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7篇

教師們在上課之前,都是要將教案准備好的,教案在完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與時俱進,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八年級下地理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7篇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佈特點及其原因,培養閱讀、分析有關等值線分佈圖的能力。

(2)瞭解我國各溫度帶及乾溼地區的主要分佈地區和劃分標準,認識其對我國的生產生活的影響。

(3)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讀圖分析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佈特點及原因;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佈特點及原因。

教學方法:啟發式講授法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中國氣溫的時空分佈及原因

課程引入:之前我們一起學習了中國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對生產生活的影響,解釋了河流的流向和水電站的分佈。那請同學們來看看下面這些生活現象又和哪個地理要素有關呢?

出示我國不同地區衣、食、住的景觀圖片。

承轉過渡:剛才看到的這些現象都是受什麼因素的影響呢?對,就是氣候。那麼從今天起,我們就來學習自然環境中的第二個要素,來了解──中國的氣候。

回顧展望:之前我們已經學習過有關氣候的一些基本知識,氣候包括哪兩個基本要素呢?──氣溫和降水。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中國的氣溫。

感受氣溫:說到我國的氣溫,小明是深有體會,他每年冬天都要從海口回哈爾濱老家過年,體驗著沿途的氣溫變化,服裝也從短袖一點點加到了羽絨服。

有了這樣的經驗,他暑假準備回哈爾濱的時候呢,就有備而回,也帶了羽絨服。可是他這次沿途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這次怎麼不冷呢?小明的這兩次經歷說明了什麼?我國南北氣溫在冬天和夏天有什麼區別?──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溫差小。

這個結論是咱們感受出來的,接下來咱們用專業點兒的地圖驗證一下──等溫線分佈圖。

讀圖歸納:出示我國1月、7月平均氣溫分佈圖。

讀圖要先讀圖名,這兩張圖分別是什麼?左邊是我國1月的平均氣溫分佈圖,右邊是我國7月的平均氣溫分佈圖。那咱們先來看一下我國1月的氣溫分佈情況。

1.1月氣溫分佈

總體趨勢:

引導學生閱讀我國1月氣溫分佈圖上的等溫線,依次標註各等溫線。

大家根據等溫線數值變化可以得出什麼結論?──我國1月氣溫從南向北遞減。

特殊線:

在遞減的過程中,有一條等溫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條等溫線有著重要意義。──0℃等溫線

它大概穿過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呢?從圖上可以看到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佈。冬季這條線以北,平均氣溫在0℃以下,河流會結冰,而這條線以南,平均氣溫在0℃以上,河流不會結冰。

轉承:讀氣溫分佈圖,先看總體趨勢,然後再來找極值。

大家看,黑龍江北部最低溫大概是多少攝氏度?-30℃左右,1月我國最低平均氣溫呢就出現在這裡,是黑龍江漠河,最低達到過-33.3℃。

再看海南島氣溫大概是多少攝氏度呢?──20℃左右。

所以同學們可以計算一下我國1月南北溫差有多大?──50℃

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國南北溫差很大。

那咱們再來看一下夏季的氣溫分佈情況。

2.7月氣溫分佈

總體趨勢:

閱讀我國7月氣溫分佈圖上的等溫線,依次標註各等溫線。

夏季等溫線分佈明顯稀疏了很多,說明什麼呢?──氣溫變化並不劇烈。

引導學生在圖上找出全國氣溫的地方,這時全國氣溫的地方並不在最南端,而是在新疆的吐魯番盆地。

這時16℃以上的範圍,覆蓋了我國大部分,的低溫區在哪呢?──青藏高原。

請同學概括一下我國夏季氣溫的分佈特點?──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國普遍高溫。

承轉過渡:我國冬夏兩季氣溫的分佈情況有很大不同,冬季南北溫差大,而夏天則普遍高溫,這是為什麼呢?咱們先來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

思考分析:

出示三組資料:

漠河、北京、廣州的緯度,以及12月22日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

1.三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呈現怎樣的變化規律?

2.三地晝長時間呈現怎樣的變化規律?

3.由以上兩個分析,你得到怎樣的結論?三地獲得熱量如何?

──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隨緯度升高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降低,並且晝長時間逐漸縮短,所以獲得熱量自南向北逐漸減少,使得冬季南北溫差大。

引導: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到南北溫差呢?比如每到冬天我們經常能聽到天氣預報報道刮什麼風?──偏北風。

出示冬季風示意圖。

這是我國冬季的盛行風,源於哪裡?──蒙古、西伯利亞地區,帶來寒冷的空氣和降溫,對我國南北氣溫影響有什麼不同?──北方距離冬季風源地更近,而南方受其影響較小,這也就進一步加劇了南北溫差。

承轉過渡:根據以上分析,我們瞭解了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那為什麼夏季溫差小呢?我換一組資料就能說明問題。

思考分析:

出示三組資料:

漠河、北京、廣州的緯度,以及6月22日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

學生自主分析──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我國隨緯度升高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降低,但晝長時間逐漸增長,所以南北獲得熱量差異不大,使得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承轉過渡:以上我們分析了我國氣溫的分佈及成因,根據我國氣溫的南北差異,再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就劃分了不同的溫度帶。咱們來看一下溫度帶的含義和劃分標準。

