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數學比教案優質8篇

一篇優秀的教案可以幫助我們決定自己的教學進度,教案在制訂的過程中,你們一定要注意創新教學方法,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數學比教案優質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比教案優質8篇

國小數學比教案篇1

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圓的認識》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人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瞭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並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操作步驟。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1、匯入新課

(1)學生活動(邊玩邊觀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線系小球旋轉玩具表演。

[教師要求學生將觀察到的形狀告訴大家,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圓形。這裡,教師採用學生感興趣的玩具表演活動,既直觀形象,又易於發現,進而抽象出“圓”。學生從“玩”入手,不知不覺進入學習狀態。學習興趣濃厚,樂於參與,利於學習。]

(2)師生對話(學生可相互討論後回答)。

教師:日常生活中或周圍的物體上哪裡有圓?

學生:在鐘面、圓桌、人民幣硬幣上……都有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體會一下有什麼感覺?

學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覺:……閉封的、彎曲的。

教師(多媒體演示:圓形物體→圓):這(指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呢?

學生:以前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徵,都是由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指圓)這種圖形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教師(鼓勵表揚學生):對,這個圖形就是圓,你能說說什麼是圓嗎?

學生討論後回答: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這時,教師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在腦子裡想圓的形狀,睜開眼睛再看一看,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記住它。)

教師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並請學生回答:你還想認識圓的什麼?學生說:還想認識圓的圓心、直徑、半徑……

[這裡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互動,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幫助學生正確建立“圓”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圓心

① 徒手畫圓。

教師請兩個學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畫圓,然後請同學們評一評(3個人)誰畫的圓好呢?……師生認為用工具畫圓才能畫得好。[師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評說、其樂融融。]

②用工具畫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工具畫圓。學生畫圓:a.用圓規畫圓;b.用圓形物體畫圓。[畫圓方法任學生自選,既體現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體現尊重學生(個性)、教學民主。]

③找圓心。

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議一議、找一找……自我探索發現圓的“圓心”。[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發現新知,培養探究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點出圓心,標出字母。)

④遊戲趣味題。

在操場上,體育老師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給同學們做遊戲。老師說,不管你站在什麼位置,都會派上用場。你喜歡站在什麼位置呢?請你點出來。

[教師請學生邊點邊說明這點與圓的位置關係,同時給予評說。如學生點到“圓心”,師評說:“你很有雄心,喜歡別人圍著你轉,將來必成大器。”如學生點到“圓內”,師評說:“你比較守規矩,喜歡在一定的範圍內活動,將來不容易犯錯誤。”如學生點到“圓上”,師評說:“你做事很有規律,能夠遵循原則,同時與‘上司’相處喜歡保持一定距離。”如學生點到“圓外”,師評說:“你很了不起,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做事不願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喜歡創新,有開拓精神,將來定會大有作為。”……這樣教學,生動有趣,其樂無窮,激勵性強,學生樂學,學得輕鬆愉快、積極主動。學生對圓、圓心、圓內、圓上、圓外等基本概念能夠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圓的直徑、半徑及其關係。

教師:你還想知道什麼?

學生:還想知道圓的直徑、半徑,直徑與半徑之間有什麼關係?……

國小數學比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使用適當的方法收集資料,學會用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整理資料。

2.通過例項,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格代表一個單位),能夠根據統計結果提出和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與同伴交流。

3.結合現實情境,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體會統計的作用。

4.在與同伴合作統計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用畫“正”字等方法收集資料,以及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資訊窗1——我們的鞋碼

[教學內容]

資訊窗1、自主練習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使用適當的方法收集資料,學會用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整理資料。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學會用畫“正”字等方法收集資料,以及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你們以前表演過節目嗎?

前不久,歌舞團舉行了一次藝術體操表演。大家看螢幕,這是同學們在比賽前做準備的兩個鏡頭。你們看,他們穿的靴子漂亮嗎?

這可是他們自己經過調查、整理,然後,老師根據他們所調查的結果,才買到了這麼合適的靴子。

二、新授

假設咱們班也舉行這樣的活動,你能像他們一樣通過收集、整理資訊解決問題嗎?

1.那我們應該先知道些什麼呢?

到底每種鞋號各有多少人呢?能想個好辦法讓老師知道嗎?

2.那怎麼來記錄呢?小組同學趕緊商量商量,選一種你們組認為又快又準的方法。

現在咱們就找一位同學來念鞋號,其餘同學仔細聽,用自己認為最簡單的方法來記錄。

3.老師也有一種好方法,你們想知道嗎?老師是用畫“正”字的方法來統計的,你看,“正”字正好是5筆,畫完一個“正”字就代表5個人。大家比較一下,老師的這種方法好不好?好在哪?

