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認識時,分,秒教案模板7篇

學會寫教案,相信教師自身的能力一定都有所提高,教案是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預先起草的文字材料,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認識時,分,秒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識時,分,秒教案模板7篇

認識時,分,秒教案篇1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秋天,認識瞭解一些秋天的水果,知道秋天是個收穫、果子成熟的季節。

2、引導幼兒瞭解和認識蘋果、獼猴桃等水果的相關知識。

3、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喜歡科學活動,主動觀察和探索水果的相關知識,並且樂於分享。

二、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

2、兒歌《秋天果子多》

3、蘋果、獼猴桃、梨子、句子等常見水果

4、畫紙和彩筆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教學課件,進入課件芝麻環節,通過聽兒歌進入今天活動主題。

(1)教師播放兒歌《秋天果子多》,說說兒歌中描述了哪些水果?

(2)教師引導幼兒仿照兒歌中的詞語或句子描述自己知道的水果。

2、教師出示教學課件,進入科學探索環節,引導幼兒瞭解有關蘋果、獼猴桃的科普知識。

(1)請幼兒欣賞圖片中蘋果和獼猴桃的花,瞭解過時的形成過程。

解答部分:水果寶寶們只有先開出花,才能結出味道鮮美的果實。當然,這個過程離不開小蜜蜂授粉。

(2)請幼兒繼續觀看蘋果和獼猴桃的果實圖片,說說自己對這兩種水果的認識。

解答部分:很多水果在沒成熟之前,顏色和我們吃時的顏色也許會不一樣,就像蘋果在沒成熟之前就是青色的,成熟後的蘋果是紅色、深紅,或者帶黃色。獼猴桃沒成熟之前皮是綠褐色,成熟後是帶紅褐色,而且表面還有一層濃密的絨毛,皮軟,剝皮後即可食用。

3、教師出示真實的蘋果和獼猴桃水果,並向幼兒切開展示,引導幼兒從外形特點、果肉顏色、種子顏色等進行觀察和理解。

(1)蘋果外觀圓圓的,紅紅的,表面光滑,聞起來很香。切開蘋果後果肉偏米白色,中間還有蘋果核,蘋果的種子是黑色的。

(2)獼猴桃外形就像是一個橢圓形,摸起來軟軟的,表皮還有一層濃密的絨毛,切開後果肉是綠色的,有黑色和黃色的種子在果肉上,獼猴桃的中心部分呈淡黃色,偏硬,可以食用,食用時除去皮,果肉豐富,味道鮮美。

(3)教師出示梨子、橘子等常見水果,請幼兒自由觀察,並小心切開,看看水果內部。

(4)教師鼓勵幼兒自由組織語言對兩種水果進行總結髮言,教師另補充。

4、教師組織幼兒繼續迴歸課件,進入課件快樂探索環節,請幼兒欣賞水果的圖片。

(1)請看看圖片中的水果,你們都認識嗎?你最喜歡什麼水果?把你喜歡和認識的水果向大家分享一下吧!

(2)教師請幼兒將自己感興趣的水果畫出來,可以選擇課件中展示的水果,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畫出自己看到的、吃過的水果都可以。

四、活動延伸

1、教師帶領幼兒在美工區展開繪畫,展示並點評。

2、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帶回家,和爸爸媽媽認識一下身邊的水果寶寶。

五、資料庫

兒歌:葡萄娃娃

葡萄娃娃

葡萄園,撘扶梯,葡萄娃娃真歡喜。

你也爬,我也爬,一級一級爬扶梯。

爬到高處相互瞧,臉兒憋得紅又紫。

認識時,分,秒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係。學會用圓規畫規定大小的圓。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能夠理解並形成圓的概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並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

認識圓各部分名稱及其特徵,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

畫圓,用圓的知識來解釋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紙圓、、尺、圓規、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組合圖形,你們能認識是什麼動物嗎?

師:出示課件組合動物圖。

師:這是什麼動物?

生:小魚

師:小魚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生:

師:右邊這些圖形有哪些相同點?

生:

師:左邊的圓有什麼特徵?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圓方面的知識,(板書:圓的認識)

二、認識圓、畫圓

師:你們在生活中見過哪些圓?

