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生物的教案精選6篇

認真寫好教案可以使我們更好地利用教學資源和媒體,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教學的多樣性,有了教案是教師更好地組織和管理課堂,提高課堂紀律和學習效果,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生物的教案精選6篇,感謝您的參閱。

生物的教案精選6篇

生物的教案篇1

第二節植株的生長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描述根的生長和枝條發育的過程。

2.初步學會運用測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3.運用調查、訪談等的方法與他人交流,瞭解無機鹽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4.通過植株生長過程的學習向學生滲透事物發展變化的觀點。

重點和難點

1.測量資料的方法、資料的分析和處理。

2.根尖臨時裝片的製作及觀察。

教學設計

根靠根尖向前生長

方案一:課外小組的同學展示並描述2種根靠根尖向前生長的演示實驗的結果,彙報本組探究根尖生長的實驗方案,包括如何選材和畫線、觀察記錄、結果分析等。

方案二:課外小組的同學在實物投影上展示並描述2種根靠根尖向前生長的演示實驗的結果,彙報本組探究根尖生長的實驗方案,如何選材和畫線,觀察記錄、結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課外小組的同學在實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長,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卻伸得很長。

根生長最快的部位:伸長區

方案一:各小組彙報交流測量的結果。討論:(1)各小組的測量資料出現差異的原因?如何處理?(2)如果探究活動只有你一個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夠不夠?為什麼?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組以實驗報告的形式,彙報交流各組探究的結果,並進行分析討論,各組之間進行評議。評議內容包括:設計是否合理、裝置是否簡便易行、步驟是否嚴謹、記錄是否詳實、結果分析是否科學等。

根的生長:

(1)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2)伸長區:增大細胞體積。

方案一:透過培養皿的玻璃,觀察餐巾紙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頂端__發亮的是根冠,再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

方案二:觀察培育的幼根後,動手製作根尖的臨時裝片,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根尖的4部分。

方案三:觀察培育的幼根後,動手製作根尖的臨時裝片,低倍顯微鏡觀察,記錄觀察的結果。在此基礎上觀察根尖永久縱切片。

方案四:觀察根尖的結構掛圖,區分根尖的4部分細胞的數量和體積的大小。

提出觀察的提綱,引導學生實驗觀察後找出很伸長最快的部位。

枝條是芽發育成的

方案一:觀察動態展示芽發育成枝條過程的cai課件,並進行描述。

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動教具,使抽象問題具體化並仔細觀察,最後概括描述出芽發育成枝條的過程。

方案三:觀察教師板畫的芽發育成枝條的相對應結構示意圖,並進行描述。

方案四:先觀察動態展示芽發育成枝條的過程的cai課件,然後在黑板上將葉芽的各分與發育成枝條的相應部分的圖用粉筆連線起來。

提出問題,引導觀察和探究。

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畫出芽的結構及相應的枝條圖。提供葉芽的結構和枝條的圖各一幅,組織學生連出相對應部分。

植株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1.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

2.缺少無機鹽時的症狀:

3.合理施肥的意義

方案一:觀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別培養的菜豆正常葉和缺少氮、磷、鉀的葉片,描述現象並診斷病因。

方案二:觀察生長正常的葉和缺少氮、磷、鉀的葉片的錄影,描述現象並診斷病因。

方案三:看書自學,觀察教師出示的幾株幼苗,進行診斷,鑑別幼苗的病因。

方案四:觀察課本插圖,進行描述,聯絡實際分析生活中的現象。

分析生活中的各種做法,樹立環保的的意識

生物的教案篇2

一、設計理念

新課程提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基於課改理念,我在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通過目標引領、自主學習、教師釋疑、當堂反饋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技能,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章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生物的特徵,一是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這一節是在前一節認識了生物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對我們身邊的生物進行實地調查。旨在通過調查,認識我們身邊的生物,進一步瞭解生物有別於非生物的共同特徵。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學習,而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對身邊生物的調查,力求使學生認識並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便於後續探究活動的進行。

七年級學生對生物的瞭解有一定基礎,但對生物種類的識別及科學的調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經驗,本節內容也是對學生掌握科學調查方法的一次指導與訓練。

三、教學規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並將你所知道的生物進行歸類;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明確調查的目的後,小組進行實地調查,最後進行交流和展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