老師這種方法不但記錄簡單,最後數的時候還可以5個5個地數,你瞧,(手指著“正”字開始數),5個、10個、15個,是不是比1個個地數要快呢?

那以後你們在統計的時候也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

4.為了更清楚地看出每種鞋號的人數,我們可以把調查結果整理一下製成統計圖或統計表。大家看,這就是統計圖。你知道用統計圖是怎麼來統計嗎?

用塗小格的方法來統計。現在咱們就根據剛才的記錄把統計圖和統計表舔好。

大家認真觀察統計圖,你發現了什麼?

通過看統計圖,咱們一眼就能看出什麼最多,什麼最少。這就是統計圖的最大優點。

三總結

第二課時

1.自主練習

(1)學生自己講講題目的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

(3)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2.自主練習2

(1)利用學具盒裡的小方塊,試一試你能摞多少塊?摞5次把結果填在統計表裡。

國小數學比教案篇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1頁,練習十四的第36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學會編制複式統計表的方法和步驟,加深對統計表意義的認識。

教具準備: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教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瞭如何填寫含有百分數的複式統計表,現在我們來複習下。

先讓學生說一說填寫複式統計表的方法和步驟,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邊總結邊板書。

①先根據資料內容確定統計表需要分為幾項,畫好表頭,確定橫行、豎行的格數。

②填寫表頭中各項的名稱,有單位的註明單位名稱。

③寫出統計表的名稱和製表日期。

④把資料一一填入表內,計算出並填好總計、合計、百分數等:

⑤核對表中所有資料。

二、做練習十四的第3題

教師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題目,讓學生認真讀題後,教師提問。

教師:根據我們剛才複習的統計表的填寫方法,同學們能不能自己編制這個統計表?

先想一想這個統計表的表頭需要分為幾項?是哪幾項?(分為四項:班級、人數、達標人數、達標人數佔全年級人數的百分數。)

橫行、豎行各分幾格?(橫行分四格,豎行分五格。)

教師讓學生自己試著畫表格,同時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畫表格。然後讓學生獨立填好表頭、寫上統計表的名稱和製表日期。

教師:比較一下自己畫的表格與教師畫的表格是不是一樣。(如有不一樣的,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並指導畫的不對的同學改正過來。)

教師讓學生獨立將資料填在自己畫的表格中,接著讓學生自己計算百分數、合計 數,把統計表填寫完整。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個別輔導。

先集體訂正表中所填寫的資料,然後教師根據所編制的統計表(如下)提問。

中華國小四一六年級學生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

情況統計表 年月制

教師: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獲得什麼情況?

讓幾個學生說一說自己獲得的情況,然後教師總結。

教師: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獲得關於中華國小四一六年級學生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情況:我們不僅可以知道這個學校四至六年級各年級學生的總人數、達標學生的人數,還可以知道達標學生人數佔本年級學生總人數的百分數,這樣我們就可以比較哪個年級達標學生的人數佔本年級學生總人數的比率大。從表中我們看到:四年級達標學生的人數佔本年級學生總人數的比率最小,只有70%,六年級達標學生的人數佔本年級學生總人數的比率最大,達到94%。

三、做練習十四的第5題。

教師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題目,請一位學生讀題後讓學生試著獨立編制統計表。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做完以後集體訂正,請幾位學生說一說,從這張統計表中可以獲得什麼情況。

四、做練習十四的第4題。

讓學生翻開書自己讀題,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做完以後集體訂正。

五、教師提示練習十四的第6*題。

教師請學生翻開教科書,先自己讀題思考。然後,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討論:

教師:

各班植樹棵數佔總數的百分數中的總數是指什麼數?(三個班植樹的合計數)

各班植樹棵數佔總數的百分數是什麼意思?(是各班植樹棵數佔三個班植樹總數的百分之幾)

那麼填寫這張統計表時,先要算什麼,填什麼?(先要算出三個班植樹的合計數,然後用各班植樹的棵數分別除以三個班植樹的合計數,求出各班植樹棵數佔總數的百分數。)

在計算百分數這一欄的資料時,與人數有沒有關係?(沒有。)

怎樣計算平均每人植樹棵數這一欄的資料?(用各班植樹的棵數分別除以各班的人數,用合計植樹的棵數除以合計的人數。)

六、作業

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完成練習十四的第6*題。

國小數學比教案篇4

教學內容:教材第9頁練習一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和思考,進一步掌握不整十、整百數乘一位的方法;能熟練利用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2.培養學生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善於動腦的良好習慣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加深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加深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我們已經掌握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方法,誰能來說一說我們計算時是利用什麼方法進行計算的?(藉助表內乘法)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利用表內乘法計算下面的題目。

二、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練習。

1.練習一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上下兩題的聯絡與區別。

2.練習一第2題。

學生分組完成,然後集體訂正,教師注意巡視指導。

三、求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練習。

剛才同學們做的非常仔細,非常認真,正確率非常高,對於下面的練習有沒信心?

