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大班沉與浮教學反思8篇

完成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作為一名教師,大家絕對要習慣性地進行教學反思,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大班沉與浮教學反思8篇,供大家參考。

大班沉與浮教學反思8篇

大班沉與浮教學反思篇1

大班測量活動:小路有多長,是指在利用各種測量工具來測量路的長度,學習利用自然物進行測量時,運用到的方法,例如:首尾相接、做標記的方法,並理解所用的材料不同,測量的結果也不一樣。並在學會了測量方法後,能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

此次觀察的活動是大二班的測量活動:小路有多長,教師通過情境的匯入,引發幼兒的興趣,通過設定疑問:如何測量小路的長度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利用不同的材料進行測量,通過先讓幼兒進行嘗試,教師在觀察中發現,幼兒的問題,提出質疑,然後與幼兒一起共同接解決問題,發現測量的方法。

幼兒在第二階段開始自主組合與測量中,利用了教師提供的一些工具,例如:吸管、筆、手掌。觀察的這一組幼兒選取了吸管為測量工具,a小朋友先選擇了吸管,小朋友一邊測量一邊做著記號,老師問他小路有多長,他告訴老師“忘記了”,老師接著問:“怎樣就不會忘記了?”孩子明白了過來。b小朋友擇選取了一支筆作為測量工具,他量來量去,也沒得出結果最後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了測量活動。

一個班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差異,a小朋友的觀察力比較強,年齡也大一些,因此也較好的掌握了做記號和首尾相接地測量方法。同時在教師的提醒下做好了相關及記錄,而b小朋友年齡較小,並沒有掌握測量方法:做標記法。

在對於b小朋友在測量時沒有找到相應的方法,一是與年齡有關,二是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測量時,就應該改變策略,例如:觀察法:可先讓b小朋友去觀察a小朋友的方法,並追問,“他在每一次測量時都幹了些什麼?為什麼?”幫助b小朋友增強信心,逐步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原因是什麼?

大班沉與浮教學反思篇2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朋友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在教學5的組成時自己的幾點體會。

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本次活動,我選取的操作材料來源於生活中常見的鈕釦,幼兒在分鈕釦時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兒學習變得輕鬆而有趣。

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於是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培養幼兒數學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4的組成時,引導幼兒用手指表示數,用彩色筆畫圓點表示數,根據老師的要求動手擺圓片、擺小棍等;教學5的組成時,我先讓幼兒動手玩鈕釦,往小盤裡撒鈕釦,看看有幾顆正面,幾顆反面,邊玩邊做記錄,然後說說自己的結果,這樣。數的組成自然而然的在幼兒的談話中總結出來了,接著我讓幼兒們一起觀察、討論,發現規律,說說怎樣能更快地記住數的組成,在肯定幼兒有自己想法的同時,我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說說那種方法更好、更簡單易記,找出最佳的方法。在這樣的動手操作中幼兒不僅掌握了5的組成,同時也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創新的意識。

遊戲是幼兒的最愛,是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開火車”的遊戲幫助幼兒進一步複習3以內的加減法;“又有蘋果又有梨”、“拼數”的遊戲幫助幼兒鞏固複習4以內數的組成;再加上童謠、歌曲的介入,課堂上教師為幼兒創設了寬鬆、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幼兒在各種遊戲活動中一邊遊戲一邊學習,玩中學、做中學,寓教於樂。

大班沉與浮教學反思篇3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的理解兩數之間的多大小。

2、更進一步得理解數數。

注意:在數物時的手不要遮住圖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時有一定長度的東西來帶領幼兒按物數數。

二、活動準備:

1、一張圖,上有20個蘋果 、15個梨 、10個香蕉,按每排5個用排列法排列

2、卡紙做的獎品彩色小蘋果、香蕉、梨圖案小勳章數個。

三、活動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好,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教:那你們喜歡什麼水果呢?

教:那麼多,,那天水果王國給我送來了幾個勳章圖案,他們說你們好聰明,是個肯動腦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給你們 (拿出水果勳章)你們看好看嗎?幼:好看。

教:想要嗎?

教:那好。(拿出圖)你們看這上面有什麼呀?

教:對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好嗎?

幼: (1、2、3、4、5、6、...)

