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11到20數學教案8篇

一份獨具特色的教案可以增加學生對教學的興趣,教案寫好了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反饋和改進,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11到20數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11到20數學教案8篇

11到20數學教案篇1

活動設計理念:

數數是中班幼兒數概念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生活中學習,運用於生活,才是孩子們所需要的,讓幼兒通過多種形式的操作,富有情節的遊戲,在輕鬆的環境中,在愉快的遊戲中積累數經驗。我設計了以“買水果”為生活情境的數學活動:6的數數。在遊戲中,讓幼兒交流和分享數數的不同方法,並從中獲得經驗和體驗,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一步感知理解6的數數。發展了幼兒的觀察、比較、思維等綜合的能力,這種學習能力和方式有利於幼兒的發展。另一方面,幼兒在運用已有的數經驗解決遊戲中的數問題時幫助幼兒進一步積累數數經驗。在本次集體活動中通過講講水果,既讓幼兒感受到水果的豐富多樣,又懂得多吃水果對身體有益的道理。活動隱含了關愛家人的情感,其目的是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體驗到關愛家人是件幸福的事,這也正是我們幼兒園所倡導的“愛的教育”的思想內涵。

活動目標:

1、體驗並學習不同的數數方法,提高幼兒的數數能力。

2、在遊戲情境中激發幼兒關愛家人的情感。

重點難點:體驗並學習不同的數數方法,提高幼兒的數數能力。

活動準備:

1、貼有水果圖卡和點卡的籃子、家人頭像貼紙每人一份。

2、各種水果實物、圖片,貼有水果的記錄紙每組一張。

活動過程:

一、交流

1、討論: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有許多水果都成熟了。你喜歡吃什麼水果呢?數一數有幾種水果?

2、為什麼要多吃水果?

二、遊戲:買水果

1、瞭解操作方法:

①今天老師就要去買水果啦!

②出示大籃子,觀察提示卡:

*看看我想買什麼水果?要買幾個?請你數一數,告訴大家。

*裝水果籃:老師的提示卡上要大家買6個橘子,所以我就到水果店裡買6個橘子裝在水果籃裡。

③提出操作要求:

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籃子,看看你的籃子上要買什麼水果,

數一數提示卡上有幾個點就是要買幾個水果,看清楚提示卡,然後用我們剛才介紹的好辦法來買水果,裝在籃子裡。

2、幼兒操作。

3、交流驗證:

①和同伴互相檢查。

②集體檢驗、交流。

三、為水果店進貨

1、水果店的老闆看到小朋友們很能幹,也想請你們來幫個忙。秋天的水果品種多,他想去進些新貨。可是他不知道哪些水果比較受歡迎,想請你們來幫他調查一下。

2、你們的爸爸媽媽喜歡吃什麼水果?

3、(出示統計表)請你們每人拿一份家人貼紙,家裡人喜歡吃什麼就把他的頭像貼在他喜歡的水果下面,大家都貼好之後數一數每樣水果有幾個人喜歡吃。

4、哪種水果最受歡迎呢?哪種水果喜歡吃的人比較少呢?我們來數一數。

5、你們可幫了水果店老闆的大忙,這樣他一看就知道哪些水果要多進些了!等下次水果店新貨來了,我們再來買水果嗎?

四、談話瞭解、感受水果的多樣

學習手口一致地數數。

11到20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比例

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

2、求一幅圖的比例尺,會把數值比例尺與線段比例尺進行轉化。

3、使學生在觀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培養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重點難點:

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含義,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看懂線段比例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釐米= ( )毫米

1分米= ( )釐米

1米= ( )分米

1千米= ( ) 米

20米= ( )釐米

50千米=( )釐米

二、情境匯入

1、談話:同學們,我國曆史悠久,地域遼闊,國土面積大約有960萬平方千米。但這麼遼闊的地域卻可以用一張並不很大的紙畫下來。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國地圖,並提問:想知道這些地圖是怎樣繪製出來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 這方面的知識比例尺。 板書課題:比例尺

三、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1、出示例6,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問:題目要求我們寫出幾個比?這兩個比分別是哪兩個數量的比?什麼是圖上距離?什麼是實際距離?

2、探索寫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的方法。

提問: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單位不同,怎樣寫出它們的比?