概念明晰:

介紹溫度帶的劃分指標和積溫的概念。出示溫度帶劃分表。

按照這樣的標準劃分出的溫度帶,將我國劃分為這樣一些區域,大家根據剛看到的個溫度帶的積溫資料,看看能不能在對應的區域填上相應的溫度帶名稱。

特殊線:請同學們看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和哪條線很像呢?──0℃等溫線(秦嶺—淮河一線)。

對於溫度帶,咱們特別容易把它和熱量帶混為一談,比如“我國溫度帶的劃分”中的熱帶和地球上五帶中的熱帶在我國的範圍一樣嗎?──它們的劃分標準是不同的,五帶是熱量帶,按照獲得熱量的多少以緯線來劃分的;而溫度帶是根據積溫劃分的,更多地考慮了農業生產的實際,和農業、作物的熟制相關。

讀圖判斷:

1.不同溫度帶的熟制分別是什麼呢?

2.不同溫度帶盛產的水果是什麼呢?

我們看到,這些水果的分佈受到氣溫因素的影響,因此可以用溫度帶的劃分來確定分佈。

課後延伸:出示不同乾溼地區的景觀圖,請大家課後思考。

1.這幾張圖片分別對應在哪個點呢?

2.這些植被的分佈是受到什麼因素的影響呢?

?第二節氣候》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清華附中伊娜

學習目標:

(1)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佈特點及其原因,培養閱讀、分析有關等值線分佈圖的能力。

(2)瞭解我國各溫度帶及乾溼地區的主要分佈地區和劃分標準,認識其對我國的生產生活的影響。

(3)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讀圖分析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佈特點及原因;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佈特點及原因。

教學方法:啟發式講授法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降水的時空分佈及原因

溫故知新:

1.我國冬夏季氣溫分佈規律及原因。

2.溫度帶填圖。

3.回顧特殊分界線──秦嶺─淮河。

承轉過渡:上節課給大家留了思考題,這些植被都對應哪個點呢?(移動圖片到對應點)

那大家說這些植被的分佈受到什麼因素的影響?──降水,好咱們這節課就來學習我國的降水情況。

提問引入:咱們先來看看幾個城市的降水情況。

根據幾個城市的降水量柱狀圖,同學們覺著它們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不同:從降水量上看有多有少;相同點:變化趨勢相同,夏季多雨。

我們可以看到,我國降水空間分佈不均,不同地方降水量差異很大,且時間分佈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那大家想一想,為什麼我國的降水會集中在夏季呢?

讀圖分析(降水的時間分佈):

1.降水集中在夏季

出示我國冬夏季風示意圖和對比表格

問:大家能否根據這組資料來解釋下這一問題?(一邊分析,一邊完成表格。)

我國降水的時間分佈和季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於我國地處世界大陸──亞歐大陸,面臨世界大洋──太平洋,西南臨近印度洋,海陸性質差異明顯,因此每年夏季我國盛行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夏季風──從太平洋吹來的東南季風和從印度洋吹來的西南季風。來自大洋的風,溫暖溼潤,帶來豐沛降水。而每年冬季,盛行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東北季風,寒冷乾燥,使我國降溫減溼。所以我國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承轉過渡:咱們再來看這幾個城市的降水,雖然降水都集中在夏季,但是具體持續的時間又不太一樣,各地降水量超過100mm的月份明顯不一致,能據此總結出雨季分佈規律嗎?──越向北雨季越短。這又是為什麼呢?還是和季風有分不開的關係。

2.東部雨帶的推移

演示我國東部雨帶推移示意圖

冬季我國大陸一直被冷空氣控制,到五月夏季風開始從我國南部沿海登陸,冷暖氣流相遇,這時就會發生一件神奇的事情──鋒面雨(轉ppt)──因此隨著南部暖氣團勢利的逐漸加強,我國東南地區自五月起就進入到了雨季。

隨後,暖氣團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夏季風向北推移。六月,夏季風北上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我國雨帶隨之向北擴大,此時冷暖氣團勢力相當,在長江中下游徘徊,於是形成了細雨綿綿的梅雨季節。

之後,夏季風繼續北上,七八月到達華北、東北地區,全國降水達到最多,而此時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卻處於下沉暖氣流的控制之下,出現了伏旱天氣。

進入九月,冷氣團勢力增強,暖氣團勢力減弱,夏季風迅速撤回到南部沿海地區,10月,徹底退出我國,我國雨季結束。

歸納總結:我國東部地區主要雨示意圖

承轉過渡:由於季風的不穩定,我國降水不僅存在著季節的變化,年際之間的降水分佈,也很不穩定。

3.降水的年際變化

簡述年際變化概念

出示我國北京1951~2000年降水量變化曲線圖。標註降水量和最低年份,分析這兩年可能的夏季風進退情況。

夏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降水量大;夏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降水量小。

