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冰和雪教案反思7篇

一個合理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通過教案的編寫,幫助教師預見到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冰和雪教案反思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冰和雪教案反思7篇

冰和雪教案反思篇1

一、班會主題:

“交通安全,從我做起”

二、班會形式:

教師引導,學生參與認知。

三、班會目的:

1、通過班會使學生了解生命的可貴,掌握有關的交通安全知識,認清學習目的,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2、以“增強交通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為指導方針,切實加強安全教育與管理,確保學生安全。

四、班會過程:

1、由“交通標誌連連看”引入(5分鐘)

2、小兔診所(5分鐘)

3、珍愛生命(5分鐘)

4、交通安全法內容及交通事故原因分析(3分鐘)

5、觀看視訊(5分鐘)

6、遊戲《模擬路口》(10分鐘)

7、交通安全知識搶答(5分鐘)

8、交通安全拍手歌(2分鐘)

9、總結

“交通安全,從我做起”班會詳案

1、由交通標誌連連看引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幸福、溫暖的家庭裡,受到父母和家人的關心、愛護,似乎並不存在什麼危險。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許多事情需要備加註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在生活中我們應時時刻刻注意安全,如飲食安全、旅遊安全、交友安全、用電安全、交通安全等,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交通安全。“你們知道這些標誌嗎?”通過ppt展示,讓學生具備基本交通安全標誌和知識,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2、小兔診??

以開火車的形式請兩列左右的同學講講平時自身在交通安全方面的違規之處。通過教師的引導要求學生改正。

3、珍愛生命

請同學們發現並講述學校及回家路上的交通事故的易發點。此環節有助於同學們發現並關注周邊的交通安全問題,既對自己負責也對別人負責,人人都應珍愛生命。

4、交通安全法內容及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主要講述《安全法》中對國小生的要求,讓同學們意識到法律的約束力的同時遵守交通規則。交通事故的造成是人為的,每位同學都有義務從我做起,創造美好家園。

5、觀看交通安全視訊

此視訊中故意設計了一些錯誤,存在著不少的交通安全問題,在視訊結束後向學生提出。(比如打電話報警110,不是119;又比如打電話報警的人應該首先告訴警察出事的具體地點,而不是簡單地說:“你們快來,這兒有人被撞了!”)這個環節的設計更好地讓學生掌握了交通安全的知識,印象深刻。

6、遊戲《模擬路口》

請一班長當“交警”站在路口,請五組各選一個代表充當行人,分別站在“交警”的前後左右,由交警做出手勢,由代表作出相應的動作,比一比,哪組配合最默契。

7、交通安全知識搶答

以競賽的形式使學生了解更多交通安全知識

8、交通安全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交通安全是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紅綠黃燈要看清,

你拍三,我拍三,不穿紅燈保安全,

你拍四,我拍四,車輛行駛往右開,

你拍五,我拍五,大小拐彎要注意,

你拍六,我拍六,自行車上別載人,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邊走邊玩耍,

你拍八,我拍八,生命才是第一位,

你拍九,我拍九,遵紀守法最重要,

你拍十,我拍十,做個文明小公民

9、總結

為了更好地生活和學習,同學們一定要把交通安全牢記心中!

冰和雪教案反思篇2

[活動來源]

幼兒的進餐、午睡等都是極有利的教育契機,其中蘊含了很大的教育價值。針對目標,我有意識的觀察本班孩子的進餐情況,發現有些孩子吃飯吃的特別慢,你不催他他就不吃,你催他,他才知道吃一口,針對孩子們吃飯磨蹭的現象,我們開展了“健康寶寶”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能在規定的時間內(30分鐘)吃完自己的一份飯。

2、初步做到不挑食,不剩飯。

3、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4、瞭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活動準備]

kt板、小紅花、幼兒照片;紅色、藍色、黃色小圓點若干

[活動過程]

1、聽故事《胖姐姐和瘦妹妹》,啟發對進餐的思考。

(1)故事中胖姐姐為什麼長的這麼胖了呢?

(2)瘦妹妹怎麼會變的這麼瘦了?他們兩個這樣做好不好?為什麼?

(3)你平時是怎麼吃飯的?這些習慣好不好?我們應該怎麼做才會變成健康的好孩子?

