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優質6篇

教案在完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與時俱進,教案的寫作是可以讓教師們的個性有合理的提體現,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八年級下地理教案優質6篇,感謝您的參閱。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優質6篇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篇1

“日出之地”――亞細亞洲(第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初步掌握亞洲氣候特徵

2、 能運用氣候型別分佈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及相關資料分析亞洲的氣候特徵及主要影響因素;

3、 理解亞洲東部和南部的降水與夏季風的關係以及對農業的影響。

4、 初步學會從位置、河流、氣候等方面歸納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特徵。

5、瞭解亞洲的人口與經濟狀況。

情感,態度目標

1、 通過學習亞洲氣候與位置、地形、農業的關係,分析氣候特徵的影響因素,足見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識。

2、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讀圖分析、討論競賽等活動,發展邏輯思維、培養創新與合作意識、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亞洲氣候特點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

對比不同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造成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教學過程:

匯入:(從今日的天氣等話題匯入,密切聯絡生活實際。提示:冬夏兩季的氣溫差異和降水差別。)

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我們廣東的氣候有什麼特點?

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引導:氣候是自然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複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亞洲氣候型別圖”)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型別?

學生看圖回答。

引導:全世界的主要氣候型別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麼?

生:亞洲氣候型別複雜多樣。

師:觀察其中分佈範圍最廣的氣候型別是什麼?主要分佈在哪兒?

生:溫帶大陸性氣候,約佔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佈在亞洲中西部。

繼續引導: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部。

(展示“亞洲氣候型別圖”,並在上面點出孟買和哈爾賓、雅庫茨克、烏蘭巴托的位置)

(引導學生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注意邏輯層次、由簡到難,有分到總,講述氣候兩大要素:降水和氣溫,分析上述城市的氣溫和降水季節變化特點)

學生分析討論

小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過渡:降水對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陸地上的淡水來源主要來自於大氣降水。

(展示“亞洲氣候型別圖”)

引導: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型別除了位於赤道附近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外,還有集中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佈在哪兒?

生: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教師簡單解釋何謂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

小結: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麼關係?

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繼續啟發: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展示有關乾旱和洪澇的視訊、圖片)

學生看材料分析,旱澇災害對農業影響大。

小結: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內,由於夏季風的影響易發生旱澇災害。

引導:根據以上分析,從氣候型別及分佈範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麼特點?

學生分析得出結論:氣候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佈最廣。

過渡:為什麼會形成這麼複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係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係)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引導:用以上分析做練習(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氣候圖

提問:在圖中,非洲的氣候分佈有什麼特點?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

總結:赤道穿過非洲中部

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分佈很廣

氣候型別南北對稱,以赤道為中心

影響因素:緯度位置,還有地勢高低等

總結本課要點。

板書設計:

第七章亞洲

第一節“日出之地”――亞細亞洲

氣候

一、亞洲氣候型別:

1、分佈最面積廣泛的氣候型別:溫帶大陸性氣候

2、最典型的氣候:季風性氣候

3、主要的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一)特點:

1、 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2、 季風氣候顯著

3、 陸性氣候分佈廣

(二)氣候對農業的影響:

二、亞洲的人口與經濟:

1、亞洲的分割槽: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北亞六個分割槽。

2、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總人口數35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60.5%。

3、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6個):中國、印度、孟加拉、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

4、亞洲的經濟狀況:

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業在多數國家的經濟中佔有主導地位。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篇2

中國的行政區劃

教學目標

使學生知道我國的三級行政區的劃分,記住我國33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及位置,並且會在“中國政區圖”上正確填圖。

教學重點

1.準確記憶我國的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位置。

2.培養填繪地圖確認地理事物空間位置關係及空間想象、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方法

學習指導法。

教學手段

每人一份“中國政區圖”,黃、綠、橘黃、粉四色彩色筆,剪刀,若干單個省區政區輪廓圖,8開大的中國空白政區圖(每個學生一張)、“中國政區掛圖”。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中國的疆域十分遼闊,為了便於管理好這樣大的國家,我們要進行行政區的劃分。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劃。

?板書】 第二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

一、三級行政區劃

?講授】 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的劃分

?承轉到省級行政區的學習】

?板書】 二、33個省級行政單位

(出示“中國政區掛圖”,同時學生將書翻到第6頁)

?教師指導下師生共同活動】 下列行政區,按(1)至(3)的教學步驟進行。

山西、湖北、廣東、雲南、青海、黑龍江、沿海岸線的行政區

(1)認形狀:教師出示一個輪廓圖,讓學生在課本的政區圖上找出該行政區的名稱,掌握輪廓的特徵,如山西像平行四邊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在空白地圖找到該行政區的位置,並塗上顏色,寫出名稱,注意該行政區與長江、黃河的位置關係;

