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巴掌教案6篇

為了給學生們營造一個輕鬆的學習氛圍,你打算怎麼制定教案呢,教案是老師為了提高上課質量提前撰寫的書面文稿,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巴掌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巴掌教案6篇

巴掌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文章在用詞上特點鮮明。首先是多用疊詞,如“亮晶晶”“溼漉漉”“金黃金黃”“很遠很遠”等詞,凸顯雨後秋色的迷人以及小作者想象的天真;其次是多用動詞,如寫落葉的“掉下”“粘在”“鋪上”及寫作者表現的“走著”“數著”“蹦跳著”“歌唱著”等,這些動詞突出落葉水泥道的美感及作者的快樂心情;最後是多用帶“的”字的名詞性偏正片語,如“亮晶晶的水窪”“小小的藍天”“金黃金黃的葉子”“溼漉漉的水泥道”“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等,這些片語描摹雨後景物的色澤形態,富有獨特韻味。

本節課的教學,應注意引導運用抓關鍵詞語的方法體會描寫水泥道美的句子,在理解文章內容過程中,運用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經驗、換近義詞、借熟字猜詞義等方法理解詞語,體會作者對秋景的喜愛、讚歎之情,並懂得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產生髮現美的意識。由於本篇課文風格清新,畫面感極強,還特別注意帶領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訓練,讀出作者對秋景的喜愛、讚美之情。

教學過程:

一、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本單元的一個重要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張老師在教學生理解“明朗”一詞的時候涉及了三種方法:藉助近義詞、聯絡生活實際、藉助熟字猜詞義。方法多樣,深入人心。並且在理解“明朗”之後,張老師還拓展由兩個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的詞語:“潮溼”“增添”“蹦跳”等,讓學生明白有些不同的詞語可以運用相同的方法來理解。這樣學習,學生不但認識了一類詞語 (由意思相近的字組合而成的詞語)的特點,而且掌握了一種理解詞語的方法。

張老師在教學“熨帖”的時候也引導學生聯絡課文第5、7自然段,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能結束“熨帖”的詞語(“緊緊地粘”“平展地粘”)。在關注“凌亂”一詞時,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理解,學生也很快說出了詞語的意思。這樣教學,體現出由易到難、由引到放、由學到用的過程,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運用水平也在這一訓練過程中得到顯著提升。

教學過程:

1.理解“明朗”的意思。

師:先來看“明朗”這個詞(出示課文前3個自然段)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明朗”是什麼意思?

生:“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

師:看來,你運用的是藉助近義詞的方法。誰還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覺得“明朗”就是陽光很燦爛、明媚的意思。

師:你是聯絡生活實際理解了“明朗”的意思。 張老師再給大家提示一種好方法。(出示泡泡語)——二年級時,我知道在“尋找”這個詞中,“尋”和“找”意思相近,“尋”就是“找”的意思。 其實,“凌亂”也可以用這種方法理解……

生:“明”就是“朗”,“朗”就是“明”。

師:《說文解字》中說“朗,明也”。藉助熟字猜詞義也是一種理解詞語的好方法。其實由兩個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的詞語,在本課中還有很多。

出示詞語:潮溼、增添、愉快、蹦跳、歌唱

師:這些詞語都可以運用這個好方法來理解。 大家看,同一個詞語我們可以運用多種方法 來理解。在明朗的天空下,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我們就來讀出這份愉悅的心情吧!

師生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熨帖”的意思。

師:下面,我們結合上下文來理解“熨帖”這個詞。 (引導生結合第 5、7自然段來理解)誰來說一說?

生:“熨帖”就是緊緊地粘。

生:“熨帖”還是平展地粘。

師:結合上下文就理解了這個詞語。再看看“凌亂”這個詞,誰能運用學過的方法,說 說它的意思?