(4)教師小結:我們不能學胖姐姐那樣喜歡吃的東西就吃很多,這樣對我們的胃不好,會得病,還容易長胖。我們也不能學瘦妹妹,吃很少的飯,身體變得很瘦弱,同樣容易得病。我們小朋友在吃飯的時候應該什麼都吃,不挑食也不偏食,這樣我們的身體就會很健康,不容易得病。

2、做個健康好寶寶。

討論:

(1)我們怎麼做才能讓別人知道我們是健康的好孩子呢?

小結:可以告訴別人,也可以把自己吃的飯菜記錄到紙上,這樣別人就可以看到了。

(2)我們怎麼記錄下來我們吃了多少飯?

小結:我們可以用彩筆畫出來,也可以把它們製作成展板展出來,這樣別人一看就明白了。

3、大家共同製作“健康寶寶”展板。

提問:你需要用到什麼材料?kt板有什麼用?那你們的照片放在什麼地方?吃飯好的小朋友我們可以怎樣表揚?你們得的小圓點放在什麼地方呢?

(老師協助幼兒把照片剪好,並貼在展板上,佈置好“健康寶寶”展板。)

教師小結:我們用kt板製作了一個“健康寶寶”展板,你們的照片都在上面,當你們在規定的時間內,自己吃完一份飯的就可以得到一個紅色圓點;在規定時間內,自己吃完兩份飯的可以得到一個黃色圓點;在規定的時間內,自己吃完三份飯的可以得到一個藍色圓點;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吃完一份飯的,就不能得到我們的圓點了。把你得到的這些圓點貼在照片上,週五的時候我們看誰得到的圓點最多,老師還會有小禮物送給你們。

4、在早午餐中鼓勵幼兒不挑食,不剩飯。

教學反思:

遊戲是最適宜於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遊戲,讓孩子在健康遊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冰和雪教案反思篇3

設計意圖

2-3歲兒童由於動作、語言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擴大了社會交往的範圍,逐漸習慣也願意與同齡

夥伴及其成人的交往,但在交往有的孩子常常會害羞,不敢主動交往,且交往過程中帶有自我中心傾

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為唯一的標準,例如想與同伴共同玩玩具時,不會用語言交流,而直接搶玩

具,小熊系列繪本《好朋友》以一隻小狸貓想參與朋友的遊戲而不敢主動交往為線索展開,繪本內容

生動有趣,書中的對話大多為重複式對話,“我也一起玩好嗎?”“好呀來呀,”簡單精煉,非常適合

2-3歲的幼兒閱讀,因此我選擇此繪本為切入點開展了語言活動《好朋友》,在活動中我通過繪本閱讀,教師示範和幼兒親身體驗等教學法,鼓勵2-3歲剛入園的孩子大膽表達想同伴交往,並引導孩子在想與同伴共同遊戲時用語言溝通交流。

活動目標

1、鼓勵孩子大膽與同伴交往,

2、大膽完整的說出“我也一起玩,好嗎?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夠大膽說出:“我也一起玩,好嗎?

活動難點:能夠遷移經驗,在想與同伴遊戲時說:“我也一起玩,好嗎?”

活動準備

繪本ppt《好朋友》,小象、小熊、小豬、小狸貓、小兔、小鼴鼠圖片,玩具3框

活動過程

一、匯入,教師出示繪本觀察封面進行匯入

師:“今天老師為寶寶們帶來了一本圖書,它的名字叫《好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好朋友呢,

帶領幼兒觀察故事中的人物後,提問好朋友之間有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設計意圖:圍繞主題簡明的匯入,讓孩子簡單瞭解故事中的人物,迅速的進入到本次活動的主題。

二、教師播放ppt並講述繪聲繪色的完整講述繪本講述繪本並提問

1小狸貓最有有沒有參與到好朋友的遊戲裡?

2、大家一起玩好玩嗎?

