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排行榜

寶雞10個最好吃的名菜

排行榜3.28W

10、大海子羊肉宴

寶雞10個最好吃的名菜

大海子羊肉宴是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尹家務鄉大海子村的特色美食。烤羊排、醬羊頭、燒羊蹄、炒羊肝、爆羊肚、燜羊肉……從頭到腳,羊的全身都被端上了桌,就連羊眼睛也變成了一道菜,真是名副其實的全羊宴。

在鳳翔吃羊肉,尤以尹家務鄉大海子村最為有名。大海子村是遠近聞名的屠宰專業村,全村家家戶戶以屠宰業為生,每天都有大量的羊肉運往寶雞、西安、平涼、天水等地。

2000年,村民郝乘祥等青年,嘗試開發羊肉產品深加工,在家中辦起了羊肉系列食品餐飲業。起初,他們以烤羊肉串為主,後來又發展了羊血、羊肚、羊肉泡等系列羊肉飲食,很快吸引了四鄰八方的人前來品嚐。

大海子村有很深的歷史淵源,據在鳳翔陳村出土的一通元代石碑上記載:成吉思漢一後裔在鳳翔為官,為給愛女找個好地方,找個好郎君,他在全縣範圍內視察。一天,他經過現在的尹家務鄉一個小村莊,看到那裡有山丘、有平地,綠草茵茵,流水潺潺。他心想蒙古人講“背靠山,而朝海”,這個地方背靠山但前無海。正在嘆息之際,突然天降大雨,一位壯士為他撐起了雨傘。看到雨水積成了大水潭,這位1看到了蒙古草原上那美麗的“海子”,肥壯的牛羊,便靈機一動,這不就是大海子嗎·從此,這個小村莊就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大海子,這位壯士也有了蒙古族的妻子,蒙古人的生活習慣也在這裡流傳開來。

現在,大海子的羊肉餐飲業聲名遠揚,“看宰羊、吃羊肉、體味農家風情”成了大海子村的民俗品牌。鄉村兩級因勢利導,大力支援村民發展羊肉系列餐飲,使全村羊肉飲食接待戶由三戶發展到上百戶,大海子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羊肉餐飲民俗村”。

9、鳳翔臊子面

鳳翔臊子面是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的特產。鳳翔的臊子面同樣有著岐山臊子面的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獨特風味,使人慾吃不忍。

鳳翔臊子面是陝西西部的特色食品,據說是當年周文王發明的,文王當時在西岐帶兵打仗,為了給將士們禦寒就做了一大鍋熱湯,有紅、黑、綠、黃、白五種顏色。將士們每人撈上一碗麵條,再澆上這五色熱湯,吃的熱乎乎地,渾身是汗。

臊子湯有五種顏色:紅色是臊子肉、紅蘿蔔、紅辣椒;黑色是黑木耳;綠色是香菜、大蔥、蒜苗、韭菜和其他蔬菜;黃色是雞蛋、黃花菜;白色是豆腐、土豆。

臊子肉是用豬肉,帶皮五花肉,或者牛羊肉,切成小丁。鳳翔人把做臊子叫“攬”臊子,肉在鐵鍋裡煸炒一下,不加水,加上八角、花椒、辣椒、生薑等作料用文火燉一個多小時,快出鍋時再加上鹽、醬油、醋,這時一鍋紅豔豔的臊子香氣四溢,在院子裡都能聞到香味。這是幹攬臊子,冬天放上個把月都不會壞。過去在鳳翔,殷實的家庭長年都有臊子罐罐。做菜時先做“漂花菜”:把雞蛋攤成薄餅,切成十毫米大的菱形小片。蔥、蒜苗用針劃成絲(也可用刀劃),再切細。香菜切成十毫米長,豆腐切成小方丁。這是湯的“漂花”,還有底菜。底菜冬天用紅蘿蔔、土豆,夏天用刀豆角、蒜薹、葫蘆瓜、豇豆角、苤藍等應時蔬菜,切成小丁,炒好備用。木耳泡好洗淨,黃花菜洗好切成二十毫米長的段備用。

做臊子湯叫“搭湯”。過去用的土灶是前後兩個鍋,前鍋燒水下面條,後鍋搭湯。一大鍋開水,依次放入臊子肉、木耳、黃花菜、生薑、花椒麵燒開,再放入底菜和醬油、醋、紅油辣子、麻油,最後再下漂花菜,這一鍋五色的臊子湯就做好了,嘗一口,香、辣、麻、酸,味道好極了。前鍋下面條,這個鍋更大,水要多,一把細長的麵條扔在滾開的沸水中,“下到鍋裡蓮花轉,撈到碗裡一窩絲”,每碗只撈半碗麵條,澆上臊子湯,彩色的臊子、底菜和漂花菜浮在白色的麵條上,湯的上面又浮著一層紅油,簡直就是一碗碗藝術品,使人慾吃不忍。