生:我運用結合上下文的方法,知道了“凌亂”就是不規則。

生:我運用藉助近義詞的方法,知道了“凌亂”就是雜亂。

生:我運用藉助熟字猜詞義的方法,知道了“凌”就是“亂”,“亂”就是“凌”。

生:我運用聯絡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 我弟弟非常淘氣,喜歡在家裡玩玩具,每次玩完之後從來都不收拾,弄得滿屋、滿地都是。我認為這就是“凌亂”。

師:大家理解得都很正確! 既然葉子如此雜亂,作者為什麼說“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呢?

生:我認為葉子無規則地排列,就是大自然創造出來的一種美。

師:是啊,這種凌亂就是一種自然之美。

二、品詞讀句,體會自然之美

這個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走進秋天”,這也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文章站在一個國小生的角度,記錄了作者在一場秋雨後,在上學路上看到的梧桐樹葉鋪滿水泥道的迷人景色,抒發了作者內心對美麗秋景的喜愛、讚歎之情。張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喜歡的詞語或句子體會水泥道的美,並運用多種方式讀出這種美,感受作者愉悅的心情,體會其對秋景的喜愛、讚歎之情。

張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讀了很多次課文,慢慢領會秋景之美:

一是引導學生自主標畫喜歡的詞句,然後自己讀出落葉的美;

二是通過教師示範朗讀第6自然段,帶動學生讀出水泥道的美;

三是從整體上引導學生多角度發現秋景之美,主要指向領會作者多角度觀察且善於想象的表達特點;

四是師生配樂合作朗讀,感受作者對秋天的讚美與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師:大自然鬼斧神工,它展現出來的自然之美,絕非我們人類能創造出來的。 (出示白雲、五 彩池、鷗群、小島、落葉的圖片)讓我們一起讀好“凌亂之美”的句子。

師:下面,我們再看一下第5-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出自然之美的?

生:作者是從顏色、形狀、數量、光澤等角度寫出自然之美的。

師:作者從這麼多角度寫了自然之美,你覺得作者怎麼樣?

生:觀察很細緻、善於想象。

師:現在,就讓我們體會這細緻的觀察和生動的想象,讀出這自然之美吧!

師生配樂合作讀

師:如果是你走在這樣一條水泥道上,你會做些什麼?

生:我會拿出畫筆,把這條水泥道畫下來。

師:那作者又會做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讀第8自然段。(師生齊讀)文章就在作者這美好的想象中拉上了帷幕……

巴掌教案篇2

【教學設想】

1.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認識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麗。

2.認識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的會寫字。

3.學會善於觀察事物,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問題激發興趣。

1.同學們,樹葉是什麼顏色的?(綠色)你見過其他顏色的樹葉嗎?

2.出示課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看到課題想到了什麼?(生:水泥道為什麼鋪滿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是怎麼回事?)

3.好,帶著你心中的疑問來讀課文,並找出不認識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組自學,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小組長帶領組員商量準備用什麼方法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掃除文字障礙。

2.教師指導提出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可概括為四讀:

一讀:掃讀(掃除障礙讀)。小聲自由讀課文,把課文中的字音讀準,把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做上記號,查字典解決。

二讀:連讀。小組內成員分自然段連讀課文,讀通課文,檢查字的讀音。

三讀:想讀。小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麼?

四讀:選讀。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3.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迴指導)

4.檢查自學情況。

(1)(板書生字)在自學生字時,你有哪些困難?(在字音、字型、字義等方面的困難。)

在自學生字時,你還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訴同學們?

