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28棗核教案8篇

只有認真制定教案,才能進一步提升個人的教學水平,制定教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掌握的技能,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28棗核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28棗核教案8篇

28棗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熟悉內容,理清線索的基礎上,學習作者借物抒情的手法。

2、體會文中包含深情的語言。

3、學習作者設定懸念的巧妙構思。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巧設懸念的手法。突破方法:指導學生泛讀課文,理清線索。

[教學難點]

瞭解思鄉之情在文中的具體體現。突破方法:選讀與精讀相結合。選讀課文時從大體處體會海外遊子濃郁的鄉情,精讀課文品味語言,從微觀的語言上品析課文中游子對祖國對故鄉的真情實感。

[教學方法]

導撥教學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文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背誦一首古詩----《靜夜思》。(師生齊背)誰能給大家講一講這首詩的意思?

(師放《靜夜思》畫面投影,學生髮言後師強調明確)這首詩表達的是思念家鄉的感情,從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看到,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詩人難抑思鄉之情,仰天望月,對闐月亮傾訴自己思念家鄉的感情,現在,老師請同學們想像一下,如果一個人遠離家鄉很久,經過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還會有這種思鄉之情嗎?---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裡所要告訴我們的。

二、簡介作者

(出示文字投影,指導學生從名、時、地、評、作五個方面認識作者)

蕭乾,1910年生,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1939年赴美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他先後寫出了《矛盾交響樂》、《血紅的九月》、《倫敦一週間》、《美國之行》等優秀特寫,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的真實記錄。它猶如大西洋彼岸吹來的一縷春風,送來了一束有關美國現代化社會生活和海外華人心態的資訊,贏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三、熟悉課文,認字識詞

(放課文錄音,出示投影,請學生邊聽邊注意下列字詞)

①蹊蹺 ②嫣紅 ③山坳 ④瑪瑙 ⑤衚衕 ⑥依戀 ⑦勻稱 ⑧國籍

⑨不約而同 ⑩故弄玄虛

(出示詞卡,檢查聽讀效果)

四、細讀課文,把握內容

(投影出示問題)

1、課文寫了一件什麼樣的事?(默讀課文後回答)

2、課文的題目是《棗核》,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找出相關語句。

(學生跳讀課文後回答,每人一處)

3、用簡潔的`短語,對每件事進行濃縮、概括,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每四個同學一組討論,然後請代表發言,學生可以各抒己見,不強求一致)

明確:作者開篇先寫朋友要棗核,接著寫朋友託棗核,如獲至寶,最後在參觀後花園時談棗核。

4、友人不遠萬里,再三託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並且把它看得比珍珠瑪瑙還貴重,這是為什麼?(學生回答,老師點撥)

明確:這位友人想在自己園中種下一棵棗樹――因為他思念家鄉。

5、文中寫友人“事業和家庭都如意”,“可心上總像缺點什麼”,這是為什麼?哪些語句能表明這一點?

明確:他“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總布衚衕院裡那棵棗樹”,這些都表明他心上缺點什麼,因為“都如意”也難補他遠離故士的缺憾,這裡不是他心靈的歸宿。

6、友人用哪些行動表明他在思鄉?

明確:栽垂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試種家鄉的棗樹。

7、課文中哪句話最能概括本文中心?

明確: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士的。

五、揣摩語言,體會遊子心境

這篇文章體現了友人思鄉的深沉情感,但卻未出現“思”、“戀”一類的詞語,請你們速讀課文,找出表現友人思鄉之苦的情感的詞語,體會妙處所在。(學生指出各自喜歡的語句,老師擇其要,與學生一起探討、品味,如再三、殷切、劈頭、挑選……)

語言看似樸實,透過這些字詞卻能體現出友人思鄉的情感。

六、深度拓展

1、老師設疑: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為什麼卻以“棗核”命題?

(分小組討論,結合各小組發言內容,教師進行總結、明確)

棗核在文中的作用,從結構上說,棗核是行文線索

從表情達意上說,“棗核”是文中那位美籍華人思鄉感情的寄託

2、設疑激趣:由以上討論可以看出,本文作者構思非常精巧,用棗核把相距萬里的人連在一起。那麼,本文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的原因還有什麼呢?

(學生繼續討論,師可給予以下提示)

[投影]

1、本文開始寫朋友要棗核,為什麼不馬上寫出原因?