生:

師: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一些圓?

課件展示

師:你們都認識了圓,你們畫過圓嗎?想一想怎樣能畫出圓?

生:

師:老師也有一些畫圓的的方法,想看嗎?

課件展示畫圓方法

師: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我們就用圓規畫一個圓,

學生畫圓

生介紹畫圓的方法。

師:你感覺到圓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麼不同嗎?

出示課件一些圖形

生:

師點撥: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三、自主探究研究特徵

1、自學書本96頁

2、師生共同認識圓心、直徑、半徑,(板書圓心、直徑、半徑,)

3、生在自己的圖上標出圓心、直徑、半徑

師:畫圓時,針尖固定的一點是圓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連線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如oa)是半徑,通常用

字母r表示;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如bc)

是直徑,通常用字母d表示。

4、合作交流完成學案內容

課件出示例3。

(1)在同一個圓裡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2)在同一個圓裡,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3)同一個圓的直徑和半徑有什麼關係?

(4)圓是軸對稱圖形嗎?它有幾條對稱軸?

師:根據準備好的圓,自己動手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然後同桌交流。

(設計思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強調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認識圓各部分名稱關係,用讓學生自學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的去學習,最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加以總結,培養自學能力。學生在畫畫、量量、折折、觀察等一系列活動中,動手操作,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

四、反饋練習

1、出示“練一練”

2、畫一個半徑是6釐米的圓

3、練習十八第一題

五、全課總結:今天你們有什麼收穫?

認識時,分,秒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上節課瞭解了生命物體具有哪些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植物展開研究,通過對植物由整體到區域性的觀察,獲取有關植物的多樣性、植物的外部形狀等方面的資訊,滲透了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等方面的知識。

本課的主題活動是對植物進行觀察,課上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瞭解常見植物的不同特徵,並能說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處。教學時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入手,利用“認識校園裡的植物”的活動,讓學生的思維聚焦在“植物”上,同時也為認識植物的多樣行尋找一個“增長點。

二、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到對有生命的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

2.意識到植物之間也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科學探究:

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去比較,掌握對比的方法。科學知識:

觀察植物,並能描述出它的形狀與特徵。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瞭解植物在形態方面的一些特徵。

難點:找出植物的相同之處。

四、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前瞭解學校裡的各種植物,學校裡的植物的照片。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先給大家欣賞幾副圖片,(出示學校植物的照片)這些圖片漂亮嗎?漂亮在哪?

2.師:這些圖片看上去,滿眼都是綠色,非常漂亮,那你們有沒有覺得圖片中的這些景色有點眼熟呢?是哪裡的呢?對了,這些圖片顯示的就是我們學校各個地方的綠化,我們學校的植物可真多

啊,今天我們就象科學家一樣一起來研究一下我們身邊這些植物,好嗎?(板書)

(二)、認識校園裡的植物1.整體認識植物:

(1)提問:你認識的校園裡的植物有哪些?比一比誰說得最多?

(2)提出觀察任務:這些植物的生長環境是什麼樣子的?這些植物長得有什麼特點?(要求從高矮、外形困擴等方面描述植物)(3)交流後讓學生按照由矮到高的順序給這些植物排序,說說矮的、高的植物各有什麼特點。

(4)小結:植物的外部形狀是各種各樣的。2.區域性觀察植物

(1)提出觀察任務:我們要去觀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樹皮、樹葉和花。

①講解如何觀察樹皮:先看一看,有什麼不同?再摸一摸,有什麼不同的感覺?再拓樹皮,看拓下來的圖案有什麼不同?

②講解如何觀察樹葉:在樹枝的一個節上看葉子是怎樣長的?把它畫下來。

③講解如何觀察花:比較兩種花形狀的不同,也把它畫下來。

(2)師生觀察後交流。(交流時要讓學生盡情地說,並及時鼓勵)3.比較植物的相同之處。

(1)師提問:它們有很多不同,那它們為什麼都叫做植物呢?我們觀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點?

(2)交流討論:有根、莖、葉等組成部分,位置相對固定等。

(三)、對植物進行分類

1、師:植物種類繁多,世界上45萬種,難記嗎?科學家為了方便人們去認識它們,把它們分成的很多類,你能對這些植物分類嗎?