(3)找鄰居:從北部順時針找起,每找出一個,都要注意指導學生觀察輪廓的典型特徵,塗上顏色,寫出名稱。

?轉入行政區簡稱的教學】

?板書】 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請學生將書翻到本節的附表。

?講授】 簡稱的由來

學生在已上色的地圖中填寫簡稱。

?展示投影】 簡稱和全稱連線。

學生練習。

課後練習

練習1.拼圖:把上好顏色的地圖粘在硬紙片上,分行政區剪下製成拼圖。

練習2.不看政區圖,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按沿海、沿江、沿陸上國境線(底圖上畫有長江和黃河)拼圖;

(2)按課本本節末“課堂活動(一)”的要求,進行拼圖遊戲比賽。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

一、三級行政區劃

二、33個省級行政單位

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篇3

?教具】:有關圖片。

?教學過程】:

[引入]: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我國的第二長河--黃河。

[講授新課]首先我們來了解黃河的基本情況。

[板書]一、黃河的基本概況

[活動]請學生讀"黃河流域水系略圖",並依次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找出黃河的發源地和入海口:巴顏喀拉山脈和渤海;

2、讀課本及地圖,明確黃河干流的長度和形狀:5500多千米、"幾"字形;

3、找出黃河干流流經的省區: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共九個省區;

4、結合中國地形圖,看看黃河流經了哪些主要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5、在圖上明確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內蒙古自治區河口鎮和河南舊孟津;

6、找到黃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並請學生注意,這兩條支流分別位於黃河的哪一個河段。

[教師過渡]:黃河源於雪域高原,曲折東流,注入渤海灣,那麼,它有哪些主要特徵?

[板書]二、黃河的水文特徵

[教師提問]:大家注意看,課本上說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為什麼不能說它是中國的第二大河呢?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可以將長江、黃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為水量不大。

[板書]1、水量不大

[提問]提起黃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別渾濁)這說明什麼?(黃河泥沙多)

結合黃河流經的地形區,想一想為什麼會這樣?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小結]黃土覆蓋且疏鬆、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護是導致黃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條件可以播放錄影黃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書]2、中游含沙量大

[補充]:黃河每年輸入下游的泥沙達16億噸。如果把這些泥沙築成高寬各一米的長堤,其長度是地球與月球距離的3倍,可繞赤道27圈。黃河每年帶走的氮、磷、鉀肥約4000萬噸,相當於全國每公頃耕地被沖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國朋友驚訝地說:黃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動脈破裂。

[轉折提問]:黃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裡去了?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黃河出孟津後,水流平穩,大量泥沙淤積而成)

[板圖講解]地上河的形成過程。

[板書]3、地上河

[提問]這樣的"懸河"有什麼危害?

(如有條件可以播放黃河氾濫時人民逃難的錄影)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痛苦的回憶"部分閱讀材料(從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間,黃河決口1590次,大的遷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兩次決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災難都奪去千萬人的生命,流離失所者不計其數。1938年黃河改道,滾滾黃水洶湧南下,衝進淮河,淹沒了豫東、皖北、蘇北的大片土地,受災人口1250萬,死亡89萬,使得黃淮平原的千里沃野變成了一片悽慘、荒涼的黃泛區。),加深對黃河之害的理解,培養學生治黃的責任感。

[板書]4、易氾濫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篇4

中國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節 河流和湖泊的概況

二、江南大河—珠江

三、京杭運河

教學設計方案3

教學重點:內流河的水文特徵及其成因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複習)

1.什麼叫外流區、內流區?它們的分佈有何特點?

2.什麼叫河流的水文特徵?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徵有哪些相同之處?這些水文特徵主要受什麼影響?

(匯入)上節學習了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徵,那麼我國內流河的水文特徵又是怎樣的呢?

(學習內流河的水文特徵及其成因)

(展示)中國內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圖

(提問)我國內流河主要流經哪個氣候區?那裡的氣候有何特點?

(展示)中國的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圖。學生對照圖討論。

(展示並總結)在中國內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圖上畫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界線,並出示烏魯木齊的氣溫降水圖,得出結論:我國內流河主要流經非季風氣候區,氣候乾燥少雨。

(提問)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內流河的河水主要來源於哪裡?(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師可補充:部分來自山地降水。)

(提問)根據內流河河水的來源,分析內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麼變化?(春季隨氣溫逐漸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氣溫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豐富;秋季冰雪融水減少,水量逐漸減少;冬季最少,甚至斷流。

(講述)正是由於內流河流經非季風區,這裡乾旱少雨,蒸發量大,所以內流河的流量小,水位變化大。而且河水被大量蒸發.流量迅速減少。因此內流河的流程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

(展示)中國內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圖。指導學生在地圖上識認季節河的符號,並且在內流區中找出弱水和塔里木河兩條季節河。