2、兩人相見後,作者為什麼不寫棗核的原因?

3、為什麼要寫去朋友家的途中所見,寫朋友“家庭事業都如意”後才寫出要棗核的原因?

明確:作者圍繞棗核多處設定懸念,緊緊扣住讀者心絃,引人入勝,使全文波瀾起伏,搖曳多姿。

七、質疑

(學生質疑,培養讀書、思考問題的能力)

八、聯想、賞析

古往今來,我們人類有著許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鄉愛國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這個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眾多的優美詩篇,現在請同學們聯想一下:在我們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思鄉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

(學生列舉,並對其中的精彩名段賞析、口味,如學生列舉不熱烈,教師可把自己準備好的錄音片斷放給學生聽,引導學生進行欣賞)

28棗核教案篇2

一、預習目標

1、藉助工具書,積累字詞。

2、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舊知鋪

1、鄉土情結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炎黃子孫歷來有著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又往往集中表現為對故鄉的思念和熱愛,無論走到哪裡,故鄉的山川、草木、人物,故鄉的一切,總是始終縈繞在心頭。過去,有些準備漂洋過海謀生的人在背井離鄉時,總要懷揣一把“鄉井土”,並永生永世珍藏起來。

安土重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我們祖先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以為一切有生之倫,都有返本歸元的傾向:鳥戀舊林,魚思故淵,胡馬依北風,狐死必首丘,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有一種聊以慰情的迷信,還以為人在百年之後,陰間有個望鄉臺,好讓死者的幽靈在月明之夜,登臺望一望陽世的親人。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並不取決於地理距離的遠近。從普通居民到各業之王、紳士爵士、翰苑名流,對大陸踴躍輸將,表示休慼相關、風雨同舟的情誼,是近在眼前的動人事例。“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此中情味,離故土越遠,就體會越深。

2、作者簡介

蕭乾(1910---1999),原名蕭秉乾,蒙古族,著名作家、翻譯家和記者。1910年生於北京,1935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先後主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報·文藝》併兼任旅行記者。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籬下集》《栗子》等,譯作有《好兵帥克》《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等,此外,還出版過多種英文著作。1999年2月11日卒於北京。

三、整體感知

1、字詞積累,註記拼音。

蹊蹺 嫣紅 倘若 山坳 掀啟

鑲嵌 瑪瑙 草坪 蕭乾 廠甸

2、火眼金睛,辨識字音。

(1) 踏訪 踏實 (2)殷實 殷紅 (3)核桃 棗核

(4) 劈柴 劈頭蓋臉 (5)荷花 負荷 (6)勻稱 名稱

3、通讀課文,暢談收穫。

(1)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

(2)你是如何理解題目“棗核”的?

(3)文章圍繞“棗核”都寫了哪些事?請你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課文的行文思路。

4、自主展示

在閱讀中,你有什麼收穫或疑問?寫在下面與同桌分享。

四、嘗試練習

根據你的閱讀印象,請你獨立、快速完成《練習冊》第六課一至六題,然後小組內交流。

五、歸納疑點

?棗核》是一篇樸實中見深情,平淡中顯奇妙的華人思鄉文章。讀完後必會引發你對“思鄉”的深刻理解,那麼,請你把你對鄉思的認識和關於鄉思的詩詞寫下來。

你對鄉思的認識:

你積累的關於鄉思的詩句:

戰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鄉遠。

(王建《雜曲歌辭·遼東行》)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28棗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認識爹、勤等7個生字,重點指導讀好“衙”字。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

3.試著續編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體會棗核的機智和勇敢。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圖片,製作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題解題

1.讀了課題,你能想到什麼?

(棗核就是棗的核。)

2.啟發談話: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棗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這個孩子為什麼叫棗核,這個孩子身上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28課《棗核》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激發學生對故事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

爹孃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

指名讀,齊讀。

重點指導“衙”的讀音,讀yá,舊時官署的稱呼。

指名讀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棗核是一個像()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還()。但有一次,他幫鄉親們將縣官()奪了回來,可闖下()了,被官府()。最後,棗核憑著自己的()和()成功地離開官府。

?設計意圖:由於三年級的學生的概括能力還不夠強,採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降低學習的難度。】

三、再讀課文,感悟理解

1.默讀課文,想一想:棗核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畫出相關語句。

2.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生動有趣,但是篇幅較長,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時,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作用,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3.彙報交流:

(1)棗核是一個勤勞能幹的孩子,從哪裡能看出來?