設計意圖:

教師完講述可以引導幼兒能夠初步掌握故事的.內容,2—3歲幼兒語言理解能力較弱,因此我設計的提問教簡單,便於孩子理解,這兩個看似簡單的提問概括了這個繪本的中心思想,讓孩子能夠與小狸貓產生共情

三、教師出示圖片精講繪本,並引導幼兒嘗試學習繪本中的對話

1、小兔和小熊正在開心的玩沙,這時候小鼴鼠從地理鑽出來了,它大聲的說:“我也一起玩好嗎?” “好呀,快來呀”這時小狸貓在旁邊悄悄的看著不敢說出來,

2、閱讀p5,小象來了他也想參與遊戲,小象甩甩鼻子說:“我也一起玩好嗎?”我們一起來學學大象吧!

3、精讀p7頁,小狸貓非常想參與到朋友的遊戲中,於是它小小聲的說:“我也一起玩好嗎?小狸貓小小聲的說,朋友們聽見了嗎?它參與到遊戲裡面了嗎?我們一起來幫幫小狸貓大聲的說:“我也一起玩,好嗎?聲音還有一點點小,小夥伴們沒有聽見我們大聲一點試一試

4、閱讀p8頁,謝謝小朋友的鼓勵,看小狸貓大聲說出:“我也一起,好嗎?小夥伴們都聽見了,他們一起玩真開心

閱讀完提問:“小動物們想參與朋友的遊戲都會怎麼說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和朋友一起玩嗎?你想和朋友一起玩會說什麼呢?

設計意圖:

通過精讀繪本,引導孩子體驗故事中角色心理,嘗試說出故事中的對話,進一步掌握故事情節,為小一環節情景的進行經驗的鋪墊,2—3歲的幼兒好模仿,具有很強的泛靈性,因此我帶領幼兒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讓孩子更深入到角色的體驗,和情景中四:情景模擬,遷移經驗,幫助幼兒將經驗實際運用

1、教師示範,一名教師正在玩玩具,另一位教師走到旁邊大聲說:“我也一起玩好嗎?”“好呀,快來呀”

2、幼兒體驗,教師:”寶貝們,你們想和老師一起玩嗎?誰會說:“好聽的話”鼓勵幼兒大聲說我也??

起玩好嗎?並參與遊戲

設計意圖:為昇華孩子的經驗,解決班級因不會語言交流產生爭搶玩具的行為,我採用了真實的情景

模擬

活動反思

2-3歲的幼兒以無意識注意為主,常常注意力不集中,達成目標首先一部是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為此我做了以下思考。

1、從選材方面,內容簡潔童趣,圖書畫面溫馨豐富

2、講述時繪聲繪色,用聲調的抑揚頓挫吸引幼兒,且在講述過程中帶領幼兒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讓孩子更深刻的體驗故事情節,

3、活動層層遞進,每一個環節都為下一個環節做足了充分的經驗鋪墊,不斷刺激幼兒的興趣。

冰和雪教案反思篇4

活動目的:

1、運用肢體表現的動作。

2、培養幼兒身體的節奏感和能快樂的與同伴合作。

3、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4、鞏固和加深對眼睛作用的認識,瞭解眼睛損傷給生活帶來的影響。

活動準備:

八音盒一個。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匯入活動。

(1) 做第一套廣播體操。

(2) 音樂:對列入場

2、基本部分: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和一段優美的舞蹈。請小朋友們看看! (幼兒欣賞)

(1) 提問:小朋友剛才看到了什麼? (小娃娃跳舞)那我們也來學學這個娃娃跳舞好嗎?(幼兒開始學跳,提醒幼兒速度要慢) 再提問:你做完以後又什麼感覺?(…)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因為…)(引導幼兒說出轉)你是怎麼轉的?(…) 教師總結:小朋友說的很對,那聽我來說:小朋友和娃娃都是用自己的身體順著一個方向轉圈,這就叫旋轉。(請幼兒再次嘗試 )

(2) 全體幼兒坐下休息,我們討論一下,除了用身體做旋轉以外,還可用身體的什麼地方旋轉。(幼兒討論,回答,並請幼兒進行示範)。

(3) 全體幼兒起立:音樂: 教師帶領幼兒跟著音樂,將說出的旋轉動作結合音樂做一遍。(做完後,小結,再來一遍)

(4) 啟發幼兒相互結合著做旋轉的遊戲。 教師:剛才呀!每一個小朋友都是自己用自己的身體部位旋轉,那如果兩個兩個小朋友,三個三小朋友,或是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還能旋轉嗎?(我們試一試,請小朋友找一下自己的小夥伴討論一下)教師對每一組小朋友進行指導。 音樂:待每組小朋友準備好後,教師放音樂,請每組小朋友而跟著音樂做自己的動作

