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11到20數學教案推薦5篇

一份獨具特色的教案可以增加學生對教學的興趣,教案可以通過引入多媒體資源和互動性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11到20數學教案推薦5篇,供大家參考。

11到20數學教案推薦5篇

11到20數學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能不受物體的影響,正確感知5~10的數。

2.能理解數的意義,有良好的操作習慣,並積極與材料互動。

3.在操作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數卡、實物卡若干,信封若干(其中的大信封上貼有動物頭像和數字5一10)。

三、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人活動

師:春天到了,花兒開了,公園裡的.小動物想請我們去玩,你們高興不高興?

那請小朋友想一想帶什麼禮物給它們呢?

春姐姐手捧信封來到活動室:小朋友.前天我在動物園聽動物們說,它們最想看你們把數與實物配對的本領,瞧,我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份禮物。

師:那我們先來看看,準備的是什麼禮物(信封)。

(二)、引導幼兒主動探索數與實物的配對

1.這個信封上有幾個三角形?用什麼數字來表示呢?(信封上是幾個三角形就放數卡幾)請一幼兒到前面來操作。

2.我們再來看這個信封,上面是數字.裡面放了許多實物,它要我們做什麼呢?請小朋友動腦想一想,幼兒相互討論。(數字是幾就放幾個實物)

3.喲.這個信封上有數字,裡面放了筆和紙,要我們做什麼呢?(要我們看數在紙上畫上相應數量的自己喜歡的東西)請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操作。

(三)、幼兒分組操作

1.介紹做法及要求:幼兒每人拿一封信,先看清信封上是幾個圖形就放幾的數卡,是數字幾就放幾個實物卡。

2.教師個別輔導。(教師可用抽卡片形式幫助幼兒將數與實物配對)

3.幼兒互相交流、檢查。(說說信封上是數字幾或是幾個實物卡,裡面就放幾個實物卡片或數字幾。)

4.教師與幼兒共同檢測。(請幾個幼兒到前面來講講為什麼這樣放,其他幼兒幫助檢測操作得對不對,如不對幫助糾正。)

5.獎勵每人一顆五角星。

(四)、遊戲:送信

1.教師講解遊戲的玩法及要求:全體幼兒帶上自己準備好的禮物坐“火車”去動物園。

2.幼兒根據要求送信(小朋友送的信要和動物身上的數一樣多)。

3.教師與幼兒共同檢查信送得是否正確。

4.全體幼兒隨音樂《逛公園》,和小動物一起做遊戲結束本次活動。

11到20數學教案篇2

通過學生的討論,使學生更清楚以下事實:

(1)分解因式與整式的乘法是一種互逆關係;

(2)分解因式的結果要以積的.形式表示;

(3)每個因式必須是整式,且每個因式的次數都必須低於原來的多項式 的次數;

(4)必須分解到每個多項式不能再分解為止。

活動5:應用新知

例題學習:

p166例1、例2(略)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應用提公因式法共同完成例題。

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提公因式法進行因式分解。

活動6:課堂練習

1.p167練習;

2. 看誰連得準

x2-y2 (x+1)2

9-25 x 2 y(x -y)

x 2+2x+1 (3-5 x)(3+5 x)

xy-y2 (x+y)(x-y)

3.下列哪些變形是因式分解,為什麼?

(1)(a+3)(a -3)= a 2-9

(2)a 2-4=( a +2)( a -2)

(3)a 2-b2+1=( a +b)( a -b)+1

(4)2πr+2πr=2π(r+r)

學生自主完成練習。

通過學生的反饋練習,使教師能全面瞭解學生對因式分解意義的理解是否到位,以便教師能及時地進行查缺補漏。

活動7:課堂小結

從今天的課程中,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明白了哪些道理?

學生髮言。

通過學生的回顧與反思,強化學生對因式分解意義的理解,進一步清楚地瞭解分解因式與整式的乘法的互逆關係,加深對類比的數學思想的理解。

活動8:課後作業

課本p170習題的第1、4大題。

學生自主完成

通過作業的鞏固對因式分解,特別是提公因式法理解並學會應用。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機板書)

15.4.1提公因式法 例題

1.因式分解的定義

2.提公因式法

11到20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80頁“9的乘法口訣”。

教學目標:

(1)知道9的乘法口訣的,並能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2)初步記住9的乘法口訣,並會應用9的乘法口訣計算乘法式題。

(3)經歷編制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4)引導學生找到9的乘法口訣的特殊規律,尋找最佳的記憶方法。

(5)會用9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通過多次質疑討論,啟用思維,開拓視角。

(6)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積極主動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9的乘法口訣的,經歷9的乘法口訣的編寫過程。

2、熟記9的乘法口訣,運用9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口算卡片,袋鼠跳格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啟發,明確目標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農曆5月5日是什麼節日嗎?