出示相關句子:

棗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學了很多的本領。他能扶犁,能趕驢,柴比別人打得多,因為別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麼高。

棗核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孩子,從哪些事情中能看出來?

(從幫鄉親們奪回牲口和機智脫險兩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來。)

(3)棗核是怎樣幫鄉親們奪回牲口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a.等衙役們睡著了,棗核解開韁繩,又一蹦蹦到驢耳朵裡,“哦喝!哦喝!”大聲吆喝著趕驢。

b.鬧騰了一陣,衙役們什麼也沒搜著,剛剛躺下,又聽到了吆喝聲:“哦喝!哦喝!”

c.折騰了大半夜,衙役們困得很,有一個衙役頭子說:“不用管它,不知是個什麼東西在作怪,咱們睡咱們的覺吧。”這時候棗核從驢耳朵裡跳了出來,把門開開,趕著牲口回到了村子。

(4)棗核是怎樣機智脫險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a.衙役們拿出鐵鏈來綁棗核,噗的一聲,棗核從鐵鏈縫裡蹦了出來,站在那裡哈哈大笑。

b.衙役們打這面,棗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棗核蹦到這面來,怎麼也打不著。

c.棗核這次不往別處蹦,一蹦蹦到了縣官的鬍子上,抓著鬍子盪鞦韆。縣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沒打著棗核,卻打著縣官的下巴骨啦,把縣官的牙都打了下來。滿堂的人都慌了起來,跑上前去照顧縣官去,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

四、深入體驗,深入理解

1.你喜歡棗核嗎?為什麼?

2.讀了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五、梳理內容,複述故事

1.這個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據板書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講一講這個故事嗎?

2.學生複述故事。

六、回顧課文,續編故事

1.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之後,還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你能接著往下講嗎?

2.學生練習,續編故事。

28棗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家作品,感受海外遊子濃濃的思鄉之情

2、學習樸實的語言飽含深情,瞭解巧設懸念、以小見大等寫法的綜合運用

過程與方法:

1、抓住線索梳理內容,簡要概括故事情節

2、學習使用圈點批註的方法咬文嚼字,揣摩人物內心世界,品味簡潔質樸卻飽含深情的語??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遊子的思鄉情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

教學重、難點:

1、較為深刻地理解本文的主題內涵,是重點也是難點

2、品析本文質樸情真的語言,是重點

教學構想: “讀”為手段,“品”為重心,“情”為基調,“悟”為目的

教學用具:

兒歌《一個棗核大不大》, 歌曲《我的中國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兒歌,切入課題

兒歌:一個棗核大不大?一間屋子盛不下。一個棗核小不小?一間屋子盛不了。

(板書課題、作者)

二、用心聆聽“棗核”,感知內容

1、生自由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記敘了美籍華人索要生棗核以寄託思鄉之情的故事,反映了同窗美籍華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2、師生合作朗讀課文,(師讀文章的第1、2、10、11段,男生1讀第3至6段的旁白,男生2讀7至9段的旁白女生3讀第3至6段中“美籍華人”的話,女生4讀第7至9段中“美籍華人”的話)

讀後小組合作:請用橫線畫出文中含有“棗核”或“棗樹”的句子,說說作者是怎樣圍繞“棗核”展開故事情節的。

棗核—— 棗核—— 棗核—— 棗核

3、同學們,面對梳理出來的情節,在本文構思上,你會有怎樣的發現?(一線串珠)

4、“美籍華人”只索要棗核卻不說用途本已“蹊蹺”,要了棗核不回答我的詢問更顯“故弄玄虛”。

(巧設懸念):設定懸念——加深懸念——解開懸念

“人情重懷土,飛鳥思故鄉”,小小棗核,飽含真情同學們說,這一粒棗核小不小?

三、用智美讀“棗核”,品析語??