2、小組討論,用多種方法進行分類,先說標準,再分。

(四)、課堂總結

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現了這麼多的大樹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的大樹,在課外繼續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的意外發現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的發現張貼於黑板旁邊。

六、板書設計

樹的整體觀察:

樹葉:光合作用樹皮----各式各樣

樹枝:支撐葉子葉子----對生、互生、輪生

樹幹:運輸營養花朵----顏色、大小、形狀

樹根:吸收水分和營養

認識時,分,秒教案篇4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其意識、能力還不夠強,尚處於探索狀態。我們班許多幼兒在遊戲的時候,常常分不清自己的左右,更分不清他人的左右,能力差的幼兒甚至經常穿反鞋,為了引導幼兒能清楚地區分自己的左右,掌握左右的概念,感知左右的相對性,特設計了此活動。通過此活動,讓幼兒在觀察、探索、操作、遊戲中感知、區分左右的空間方位,並迅速做出判斷和反應,從而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能力和判斷力。

活動目標

1、以自身為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空間方位知覺能力和判斷力。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3、在區分左右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以自身為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

活動難點:

知道自己的方向變了左右邊的事物也發生了變化,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文具盒、鉛筆、橡皮、膠棒。(每人一套)

2、蘋果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手指操《大象蓋房子》

二、謎語激趣,匯入新課。

謎語: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從早到晚不講話,寫字畫畫不離它。

三、區別自己身體的左右。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師:小朋友們,看看剛才猜謎語時舉起的這隻漂亮的小手,是你的左手還是右手?(右手)

師:把你的右手舉高一點,大家說說,我們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寫字、畫畫、吃飯等等)

右手做得事情可真不少!

再舉起你的左手,我們的左手可以做什麼事情?

師:左、右手要多鍛鍊,多鍛鍊會使我們的小腦袋越變越聰明。

2、體驗自身的“左與右”

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讓我們伸出左右手拍拍這對好朋友,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有著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樣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體,你能找出像左、右手這樣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嗎?誰來指一指,說一說?

(左腳右腳、左腿右腿、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肩右肩等)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找出了這麼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來。

3、遊戲:聽口令、做動作(聽覺反應訓練)

比一比看誰的反映又準又快,速度由慢到快、程度由易到難。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左手指右眼,右手指左眼。

認識時,分,秒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鐘面,探索發現整點時分針和時針的位置規律,學會辨認整點。

2、懂得時鐘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生活中掌握時間的重要性。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4、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鐘面四個(7:008:009:0010:00)模型鍾一個幼兒每人一隻紙鐘面、一日生活圖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小明的秋遊》,引導幼兒看時鐘的興趣

二、和幼兒一起討論,引導幼兒體會生活中掌握時間的重要性

1、小明去秋遊了嗎?怎麼沒去成?

2、他應該幾點鐘起床?他是幾點鐘起床的?

3、小明到幼兒園是幾點鐘?

4、為什麼會遲到?他是幾點鐘睡覺的?

討論時教師及時出示四個鐘面

三、探索發現整點時分針和時針的位置規律,正確辨認整點

1、單獨指一個鐘面,認識分針、時針

提問:鐘面上有什麼?

這兩根針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小結:長的細的是分針,粗的短的是時針

教師逐一指四個鐘面上的時針、分針,幼兒辨認

2、找一找四個鐘面上的共同點,藏著什麼祕密

師:故事裡提到的時間7點8點9點10點都是整點時間,你們發現在整點色時候,分針都是指著誰?

小結: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數字幾就是幾點鐘

3、教師指鐘面,請幼兒說出整點時間

四、教師撥時鐘,幼兒指出錯誤

教師先說出整點時間,然後將分針或時針撥錯,然後請幼兒指出錯誤在哪兒

五、教出示大鐘,撥出整點時間,辨認整點時間

1、教師將時鐘藏於身後,先撥出時間,再出示

2、請個別幼兒撥時鐘,大家說一說是幾點鐘

六、幼兒在紙鐘面上嘗試撥時間

1、教師講述自己起床、上班、下班、睡覺時間,請幼兒在紙鐘面上撥出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一日生活時間,其餘幼兒在紙鐘面上撥出