師:在端午節那天人們一般的會舉行什麼活動?

師:那你們看過賽龍舟嗎?下面老師帶你們去看賽龍舟好嗎?

[在多媒體電腦中出示賽龍舟圖。請同學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交流。指名彙報,全班交流。]

師:你能提個數學問題嗎?

師: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引出課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先來學習9的乘法口訣。

(板書課題:9的乘法口訣)

二、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2、師:我們把9條龍舟分開逐條逐條來看。

出示一條龍舟:

提問:

①師:一條龍舟上共有幾個人?表示幾個9?

出示:2條龍舟

②師:2條龍舟上共有幾個人?表示幾個9?

出示:3條、4條、5條、6條、7條、8條、9條龍舟

③師:那麼3條、4條、5條、6條、7條、8條、9條龍舟上的人數,分別可以用幾個9來表示呢?

出示:3個9、4個9、5個9、6個9、7個9、8個9、9個9

3、用袋鼠跳格的圖來幫助我們算出龍舟上的人數。

[出示袋鼠跳格圖。

師:袋鼠每跳一步是9格就表示一條龍舟上的人數,請學生獨立將袋鼠跳格圖完成。學生獨立完成袋鼠跳格圖。]

4、指名彙報填寫結果。

學生彙報,教師出示:龍舟的條數和總人數。

師:“你是怎麼得到這個數的?”

[5、引導學生觀察已填完整的數軸,發現每個方框中的數都是連續加9的規律。

提問:有了這個袋鼠跳格的圖,我們現在隨便點幾條龍舟都能很快答出總人數了,那麼9條龍舟上一共有多少人?3條呢?5條呢?8條呢?]

6、提問:從1個9到9個9,我們可以用什麼簡便的算式來表示呢?

師:你們會寫嗎?請你們獨立寫出9的乘法算式並填寫出結果。

指名彙報,教師出示:1個9到9個9的全部乘法算式。

7、為了使我們很快地記住9的乘法算式的結果,我們給它們編乘法口訣。你們有信心編出來嗎?

[同桌的兩個學生討論、交流,將編出的乘法口訣寫在自己的課堂練習本上,有困難的同學可利用課本第80頁例4中的表來完成。

學生分組討論編口訣後,在全班展示交流。

交流時,要求學生說清每一組算式、所編的口訣及意義。引導其他同學注意傾聽同學的發言,及時進行補充、糾正。]

8、質疑:在編口訣的時候你們遇到哪些問題?你們是怎麼解決的?

9、指名學生彙報,教師出示:9的每一句乘法口??

先齊讀,再分組讀、分男女比賽讀。

[10、引導學生觀察9的乘法口訣的規律:

師:同學們你有什麼方法記住9的乘法口訣?也就是說你發現9的乘法口訣有什麼規律,可以幫助我們很快地記憶呢?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討論、交流。

指名彙報。]

11、師小結:同學們太了不起了,真是太棒了,發現了這麼多的規律。根據這些規律我們一邊讀,一邊記憶。

[學生各自試著記憶9的乘法口訣,自由讀、自由背。]

12、檢查學生記憶口訣的情況:

先全班背,然後指名背:誰能試著給我們背一背?

13、師:在學生背的過程中詢問:背到“五九四十五”“六九……”不會了怎麼辦?

小結:是的,根據9的乘法口訣的規律,我們就能把口訣很快地背出來的。

14、師:誰能說說“4×9”表示什麼意思?

三、變式練習,檢測目標

我們會背9的乘法口訣了,還要會應用,下面我們來做幾個練習,有信心做出來嗎?

[1、對口令遊戲:

用雙手錶現出9的乘法口訣,同桌對口令。

2、列式計算:

①8個9相加得多少?

②8與9的和是多少?

③兩個9相加是多少?

④兩個9相乘是多少?

指名回答,先獨立做,然後指名彙報,引導學生對這4個小題進行比較。

3、解決問題:

①六一兒童節,每個小朋友要吹9個漂亮的氣球,小明、紅紅、歡歡一共要吹幾個氣球呢?

②一張桌子擺9把椅子,8張桌子要擺多少把椅子?

③一本彩色故事書4元錢,一本彩色連環事5元錢,買9本故事書要花多少錢?]

四、總結評價,昇華目標

1、你今天的學習有什麼收穫?