師生共同解決困難,教師相機指導理解“排列、遲到、規則、凌亂、亮晶晶、溼漉漉、閃閃發光”。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3)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並說說哪些內容比較吸引你的注意。通過讀課文,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檢查學生課前蒐集有關法國梧桐資料,先讓他們說一說,然後對照課文的描寫和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進行比較、觀察,法國梧桐的樹葉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簡單介紹法國梧桐:

法國梧桐樹,大喬木,高20-30m,樹冠闊鐘形;幹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狀剝落。幼枝、幼葉密生褐色星狀毛。葉掌狀5-7裂,深裂達中部,裂片長大於寬,葉基闊楔形或截形,葉緣有齒牙,掌狀脈;托葉圓領狀。花序頭狀,黃綠色。多數堅果聚全葉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長,呈刺毛狀,果柄長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是世界著名的優良庭蔭樹和行道樹。適應性強,又耐修剪整形,是優良的行道樹種,廣泛應用於城市綠化,在園林中孤植於草坪或曠地,列植於甬道兩旁,尤為雄偉壯觀,又因其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並能吸收有害氣體,作為街坊、廠礦綠化頗為合適。

(4)本課生字較多,要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記憶。要指導讀準字音,如“增、棕”,識字要與詞語的學習結合。

三、回顧總結。

引導學生總結本課學了哪些知識,並帶領學生複習一下重點的內容。

註釋:通過學生自學,既加深了印象,同時在介紹的過程中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反覆聯絡,加深印象擴大學生接受知識的面積。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整體感知。

1.讀過課文之後,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為什麼水泥道上鋪滿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怎麼回事?

2.把你見過的法國梧桐樹葉的樣子講給同學聽聽。

出示法國梧桐樹葉的圖片(學生描述。)

二、品味課文,體會感情

1.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說說自己眼中的秋風。

(2)說說自己瞭解的秋雨。

(3)課件出示描寫秋風、秋雨的片段,欣賞閱讀。

秋天來了,天氣變得越來越冷了,樹葉開始變黃了,風一吹,大片大片的葉子從樹上飄落下來,滿地都是乾枯的葉子,走在上面,發出“嘎嘎”的聲音。

秋天的雨水特別多,總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不過空氣變得清新了,不再幹燥了,雨一停,秋高氣爽,很美麗。

2.指導學生讀課文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1)作者在上學的路上看到了什麼?

①多麼明朗的天空。

②地面還是潮溼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窪,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

③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④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⑤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作者在當時的心情怎樣?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①作者心情愉快。(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

②作者非常喜歡雨後的水泥道。(要不是怕上課遲到,我會走得很慢很慢的。……當我揹著書包去上學時,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三、思考交流。

1.指導學生再讀課文。

2.說說自己是如何觀察周圍的事物的?引導學生明白善於觀察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3.從課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和同桌互相交流為什麼喜歡這個句子?

(1)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觀察細緻,描寫具體。)

(2)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把水泥道上的樹葉比作一塊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把法國梧桐樹的落葉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4)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使句子生動、形象。)

四、課後延伸。

請學生用剛學會的觀察方法觀察自己喜愛的事物。

巴掌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窪、印、凌”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晶”等13個生字。

2.學會藉助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抓住關鍵詞語感受水泥道的美麗。

3.積累優美的段落語句。

教學重點

學會藉助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抓住關鍵詞語感受水泥道的美麗。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的方法的掌握和運用。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詩人途經一片楓林,被美景陶醉,寫下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篇,你見過哪些美麗的景物,來說一說。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樣的一番美麗呢?讓我們進入課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課學習

1.藉助拼音,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重點指導“鋪”的讀音。並指導它的另一個音節,組詞:鋪滿、當鋪

2.小組互相檢查。

3.教師指名讀課文,檢查閱讀情況。

4.再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5.想一想,課文告訴我們水泥路上的什麼很美,美在哪裡,畫出相關的語句,展示給同學們聽。

三、生字的教學

教師重點指導“鋪、晶”2個字。學生自學“泥、院、印”並交流識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學習了生字,讀通了課文,一起感受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麼的美麗迷人。下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感悟它的美麗。

五、作業佈置

1.抄寫生詞。

2.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巴掌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朗讀課文,抄寫課文中喜歡的句子。(重點)

3、學習課文,感受到大自然秋天的美。並觀察身邊的景物,寫幾句話,表達自己對自然景色的讚美。(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匯入

