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6篇

一份完整的教案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針對性的學習補充和延伸,教案的內容反映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評估教師個人教學能力的重要依據,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6篇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篇1

第三單元 圖形與變換

一、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要知識內容包括銳角和鈍角、平移和旋轉及數學活動。“剪一剪”,要讓學生知道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並會判斷。平移和旋轉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現象,要讓學生體會它們的不同特點,建立空間觀察,掌握變換的數學思想。

二、單元總體目標

1、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鈍角,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結合例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

三、單元重難點

重點:

1、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以及圖形的平移和旋轉。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實踐能力。難點:

1、用語言描述、銳角、鈍角的特徵。

2、體驗平移的思想方法。

四、單元課時分配

用3個課時安排教學

第一課時

一、授課課題:銳角和鈍角

二、教學內容及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教材第37—38頁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上認識直角、銳角、鈍角。因此,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是這節課的重點,會用語言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徵是這節課的難點。

三、教學目標及說明 目標:

1、學生結合例項,建立直角、銳角、鈍角的表象,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徵。

2、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分析、概括能力。說明:

通過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直角、銳角、鈍角的表象形成過程,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教學問題及說明

銳角和鈍角概念的判斷是以直角為標準的,而在活動中又多次涉及直角。

但學生由於自身缺乞方面的意識,很有可能僅僅用眼睛來判斷直角,這樣做無疑違背了數學本身具有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基本流程

匯入新課,複習舊知——自主探究——鞏固提高——全課總結

(二)問題及例題

1、複習內容:(1)什麼是角;(2)比較兩個角的大小;(3)比較

銳角和鈍角的大小。

2、出示上海楊浦大橋的情境圖,讓學生認真觀察。

問題1:在這幅圖中,你們能找出角嗎?指一指它在什麼地方? [設計意圖] 用最貼切學生生活的情境圖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活動:

(1)採用回憶的方式,進一步加深對新知的認識理解,並進行板書:銳角、鈍角。

(2)學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角及其在圖上的位置。問題2:誰能來說一說銳角、鈍角與直角的關係?

[設計意圖] 通過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有利於學生更清晰地把握銳角和鈍角的本質屬性。

師生活動:

(1)學生說說角與直角、鈍角與直角的關係。(2)學生動手畫銳角、鈍角。

3、鞏固練習

(1)教材39頁1題、2題。

(2)引導學生支暫行折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3)目標檢測(見學案)

4、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說一說,加深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六、板書設計 銳角和鈍角

直角

銳角比直角小

鈍角比直角大

學案

一、課前預習

怎樣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二、目標檢測

教材39頁3、40頁4題

三、配餐作業 練習冊11頁

第二課時

一、授課課題:平移

二、教學內容及簡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二課時,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圖形的平移。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感知平移,在方格紙上畫平移後的圖形。難點是體驗平移的思想方法。

三、教學目標及說明

(1)學生結合例項,初步感知平移現象。

(2)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一個簡單圖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說明:

通過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感知平移的過程,初步體驗平移的思想方法。

四、教學問題及其說明

課堂中也許會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概念講述不透徹,時間過短,學生未完全理解,所以掌握不夠準確。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感知出發,通過學生的集體討論和探究,提高課堂效果。

五、課前準備 練習紙

六、教學設計

(一)教學基本流程

情景匯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全課小結

(二)問題及例題

1、創設情境,提示概念

教師出示教材41頁的三幅圖。先引導學生觀察三幅圖,然後問。問題1:三幅圖中畫的分別是什麼?它們是怎樣運動的?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生活動:

組織學生一起議一議,互相說一說。

2、探究新知

物體或圖形在直線方向上移動,而本身沒有發生方向上的改變,這種現象就是平移。

問題2: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平移現象?

[設計意圖] 通過說一說,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師生活動:

(1)讓學生表演平移。(2)大方格紙上平移。(3)讓學生議一議自己的感受。

3、鞏固練習

(1)例2上面的“做一做”。(2)練習十第1題。

把小船向右平移4格後得到的圖形塗上顏色。先組織學生選一選,然後讓學生用彩筆塗一塗。

4、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說一說,加深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七、板書設計

平移

1、“平移”是生活中處處可見的現象。

2、物體或圖形在直線方向上移動,而本身沒有發生方向上的改變,這種現象就是平移。

學案

一、課前預習什麼是平移?

