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教案推薦8篇

我們在寫教案的過程中,思考能力也會得到提升,優秀的教案是能夠促進教師成長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版教案推薦8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教案推薦8篇

人教版教案篇1

?在社會中成長》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社會不僅為人類生存提供各種資料,同時社會也能促進個人進步。學生通過學習在理解了個人離不開社會的基礎上,也應懂得作為社會的成員,在社會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因為社會這面大鏡子既可以照出每個人的長處、優點,也可以照出每個人的短處、缺點,為今後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奠定堅實的基礎。

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社會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產品,說明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同時也瞭解到社會中存在著不同的群體,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體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與認識自己是社會中的一員,知道個人的成長與進步離不開社會生活,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到生活之中。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個人的生活與社會的關係。

難點

社會與個人發展的關係。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八年級學生小東和夥伴們利用暑假組織了“墨緣·大手拉小手”活動,每週三和週五下午在社群活動室教國小生書法和國畫。一個暑假下來,小朋友們親切地稱他們“墨姐姐”“墨哥哥”。為了讓課堂秩序更好,國小生們進步更快,他們還鑽研起兒童心理學和國畫技法教學。小東感覺自己的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和組織能力大大提升。

你是否有和小東類似的經歷?與同學交流你的付出與收穫!

分享同齡人的故事:

1.小林參加城市文明交通志願崗活動

2.地鐵志願服務工作

3.杭州中學生清潔共享單車

結合學生的分享進行小結:

中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在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中,瞭解真實的社會,瞭解社會的變化發展,能幫助我們積累寶貴的社會經驗,更好地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同時,在服務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還能體會到付出的快樂與收穫的欣喜。

板書:在社會中成長

二、新課講授

(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出示圖片情景(四副圖片)

結合圖片,想一想,我們是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的?

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發??

通過父母的撫育、與同伴的交往、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技能不斷豐富、語言表達能力不管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日漸養成,我們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

情境故事:狼孩的故事

印度狼孩的故事——人需要在社會環境中學會生存的技能,人的生活離不開社會

(狼孩兒故事詳見ppt)

狼孩兒的故事給你什麼啟示?和你的同學討論一下。

小結:

“狼孩”的事實,證明了人類的知識和才能並非天賦的、生來就有的,而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會化了的人,脫離了人類的社會環境,脫離了人類的集體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點。

從狼孩的告訴我們可以看出人的社會化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通過學習社會知識,瞭解和認知社會,並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

課堂活動:思考回答問題。

仔細觀察每天的生活,想一想,在生活中,我們使用哪些物品?這些物品與社會上的哪些職業或行業發生聯絡?

作為學生,我們每天的學習生活都離不開書本,你知道普普通通的一本書,要經過怎樣的流程才能到達我們手中嗎?

教師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農業、工業、建築業、紡織業、五金業所提供的物品,社會不僅教會了我們各種生活技能,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產品,由此可以看出個人的生活離不開社會。

既然人的生活、成長離不開社會,那麼中學生應該與社會建立怎樣的連線呢?

(二)親社會行為

情景材料展示:

北京市教委於2015年10月啟動國中學生學農教育,編制了學農專案市級實施方案,將學農教育計入國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農教育要求每個學生都參加田間勞動,都學習配菜做飯,都有勞動成果。學農期間學生跨區跨校混合編班,學生自帶鋪蓋,自行負責日常生活、內務整理。學生們不僅學習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體會動手創造的樂趣,更增強了獨立生活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培養了互助、友愛、感恩的精神。

分享兩個同學的學農日記,思考問題。

思考:學校為什麼要組織類似於學農活動的社會實踐活動。意義是什麼?你參加此類活動嗎?說一說你的收穫。

(教師可利用ppt內的教學素材或者找尋本校學生身邊的真實素材)

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回答。

親社會行為:是指符合社會希望並對行為者本身無明顯好處,而行為者卻自覺自願給行為的受體帶來利益的一類行為。一般親社會行為可以分為利他行為和助人行為。

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親社會的行為,有利於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出示材料: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探究與分享:

中學生小明的學校要組織大家去研學旅行,小明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因該是學習書本知識,去研學旅行會耽誤學習時間,所以小明很不想參加這次研學活動。

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學,你會如何規勸小明參加這次活動呢?

教師歸納得出結論。

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鍛鍊自己,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拓展空間

研學活動現在已經成為社會熱詞。和你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共同設計一個研學方案。

如果設計巧妙且富有創意,可以把你們的創意提交給學校相關負責部門,爭取讓你們的創意變成現實!