教:小朋友有多少蘋果個呀?誰來回答。

教:恩,對了,你回答的很好,給你一個蘋果圖案小勳章。

(一樣的依次的和幼兒再數一數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數出了香蕉15個梨10個,香蕉和蘋果誰多一 點呀?

幼兒:蘋果比香蕉多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蘋果多一點,再在蘋果和香蕉的下面對應的寫上個數的數字)

教師:對了,那蘋果20個,香蕉15個,那麼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

朋友們跟著我說:20比15多,20比15大,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

(再依次說蘋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關係)

結束語;小朋友你們回家後再數一數別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誰比誰多,誰的數量大)

大班沉與浮教學反思篇4

活動片段:這是大班上學期數學活動——《有趣的數字》,活動的核心目標是:知道電話號碼是由數字排列組成的,不同的電話號碼,其數字的排列方式是不一樣的。老師為了引出電話及電話的用途時,用擬人的口吻設計了一個問題情境:我們準備去秋遊,老師準備要邀請幾位小動物一起去秋遊,大家幫我想想辦法怎樣通知小動物呢?幼兒一回答:看小動物愛吃什麼,就給小動物買好吃的。老師說,你沒有把老師的問題聽清楚,請坐下。該教師於是又將問題說了一遍:我們想請小動物去秋遊,但是又不知道怎樣通知他們?你們說有什麼好辦法呢?幼兒二回答:小白兔愛吃紅蘿蔔。老師:小動物愛吃什麼,由小動物自己決定。我們現在怎樣去告訴小動物,我們要去秋遊了,那麼有什麼好的辦法呢?幼兒三的回答:給他送好吃的東西。老師:可我不知道小動物的家住在哪裡?這時班上的小朋友開始自發地議論開來。老師說:比如說,前天,有一個小朋友沒來,我要通知他來幼兒園,我們可以怎樣通知他呢?許多小朋友一下子就說:打電話。老師說,噢!我們可以打電話來請小動物來秋遊……

分析:在第一位小朋友答非所問的情況下,老師判斷幼兒沒有聽清楚老師提的問題而將問題再重複一遍,這樣的處理應該說是合理而有必要的。而第二位幼兒的回答估計上受第一位幼兒回答思路的影響,犯上了第一位幼兒同樣的錯誤——沒有聽清,可能嚴格說是沒有聽明白教師的問題。而在第三位幼兒答非所問的時候,教師的追問似乎有引起幼兒思考(幼兒開始自發議論開來)。至此教師趕快給幼兒必要的暗示,將問題替換成與幼兒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幼兒則一下子便懂得了通知小動物的辦法。事後瞭解才知道,原來該教師是借班上課,該班幼兒不懂得“通知”一詞的含義而造成答非所問的這一現象。在此,我們想探討的問題是:在幼兒聽不懂教師的話語指令(通常是問題),教師通常會對話語指令再作進一步的暗示。應該說懂得如何進行有效的暗示,也是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中與幼兒互動必備的基本技能。有效暗示,應該要善於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暗示方式,如語言暗示、表情暗示和動作暗示。如果是比較簡單的,估計教師結合特定的情境,配合一定的表情、或動作暗示就可以達到目的。而對比較複雜的情況,更多的可能要藉助於語言暗示。但像通過加重語氣、語調對幼兒進行是否式答案的暗示是不可取的。比如,我們經常遇到的這種情況:“好不好哩?”,如果幼兒原先回答的是“好”,那麼教師再這樣重複一遍,幼兒受暗示後就會馬上改口回答“不好”。我們認為,這一語言暗示,進可能要與幼兒已有的經驗想聯絡起來,與幼兒智力發展水平是相適宜的。比如,案例中的處理就是將問題轉化為與幼兒的經驗掛鉤起來。同樣的,有時也可以通過降低問題的難度,或將問題作進一步具體化等方式來進行有效的語言暗示。

大班沉與浮教學反思篇5

昨天我班孩子學習了5的組成,我談談在教學5的組成時自己的幾點體會。

我是剛接本班,聽說本班孩子對數概念掌握不是很好,我就進行了複習及瞭解孩子們的情況,發現個別孩子就連數字3、4、5等數字還不認識,更談不上那個數數。我就與家長及時聯絡,進行了溝通,希望家長那個配合我們的工作。