承轉過渡: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瞭解了夏季風,也看到了季風對我國降水時間分佈的影響,那在這樣夏季風的影響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佈又會是怎樣的呢?大家能推測一下嗎?──東南多西北少。實際是不是這樣,咱們來印證一下。

讀圖分析(降水的時間分佈):

出示我國年降水量動態分佈圖,依次展示1600mm,800mm,400mm,200mm,50mm的區域和界限,學生總結降水分佈規律。

──因夏季風的影響,在夏季風從東南進入西北內陸的過程中,隨著距離的增加,不斷受到山脈的阻擋,因此影響越來越小,所以我國降水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承轉過渡:由此我們再次印證了我國不同地區降水情況不同,根據我國不同地區降水的多少和蒸發的情況,把全國劃分成不同的乾溼地帶。

概念解析:

出示我國乾溼地區分佈圖──我國共分為四類乾溼地區,分別是溼潤區、半溼潤區、半乾旱區和乾旱區。

對照乾溼地區分佈圖和我國年降水量分佈圖,將各地區和其降水量範圍連起來。

讀圖判斷:一個地區的乾溼狀況不同會影響到植被的種類和農業的型別,請同學們判斷下面四幅景觀圖,分別屬於哪個乾溼地區?

溼潤區──植被以森林為主,耕地以水田為主。

半溼潤區──植被以森林和草原過渡地帶為主,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乾旱區──以溫帶草原為主,是我國重要牧區。

乾旱區──遠離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廣佈。

課後延伸:大家再看一下幾個乾溼地區的分界線,有沒有哪個你覺著特別熟悉的?──半溼潤區和溼潤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此線都是哪些分界線?有怎樣的地理意義?此線南北又有怎樣的不同?請大家課後思考。

?第二節氣候》教學設計(第三課時)

清華附中伊娜

學習目標:

(1)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佈特點及其原因,培養閱讀、分析有關等值線分佈圖的能力。

(2)瞭解我國各溫度帶及乾溼地區的主要分佈地區和劃分標準,認識其對我國的生產生活的影響。

(3)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讀圖分析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佈特點及原因;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佈特點及原因。

教學方法:啟發式講授法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三課時氣候型別及影響因素

溫故知新:上節課我給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題,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是什麼呢?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界限,是我國冬季0℃等溫線所在,是我國800mm等降水量線所在,也是劃分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界線,劃分半溼潤區和溼潤區的界線。

在此線南北兩側有著鮮明的景觀差異,此線以北冬季河流有結冰現象,耕地以旱地為主;而此線以南冬季河流不結冰,水田面積廣大。

承轉過渡:由於我國不同地方氣溫和降水都存在著很大差異,將其組合起來,就形成了我國複雜多樣的氣候。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我國複雜多樣的氣候。

讀圖分析:我國一共有五種氣候型別:高原山地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大家看下面這兩張氣溫降水圖,分別應該是哪種氣候型別。

這是我國西部的兩種氣候型別,大家來判斷分別是哪種氣候呢?

要判斷是哪種氣候型別,得先看它們的氣候特點。

──第一張圖,夏季氣溫接近30℃,冬季最低氣溫接近-10℃,全年降水都很稀少,所以概括它的氣候特點為──冬冷夏熱,年溫差大,全年降水較少。應該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對應在圖上的吐魯番。

──第二張圖,夏季氣溫7℃左右,冬季最低氣溫接近-20℃,降水較少,7、8月降水最多,所以概括它的氣候特點為──全年低溫,降水集中在夏季。應該屬於高原山地氣候,對應五道樑。這種氣候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在我國眾多高大山地氣候的垂直變化,使得我國氣候更為豐富多彩,比如橫斷山脈南麓,從山腳到山頂出現這樣的變化,被稱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轉承:我們再來看這三張圖,又分別有什麼特點,屬於什麼氣候型別呢?

它們分別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暖溼潤的溫帶季風氣候,對應漠河;冬季溫和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對應上海;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的熱帶季風氣候,對應海口。

這三種氣候有著共同的特點──雨熱同期,這一特點對農作物的生長十分有利,所以我國的季風氣候區也是重要的農業區。

總結歸納:由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首先我國氣候型別複雜多樣。此外,我國東部地區受季風影響,廣泛分佈著三種季風氣候,構成了我國氣候的另一特點──季風氣候顯著,我國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典型的區域。

承轉過渡:因為我國季風氣候顯著,所以,同世界其他同緯度地區相比,我國會出現一些不一樣的特徵。

例項印證:

同在北迴歸線上,阿拉伯半島上沙漠廣佈,而我國江南地區卻是山清水秀,被稱為“迴歸沙漠帶上的綠洲”。正是因為長江以南地區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夏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使長江以南成為“迴歸沙漠帶上的綠洲”。

承轉過渡:除了降水上的不同外,季風氣候顯著還表現在氣溫上。

出示同緯度城市的氣溫對比資料

問:與同緯度城市相比,我國氣溫具有怎樣的特點?──我國夏季氣溫高於同緯度其他地區,而冬季氣溫低於同緯度其他地區,冬夏溫差較大。

承轉過渡:以上我們看到了我國的氣候特徵,下面我們來總結下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總結歸納:

我國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是受到什麼因素的影響?──緯度因素;

我國降水自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是受到海陸位置(季風)的影響,高原山地氣候、出現垂直分異的現象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響。

受這三個因素的綜合影響,所以我國氣候複雜多樣;受海陸位置的影響,所以我國季風氣候顯著。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說明三江源地區高海拔的地勢,高寒的氣候,廣佈的雪山冰川,星羅棋佈的湖泊、沼澤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並能據此說明三江源地區是多條大河源頭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區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理解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瞭解三江源地區保護江河源地與生態環境的成功經驗。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的能力,獲取圖文資訊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學會運用地圖和資料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通過課堂活動、練習等,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鍛鍊學生學習區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以及拓寬視野,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對區域生態環保的學習,提高學生對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分析三江源地區是大河源頭的原因 ;

2. 理解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直接引入:同學們知道長江、黃河是i我國兩條重要的大河,但你們知道他們發源於同一個地區嗎?這個地方除了孕育了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之外,還孕育了國際河流瀾滄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和認識這片偉大、神聖的土地--三江源地區。(展示三江源相關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板書:

第二節 高原溼地--三江源地區

[講授新課]

展示三組圖片:①高海拔,高寒氣候影響下的地貌景觀--雪山連綿、冰川高懸、冰塔聳立;②高原溼地景觀--湖泊星羅,沼澤密佈、小溪潺潺;③生物多樣性及獨特的高原生態系統--細草如毯、羽族炫翎、蹄類競驕。

通過圖片的展示,培養學生審美情操的同時,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高原溼地--三江源地區”

教師:介紹“三江源”名稱的由來。“三江”為長江、黃河、瀾滄江;“源”即源頭,發源地;“三江源”就是長江源區、黃河源區、瀾滄江源區的總稱。

板書:一、江河的源地:

1、包括:長江、黃河、瀾滄江源區

展示:青藏高原和青海省區域圖,請學生描述三江源地區的地理位置

學生:利用地圖找出三江源大概位置,教師指導並板書。

板書:

2、地理位置:青海省南部

閱讀:結合圖9.17、9.18閱讀教材92頁文字,引導學生了解“三江”水量數字,感受並理解三江源地區海拔之高、水系之多,被稱為“中華水塔”,是我國巨大的蓄水池和河流的輸水管。(板書)

轉折:既然被稱為“水塔”,就要有水源;(展示中國年降水分佈圖)請同學們閱讀我國年降水分佈圖,從乾溼狀況來看,我國說與半乾旱地區,降水量比較少,那麼三江源水塔的水是從哪裡來的?(板書)

4、水源

學生:發表見解,教師指導: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青藏地區的高寒環境下的地貌景觀--雪山連綿、冰川高懸、冰塔聳立;高原溼地景觀:湖泊星羅、沼澤密佈、小溪潺潺。結合教材的資料,我們知道水源除了少量的降水還有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討論:冰川、高山積雪和湖泊、沼澤是怎樣發揮作用,使“三江”水源源不斷地流向大海的。

學生:閱讀、小組討論併發言。最後教師總結:溫暖季節,“固體水庫”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細流,最後彙集成江河的源流;湖泊和沼澤是河流天然的調蓄器,雨季和冰雪融水豐盈時,湖泊起著消減洪峰的作用;冬、春季節時候。冰雪封凍,河流水量減少,湖泊講儲存的水補給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對穩定,因此湖泊和河流是天然的調蓄器。(板書)

4、水源

活動:教材93頁活動:模擬科學考察、探究黃河源頭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學生“體驗”地理科學家是如何確定河流的源頭同時從中受到地理科學方法、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的教育。

轉折:在地球上,哪裡有水,哪裡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動都是起源於水,水對我們的生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三江源作為三大河流的源頭,我們必須要保護好三江源的環境,保護水源不僅對當地人們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而且直關係到下游的流域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

板書:

三、三江源地區的保護

1、意義:①對三江源地區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

②對下游地區的意義

講述:但是,目前的三江源地區正經歷著令人擔憂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展示幾組圖片:淘金挖礦、樹木砍伐、源區汙染、冰川消融、蟲鼠破壞、過渡放牧。從上面的圖片中我們瞭解到,三江源區受到不同程度的環境破壞。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導致的環境問題。(板書)

2、三江源地區的環境問題:

①自然原因:冰川消融、溼地縮小、蟲鼠猖獗、野生動物銳減等

②人為原因:過度放牧、亂採濫挖、水土流失、草場退化等

講述:三江源地區的問題不僅會影響它本身,也會給長江、黃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區帶來不利影響。下面我們來完成96頁活動題:三江源如果遭到嚴重破壞,會對我國長江、黃河中下游帶來哪些影響?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堂指導;學生整理討論結果,並反饋小組討論成果,教師指導並評價以及總結。

轉折: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採取措施,你有什麼好方法去保護三江源地區啊?

學生:積極發表個人見解,教師知道並歸納板書。

4、措施與對策:設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 禁採砂金 休牧育草

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主要了解三江源地區,那麼你有收穫嗎?