3、教師滲透早睡早起,有序生活教育內容

七、看圖畫時鐘,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1、教師出示幼兒生活情景圖,並示範在鐘面上畫出整點時間,強調時針畫短些、分針畫長些。

2、幼兒進行看圖畫指標活動。

活動反思:

?認識鐘錶》這節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瞭解鐘面上數字的排列規律,初步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整點、半點。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我用參觀鐘錶店的方式引出課題,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說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

接著,我引導幼兒先觀察並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字的位置。瞭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律,知道這些數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後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麼不同,根據指標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並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兩根指標朝著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

在認識整點這一環節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現整點時時針在哪裡,分針在哪裡。接著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鐘表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後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鍾”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節因為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活動的難點是認識半點,如何讓孩子輕鬆掌握難點呢?我採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幼兒觀察整點、半點兩個時鐘,孩子們大多說出了整點的時間,亦有個別幼兒說出了半點的時間,我就請他來說說‘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最後我再來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半點時分鐘總是指向6,時鐘指在2個數字的中間。對於究竟是幾點半這個難點中的難點,我藉助實物大鐘邊撥鍾邊解釋:看現在時針在4和5的中間,那麼時針已經走過的數字4,有沒有走到數字5上,所以現在應該是4點半而不是5點半。當再出示課件請他們看看、說說幾點半時,發現孩子們大多掌握了半點。接著又讓幼兒看數字時間,自己撥一撥學具,幫助他們對於半點的鞏固。

整個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以遊戲作引導,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以多媒體、實物教學具為媒體,給孩子清晰、準確的概念。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活動中遵循活動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認識時,分,秒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4、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並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二、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三、瞭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四、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1、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 ——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2、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呢?

3、老師小結。

五、分享月餅。

活動反思:

“認識中秋節”這堂課對於小班的小朋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小朋友也基本上聽不太明白,但是大部分都知道要過節該吃月餅了,代表家人的團圓。

小百科: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認識時,分,秒教案篇7

一、說教材

(一) 教材地位與作用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萬以內的數的認識,而本單元則是在以前學習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的讀寫並瞭解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這一單元是在國小階段對整數學習的最後一課。對以後學生在學習中接觸大數,並計算大數奠定了知識基礎,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數目。

(二)教材的編排特點

a.結合實際情境,讓學生感受大數,產生學習需要。b.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自主探索。

本節課的學習,不僅是學生對數認識的一次擴充套件,也進一步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通過學習,能加強學生對資料實際意義的理解,會用數學的眼光分析身邊一些資料的意義,這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最終服務於生活”的理念!

(三)學情分析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一般具有接觸面廣、獨立性增強、善於觀察和發現、樂於動手操作等特點,而且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系統的學習過了萬以內的整數。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和內容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新的計數單位 “十萬”、“百萬”、“千萬”、“億”。使學生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使學生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感受億以上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我評價和善於合作的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熟記數位順序表和有關計數單位的知識,知道每個數位上數字的含義。

難點:比較正確熟練地說出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和知道“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方法方面,我會緊密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趣的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可以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 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對於數位、數級,十進關係等知識,應該讓學生牢固掌握,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去發現,去體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這樣密切了大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收集大數的習慣和能力,數的產生與發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認識數是為了用它來交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學法:學生主體參與;動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學遊戲

三、教學準備

結合學生的學情特點,我會做一些準備,一是《億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課件;二是準備計數器、遊戲卡片等教具。

四、教學理念

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打基礎。遵循兒童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學生必須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師精心組織下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億以內數的規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成功的體驗。

數學教學立足於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應教給學生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得新知識能力,培養學生敢於自主學習、嘗試新知的研究學習。國小生已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為其獨立解決數學問題提供了可能。為此,在教學“延伸性、遷移性知識”時,我直接讓學生自己自主嘗試、積極探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發現和總結,給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間、時間,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發展。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我準備按照以下四個環節來完成我的教學: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二)、探究交流,獲取新知

(三)、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四)、小結強化,增強自信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首先用ppt課件出示複習題,讓學生自主完成。

1、讀出下面各數:

6853 308 7060 2007 1039 10000

2、填空:

①一個四位數,千位上是8,百位上是4,十位上是0,個位上是9,這個數是( )。

②6725百位上的數是( ),表示( )個( )。

3、用ppt課件演示教材中的主題圖:先展示我國行政區劃分圖,讓學生認真觀察,提問:你得到了那些數學資訊?(六個省市自治區的人口數)再出示全國人口總數,問:你發現什麼?(數很大,很大。)老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這些大數怎樣讀?他們的計數單位是什麼?揭示課題,並板書 “億以內數的認識”。

第二環節探究交流,獲取新知

1.以北京市13819000人口數為例,讓學生試讀。

2.全班共同回顧原來學過的數位名稱。

3.讓學生拿出計數器,按照ppt課件演示,邊撥邊數邊想:一千一千地數,一直數到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認識10個一千是一萬;再一萬一萬地數,一直數到九萬,再加上一萬是多少?認識10個一萬是十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的智慧在學生的手指尖上”讓學生通過動手撥一撥,學生對十進位制的認識肯定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桌或前後桌相互交流,同理得出:

10個十萬是一百萬。(板書)

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板書)

10個一千萬是一億。(板書)

(給足時間撥、想、說,然後全班交流)

提問:同學們想一想,以前我們學習了那些計數單位?今天我們學習了那些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

4.小組討論學習計數單位間的關係。問題:大家知道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什麼嗎?你發現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麼關係?

根據學生的討論,教師小結:同學們真有數學頭腦,通過撥珠、數數、觀察發現了它們的規律是: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哪一位上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一。

5.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1)學習“數位”、“數級”。

請同學們整理數位順序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億位。介紹我國計數的四位分級法。(在數位表上增加欄,並標明數級)從右向左四位分一級,第一級是個級,第二級是萬級,第三級是億級。同時告訴學生分級線。(ppt課件動畫演示)

6.學習數的組成。

(1)撥數,將13819000人在自己的計數器上撥出來。

(2)按數位順序寫出13819000,並說出每個數字所佔的數位名稱,計數單位,表示多少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3)全班交流,抽查:十萬位上的8表示什麼?百萬位上是幾,表示什麼?千萬位上是幾,計數單位又是什麼?

7.鞏固練習,讓學生數一數,自主完成第4頁“做一做”。

(1)讓學生通過數數,理解並掌握計數規律。

(2)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說哪些地方常用到萬以上的數,體會大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資訊的意識和能力。

8.通過閱讀第4頁你知道嗎?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大數。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首先完成練習一的第1題。並讓學生填空:

①在數位順序表中,從右起第( )位是萬位,它的計數單位( ),這個數位上的6表示( );第( )位是億位,它的計數單位是( ),這個數位上的8表示( )。

②十萬位右邊一位是( )位,左邊一位是( )位。

鞏固學生對數位順序表的理解記憶。

接著通過判斷、填空進一步鞏固對億以內數的認識。

2.⑴判斷

①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

②在一個數裡,每一個數字所佔的位置叫數位。( )。

③一個六位數,它的計數單位是十萬位。( )。

④整數數位順序表,從左起第三位是百位。( )

⑵①一百萬裡有( )個十萬。

②( )個一千萬是十億。

③10個( )是一千萬。

④一千億裡面有10個( )。

⑤從右邊起,第( )位是千億位。

⑥一個數從右邊起,第( )位是百萬位。

⑦一個十一位數,它的最高位是( )位。

3.北京的人口數為13819000,

13819000是一個( )位數,分為( )級和( )級,最高位在( )上,由( )個萬和( )個一組成。

最後利用猜數遊戲激發學生的興趣。

遊戲規則:按照一定的規律填出該數的前兩個數和後兩個數。

___________、_________、三百七十九萬————、————。

第四環節小結強化,增強自信

小結學習內容,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運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和同學交流你課前收集的這些更大數的實際意義。

板書設計:億以內數的認識

10個一萬是十萬,

10個十萬是一百萬,

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10個一千萬是一億。

我的板書設計雖然比較簡單,卻體現了本節課教學目標,突出了知識重點,學生一目瞭然,便於理解和記憶。

整節課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動手操作,多向交流學習掌握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