1、這枚小小的棗核確實“不小”,因為她寄託著美籍華人濃濃的思鄉之情,真摯的愛國之心。

那麼此情、此心具體體現在哪些字詞上呢?請自由美讀課文,在值得品味的好詞下加小圓點、好句下畫波浪線,然後選擇你個人最受觸動的一處進行簡要旁批。(學生放聲自由美讀,圈點批註教師巡視進行個人點撥學生舉手發言)

a、“託”——細節傳情

b、“劈頭就問(第3節)”(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第七節)依依楊柳、柄柄睡蓮,哪一樣不是故鄉之景、不蘊思鄉之情呢?——敘事言情

c、(第七節,生齊讀)這四個“想”說來是京腔京韻,品來是催人淚下。——獨白抒情

d、“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裝置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這句話看似很矛盾,應該怎樣理解?

第5、6段用不少的筆墨寫“美籍華人”居所環境的幽美和家庭的美滿,是不是有點跑題?——對比顯情

四、用情齊讀“棗核”,深悟主題

1、在弄懂了“棗核”的奧祕之後,“我”對於“舊時同窗”索種棗核的行為給予了怎樣的評價?

(男女生分組賽讀第11段,要讀的深沉而熱烈,讀出由衷讚歎之感,女生先讀 )

貝聿銘——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說過:“我的根在中國。” (海外遊子,思鄉情濃 )

2、蕭乾是作家,在飽受中國“文化變動”折磨剛剛被平息的1979年,他應美國愛荷華大學之邀,開始了中美文化交流之旅,在美國的日子裡,他心繫祖國、不計個人恩怨,透過美國的燈紅酒綠,以資深記者獨特的視角,去捕捉美國社會值得我們借鑑的經驗,去記錄旅美華人永不褪色的民族感情,這就是蕭乾創作《美國點滴》的經歷。知其人、讀其文,我們不能不說因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可敬可嘆的愛國者,所以他能借“棗核”來發掘海外遊子的思鄉情濃,篇末的話不僅是對海外遊子的褒揚,更是對所有愛國心的讚美。 (華夏兒女,愛國情深)

這顆棗核大不大!——因為……

五、課堂小結:

小結本節課的收穫。

閱讀一篇敘事類散文的一般步驟:知背景、理內容、悟主題、品寫法

學習了本文,我相信這位美籍華人的思鄉愛國之情一定會久久地縈繞於同學們的心中,下面我們就在《我的中國心》這一飽含深情的歌聲中結束我們這節課的學習之旅吧!

28棗核教案篇5

問題補充: 閱讀《棗核》選段和《祖國》,回答文後題目。(共15分)

(甲)棗核(節選) 蕭乾 她把我安頓在二樓臨湖的一個房間後,就領我去踏訪她的後花園。地方不大,佈置得卻精緻勻稱。我們在靠籬笆的一張白色長凳上坐下,她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這花園有點家鄉味道?”經她指點,我留意到臺階兩旁是她手栽的兩株垂楊柳,草坪中央有個睡蓮池。她感慨良深地對我說:“栽垂楊柳的時候,我那個小子才5歲。

如今在一條核潛艇上當總機械長了。姑娘在哈佛教書。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裝置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也許沒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我現在可充分體會出遊子的心境了。我想廠甸,想隆福寺。這裡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裡那棵棗樹。所以才託你帶幾顆種子,試種一下。” 接著,她又指著花園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說:“你相信嗎?那是我開車到幾十裡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後用汽車拉回來的。那是我們家的北海。” 說到這裡,我們兩人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沿著卵石鋪成的小徑,穿過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個細心人呢,她在上面還嵌了一所泥制的小涼亭,一座紅廟,頂上還有尊白塔。

朋友解釋說,都是從舊金山唐人街買來的。 她告訴我,時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兒並肩坐在這長凳上,追憶起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蓮的清香迎風撲來,眼前彷彿就閃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乙)祖 國 陳惠英 我在赤道上渡過童年。兒時,常常聽長輩惦念“唐山”。 “媽媽,‘唐山’是什麼地方?”有一回,我問母親。 母親鄭重其事地找來華語課本――從一片楓葉式的中國地圖,我第一次認識了祖國的容顏。母親說:“在異國,風是熱的,心卻淒涼!” 為了尋找那葉脈似的故土山川,我和母親,告別了美麗的南洋。 我帶給祖國的,僅僅是海外孤兒的一瓣心香;祖國給我的,卻是作為主人應有的一切,包括尊嚴。