三、課堂總結

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急。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希望我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的人.

四、佈置作業

預習第2課,第1框。

板書設計

在社會生活中成長

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1)個人成長與社會的關係

二、養成親社會行為

(1)親社會行為的意義

(2)如何培養親社會行為題

教學反思

這一堂課教學內容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在社會生活中關愛其他社會成員,自覺服務社會、奉獻社會、養成勤社會行為。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只要抓住社會生活中關愛他人、與人為善、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主題,圍繞生活中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這條線展開。

在教學上,根據國中《道德與法制》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充分運用網際網路設計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遵循“寓教於樂”的原則,同時注重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人人能幹事,事事能幹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實效。

人教版教案篇2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並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遊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遊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麼?

2、投影出示遊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觀察瞭解資訊: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並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彙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現並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麵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遊樂園,今天,我們去麵包房看看,看看那裡有什麼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遊樂園麵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麵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麵包?

2、觀察瞭解資訊: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麵包?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麵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裡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並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彙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人教版教案篇3

【課前透視】

?假如》一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一個小朋友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廣博而純潔的心。這些“假如”是他們對生活、對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詩歌句式整齊,節奏分明,字裡行間充溢想象力和發明力,是朗讀積累的好教材。

一位外國作家說: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名詩人,兒童充溢了想象力和發明力,他們希望認識社會、改造自然,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讀的指導,讓同學在朗讀中發生共鳴,啟發同學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引導他們成為一個充溢愛心的人。

【課前透視】

1、認識“良、縮”等9個生字,會寫“食、縮”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在感情朗讀中學會關愛他人、關愛環境。

【資訊資料】

生字詞卡片,準備課件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掛圖。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講故事:

播放故事錄音《神筆馬良》問: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呢?有一位小朋友也有這個夢想,假如他擁有了馬良的神筆,他都會畫些什麼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看看。

2、談話:

每個人都有美麗的夢想,你的夢想是什麼?(同學交流),有一個小朋友也有一個美麗的夢,他還把這個夢寫成了一首小詩,你們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

童年是多夢的季節,兒童是想象的天使,由暢談夢想打開了同學純潔的心靈,喚起了小朋友們學習的熱情,培養了同學豐富的想象力。

一、初讀

1、教師配樂範讀詩歌。

2、自由練讀詩歌,要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

3、把課文中你喜歡的一節讀給你的夥伴聽一聽,互相評一評。

4、請四名同學分小節讀課文,大家聽讀評議。

給同學充沛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他們主動在閱讀中去探究新知,在合作、交流、評議中獲得提高,從整體上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

二、識字

1、出示文中生字,同桌互做小老師認讀、正音。

2、指名開火車讀字,組詞。

3、組內玩抽卡遊戲,交流識字方法:

鼓勵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法來記憶字形,如順口溜記“哭”字:一隻小狗兩張嘴。換偏旁識字(拉──泣、澡──操),加偏旁識記(寸──尋、良──食、建──健)等。

4、遊戲:

摘取幸運號。認讀幸運星上的生字,讀對的就得到一顆幸運星。(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教學時教者要注重於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採取一些符合同學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的教學形式,在遊戲、活動中識字,易調動同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讀議

小組交流,從這首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選出自身最喜歡的一節讀給組內同學聽,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同學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讓同學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暢所欲言地交流自身的閱讀感受,使同學在主動而又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

四、練習(讀讀比比,體會句子的不同,再練習說一說)

我要給小鳥畫許多的穀粒。

我要給樹上的小鳥來許多好吃的穀粒。

我要給( )

這樣設計對同學進行了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同學在比較的同時學會鑑賞,在理解的同時學會了運用。

五、朗讀

1、有感情地練讀自身喜歡的區域性。

2、分組彙報朗讀,教師有重點地加以指導。(如“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句在四小節中語氣要有不同變化。各段描繪的物件不同,朗讀時應該突出各自不同的形象)

3、評出朗讀小能手。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既不可全全代替,亦不可袖手旁觀,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有目地的在同學出現問題時加以指導,甚至範讀,對同學朗讀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六、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尋、哭、良、食”4個字,引導同學觀察字形,找出容易寫錯的字如“哭(少點)食(最後一點寫成捺)。

2、教師範寫“哭、食”二字,同學觀察、評議。

3、同學自由練寫、教師隨機展示優秀作業,評出小星星。

第二課時

一、匯入

1、同學在桌面上擺好課本、生字卡,教師說字音、同學舉字卡、組詞,看誰找得又快又準。

2、文中的小作者都想畫些什麼?為什麼?(指我板畫,並說一說。)

二、朗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一說你感受到的小作者是個怎樣的小朋友?你喜歡他嗎?

