果更準確些。

[師]同學們能認真思考是非常好的習慣。課後大家還可以繼續測量、討論,找出最好的方案。

同學們一定還記得國小學過的時間的單位,是什麼呢?

[師]被測物體真正的長度即真實值只有一個,而三個同學測同一個物體就得到了三個測量值。說明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是有差別的,這就是誤差。大家說誤差能完全消滅嗎?

[生]測量總是人利用工具進行的,並且測量時還得要估計,總會有一些誤差。所以我認為誤差不能消滅,只能儘量減小。

[生]可以多測量幾次,多幾個人測量,然後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

[師]這就是我們在物理實驗中經常用到的“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師]如果在測量的過程中,不小心將尺子放歪了。或沒有一條刻度線和被測物對齊,或讀數時斜視,你們覺得會產生什麼結果?

[生]如果這樣測量,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誤差肯定會很大。

[師]同學們必須明確,不按正確的方法測量得到的結果並不是存在誤差,而是錯誤。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錯誤是不應該也不允許發生的。

[師]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時間的單位是秒,什麼是國際單位制呢,請同學們閱讀。

[師]同學們已經學會了正確使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能不能用刻度尺測硬幣的直徑、一張頁的厚度、細鐵絲的直徑等,課後大家可以繼續思考、討論。現在同學們一起小結本節內容。

1.長度的測量:長度的單位及換算關係,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

2.時間的測量:時間的單位、測量時間的工具、停表及手錶的正確使用。

第3篇

2、知道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並知道它與其它單位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1、會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會進行特殊測量。

2、會正確使用手錶或停表測量時間,並會估測時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具準備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課本、鐘錶 、錄音機。

在生活、生產和科研中,人們經常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測量。體檢時量身高、體重、血壓等,買菜時稱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剛到學校醫務室去體檢,醫務人員給小剛量完身高後告訴小剛他的身高是163。小剛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學生討論並得出正確的結果:163釐米或1米63)

講解:上述問題告訴我們,測量時必須首先規定被測量量的單位。為了世界各國交流的方便,1960年,國際上通過了一套統一的測量標準,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長度單位: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奈米(nm)。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離約30km(公里),八年級年齡段的同學身高多數在1.5m—1.7m之間,手掌的寬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寬度大概是1cm。

(請5個同學目測,再用米尺實際測量,比較誰目測的結果更準。)

問題2:人們正常走路一步的距離大約為0.5m,以此為長度標準,估測教室的長度。

長度估測的結果精確度是不高的,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可以選擇適宜的長度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展示:各種型別的長度測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捲尺、遊標卡尺(精度高)、螺旋測微器(精度高)等]。

介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學生看課本p21並讀出圖2-15及圖2-17的長度)。

活動1:(1人一組):用刻度尺測量物理書的長度和寬度(結果填入p22的表格中)。

(選擇兩個較為典型的、有點問題的測量資料進行評價。)

介紹:國際乒聯為了我們限制我們中國乒乓球選手,同時也有利於乒乓球活動在全世界更好地開展,把乒乓球的直徑從原來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謂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賽從原來的一局21分制改為現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剛結束的第28屆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選手表現依然銳不可擋,取得男雙、女單、女雙三塊金牌。

思路:被測長度的特點:①曲線;②規則(圓)。測量方法:①直接用捲尺測量;②化曲為直:用細線繞硬幣一週再拉直測量或將硬幣在直線上轉圈;③利用圓周公式c=2πr=πd:兩塊三角板一把尺子夾緊硬幣即可量出直徑或用紙將圓描下,再將紙上的圓對摺即可測出直徑或利用幾何方法(有多種方法)找到直徑來測量。

問題2.漳泉肖鐵路通過惠安的唯一一條鐵路線,如何知道這條鐵路的總長度呢?

思路:被測長度的特點:距離太大,難以直接用刻度尺測量。測量方法:①上網查詢(現場上網查詢,搜尋關鍵字:漳泉肖鐵路全長);②藉助福建省地圖間接測量。

問題3.如何測出一盤蚊香燃完所需的時間?