學生分享個人收穫,教師適當指導。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篇3

?地球的運動》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地球自轉的運動方向,特徵。

瞭解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畫圖,讀圖,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徵。

2.教學難點:晝夜更替,經度時差產生的原因,地方時差計算方法。

三.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學過物理,知道物體是處於不斷地運動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講解:上節課學習了地球與地球儀,瞭解了連線南北兩極且穿過地球內部的軸為地軸。

提問:什麼是地球自轉呢?(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

太陽在空中是怎樣運動的?(東昇西落)

得出結論: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提問:太陽東昇西落的時間是多長(12小時)

一天的晨昏現象呈現怎樣的規律?(交替,連續)

得出結論:地球自轉的週期為24小時,一天。

提問:由於地球自轉可以導致什麼地理現象?(晝夜更替)

分析問題:晝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個不透明的實體,太陽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軸兩側,一側亮,一側暗,一側白天,一側黑夜。)

思考:地球自轉其他地理現象。(經度時差)

(地球自轉週期為24小時,轉過360°所以,一小時轉過15°即經度每轉過15°地方時相差一小時)

計算:我國最東端約在135°e,最西端在73°e,當在最東端的地方時是8點時,最西端的地方時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時,約4小時8分)

四.板書設計:

地球的自轉

1.概念:地球不停地繞地軸的旋轉運動。

2.方向:自西向東。

3.週期: 24小時(一天)

4.地理意義:晝夜更替

經度時差

5.地方時計算:我國最東端約在135°e,最西端在73°e,當在最東端的地方時是8點時,最西端的地方時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時,約4小時8分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篇4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確產生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大氣水平運動的產生及受力狀況。在學習大氣運動基本原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判讀原理圖和示意圖的能力,訓練學生繪製簡單原理示意圖的基本技能。在明確大氣運動基本原理的同時,使學生認識大氣運動與人們生活和生產活動的關係。

教學建議

關於讀圖能力培養和課後活動的教學分析

教材中“一月海平面(世界區域性地區)的等壓線和風向圖”是訓練學生閱讀地圖的基本技能,也是訓練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密切聯絡的很好途徑,教師不能忽視這一教育功能,應該充分利用此圖達到訓練的目的,另外本課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能夠使學生更加了解大氣運動與人類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部分,因此也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不能放任學生自由閱讀,潦草而過。

關於風的形成和風的方向的教學分析

關於風的形成是本課重點的知識內容,而風向的確定則是本課的難點知識,確定風向的關鍵是明確幾種力的關係,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氣壓梯度力,這種力在氣壓場中如何繪製應該使學生明確,無論等壓線的表現形式如何,水平氣壓梯度力始終與等壓線垂直並由高壓指向低壓。空氣一旦運動起來,就會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地轉偏向力隻影響空氣運動的方向而不影響空氣運動的速度,當這兩個力達到平衡時風向與等壓線平行,如果在北半球,背風而立低壓在左,高壓在右,這個運動的過程,教材中用一幅影象加以表示。這種風向只會出現在高空大氣中,而近地面的風,還會受到摩擦力的影響,摩擦力既改變力的方向,又會對風速產生一定影響,當三力達到平衡時,風向與等壓線斜交,由高壓指向低壓,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篇。三力平衡的過程比較複雜,不必讓學生了解,學生只要知道結論即可。

關於大氣的水平運動的教學建議

關於“大氣的水平運動”這部分內容,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確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引導學生判讀教材提供的影象“水平氣壓梯度力”示意圖,明確繪製水平氣壓梯度力應該注意的問題:水平氣壓梯度力總是與等壓線相垂直並由高壓指向低壓。當空氣開始運動後,就會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如果只受到兩個力的影響,二力平衡風向如何表示,這部分內容注意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提供的影象資料,如能夠提供學生動畫演示有助於學生理解地轉偏向力如何逐步影響水平氣壓梯度力最終達到二力平衡,使風向達到穩定。在近地面的風除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外,還會受到摩擦力的影響,三力平衡的過程比較複雜,不需要學生了解,但三力達到平衡後的風向應該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提供的影象資料加以瞭解,學生了解了平直等壓線中風向的繪製方法後,可以結合教材提供的“一月海平面(世界區域性地區)的等壓線和風向”示意圖,引導學生學會繪製在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等壓線呈閉合狀態時的風向,並能夠總結出風向偏轉的規律。本節課教學注意指導學生繪製示意圖的方法,訓練學生繪圖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

關於熱力環流的教學分析

這部分內容教材配置了一幅影象,說明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影象時應特別注意a、b、c三地受熱不同,出現空氣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運動,由於這種運動導致高低空空氣密度不同,因而使同一水平面出現氣壓高低的不同,如果不是在同一水平面,氣壓高低不具可比性;同一水平面氣壓高低出現差異,就會產生空氣的水平運動,這就是風。