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明確方法:先要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統一成相同的單位,寫出比後再化簡。

學生獨立完成後,展示、交流寫出的比,強調要把寫出的比化簡。

3、揭示比例尺的意義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談話:像剛才寫出的兩個比,都是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我們把圖書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提問:這張長方形草坪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啟發:可以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4、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實際意義,認識線段比例尺。

提問:我們知道這幅圖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寫成1/1000。1:1000的意思是圖上1釐米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000釐米的距離,也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1000,還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0倍。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指出: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最簡單整數比。像1:1000這樣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數值比例尺。比例尺1:1000還可以用下面這樣的形式來表示。 0 10 20 30米

進一步指出:像這樣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線段比例尺。

提問:從這個線段比例尺來看,圖上的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多少米?圖上的2釐米、3釐米分別表示實際距離多少米?這與1:1000的含義相同嗎?

四、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先說說每幅圖中比例尺的實際意義。同樣長的實際距離在哪幅圖中畫得長?哪幅圖中1釐米的圖上距離表示的實際距離長?

2、做練一練第2題。讓學生各自測量、計算,再交流思考過程。

3、指出

①比例尺與一般的尺不同,這是一個比,不應帶計量單位。

②求比例尺時,前、後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同級單位。如 2.5釐米:1o千米,要把後項的千米化成釐米後再算出比例尺。

③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項化簡成1,如果寫成分數形式,分子也應化簡成1。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和體會?計算一幅圖的比例尺時要注意什麼? 六、課堂作業

六、課堂作業 補充習題35頁。

11到20數學教案篇3

知識技能

1.瞭解兩個圖形成軸對稱性的性質,瞭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2.探究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

過程方法

1.經歷探索軸對稱圖形性質的過程,進一步體驗軸對稱的特點,發展空間觀察。

2.探索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培養學生認真探究、積極思考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軸對稱圖形性質的探索,促使學生對軸對稱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活動與探究的過程可以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使學生具有一些初步研究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軸對稱的性質。

2.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

教學難點體驗軸對稱的特徵。

教學方法和手段多媒體教學

過程教學內容

引入中垂線概念

引出圖形對稱的性質第一張幻燈片

上節課我們共同探討了軸對稱圖形,知道現實生活中由於有軸對稱圖形,而使得世界非常美麗。那麼我們今天繼續來研究軸對稱的性質。

幻燈片二

1、圖中的對稱點有哪些?

2、點a和a的連線與直線mn有什麼樣的關係?

理由?:△abc與△abc關於直線mn對稱,點a、b、c分別是點a、b、c的對稱點,設aa交對稱軸mn於點p,將△abc和△abc沿mn對摺後,點a與a重合,於是有ap=ap,mpa=mpa=90。所以aa、bb和cc與mn除了垂直以外,mn還經過線段aa、bb和cc的中點。

我們把經過線段中點並且垂直於這條線段的直線,叫做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定義:經過線段的中點並且垂直於這條線段,就叫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也叫中垂線。

11到20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三步式題。

2.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敢於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動畫混合運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師提問: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運算?它們的運算順序是什麼?

使學生明確:當只有加減或乘除法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當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如果有小括號,先算括號內後算括號外。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1:計算74+10053

(1)請學生讀題,教師提問:看到題目後你想給同學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①這道題包含哪些運算?②按照以前學習的運算順序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並彙報。

(3)學生動手獨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訂正。

教師提問:你能按照這道題的運算順序讀題嗎?請學生兩人一組用數學術語嘗試讀題。

教師訂正:74加10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積,和是多少?

(4)教師將上題變成74+10035和74-10035兩題.教師提問:誰能按照運算順序讀出題來?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為什麼?

(5)先說出下面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指名板演並訂正)

65-642 38+5673

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演算這幾道混合運算式題,你有什麼發現?

使學生明確: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式題裡,應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乘除連在一起,或加減連在一起,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出示例2:計算(440-280)(300-260)

(1)學生自讀題目:440減280的差乘300減260的差,積是多少?

(2)引導學生思考:這道題含有哪些運算,與前邊的習題比較有什麼不同?應該怎樣計算?

(3)學生試做。可能出現兩種不同解法,板貼出來:讓學生比較評議以上兩種解法,哪種解法更簡便?

教師提問:看到這道題的簡便解法你聯想到什麼?這種格式與複習的哪道題相似?

(4)教師讓學生先按照運算順序用數學用語讀題再獨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教師提問:通過計算這三道題,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嗎?