讓同學在閱讀之後交流各自的感情和考慮,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受到了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教育。

2、多種形式讓同學練習讀。

三、背誦

1、同桌合作背誦課文。

2、創設情境練習背誦。(可結合板書練背誦;可邊閉眼想象畫面邊背,也可一邊動手畫畫,一邊練背。)

3、舉行背誦競賽。

四、練習

文中的最後一小節作者沒有寫完,請你發揮想象,可以幫他讀寫一段詩歌,也可以幫他把願望畫下來,再把想法寫出來。

這一拓展練習是對同學語言文字的一個訓練,也是同學理解,欣賞能力的體現著重培養了同學的想象力和發明力,教學中要尊重同學的想法,鼓勵創新思維。

五、寫字

1、出示“雙、體、操、場”4個字,指導同學觀察、找出不好寫和易字錯的字。進行交流:

如“操、場”不容易寫好、“體”易寫錯(少橫)。

2、教師指導書寫“操、場”二字。

3、同學描紅、臨帖,互相交流展示作業。

【教學建議】

本著兒童詩充溢了想象力,飽含著真摯的情感,教者在教學中應努力喚起小朋友們的共鳴,激發他們寫詩的願望,並引導他們嘗試練寫兒童詩,學會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真情實感,為以後的寫作奠定基礎。

人教版教案篇4

一、教材解讀

?蟋蟀的住宅》是法布林寫的一篇觀察筆記,屬於科學小品文。科學小品的文體特點是短小精悍、生動活潑、文情並茂,大量採用了擬人手法,寓科學知識於趣味之中,想象非常豐富,語言十分風趣。這也是與前一課《爬山虎的腳》所不同之處。

另外這一組單元學習重點之一是認真體會作者怎樣觀察的方法,從課文的字裡行間,我們發現作者在記錄“住宅特點”的時候是按照方位順序來寫,描寫得比較詳盡,而在記錄“建築住宅”按時間順序,描寫相對概括。在字裡行間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是通過認真仔細、長期深入的觀察才發現了這一昆蟲世界中不為人知的祕密。

二、學習目標

1.會讀“宅、蔽”等7個生字,會寫“蔽、搜、拋”等生字,聯絡上下文理解“隨遇而安”等詞的意思;

2.通過小標題概括,把握說明要點;

3.通過概括梳理,比較閱讀,學習不同的觀察和寫作方法。

三、設計預設

(一)引入擬人

1.學習題目之擬人寫法;

2.明確文體(觀察筆記,科普說明文)。

(二)把握主要內容

1.生字詞:隱蔽慎重搜尋隧道隨遇而安

2.圍繞“蟋蟀的住宅”,作者主要記錄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學生小標題概括:選擇住宅、住宅特點、建築住宅

(三)學習活動一:學習“住宅特點”和“選址”部分

1.出示第5-6自然段,找出作者主要寫了住宅場所,學生概括理清,填在學習單“觀察場所”一欄中,發現點明是按“方位”順序來觀察的;

2.學生概括住宅各場所的特點,相機完成學習單“場所特點”部分(先共同完成,後自主概括,最後交流);

3.找找寫的有趣的地方,刪去有趣的文字進行比較;

4.在交流中發現作者擬人的手法、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仔細,完成學習單;

5.過渡:這麼一處避風遮雨的好去處,蟋蟀是怎麼得來的呢?銜接學習“選址”部分,重點抓擬人寫法。

(四)學習活動二:比較學習“建築特點”與“住宅特點”

1.小組合作對比閱讀,比較“建築特點”與“住宅特點”的寫法異同點;

2.交流,要求學生能以具體的例子來說明。

相同點是兩部分都運用擬人手法,寫得比較細膩,用詞準確,經過長期和細緻觀察;不同之處是分別是按方位、時間順序來寫的。

(五)互文閱讀

1.與《昆蟲記》片段觀察筆記的比較閱讀,側重引領學生交流“擬人寫法”和“觀察細緻”:

在居民之中,最最勇敢的要數黃蜂了,它竟不經允許地霸佔了我的屋子。在我的屋子門口,還居住著白腰蜂。每次當我要走進屋子裡的時候,我必須十分小心,不然就會踩到它們,破壞了它們開礦的工作。在關閉的窗戶裡,泥水匠蜂在軟沙石的牆上建築土巢。我在窗戶的木框上一不小心留下的小孔,被它們利用來做門戶。在百葉窗的邊線上,少數幾隻迷了路的泥水匠蜂建築起了蜂巢。午飯時候一到,這些黃蜂就翩然來訪,它們的目的,當然是想看看我的葡萄成熟了沒有。這些昆蟲全都是我的夥伴,我的親愛的小動物們,我從前和現在所熟識的朋友們,它們全都住在這裡,它們每天打獵,建築窩巢,以及養活它們的家族。

2.提升到法布林對昆蟲的喜愛,隨機簡介作者及作品,連結學習“資料袋”。

人教版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鞏固生字,會寫“串、告、訴、顆、兔”8個字,會讀9個生字以及生字詞,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3.進一步感悟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表演中感悟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難點:

能夠與《小馬過河》這篇故事建立聯絡,深化對做事要親自嘗試重要性這一主題的認識。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出示生字)

1.帶拼音齊讀生字(全體一起復習生字)

2.去掉拼音讀生字(排火車檢查生字)

3.搶答生字詞(摘葡萄,學生搶答)

(二)朗讀感悟,複述故事

學生自由讀課文,回答問題

1.課文是圍繞幾個小動物展開的?(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

2.請同學簡單的概述一下故事。(簡單的幾句話即可)

(三)精講點撥(學生多形式閱讀與課文分析相結合)

1.齊讀第一自然段,一起走進童話。齊讀過後,鼓勵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起來朗讀本段,聽的同學完成下列問題。

a.兩個“一會兒”表現出狐狸怎樣的心理?

b.狐狸有沒有吃到葡萄,如果沒有,它的心情是怎樣的?你能邊讀邊表演一下嗎?(讓孩子們自己在閱讀當中體會童話中的人物形象)

2.“有哪位同學想給大家讀一下二、三自然段?”多找幾名同學進行朗讀。(在朗讀中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a.小松鼠聽了誰的話?(狐狸)小松鼠為什麼會相信狐狸呢?(它認為狐狸是聰明的)

b.小兔子相信了誰的話?(小松鼠)

通過以上問題,學生可以總結出:小松鼠和小兔子都具有輕易相信別人的話的特點。

帶著輕易相信的語氣再讀二、三自然段體會兩個小動物的心理。

3、老師範讀第四自然段,可以邊讀邊讓孩子們做動作,然後思考問題。

a.文中用了哪個詞來形容葡萄?(紫紅)從這個詞你能推斷出什麼?(葡萄應該成熟了)

b.“迫不及待”是什麼意思?你在什麼時候會“迫不及待”?在文中表現了小猴子怎樣的心情?

c.小兔子為什麼連忙對小猴子說:“不能吃!不能吃!這葡萄是酸的!”

通過這幾個問題的引導,孩子們可以體會到小猴子想吃葡萄的急切心情,和小白兔怕小猴子吃到酸葡萄的那種擔心,故事進行到高潮,學生會情不自禁的在朗讀過程中加入一些肢體動作,這是孩子們對這篇童話感興趣的一種表現。

4.故事進行到這裡,葡萄到底是酸的還是甜的呢?我們繼續往下看5、6、7自然段,分別找同學起來讀這幾個自然段,主要體會動作和對話帶給我們的資訊。

a.小猴子相信小兔子的話嗎?(不相信)你從哪裡可以看得出來呢?(小猴子是笑著問小兔子的,不僅問了小兔子而且還問了小松鼠。)

b.如果你是小猴子不會相信小兔子的話嗎?(不會)你會怎樣做呢?小猴子又是怎樣做的呢?(大口大口的吃葡萄)說明小猴子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勇敢)與誰形成了鮮明的 對比?(小松鼠)你從哪裡可以看得出來呢?(沒敢嘗)可以看書小松鼠比較膽小。

c.看到小猴子吃的很開心,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嚐了一顆葡萄:“啊!真甜。如果你是小松鼠或者是小兔子,會有怎樣的疑問?

5.齊讀最後一段,思考:狐狸為什麼硬說葡萄是酸的呢?