關於熱力環流的教學建議

本節課以講授法為主,但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注意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在引言部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總結學過的太陽輻射在各緯度分佈的特點,由各緯度冷熱不均引導學生分析大氣的運動特點。在學生明確了冷熱不均是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後,運用教材提供的熱力環流示意圖逐步分析冷熱不均首先引起大氣的垂直運動,由於垂直運動導致不同高度大氣密度不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地區出現氣壓差異從而引起大氣的水平運動,形成了熱力環流。熱力環流在實際生活中是存在的,教材提供了一段閱讀材料,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段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分析為什麼在城市與郊區會出現熱力環流現象,使學生能夠做到理論聯絡實際,切實感受到大氣運動與人類生產和生活是密切相關的。

--示例

?教學重點】①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②大氣運動的基本形式

?教學手段】多媒體資料庫

?教學過程】

(引課)地球表面各緯度獲太陽輻射多少有何不同?總結太陽輻射隨緯度變化的規律。

(學生閱讀教材“冷熱不均引起的熱力環流”示意圖思考)空氣受冷熱不同,其運動有何不同?→受熱地區空氣上升運動,受冷地區空氣下沉運動。大氣垂直運動的結果是什麼?→導致大氣密度發生變化,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現氣壓高低不同→空氣水平運動,從而形成環流。分析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說明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熱力環流現象。

(板書)一、熱力環流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熱不均

2.熱力環流——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二、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學生閱讀教材“水平氣壓梯度力”示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此圖瞭解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含義以及繪製的方法。並說明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板書)1.水平氣壓梯度力——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2.風的方向

(學生閱讀教材關於“二力平衡的風向”示意圖或教師展示二力平衡的動畫過程)教師講解二力達到平衡的過程中,風向如何偏轉,當二力平衡時,風向的特點,並向學生說明,在實際的大氣運動中,這種風向只在高空,不考慮摩擦力的情況下才可能出現,而在近地面,必須考慮摩擦力的影響,因此風向是在三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達到平衡後才可能穩定。

(學生閱讀教材中“一月海平面的等壓線和風向”圖)教師指導學生繪製閉合等壓線中三力平衡時的風向,並引導學生總結高壓中心和低壓中心空氣運動的規律。

?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學習對於學生有一定難度,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識,因此教師的講授較為重要,雖然本課教師的講授較為突出,但學生不應該是被動的接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設計一些由淺入深的問題,並藉助計算機動畫演示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另外在教學中應注意運用教材提供的閱讀材料及相關影象,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使問題,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並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

?板書設計】

第三節大氣的運動

一、熱力環流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熱不均

2.熱力環流——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二、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1.水平氣壓梯度力——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2.風的方向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篇5

氣溫分佈和溫度帶

教學目的

1.瞭解並掌握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佈特點及冬季0℃等溫線所穿過的地區;理解氣溫分佈特點的形成原因;掌握溫度帶的劃分標準及分佈。

2.通過學習氣溫分佈特點,培養學生使用等溫線圖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氣溫分佈特點成因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氣溫及溫度帶的講解,使學生更加體會我國疆域的遼闊,氣候資源的優越,從而為祖國大好河山而自豪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重點:1.冬夏季氣溫分佈的特點及成因。2.溫度帶的劃分及分佈。

本節難點:生長期和積溫等概念的理解及溫度帶的具體分佈。

教學方法 講解法與練習法相結合。

教具 一、七月等溫線圖,溫度帶的劃分圖,三地在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表(投影片)。

課時 2課時。(第一課時講到冬夏季氣溫分佈特點及成因;第二課時講溫度帶的劃分及分佈。)

教學提綱

一、我國冬季氣溫分佈特點

1.特點

2.原因

二、我國夏季氣溫分佈特點

1.特點

2.原因

三、溫度帶

1.生長期和積溫的概念

2.劃分溫度帶的依據

3.溫度帶的分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匯入新課

同學們都有親身的感受,每當冬季來臨的時候,天氣變得十分寒冷,夏季到來時,天氣又變得十分溫暖。大家知道,我國國土遼闊,南北跨度很大。那麼,我國南方和北方氣溫有沒有差別呢?如果有的話,又是什麼原因形成的呢?

學習新教材

[閱讀思考] 結合課本第43頁插圖,閱讀課本第一、二自然段,說明哈爾濱和廣州氣溫有什麼不同?

第二節 氣溫分佈和溫度帶[板書]

一、我國冬季氣溫分佈特點 [板書]

[教師歸納] 同是除夕之夜,北國的哈爾濱冰天雪地,十分寒冷;而南國的廣州卻鮮花鬥豔,溫暖如春。這一自然現象充分說明,同是冬季,我國南方和北方氣溫相差懸殊。

[讀圖練習] 讀“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回答下列問題:

1.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度?

2.從秦嶺-淮河一線往北,氣溫變化趨勢如何?最北端氣溫是多少度?從秦嶺-淮河往南氣溫變化趨勢如何?最南端氣溫是多少度?我國冬季南北溫差是多少度?

[教師歸納]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冬季0℃等溫線穿過的位置。從此線往北溫度越來越低,黑龍江省最北端的平均氣溫大約是零下32℃左右。從此線往南氣溫越來越高,最南端的南海諸島氣溫大約是16℃。我國南北之間的溫差約為48℃。

[提問] 請同學概括一下我國冬季氣溫分佈有何特點?

