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科學沉與浮教案及反思優秀8篇

準備詳細的教案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準備教學材料和教具,提高教學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教案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優化,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個性化,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科學沉與浮教案及反思優秀8篇,供大家參考。

科學沉與浮教案及反思優秀8篇

科學沉與浮教案及反思篇1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螳螂》含反思

生成背景:

9月20日,戶外活動時,我和孩子們一起在玩球,忽然,只聽一聲尖叫,我過去一看,原來,孩子們在圍牆下面發現了一隻螳螂。他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馮靜亭:“這是螞蚱。”

韓舒寧:“不對,這是蟋蟀。”

單泉:“我知道,我知道,這是螳螂。”

……

小朋友都認為自己說得對,各有各的理由,他們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差一點吵起來。

老師:這到底是螞蚱,是蟋蟀,還是螳螂呢?

韓業達:“這是螞蚱,因為它會跳。”

崔鵬:“這是蟋蟀,蟋蟀會叫。”

單泉:“這是螳螂,我在電視上看見過,它有兩把大刀。”

……

幼兒非常喜歡小動物,特別是小班的幼兒興趣濃厚,更願意到飼養角去研究。但他們又受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的限制,在傾聽討論的過程中,看問題片面,侷限,缺乏全面的研究。《規程》中也明確指出要愛護小動物,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老師也考慮到有研究價值。鑑於此,老師和幼兒一起共同生成了“螳螂”這一主題。

生成過程:

(一)瞭解已有經驗

小朋友們把螳螂高高興興地帶回教室,在飼養角給它安了一個家。在觀察時,他們又展開了議論。

陳智超:“它喜歡吃什麼?”

史麗媛:“它是好的還是壞的?

李璇:“它生活在什麼地方?”

馬友成:“為什麼它是綠色的呢?”

崔鵬:“它到底叫什麼名字?”

……

孩子們議論的內容越來越多。

老師:“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呢,是好的還是壞的?今天回家你們想辦法找出答案,明天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孩子們開始商量了。有的說問爺爺、奶奶,有的說問爸爸、媽媽。有的說查《十萬個為什麼》,查《百科全書》,有的.說用電腦上網查。

(二)探索發現

1、問家長

第二天,第三天,孩子們陸續帶回了答案。有的說是螳螂,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告訴的,是益蟲。

2、查資料

馬有成說雌螳螂在生小寶寶之後會把雄螳螂吃掉,是《十萬個為什麼》上寫的。有的小朋友是請爸爸、媽媽用電腦上網查的,那上面介紹螳螂是益蟲,吃害蟲。韓業達還拿來了vcd,說可以讓小朋友一起看,上面的螳螂本領可大了,它身體的顏色是保護色。

3、餵養

孩子們在吃午飯、加點時,也用麵包、米飯、饅頭餵它,結果螳螂毫無興趣。孩子們又在散步時拔了一些草,發覺螳螂對草比較感興趣。張天啟的爸爸還抓了兩隻螞蚱,我們一起放到小盒裡,螳螂馬上用兩把大刀抓住了其中一隻,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孩子們高興地跳起來,嚷到:螳螂吃害蟲,它是益蟲。

4、自我保護

李小朋和許多小朋友在一起討論起來:“螳螂遇到敵人怎麼辦呢?”“我們試一試吧。”膽子較大的韓業達把手伸到盒子裡,還沒等碰到螳螂,它的兩把大刀就舉了起來,韓業達嚇得連忙把手縮回去。

通過這個小實驗,小朋友們明白了:螳螂是用大刀來防禦敵人,保護自己的。

5、讓幼兒瞭解自我保護方法並表徵,同時進行知識的遷移

我適時進行知識的遷移。:小動物都會保護自己,你們會怎麼保護自己?

潘敦浩:打110。

戰海濤:大聲喊,救命啊。

臧元晟:不跟壞人走。

唐雯:趕快跑,找爸爸、媽媽。

馬佳奕:不單獨自己走。

潘紹文:不往耳朵裡、鼻孔裡塞東西。

……

6、提出新的矛盾點

好提問題的李璇問我:老師,青蛙、熊到了冬天會冬眠,螳螂冬天到哪兒去了?這個問題小朋友幫李璇找到答案,好嗎?