二、目標檢測

教材43頁練習十第1題、第2題

三、配餐作業 練習冊12頁

第三課時

一、授課課題:旋轉

二、教學內容及簡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3課時。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認識生活中的平移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感知旋轉現象。因此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感知旋轉現象。難點是體驗旋轉的思想方法,通過學生說一說,議一議等活動突破難點。

三、教學目標及其說明 教學目標:

(1)學生結合例項,初步感知旋轉現象。

(2)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說明:

通過讓學生觀察例項,動手操作,小組探究等學習活動,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四、教學問題及其說明

本節課要解決的最關鍵的問題是要讓弄清什麼是旋轉現象?掌握旋轉現象的特點。會區別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

五、教學設計

(一)教學基本流程

情景匯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全課小結

(二)情景匯入

出示情景圖:風車、電扇的運動、車輪。

教師引入新課:這節課我們研究像風車、電扇這樣的運動。

2、探究新知

(1)明確旋轉的概念

教師說明:像風車、電扇這樣的運動,我們稱之為旋轉。(2)組織學生再次觀察風車和電扇的運動。問題1:它們的運動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 使學生通過觀察,掌握物體旋轉的特點。(3)聯絡實際,深化對旋轉概念的理解。

問題2: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人旋轉現象?

[設計意圖] 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的旋轉現象,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師生活動: ①引導學生回憶。②小組內交流。

③讓學生明確,這種運動都是圍繞一個點轉動。(4)引導學生觀察課本37頁的主題圖。問題3:哪些運動現象屬於旋轉?

[設計意圖] 通過觀察,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旋轉的特點,會判斷什麼現象是旋轉現象。

師生活動: ①師生交流。

②組織學生完成第42頁(教材)下面的“做一做”。③組織學生轉動學具,體驗各種組合現象。④組織引導學生小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3、鞏固練習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十第3題。

師生做交流。學生說判斷理由時,不要求邏輯語言很嚴密,只要意思對就給予鼓勵。

(2)組織學生完成練習十第4題。

問題4:哪些小魚可以平移到紅色小魚的位置?

[設計意圖] 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深學生對新知的掌握。(3)目標檢測

4、全課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說一說回顧和加深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六、板書設計

旋轉

旋轉:就是物體圍繞著某一個點或軸做圓周運動。旋轉現象:鐘面的指標、風車、螺旋漿。

學案

一、課前預習什麼是旋轉?

二、目標檢測

讓學生說一說,議一議,教材練習十中的第4題中說的:不能平移到紅色小魚位置的小魚,先經過怎樣的運動就可以平移到小魚的位置?

三、配餐作業 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篇2

教學要求:

1、 認讀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4、 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認讀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杯子、金魚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揭題

1、 同學們,對別人提出的問題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你動腦筋思考了嗎?你是怎樣做的?

2、 今天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就是伊倫娜,她遇到困難的時候是怎麼做的呢?

3、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範讀,讓學生邊聽邊思考:科學家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伊倫娜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2、 學生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讀準字音。

3、 指名讀課文、正音。

三、 生字教學

1、 和生字寶寶打招呼: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邊和字寶寶招手,邊叫它們的“名字”。

2、 交流識字方法。

3、 做“捉迷藏”的鞏固生字遊戲。

仔細觀察貼有生字卡片的小黑板,看準哪個生字寶寶藏起來了,,迅速在自己面前的字卡中找到它,將卡片舉起來,大聲說出它的“名稱”。

4、 指導書寫。

5、 積累詞語。(把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畫下來,讀一讀)

四、 作業: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 鞏固生字:出示帶生字的詞語,讓學生認讀。

二、 合作學習,理解內容。

1、 誰能告訴大家,科學家向孩子們提出了一個什麼奇怪的問題?(出示科學家的問題學生齊讀)

2、 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並思考:孩子們聽了科學家的問題是怎麼想的?用筆勾畫出來。

3、 組成學習小組自由讀課文、討論、交流。

(1) 小朋友的回答是怎麼樣的?你們同意他們的說法嗎?

(一個同學冰,金魚把水喝到肚子裡,另一個說,金魚把水夾在磷片裡面,他們的說法都不合理。

(2) 伊倫娜也覺得她們說得都不對,她又是怎麼做的呢?結果怎樣?

a、 讀一讀媽媽的話:“既然想不明白,為什麼不自己去試一試呢?”你讀懂媽媽的話了嗎?媽媽給我們大家提了什麼建議?

b、 伊倫娜在動手做實驗中發現了什麼?出示杯子和金魚,讓學生上臺做實驗。

c、 此時此該伊倫娜會怎麼想?第二天,伊倫娜又見到了那樣科學家,引讀:伊倫娜很不高興地說---

(3) 自由讀課文結尾科學家說的話,想想這位科學家想要告訴我們什麼?你明白了科學家的用意了嗎?