三、鞏固提高。

1.計算下面各題(試著用術語讀出下面各題)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強調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要明確:括號裡有兩級運算,同樣先算乘除法,後做加減法,小括號要照抄下來。

2.按照各圖制定的運算順序,在□裡填上得數.填數後,根據運算順序列出綜合算式,訂正。

四、課堂小結。

要完成一道混合運算,它的計算步驟是。

①審題,看清運算子號、數字、有沒有小括號,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②計算。

③檢驗,包括運算順序,計算是否正確。

五、佈置作業。

14+164-50

74+(966-8)

72-45+12111

252018(806-799)

11到20數學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46~125頁乘法與除法、分數的初步認識,並完成練習二十三第1~4題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經歷對本學期所學知識回顧、梳理的過程,初步學會和複習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所學知識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過程與方法

進一步理解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提高學生的計算熟練程度和正確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養成估算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進一步鞏固分數的意義,熟練地讀寫分數,會用分數表示實際操作結果,能熟練地進行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重點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教學難點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回憶梳理本學期學習的內容

(1)出示教科書第126頁主題圖,學生看圖,說說他們在做什麼。

(2)你能像他們一樣,回顧一下本學期的學習內容和自己的學習情況嗎?

(3)小組討論:四人小組議一議本冊書包含哪些知識?在討論的基礎上,將小組的共同意見寫在卡片上。

教師巡視,關注學生交流情況,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梳理知識。

(4)小組彙報

出示小組彙報要求:

①請全體同學認真傾聽每一位小組代表的發言。

②請各小組記錄員邊聽邊用筆將其他小組與你們小組相同的地方勾畫出來。

③勾畫完之後,請各小組發言的代表對前面同學的發言只作補充,不作重複彙報。

二、複習乘法與除法

1.複習口算

先以口算比賽的形式完成教科書第126頁第1題,補充以下口算題。

80÷8=×5=4×25=65÷8=

指名彙報,並分別說說是怎樣算的。

2.複習筆算

(1)問:用豎式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時要注意什麼?

(2)學生獨立計算教科書第126頁第2題,教師巡視,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及時進行指導。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並結合題目說一說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重點讓學生說一說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如:304×5=

3.複習估算

(1)學生先談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應用過估算,是怎樣用的?

(2)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7頁乘法與除法的第3題,同桌再相互說說自己是怎樣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說出估算方法,如果學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給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進行估算。

三、複習分數的初步認識

1.認識分數

(1)學生先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7頁分數的初步認識第1題。

(2)指名口答填寫結果,並說一說為什麼這樣填。通過交流進一步強調平均分。

2.簡單的同分母加減法

(1)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7頁分數的初步認識第2題。

(2)全班交流,彙報結果時,結合分數的意義讓學生說一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四、全課

今天我們複習了什麼內容?是怎樣進行和複習的?你有什麼收穫?

五、練習:完成練習二十三第1,2,3,4題

11到20數學教案篇6

教學內容:

神奇的計算工具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使用計算器

2、從身邊算起,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3. 適當進行環保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並熟練使用計算器。

教學難點:

熟練運用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同學們,你們知道遠古時代,都有哪些計數或計算的工具麼?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我們可以用哪些計算工具來進行計算?

2、問: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見過計算器?

3、小結:可見,在日常生活中計算器已經被廣泛的使用了,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計算器這個神奇的計算工具,並利用它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板題:神奇的計算工具。

二、展開。

1、認識計算器

同學們每人都帶來了計算器,各種品牌的計算器,大小、功能都不太一樣,我們來看一看,這個計算器的功能比較複雜,而這一個比較簡單。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數字區、加減乘除符號區和開關鍵、歸零鍵這些基本的按鍵,其它按鍵以後再學習。今天我就想請你以推銷員的身份來介紹你的計算器。試想,如果你是這個品牌計算器的推銷員,你應如何介紹這個計算器的基本按鍵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舉一個例子計算演示。

比一比誰是秀的推銷員,優秀推銷員的標準為

(1)聲音洪亮,語言能夠表述清楚

(2)能夠有條理的進行介紹,兩人一小組試推銷,互相取長補短。

2、比賽

作為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員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還要有良好的計算功底,接下來我們將進行一場計算比賽,請聽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進行計算,男生用計算器進行計算,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指定的題目,並把答案記錄在口算卡上,算完後馬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還是計算器的速度快?

出示

第一組:15+23= 82-62= 1000×5 =

第二組:7861+3492= 35×21= 6300-2145=

師問:那麼,什麼樣的計算用口算比較快,什麼樣的計算用計算器比較快呢?