回到祖國,我一下子變得富有。我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每一片雲霞.每一顆小草.每一朵浪花……還有無價的自由! 雖然,和許多祖國的同胞一樣,我心的原野,也受過刀傷火創。我曾悲哀,但從沒絕望;我歷盡坎坷,但從未彷徨;我熟悉異邦的繁華,但並不嚮往…… 因為,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上,我的脊樑,便有著可靠的依傍;因為,偉大中華的民族之魂,像巨星,永遠在我心頭閃亮。 什麼是海外赤子最大的依戀? 那就是“祖國”這個光輝的字眼! 為了這縷永恆的痴情,春往秋來,月月年年―― 我像一尾春蠶,默默地傾吐柔絲,去描繡祖國五彩繽紛的河山。

我像一片綠葉,用我的青春,虔誠地佈置祖國的春天。 我像一隻杜鵑,為謳歌祖國美好的未來,甘心啼血而亡…… 什麼是我心中最大的驕傲? 那便是“祖國”這個神聖的字眼! 1.仔細閱讀《棗核》選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所踏訪的“後花園”的特點。(3分) 2.如何理解《祖國》第三段母親說的話:“在異國,風是熱的,心卻淒涼!”(4分) 3.賞析《祖國》中劃線句子。(4分) 我像一尾春蠶,默默地傾吐柔絲,去描繡祖國五彩繽紛的河山。 我像一片綠葉,用我的青春,虔誠地佈置祖國的春天。 我像一隻杜鵑,為謳歌祖國美好的未來,甘心啼血而亡…… 4.《棗核》中同窗好友託我從祖國帶來的是什麼?《祖國》中“我和母親”帶回祖國的又是什麼?這有都說明了什麼?(4分)

28棗核教案篇6

棗核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把握本文的敘事線索

體會課文通過樸實的敘事來表現海外華人對故土深切依戀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理解設定懸念的巧妙構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海外華人對故土深切依戀的感情

教學重點: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教學難點:品味課文飽含深情的語??

教學課時:一教時

學法指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一、匯入新課:(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

正如歌詞中所唱,洋裝所以、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愛國情懷,大家在電視上看過海峽兩岸的親人相團聚的場面嗎?那是怎樣的激動人心!今天我們一起隨作者帶著棗核走進海外華人的心中!

介紹作者:

蕭乾(1910-1999),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

二、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

蹊蹺 山坳 衚衕 揣

掀起 鑲嵌

衣兜 嫣紅 瑪瑙 國籍

2.生讀課文,畫出與棗核有關的句子,思考全文的線索是:

?索棗核——見棗核——話棗核——議棗核】

二.深入探究

畫出文中能夠表現老人思鄉的句子【再三託付我為她帶幾顆生棗核】

?擁抱之後,她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她託在掌心,想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地方不大,佈置得卻精緻勻稱】

?她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著花園有點家鄉味道?”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也許是沒 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裡那棵棗樹。】

?第八九小節】

?她告訴我……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三.拓展延伸

1.從文中找出句子證明:思鄉之情會隨著生活條件的優越、年齡增長而淡忘嗎?

?沿途美麗的風光,優越的家庭條件】

?朋友不好意思】

?年紀越大,思鄉越切】2.朋友是通過什麼方式表達自己的 思鄉之情的?

?栽垂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當年北海泛舟的情景、打算種家鄉的棗樹】

?朋友是常居海外,當因為種種原因(上學、探親、旅遊等)而離家之後,時間稍長一點,你會有什麼感受?會用什麼方式表達這種感受呢?】

?朋友是常居海外,當因為種種原因(上學、探親、旅遊等)而離家之後,時間稍長一點,你會有什麼感受?會用什麼方式表達這種感受呢?】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四.學法探究

1.本文表現的是海外華人的濃濃思鄉之情,這是個大主題,但為何卻以幾顆普通、平常的棗核命題呢?

?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託了思鄉之情。

從結構上看,棗核又是本文敘事線索。

從寫法上看,以小(棗核)寫大(思鄉之情)。】

2.現在我們知道友人不遠萬里再三託付“我”帶幾顆棗核的真正原因了吧。文章的謎底一開始就交代了嗎?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設定懸念,引人入勝】

3.友人對祖國的思念,主要是通過棗核及文中重點字詞表現出來的,這也是本文的一個特點:

?用詞精當,線索清晰】

五.佈置作業

完成本課的《同步導學》。

六.結束語

祖國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家鄉更是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一根弦,輕輕撥動,思鄉之情滿心間。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背景歌曲《我的中國心》)

附板書:

棗核

﹙蕭乾

字詞注音

易寫錯的字:

蹊蹺 山坳 揣鑲 嵌 衣兜 嫣紅 瑪瑙

線索:棗核(索-見-話-議)

主題:海外華人的愛國思鄉之情!