過了幾天,孩子們陸續找到了答案,螳螂在秋天把卵產在向陽的山坡上、樹枝上,有一層硬膜包著,所以裡面很暖和,而雌雄螳螂就凍死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氣暖和了,卵就孵化成小螳螂了,它們又可以捉害蟲了。

7、表徵

馬佳奕把螳螂產卵的情景畫了下來。韓舒寧把螳螂捉害蟲的樣子畫了下來。戰海濤還畫了一隻大螳螂帶著一群小螳螂。

8、經驗分享、交流

孩子們把了解到的知識用各種形式告訴小夥伴。有的拿來了vcd;有的拿來了《十萬個為什麼》講給小朋友聽;有的把螳螂吃害蟲的動作畫了下來;有的在“悄悄話”角談論著螳螂的祕密;有的在父母來接送時拉著父母看螳螂的各種圖片;有的在美工區貼上、塗色螳螂,他們都在體驗著成功的喜悅。

體會與反思:

活動內容的產生來自幼兒,幼兒探索興趣很高。教師有機地引導幼兒在飼養角探索、發現,不斷豐富已有經驗,又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年齡特點,從螳螂的自我保護遷移到自身的自我保護。在此次活動中,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建構新知識的同時,豐富了認知經驗,掌握了許多學習方法,而且能有順序地連貫描述螳螂的外形特徵。對以後描述小動物奠定了基礎。

科學沉與浮教案及反思篇2

設計意圖:

在地球上,所有東西往上一拋都會落下來,這是小班幼兒都有的生活經驗。但是對幼兒熟知的經驗有沒有進一步探索的意義和價值呢?我們試圖通過一個集體活動來推動幼兒對這些生活經驗進行深層次的探索,以幫助幼兒學習觀察、比較、記錄等科學探索的方法。

目標:

1、觀察、比較物體下落時的現象,對物體的下落現象感興趣。

2、能用記錄的方式和語言來表達觀察到的現象。

準備:

1、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紙杯、紙盤、泡沫積木、樹葉、羽毛、軟球、絲巾、繩子、手帕、廢棄的飲料瓶、三毛球等,數量之和多於幼兒人數。

2、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記錄紙和筆。

3、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樣大小、顏色的手工紙每人一張。

過程:

一、觀察一種物體的下落現象並清楚表達

1、提出任務。

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沒那麼簡單考考你"的挑戰遊戲。"沒那麼簡單考考你"是什麼意思呢?(看上去很簡單,其實不簡單。)

我們知道在地球上所有的物品往上一拋,都會(幼兒補充:落下來。)這個問題真的很簡單!但是你是否注意到,每種東西落下來是什麼樣子的呢?又能否用清楚流暢的語言來表達呢?"

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品落下來的樣子,等一會兒要請你表達。

2、教師操作,逐一讓物體下落。

3、交流與總結。

(1)幼兒交流。

(2)教師總結:大家通過仔細觀察,把"落下來"這件事情表達得很清楚。有的注意到了落下來的聲音,有的觀察到了落下來的樣子,有的發現了落下來的.速度。很棒!(開門見山地讓幼兒帶著任務觀察物品落下來的現象,為下面環節的展開作經驗準備。)

二、觀察、比較兩種物體下落現象的不同,用記錄方式表達觀察到的現象

1、提出任務。

我們今天的挑戰是"沒那麼簡單考考你",下面請選擇兩樣物體,讓它們從同一高度同時落下(用動作解釋"同一高度,同時落下"),觀察它們的不同,並記錄下來。

教師在幼兒操作時的指導要點如下:

●注意瞭解幼兒是否遵守"同一高度,同時落下"的規則。

●當幼兒有了自己的發現時提醒他們記錄下來。

●當幼兒記錄有困難時,可以讓他們觀察同伴記錄,提醒他們用符號進行記錄。

2、交流與總結。

(1)幼兒交流自己的記錄。

教師這時可以關注以下兩個方面:

●幼兒創造性地用符號來表示自己的發現。

●幼兒記錄物體下落速度的不同表現。

(2)總結物體下落現象的相關因素。

大家通過觀察、比較、記錄,知道了物體落下來時有許多不同。可是,這些不同可能和什麼有關係呢?(根據幼兒的回答總結:可能與物體的輕重、大小、形狀以及風力有關。)(這個環節的任務難度提高了,即要在前一個環節觀察的基礎上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並且從語言表達轉為記錄表達。)

三、探索讓同樣的紙出現不同的下落速度

1、提出任務。

請記住我們的挑戰題目是——(幼兒補充:沒那麼簡單考考你。)

(出示一張手工紙,使其落下)給你們一張同樣的紙,使它下落的速度和我的不一樣。看上去簡單,其實不簡單哦!試一試吧。

2、幼兒操作。

教師邊與幼兒一同操作,邊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指導要點如下:

●當幼兒出現摺疊動作時,便上前鼓勵,並與之比較兩張紙的下落速度有何不同。

●當大多數幼兒受同伴影響採用摺疊方法時,教師應進一步引導:除了摺疊。你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團、撕開等。)