總結:並不是所有的計算都用計算器比較快,對於比較簡單的算式來說用口算更方便、更準確

請你用合適的計算方式來計算下題: 1002-63 4698+1836 0.5×60 1596÷38

彙報:每道題分別用哪種計算方式來算的?結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題都依賴於計算器,同學們還是要勤于思考,善於動腦,這樣大腦才能越來越靈活。3.環保問題。

在我們身邊存在著許多數學問題,這些問題的資料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出示:“據統計,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每天大約浪費16千克的水。照這樣計算一年(按365天計算),要浪費多少千克的水?”

現在我們把這些水利用起來:“把這些水裝在飲水桶中(每桶水約重20千克),大約能裝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幾桶水?

“算算這些水夠你家喝幾個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試著進行計算

(2)如果有困難,四個人可以進行討論,最後由一人進行彙報。

看到這個數字你有什麼感想?

教師:看似不經意的一滴滴水,積累起來就夠一家子喝上幾年的。通過這組資料的計算,你有什麼感想嗎?

小結:有句宣傳詞這麼說:“當世界上只剩下最後一滴水的時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淚!”想想,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事。通過計算器的計算,使我們懂得了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資源。

3、身邊算起。

那麼你最想用它來算算身邊的什麼呢?

課前以同桌四人為一組,調查了一些資料。現在就來彙報一下你們最想算什麼。(彙報)

四人一組,用計算器來算一算你最想知道的資料吧!

問:哪一組願意來說一說你們計算的情況?

一人說題目,一人彙報,一人補充。

4、發展性練習

棋盤題

世界上的許多事物都是看著不起眼,但積少成多就是個驚人的數字了。這裡就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你們想聽嗎?

說故事:古時候,有個聰明的小夥子在一次戰役中,拯救了整個國家,於是國王把他召進宮,要對他行賞。國王說:“小夥子,你要什麼?是金銀財寶還是凌羅綢緞?我什麼都可以給你。”小夥子什麼都沒說,只是叫人拿來一些米和一個象棋的棋盤。他在棋盤的第一格擺了一粒米,在棋盤的第二格擺了2粒米,在第三格擺了4粒米,第四格擺了8粒米。他說:“按這樣的規律擺下去,擺滿整個棋盤的米就送給我吧。”國王哈哈大笑著說:“你就只是要些米而已?”於是,國王請來了幾個大臣,算算一共該給小夥子多少米。可是大臣們都算不個結果來,於是國王又請來了全國的數學家一起算,算了三天三夜也沒算出個結果來。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夥子擺米有什麼規律嗎?(揭示規律)那麼第五格的米該怎樣計算?第六格呢?第七格呢?第72格呢?

這麼多2連乘,難怪他們算不出了。現在,我們有了計算器,讓我們一起來幫國王算算吧。

為什麼你們都停止計算了?(計算器內的位數不夠了)看來,我們手中的小型計算器還是有侷限性的,也許還有待你們去開發呢,其實有沒有辦法算啊?(大型計算器,電腦)

老師已經在電腦內算出第72格應放多少粒米了。(出示資料:2361183241434822606848)這是個22位數,這個資料幾乎是全世界幾年的糧食總產量。把這些米連線起來可以繞地球赤道約3億圈。僅僅第72格就這麼多米了,更不用說擺滿整個棋盤有多少米了,你說,國王給得起嗎?

5、遊戲。

做了半天題,同學們一定有點累了,現在我給大家變一個魔術,想看嗎?

出示計算器:輸入12345678(做小動作,吹口氣等),按=號,顯示:87654321

想一想:這個小魔術的祕密在哪裡?(事先鍵入99999999-)

師:你們能自己設計一些類似的遊戲嗎?

三、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四、總結

計算器發展到今天,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老師希望你們讀好今日書,成為明日之才,去更好的完善計算器的功能。

11到20數學教案篇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68、69頁。

【教學目標】

1、掌握畫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畫30°、45°、60°和90°角,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2、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視訊展示臺;每個學生準備一幅三角板、釘子板和一張答題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教師:先估計答題卡上角(如圖4?16)的度數,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學生回答時,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測量的方法。

教師:再請同學們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記住這些角的度數。

學生測量後,讓學生相互說一說這些角的度數。圖4?16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教學用三角板畫角。

教師:畫角一般要用工具來畫。下面先給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學們想一想可以用這副三角板畫出哪些角?