3、 結束部分: 每組的小朋友做的都很好。 教師:小朋友剛才只玩了其中的一個,還有好多,小朋友都可以玩!(提醒幼兒遊戲可以互換…) 延伸活動; 各種旋律的物品: 球、木棒、橢、螺帽、沙包、瓶子、風扇。

活動反思: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物體就有平移、旋轉、對稱的變換,本單元就是貼近現實尋找數學知識,在具體形象的基礎上抽象出數學模型的過程。而在研讀教材和實際授課中發現學生對於實際生活中的物體和抽象以後的平面圖形不能很清晰的辨別出來,從這裡我意識到在教材研讀中,對於“題目”要正確的領悟,本單元的課題就是:圖形的變換,這些變換在實際的物體(也就是立體圖形)能夠實現,並且存在,那麼平面圖形也可以經過這些變換得到美觀好看的圖案,特別對於“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學生分辨的不夠清晰,在後續練習課加強。

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旋轉的生活例項,如關門、摩天輪、旋轉木馬等,讓學生感知旋轉的含義,通過觀察鐘錶和風車的運動進一步理解旋轉,“旋轉”和“平移”一樣,是一種運動的過程,是一個動詞,而“旋轉”強調的是物體繞著某個點或某個軸轉動的過程,“平移”強調的是物體沿著某條直線的移動的過程。

通過觀察鐘錶指標的轉動,掌握旋轉的三個要素:點、方向(包括順時針和逆時針)、角度,並學會將這三個要素合併起來描述一個物體的旋轉情況。

難點就是讓學生能夠在方格紙上畫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度的情況。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啟發思考,討論交流,然後教師示範。進一步指導學生練習鞏固,練習層層遞進,先畫一條線段的旋轉,再畫一個簡單圖形的旋轉。

本節課成功的地方就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到了學習的內容,複習鋪墊很到位,基本上將上節課遺漏問題解決,併成功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方法上的基礎,備課和課堂教學中體現以課本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圍繞教材進行備課和教學。

遺憾的就是沒有進行高濃度的課堂總結,課堂把控時間上有待提高,儘量規範和精簡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對於學生的把握不足,好的學生吃的不夠,基礎差一點的學生又沒有很好的照顧到,另外對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不足,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所以在課堂上儘量留時間讓學生想象,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希望今後教學中能夠因材施教,真正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數學上有所發展。

冰和雪教案反思篇5

教材簡介:

?傘》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分別描繪了蝴蝶、螞蟻、青蛙這些小動物在遇到下雨時,開動腦筋想出的各種躲雨的好辦法。這些小動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潑、好動的孩子,充滿了無限的歡樂與生機。這首詩歌語言質樸、清新,重複性的結構形式朗朗上口,便於幼兒記憶和仿編。孩子們在以往類似的語言活動中,大多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內容,並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性的表現文學作品。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注意引導幼兒積累和豐富詞彙,並努力為每個幼兒提供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的機會。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這樣的內容無疑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在自行創編詩歌過程中我汲取了有豐富經驗的老師的建議,使自編的詩歌表現出句式整齊、生動淺顯,音韻和諧的特點。

設計理念:

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教育無痕需要平和的氛圍和情境,需要給幼兒探索體驗和頓悟的時空,讓幼兒在情境中觸類旁通、自醒自悟、豁然開朗、享受成長。教育無痕需要教師永遠扮演問題遭遇者的角色。不是告訴、不是給予、不是灌輸,而是退到思維的起點,與幼兒一同探索。運用多媒體手段能突破時空限制,創設情境,開闊幼兒視野,發揮語言教學的美育功能。詩歌、散文以其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在語言教學中具有美育功能,再加上配樂詩的美感薰陶,使幼兒在學習詩歌中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環境,力求讓幼兒學會語言的元素,讓幼兒有表達的能力。綱要中提出“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因此對本詩歌中的動詞製作成圖文結合的卡片,來幫助理解兒歌中的重點詞,並在創編的過程中得以運用。在詩歌結構、語感的培養方面都在理解兒歌、表達兒歌中得以滲透。