3、交流與總結。

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把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創造思維放到了首位。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主體作用。活動延伸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慾,給幼兒提供了繼續探索的方向。

科學沉與浮教案及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體驗,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培養主動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別認識圓柱體,感知其基本特徵。

3.在動手嘗試的基礎上,會自己說出、找出並製作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材料投放:

1.教具準備:用各種圓柱體制成的機器人一個。胡蘿蔔、粉筆、小刀、磁帶、錄音機。

2.操作學具:人手十枚一樣大小的硬幣、漿糊。

①長方形紙8張、水筆8盒

②廢衛生紙筒8個、各色臘光紙若干

③吸管一籃、薯片筒若干

④各種空心小形體、鐵絲

3.環境創設:

①體育角,內放高蹺、圓柱狀沙袋、棍、易拉罐、滾筒、金箍棒等]

②自制玩具角,陳設會叫的陀螺、望遠鏡、萬花筒、柱狀風鈴等

③實物角,內建電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狀物體、花瓶、廢舊蛋糕盒等。

指導要點:

一、通過機器人柱柱激發幼兒參觀圓柱世界的興致。

1.介紹機器人引題: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請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宮玩,你們想去嗎?

2.聽音樂開火車帶領幼兒到柱柱世界。

二、通過反覆嘗試初步認識圓柱體,引導幼兒體驗圓柱世界的祕密。

1.玩一玩、想一想--

引導幼兒第一次遊戲嘗試,知道圓柱體的名稱。

①讓幼兒任意挑選一種玩具,自由感知圓柱世界的豐富。

②啟發提問:

a、你玩的是什麼?它象什麼形狀?

b、你還發現了圓柱世界的什麼祕密?

③鼓勵幼兒完整表述自己的經驗,重點能說出它象什麼形狀?

④以機器人口吻小結--柱柱世界裡的每樣東西都象柱子一樣,這種形體就叫圓柱體。

2.量一量,說一說--

引導幼兒第二次測量嘗試,感知圓柱體的特徵。

①啟發嘗試:

a、你發現圓柱體是什麼樣的?它跟圓形一樣嗎?

b、請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麼玩的?

c、每個圓柱體摸上去都是什麼感覺?請你用繩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嗎

②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圓柱體的主要特徵,能用手,繩子,尺子量一量圓柱體的兩端和中間是否一樣。

③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

④小結:圓柱體的兩端是兩個一樣大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放倒了還會滾動。

三、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鞏固認識圓柱體,提高幼兒對圓柱世界的辨別能力。

1.迭一迭,變一變--讓幼兒在比較嘗試中加深對圓柱體的印象。

①啟發提問:

a、你知道硬幣是什麼形狀的?

b、你能不能用許多硬幣變一個圓柱體?

②幼兒操作,思考:你是怎麼變的?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迭起來象什麼?

③小結: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迭起來象圓柱體。

2.找一找,削一削--讓幼兒在尋找相似與不似中加深對圓柱體的理解。

①以柱柱口吻誇獎操作認真的幼兒,並尋求幫助:你能不能幫我把象圓柱體的東西找出來?

②引導幼兒觀察陳列櫃內實物,分辨相似與不似圓柱體的東西,並說出原因。

③提出疑問:怎樣使胡蘿蔔變得象圓柱體?

④教師操作:用削刀將胡蘿蔔削掉,中間部分削去外皮,變成一樣粗細。

四、通過聯想生活中的圓柱體,開拓幼兒對圓柱世界的遷移發散能力。想一想,說一說:你在生活中還見到、用到的東西有哪些象圓柱體?

五、通過分組小製作延伸幼兒對圓柱世界的想象創造能力。

1.製作望遠鏡--在長方形卡紙上先塗上花紋,再粘制兩個一樣大的圓柱體,並用膠水固定。

2.花鏈數字玩具--在許多形狀中尋找圓柱體的小紙鏈,並串到彎好的鐵絲上,變成花鏈玩具。

3.紙筒小動物--利用廢衛生紙筒,捲上色紙,貼上眼睛、嘴巴、耳朵等製作小兔、小鳥、螃蟹等小動物。

插吸管--把吸管有規律地插入紙杯,並調整吸管兩邊長度,變出各種形態東西。

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絡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充套件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徵。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於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並且善於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採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著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徵,並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後,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遊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科學沉與浮教案及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充分體驗身邊的科學,對摩擦生電現象感興趣。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大膽猜測,獨立完成實驗。

3.初步瞭解感知”靜電”現象,知道摩擦生電。

4.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重難點:

知道物體摩擦後能生電。

能獨立完成操作摩擦生電的操作現象。

活動準備:

吸管若干、塑料尺若干、木棍若干、塑料筆桿若干、碎紙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提問匯入。