鳳翔的臊子面同樣有著岐山臊子面的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獨特風味,岐山臊子面,光吃麵不喝湯,一個人一頓要吃十幾二十碗,招待員忙都忙不過來;鳳翔臊子面,既吃麵也喝湯,飯量大的人有個四、五碗就可以了。岐山臊子面,是用鹼水和麵;鳳翔臊子面,用好麥子磨出的新麵粉,已經夠筋道了,所以不用鹼水。岐山把切面叫“鍘面”;鳳翔把切面叫“犁面”,方法雖然不同,但都是切出細長筋道的麵條。

8、眉縣柱頂石乾糧饃

眉縣柱頂石乾糧饃是陝西省寶雞市眉縣的特色小吃。柱頂石乾糧饃至今約有百年的製作歷史,以外形似舊時蓋房用的柱頂石而得名。特點是色澤黃亮、外觀典雅、清香爽口、酥甜易嚼。由於小巧玲瓏,攜帶方便,歷來為外出必備和饋贈親友的佳食。

眉縣柱頂石乾糧饃製作方法

眉縣柱頂石乾糧饃的原料是小麥精粉、用醪糟特製的酵面和純鹼三種。製作有發麵和鏊烤兩道程式。發麵時,先取要發麵的一半,加酵面和溫水搓拌成面絲,再揉成麵糰,硬度以能用力揉搓成團為標準,將揉搓好的麵糰堆放發脹;

另一半加0.6%的面鹼,用溫水揉搓成麵糰,然後將兩塊麵糰一起放在案板上,用木槓反覆疊壓,使酵面和配面充分融合後,放入容器內,在20℃至30℃溫度下讓麵糰發脹,再按一定分量製成柱頂石型饃坯。

使用的鏊爐一般高1.5米,分上中下三層,下層是爐膛,周圍留5孔,其中一大孔是燒火門,以木炭或劈柴作燃料,中上是供烤饃用的鏊。生饃坯上鏊後,先在上層上好火色,再移至中層用文火烤制,只要掌握好火候,達到熟而不焦、表裡如一即成。

7、眉縣爐齒面

眉縣爐齒面是陝西省寶雞市眉縣的特色小吃。眉縣爐齒面以它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和入鍋不粘、柔中帶韌、葷而不膩、色味俱佳的特點名揚西府。

民國中期,名叫居兒(又稱帖師)的岐山人,在眉縣齊家寨(今齊鎮)開鍘面鋪。一天中午他為自己做飯,擀出碗口大一塊又薄又光的面片,在中間劃了幾刀,形狀像個爐齒。下鍋煮熟加好調料澆上湯就要吃時,忽來了位山東客人就餐,他順手端上此面,客人吃後,讚不絕口,爐齒面由此得名,一時名聲大噪。

眉縣爐齒面的做法:

製作爐齒面的關鍵是制面和調湯。原料以優質小麥精粉為佳。製作方法是用20%的水和1.5‰的食鹼和麵,搓到揉光,以溼毛巾捂蓋10 分鐘左右,放在案板上用槓子反覆疊壓,使麵糰軟硬適度,富有拉力和韌性,再搓條捏成約2兩重的小塊,擀成麵餅,撒上面粉摞起來用溼布加蓋備用。

下鍋前,將麵糰用手工擀成薄圓片,用刀切成寬細均勻,形如爐齒狀的面片,用擀杖從橫斷面挑起,單碗下鍋,在翻滾的沸水中上下飄浮,待煮熟後撈入碗中,即成紋理均勻、不疊、不粘、薄筋、光滑的爐齒面。

調湯佐料的佳品是隔年陳醋、菜籽油、老生薑、大青葉、細辣椒麵、肥瘦相間的大肉臊子和蒜苗等配菜。

肉臊子必須肥瘦肉分開過刀,薄細均勻,先在炒鍋內放入適量大油,溶化後倒入少量菜油,待油沸鍋燙後,先倒入肥肉,後復翻炒至出油後,再投入瘦肉,用火炒到肉色變黃時,調入食鹽、五香粉、辣面等佐料,以文火燙炒,約至七成熟時,調入食醋烹熟。