設計思路:

最近中班正在開展“春天”的主題活動,通過一個階段的探索,孩子們對春天有了初步的認識,也漸漸喜歡上了這個美麗的季節。春雨是幼兒經常見到的,我發現孩子們對春雨的聲音和現象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對晨間談話活動的長期觀察,我發現本班幼兒對“雨天小動物的躲雨”比較感興趣,為了保持孩子這一興趣,也為了激起孩子愛動物之心,同時為幼兒創造一個樂於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因此我設計了《傘》這個活動,以此激發孩子表達的願望,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目標預設: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中班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好奇心強。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現象容易引起幼兒觀察和學習的興趣,使幼兒樂於探索大自然。通過詩歌的學習,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及口語表達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現狀,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在看看、想想、說說、做做的過程中,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有趣的情感;並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2、理解並學做動詞:爬、飛、跳。

3、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加深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培養幼兒遇到問題勇於創新的精神。

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調動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更直觀的感受詩歌的內容,我製作了課件《傘》,並在動手操作的環節為幼兒準備了人手一份的花朵、荷葉、蘑菇、蝴蝶、螞蟻、青蛙圖片。

重點和難點:

依據〈綱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上。難點則是: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創編詩歌,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這個活動我共安排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我用欣賞展覽館《各種各樣的傘》的形式匯入新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欣賞完後,我提出問題“這是什麼?它是做什麼用的?”對於這種生活經驗比較強的問題,我可以請一些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幼兒來回答,並及時加以表揚和肯定。

第二環節我安排的是學習詩歌。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環環相扣的問題:

第一的問題是“老師帶你們到一個美麗的森林去玩,看看那裡發生了什麼故事”,通過展示課件,把幼兒帶入詩的意境中。這個故事把幼兒的聽覺與視覺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瞧,這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雨聲,多美妙啊!

我設計的第二個問題是“哎呀!下雨了,這些小動物該想什麼辦法躲雨呢?它們會用什麼東西當傘呢?”這個問題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告訴我“老師,花朵可以當蝴蝶的傘”、“荷葉是青蛙的傘”等許多自編的詩句,激活了幼兒的思維。

緊接著我又提出了第三個問題:“蝴蝶把花朵當作傘”使幼兒有一個明確、清晰的思維方向,回答起來比較有條理。在看看、想想、說說的過程中,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以此來激發每個孩子學習詩歌的願望,是解決教學重點的有效方法。第二遍,我採用整體演示課件,同時給幼兒提出明確的要求:“小朋友,我們可以邊學說邊用自己優美的動作來表現詩歌的內容,看看誰的動作最美”。讓幼兒在邊說邊模仿小鳥飛,螞蟻爬,青蛙跳中充分展示自我,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教師在本環節中通過演示、提問、鼓勵等讓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玩玩中理解了詩歌的內容,感受了詩歌的美,激發了每個幼兒學習詩歌的願望,這是解決教學重點的有效方法第三環節,我安排的是創編活動。

啟發幼兒進行拓展學習:小鳥、螞蟻、青蛙都有了傘,可是還有些小動物沒有傘呀,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什麼東西能當它們的傘?這一環節我採用的是直觀教學法,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進行自由創編,我再加以適當調整幼兒的語言,有效地突破了難點。在這一環節中,我更多的是運用激勵的手法,沒想到在一首短短的四句小詩之後,幼兒們竟又創編出許多優美的詩句,超出我的想象。這正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調動發掘幼兒潛能所至。

第四環節安排的是幼兒最喜愛的遊戲活動。

我自制了一些可愛的頭飾(一一展示,介紹)。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感受快樂。這是我和小朋友在一起做遊戲時的歡樂情景。充分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精神實質,達到玩中學的目的。

一個活動結束了,但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幼兒的興趣在延續,為此在活動延伸部分我請幼兒們為自己喜愛的動物或自己設計設計一把傘,來提高幼兒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是通過集體討論、小組演示來組織活動的,並運用課件演示法、啟發提問法讓幼兒在看一看、聽一聽、動一動、玩一玩中突破了活動的重難點。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他們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法、動手操作法進行學習,在輕鬆的氛圍中表現自己,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對詩歌美的感受力。