1.教師出示操作材料和碎紙片並提問:桌子上的物品都認識嗎?你能用桌子上的物品讓彩色的碎紙片站起來跳舞嗎?請你試試看。

2.提要求,請幼兒自由嘗試。

3.交流操作結果。

二、教師操作,引起幼兒觀察和探索的興趣。

1、教師摩擦吸管,然後輕輕靠近紙片,讓幼兒觀察紙片的變化。

2、對剛才的現象進行猜測和交流。提問:”為什麼小紙片會自己蹦到我的吸管上呢?”3.幼兒猜測討論,可以讓幼兒摸摸吸管,大膽猜測,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擴充套件思路來思考。

三、感知體驗摩擦生電的現象。

1.幼兒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

師:”小朋友,你們猜了這麼多的方法,是不是這樣的呢?自己動手去試試,當吸管靠近碎紙片時,小紙片會主動地跳到吸管上嗎?”

2.小結實驗結果:請幼兒將自己使用各種材料操作的情況和結果,用語句表述出來。

四、引導幼兒瞭解感知摩擦生電的原理。

1.教師請幼兒在頭髮上或者衣服上摩擦操作物品,再次嘗試操作。

2.小結結束:”摩擦生電”是一種靜電現象,就是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沒有摩擦或摩擦的時間力度不夠都沒辦法產生靜電。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很多的靜電現象,梳頭的`時候頭髮飄起來,脫衣時候有聲音和點點火花。被靜電”電”到了會有疼和麻的感覺。

活動反思:

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感知哪些東西是可以滾的;幼兒嘗試用語言表述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首先我把已經準備好的各種珠子(珠子有三角形的、方形的、圓形的)分發給幼兒,讓幼兒挑選自己認為可以滾動的珠子。接著做滾動實驗驗證預先幼兒的猜想。請幼兒把珠子放到斜坡(教師發給幼兒硬紙做斜坡)試一試,看看這些珠子哪些會滾,並把會滾動的珠子放進自己的碗裡。並請幼兒說一說。再接著,教師引導幼兒比一比、看一看中去發現會滾的物體都有圓形的一面。最後,老師總結並延伸。整個活動過程幼兒是在探索中感知了哪些東西會滾,充分體驗玩滾動遊戲的樂趣,滿足了幼兒的探索慾望,使幼兒在探索中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但存在著不足之處:我自身語言不夠簡潔、指導語不夠明確,幼兒操作這一環節有點亂,我需要加強控制課堂的能力。

活動中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的特點,以幼兒興趣為切入點,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和材料,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活動學習的環境,讓幼兒與各種材料進行互動,從而感知滾動的科學現象,形成圓圓的東西能滾動的關鍵經驗。整個活動孩子們充滿了濃厚的興趣,觀察力、動手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目標達成度極高。

科學沉與浮教案及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課件和講述等活動,初步瞭解有關動物卵生和胎生的基本常識。

2、激發對動物的探索興趣,增強對小動物的熱愛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蜻蜓和母雞生寶寶的多媒體課件、紅、綠綵帶、小紅旗若干等。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師: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一位客人,看,是誰來了呀?(小鳥)小鳥長大了,它想飛到外面去看看周圍的世界,我們跟著小鳥一起去看看吧。

二、觀看課件、瞭解動物的兩種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課件瞭解卵生動物的常識。

1.觀看蜻蜓的課件。

(1)、提問:故事裡小鳥碰到了誰?蜻蜓媽媽在幹什麼?

(2)、蜻蜓媽媽是怎樣生小寶寶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寶寶是怎樣長大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課件,(卵→幼蟲→蜻蜓)

(3)師:還有哪些動物和蜻蜓一樣也是產卵的?(出示課件:蝴蝶、蒼蠅、蚊子)

(4)師: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鳥謝謝你們告訴了它這麼多知識,它繼續往前飛,又會看見什麼呢?

2.觀看母雞的課件。

(1)、小鳥看到誰在幹什麼?母雞是怎樣生寶寶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課件(母雞→雞蛋→小雞)

(2)、師:還有哪些動物會生蛋呢?(出示課件:鴨、鵝、鳥)小結:像這些動物媽媽先產卵,小寶寶呆在卵裡,吸收卵裡的養分,然後不斷的變化長大,最後長成和媽媽一樣的動物叫卵生動物.這種動物媽媽生寶寶的方式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卵生。

(3)、擴散思維:還有哪些動物也是卵生動物?(出示課件:鷹、螞蟻、魚、壁虎)師小結:其實動物界裡,很多鳥類、昆蟲累、魚類、爬行類都是卵生動物。

(二)、瞭解胎生動物的有關常識。

(1)、是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卵生動物的呢?(不是)

(2)、出示課件,貓的圖片,貓媽媽生下的寶寶是誰?它長的怎麼樣?

