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優質7篇

教師們在上課之前,都是要將教案准備好的,教案在完成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邏輯思路清晰,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優質7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優質7篇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56頁-57頁。

【教學目標】

1、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2、使學生掌握“相互平行”與“相互垂直”的含義。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線定義中“在同一個平面內的”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整理明標

1、複習匯入:

師:我們在第三單元學習了線段、直線和射線,現在請你在你的本子上畫出一條直線,再回憶一下直線有哪些特徵?

預設:(1)直的(2)向兩邊無線延伸(3)無法測量(2)沒有端點

師:在你剛才所畫的直線旁邊隨意再畫一條直線,會發生什麼情況?

預設:

預設:通過回憶直線的特徵,構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引入本節課的知識點——平行與垂直。

2、整理明標

(1)認識平行

(2)認識垂直

二、明確路徑,合作探究

問題一:採用小組合作探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進而發現什麼是平行。

問題二:通過學生觀察,教師講授,得出兩條直線相互垂直的概念。

三、展示反饋,對抗質疑

問題一:認識平行

(1)提出問題:觀察一下每組中的兩條直線,它們的位置有什麼不同?你能按位置將他們分分類嗎?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討論一下你是怎麼分的?

(2)操作: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標準將它們分類。

(3)彙報:

(1) 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4)出示定義:我們將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下了一個定義: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5)提出問題:你從剛才讀的這句話裡找到那些重要的資訊?

(6)彙報:①同一個平面內②不相交

(7)對抗:為什麼要強調一定要在同意平面內?不在同一平面內行不行?

(8)演示:出示畫著兩條平行的直線的白紙,然後將紙沿著兩條直線中間剪開,成兩個平面展示。

(9)提出問題:如何表示兩條直線互相平行?(a∥b);生活中有平行線嗎?

(10)小結: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有平行線的存在,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問題二:認識垂直

(1)操作:跟著老師一起來量一量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2)彙報:成90度和不成90度

(3)出示定義:我們將兩條直線相交成90度的情況下了一個定義: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相互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4)對抗:你從剛才所讀的這句話中得到哪些重要的資訊?

(5)彙報:①相交②成直角

(6)提出問題:我們如何表示他們呢?(a⊥b);生活中有垂直的例子嗎?

(7)小結:生活中有很多垂直的例子,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相互垂直。

四、檢測總結,拓展延伸

1、練習

(1)教材第57頁做一做:獨立完成

2、全課總結: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3、課後拓展:

(1)判斷

①、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②、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不平行就一定垂直。

③、過直線外一點能畫無數條直線的平行線.

(2)下面的圖形有平行和垂直的情況嗎?

出示“雙槓”圖讓學生找出平行與垂直。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據具體情境,會正確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熟練運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

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教法:

學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針對這一情況,教學本課時,我採用“鞏固舊知、匯入新課——情境創設、激發興趣——自主發現、方法探究——趣味遊戲、強化練習”的教學方法,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談話匯入

我看下哈,咱們同學今天的精神氣十足啊,怎麼丁老師給你們上課很高興啊?生興奮答道:是!聽你們這麼說,我的心裡比吃了蜂蜜還要甜!我聽說人在心情好的時候記憶力是最好的,我們要不要借這個高興勁發揮下我們的聰明呢?

2.背誦九九乘法口??

集體背誦乘法口訣,看誰背的好!完後我會說:我發現同學們背誦的都非常棒,只有個別同學還不是很熟練,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訣,倒背如流。為什麼一定要背熟呢?因為它不僅可以幫我們解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還能幫我們解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3.匯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今天我們就繼續接著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複習計算並說一說,你是怎樣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導發現,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頁主題圖。

談話:快要過六一兒童節了,我們大家預想一下怎麼裝扮教室,在裝扮的過程當中也會有許多的數學問題。現在仔細觀察“快樂的節日”這幅圖,看看你能發現了什麼?說一說圖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麼?(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數學資訊。)

交流反饋

第一組做了一些紅旗,要掛在教室裡。

第二組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

第三組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

談話: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哪些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可做適當提示或引導。)

(1)第二組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平均每組有幾顆?

(2)第三組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可以擺幾行?

2.出示例1。

課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讓學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個7,接著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個7,問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個 7是多少?這個可以用乘法解決7×8=56(面)。然後同桌討論:看圖編應用題,引導學生說出 “有56面小旗,掛成8行,平均每行掛幾面?”