(四)反饋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課下排練課本劇,在故事的最後讓孩子們帶著問題欣賞課本劇,隨機選一個小組上來表演。

在表演中孩子們不僅可以進一步的理解課文,而且增進了小組間的默契,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種挑戰與進步,在語文課堂當中適當的表演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的理解所學內容。

根據反饋展示孩子們能總結出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還能說出要向小猴子學習:做任何事不輕信於人,要勇於嘗試!

(五)合作探究

根據上面的學習成果,引出本節課的第二篇文章《小馬過河》,進行組內閱讀探究學習,自主探究學習過後,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故事,且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a.為什麼同一條河,大家的說法會不一樣呢?(會分析問題,能回答出老牛高大,松鼠矮小。)

b.如果是你,聽了老牛和松鼠兩種完全不同的說法,你會怎麼做?

c.從這篇童話故事中,你有哪些心得想與大家分享呢?

(六)總結提升,突出主題

本節課閱讀的童話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做任何事不輕信於人,要敢於嘗試,要學會分析,多多動腦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人教版教案篇6

生活化,同時又是富有樂趣的學習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靈活,擁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讓人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閱讀也不例外,如果能讓孩子們融入生活場景,自主學習,體驗閱讀的樂趣,獲得閱讀後的成就感,長此以往,可以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同時,《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師生之間的關係和學習的方式從“授之以魚”轉變成為“授之以漁”,而更多的人把這樣的關係又提升了一個高度,致力於把“授之以漁”轉變成“授之以漁場”,真正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可持續發展空間,讓孩子們的心靈在真實體驗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這樣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嘗試設計並執教了《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有一些體會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這組教材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選編課文,以誠信,孝敬貫穿始終,把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融合在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對著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對媽媽手裡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樣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1、複習生字、詞語。

2、真誠地表揚:

哎喲,小朋友們真能幹呀,這麼多的生字都可以順利解決了,真了不起。

3、創設生活的情境:

小朋友,你看老師是這樣表揚你的,你還記得你的媽媽是怎麼表揚你的嗎?

(學生自由表達)

4、提高要求:你能把媽媽的表情和動作也做一做嗎?

(學生自由表演)

5、匯入新課:

今天,有三個媽媽也在誇獎自己的孩子了,請你自己去讀讀課文,找出媽媽表揚孩子的話。

設計意圖:在複習生字的時候,給孩子們帶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資訊,但是,利用老師真誠的表揚,通過聯絡生活,回憶媽媽的誇獎,馬上就使孩子們從枯燥中走出來,進入興奮的狀態,為後面課文的感情朗讀墊定了基礎,是孩子們表達真實感情的需要。同時,在回憶媽媽的話,講述媽媽的話的同時,提高要求,讓孩子們把媽媽的動作和神態也表現出來,經過這樣的加工,一個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驕傲的媽媽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

二、自讀自悟,合作研討,體驗閱讀內容

1、三個媽媽分別是怎麼誇獎自己的孩子的,請你仔細讀課文,用橫線劃出媽媽表揚的話。

2、你把自己就當成媽媽,去讀一讀,媽媽的話,讀出媽媽的感情來。

3、交流:

你們都找到了哪幾句話呀?指名朗讀三個媽媽的話。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看似簡單,其實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們在自讀的基礎上,找到了學習的內容:三個媽媽誇獎孩子的話。在自悟的基礎上,把自己就當成媽媽來讀,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

4、在你的學習小組裡和小夥伴一起練一練,看誰最能讀出媽媽的語氣。

(學生相互交流)

設計意圖:“三人行,必有我師”。在自讀自悟的條件下,博採眾長,吸取別人的經驗也是很重要的,這也是新課程下學習方式從接受學習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種體現。

三、朗讀交流,發現閱讀樂趣

反饋:你都找到了哪幾句話?

交流一: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大家聽聽,他把自己當成媽媽了沒有。

(指名生讀)

1、採訪剛才讀的同學:

師:這位媽媽,您剛才在誇獎您的兒子,一邊說,一邊在想些什麼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幹的,要是他表現好的話,我要好好表揚他!

生:我為我的孩子感到驕傲!

生:我還為我的兒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後一定能成為一個很有名的運動員!

2、交流提高:

師(面帶微笑):我也為你們的兒子感到驕傲,各位媽媽能誇獎地更自豪一點嗎?