(3)、出示課件,狗的圖片,狗媽媽生下的寶寶是誰?它長的怎麼樣?(引導幼兒觀察小貓、小狗一生下來就和媽媽長的一個模樣就有頭、身體、四肢、尾巴,還要喝媽媽的奶長大呢。)小結:像小貓、小狗一生下來就和媽媽長的一樣的動物叫胎生動物。這種動物媽媽生寶寶的`方式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胎生。

(4)、發散性思考:出示課件,大象是胎生動物還是卵生動物?還有哪些動物也是胎生動物?(出示課件,豬、牛、兔……)師小結:其實在動物界,許多哺乳動物都是胎生動物。

三、鞏固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

(1)、分別出示各種小動物課件,讓幼兒猜猜它是卵生動物?還是胎生動物?

(2)、幼兒講述後,教師逐一出示答案。

四、出示課件,以競賽的形式,幼兒進行搶答,進一步鞏固對卵生、胎生的知識。

1、師介紹參賽小組:紅隊:紅隊必勝,耶。

綠隊:綠色綠色,健康快樂!耶。

2、師介紹遊戲規則:當出示動物圖片時,請每隊隊員進行舉手搶答,答對的小組隊員自己插上一面小紅旗,搶答結束後以紅旗多的一隊獲勝。

3、總結得分情況,祝賀獲勝小組。

五、活動延伸:

師:大自然還有許多動物,哪些是卵生動物,哪些是胎生動物呢,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查閱資料,收集一些圖片帶到幼兒來,介紹給其他小朋友聽,好嗎?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中幼兒都充滿了熱情與好奇。孩子們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始終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主動的學習中探索,在自由的探索中發現,使幼兒不僅知道動物的出生方式,還知道了它們的成長過程。在遊戲環節孩子們通過操作在玩中學,操作中驗證。與幼兒互動將幼兒的經驗提升。

科學沉與浮教案及反思篇6

【教材分析】

?讓誰先吃好呢》是一個幽默生動、結尾出人意料的繪本故事,將乏味的“排序”完美地蘊藏在美妙的故事裡,將繪本與數學知識、生活經驗完美地結合起來。所以我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了此次數學活動。在活動設計中,我以“讓誰先吃”的故事情境為切入口,利用情境推動幼兒對於高矮、大小和輕重排序經驗的不斷建構,活動目標在過程中自然展現、層層鋪展、一一達成。讓幼兒在活動中表達、探索、操作,潛移默化地學習到數學知識,體驗排序帶來的的樂趣。

【教學目標】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2.能按要求進行輕重排序,嘗試記錄結果。

3.積極參與排序活動,體驗排序中的樂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按動物個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長短、尾巴長短、體重的輕重進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難點:在數石頭遊戲中,比出動物間的輕重關係,並嘗試運用“〈、〉、=”號記錄操作結果。

【教學方法設計】

每位幼兒一份動物可操作排序材料,體重記錄單,教師藉助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輔助教學。

【教學媒體與資源選擇】

繪本故事書《讓誰先吃好呢》,白板課件,設計過程中用到的畫面圖片和對應點選的小按鈕。

【課堂教學用工具和軟體】

1.物質準備:活動白板課件,幼兒人手一份記錄單、鉛筆、橡皮擦和動物排序圖片。

2.經驗準備:認識蹺蹺板,知道蹺蹺板是平的、翹高翹低表示的意思。

【教學實施過程】

一、初步瞭解動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徵。

1.瞭解動物的主要特徵。

(1)師(點選課件):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一些動物朋友,看,都有誰呢?數一數,一共有幾位?(猴子、長頸鹿、兔子、犀牛、鱷魚、毛毛蟲;6位朋友)

(2)師:這些動物朋友身上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呢?(例如:我們可以叫它長耳朵小兔、大嘴巴鱷魚、高個子長頸鹿、長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蟲)

2.瞭解桃子的特徵。

(1)師(刷出來):咦,他們都在看什麼呀?(桃子)

(2)師:看看,這個桃子長得什麼樣?

(3)師:哇,這樣一個愛心形狀的、又紅又黃的大桃子,看著就很好吃,饞得動物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可是6個動物1個桃子,讓誰先吃好呢?