(1)談話:求“平均每行掛幾面?”用什麼方法計算?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展示課件例1圖。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並列出算式。

師: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像這種求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列式是56÷8。

(3)引導學生得出算式的商。問:你是怎麼計算的?並板書(想7×8=56,口訣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學生獨立解決:要是掛7行呢?你能夠解決嗎?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結果,並把求商的過程根大家說一說,師板書。

56÷7=8 口訣:七八五十六。

(5)剛才我們計算56÷7和56÷8時都是用的哪句口訣?(七八五十六)

發現:除數是幾,就想關於幾的乘法口訣。

3.小結:算除法想乘法,除數是幾就想關於幾的乘法口訣,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兩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練習,鞏固新知

裝扮教室的問題我們已經解決了,那麼下面這些練習題對我們來說就應該不是問題了。這部分設計了4個練習題

1.小小接力賽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1題。

2.填方框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2題。

引導學生認真讀題感受方程思想。填空並說說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師均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3.吹泡泡遊戲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3題。

4.分一分

課件出示課本第40頁練習八第2題。

(三道題都是幫助學生鞏固用口訣求商的方法,同時第一個練習還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訣可以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的認知結構。最後一題是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進一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從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總結歸納,交流體會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本節課大家的表現很不錯,在解決裝扮教室的時候學會了知識,走出教室又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了。希望大家在以後多觀察,多思考,其實許多的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板書設計: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訣:七八五十六 口訣: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掛7面。 答:平均每行掛8面。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資料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能根據資料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資料的不同特徵。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資料的眾數。

2、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教具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提問:在統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對平均數、中位數等一些統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統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出示教材第122 頁的例1 。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後派代表發言,進行彙報。

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結論:

( 1)算出平均數是1 . 475 ,認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較合適。

( 2)算出這組資料的中位數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較合適。

( 3)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較合適。

2、老師指出:上面這組資料中,1 . 52 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資料的集中情況。

3、提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什麼聯絡與區別?

學生比較,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並指出:描述一組資料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描述的角度和範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採用哪種統計量來描述一組資料的集中趨勢,要根據資料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 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並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完成教材第124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 、2 、3 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三、思維訓練

小軍對居民樓中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 1)計算出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 2)根據他們使用塑料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 戶)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作出預測。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2.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及邏輯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發現和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移動小數點時位數不夠的問題.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回答:

0.4米=( )分米 0.06米=( )毫米

4分米=( )釐米=( )毫米

0.6米=( )釐米=( )毫米

2.比較下面各組中兩個數的大小.

0.84和0.8402.54和25.4

二、探究新知.

1.匯入新課.

教師:小數點告訴我們小數的大小會發生變化,那麼它們是怎樣變化的呢?小數大小的變化有什麼規律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2.教學例1.

出示例1:把0.004米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小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

(1)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板書:0.004米)

教師提問:0.004米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變成了多少米?(板書0.04米)

同桌討論:把0.004米的小數點轉化為0.04米,小數點是如何變化的?小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呢?

教師讓學生把0.004米和0.04米化成以毫米為單位的數.

(教師板書:0.004米=4毫米

0.04米=40毫米)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從4毫米和到40毫米大小有什麼變化?.

使學生認識到: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原來的數擴大10倍.

教師提問:把0.004米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三位,得到什麼樣的小數?

教師讓學生把這兩個小數轉化成為毫米為單位的數.

(板書0.4米=400毫米

4米=4000毫米)

小組討論: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三位,小數有什麼變化規律?

使學生明確: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0倍,1000倍.

(2)讓學生從上往下觀察這四個式子,並把二、三、四個式子同第一個式子比較,引導學生找出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

(3)完善結論.

教師提問:在例題中的省略號是什麼意思?

教師總結概括: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二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

(4)練習.

下面的數同0.372比較,各擴大多少倍?

3.7237237.2

3.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l)教師提問:例1中的四個式子,如果從下往上看,4米變化為0.4米,0.04米,0.004米,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原來的數是怎樣變化的?

(2)學生分組討論,互相交流.

(3)引導學生概括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

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4)做一做.

下面的數,同506比較,各縮小多少倍?

5.06 0.50650.6 0.0506

4.教學例2.

(1)出示例2.

(2)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並填書.

5.教學例3.

(1)出示例3.

(2)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並填書.

三、鞏固發展.

1.下面的數,如果去掉小數點,小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

0.70.250.006 0.5062.4

2.下面的數,如果小數點都有移到最高位數字的左邊,小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

36.8 5.41 7.295 128.6

3.填空題.

(1)6.03的小數點向右移動( )位是60.3,擴大( )倍.

(2)84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是( ),縮小( )倍.