(不應該認為科學家的話都是正確的。當我們有所懷疑時,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三、 總結課文

1、 分角色朗讀課文。

2、 伊倫娜值得你學習嗎?為什麼?你想對她說些什麼?

四、 讀一讀

1、 讀句子,你發現了什麼?

你既然都不明白,為什麼不自己去試一試呢?

你既然都不明白,就應該自己去試一試。

2、 比一比,每組句子的意思相同嗎?該用什麼語氣朗讀?

五、 作業:你能發現爸爸媽媽或老師說的、做的有不對的地方嗎?細心觀察親自實踐,有禮貌地指出來。

自己試一試

不會溢位 照樣溢位

科學家 == 不正確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故事;

2、瞭解課文內容,知道阿凡提是怎樣巧妙地懲治飯館老闆的。感悟阿凡提的聰明和幫助窮人的正義感。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明白阿凡提是怎樣聰明地對付了貪婪無理的飯館老闆的。體會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請小朋友們聽音樂,說說你從這首歌曲中,知道了什麼?

生回答(阿凡提是個倔脾氣,他總是騎著小毛驢,愛管人間不平事,為窮人出氣)

板書:阿凡提

2、你能用一個詞說說你印象中的阿凡提嗎?板書:聰明的

3、(課件出示阿凡提圖)看,阿凡提來了,請你和他打打招呼。

4、看來,大家都非常喜歡阿凡提。今天,阿凡提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的故事。

二、賞讀課文,體會人物形象

(一)請小朋友們聽老師朗讀(1—3),邊聽邊思考: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分別是什麼?

板書:老闆、窮人

(二)師生合作,學習第一部分(2—3自然段)

1、在這個飯館前,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請小朋友們自由朗讀2、3自然段,你能找到答案嗎?

生回答,老師小結:飯館老闆說賣柴的窮人聞了他飯館裡的飯菜香味,欺負窮人,要窮人付錢。窮人看到了阿凡提,讓阿凡提給他們評理。

老師板書:欺負、評理

2、讀了課文,你認為飯館老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哪些詞語或句子看出來的`?

飯館老闆:氣勢洶洶、揪、嚷、搶著嚷了起來(貪婪、狡詐、蠻橫無恥)

3、面對飯館老闆的蠻橫,窮人有何表現?請默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詞語或句子。

窮人:一邊退讓,一邊分辨著;連忙(無可奈何)

4、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合作,朗讀課文,大家願意嗎?

師讀旁白,男生讀窮人的話,女生讀老闆的話。

讀後評價。

(三)考考你:如果你是阿凡提,遇到這樣不講理的飯館老闆,你會怎麼做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16個新詞語;會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2.能用自然段歸併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3.能照樣子用“每當……總……”造句;能聽寫句子。能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能劃出課文中具體描寫聶耳“少年時代就非常喜歡音樂”的詞句;知道聶耳能成為“傑出的音樂家”是跟他“少年時代就非常喜歡音樂”密切相關的,知道勤學苦練是事業有成的重要條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國歌匯入,分步揭題

1.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思考:這是什麼歌曲?你知道它的原名嗎?歌曲的詞、曲作者都是誰?(板書:聶耳)

2.願意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聶耳嗎?學生彙報所相關資料。

3.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聶耳小時候的故事。(板書:少年)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地讀課文,要求漢字拼音對照讀,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讀得快的同學可以讀第二遍,第三遍,可以豎起手指頭表示遍數。讀得慢的同學要堅持到底,爭取完整地讀好一遍。

2.同桌分自然段互讀,互聽,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分段讀課文。(巧妙劃分自然段)大家評一評,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4.你認為少年聶耳是一個怎樣的人?自由補充課題:少年聶耳隨機板書:喜歡音樂

三、圍繞主線,品味探究

1.默讀課文,用“”畫出寫聶耳少年時代就非常喜歡音樂的句子。

2.合作探究,品讀重點詞句。

(1)四人小組交流圈畫出的句子,每個人都說一說自己選了哪句話?從什麼地方體會到聶耳喜歡音樂,為什麼?