二、結合故事,引導幼兒按動物的某一特徵排序。

(一)按動物高矮、大小、長短排序。

1.按個子的高矮排序。

(1)師:“按照個子高矮的`順序吃怎麼樣?”長頸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說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看,誰的個子最高了。

(2)師:於是,他們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樹開始量身高。(點選下一頁)請你們仔細的看看,有沒有人耍賴皮犯規?(幼兒講述)

(3)師:對呀,量身高要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比,站站直,不能算上耳朵和尾巴。看,他們站好了,誰最高?第二高是誰呢?第三高呢?接下來輪到誰?第五高?最矮的一個是誰呀?(教師在動物的下方寫上排名數字)

(4)師:按照個子高矮的排法,最高的是長頸鹿,所以桃子得它先吃。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1)師:“不行,這麼大的桃子,當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鱷魚張著一張大嘴發話了。於是,動物們都張大了自己的嘴巴,請你們看一看、比一比,按照嘴巴大小的順序,該怎麼排呢?

(2)請個別幼兒在白板上操作排序,教師用課件來驗證(點選每個動物的嘴巴處就會出現一個個不同顏色、大小的圓,方便拖動比較),並一同小結排序。鱷魚嘴巴最大,該它先吃,如他願了!

教學設計按耳朵的長短排序。

(1)師:這時候長耳朵兔子和長尾巴猴子不同意了,它們會說什麼呢?

(2)兔子:按耳朵長短排序(幼兒操作材料排序)猴子:按尾巴長短排序請小朋友按照長尾巴猴子的想法(點星星出現尾巴標記),一起來排排尾巴長短的順序吧!(幼兒說教師拖動動物排序)講評,師幼一同小結尾巴長短排序按耳朵長短(點花朵出現耳朵標記)來排序的話,該怎麼排呢?交待操作要求:老師這兒有一張排序表,紅旗是起點,請你們將動物們按照耳朵長短的順序來整齊地排在黑線上。(幼兒操作)講評,師幼一同小結耳朵長短排序

三、引導幼兒按動物的輕重進行記錄和排序。

1.討論比重方法。

(1)師:這下大肚皮的犀牛使勁兒的跺著腳,直說:“不行”。它會要求比什麼呢?(比比誰最重)你們真的說到它心理去了,它就是要按體重的順序來排。

(2)師:那體重該怎麼稱啊?用什麼好辦法呢?(點出蹺蹺板)運用蹺蹺板稱重,一頭坐小動物,一頭放石頭。

師:想一想,蹺蹺板是平的代表什麼意思?一樣重可以用符號“=”來表示。蹺得高的表示重還是輕呢?蹺得低呢?如果蹺蹺板左邊重右邊輕,可以用“>”來記錄,左輕右重用“t;”。(課件一一點出,對應記錄幫助幼兒理解)

2.(點第一顆星星出現“體重記錄表”)教師交待操作要求:為了公平起見,請我們小朋友來做裁判。先看好是哪位小動物在稱重,然後數一數蹺蹺板上石頭的數量用數字記錄在“石頭”下面的格子裡,最後看看蹺蹺板是平的還是翹的,用相應的符號記錄在中間。

3.幼兒記錄,教師觀察指導。

4.交流操作結果,教師記錄反饋糾正。

5.引導幼兒一同來看著記錄表進行體重的排序。

師:那麼我一起來看著這張記錄表,給小動物們排排體重吧!(點第二顆星星出現排序圖,點第三顆星星消失動物稱重圖而出現6個動物進行拖拽)(幼兒說,教師排)看來桃子該給最重的犀牛先吃哇。

四、引導幼兒思考逆轉排序。

1.(邊小結邊依次點頁面中的小星星圖示課件)

師:毛毛蟲心想:“比誰最高,長頸鹿是第一名;比誰的嘴巴最大時,鱷魚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長、尾巴最長時,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誰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它該比什麼得第一呢?

2.對呀,為什麼不管什麼順序,都要從最大的開始!毛毛蟲也想到了,我們可以反過來嘛,要論誰的個子最小,毛毛蟲是第一;要論誰的嘴巴最小,毛毛蟲也是第一;耳朵最短、尾巴最短、體重最輕,這第一名不都是毛毛蟲嘛!大家一致認同了,於是毛毛蟲痛快地鑽進桃子裡先吃了起來。

五、拓展延伸

1.師:想想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從小排到大、從矮排到高、從短排到長”的情況發生?(排隊、坐座位、做操時)

2.師:小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比較方法,只要你認真觀察,你就會找到許許多多的排列方式。動物們依據自身的特點都找到了第一名的地方,其實在你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第一名,請你們回去想想自己在什麼方面是最厲害的?