1、(課件出示圖片)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看完畫面,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很美)

3、(板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腦海裡,與同學們讀課題。

設計意圖:運用學生喜歡的圖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問題匯入課文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明確了本課時的學習任務,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培養了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的良好習慣。:

二、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課文寫了什麼?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評議並小結。(本文講述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後,“我”無意中發現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後開始觀察,發現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

5、從哪看出“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啊?(從三個比喻句“水泥道像一塊彩色的地毯。”“梧桐樹的落葉像金色的小巴掌。”“棕紅色的小雨靴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的具體描寫看出的。)

6、讀課文,說一說“金色巴掌”指什麼?用一個詞語說出“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給你印象?(文中“金色巴掌”指法國梧桐樹葉。“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啊!)

7、再讀課文,畫出寫“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美的句子。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細細品讀。

三、品讀賞析,交流探究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仔細觀察課文插圖,談談自己的感受。(板書: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預設一:當我看見這些無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風吹落在地,心裡頭有一種甜滋滋的感覺,因為它美,瞬間會讓我感到,這裡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葉子會跟著秋風伴舞,它隨風,輕輕的落下,落下。只到地上鋪成一個金黃的“地毯”,在秋風之下,我也會跟著它奔跑。

預設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裡頻頻點頭。

3、指導學生帶有美好的感情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4、談話過渡:一夜秋風,一夜秋雨之後,大自然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我”有了什麼新發現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閱讀課文,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培養學生感受美,鑑別美的能力。:

(二)學習第二至九自然段。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第二至第九自然段。

(1)“我”有什麼新發現?

①啊!多麼明朗的天空。(板書:天空明朗)

②可是,地面還是潮溼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窪,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板書:地面潮溼)

③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板書:法國梧桐樹葉金黃金黃)

④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課件出示: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①交流對這段話的理解。(這個比喻句,從水泥道的顏色、柔軟度、光澤、長度上寫出了它的美。)

②作者為什麼把鋪滿梧桐樹葉的水泥道比作地毯?(因為水泥道的顏色是金黃金黃的、是“一片片”飛落下來落在路面很柔軟,又閃閃發光(閃著雨珠)、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這些特點與地毯有相似的地方。)(板書:水泥道地毯)

(3)課件出示: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①交流對這段話的理解。(把“法國梧桐樹的落葉”比作“金色的小巴掌”,形象的寫出了法國梧桐樹的形狀像“小巴掌”,因為是“金黃金黃的葉子”,從顏色上又有了“金色的小巴掌”之比。)(板書:小巴掌)

②“熨帖”這個詞語用什麼方法理解,什麼意思?(“熨帖”這個詞語我先查字典,知道是“貼切、妥帖”的意思;然後看課文中的插圖,明白這個詞語是說梧桐樹的落葉緊緊地粘在地面上意思。)

(4)課件出示: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①“這”指什麼?(“這”指排列不規則、有些凌亂的法國梧桐樹落葉。)

②從“然而”這個詞你感受到什麼?(“然而”一詞表示轉折,將“不規則”、“凌亂”這些與美無關的詞語與美聯絡起來,還用“更”這個表示程度的詞語強調鋪滿梧桐樹落葉的水泥道的美,表達了作者對水泥道美的讚歎。)

(5)這個發現令“我”非常高興,大家再來讀讀這部分課文。

(6)有了新發現後,“我”是怎麼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我一張一張仔細地數著。)

①課件出示: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

②交流對這段話的理解和感受。(將“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比作“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將“我”走路比作“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來表現秋天特有的美。)(板書:兩隻棕紅色的小鳥)

③找出“我”陶醉於水泥道上的美景的句子,並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要不是怕上課遲到,我會走得很慢很慢的。”

這兩段話寫出“我”太喜愛水泥道了,一邊走,一邊想象,那是多麼美的生活啊!從中可以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2、再讀課文第二至九自然段,讀出“我”的喜悅之情。