(學生練讀)

師:把你們練習的結果表現給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們更進一步地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讀了以後訪問同學,其實時時處處都在提醒他們:你說的話是媽媽說的話。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然後再自由練讀,提供練習提高的空間,試圖把“授之以魚”轉換成“受之以漁場”。

交流二: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1、師生共建交流平臺:另外一個媽媽是怎麼說自己的孩子的?也請幾位小朋友來讀一讀。

大家也聽聽,他有沒有讀出驕傲、自豪的語氣來。

(指名學生朗讀)

2、朗讀、評價: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的怎麼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

師:那你能幫助他來改善一下嗎?

(生做抬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為他的話還可以說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

師: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來讀讀嗎?

(生自信地朗讀)

3、自由練讀,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見都很有水平,像他們這樣,其他的同學也去練習一下,爭取讀得更好。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由收到放的過程。第一個媽媽的話,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情感的電點滴滴都挖掘了出來,孩子們也讀的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那麼第二個媽媽的話只要稍加點撥,他們就能把媽媽的心情用朗讀來表現。學生還是學習的主體,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會有更多的收穫。

交流三: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三個媽媽的話。:“有什麼可說的,他沒有說很麼特別的地方。”

1、提出疑問:兩個媽媽都誇獎自己的孩子,第三個媽媽卻什麼也沒有說,這是為什麼呀?

2、找到情感共鳴:這個媽媽在說這話的時候會是怎麼樣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嗎?

設計意圖:三次和文字的交流,把三個媽媽做了比較,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反應是多元的。對同樣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獨特的體驗,在不磨滅學生個性的前提下,對文字的多元解讀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設計這樣三次交流,除了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字的含義進行表達以外,還設計了一個從“收”到“放”再到“收”的過程,讓孩子學會了學習方法,能根據方法自主學習。

四、自主發現,從細小見真情

1、自讀發現:

三個媽媽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小朋友自己去讀讀課文的7、8小節,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2、交流反饋:師:讀了兩段話,你有什麼發現?

(水很重)

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出水的重嗎?

3、朗讀提高。

設計意圖:自主發現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每個《語文園地》裡都有“我的發現”這樣一個內容,經過快一年的實踐,感覺到孩子們的觀察發現能力已經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因此,這裡設計了一個通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的深層含義的環節,從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更進一步發現兒子對媽媽的一片真情。

4、這樣重的水,三個兒子看見了,他們分別是怎麼做的?請你去讀讀書,用筆劃出三個兒子的做法。

五、體會感悟,挖掘孩子內心的想法

小朋友們,看到這樣的孩子,你體會到了什麼呀?想說些什麼?

(學生自由交流)

設計意圖:為了儘快展示出課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這裡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環節,通過讀書,體驗,感悟,然後到了抒發自己想法的境界。這裡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們真實的想法,不是虛假的,空浮的,鼓勵說真話,說自己心裡想的話,允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

六、指明中心,昇華主題

1、自由表演:

這時候,一個媽媽還和老爺爺發生了對話,請你和你的同桌一起準備一下,一個當媽媽,一個做老爺爺,來表演對話。

2、上臺表演:指名兩個組來表演。

隨即採訪:

奇怪了,明明有三個兒子,老爺爺您怎麼說只有一個兒子呀?

3、全班參與討論。提煉出中心: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練習:

這個媽媽還會和老爺爺說什麼呀?你們能把故事編下去嗎?

設計意圖:合作在課堂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通過同桌之間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讓孩子們親身體驗角色,對感情朗讀課文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自由朗讀以後,請兩個小組來表演,讓大家都來體會別人是怎麼讀的,自己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最後昇華文章的主題:為什麼只有一個兒子?全班討論,共同提煉出中心思想。

最後給課文補上空白,進行了一個拓展練習,同桌兩個人續編對話,讓本來處於模糊狀態的同學也能深切體會到作為一個孩子,要成為必須孝順父母,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時,課堂上的閃光點也由這個環節而顯現出來,成為整節課的高潮。

七、小節課文,讀讀議議

你認為該學習哪個孩子?為什麼?

你覺得該怎麼樣孝敬父母親?

說說你是怎麼樣幫助父母做事情的?