調湯時,先在幹鍋內倒入適量菜油,等油燒沸後倒入開水,用食鹽、陳醋、油辣子、肉臊子和配菜等烹調,撒上漂菜蒜苗,澆入麵碗,即成味美可口的爐齒面。

6、茶酥

茶酥之名實為嚓酥由外嚓裡酥而來(嚓為寶雞方言,形容茶酥入口時脆酥聲音),是陝西著名的漢族小吃,食用時,當以香茶為飲,品茶帶酥,別具風味。故茶酥以麵粉、豬板油、菜油外加佐料烘烤而成。色擇金黃、內層鬆軟、層層落花、油而不膩、口味香酥。常以油煎荷包雞蛋配合食用,味美適口。

茶酥小吃來歷

傳說清朝咸豐年間, 一個名叫禿娃的當地人始作一種小吃, 取名茶酥, 並漸有名氣, 其茶酥作得色、香、味、型具佳,被譽為“禿娃茶酥”。

後禿娃的手藝由徒弟根誠繼承。民國16年(1927年),當地人魯金誠、魯子清兄弟倆拜根誠為師,學做茶酥的小吃,得其真傳,所做茶酥味美可口,在寶雞地方享有盛譽。

1956年魯子清參加集體企業,在寶雞市三好食堂收張秋蘭為徒,使得茶酥技術相傳。從此,茶酥作為一種地方名吃,被人們喜愛而傳頌。

5、陝西面皮

陝西的風味小吃中,“涼皮”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男女老少愛吃,尤受年輕姑娘歡迎,一年四季都有賣,夏天吃的人更多。

千陽的大街小巷,千陽的每個城鎮,乃至鄉村,到處都有賣涼皮的。一張桌子,幾個小板凳,就是一個涼皮攤,只要有賣的,就有人吃,涼皮以其棉軟潤滑,酸辣可口,爽口開胃,不但是街頭小吃,而且登上大雅之堂。

在千陽各大飯店、飯莊、酒樓經營的陝西風味小吃和陝西風味小吃宴中,涼皮是必不可少的。

4、豆花米線

豆花米線是雲南昆明有名的漢族小吃。它源於民間,後逐漸成為小吃店中的一款獨具特色的品種。香辣爽滑,價廉物美,人們戲稱解饞食品,吃了還想吃,情繫此線中。

豆花米線製作材料

辣椒油、鹹醬油、甜醬油各30克,甜麵醬40克,味精、韭菜末、姜蒜汁各10克,胡椒粉15克。

豆花米線製作方法

1.米線用開水燙後,分裝10個小碗,冬菜剁成茸,韭菜切末,豆腐腦置火上保持微溫。

2.米線入碗,放上豆腐腦,依次澆上甜鹹醬油、蒜薑汁、麵醬、胡椒粉、味精、辣椒油,再放上冬菜和韭菜末拌勻即食。

豆花米線製作要領:冬菜是豆花米線的"眼睛",一定要味正、色美,才有回味。

3、··

··簡介

··(hé le)又名河漏、和樂,是中國北方一種常見的麵食吃法。蕎麵··更是陝西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

2、岐山麵皮

岐山麵皮:岐山麵皮,原名“御京粉”,顧名思義,跟皇上有關係的。相傳清朝康熙年間,岐山人王同江從北京皇宮帶回故鄉,傳徒授藝而來。別名“釀皮”、“麥麵皮”等。

1、岐山面

陝西的臊子面歷史悠久,清代已經很馳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聞名,用精白麵粉、豬肉、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和多種調味品製成。其基本製作工藝是:麵條要用手擀成,並達到面薄條細、筋韌光滑、軟硬適度的標準。做臊子是先將豬肉切成薄片,入熱油鍋烹炒,同時加入生薑、食鹽、調料面、辣面和陳醋炒透即成。把豆腐、黃花菜、木耳炒好為底菜,雞蛋攤成蛋皮,切成稜形小片,加切小的蒜苗做漂菜。吃時先將麵條煮熟撈入碗內,打入底菜,再澆湯,放臊子和漂菜

岐山面要求寬湯,即湯多面少,並突出酸辣味。所謂煎、汪即麵條要熱的燙嘴、油要多,才能體現此面的特色。岐山面是一種高碳水化合物、高飽和脂肪酸的地方特色麵食

在古城西安乃至三秦大地享有盛譽的西安永明岐山麵館是西安市規模最大的一家岐山麵館,永明岐山面繼承三千年西岐故里遺風,並運用現代科技進行了工藝創新,使永明岐山面具有“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不喝湯,回味長”的15字特色,以極富營養價值的天然植物的五端(根,莖,葉,花,藻)和五色(紅,黃,白,綠,黑)再配以數十種名貴調料烹製而成,營養成分平衡,營養價值極高,實屬價格低廉的大眾營養快餐。

標籤:名菜 寶雞 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