3、按照課文意思補充句子。

水泥道像 。(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

梧桐樹的落葉像 。(一個金色的小巴掌。)

棕紅色的小雨靴像 。(兩隻棕紅色的小鳥。)

4、讀畫出的句子,思考作者在水泥道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美在哪?(作者看到了水泥道上鋪滿法國梧桐樹葉,不規則的排列著,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想到了法國梧桐樹葉像“金色巴掌”,“水泥道”像彩色的地毯。美在它的顏色、柔軟、發光、綿長,甚至無規則的排列。)

5、你在上學或者放學路上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有一天,我們上完四節課就放學了。雖然已是秋末時節,但中午的陽光從頭照到腳,讓人渾身暖暖的。當我走進一片小樹林時,風輕輕一吹,我看見一些樹葉隨風起舞,像一隻只金色的蝴蝶飛來飛去,然後又跳著“芭蕾”,旋轉著落在了地上。我俯身從地上撿起一片樹葉——很漂亮,攤開手掌,把樹葉放在手掌裡,仔細地欣賞著。突然,一陣風吹過,樹葉隨著風從我手中悠悠地溜走了,我正準備抓住它,它卻調皮地飛得更高。我想,就讓它在風中輕舞吧!)

(三)學習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1、此時此刻,作者又有什麼感受?(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書:水泥道真美)

2、指導學生帶有讚歎地語氣讀讀這兩個自然段。

四、總結課文主旨。

1、本文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抓住秋天雨後鋪滿落葉的水泥道,通過對眼前所見所聞所感的描寫,字裡行間流露出了對秋的讚美和喜愛之情。

五、學習寫作方法

1、本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首尾呼應)

(1)“首尾呼應”本義是前面和後面的人一呼一應。現多用來比喻寫文章首尾呼應。本文第1自然段“一夜秋風,一夜秋雨。”第10自然段,再次寫道:“一夜秋風,一夜秋雨。”這樣使文章結構嚴謹,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感染力。(板書:總起具體總結)

(2)舉例:

開頭: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那裡的天空總是那麼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結尾:在藏語中,拉薩是聖地的意思,那麼,這湛藍的天就是聖地的窗簾了。

(3)練一練:寫寫你眼中的秋天,注意做到首尾呼應。

2、本文題目是《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個題目好在哪裡?

首先,點明課文的主要內容一水泥道上鋪滿了金色巴掌樣的葉子,給讀者帶來美好的享受:其次,運用比喻的手法,將葉子比喻成“金色巴掌”,生動形象;另外,還能引發讀者思考:為什麼會鋪滿金色巴掌呢?一是秋雨後,樹葉飄落;二是作者熱愛生活,才會有所發現。

六、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通俗易懂。講述了作者無意中發現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後開始觀察,發現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現了作者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秋天的美。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同時,我知道了要多注意觀察生活,就能寫出身邊的美景。

七、主題延伸

每天上學同學們都從自己家出發,一路上看到不同的景色,同學知道你家怎麼走嗎?就讓我們組織一次“我家這樣走”的指路交流活動。建議形式要多樣:

1、可以寫到你家路邊看到的景物、建築物;

2、可以畫一幅到你家的行程圖,講給大家聽;

3、可以帶同學去一趟……

巴掌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會寫13個字,正確認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總結課文,感悟意境。

3.習得方法,練筆拓展。

教學重點

1.會寫13個字。

2.總結課文,感悟意境。

教學難點

嘗試用幾句話寫一寫自己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學流程

一、出示畫面,積累語句

師:走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我看到了平時從未發現的美麗景色。大家快來看啊!

畫面一(出現潮溼的地面):你會想起我們上節課積累的哪些詞語或句子?

畫面二(出現梧桐樹掉葉子的畫面):你又會想起我們上節課積累的哪些詞語或句子?