(一)完成練習一第3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一說白菜有多少棵?青菜呢?

2.你能提出一個關於“倍”的問題嗎?(青菜是白菜的多少倍?)

3.讓學生自己解答。(學生可以先圈一圈,也可直接列式,教師注意巡視指導)

4.總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我們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二)完成練習一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注意要求學生列除法算式來解答,不熟練的同學可以先圈一圈,再列式。

(三)完成練習一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兩名同學板演,再讓其中一位同學說說自己是如何想的。

四、拓展延伸。

今年,媽媽27歲,小明3歲。

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並解答

追問:明年媽媽的歲數又是小明的幾倍呢?

五、全課小結。

你知道如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嗎?

國小數學比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 知道映象對稱圖形的特點。

2。 通過學生活動,正確體會映象對稱的相對性。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體會映象對稱的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

鏡子、教科書第71頁的開放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玩一玩鏡子,創設情境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每人一面小鏡子)

師:你在鏡子裡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書;我看到了黑板……

師:這是怎麼回事?

二、引導探索,體驗映象對稱的特點

1。 出示教科書第69頁的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這幅圖畫中,怎麼會出現兩棟房子、六隻天鵝?怎麼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2)生:下面的房子、天鵝、樹是水裡的影子。

師:(放大房子圖)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嗎?它們的方向怎樣?

生:樣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師:其實這也是數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2。 請學生用手中的鏡子做遊戲。

(1)發給學生只有半邊圖象的卡片,請他們想辦法猜出另半邊圖象是什麼?(小組活動)

小組彙報:用鏡子照;把卡片對摺……

(2)用鏡子照自己的臉並做各種面部表情,同時觀察鏡子裡的你面部表情的變化。

(3)出示教科書中第69頁的小朋友照鏡子圖(例3)

師:這位小朋友在幹什麼?鏡子裡面的小朋友又在幹什麼?

3。師說:“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照照鏡子吧,好嗎?”出示三面穿衣鏡,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說出鏡子裡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小組活動,教師參與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鏡子裡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鏡子裡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筆。

我往左走,走鏡子裡的我往右走。

學生任意做動作……

三、運用拓展

1。 判斷。哪個是你在鏡子裡看到的樣子?圈出來。(教科書第71頁第5題)

2。 找朋友。

3。 思考題:第71頁第1題、2題。

(1)看鏡子寫數

(2)看鏡子寫時間

四、小結評價

師:看,照鏡子、水面倒影等等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數學知識,你知道了嗎?

國小數學比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例子,結合實際操作,使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使學生能夠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

3、通過探究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遷移、聯想轉化等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材分析

小數乘法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元、角、分與小數”、“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加減法”和掌握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充套件。

學情分析

我所抽班級學生有73人。這班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對於列出小數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結果,學生不會有任何困難,關鍵在於學生能否聯想到整數乘法的意義,然後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出小數乘法的意義。所以針對這一點,我打算利用小數加法的複習題,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運用類推、遷移的方法來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小數的意義:0、2 0、05(學生口答)

2、小數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學生口算

(2)你發現了什麼?(都是求相同加數的和)

(3)你有什麼想法?(可以用乘法計算)

3、揭示新課:

(1)0、2+0、2+0、2,用乘法怎樣表示?為什麼這樣列式,你是這樣想的?0、2×3表示什麼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樣寫?0、6×2表示什麼意思?

(3)剩下的幾道怎樣用乘法表示?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4)這些乘法算式與我們前面學的乘法有什麼不同?(是小數乘法)

4、歸納意義:

小數乘整數表示什麼呢?

二、探究演算法

1、請大家想辦法算出0、2×3的積。

(1)學生獨立思考並計算。

(2)同桌交流演算法。

(3)全班交流:

a、連加法:0、2+0、2+0、2=0、6

b、聯想、轉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畫圖法:你是怎樣畫的?為什麼要畫3個0、2?

d、推算:因為2×3=6,所以0、2×3=0、6

e、還有不同的嗎?(略)

2、小結:只要適合自己,就是的!

三、鞏固拓展

1、填一填

2、算一算

3、文具店裡的數學問題:

(1)買4塊橡皮多少元?

(2)買3支鉛筆多少元?