學生討論後回答:可以畫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學生還提出可以畫75°、120°、135°和150°的角。

教師:為什麼可以畫30°、45°、60°和90°的角?

學生:因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

教師:為什麼可以畫75 、120 、135 和150 的角?

學生:用兩個三角板上的兩個角拼合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新的角,比如30+45=75, 30+90=120, 45+90=135,60+90=150。

教師:下面我們研究怎樣畫30°、45°、60°和90°的角,先討論怎樣畫30°的角。

學生討論後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這個角的頂點上定一個端點,然後從這個端點靠三角板的兩邊畫兩條射線。

教師: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畫,然後用量角器檢驗一下畫的這個角是不是 30°。

學生畫後進行檢驗。

教師:能說說用三角板畫規定的角時要注意些什麼嗎?

指導學生說出用三角板畫規定的角時,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應的角;二是在紙上確定一個端點並且把三角板角的頂點對著這個端點;三是要靠緊三角板的兩邊從端點往兩邊畫射線。學生回答時,教師可以把相應的要求板書在黑板上。

教師:請同學們在45°、60°和90°中選一個度數,用三角板畫角。

學生畫角後,抽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視訊展示臺上展出,並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畫角的過程。

教師:怎樣畫75°的角呢?

引導學生討論後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後,再按前面的方法畫。

教師:請同學們在75°、120°、135°和150°中選擇一個度數,用三角板畫一畫。

學生畫角後,拿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視訊展示臺上展出,並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畫角的過程。

[點評: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突出用三角板畫角的方法,特別強調確定端點,再從端點靠三角板的兩邊畫射線。這個畫法與角的定義是吻合的,通過學生畫角,能加深學生對角的理解。這個環節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教學層次清楚,每個環節的引導過程,就是學生的認知過程,通過這樣清晰的教學設計,使學生能牢固地掌握畫角的基本方法。]

二 教學用量角器畫角。

教師: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已經會用三角板畫角了,用三角板畫角的`最大特點就是比較簡便。但是如果要求我們畫一個24°的角、139°的角,只憑三角板能畫出來嗎?

學生:不能。因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這樣的角。

教師:這就需要我們用另一種工具——量角器來畫。根據前面的經驗,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樣畫24°的角?

學生討論後回答:一是先確定頂點;二是過這個頂點畫一條射線;三是用量角器確定度數;四是根據確定的度數畫出角的另一條射線。

教師:你覺得用量角器畫角最難的一步是什麼?

學生討論後回答: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怎樣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

教師作示範畫角,然後請學生照老師這樣畫角。

教師:你覺得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時要注意些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要注意的事項是:(1)量角器的中心點要與確定的端點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線要與已經畫好的一條射線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數作一個記號;(4)連線端點與這個記號畫一條射線。

教師:也就是要關注畫角過程中的“兩重合”。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畫出83°、139°角。

學生畫角後,抽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視訊展示臺上展出,並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畫角的過程。

> [點評:由於用量角器畫角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中一是採用了教師的示範作用,通過教師的示範讓學生掌握畫角的方法;同時通過對“畫角中最難的一步”的討論,突出畫角過程中的“兩重合”,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

三、練習

課堂活動第1~3題。

四、課堂小結(略)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三第9~12題

11到20數學教案篇8

設計意圖:

區分左右是大班有關空間方位的內容,但大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其意識、能力還不夠強,尚處於探索狀態。他們在遊戲的時候,常常分不清自己的左右,更分不清他人的左右,為了引導幼兒能清楚區分自己的左右,感知左右的相對性,特設計了此活動。

根據《綱要》中的科學教育要求:“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援、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我選擇了思維遊戲中的左右手操作活動,讓幼兒在觀察、探索、操作中感知、區分左右的空間方位。並穿插遊戲,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對性,並迅速做出判斷和反應,從而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和判斷力。

活動目標:

1、感知左、右,能以自身為中心進行區分。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對性,嘗試做出迅速的判斷和反應。

3、在區分左右的過程中加強合作意識,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活動重點:

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左右。

活動難點:

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幾何圖形(三角形、長方形、圓形、正方形)、手勢圖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以自我為中心區分左右。

(一)說說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師:今天,張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一項新的本領,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夠學得很好。你們有信心嗎?

師:請舉起手說:“我最棒!”

師:請把手舉得高高的,想想你舉的是哪一隻手?