思路:被測時間特點:時間太長。測量方法:①直接用手錶測量(要有耐心,可邊做事情);②利用比例測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時間即可。(現場實驗,小段蚊香長度約為1.5cm,蚊香的燃燒速度約12cm/h)

說明:上述三個問題先分析特點,方法讓學生討論後再一一評價。鼓勵學生多找方法,並儘量找到簡單實用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經常進行長度的測量外,也經常需要對時間進行測量。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時間單位:年(y)、天(d)、時(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

活動3:(集體活動):估測1分鐘的時間長度。(請三個同學上臺面向黑板,其餘同學當裁判,講臺桌上的大時鐘面向“裁判”,教師喊計時開始,三名若認為1min時間到則舉手,比比看誰對1min的時間估測更準一些。)

講解:時間估測的結果精確度是不高的,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可以選擇適宜的'時間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活動4:(2人一組):停表的使用。(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對停表的使用方法進行簡單講解,然後教師喊口令,學生按停表計時,請同學相互幫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動5:(2人一組):跑圈測時。(請三位自認為速度較快的同學分別從教室前門繞到教室後門再回到前門跑一圈,各組同學分別測出每位同學所用的時間,然後請其中一組同學用他們的測量結果判斷誰的速度更快。)

利用多媒體顯現本節知識結構進行小結。通過對一些特殊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問題的探討,除了掌握這些簡單的物理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學習生活當中處理問題的時候,要善於把你的思路開啟,如此你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3.自制一個1米的釐米刻度尺,並用它測量課桌的高度和長度。

第4篇

●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從以下5個方面進行教學方法設計:(1)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落實.(2)設計營造民主、互動的教學氛圍,通過師生討論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的實驗方案、分析論證誤差的產生和誤差與錯誤的區別、完成知識應用的案例和課堂檢測的問題等.(3)創設學習物理的情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例如,通過回顧學生已有的對長度和時間的認識,讓學生來說應選擇怎樣的測量工具,應怎樣測量,通過解決在“知識應用”和“課堂檢測”教學環節中所提出的實際問題,感受誤差與錯誤的區別.(4)優化整合現代教學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例如,適時運用投影、說明怎樣進行讀數.(5)注重教學的反饋和評價,促進教學相長.做好學生的自我和相互評價、學生與教師的相互評價.

請一個同學說一說:“你的身高?” ,“你從家到學校有多遠、要多長時間?”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出 ,在生活、生產和科研中,經常要進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探究物體的運動規律也要進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要測量就要有一個公認的測量單位。在古代,人們就學會了利用身邊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有規律的變化作為測量單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長作為長度單位,利用晝夜的交替、季節的變化作為時間單位。

1960年,國際上通過了一套統一的測量標準,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

(1)讓學生說出所知道的長度測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後教師出示一些常用的測量工具(刻度尺、捲尺、遊標卡尺、螺旋測微器)讓學生觀察。

①伸開手掌,從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離,稱為“一柞”。

②伸開兩臂的長度,大約等於身高;人步行時,平均一步的長度;某一個手指的寬度等。

(1)複習國小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單位間進率。瞭解長度單位還有微米、奈米等。

(2)閱讀課文第20頁倒數第二自然段,瞭解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

米(m)、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奈米(nm)

應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緊靠被測物體;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幣下進行測量,直徑的位置難以判斷,會使測量不準確。只能用間接的方法進行測量。

方法一(卡尺法):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幣緊壓在桌面邊緣;藉助兩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來進行測量。或用一隻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用兩把三角板緊夾住硬幣,均可從刻度尺上讀出硬幣的直徑d。根據公式l=лd 求出硬幣的周長。

方法二(滾輪法):在紙面上畫一條直線,讓硬幣從某個記號開始,在紙面上沿直線滾動n週記下終點。測出線段長度s,先求出每週的周長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幣的直徑d=s/nл.

方法三(替換法):把硬幣放在紙上,貼著邊緣用筆畫上一圈,再剪下對摺,然後用刻度尺直接測量圓的d,即為硬幣的直徑。根據公式l=лd求出硬幣的周長。

方法四(化曲為直法):拿一紙條緊貼著硬幣邊包幾圈,用一大頭針在紙條上扎穿一個孔,然後將紙條展開平放,用刻度尺測出相鄰孔間的距離l,就是硬幣的周長。根據公式d=l/л求出硬幣的直徑。

探究:紙的厚度為10-4m,用毫米刻度尺測不出一頁紙的厚度,也測不出二頁紙厚度,但是能測出上百頁紙的厚度,而一頁紙的厚度只要把測出的厚度除以總張數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測少法)測量時取若干頁紙(紙的頁數要足夠多),壓緊後,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總厚度l,然後將總厚度除以紙的頁數n,求出每頁紙的厚度l=l/n.