(2)各小組選己組內體會最深的句子,由組長彙報交流,其他組員作補充。

(3)根據小組彙報情況,集體品味感悟重點詞句。

如重點句①:聶耳誕生在雲南省玉溪縣,少年時代他就非常喜歡音樂。

引導抓住重點詞“非常”來領會。

重點句②:聶耳常常跑到木匠師傅跟前,坐在石階上,手託著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側耳傾聽。

引導抓住重點詞“常常”“一眨也不眨”“側耳傾聽”,以及表示動作的詞“跑”“坐”“託”來領會。可以做一做動作,體驗“眼睛一眨也不眨”的樣子,想像聶耳專心的神態(樣子),從而領會聶耳聽音樂的專注和入神。

重點句③:抓住聶耳和師傅的對話。

可以分角色讀一讀,讀出聶耳渴望拜師學藝的那種誠懇、迫切的心情,從而體會到聶耳從小就對音樂情有獨鍾。

重點句④:哥哥去攀登龍門,聶耳卻獨自站在一棵大青樹下吹起了笛子。

引導抓住重點詞“獨自”“站”體會聶耳對音樂的忘我之情。

重點句⑤:傍晚,天空忽然陰雲密佈,下起了濛濛細雨。聶耳全神貫注地吹著笛子,似乎一點兒也沒有覺察到。

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體會聶耳的“全神貫注”。想一想,你在學習時遇到過“全神貫注”的人嗎?可以說看到的,聽到的,也可以說自己

親身經歷的。從而深刻理解“全神貫注”的重要意義。

3.文章圍繞聶耳喜歡音樂寫了哪兩件事?(板書:向木匠師傅學吹笛子?搖西山大青樹下練吹笛子)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1.提出研讀問題,合作、探究學習。

聶耳為什麼能成為“傑出的音樂家”呢?這跟他少年時代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在文中找找答案:

2.反饋(1):

劃出描寫少年聶耳對笛聲迷戀的句子,劃出句中最能表現聶耳迷上了笛子的詞語

(1)聶耳常常跑到木匠師傅跟前,……側耳傾聽。

劃出“常常”、坐……等動詞。

(2)有一次,……懇求……

理解:懇求

(3)從此,……天天……

理解“天天”的含義。

思考:

3個句子都寫了少年聶耳對笛聲的迷戀,有什麼不同?

(動作、語言、直接敘述。引導學生明白可以從不同角度表現一個人的特點。)

3.反饋(2):

(1)哥哥去……,聶耳卻……

理解“卻”在句中的作用。

(2)可是,聶耳越吹越有勁,……

“可是”是表示轉折的,你看看課文為什麼要用上“可是”?

4.反饋(3):

還有一個人在支援著聶耳——哥哥。

“哥哥從……看看……連忙……”

這句話和描寫聶耳有什麼關係呢?能不能從這裡看出聶耳是個怎樣的人嗎?

5.深化。

板書設計:少年聶耳

全神貫注的聽音樂

雨中吹笛子

教學反思: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發展從情境圖中獲取資訊、提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具體情境,發展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二、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發展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師:同學們,昨天老師讓你們回家做了一個家庭理財調查,你們都調查好了嗎?

(前一天發給學生如下的調查表。)

(評析 本環節旨在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做這個調查要幹什麼”引起學生對本節課的極大關注,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生:調查好了。

師:誰把自己調查的情況說給大家聽聽。

生1:**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費是10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4000元的電腦

生2:**的收入是1100元,爸爸的收入是2560元,每月生活費是12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5000元的健身器。

生3:**的收入是790元,爸爸的收入是1280元,每月生活費是9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3500元的空調。

師:這幾個同學們做的調查非常好!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交流一下你的調查,好嗎?

(小組交流。)

師:有一個叫小剛的同學也回家做了一個調查,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二)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螢幕顯示:小剛的媽媽說:“我的收入是632元。”小剛的爸爸說:“我的收入是786元。”小剛的媽媽說:“我們家每月的生活費是980元。”)

師:看到這裡,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1:小剛的爸爸比媽媽多收入多少錢?

生2:他們共收入多少錢?

生3:小剛家每月還剩多少錢?

師:你能估算出小剛家每月大約節餘多少錢嗎?小組討論後,自己解答。

師:哪位同學說一說你的估算結果?

生1:600+700-1000=300(元)。

生2:不對,786元接近800元,應該是600+800-1000=400(元)。

師:哪位同學的結果更接近精確結果?

生:第2位同學。

師:同學們這麼快就估算出來了,那麼你們能實際算出小剛家每月可以節餘多少元嗎?請同學們做在練習本上。

(找一生說答案,全班訂正。師板書:632+786-980=1418-980=438(元)。)

師:小剛家也有一個計劃。你們想知道嗎?