1.特點: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越往北氣溫越低,越往南氣溫越高。 [板書]

2.成因 [板書]看“冬至日三地太陽高度,晝夜長短”投影片。

從圖表可以看出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越小,白晝時間越短,接受的太陽熱量越少,因此溫度就越低,天氣越寒冷;相反越向南氣溫越高。

[提問] 從冬季風形成的源地和風向考慮,分析冬季風對我國南北方氣溫有何影響?

[教師歸納] 我國北方距冬季風源地近,受寒冷氣流影響強烈,加劇了北方的寒冷。又由於南方距冬季風源地遠,又受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和南嶺高大地形的阻擋,使得冬季風的勢力越來越弱,甚至雲南的南部、廣東的雷州半島、臺灣南部、海南省基本上不受冬季風影響,所以氣溫高。

二、夏季氣溫的分佈特點 [板書]

[讀圖練習] 讀《我國七月平均氣溫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提問] 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在多少度以上?黑龍江北部和南海諸島的氣溫各多少度?溫差有多少度?

[教師歸納] 我國夏季絕大部分地區氣溫都在16℃以上。黑龍江省北端氣溫約為16℃,南海諸島的氣溫約為28℃,南北溫差只12℃。可見,我國夏季南北溫差不大,且普遍高溫。

1.特點: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南北溫差不大。 [板書]

2.成因 [板書]

分析“夏至日三地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格,思考我國夏季為什麼全國普遍高溫?

從表格可以看出:越往北太陽高度越小,但白晝越來越長,太陽光照時間長,所以我國南北方接受太陽的熱量雖有區別,但差異不大。所以全國普遍高溫,溫差不大。

[提問] 青藏高原緯度不高,但為什麼夏季時,氣溫也較低呢?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勢高。隨著高度增加,溫度逐漸下降,所以青藏高原雖然緯度低,但溫度仍然偏低。

[第二課時]

匯入新課

[提問] 回憶上節課內容,回答:我國冬季、夏季氣溫分佈有什麼特點?

上節我們學習了我國冬夏季氣溫分佈的特點及其成因。大家知道,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地形複雜,加上其它原因,使得各地區氣溫的差異十分明顯。氣溫的不同又直接影響著農作物的種類及其生長。這節我們來學習有關氣溫的分佈及其與農作物的關係等方面的問題。

學習新教材

三、溫度帶 [板書]

1.生長期和積溫的概念 [板書]

由於農作物需要一定的氣溫,只有當日均溫穩定升到10℃以上時,大多數農作物才能活躍生長。因此,我們把一年中日平均氣溫連續在10℃以上的日期,作為農作物的生長期。而把在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溫度總和叫積溫。

[示範練習] 教師以某地氣象資料為例,做統計該地生長期和積溫的操作示範。積溫可以反映一個地區生長期內的溫度的高低和熱量的多少,對於指導各地農業生產活動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根據≥10℃的積溫的多少,劃分了若干個溫度帶。

2.劃分溫度帶的依據:≥10℃的年積溫 [板書]

3.溫度帶的分佈 [板書]

[讀圖練習] 讀“我國溫度帶分佈”圖,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我國劃分哪幾個溫度帶?

劃分了熱帶、亞熱帶、暖溼帶、中溫帶和寒溫帶以及青藏高原區六個部分。[請同學用不同顏色的筆將課本33頁圖中各帶塗上顏色]

(2)對照“政區圖”說出各溫度帶的分佈範圍?

(3)比較各種溫度帶有哪些有代表性的作物種類?(中溫帶的甜菜、春小麥,暖溫帶的棉花、冬小麥,亞熱帶的油菜、水稻等等。)

[教師歸納總結] 教師用下表總結歸納我國各溫度帶的特點。

我國各溫度帶(區)的積溫和作物熟制

複習鞏固

在一月平均氣溫圖中找出0℃等溫線,說明其穿過的地區,並回答:它是哪兩個溫度帶的分界線?在作物熟制方面有何不同?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我國水資源分佈特徵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知道我國水資源的現狀,瞭解我國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繼續培養學生使用地圖和相關圖表、材料及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通過本節課對地圖和圖表的綜合分析,引導學生用過去所學和教師提供的資料,自主探究和分組討論等方式學習新知識,並使學生認知知識的連續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初步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並從自己的實際生活出發,節約用水,有意識的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保護有限的水資源。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我國水資源的現狀及解決措施;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教學難點:分析我國水資源存在的問題、造成影響及解決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對淡水資

源危機的意識,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做節水、護水的模範。

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內容和我們日常生活較為密切,許多內容是我們身邊發生的事。為了保證課堂

教學效果,主要採用“角色扮演”和“討論法”。通過“角色扮演”和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理論聯絡實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並通過活動設計,有意識地讓學生親自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分組,收集相關資料和資料,準備課堂討論。

2.教師收集相關資料資料、圖片,準備相關投影片。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背景音樂——高山流水。教師:聽著這美妙的音樂,請閉上眼睛想象:青