測量方法:找一支圓鉛筆,把細銅絲捋直,將金屬絲在鉛筆上依次密繞適當的圈數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這個線圈的長度l,再將線圈長除以圈數所得的商就是金屬絲的直徑d=l/n .

(1)教師概括介紹計時工具的發展變化過程。在古代,人們用日晷、沙漏等器具來計時。16世紀後,歐洲出現了有重錘的擺鐘,近代機械式鐘錶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利用石英晶體制成了穩定、輕巧、方便的電子鐘錶,它們一天的偏差不超過0.5秒。目前最準確的計時裝置是天文臺使用的原子鐘,30萬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讓學生看課文圖2-11瞭解古代和現代的幾種計時工具。

(2)學生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古代人和現代人測量時間的工具、測量方法?

①日晷:在太陽照射下垂直於日晷圓盤上的杆在圓盤上形成影,隨太陽升降運動,不同時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對應位置標上對應的時刻,就可以用來計時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數量的沙子,根據漏下的沙量計時。)

(2)閱讀課文第20頁第二自然段,瞭解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

(1)採用數脈搏跳動次數的方法估測一段時間;結論是:_______.

(2)用停表或手錶測量一段時間(從教室的一端到另一端),結論是_______。

任何實驗測量結果不可能是絕對準確的,由於受所用的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測量長度實驗中,有的同學讀刻度尺示數可能估計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學估計的可能小一些,而一個物體它的真實長度總是一定的,這個真實的長度叫做真實值,所以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差異,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

由於儀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確,實驗者對實驗的觀察總會有偏差,因此誤差總是存在的,不能消滅,但儘量減小誤差。

錯誤與誤差不同:錯誤是指不按實驗、操作的有關規定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測量方法產生的,所以只要嚴格按要求去做,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會更接近真實值,誤差較小。

a、放置刻度尺時,刻度尺應沿所測長度放置,並必須從0刻度線量起

a、 看刻度尺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並要正對刻度線

b、讀數時,根據所測長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線來讀取資料

a、認真細緻的測量可以避免誤差b、測量時未遵守操作規則會引起誤差

c、測量時的錯誤就是誤差太大 d、測量中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a、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線已經磨損的刻度尺

5、怎樣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出一枚硬幣的直徑?畫圖表示出你的測量方法,並將測量結果填在橫線上。

6、怎麼測量一個乒乓球的直徑?寫出你需要的輔助器材,畫出你的測量方法。

7、要比較準確地測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較科學而簡單的辦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為1m,長為100m的長度的刻度尺進行測量

b、開啟地圖,根據圖上給出的比例尺,然後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離

8、在你身上找到長度等於1m、1dm、1cm、1mm的不同部位,今後在沒有刻度尺的時候,你就可以有這些身體上的刻度進行粗略的測量了。

9、利用學校田徑場的跑道和秒錶,怎樣測量自己正常步行時的速度?測出了這個速度你還能進一步測出你家到學校的距離嗎?試一試。

10小明在學校的田徑運動會的跳遠比賽中,奮力一躍,裁判用捲尺進行測量發現小明的成績剛好打破了校紀錄,但裁判長卻沒有認可這個成績,而是拿來了一把鋼捲尺進行了重新測量,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11、馬拉松比賽的距離是42.195km,比賽的地點一般都安排在城市裡的街道,如果你是主辦方,你將怎樣將馬拉松比賽路線的距離測量出來呢?說出你的方法,並查閱有關資料或請教有經驗的人,實際的測量方式與你的測量方式相同嗎?

第5篇

1、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長度和時間的方法;

1、通過學習簡單的測量知識,體會測量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養成細緻、嚴謹的學習習慣;

2、認識測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養成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教師用:習題及圖形(事先寫或畫在後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鋼捲尺(量程0~2m,分度值1mm)、遊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石英鐘、電子手錶、j1202機械停表(精確度0。1s)、j1202電子停表(精確度0。01s)等。

學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鉛筆、金屬塊、j1202機械停表(精確度0。1s)、j1202電子停表(精確度0。01s)等。

靠我們的'感覺器官去判斷,很難精確,而且有時會出錯。所以,要作出準確的判斷,得到精確的資料,必須用測量儀器來測量。

尺、秤、鐘錶、溫度計等是我們熟悉的測量工具或儀器。它們都有刻度,測量時需要正確使用它們,正確記錄測量結果。那麼如何進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感覺不可靠,測量有必要,從而引出課題。)