由於本次活動加入了課件教學及動手操作的環節,能更好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能使幼兒更直觀的學習詩歌的內容。教師有目的的提問引導,讓幼兒的活動思路更加明確,學習效果會很好。在動手操作環節,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達及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機會。能使幼兒在邊玩邊學中鞏固了學習的知識,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小組中相互關心、幫助、合作的情感。由於幼兒年齡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在活動中個別幼兒容易被周圍事物影響,出現溜號現象。我會通過有意識的引導、提問,將幼兒帶入活動中,使全體幼兒都能很好的進行活動。

因此詩歌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使活動在活潑、愉快、輕鬆的氣氛中進行,通過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平等的進行交流,並根據詩歌的特點,多層次、多形式地引導幼兒主動的學習,並使幼兒體驗其中快樂、趣味的感受,始終把教學的落腳點立足在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和主動、快樂的學習上。

冰和雪教案反思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的理解兩數之間的多大小。

2、更進一步得理解數數。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注意:

在數物時的手不要遮住圖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時有一定長度的東西來帶領幼兒按物數數。

活動準備:

1、一張圖,上有20個蘋果、15個梨、10個香蕉,按每排5個用排列法排列。

2、卡紙做的獎品彩色小蘋果、香蕉、梨圖案小勳章數個。

活動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好,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幼兒;喜歡。

教:那有些什麼水果呢?

幼:蘋果、香蕉、杏、還有…

教:那麼多,哦那天水果王國給我送來了

幾個勳章圖案,他們說你們好聰明,是個肯動腦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給你們(拿出水果勳章)你們看好看嗎?

幼:好看。

教:想要嗎?

幼:想。

教:那好。(拿出圖)你們看這上面有什麼呀?

幼;恩有蘋果……

教:對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好嗎?

幼:好。

(1、2、3、4、5、6、…)

教;哦蘋果有20個,小朋友蘋果有多少個呀?誰來回答。舉手回答,不舉手我不讓回答,如果不舉手,你也說我也說,那水果圖案小勳章給誰呢?所以回答問題要把手舉好老師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歡你們了,不給你們圖案小勳章了喲(好,xx你來吧)

xx幼:20個。

教:恩對了,來,你回答的很好,給你一個蘋果圖案小勳章。

(一樣的依次的和幼兒再數一數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數出了香蕉15個梨10個,香蕉和蘋果誰多一點呀?

幼兒:蘋果比香蕉多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蘋果多一點,再在蘋果和香蕉的下面對應的寫上個數的數字)

教師:對了,那蘋果20個,香蕉15個,那麼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們跟著我說:20比15多,20比15大,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

(再依次說蘋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關係)

結束語:小朋友你們回家後再數一數別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誰比誰多,誰的數量大)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組織數學活動,目的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體驗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髮現生活中有很多經過平均分後還有剩餘的現象,體會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瞭解有餘數除法豎式每步的含義;通過自主探索,發現餘數和除數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理解餘數的含義。

1、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

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20個蘋果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創造性地改編了教材,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結果自然出現了整除和有餘數除法這兩種情況,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並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絡起來。

2、在操作活動中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盤放5個”的分蘋果活動的基礎上,我組織了第二次活動“每盤放6個”,通過學生自己的操作活動,感知、體會有餘數除法,發現可以放3盤,還餘下2個,而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後有餘數的情況,認識有餘數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不斷髮現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對餘數和除數的關係有了明確的認識,這個“餘數為什麼要比除數小”的探索過程,其實也是培養質疑、批判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練習中,教材還安排了分數目比較大的物品,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

冰和雪教案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作品,領會畫面中所呈現的自然風光之美,體驗盲女用心去感受的寧靜。

2、在音樂與環境的藝術氛圍中用心去想象、感受作品的意境與人物的情感。

3、能對盲女的處境產生深切的同情,願意給予生活中的盲人關心與幫助。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5、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柔美的音樂(最好是關於大自然),眼罩人手1副。

2、油畫棒、白紙、記號筆、教學掛圖:《盲女》。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學掛圖《盲女》,播放音樂,師幼共同欣賞。

1、引導幼兒觀察整體畫面。

師:老師請小朋友欣賞一幅圖畫,看看圖上有什麼?(兩個小女孩、彩虹、原野、牛羊、飛鳥、鮮花、蝴蝶)地上有什麼?(草)遠處是什麼?(村莊)

2、師:這幅畫的顏色怎麼樣?你看到這幅畫有什麼感覺?