師:你的右手能幹什麼?你的左手能幹什麼?

師小結: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靠近左手這邊的是左邊,靠近右手這邊的就是右邊。

(二)說說身體上和身邊的左右。

師:那我們的身體上,還有哪些也像我們的手一樣是一左一右的一對好朋友呢?(左眼、右眼、左耳、右耳……)

師:那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呢?

( 三)聽口令做遊戲

師:哇,你們的眼睛真亮,找到了這麼多左邊和右邊的東西,那現在我們就和身體上的左右玩個遊戲吧。

舉起你的左手,舉起你的右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摸左腳,右手摸右腳;左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左耳朵。(速度由慢到快)

二、在操作中區分左右。

師:“你們做得真好,這裡有一位小朋友用左手和右手做了很多動作,它想請你們猜猜,這些動作分別是哪隻手做出來的?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動作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判斷出圖片猜,這些動作分別是哪隻手做出來的?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動作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判斷出圖片上的手勢是左手做出的還是右手做出,並將圖片按左手、右手歸類擺放。

(一)出示手勢圖,辨別前四張。

師:先看第一排,看看第一張是哪隻手做出來的動作?你是怎麼知道的?(模仿圖片上的手勢動作來區分左右)

那老師就把右手做出來的動作放到右邊,左手做出來的動作放到左邊。

(二)幼兒兩人為一組,合作將手勢圖按左、右手歸類擺放。

師:下面還有兩排,請小朋友自己動手擺一擺。不過要先聽清楚我的要求:“請小朋友兩個人合作將左手做出來的動作放在操作板的左邊,右手做出來的動作放到操作板的右邊。擺好後馬上面朝老師坐好,比比看哪一組速度最快。”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三)集體驗證

師:小朋友的速度都很快,但不知道你們的正確性怎麼樣?那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

師:看一看你們做得對嗎?做對了就馬上用最快的速度把手勢圖放進盤子裡,後面的小朋友把它放到地上,然後面朝老師坐好。

三、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師:剛才小朋友兩個人合作完成得非常出色,現在老師想請你們一個人獨自完成任務,你們有信心嗎?

(一)聽口令擺幾何圖形

1.師:同樣,聽清楚我的要求:請你們聽我的口令在操作板上給圖形寶寶排排隊。請後面的小朋友把地上的兩塊操作板和盒子拿上來,每人從盒子裡拿一疊圖形寶寶,把回形針放回盒子裡。

要求:請在操作板的左邊擺長方形,操作板的右邊擺圓形,長方形的左邊擺三角形,圓形的右邊擺正方形。擺好的幼兒馬上面朝老師坐好。

2.集體驗證

四、在遊戲中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一)那現在請小朋友將操作板轉一下(180°),看看發生了什麼變化。現在操作板的左邊有誰?操作板的右邊有誰?三角形變到哪裡去啦?為什麼?(方向不同,位置就不同。)

(二)遊戲

師:現在我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張圖形寶寶,每一組的四個人合作,按圖上的隊伍站好,聽到我喊“立正”,就要馬上站好,眼睛看著我。

“看看你的左邊有誰,右邊有誰?你是從左邊開始數的第幾個圖形,從右邊開始數的第幾個圖形。”師隨意問一兩個幼兒自己所處的位置,然後進行遊戲。

1.從左邊開始數第二個小朋友蹲下,從右邊開始數第一個小朋友往前走一步,從左邊開始數第三個小朋友舉起手,從右邊開始數第四個小朋友向後走一步。

2..現在請所有小朋友向後轉,面對著客人老師,現在發生了什麼變化?現在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五、聯絡實際,結束活動。

“正確認識左右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比如,上下樓梯我們要靠右邊走,在馬路上我們也要靠右邊走。現在我們就來當小司機,把手上的圖形當做方向盤,從這裡開到我們的教室。看看我們要轉幾個彎?每次分別是往哪個方向轉彎的?

幼兒開著小汽車回活動室,自然、快樂地結束活動。

課後反思

在設計活動時,我選擇了這個遊戲,並結合大班幼兒的能力水平,增設了擺幾何圖形、答題競賽和遊戲。通過層層遞進的環節設計,讓幼兒在模仿手勢動作中區分以自我為中心的左右過渡到對物體的左右位置及左右相對性的初步認識和理解。

在不斷遊戲、學習的過程中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幼兒方位定向能力的發展,培養幼兒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相互調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