(學習我國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中國內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圖,在內流區中找出我國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並講述)展示塔里木河景觀圖片兩幅。塔里木河位於我國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蘇河、和田河、葉爾羌河彙集而成,全長2179千米,僅次於原蘇聯的伏爾加河(3530千米)、錫爾——納倫河(2991千米)、阿姆——噴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烏拉爾河(2428千米),為世界第5大內陸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來自天山、崑崙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它的汛期短,在7~9月水量;10月以後水量大減;由於上游源於高大山地,幹流沿山麓地帶分佈,下游多季節河。

(展示並講述)展示塔里木河的灌溉圖片兩幅。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水源。

(展示並講述)展示塔里木河各水文站不同年代徑流量表格。從表格上我們看出了什麼呢?(徑流量逐年減少)近年來,由於上中游沿岸農業生產的發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來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開荒,又大量的浪費了水資源。

(展示並講述)展示胡楊樹的兩幅圖片。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楊樹被世居於此的維吾爾族人稱為“英雄樹”,有“長著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爛一千年”的說法。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幾十萬畝胡楊林枯萎死亡。除此之外,還有大面積的沼澤、蘆葦和紅柳等消失。沙漠蔓延趨勢逐年加劇。生態環境的惡化,嚴重危及下游5萬多人的生存,那裡的耕地面積由60年代的5萬公頃,減縮到現在的1.4萬公頃。由此可見,對河流的開發利用,必須遵循自然規律。

(學習南方大河——珠江)

(過渡)我們已經從整體上了解了我國大江大河的分佈、分類及特徵。在眾多的大河中,長江、黃河跨地區範圍廣。我們將在以後兩節中詳細瞭解。現在我們先來看一看南方的大河珠江。

(展示並講解)展示珠江景觀圖。珠江長2214千米,流域面積45.3萬平方千米。

(展示並講解)展示珠江水系示意圖。珠江水系由西江、東江、北江匯合而成。

(提問)珠江的位置有何特點?結合地形、氣候,想一想,珠江主要水文特徵是什麼?(珠江位於我國南方,因而雨季長,所以珠江的風期最長,水量豐沛,僅次於長江,是黃河的七倍。珠江流經地勢二、三級階梯,加之水量豐沛,因此水能豐富。)

(提問)目前建立了哪些水電站?(答案略)

(提問)珠江不僅水能豐富,而且航運價值也很高,為什麼?(培養學生髮散思維)

(學生回答很可能會多種多樣,但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如南方水量豐沛,利於航運;經濟發達,需求航運溝通海洋,海河聯運,終年不凍,四季通航;地處對外的前沿等等都應該鼓勵讚揚。)

(學習京杭運河)

(過渡)前面介紹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徵。在我國除了眾多的天然河流外,還有許多的人工河流。其中有一條是世界上開鑿最早的、也是最長的人工河就是中國的京杭大運河。

(展示)京杭運河景觀圖片。從圖中使學生了解運河河道的寬闊、航運的繁忙、沿岸經濟的發達。

(展示)京杭運河圖。邊演示邊講解京杭運河的起始點、長度、流經的省市、溝通的水系等內容。

(講解)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的運河之一。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北伐齊國,稱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開鑿邗溝,從邗城(今江蘇揚州)東南到末口(今江蘇淮安),溝通了長江和淮河兩大水系,奠定了大運河的初基。這段運河的開鑿至今已經有2400多年曆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長安(今西安),由於供給京師的糧食主要靠黃河運輸,而黃河上又有三門峽阻隔,運糧十分不便,京師的糧食供應有很大的困難。一遇荒年,京師軍民就沒有飯吃。公元594年,由於連續幾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帶領京師軍民到洛陽就食。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當時已遷都洛陽,為了從外地調運糧食到京師,併到揚州看“瓊花”,就徵集幾百萬民工,開挖通濟渠,使之南接邗溝。從長安到揚州沿渠修築御道、離宮。同時還從洛陽附近開鑿永濟渠,連線衛河,通達天津,然後沿永定河通達北京。隋朝大業六年(610年)又拓寬浚深江南河,從京口(今江蘇鎮江)直達餘杭(今杭州),兩岸寬達十餘丈,能通“龍舟”。至此,南北大運河全部開鑿完成,成為我國曆可與萬里長城媲美的偉大工程。

(展示並講解)展示京杭運河地圖(多彩地圖)。京杭運河歷曾經是中國漕運和商旅往來的重要通道,對溝通南北交通起過重要作用。但因流經地區地勢高低懸殊,黃河氾濫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91年津浦鐵路通車後,運河的運輸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廢棄。1949年後,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運河南端還延長了7千米,使運河船隻可以進入錢塘江。目前,運河季節性通航里程已達1100多千米,它的年運輸量,在內河航運中僅次於長江,居第二位。