(3)去掉1.04的小數點,原來的數就( )( )倍.

(4)將128.6的小數點移到最高位數字的右下角,原來的數就( )( ).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它的變化規律是:

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二位、三位原來的數就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五、佈置作業.

把3.54改寫成下面各數,它的大小各有什麼變化?

0.354 35.40.03543540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裡的數學事實。

3、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討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估測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品質。

教學重點: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學生尺、課件。

學具:學生尺一把,小方塊一個,三角形學具一個、方格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小朋友,我們又見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學習數學知識,老師感到非常高興,你們高興嗎?咱們接觸時間不多,彼此還不太瞭解。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和大家有什麼不同?

二、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數學故事,想聽嗎?

(播放小裁縫的故事)

咦,怎麼回事?衣服怎麼做小了?(裝做不知道)

2、噢,原來是這麼回事啊,老裁縫的一拃和小裁縫的一拃是不一樣的,量出的結果也不同。看來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有統一的工具。現在我們一般用什麼來量長度?

三、探索實踐,建構新知

1.認識尺。

小朋友都有學生尺,(指著尺)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觀察一下,尺上都有什麼?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發現了什麼?

(生:有數)有哪些數?讀一讀。

還有呢?

(生:有線)這些線都一樣長嗎?有的——長,有的——短,這些長短不一的線是刻度。

每條長刻度下面都對著一個數。刻度0表示起點。(這是刻度1,這是刻度5)

細心的小朋友還發現了什麼?

(生:字母)(板書: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釐米,(板書:釐米)釐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咱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認識)

2.認識釐米。

(1)看這把放大的尺,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的長度是1釐米。

瞧,(課件演示1釐米長度)這就是1釐米。

真正的1釐米有多長?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嗎?

自己說說是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是1釐米。

還有誰找得不同,但也是1釐米?

(3—4人)指名說一說。(師注意糾正第一個學生: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是幾釐米。)學生說的同時,教師在投影上指出來。

(停一會兒)你們有沒有發現,每相鄰兩個數之間的長度都是1釐米。(指著課件)

(2)1釐米到底有多長,咱們用小手來比劃比劃?

這個小正方體每條邊的長正好都是1釐米,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拿住它,手指不能動,哦,輕輕抽開它,瞧,兩個手指之間的距離就是1釐米。自己試一試。

把你比劃出的1釐米放到尺上比一比,手指不能動,再拿一看。

(3)好,放下手,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再用手比劃比劃,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劃得準不準。

(4)小朋友都能比劃出1釐米了,找找咱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的?(學生說到的第一第二個教師拿出尺幫他量一量。)

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有沒有留意到,咱們手指的寬度大約也是——1釐米。(拿出尺放到手指上)

3、認識幾釐米。

我們知道1釐米有多長了,2釐米呢?到尺上找一找。

你為什麼認為它是2釐米?(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師自己說。)

有2個1釐米,就是2釐米。

還有誰也找到2釐米了?(指名學生回答,2個)

伸出小手比劃出2釐米。

小朋友比劃得挺準確的,你還能找到幾釐米?指著尺子說給同桌聽聽。

(學生說了3釐米)你怎麼找到的?有3個1釐米是3釐米。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①(都從0開始)你們為什麼都從刻度0開始?

②(不是從0開始的)你數得真仔細,從刻度8到刻度15是7釐米。(數一數)還有誰也找到8釐米了?哪種方法更好?

③(找的短的)還有誰找得長一些?

看來,從刻度0到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我們一般都從刻度0開始看起,這樣非常方便!

(6)看,這枝鉛筆長几釐米?你是怎麼看的?線段呢?

(7)剛才小朋友認識了1釐米,還知道看幾釐米時一般從尺的刻度0開始。現在釐米和尺是咱們的好朋友了嗎?和咱們的好朋友唱首歌,怎麼樣?請出咱們的好朋友。(師也拿出尺和cm卡片)

4、課間活動:唱《找朋友》

(師舉起cm卡片)還把它送回去。(示意學生放回抽屜)

咱們認識了直尺、釐米,現在和好朋友玩個闖關遊戲好嗎?

5、第一關:量一量。(課件出示)

(1)準備好了嗎?(停一下)

(出示學具三角形)

用尺量量這條最長的邊是幾釐米。把你的方法和同桌小朋友說說。

誰想上來量。

(沒有對準0的)老是看到有的小朋友這樣量,你有什麼意見?