3、引導幼兒討論畫中人物的關係。

師:圖上的兩個女孩是誰?為什麼有個小女孩閉著眼睛呢?

4、師:這個小女孩眼睛看不見,我們叫她盲女。

請你們猜猜坐在盲女邊上的小女孩在做什麼?

5、引導幼兒觀察人物的表情,體驗盲女的用心感受。

師:盲女的眼睛看不到,她能感覺到這些美麗的風景嗎?(可以,眼睛看不見,可以用耳朵聽)

6、師:除了聽,她還可以怎麼感受呢?她會摸到什麼?她會聞到什麼?

二、教師創設有藝術氛圍的環境,引導幼兒去想象、感受作品的意境與人物的情感。

師:你們見過盲人嗎?盲人是什麼樣子的?(有的戴著眼鏡,有的眼鏡睜開一點點等)

師: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靜靜聽老師講述畫面中美麗的自然風光吧!(播放柔美的背景音樂)

師:親愛的盲姑娘,輕輕地坐到這裡來,用你的手去摸一摸,你感覺到柔軟的草地嗎?用你的鼻子去聞一聞,你聞到清新的空氣了嗎?你聞到花香了嗎?用你的耳朵去聽一聽,你聽到小鳥的歌唱了嗎?你聽到牛羊在草地上奔跑的聲音了嗎?你聽到……還有,我要告訴你,天空很藍,還有一道絢麗的彩虹,草地很美……(教師可以自己創編表現畫面意境的文字朗誦)

三、讓幼兒閉著眼睛感受周圍的環境,激發幼兒的愛心。

師:閉上眼睛以後你有什麼感覺?

師:盲人需要我們的幫助嗎?你會怎麼樣幫助盲人呢?

四、戶外寫生。

1、準備好繪畫材料,組織幼兒去戶外寫生,進一步感受自認風光之美。

2、幼兒自由寫生,教師巡迴指導。

五、回活動室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師:你在畫面上畫了什麼?為什麼要畫這幅畫?你覺得哪裡美?

【活動反思】

作品《盲女》是一幅表現鄉村現實生活的油畫。本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欣賞《盲女》,領會畫面中所呈現的自然風光之美,體驗盲女用心去感受沉靜的自然之美,以此產生對比,從而萌發幼兒對盲女的境遇產生同情、關愛盲人的情感。

在活動的選材上,盲人,可以說是幼兒所熟悉的。無論是在街上,或是在電視中,幼兒或多或少都瞭解過盲人,知道他們生活在黑暗的世界裡,是多麼嚮往光明。因此,給幼兒欣賞《盲人》,並沒有脫離幼兒的生活經驗,反而在活動中便於引導幼兒與作品中的盲女感同身受,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帶來的啟示。

?盲女》這個活動大致可分為三個環節:有逐步深入觀察畫面的探討,有用心想象、感受的體會,有幼兒矇眼睛做盲人活動的遊戲。整個活動教師都在創造多樣化的欣賞方法和途徑,從而讓幼兒不斷地變化角色去感知、體會,這比教師單純而又有限的講述生動有趣多了。同時,通過欣賞,還能讓幼兒感知大自然的色彩之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對幼兒的繪畫能力也有所幫助。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三環節,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教師用舒緩的語氣描述著畫面中大自然的美,讓孩子們感受盲人嚮往光明的意境。我認為這一環節不但欣賞的形式比較特別,用優美的語言帶領幼兒與盲女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也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受,有助於提高幼兒的高尚情操。

但是,遺憾的是最後的遊戲環節並沒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原本設計這一環節,是想讓幼兒進一步的感受盲人在生活中的許多不便之處,以此對盲女產生深切的同情。但在活動過程中,有些孩子似乎覺得蒙著眼睛做盲人很好玩,帶著好玩的心態去體驗,沒有真正感受到盲人的無奈心情。

通過活動我也意識到了自己在此方面的諸多不足之處,需要繼續提高自己的美術欣賞的素養。才能更好地組織幼兒的美術欣賞活動,更好地成為幼兒欣賞的引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