(看螢幕:小剛的媽媽說:“我想用節餘的錢買一臺價格是960元的洗衣機,幫媽媽算一算,需要攢幾個月?”小剛做思考狀。)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助小剛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能。

(評析課件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好勝心很強,對幫助小剛解決問題個個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積極思考的狀態中。)

師: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生1:用洗衣機的價錢減去一個月的節餘,還缺522元,再減去一個月的節餘,還缺84元,因此需要攢3個月。

(列式:960-438=522(元),522-438=84(元),需要攢3個月。)

生2:我們組是這樣想的,兩個月的節餘是876元,要買一臺洗衣機是960元,還少84元,因此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960-876=84(元),需要攢3個月。)

生3:我們組的想法和第二個同學說得差不多,先求出兩個月的節餘是876元,而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攢3個月。)

生4:我們組的想法是先求出兩個月的節餘,是876元,買洗衣機還不夠,再加一個月的節餘是1314元,這就足夠了,因此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438=1314(元),需要攢3個月。)

師:通過討論,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決了問題,看看小剛說什麼?

(螢幕顯示:小剛高興地說:“謝謝同學們幫我解決了問題,你們的好方法我已經學會了。再見。”)

(評析本環節的設計初衷是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由於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蔘與,課堂氣氛熱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體現。)

(三)理解應用

師:老師也為同學們的聰明才智感到高興,現在你就是你們家的小管家,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購買計劃中的商品,用每月節餘的錢,需要攢幾個月。資料多的同學可用計算器幫忙,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請小組成員或老師幫忙。

(評析此環節旨在鞏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如果單純地出一道題,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但讓他們計算自己家的理財計劃,學生的情緒又高漲起來了。另外,可以讓學生使用計算器,他們感到很高興,繼續保持高漲的學習激情。)

(四)回顧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同學們用很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答了問題,同時也做好了自己家的理財計劃,並掌握了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同學們的課上得非常好。

四、教學反思

課前,我先讓學生回家做一個調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起對本節課的極大關注。課堂上,學生精神高度集中,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幫小剛解決問題時,學生情緒高漲,因為這就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只是平日從不參與,這次讓他們自己當“管家”,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就激發出來了。課堂上,小組討論氣氛熱烈,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種多樣,讓我為之一振。由於取材於生活,學生感到很熟悉,因此表達起來非常流暢,把一個理財計劃說得井井有條。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 的知識,相信將會令他們終身難忘。這節課,我感到學生在學習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中,並不感到枯燥乏味,因為問題情境很貼近他們的生活。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並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我自己認為這節課總體上達到了預期目的,但由於學生的差異,個別學生的思考速度跟不上小組的討論,因此就乾脆放棄。另外,雖然在課前,我強調是近幾個月內的計劃,有些學生在計算時才知道要攢8~9個月,這樣在計算時就耽誤了時間。

通過反思,提醒我在今後備課中要關注每個細節,努力提高自身教學以及處理事件的能力,以便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更上一層樓。

五、案例點評

本課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注重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創設“買洗衣機”的情境,緊密聯絡了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感到非常熟悉、親切。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家庭的“理財”計劃中,使學生在理財的過程中,探索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使他們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探索計算方法,鼓勵演算法多樣化

百以內加減法已經為學生萬以內加減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本節課,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學生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本節課還注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了熱情的幫助,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課堂中在充分讓學生合作探討的同時,要注意合理搭配每一環節的時間,把握住重點內容進行教學。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旋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轉這中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2、通過學生的操做體會旋轉,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重點難點:

感知旋轉

教學過程:

一、體會感受

1、觀察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

2、請同學們用手比劃一下它們是怎麼動的。

3、舉生活中有沒有象這樣子的一些運動呢,請呢舉例子說明。

象這樣的一類的現象我們把它叫做什麼什麼呢?

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屬於旋轉。

二、感受旋轉的方向。

1、展示兩類按照不同方向旋轉的物體,讓學生進行分類。

2、說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分。

3、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秒針是怎麼樣旋轉的。

4、給旋轉按不同的旋轉方向起個名字。

小結:象這樣一類跟秒針一樣從左往右轉動的叫作順時針轉動,而跟它相反的.轉動叫逆時針旋轉。

三、動手做一做

1、完成43頁第三題。

2、自己表演一個旋轉。讓你手裡的東西旋轉起來。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轉動。

4、動手完成課本42頁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轉美,創造旋轉美

1、出示紫荊花圖,讓學生想想它是怎麼樣被創造出來的?

2、用旋轉創造出美麗的圖案。

全課總結

同樣注重口語的表達,有的學生說電扇是旋轉現象,還有的學生說水龍頭是旋轉現象,必須糾正:電扇扇葉轉動是平移現象,開啟或關閉水龍頭時是旋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