1、學生相互談談自己的感覺,並請2~3名同學回答感覺的結果。

2、去掉背景後,再次觀察,發現:甲圖中兩根紫色線都是直的;乙圖中紅色線一樣長。

3、認識到感覺不可靠,要想獲得準確結果,應該進行測量。

第6篇

1.瞭解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和時間的基本單位,會進行有關單位的換算。

2.會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測量範圍和分度值,明確分度值的含義;

3.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知道記錄測量結果時,既要記錄準確值,

又要記錄估計值,還要註明單位。會粗略估測常見物體的長度。

4.會根據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時間,會使用常見的工具測量時間。

5.瞭解什麼是誤差,知道採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

測量是物理學中必須具備的基本活動,本屆蘇應讓學生通過對長度呼和時間這兩個物理量的瞭解,瞭解國際單位值並學會基本的測量方法。讓學生認識到人的直覺有時不可靠,要對這些情況進行定量的描述,必須用儀器測量。

教學難點:從理性的角度來認識單位;測量的規範要求。

提出問題:生活中常見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長度和

引導學生對生活現象的關注,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指出: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研究和學習物理的過程中,

常常需要進行測量,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測量。

討論:要想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你認為最關鍵的條件是什麼?

展示沒有刻度的直尺,引導學生體會,刻度尺測長度實質上是靠上面

的刻度,也就是說,刻度尺上的刻度就是測量的標準。

問題:由於每個人“一?”的長度不同,造成測量結果不一樣。

讓學生理解單位其實是一種規定的標準,並不是一種天然存在的

統一單位制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種國際化的趨勢。

這裡的教學最好,這也是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一部分。

仔細觀察刻度尺上的1mm 、1cm 、1dm 、1m有多長,動手在紙上畫1mm 、1cm 、1dm在黑板上畫一畫1m的長度,形成長度的具體概念。練習單位換算。

交流怎樣觀察刻度尺、判斷刻度尺的放置方法、讀數、記錄測量結果。

採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如1cm和1mm)測量同一物體的長

度,讓學生練習估讀方法,並使學生認識到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測

直方圖作為一種資料處理方式,具有形象直觀的優點。

1.展示實物,讓學生對照實物,認識一些測量時間的工具

通過換算關係,體會微秒、納秒(談微秒、納秒意義)

師: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儘量減少誤差。 ①減少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②誤差不是錯誤。測量錯誤是由於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讀數時粗心造成的,是不該發生的,是能夠避免的。

米(m)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奈米(nm)。

a:使用前: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

b:使用中:a.放正,緊貼。 b.視線垂直。 c估讀。 d.數字和單位。

②測量工具:鐘錶。運動場和實驗室常用停表測量時間。

①減少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提出問題:生活中常見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長度和

引導學生對生活現象的關注,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指出: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研究和學習物理的過程中,

常常需要進行測量,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測量。

討論:要想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你認為最關鍵的條件是什麼?

展示沒有刻度的直尺,引導學生體會,刻度尺測長度實質上是靠上面

的刻度,也就是說,刻度尺上的刻度就是測量的標準。

問題:由於每個人“一?”的長度不同,造成測量結果不一樣。

讓學生理解單位其實是一種規定的標準,並不是一種天然存在的

統一單位制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種國際化的趨勢。

這裡的教學最好,這也是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一部分。

仔細觀察刻度尺上的1mm 、1cm 、1dm 、1m有多長,動手在紙上畫1mm 、1cm 、1dm在黑板上畫一畫1m的長度,形成長度的具體概念。練習單位換算。

交流怎樣觀察刻度尺、判斷刻度尺的放置方法、讀數、記錄測量結果。

採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如1cm和1mm)測量同一物體的長

度,讓學生練習估讀方法,並使學生認識到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測

直方圖作為一種資料處理方式,具有形象直觀的優點。

1.展示實物,讓學生對照實物,認識一些測量時間的工具

通過換算關係,體會微秒、納秒(談微秒、納秒意義)

師: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儘量減少誤差。 ①減少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②誤差不是錯誤。測量錯誤是由於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讀數時粗心造成的,是不該發生的,是能夠避免的。

米(m)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奈米(nm)。

a:使用前: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

b:使用中:a.放正,緊貼。 b.視線垂直。 c估讀。 d.數字和單位。

②測量工具:鐘錶。運動場和實驗室常用停表測量時間。

①減少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