【活動反思】

?讓誰先吃好呢?》是一節大班綜合活動,第一次看到這個標題,我以為是一節禮儀活動,當看到活動簡案後,發現這是一節和數學有關的活動。

一、活動選材貼近生活、設計層層遞進

該活動選材來自一個繪本,主要講述一群小動物為了吃一個桃子,進行不同形式的比較,因為繪本中的小動物都是幼兒熟悉的,所以通過觀察,幼兒能快速的發現每個小動物的主要特徵。教師能有效的抓住繪本中的資訊,讓幼兒聯絡自身的生活經驗說說自己的特長,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該活動中教師精心設計每個環節,各個環節都能有效的挖掘繪本中的價值,活動環節層層遞進,先從圖片中找出6位動物朋友,然後讓幼兒去觀察動物的主要特徵,為下面動物進行比較做了很好的鋪,然後依據動物的目光引出了桃子。在動物朋友進行了不同形式的比較時,教師引導幼兒用各種方法根據動物的特徵排序,發現無論怎麼比毛毛蟲都是第一名,於是毛毛蟲品嚐到了桃子,最後引導幼兒有好東西要和同伴共同分享。

二、教師教態親切自然、提問簡短有效

執教該活動的是一位從教2年的教師,從活動中不難發現該教師教育基本功紮實,能對幼兒進行善引、善導,而且教態親切、自然,能和幼兒有效的互動。在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特徵時教師能用各種動作進行簡單的提示,並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說一說。活動中教師的語言(提問和總結)都是簡短有效的,教師能根據繪本內容用簡短的語言進行提問,並針對幼兒的各種回答教師能用簡短總結,而不是重複幼兒的回答,這一點很好。

整個活動是以綜合活動進行展示,活動中的主要內容偏向以數學,通過聆聽本活動,讓我發現繪本的不同形式的展現,繪本不一定是語言活動的專屬,主要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細心觀察,便能發掘繪本中更多的價值。

科學沉與浮教案及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水的浮力作用,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感受自然之力的強大,體會事物的相對性。

3、聯絡生活,節約用水,養成正確的用水習慣。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瞭解水的浮力作用,感受自然之力的強大

難點: 理解水的浮力作用,體會事物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每桌一大盆水、紙杯、封閉的紙盒、鐵片、木塊、蘋果、紙製小船等

活動過程

一、 提出問題,展開討論

1、 教師出示一組關於水的圖片,幼兒觀察。

有大海、小河、下雨、溫泉、海嘯、洪水、冰川、海難、等

2、教師提問:你喜歡哪些圖片,不喜歡哪些圖片?

要求幼兒自由選擇來分類,將圖片放入相應的圓圈中

喜歡

不喜歡

4、根據分類提問:你喜歡它的哪方面,為什麼?

幼兒回答:對於幼兒不同觀點,教師要尊重,從科學的方面進行解釋,

如:有的幼兒喜歡海嘯,教師應從自然災害和水力資源兩方面談它的利弊。

二、提出問題,展開探索

1、教師講述:小朋友們從這些圖片我們知道水是有力量的,即使它看起來很安靜,但它仍然有強大的力量。現在你們面前有一盆水,我們來試試它的力量。

2、幼兒自由選擇測試物品,放在水中進行探索。(提醒幼兒注意有水濺出時,用抹布擦掉)

教師提問:你發現水的力量了嗎?它有多大?

幼兒上臺講述自己的發現,教師點評

(幼兒的疑問很多,教師要引導幼兒去發現而不代替幼兒講述。)

於此點出“浮力”一詞,並歸納定義

三、針對疑問,進行相對力量的探索

1、請發現相對特點的幼兒上臺講述自己的發現和疑問,引起多數幼兒探索的興趣。

教師提問:為什麼會這樣?你們找找原因?

幼兒探索、討論,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原因。

2、引導幼兒歸納:物體大、輕——水的浮力大

物體小、重——水的浮力小

物體大小相同 輕的 浮力大

重的 浮力小

3、播放音樂幼兒自由測試

四、播放關於全球水資源缺少、惡化的圖片

1、 教師講述圖片來源,幼兒討論解決方法

2、提出保護水資源的辦法

節約用水,關好水龍頭

不向水裡扔垃圾,不向水裡倒汙水

用洗手的水衝廁??

用雨水澆花

多種樹、草

教學反思

水是我們常見的液體,幼兒從小就對它感興趣,玩水成為主要的遊戲之一。怎樣玩,從玩中學到知識,啟發智慧。幼兒《綱要》中提到“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本課充分運用幼兒身邊最見的水,用試驗的方式讓幼兒體會到探索的樂趣,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在其中容易代替幼兒去解答問題,應堅守幼兒才是探索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指向標,在幼兒深陷謎團時給予點撥。教學中幼兒積極參於,大膽提問,自由探索的目標很明確,對自己的發現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可能表達不是很準確,但發現的過程足以讓幼兒對科學活充滿好奇,激發出潛在的探索慾望。由於本課操作居多,課程的條理性要求很高,從觀察——體驗——總結,發現的過程就是在成長,幼兒的自主討論能力得到提高,教師應尊重幼兒的好奇,和幼兒一同去尋找答案。同時將環保意識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幼兒,我們的生活因水而有生機,同時因水的缺乏,失去希望。啟發幼兒熱愛生活,從自己做起,保護環境。