(學習內流湖和外流湖)

(過渡)以上我們主要學習了我國各類河流的特點,最後學習我國的湖泊。

(展示)中國內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圖,指導學生了解什麼是內流湖,什麼是外流湖。

(講述)天然湖泊遍及中國各地,其名稱因語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錯”等之稱。湖泊也有內流湖區與外流湖區之分,其分界線與內外流河的分界線大致相同。外流湖區以含鹽量較小的淡水湖為主;內流湖區以含鹽量較大的鹹水湖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篇5

一、教學內容分析: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是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居民與聚落的第二節。通過前三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從巨集觀的角度,對世界有所瞭解。第四章就是在此基礎上,認識有關世界“人”的特點,為下學期學習世界分割槽地理奠定基礎。

課標的要求是:1、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佈地區。2、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佈地區,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傳統。

由此可以看出,本課的學習內容比較簡單,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空間思維感還不是很強,通過第一章的學習,只是初步學會了看圖的基本方法,還不太熟練,甚至還有一部分學生沒學會;二、三章的學習是對學生讀圖能力的進一步培養;學習第四章時,本學期已接近尾聲,學生應比較熟練的掌握讀圖的能力,為以後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本節課的任務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對於這一任務學生是可以比較輕鬆完成的。

三、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能力:①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佈區;

②說出世界三大宗教極其分佈地區。

③舉例說出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

④通過讀圖分析,培養學生的識圖、析圖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收集資料、運用圖表、分析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尊重其他語言。2、使學生正確對待宗教信仰的差別,樹立無神論的觀念。

教學重點:①世界上使用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國家和地區;

②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佈地區。

教學難點:形成世界主要語言和宗教分佈的空間觀念。

四、教學總體設計思路:

以學生活動為主,培養學生讀圖、析圖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同學們,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我們與世界各國的交往越來越頻繁。為了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語言和宗教的有關知識。

設計意圖:直接匯入新課。

新授:

一、世界的語??

教師啟發: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現在正在使用的是什麼語言?除了我們使用的語言外,你能說出世界上還有其他什麼語言嗎?

學生活動:自由發言列舉出知道的語言。

設計意圖: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習興趣。

活動一: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73第1自然段,p74圖4.12“不同的語言文字”和閱讀材料“世界語言知多少”。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①世界大約有多少種語言?

②哪6種語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③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④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較廣的語言,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語言?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就上述問題以及他們所知道的其他語言,自由發言,相互交流。使學生拓寬和加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了解。

過渡:這些語言都分佈在世界哪些地方?請在圖上找到。

活動二:

學生分組讀“世界主要語言的分佈”圖,完成課後活動題表格。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師:前面我們瞭解了世界六種主要語言,那麼世界上不同語言的人們的宗教信仰有何差異呢?下面我們學習世界三大宗教。

活動一:交流自己蒐集的關於宗教的各種資料,初步瞭解宗教的有關知識。

教師通過課件提供有關三大宗教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補充。

教師:宗教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它對人們的生活以及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都有深刻地影響。我們對信徒們都應該十分尊重。你能說出三大宗教的不同嗎?你信仰宗教嗎?你周圍有信仰宗教的人嗎?

學生看資料後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了解宗教的產生、影響及區別,尤其是三大宗教的特色建築。

活動二:組織學生讀世界三大宗教分佈圖找到其分佈地區。

小結:宗教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民俗、經濟、哲理等諸多要素。所以,宗教發展到今天,不能簡單地視為迷信,而應該看成是一種文化現象、社會現象。對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視反對,而應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護宗教。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宗教信仰。

結束:讓學生總結學習的主要內容,並談談感想。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始至終做課堂的主人。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篇6

第五節 寒潮 颱風和水旱災害

一、水旱災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二.寒潮

1.寒潮及其執行路徑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三、颱風

1.颱風的形成及其運動路徑

2.颱風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探究活動

活動??

活動目的: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方式:

安排學生查詢相關資料,結合課文分組討論三種氣象災害形成的原因及基本規律;接著三組再作為北京、廣州及烏魯木齊的政府部門,結合剛才總結的規律提出相應的預防方案,最終以建議書的形式呈交給教師。

活動二

活動目的:加強學生對前後知識緊密聯絡,樹立學生辯證、全面看待問題的意識。

活動方式:

在整個學習完成之後,安排學生再次客觀的評價季風和颱風,並寫成小論文。參考題目:“我眼中的季風”、“颱風真的很可怕嗎”

提示:前一節主要側重季風給我國帶來的好處。而通過這一節的學習,學生進一步瞭解了季風給我國帶來的不利方面,所以應該能夠更全面地評價季風的影響。颱風是作為災害性天氣來介紹的,但它也確實給安徽、湖南、江西等距離海洋較遠的地區帶來了豐沛的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