28棗核教案篇7

設計說明本文講了一個身體只有棗核那麼大的小孩子,幫助父母幹活,幫助鄉親們追回牲口、智鬥縣官的故事,表現了棗核的勤快、聰明。教學時,讓學生先讀文,再找出文中的過渡句,瞭解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特點。

學前準備1.預習課文,認讀生字,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

2.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1.認識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棗核的勤快和聰明;能複述故事。

學習重點了解棗核的勤快和聰明,能複述故事。

教學環節導案學案達標檢測

一、板書課題,談話揭題。(用時:3分鐘)1.教師板書課題,提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想到什麼?

2.揭示課題的含義。1.師生交流,說說自己由課題想到的。

2.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理解“棗核”在文中的意思。

二、自讀課文,瞭解內容。(用時:10分鐘)1.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課文,讀準生字,把句子讀通順。

2.師要求:找出文中的過渡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1.學生邊讀邊圈出本課的生字。

2.再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過渡句。

(棗核不光勤快,也很聰明。)

3.學生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棗核夫妻扶犁

折騰牲口官府

三、精讀課文,體會人物特點。(用時:15分鐘)1.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第1~3自然段,瞭解棗核的勤快。

2.默讀第4~13自然段,瞭解棗核的聰明。

3.安排學生交流,教師課件出示相關內容。1.學生相互交流表現棗核勤快的段落。

2.學生默讀課文第4~13自然段,抓住棗核的語言、動作,理解棗核智鬥縣官的經過,體會棗核的聰明。2.棗核的勤快具體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後一段中的“大搖大擺”寫出了棗核的什麼性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複述故事。(用時:12分鐘)1.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瞭解本課的寫作順序。

2.請學生按順序複述故事。1.學生自讀課文,列出本文的寫作順序。

(棗核出生→棗核勤快→棗核幫鄉親們追回牲口→棗核智鬥縣官)

2.學生按順序複述故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本課教學主要抓住了文中的過渡句進行,讓學生弄清課文從兩個方面介紹了棗核的特點,然後通過讀文,學生抓住了重點詞句,深入體會到了棗核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複述故事的環節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習效果不錯。

28棗核教案篇8

目的要求

一、理解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增強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

二、瞭解作者怎樣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

要點難點

一、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心態,培養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本文選材具體,小中見大的.寫作手法;

三、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定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四、理解本文標題的特點及在文中的作用。

寫作背景

1979年8月,蕭乾應邀赴美進行訪問交流,回國後將自己在美的見聞,寫成系列文章。《棗核》便是蕭乾的特寫《美國點滴》中的一篇(或一章),寫於1980年4月,是年5月全文分為10篇先後在《人民日報》連載,它猶如一股從大西洋彼岸吹來的春風,送來了一束有關美麗現代社會生活及一些海外華人心態的資訊,而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作者簡介

蕭乾,1910年生,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蒙族人,祖籍內蒙古,生於北京。

1929年進燕京國文專修班學習,一年後考入輔仁大學。1933年轉入燕京大學新聞系,選修“特寫——旅行通訊”課程,1935年6月畢業。

1939年他赴英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作為《大公報》的記者,奔波在西歐的反法西斯戰場上。1945年,他從萊茵河前線返回倫敦,經加拿大東岸轉舊金山,採訪了聯合國成立大會。在那些年代裡,他先後寫出了《矛盾交響樂》、《血紅的九月》、《倫敦一週間》、《南德的暮秋》及《美國之行》等優秀特寫。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認識的真實記錄。

段落大意

課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寫一位在美國旅居的舊同窗託“我”帶給他幾顆棗核。這位老同窗不遠萬里,寫信索要的竟是幾顆不起眼的棗核,而且是用“航空信”“再三託付”,可見這幾顆棗核對他很重要。讀者不禁要問,它做什麼用呢?而作者又不肯說破,只說:“用途很蹊蹺。”這樣巧設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自然地開啟下文。