科學沉與浮教案及反思篇8

活動由來: 在我園的區域體育活動中有一個民間體育遊戲區,孩子們通過區域體育活動接觸了許多民間體育遊戲,他們對這些簡單的民間遊戲非常喜愛。能不能把舞龍這種民間體育遊戲介紹給孩子們呢?結合我園"十一五"課題--自制體育教玩具在活動中的運用,我就想利用廢舊材料製作龍燈供幼兒遊戲。當我把這個玩具呈現給孩子們的時候,他們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在遊戲中,我發現他們雖然喜愛這個玩具,但玩的時候缺乏方法,團隊合作的意識比較弱。所以我就設計了這樣一節體育課,豐富幼兒舞龍的經驗,讓他們學習一些基本的隊形和動作,並加強團隊的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學習模仿舞龍中的幾種基本動作。

2.發展幼兒的上肢力量和協調平衡能力。

3.讓幼兒通過舞龍學習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團隊精神。

4.體驗合作舞龍的樂趣,激發對民間舞龍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1.北操場場地。

2.舞龍用道具、龍珠。

3.設定障礙所需要的礦泉水瓶,兩根長繩空中牽鈴鐺,啤酒桶4個。

4.地面上畫出一個大大的螺旋形。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進行熱身運動。

小朋友在場外站成4隊,手持龍燈。

師:小朋友們,前幾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舞龍,現在有請我們小小舞龍隊聽著鼓點,看著龍珠一起進場吧。(小朋友們齊聲說"好")

2.自由探索"舞龍"。

(1)分組練習,請幼兒複習已有的舞龍經驗。

師:為了讓舞龍的節目更精彩,我們還要加油練習喲!現在請你們分組把已經學會的舞龍的玩法練習一下吧!(請小朋友們分散練習,老師進行小組、個別指導和提醒)

(2)讓每隊幼兒在大家面前進行展示。

師:現在要請你們每一隊來為大家表演一下,看看你們練習得怎麼樣。

3.通過設定障礙,讓幼兒的動作更規範,合作更緊密。

師:剛才小朋友們舞龍都很棒,舞龍的動作也很豐富。但是為了讓我們表演舞龍的時候更精彩,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活動材料,幫助你們把動作做得更規範。你們看,這是游龍戲水,我們繞過障礙模仿龍在大海里左右遊動;這是飛龍奏樂,你們一定要高舉龍身,讓小鈴鐺發出好聽的聲音;接著的是潛龍探海,你們要讓龍身探到海底;最後是盤龍望月,你們一定要開動腦筋走進迷宮,還要能夠順利地走出來,這樣你們盤龍的動作會更好看。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幼兒按游龍戲水、飛龍奏樂、潛龍探海、盤龍望月的遊戲嘗試探索。

4.雙龍戲珠,進行競賽。

師:老師還想給你們增加一點難度,把你們變成兩條大龍。

(1)介紹競賽規則。

師:現在我們進行雙龍奪珠的比賽。比賽的時候,要互相幫助,團結合作,注意安全。誰最先搶到龍珠,誰就是勝利者。

(2)為幼兒進行總結,分析沒有勝利的原因。

(3)再次進行比賽。

5.結束部分。

師:今天你們的表現簡直太棒啦,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歡呼聲送給我們自己吧!現在讓我們變成一條巨龍,把所有精彩的動作穿起來,聽音樂,看龍珠,舞起來吧!

(放《金蛇狂舞》的音樂,請小朋友跟隨龍珠把前面所有的動作穿起來表演一次。最後一段音樂時,退場)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熱身--自主嘗試一一交流經驗--有意練習--放鬆活動等環節,引導幼兒進行舞龍的練習。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處在愉快的狀態中,既有獨立思考,也有與同伴互助合作的喜悅。在平時.小朋友們舞龍的隨意性比較大,動作不太規範,所以我們設定了一些障礙來幫助幼兒把動作做得更到位一些,達到體育活動的目的,比如牽在空中的鈴鐺,讓幼兒把上肢儘量舉直,啤酒桶與竹竿,讓幼兒彎下腰來,地上所畫的螺旋形,幫助幼兒在沒有老師帶領的情況下,學習螺旋走等。我們儘量通過有趣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反覆的動作練習中提高動作的規範性。同時,通過設定障礙來提高遊戲難度,對幼兒形成挑戰,讓幼兒在挑戰難度的過程中增強對自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