教學策略

本節課是一節調查課。在調查之前,教師先引導學生討論什麼是調查怎樣開展調查調查的目的是什麼然後針對調查的目的小組確定調查物件、調查範圍、制定調查方案、設計調查表,然後小組分頭進行調查、記錄,撰寫調查報告,最後在全班交流、展示。

教學重點

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培養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學難點

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環境;如何引起學生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環境,從而注意保護生物資源。

教學方法

目標引領、自主學習、教師釋疑、當堂反饋。

學習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課時安排:2課時

四、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準備筆、本、放大鏡、照相機等。

匯入:

一個好的導言是決定學生能否上好課這節課的關鍵。所以,我通過媒體播放圖片並配以解說: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種生物,它們與人類朝夕相處。有些是我們所熟悉的,如:催人晨起的公雞;看家護院的愛犬;陽臺上五顏六色的花草等等;有些卻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為了更好地瞭解它們,讓我們一起來做一次調查。通過身邊熟悉的生物讓學生感到親切,同時又引起了學生的好奇:什麼生物我還沒注意呢好奇心有了,自然就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

目標引領

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人口普查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根據經驗說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比較詳細的工作,分析出什麼是調查然後讓小組討論制定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的方案,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調查時應注意些什麼設計出調查表。

自主學習

帶著目標,小組學生根據經驗,分析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說我國是如何進行人口普查的),從而明確什麼是調查。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設計出調查表並與書上的方法步驟相比較,確定本組的調查目標和方法。

這種學生自己選擇調查方案,並設計實施的做法,有利於擴大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索取;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體,變一言堂為群言堂。

實地調查

各小組根據本組制定的調查目標和方法進行實地調查。

1.進行校園生物調查。學生注意認識他們身邊的生物名稱,並注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尤其是愛護生物資源。

2.進行社群生物種類調查。調查中注意安全問題是第一的,學生注意對生物資源的愛護。遇到不會的問題向社群管理員請教。

3.進行農田生物種類調查。學生注意愛護農田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責任。遇到不會的問題向農民師傅請教。

4.各組同學根據分工,認真收集材料(作調查記錄,拍照)

5.各組同學共同整理資料,對生物進行歸類、書寫調查報告。

展示、交流調查報告,進行反饋。

1、各組製作出ppt課件進行展示,並敘述各自的調查報告,並與其他小組進行報告交流。

2、選擇23種生物,說說它們的生活環境有哪些不同

3、有沒有原本常見的生物現在不見了

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並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保護生物資源的教育。

總結調查的意義

通過調查,學生學會了調查的一般方法,會做調查記錄;對所知道的生物能夠進行歸類;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了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此時,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保護環境的教育,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技能訓練

對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觀察它們的不同之處。通過觀察圖片,找出馬與驢在外形上的不同之處;馬與牛在外形上的相同之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也是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生物的教案篇3

必修一緒論

許多科學家認為,可以把生物學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①19世紀以及更早的時期,是以形態描述為主的生物科學時期;②20世紀的前半個世紀,主要是實驗生物學時期;③20世紀50~60年代以來,由於dna雙螺旋的發現與中心法則的建立,開始進入了精細定性與定量的生物學時期。

隨著生物學的發展,生物學的分支學科變的更多,如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物理學、化學、數學、計算機等的手段和方法用於生物學使其不斷分化出新的分支學科,另一方面,這些學科又相互滲透而走向融合,似乎並不是界限分明。

至今為止大家所接觸到生物學一般都是描述性的知識,認為它是一門記憶的學科。如,記住某些動植物名稱,觀察生物的特徵,知道他們的分類等,因此,有一點我非常希望你們這學期能記住的,就是生物學並不是一大堆事實的混亂集合,它有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有邏輯的連貫性。達爾文進化論是一種邏輯,適用於宇宙中所有星球及生命系統。

高中階段有三本必修:《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微觀和巨集觀)

?分子與細胞》中以細胞作為一切有機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一概念為出發點,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1925年,美國細胞生物學家wilson就提出:一切生命的關鍵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

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細胞的結構

細胞的功能(物質、能量、資訊)細胞的發展

必修一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闡明一系列客觀事實、法則來解釋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組織形式。如果掌握了這些分子和遺傳定律,就能從原理上理解許多生物圈裡的生命過程,還能應用於解決在激烈的自然界遇到的新問題。並不著重特定的某些生物(如人),理解細胞的這些事實、原理適用於地球表面的所有物種。生化和分子規律20、30億年前已經形成,並被保留和傳承,幾乎沒變過。這種強烈的保守性意味著,我們可以知道地球早期生物進化的原理。