設計意圖:我設計第一個問題,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正確的價值取向,理解三個兒子都很優秀,但是隻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兒子”,在學生心裡激起思維的火花,引導進行小小的辯論。設計第二、三個問題,出於聯絡實際的生活,激發孩子們孝順父母的心願,為課文的學習提供生活的保證。

三、教後反思

“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只要在引導孩子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

1、閱讀教學生活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僅僅把自己對文字的感受、理解、體驗傳授給學生是不行的,教學應該是一種“導體”,讓文字與學生的感受、理解、體驗發生“碰撞”,產生火花,從這個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閱讀教學生活化要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進行生活教育,讓學生明白“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並磨礪人生。比如:在開始引入課題時,讓孩子們回憶“你的媽媽是怎麼樣誇獎你的,她的動作和表情是怎麼樣的?”從而匯入課文“這裡也有三個媽媽在誇獎自己的孩子,你去讀一讀”。這樣的閱讀教學貼近生活,並營造了一個民主的教學環境,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敢想、敢說、敢做),使學生對文字有了獨特的理解。

2、閱讀教學自主化。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新意識,創新精神,通過自讀自悟,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而交流研討是培養和考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其目的在於引發學生交流研討的興趣,培養學生交流研討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讀自悟的環節以後,我都要設計一個交流的環節,用教師生動有效的課堂評價,學生充滿個性化,充滿生命活力的的語言,挖掘學生心靈深處想法,對文字的主題進行昇華,把課堂教學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支配時間,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3、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裡,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我對你提個意見。”“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老師的語言也成了:“**你先來說說好嗎?”“能向大家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最後幾個環節的時候,學生爭論哪個孩子更好,向誰學習時,教師的引導地位沒有很好地顯示出來,在續編故事時,教師的引導、點撥還不夠到位等等。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實現這樣大幅度的轉變,教師的角色需要至少發生這樣的轉變,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讓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人教版教案篇7

?蘇武牧羊》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積累8個生字和10個認字。

2、學生通過對蘇武語言、動作和生活環境的描寫,能夠領會蘇武意志堅強、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進而懂得要熱愛自己的國家。

3、學生學習瀏覽,拓展閱讀,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對蘇武語言、動作和生活環境的描寫,能夠領會蘇武意志堅強、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進而懂得要熱愛自己的國家。

2、學生學習瀏覽,拓展閱讀,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聆聽音樂,匯入新課

1、聆聽優美的古典音樂《蘇武思鄉》,講解課文的寫作背景。

2、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旌節 玷汙 地窖 門縫 氈片 毛穗

忍飢受凍 曠無人煙 意志堅強 念念不忘 忠貞不屈

3、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你認為蘇武是一個怎樣的人?

4、指導學生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5、老師在黑板上板書:蘇武是一個( )的人。讓學生說出自己對蘇武的看法,並且叫學生到黑板上寫出自己的看法。

三、品讀意志,領會堅強

1、學生找出體現蘇武意志堅強、忠貞不屈的句子。

2、出示句子:蘇武說:“我身為漢朝使者,讓我投降,就是玷汙了我的使命,絕對辦不到。”指名讀。師生共同交流讀這句話的語氣。講解詞語“玷汙”,並進一步訓練學生的朗讀。

3、出示句子“蘇武在地窖裡忍飢受凍,渴了就用手接著從門縫裡飄落進來的雪花止渴,餓了,就撕下身上的羊皮氈片充飢。”指名讀,師恰當評價學生的朗讀。反覆朗讀這句話,體會蘇武的意志堅強。受盡折磨的蘇武有沒有動搖?出示句子:“想讓我投降,辦不到。”

4、對比剛才的兩句話:蘇武說:“我身為漢朝使者,讓我投降,就是玷汙了我的使命,絕對辦不到。”“想讓我投降,辦不到。”老師指導學生學法:一個詞語,在一篇課文中總是重複出現,那這個詞語一定很重要,因此老師在這兒作了批註。

5、出示語句:“單于從來沒有見過像蘇武這樣意志堅強的人,沒有辦法,就派人送他到北海邊去放羊。”指名讀,說說自己的發現。指導學生把重複出現的詞語重讀,體會作者的獨具匠心。

四、緊扣課題,感悟牧羊。

1、出示句子:“蘇武趕著羊群來到了曠無人煙的北海邊,只有隨身帶著的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與他做伴。沒有糧食,也沒有棉衣,他只能靠草根和野果充飢,擠在羊群中靠羊的體溫取暖。”

2、啟發學生這段話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就是“蘇武牧羊”。

3、聚焦“北海”這個地名,展示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北海自然環境的惡劣,並進一步讓學生積累有關自然環境惡劣的詞語,生自由積累。文中用的是哪個詞?曠無人煙。講解“曠無人煙”。