2、這節課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總結:孩子們,你們真是太了不起了,每個人都長了一雙數學家的眼睛,發現了那麼多藏在9的乘法口訣裡的規律,掌握了準確計算乘法的祕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特別高興,因為你們個個都很了不起,會觀察、樂思考、能發現、更會應用。所以我相信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你們會找到更多、更有用的數學知識!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是在充分了解學生知識起點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傳統的教學要點,大膽地進行創新,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紮實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訣的意義,背口訣,記口訣才會有方法。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活動,不但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學以致用。

11到20數學教案篇4

設計意圖:

基於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需要,設計、組織一些簡單的數領域集體教學活動是適宜並且需要的,如幫助幼兒掌握對圖形特徵的區分及配對,也是小班幼兒所要達到的認知水平。因此,基於幼兒對主題"動物花花衣"中"熊"主題的興趣設計此數學活動。首先,考慮到小班幼兒年齡和生理心理的特點"好遊戲、好動",而數學由於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因此,結合主題,創設情境,使幼兒在遊戲中快樂而又有效地掌握。其次,小班幼兒缺乏對周圍同伴的關心和幫助意識,通過創設幫助小熊修路的情境,使幼兒在掌握圖形特徵以及進行圖形大小的配對的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夠區分圖形特徵,嘗試根據圖形特徵、大小進行配對。

2、體驗幫助小熊的快樂。

重點:

區分圖形特徵、大小。

難點:

根據圖形特徵、大小進行配對。

活動準備:

1、畫有房子和小路的背景圖、紙製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形狀、大小不同的圖形多個,人手一份鏤空紙製小路。

3、ppt。

活動過程:

一、熊寶寶摔跤了(價值分析:情境匯入,激發幫助小熊的情感)

1、出示手偶小熊胖胖:(幼兒向小熊問好)

2、播放ppt:小熊摔跤(音效)小熊怎麼了?為什麼會摔跤?

重點提問:原來路上有洞洞,讓小熊摔得好痛!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洞洞是什麼形狀的?那可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說出洞洞的形狀、大小,並想到要修路)

二、一起幫小熊修路(價值分析:複習鞏固圖形,根據圖形的不同和大小配對)

1、說說怎麼修?用什麼修?(引導幼兒想象)

2、修路(出示背景圖以及有洞洞的路面、與洞洞相應數量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石頭"若干。)

1)請個別幼兒來搬"石頭",

重點提問:你搬的是怎麼樣的石頭?(引導幼兒說出形狀和大小)

2)鼓勵幼兒一起幫助同伴搬"石頭"修路(要求幼兒根據坑的形狀、大小尋找相應的材料進行配對。)

重點提問:說一說你搬的石頭是怎麼樣的,你的是什麼形狀的,是大石頭還是小石頭?

可能出現

狀況1:圖形未配上。(提醒幼兒看看形狀對不對)

狀況2:圖形配上,大小沒配上。(提醒幼兒看看大小對不對)

小結:原來要把洞洞填滿,把路修好,需要找和洞洞的形狀和大小都一樣的"石頭"才行。

3)師生共同檢查"修路"情況。

重點提問:我們終於把路修好了,大家一起看看路修好了嗎?(引導幼兒觀察根據"石頭的形狀、大小進行檢查)

三、結束活動

小熊說:"謝謝你們!幫老師把路修好!現在老師可以和老師的朋友一起去做遊戲啦!"

活動評析:

1、精心選材,符合幼兒年齡特點。

動物是小班幼兒極為感興趣和喜歡的,出於幼兒的興趣以及小班幼兒對數活動中幾何圖形的認知需要,選擇學習活動教材中,"動物花花衣"主題中的"熊"這一點,進行了適當的延伸,設計了此數學活動,從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來看,幼兒對這樣的選材是非常感興趣和投入的,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能關注本年齡段幼兒興趣點。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在圖形配對上,其實,老師考慮融入大小、圖形特徵兩個維度,因此在提供的圖形數量上,老師進行了限制,只提供與洞洞數量相應的圖形數量,以降低幼兒操作難度,提高活動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但根據幼兒的經驗和發展,可適當將難度提升,提供比洞洞數量更多的圖形數量,這樣就對幼兒的操作造成了干擾,提高了挑戰性。

2、遊戲激趣,引發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辯認平面幾何圖形是小班數學教育中的難點,考慮到已經進入小班第二學期,因此在此基礎上讓幼兒更具圖形特徵、大小進行配對,就增添了一定的挑戰,但這也給幼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由於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於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這個活動中,老師以遊戲情節貫穿始終,使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窪窪的小路背景,以及將主人公小熊會聲會色的表演融於ppt的音效及視訊的直觀畫面,極大地吸引了幼兒;其次,修路的遊戲操作又使幼兒體驗到助人為樂的美好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幼兒感受到了極大的成功感,以及自老師價值的實現。