畫面三(出現一條鋪滿梧桐樹葉的小路):你會怎樣描述這條路?

畫面四(出現一雙穿著雨靴的腳在落葉路上的畫面):這雙小腳會怎樣走在這條路上?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師:同學們,小作者仔細觀察秋天的水泥路就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他還想象自己的雨靴就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多美啊,帶著這樣的想象,美美地朗讀課文。

三、總結課文,理清脈絡

師:同學們,課文我們又讀了一遍。你們發現課文的寫作特點了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1.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我揹著書包去上學時,天開始放晴了。

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當我揹著書包去上學時,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這種寫法叫首尾呼應。)

(若學生找不到,教師可直接指導。)

2.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句尾用上省略號,讓人產生無限的想象。)

3.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讓句子更生動、形象。)

4.一個亮晶晶的水窪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

(量詞的運用,讓句子優美、清新。)

四、學習字詞,認真書寫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讀一讀。

2.為生字找詞語朋友。(指名口頭組詞)

3.教師範寫,學生觀察書寫時要注意什麼。

4.全班交流,特別注意幾個字的書寫,如“鋪”字右邊的點不要漏寫;“印”的第一筆是短撇;“規”左邊的點不能寫成捺。

5.學生書寫生字。

五、豐富文字,完成練筆

1.出示課後的“閱讀連結”。

2.學生自讀,發現和課文在寫法上的不同。

3.教師簡介汪曾祺及《自報家門》這篇文章。

4.學生交流讀後感。

5.出示學校周圍的圖片,引導學生想一想上學或放學路上自己看到了什麼?

6.小組內互相交流,說一說自己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的發現。

7.師:同學們,你能像課文或“閱讀連結”那樣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寫下來嗎?

8.學生練筆。

9.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巴掌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自然之道》。講述了“我”和同伴看到嘲鶇啄一隻正在出龜巢探路的小烏龜,因同情的緣故,要求導遊救小龜,結果違反了自然之道,導致了成群的小龜獲得錯誤的資訊,以為外面是安全的,傾巢而出,遇到了無數食肉鳥的慘烈襲擊。魚貫而出的小龜因我們對自然之道的違反,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文章的故事發人深省,所謂“自然之道”,即大自然存在的規律,人類不可以人為地介入進行干預,會破壞這個規律,引起嚴重的後果。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7個生字,會寫14個詞語。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從中受到啟示。

3、能與大家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培養複述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能聯絡上下文,助工具書、活積累理解關鍵句的意思。

2、運用以讀代講、以演促讀、討論交流等方法理解體會文章的、情感從中受到啟示,。情感態度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尊重自然規律的意識,激發學生認識和探索自然規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字詞掌握。

2、抓住事情的經過,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文章、體會文章的情感,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麼,有什麼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示課題)

3、解題。

之:的道:規律自然之道:

自學彙報,檢查學習成果。

1、出示課件,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

(1)字:一類字認讀————難記的字分析。

(2)詞:

a:兩字詞語:

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

旅遊築巢幼龜沙灘偵察企圖。

情願蠢事返回海鷗補救。

b:四字詞語:

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也可以選擇你的好朋友來配合你表演。

爭先恐後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

一、回顧課文,整體感知。

1、 讀過課文之後,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為什麼水泥道上鋪滿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怎麼回事?

2、 把你見過的法國梧桐樹葉的樣子講給同學聽聽。

出示法國梧桐樹葉的圖片(學生描述。)

二、品味課文,體會感情

1、 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說說自己眼中的秋風。

(2)說說自己瞭解的秋雨。

(3)課件出示描寫秋風、秋雨的片段,欣賞閱讀。

秋天來了,天氣變得越來越冷了,樹葉開始變黃了,風一吹,大片大片的葉子從樹上飄落下來,滿地都是乾枯的葉子,走在上面,發出“嘎嘎”的聲音。

秋天的雨水特別多,總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不過空氣變得清新了,不再幹燥了,雨一停,秋高氣爽,很美麗。

2、 指導學生讀課文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1)作者在上學的路上看到了什麼?