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本次活動,我選取的操作材料來源於生活中常見的雪花片,幼兒在分“雪花片”時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兒學習變得輕鬆而有趣。我覺得動手操作,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

教學5的組成時,我請幼兒每次拿五個雪花片,然後將小雪花片分成兩份擺放到作業單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樣。分完後檢查是否有重複或漏分的現象,最後將分得結果記錄下來,然後說說自己的結果,交流分享。通過這種有趣的實物操作,幼兒自然而然地瞭解了5的組成。接著我讓幼兒們一起觀察、討論,發現規律,說說怎樣能更快地記住數的組成,在肯定幼兒想法的同時,我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說說那種方法更好、更簡單易記,找出最佳的方法。在這樣的動手操作中幼兒不僅掌握了5的組成,同時也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創新的意識。

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於是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培養幼兒數學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大班沉與浮教學反思篇6

活動目的:

1、學習5的減法,學會正確計算5的四組減法。

2、幼兒通過操作,理解加法的計算過程,體會用“數的組成”來計算5的減法是最簡單的方法。

3、培養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活動重點:學習5的減法。

難點:在操作中掌握5的減法運算。

反思:幼兒知道1個實物和4個實物合起是5個實物,從5個實物中拿走1個大家也知道剩下4個,但幼兒比較難理解“5-1=4”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操作幼兒能掌握5的減法。

活動準備: 5的組成列式若干,5以內的運算列式若干,背景圖一幅,1—5數字操作卡片若干、操作卡片(、松鼠五隻、蝴蝶五隻、小鳥五隻、小鴨五隻)

反思:幼兒對抽象的減法運算如“5-2=3”不能理解,也不感興趣。但如果藉助一些實物,並放入常情中,幼兒能運用表象進行減法運算,因此準備了以上教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奧爾夫音樂《火車快飛》幼兒“開火車”進場。

反思:用歌曲與數、形知識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律動進來,提高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遊戲“開火車”複習5的組成。

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一起玩“開火車”的遊戲,遊戲中答對的小朋友可以跟老師一起開動火車。

“開火車”遊戲——老師“嘿嘿,我們的火車幾點開”(出示5的組成列式);幼兒“嘿嘿,我們的火車××點開”

請部分積極發言幼兒上來玩“開火車”(配合音樂)教師:火車要開,請你上來。

遊戲重複玩兩次,讓每位幼兒都參與。

反思:著名教育家克魯斯卡婭說過:“遊戲對兒童是學習,是勞動,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結合遊戲進行數學教育可使兒童擺脫枯燥抽象數概念,從而提高對5組成的複習的興趣。在玩開火車遊戲中,幼兒積極參與回答問題,通過幼兒自己努力終於坐上長長的火車。

2、出示背景圖

1、老師:我們開火車來到一片草地,草地上有樹有花好漂亮,小朋友們看看,大樹上來了幾隻小松鼠?(五隻)五隻小松鼠用數字幾來表示?(5)這時走了幾隻小松鼠?(一隻)一隻小松鼠用數字幾來表示?(1)5只小松鼠走了1只小松鼠還剩下幾隻松鼠?(4只)用什麼符號來表示(一號)我們用算式來表示:5—1=4

2、草地上的熱鬧聲吸引了漂亮的花仙子,你們看誰來了?(教師表演蝴蝶)我們數一數有幾隻蝴蝶飛來了採花?那裡也有花,有兩隻蝴蝶飛走了,(以下過程同上)

3、過了一會,小鳥也飛來玩遊戲,小朋友看有幾隻小鳥飛來了?又飛走了幾隻小鳥?(以下過程同上)

4、小朋友猜猜誰來了,(教師表演鴨子)有幾隻小鴨來游泳?過了一會,又有幾隻小鴨遊走了?(以下過程同上下文)

大班沉與浮教學反思篇7

設計意圖:

守恆觀念是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標誌。因為各種最基本的推理形式都是建立在量的不變性的原理基礎上的。大班的幼兒他們對各種事物充滿了好奇,已傾向於自主探索去尋求答案。“面積守恆”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是一個相對較為難理解的一個內容。但卻符合大班幼兒愛探索的年齡特點。對此,我選擇了《體驗面積守恆》這節活動。幼兒通過感知親身體驗,能不受形狀、顏色、方位等因素的干擾,初步體驗圖形面積的守恆。在活動中我將知識點轉化為一個個具體操作的環節,讓幼兒通過活動,初步體驗感知,會比較用相同的小圖形組成不同形狀的大圖形的面積,感知大圖形雖然形狀不同,所擺放的小圖形個數、形狀相同,從而推理出大圖形的面積相等。幼兒在操作活動中通過自己的動腦、動手活動,使自身動作與所學知識協調,從而獲得知識。整個活動由初步感知——排除干擾——小組合作,進一步感知體驗,難度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地引導幼兒去觀察、比較,探索發現比較圖形大小的方法,繼而粗淺地掌握了圖形面積守恆的概念。

在本節活動中,我運用了觀察比較法、討論法、操作法,讓幼兒在看一看、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玩一玩中瞭解了原來判斷兩個圖形的大小是不受排列形狀、顏色、方位的影響的。從而輕鬆突破了活動的重難點。

活動目標:

1、對數學活動感興趣,能夠大膽的探索發現。

2、在操作過程中主動學習,進一步發展觀察力、探索發現能力。

3、能不受形狀、顏色、方位等因素的干擾,初步體驗面積的守恆。

活動重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發現,初步感知圖形面積守恆。

難點:能不受排列形狀、顏色、方位的影響,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活動準備:

圖形操作卡片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整體與部分的比較,初步感知圖形面積守恆

(一)整體匯入,引發話題。

請幼兒觀察正方形並沿著圖形上面的虛線進行分割。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幾部分?是什麼圖形?

(二)探索發現,分割比較。

1、比一比、看一看這四個三角形,你發現了什麼小祕密。

2、為什麼說它們是一樣大的?你是怎樣操作的呢?引導幼兒發現四個三角形是一樣大的。

小結:將四個三角形摞在一起,邊與邊、角與角對齊的方式重疊在一起,比較出四個三角形一樣大。

(三)圖形還原,逆向深化。

還記得老師最初給你們的是什麼圖形嗎?你還能用四個三角形變回原來的圖形嗎?

小結:我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個三角形,四個三角形合起來能在拼成原來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大小不會變。

二、排除排列干擾,體驗面積守恆

(一)知識遷移,感知面積守恆。

這四個三角形除了能變成之前的正方形,你還能把它們變成其他的圖形或圖案嗎?

(二)排除排列干擾,深入感知面積守恆。

1、你變出的圖形和剛才的正方形,它們一樣大嗎?為什麼?

2、觀看ppt課件,拓展幼兒知識經驗。

小結:分割出的圖形的排列方式雖然改變了,但它們數量和大小沒變。由它們所組成的新圖形的大小也不會改變。

三、小組合作,進一步感知體驗面積守恆

請幼兒分小組合作拼擺圖案,並通過記錄進一步深入感知面積守恆。

小結:數量、形狀、大小相同的地墊拼成的不同的圖案,它們的平面大小是一樣的。

我這裡還有更多的地墊,我們一起到外面拼一拼、擺一擺,看看它們還能變出什麼不同的圖形或圖案,在比一比它們的大小是不是一樣,帶好你的地墊,快跟我一起出發吧!

大班沉與浮教學反思篇8

一節繪畫課,屬於美術學習領域中的造型表現領域。本課以學生熟悉的蜻蜓為繪畫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髮現蜻蜓的美,用不同的方法表現蜻蜓的美。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這堂課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課前準備很重要。由於這堂課課前從備課、課件準備、教具及資料等都準備得很充分。所以上起課來得心應手,心裡有底,很想把自己知道的知識都告訴學生。教學形式的多樣性,使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件的展示,引人入勝,好多學生髮出驚呼。“噢,太美了!”我也被這種情緒感染,上課興致很高。可能是因為準備的較充分,教學步驟安排較合理化,情緒很投入,能跟學生一起去參與。把蜻蜓儘量美化得可親可愛,激發出了學生的愛心。整個課堂氣氛很愉快。

標籤:大班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