(3)買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選一種文具,你還能提出一步計算的乘法問題嗎?

四、閱讀質疑

(1)閱讀教材38~39,把書中內容補充完整。

(2)還有不懂的問題嗎?

五、全課小結:你有哪些收穫?

國小數學比教案篇7

學期計劃

全冊教學理念:

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全冊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第一冊

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複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難點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的實驗教材,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驗課本,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瞭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全冊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瞭解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全冊重、難點:

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全冊課時安排:共計約61課時

1、數一數………………………………………………約1課時

2、比一比………………………………………………約2課時

國小數學比教案篇8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1—112頁的例1和例2,第111頁、113頁上面“做一做”中的 題目和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初步掌握計演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少先隊採集中草藥。第一小隊採集了1250克,第二小隊採集了986克。兩個小隊一共採集了多少克?讓學生先解答,再說一說整數加法的意義和計演算法則。

2.筆算。

4.67十2.5= 6.03十8.47= 8.41—0.75=

讓學生列豎式計算,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並注意檢查學生豎式的書寫格式是否正確。

二、新課

1.教學例l。

(1)通過舊知識引出新課。

教師再出示一次複習的第l題,把已知條件和問題稍作改動,變成例l。讓學生讀題, 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比較整數加法和小數加法的意義。

教師:“例1與複習中的第1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例1應該用什麼方法計算?為什 麼要用加法算?”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說出:從複習的第1題可以看出整數加法的意義是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從例1可以看出小數加法的意義和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也是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因為要把兩個小隊採集中草藥的千克數合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

(3)引導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師板書橫式以後,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寫豎式,並提問:“為什麼要把小數點對齊?”然 後把以千克作單位的小數改寫成以克作單位的整數,列出豎式,並提問:“整數加法應該怎樣算?”引導學生說出計算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從個位加起。

教師接著再提問:“為什麼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引導學生說出相同計數單位上 的數才能相加。教師告訴學生:小數加法也是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所以列豎式 時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然後讓學生計算,算完後教師提問:“得數7.810末尾的‘0’怎樣處理?能不能去掉?為什麼能去掉?”引導學生說出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把末尾的“0”去掉。並告訴學生以後在計 算小數加法遇到小數末尾有“0”時,通常要把“0”去掉。

2.讓學生做第111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檢查學生是否把小數點對齊了,最後集體訂正。

3.引導學生比較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的計演算法則。

教師:“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在計算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啟發學生說出小數加法和 整數加法都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小數加法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對齊:

4.教學例2。

(1)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得出小數減法的意義。

教師:“例2的條件和問題與例l比有什麼變化?例2的數量關係是什麼?”啟發學生說出例2是已知兩個小隊採集中藥材的總數和第一小隊採集的千克數.求第二小隊採集 的千克數;可以看出小數減法也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所以它的意義與整數減法的意義是相同的。

(2)利用知識遷移使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的算理。

讓學生聯絡小數加法小數點對齊的算理,說一說小數減法小數點為什麼要對齊: 然後教師把千克數改寫成克數並列出豎式,提問:“個位上是幾減幾?”接著讓學生看小數減法豎式,提問:“被減數幹分位上沒有數計算時怎麼辦?”利用小數的性質使學生理解被減數幹分位上沒有數可以添“0”再減,也可以不寫“0”,把這一位看作“0”再計算,以後 在計算時遇到這種情況也可以這樣處理。接著讓學生計算,教師巡視,檢查學生小數點是 否對齊,被減數千分位的處理是否正確,得數的小數點點得是否正確。

5.比較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的計演算法則。

讓學生討論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在計算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使學生明確這和小數 加法與整數加法在計算上的關係是一樣的。

6.小結。

教師:“通過學習上面的知識,小數加法和小數減法的計演算法則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啟發學生說出小數加減法計算時都要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都要從最低位算起。然後教師把小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完整地說一說。並讓學生看書上的法 則,齊讀一遍。

7.做第113頁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學生做題之前,教師先提問:“整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是怎樣的?整數加減法是怎樣驗算的?”從而說明小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及驗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一樣。再讓學生做題.檢查豎式的書寫及計算有沒有錯誤,得數的小數點點得是否正確,驗算的格式 對不對。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計算並驗算的。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1.做第l題,教師先說明題意,要根據加法算式來寫減法算式的得數,不用再列式計算。學生做完之後,可以提問:“你是根據什麼來寫減得的差的?”使學生加深對小數減法的 意義和加減法關係的認識;

2.做第2題,讓學生獨立做,可以要求學生驗算。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訂正時, 針對學生易出錯的地方重點說一說。

標籤:教案 國小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