山削翠,流水潺潺,飛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愜意,我們好像聽到高山對流水說:高山仰止,流水不斷;流水對高山講:萬流歸宗,生命永恆!(學生聽音樂跟隨老師一起體會。)

板書課題:第三節水資源

一、時空分佈不均

新授:

(1)水資源的概念和作用。(學生看書並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教師總結。)

明確:水資源概念

廣義:包括海水在內的地球水量總體。

狹義: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資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動和動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水不僅維持地球一切生命,而且對一切經濟問題都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意義。

(2)多媒體展示“中國主要河流徑流量分佈示意圖”,讓學生觀察我國河流徑流量的南北、東西差異,教師總結。

明確:我國水資源在空間上分佈不均,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另外我國水資源從時間 配上來看:夏秋多冬春少。

(3)思考:我國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何影響?(先給學生展 資料,學生舉例並討論,教師總結。)

明確:我國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南、北方農業土地利用方式差異明顯,南方以水田為主,北方以旱地為主。我國將水和徑流的季節、年季節變化大,是造成水旱災害頻繁、農業生產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在西北乾旱地區,水資源的不足更是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

(教師展示我國各地水資源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圖片或播放相關視訊。)

板書二、合理利用與保護水資源

(4)如何緩解我國的缺水狀況?(提示學生根據我國水資源問題尋找解決途徑和方法)

明確:由於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我國自古以來一直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興修水庫是解決水資源季節變化大的措施之一;(列舉生活中的事例,並提示學生我們周圍的水庫的意義,引導學生通過類比理解水庫的作用。)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的地區分佈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多媒體出示南水北調示意圖,並簡單解說引灤入津、引灤入津、引黃入晉工程的作用及意義,從而提示學生分析理解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5)我國水資源總量大,但人均僅為世界水平的1/4,總體上我國缺水情況日益加劇。然而在水資源利用過程中,水汙染和是浪費的狀況也很嚴重,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不合理用水的狀況?(學生回答)引出“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話題。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角色扮演:從以下角色中任選一個,從角色出發,談談如何節約用水,你現在的身份是:農民、水利工程師、政府官員、造紙廠廠長、家長、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尋找節水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節水是社會各部門各方面需要進行的共同的工作。節水是社會問題。)

明確:

a、我國為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所做的努力:?制定法律、法規;?有償使用;?制定“中國水周”;?制定“節水標誌”。

b、農業節水:幫助學生了解我們周圍的農業用水情況,並把幾種主要的灌溉方式提供給學生。

c、工業節水:提示學生根據教材瞭解。

d、城市節水:簡單瞭解。

e、家庭節水:調查學生的家庭用水情況,並評出家庭用水小模範,使學生找到身邊的榜樣。

f、出示節水標誌,並通過讓學生介紹這一標誌,強化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節水意識。(觀察節水標誌圖,通過觀察你有哪些想法,這些會不會對你今後的生活產生影響?記住節水標誌,時時不忘節約水資源。)

(6)動畫“沒有水我們還有什麼”。

結束語:不要讓我們的眼淚,成為最後一滴水!祝願我們美麗的地球,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播放音樂:《竹林晨曲》。

教學反思

1、通過本次教學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對於水資源的現狀問題以及如何保護水資源有更深入的理解。初步形成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界觀。

2、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發現並解決問題等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的實踐和我們的理想可能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在不斷的探索與思考。這節課我和我的學生一起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相信我們會走得很遠。

八年級下地理教案篇7

【教學重點】

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和農業發展。

【教學難點】

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分小組,每個小組5~6個同學為宜;部分同學準備事先蒐集好的相關圖片及資訊材料。

2、教學課件:有關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圖片資料或錄影資料。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引入:咱們生活在北方地區,對北方地區的文化傳統、生活習慣已經很瞭解了,那麼南方地區在這些方面跟咱們雷同嗎?有誰去過南方地區,跟大家談一談你的所見所聞。

學生自由發言。

一、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

播放有關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自然景觀差異的錄影資料。

教師:從錄影資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那些差異?如何用科學的地理方法表述它們?為什麼會有差異?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引導學生觀察圖“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以及中國地形圖,找出北方和南方地區的範圍以及它們之間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板書:1、從地形上

教師:從地形圖上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都位於地勢的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上。具體來說,兩個區域在地形上有何差異呢?各有一些什麼地形區?

學生:北方地區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平原等,主要地形區:西部是黃土高原,東部是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南方地區主要的地形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比較複雜,主要地形區:西部是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東部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東南丘陵。

板書:2、從氣候上

教師:從氣候上,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有什麼差異?

引導學生觀察圖“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四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強調:哈爾濱和北京代表北方地區,武漢和廣州代表南方地區。

學生回答,教師糾正、補充

教師:北方地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年降水量較少,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季節變化比較明顯;而南方地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年降水量較多,各月降水都比較豐富。北方地區的氣候特徵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而南方地區的氣候特徵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溼潤。

學生完成教材活動“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自然地理狀況”

板書:3、從河流流量上

引導學生觀察圖“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中的長江和黃河流量過程線圖

教師:長江和黃河的河流流量有何差異?為什麼?

學生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