4、蘇武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蘇武沒有——,也沒有——只能——。用上關聯詞再讀這句話。蘇武過著飢寒交迫的日子。餓了,他就靠(草根和野果)充飢;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5、講解“旌節”這個詞語。學生自由討論“旌節”的重要性。

6、回到課題《蘇武牧羊》讀出蘇武的血淚和辛酸。讀出蘇武的堅強和不屈。

五、品讀“十九”,體會艱辛。

1、出示句子:“蘇武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漢朝的使臣,念念不忘沒有完成的使命,盼望著有一天能夠帶著旌節返回到故鄉。”

2、生說說自己的發現:“念念不忘”就是始終沒有忘記。為了避免行文的重複,作者往往會選擇換一個詞或是換一種說法。同學們,我們應該學會這種寫作方法。

3、師生共同朗讀這句話,師:蘇武念念不忘的是——,蘇武念念不忘的是——。蘇武念念不忘的只是自己的使命,一點也不關心自己的處境。

4、講解“盼望”,換一個詞就是希望、渴望,說明了蘇武他望眼欲穿,歸心似箭。進而提問:蘇武的心願實現了嗎?

5、出示句子:“歷經十九年磨難的蘇武,這時已經六十歲了,鬍子、頭髮全都白了。”指句讀。指導學生把“十九年”和“六十歲”這兩個數字讀得重一些,讓學生深入體會蘇武的堅貞不屈,不屈不撓。

6、一切都變了,有一些東西卻永遠沒有改變,這不變的是什麼?師生共同交流。

7、配樂朗讀,創設情境:如果你就是蘇武,此時你歷經千辛萬苦、千難萬險,終於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縈、朝思暮想的祖國,你會在心裡大聲呼喊( )

而此時的你也恰好在這人潮擁擠、歡聲如雷的人群當中,你會大聲說( )

8、出示最後一自然段,師生共同朗讀最後一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出示句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講解這句話的大概意思,讓學生明白蘇武就是這樣一位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2、回到蘇武是一個歷史人物,既然是人物,史書當中就會有傳記。

3、師順勢匯出《漢書》,告訴學生在《漢書》《蘇武傳》中記載了一個漢朝降將衛律對蘇武的勸降。衛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百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啟發學生蘇武面對這樣的誘惑,始終沒有屈服,果真是一位忠貞不屈的大丈夫。

4、回到課文的板書:蘇武是一個(意志堅強、忠貞不屈)的人。師生共同修改這句話為:蘇武真是一位(意志堅強、忠貞不屈)的大丈夫!學生齊讀這句話。

人教版教案篇8

教學目標

①舉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②舉例說出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絡。

③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數和設計對照實驗。

④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並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難點和重點

重點:①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②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

實驗變數和設計對照實驗。

難點: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並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課前準備

學生:各小組準備鼠婦10~16只,溼土,紙盒,紙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夾),表,筆,一份實驗報告用表。

教師:鼠婦若干只或鼠婦圖示。

教學過程 :

1、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引導學生根據經驗舉出影響生物生存的例子,並通過分析,幫助或引導學生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各小組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各自收集鼠婦為背景,分析、討論、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2、制定實驗方案及設計實驗方案

各組討論並制定方案,根據方案中出現的問題引出變數和對照實驗。

充分放權,讓學生自學,但注意把握學生對變數和對照實驗的理解。

實驗探究

結果交流

教師可在巡迴指導中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後面的結果交流。

總結:教師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交流,並引導其他同學發現問題,吸取經驗。除了探究光這個條件外,還有無其他條件?

佈置課後作業:

有興趣的小組可在課下對其他影響鼠婦生活的因素進行探究。

教學反思:

對於有些班,捉鼠婦的興致比較高的,可以利用這樣的班級多捉幾隻,在其他沒有捉到的班上可以作為示範。也可以叫這些捉鼠婦能力介紹經驗,讓學生了解到鼠婦的生活環境。每個班準備鼠婦情況不一樣,有些一個班只捉到一隻鼠婦,很難開展活動。但這節課還得上。只能利用課內十分鐘讓他們到一些易找的地方找,如果沒找到,這個實驗只能通過畫圖和想像完成了。但也得儘量提醒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到校園尋找,既可以瞭解到它們生活的環境,又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捉鼠婦的過程,培養他們的科學興趣。

標籤:人教版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