第二部分(第二──十段)寫“我”與老同窗相見,到他家作客,瞭解到棗核的用途。這部分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第二──四段)寫“我”與老同窗相見。多年不見的老同學,相見的第一句話就問及那幾顆棗核,得到之後“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待問到它的用途時,他卻要“我”等會兒。這就更緊緊地吸引住了讀者。引出“我”的登門拜訪。

第二個層次(第五──七段)寫“我”去老同窗家作客,瞭解到棗核的用途。這裡筆鋒一轉,避開棗核,寫路上的風光,寫這位老同窗的住宅、車庫、精美的後花園;寫“我”與老同窗的交談。說明這位老同窗住的是具有優雅環境的現代化住宅,有一雙成才的兒女和從事高科技研究的的愛人——“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可是思鄉之情日切。他想“廠甸”,想“隆福寺”,想“總布衚衕院裡的那顆棗樹”。祖國、家鄉的一景一物他都思念。這思念之情是高階住宅、稱心如意的家庭和事業所無法替代的,所以他要朋友不遠萬里從祖國帶幾顆棗核,他要種下這故鄉的種子,寄託他對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故土的眷戀之情。

第三個層次(第八──十段)寫老同窗興建小“北海”,寄託思鄉之情。造小“北海”的假山石是“到幾十裡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的。假山上嵌的“紅廟”、“白塔”“都是從舊金山唐人街買來的”。真是不惜重金和氣力。這位美籍華人的良苦用心在於:創造出像故土那樣的環境,使他和老伴如身臨其境,回憶往日故鄉生活的情趣,寄託思鄉的苦戀之情。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點明中國人最依戀故土。文章在上面敘事的基礎上,用一個遞進句式議論,揭示文章的中心——中華民族是一個民族意識很強,民族感情極深的民族。

本文以棗核為線索,寫一對老同窗的交往,相互交談的也全是家庭、生活的瑣事,可表現的卻是熱愛自己的民族這樣重大的中心思想,體現了作者在選材上的匠心。作者還巧設懸念,使故事曲折生動,緊緊吸引讀者。另外,文章語言平實自然,親切動人,人物的對話和環境描寫都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主題思想

文章以棗核為線索,寫了一個美籍華人要幾顆故鄉的棗核試種,以寄託思鄉之情的故事,反映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識和豐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寫作特點

以小見大、以物傳情。棗核——一顆看似尋常不被人留意的種子;送棗核——一件極為平凡普通的小事,而在蕭乾筆下,卻寫得那樣情意濃濃,含義深刻。小小的棗核寄託了一位遠離祖國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民族深情。“改了國籍,不等於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象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作者獨具慧眼,從小處著筆、從大處著眼,寓情於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中,發掘出了一個有深意的重大主題。

懸念一:“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託付我為他帶幾顆生棗核,東西倒不佔分量,可是用途卻很蹊蹺。”是“蹊蹺”,背井離鄉幾十年,故土牽魂奪魄之物多矣,為何單要幾顆生棗核?文章看似起筆平平,但一下子抓住了讀者,不由你不讀下去。

懸念二:二人見面“擁抱之後,他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我趕快從手提包裡掏出那幾顆棗核。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我問起棗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裡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說:‘等會兒你就明白啦。’”這“故弄玄虛”,的確很吊人胃口,棗核的用途一問便知,可他偏不正面作答,非讓你“等會兒”,那麼,讀者只好帶著疑問去讀下文了。

懸念三:“他把我安頓在二樓臨湖的一個房間後,就領我去踏訪他的後花園”。兩個“分手快有半個世紀”的同學不去傾心長談,為何踏訪花園?懸念之上又設懸念,真可謂是“緊鑼密鼓”。

當層層設定懸念之後,“他”才道出了棗核的用途:“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裡的那棗樹。所以才託你帶幾顆種籽,試種一下。”簡簡單單幾句話,卻說出了他“年紀越大,思鄉越切”的感情,至此,我們也被他的情緒深深地感染了。

懸念的特點是先把疑問提出來,把矛盾擺出來,直至高潮,再解開疑問,寫出結局。它的好處是能引人入勝,扣人心絃,引起讀者的興趣和思考,取得出奇制勝的效果。《棗核》層層設定懸念,除有上述特點外,還有揭示人物性格、昇華感情的作用。

為了充分展示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棗核》在設定懸念之後,又補敘了“他”家的“北海”,使文章的材料更為豐富,使我們進一步看到了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樣依戀故土的”。

標籤:棗核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