(一般把刻度0對準線段的一個端,看另一個端對準幾就是幾釐米。)

(2)(師舉起紙)再量一量方格紙的長邊是幾釐米,比比看,誰量得又快又準。

(放歪,師隨意把尺往方格紙上一放。)尺子這樣擺行不行?尺要放平

小朋友覺得在量長度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板書:量:對準放平。)

(3)再來量一量手掌寬和一拃長。(出示:手掌,一拃)量手掌寬時要五指併攏,從最寬的地方,平平地量。

那你看這個手掌寬大約是幾釐米?說說你的想法。正好6釐米嗎?(更接近幾釐米?)可以說大約6釐米。

如果比6釐米多一點點呢?接近幾釐米可以說大約幾釐米。

(4)你能像圖上這樣量自己手掌和一拃大約是幾釐米嗎?

自己量一量,寫下來。(師下去指導學生量)

這就是咱們身上的尺,每個小朋友手不一樣,量出的結果也不同,就象老裁縫和小裁縫,他們的一拃也不同,咱們要記住自己身上的尺。讀一讀,記一記。

真棒,恭喜你們順利闖過第一關,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課件演示)(耶!)下面進入第二關。

6、第二關,畫一畫。

(1)畫一條長4釐米的線段。(切換視訊)

畫完後,自己量一量,檢查一下是不是4釐米。

誰想畫看?一邊畫一邊說。

這是放大的4釐米,真正的4釐米只有這麼長。(指著學生作業)

(2)再畫一條比它長3釐米的線段。你畫了多長?

同桌交換,互相量量,畫對的,給他畫一個五角星,誇誇他。

7、第三關估一估。

小朋友真能幹,順利闖過第二關,放個鞭炮慶祝一下。(耶)有沒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戰?

(1)小朋友還記得第一關量的身上的尺了嗎?有哪些身上的尺?(手掌寬、一拃長、食指寬)記住身上的尺了嗎?

咱們來做個遊戲好嗎?比眼力。

先把尺藏好,放到抽屜裡。

(等學生收拾好,注意力都集中後,再開始)

估一估這塊橡皮大約有多長?

說說你是怎麼估計的。(指名回答)(板書學生答案)

小朋友,你們看他會用自己身上的尺或剛才量過的東西幫自己估計,真會動腦筋。

(也可以藉助對1釐米或2釐米的認識進行估計。)

老師幫小朋友量一量?(板書正確答案:6釐米)(指名學生回答)

一般前後相差不超過2釐米的,比較接近的都稱得上是估計高手。是估計高手的請舉手,真棒。

(2)小朋友們,你們都會估計了嗎?沒有尺,可以怎麼辦?用這樣的方法自己試一試,好嗎?

咱們估計2個,(出示課件表格)估計自己的中指長和數學術封面短邊的長,把估計的結果填在這2個括號裡。

小朋友估計得怎麼樣呢?拿出尺來量一量。

(把學生作業放到投影上)看他估計得怎麼樣?(如果相差遠:沒關係,咱們剛估計了2個,以後多觀察,估計能力會越來越強。

這次估計得比較接近,是估計高手的站起來,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自己。

小朋友,咱們第三關也過了,(課件演示放禮花)耶!

四、全課,拓展延伸

今天咱們和誰交了朋友?這個新朋友能幫我們幹什麼?(量物體長度)

小朋友都量了什麼的長度?你還想量什麼?自己量一量。

給老師幫幫忙,量量教室的長好不好?怎麼了?

看來,用釐米做單位是量一些比較——(短)的物體。

量比較長的物體還要用到其他的長度單位。還想再繼續研究嗎?

課後: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篇6

認識直角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畫直角。

2、通過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實踐能力。

3、使學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教育學生學會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手帕、練習本、黑板上的角,說明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來說明什麼角是直角。然後讓學生通過摺紙作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後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角。

三、教學方法:

練習法、實踐法、引導法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看書21-22頁。

(二)引入:

1、投影出示畫有角的圖片,這些圖形叫什麼?請指出這些角的頂點和邊。

2、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狀和複習題中第一個圖的形狀相同?(去掉投影圖中的銳角和鈍角,保留直角 )

象這樣的角叫直角。(板書課題)

(三)講授:

(1) 觀察物體表面的直角。

請同學們拿出教科書、練習本,他們的封面各有幾個角?看看這些角的形狀是不是相同?觀察桌面上的四個角,他們的形狀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書封面上的一個角和課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嗎?

這些角都叫什麼角?

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有直角?