3、精美教具,激發幼兒主動學習。

首先,老師用紙板製成小路,並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幾何圖形作為坑,又以這些幾何圖形製片作為修路的材料。這樣,既鞏固了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又便於幼兒發現並改正錯誤,讓幼兒在幫助小熊修路完成修路任務之後獲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這比單純的練習具有更大的教育價值。其次,將主人公小熊摔跤的可憐形象以及急切需要幫助的表現,淋漓盡致地表現在ppt的製作中,採用形象直觀畫面,以及生動的音效,很好地激發了幼兒幫助小熊修路的情感。

活動反思: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次活動教師抓住激發幼兒興趣這個關鍵點,創設了有趣的情境,並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進行開放式的提問,比如:“路上有坑怎麼辦?”“走在有坑的路上會發生什麼事情?”等,幼兒都能主動解決出現的問題。

本次活動進行了兩次探索,旨在通過這兩次探索引導幼兒掌握圖形匹配方法,既:根據圖形的形狀、大小、顏色進行匹配。第一次探索教師只提供了兩個匹配因素:形狀、大小,引導幼兒根據圖形的形狀、大小進行匹配。因為難度較小,所以幼兒都能進行匹配。第二次探索在第一次探索的基礎上增加了難度:形狀、大小、顏色都要匹配才行。有了第一次探索的經驗,第二次探索大部分孩子都能對應的進行匹配。第二次探索是第一次探索的昇華,幼兒在循序漸進的活動中體驗了成功所帶來的快樂。

幼兒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連續不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隨時可能發生消極變化甚至暫時的倒退行為,所以鞏固、強化目標的延伸活動顯得更加重要。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可以利用匹配的知識去解決的問題:比如衣服上的洞,包上的洞,桌布上的洞等,利用本次課的經驗,孩子們可以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1到20數學教案篇5

設計說明

1.關注激趣匯入。

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是一節課成功的前提,本設計通過選取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拔河比賽”情境引入新課,並追問如果4個班,每2個班都要比一場,一共要比多少場。因為是學生日常熟悉的情境,所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自然地過渡到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2.關注問題引導。

對於新課的學習,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實踐固然重要,但離開了老師的引導,有時就會徒勞無功。本課時先組織學生動手連一連,再適時地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生的行動有了明確的方向,邊操作邊思考,有效地推動了教學的進行。同時在具體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的自主探究更具時效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學具卡片硬幣若干。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同學們,在學校組織的拔河比賽中,我們班獲得了冠軍,老師感到非常驕傲。不過我們是抽籤決定對手的,只比了2場,如果4個班每2個班都要比一場,一共要比多少場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會很輕鬆地解決這個問題了。(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校組織的拔河比賽這一實際情境引入,從學生的親身經歷入手匯入新課,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還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密不可分。

小組合作,探究實踐。

課件出示教材103頁主題圖,請學生讀題,明確題意。

提問:小組賽時每2個球隊踢一場,一共要踢多少場?

1.理解關鍵句。

“每2個球隊踢一場”是什麼意思?

指名讓學生回答。

小結:“甲與乙踢”也表示“乙與甲踢”,與二者的.順序無關。

2.自主猜測。

一共要踢多少場?請同學們大膽地猜一猜,看誰能猜對。

(學生猜測)

3.組內探究,並彙報。

(1)請同學們拿出學具卡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自由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3)學生彙報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老師給予訂正、補充和鼓勵。

預設

方法一每2個球隊之間連一條線,這樣就可以表示他們踢過一場比賽了。

方法二把4個球隊擺成正方形,按順序一個球隊一個球隊地連。

方法三畫曲線連,4個球隊依次排開。

方法四用①~④代表4個球隊,兩兩一組,寫出6組搭配方法,即①②、①③、①④、②③、②④、③④。

4.怎樣做才能保證不重複、不遺漏呢?

學生討論後教師小結:不管用哪種方法,只要按一定的順序找,就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設計意圖:通過找出題中關鍵句“每2個球隊踢一場”,加深學生對題意的理解,瞭解比賽規則,化難為易,進而讓學生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表達,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習慣。

5.做一做。

(1)完成教材103頁1題。

學生實際演示一共要通多少次電話。

(2)完成教材105頁8題。

學生用課前準備好的硬幣模擬操作,獨立完成,並在小組內彙報自己的結果,和小組成員交流。

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三(1)班要從4名同學中選擇2名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一共有幾種選擇方法?

2.老師買來5種顏色的鉛筆作獎品,本週玲玲被評為三好學生,老師請玲玲選2支不同顏色的鉛筆。玲玲有幾種選擇方法?

3.用天平稱物體,現在有1克、2克、5克的砝碼各一個,用這三個砝碼可稱出多少種不同質量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