①多麼明朗的天空。

②地面還是潮溼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窪,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

③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④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⑤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作者在當時的心情怎樣?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①作者心情愉快。(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

②作者非常喜歡雨後的水泥道。(要不是怕上課遲到,我會走得很慢很慢的。……當我揹著書包去上學時,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三、思考交流。

1、 指導學生再讀課文。

2、 說說自己是如何觀察周圍的事物的?引導學生明白善於觀察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3、 從課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和同桌互相交流為什麼喜歡這個句子?

(1)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觀察細緻,描寫具體。)

(2)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把水泥道上的樹葉比作一塊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把法國梧桐樹的落葉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4)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使句子生動、形象。)

四、課後延伸。

請學生用剛學會的觀察方法觀察自己喜愛的事物。

【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講述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後,“我”無意中發現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後開始觀察,發現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現了“我”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本文語言優美,通俗易懂,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瞭解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願望,在大自然的懷抱裡體會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幸福童年,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是激發學生善於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的好教材。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並描述“我”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引導下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善於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4、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生活帶來的樂趣,增強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意識。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5、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6、通過本課的學習,結合學生自己走進大自然時經歷的有趣事情或獨特感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瞭解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願望,在大自然的懷抱裡體會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幸福童年,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教學重點

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意識。

四、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體會細緻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學習作者善於觀察事物,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說教法】

1、美讀感悟法:

文章語言優美,讀起來琅琅上口,因此,“美讀”是本課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更不必過多的講解分析,最主要讓學生多讀,同時教師要巧妙地藉助課件,藉助對學生讀書的評價,幫助學生在讀中去感受,領悟,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描述的事物與情景的關注,入境入情,促進學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薰陶,激起觀察自然的興趣。

2、多媒體情景法:

因為國小生生活經驗少,但好奇心強,容易激發興趣,因此,我運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景,展示課文相關圖片,使學生在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的同時,輕鬆、愉快、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有助於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語言文字帶來的美,體驗到發現的樂趣,也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3、質疑問難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課堂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手段,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新思維。

【說學法】

語文學習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因此,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變“我學會”為“我會學”。結合本課語言優美,情境奇特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用“自讀自悟、美讀交流、入景體驗,昇華情感”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體驗探究自然之樂。

【說教學程式】

一、創境質疑,激探究之情。

出示法國梧桐樹圖片,鼓勵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法國梧桐樹的資料。交流談話匯入課題,鼓勵學生看課題進行質疑:巴掌為什麼是金色什麼?水泥道上怎麼會鋪滿金色巴掌?並引導學生聯絡對梧桐樹的介紹,把梧桐樹和巴掌連起來,說一句話。這樣,一方面注重學生“說話”訓練,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另一方面,學生所敘述的內容都融入了學生獨特的體驗與感受,體現語言學科的人文性。同時,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多種對話。但對話的基礎應是學生潛心融入文字。在學生產生了讀書興趣、探究慾望後,讓學生自讀全文,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為“美讀”打下基礎。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來。

3、檢查自讀情況。

4、熟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三、指導朗讀,深入探究。

如何指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教師不必細細講解、分析,應重視“讀”。因此,教學中教師以讀代講,以評代導。

1、讀第一自然段,結合自身經歷談感受。

2、讀第二部分,瞭解作者的發現,感受作者的情感。

(1)自由讀第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思考:“我”有什麼新發現?

(2)有了新發現後,“我”有什麼變化?

(3)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感受?(學生暢所欲言)

(4)此時此刻,作者又有什麼感受?(我第一次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四、聯絡實際,課外延伸。

1、學習本課後,你有什麼感受?相互交流。

2、教師小結:我們要走進大自然,善於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在大自然的懷抱裡體會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幸福童年,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標籤:教案 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