(2)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個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檢驗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題。

(3) 學畫直角

教師邊示範邊講解:從一點起用三角板畫一條邊,將三角板中直角的頂點和這條邊的端點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條邊和這條邊合在一起,再從頂點起沿三角板的另一邊畫出角的另一邊,就畫出了一個直角。要畫上直角符號。

學生邊畫邊說。同桌相互評一下。

學生按操作畫,教師巡視。

(4)分組進行比賽,每組拿一個正方形盒子,數一數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個直角,評選出數的最快的小組。

(四)課堂練習:

1、做練習的第二題,數出圖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樣數才能數的又對又快。

2、練習第三題,在右邊的四邊形里加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

(五)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堂課你認識了什麼圖形?學會了什麼本領?

(六)板書設計: 直角

(七)課後作業: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用三角板畫)

(八)後記及反饋:

本節課由於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現困難,所以課堂節奏有些慢,沒有完成預期的任務。直角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絡,人們周圍許多的物體表面都有直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直角,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絡,效果不錯。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篇7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在初步掌握用四捨五入法進行試商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一些靈活試商的方法,對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的靈活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知識,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算、(口算卡片)

15×4 16×5 16×6 4×25

60÷4 80÷16 96÷16 100÷25

60÷15 80÷5 96÷6 100÷4

14×8 24×7 26×5 24×5

2、先說出思維過程,再說結果、

15×6+15 25×8—25 24×5+24

14×7—14 26×4+26 16×8—16

3、下面括號裡最大能填幾、

15×( )<76 16×( )<120

25×( )<204 24×( )<124

26×( )<158 14×( )<121

二、學習新課

(一)啟發談話:我們已經掌握了用四捨五入法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的試商方法、請你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獨立完成下面例題,並通過思考還可以採用什麼不同的方法試商、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70÷14=

(1)學生獨立解題、老師巡視、個別指導,有目的地瞭解各層次學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數、

(2)學生討論、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深入各個小組,掌握學生實際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

(1)當學生充分討論後,老師組織學生集中,先請一名用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同學講述試商過程、(把除數14看成10試商)(老師板書)

同學回答後,老師可以請同學評議一下,同學們可以說出,用這樣的試商方法,需要調商好幾次,比較麻煩,影響計算速度、

(2)老師請用不同方法試商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來試商,商7後和14相乘,積是98,98比70多28,28是2個14,所以改商5、

老師可以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給予鼓勵,並補充說:很好,調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積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給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確定商、

生:把14看成10來試商,商7一定大,先試商6, 6和14相乘,積是84,還大,改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表揚:也很好,肯動腦筋,調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個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師肯定這個學生,平時注意口算練習,這樣,試商的速度能提高、

(學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師準備好的順序,教師要有應變能力)

在老師的引導下,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最佳試商方法、今後自己在做題時可以靈活選用、

3、做一做:

訂正時,請說明自己試商的過程、

(三)教學例2

1、出示例2: 240÷26=

看題後,思考片刻,理順思路

2、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試商方法、通過啟發,比較後,你認為哪種方法好,自己嘗試一下,寫在自己的作業本上、

3、集體彙報、按照例1的做法,學生回答哪種試商方法,老師出示哪種事先準備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來試商,商8,8和26相乘,積是208,240減208,餘數是32,比除數大,說明商小了,改商9、

師:看哪些同學的思路與這種方法相同、(老師要重視這種反饋資訊)

生:我是這樣想的,因為10個26是260,比被除數240多20,所以商9合適、

師:給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組有這種思路是誰說出的,應該表揚、

生:把26看作25來試商,4個25是100,8個25是200,餘下的40裡面還有1個25,所以可以商9、

師:真不錯,肯動腦筋、再瞭解一下,哪些小組討論到這種方法,是哪個同學提出的、啟發是否還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給時間讓學生髮表、

4、做一做:

獨立完成後,同桌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用什麼試商方法、

(四)小結

今天我們講的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除數有什麼特點?(除數的個位數是4,5,6)通過學習和練習題,你能說一說,這樣的題目怎樣試商簡便嗎?(同桌位同學可以互相說一說)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歸納:

當除數是14,15,16,24,25,26時,可以用靈活的試商方法,採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還可以選擇其它能減少調商次數的方法、

三、鞏固反饋

1、說出下面各題各應商幾?(逐題出示)

2、判斷,下面各題的商是否準確,不準確的調整過來、

3、說出下面各題應該商幾、(逐題出示,誰先看出來立即搶答)

4、計算下面各題、(一、三、五組做上面4道題,二、四、六組做下面4道題、做完本組題,可做另一組題)

88÷16 128÷14 165÷24 128÷16

91÷15 150÷25 113÷15 194÷26

四、作業

標籤:教案 國小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