當我們掌握課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本法則和規律,將其應用於各種特定的問題:1)癌細胞是如何異常生長2)病毒如何繁殖3)免疫系統如何作用4)神經系統如何作用

5)幹細胞的未來醫學的影響

本學期之後期望大家認同的是,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生命的物質性;生命系統的開放性;細胞的發生、發展和消亡,形成生物體結構與功能、區域性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觀點,從而具有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用開放的觀點審查自然現象和社會事務,具有普遍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生物學——這是一個極速發展的領域,它之所以極速發展是1953年watson和crick

對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通過高中生物的學習,我們期望達到的目的是,能讓學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學素養,以此來促進對世界、社會的認知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的形成。

一、生物學研究方法(一)觀察

(二)假說和實驗(三)模型實驗

二、生命的重要屬性

什麼是生物?什麼是生命?(1)具有生命的物體稱之為生物。

(2)什麼是生命,目前尚無一致公認的定義。但我們可以將生命描述為生物體存在的狀態,而生物體具有以下特徵:第一,化學成分的同一性;第二,嚴整有序的結構;第三,新陳代謝;第四,應激性和運動;第五,穩態;

第六,生長髮育和繁殖;第七,遺傳和變異;第八,適應

多種細胞:

自來水裝在塑料桶裡放半個月變成綠色,這是原核生物藍藻等大量繁殖;橘子放在陰溼的角落長綠毛,是真菌;

動物肌細胞呈梭形,匯成肌組織,煮熟的瘦肉可撕成很細的條狀肉鬆;吃梨時感覺有“砂”,是石細胞。

第1、2、1)2)3、病毒:

1)、生活方式:寄生於活細胞內2)、結構:無細胞結構蛋白質外殼

遺傳物質(dna或rna)

3)、增殖:吸附→注入→合成→組裝→釋放4)、危害:破壞細胞

5)、分類:植物病毒

小結: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靠單個細胞完成;多動物病毒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由每個細胞共同參與完成;病

毒的什麼活動必須在細胞內完成。

細菌病毒

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除了?

依據遺傳物質dna病毒:噬菌體、hiv生物個體表現的生命活動歸根結底是每個

細胞正常生命活動的表現。rna病毒:sars病毒朊病毒:只有蛋白質類病毒:只有rna

除了病毒,所有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

例項4.(1)生活方式?

結構?

你知道哪些病毒?

學習目標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前言】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系統都有它的邊界,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成分組成,系統

*相關資訊都有它自身的調控規律和發展消亡的規律。

(1)在生物學研究中,提出了生命系統的概念,它包含生命系統: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

哪些層次?每個層次都可看作一個獨立的系統,同時又相互包個體→生物圈

含,構成更大的系統。

(2)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圖1-1生命系【易錯提醒】

(1)區分種群與類群,舉例:統的結構層次

池塘裡的所有魚;

池塘裡的所有鯽魚

(2)說說草履蟲、松樹、人包含的生命結構的層次:

所在的層次:

(3)組成細胞的一個分子或原子也是系統嗎?是生

命系統嗎?

課題: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情景匯入】

展示:不同的細胞圖片第一課時

?問題匯入】

問題探討:(1)四幅圖中分別是什麼細胞?

一、細胞多樣性和統一性的體現(2)它們有哪些相同點?

哪些不同點?1、多樣性(不同點)

種類、結構功能、形態大小等學習目標一、觀察細胞

?學科思維】2、統一性(相同點)

1、結構和功能相適應

相似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遺傳物質

2、知識不是靜態的,是動態的,是發展變化的

化學組成:

增殖方式:

學習目標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能源物質:(1)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動植物細胞的細

胞核,但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核嗎?

(2)閱讀課本9頁,瞭解原核生物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特別提醒】

根本區別: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1、表述:“無細胞核”、“無成型的細胞核”、“無核膜”

2、帶“藻”字的不一定是藍藻。

1

藍藻:髮菜、藍球藻、顫藻、念珠藻

1)

dna

分子藻類植物:黑藻、水綿圖1-3

“菌”子前面有球、杆、2)、細胞壁成分:肽聚糖(細菌)、黏肽(藍藻)3、細菌:一類單細胞生物。

螺旋的都是細菌

3)、細胞器:只有核糖體4)、分裂方式:二分裂5)大小:較小(1~10um)6)、原核生物:細菌、藍藻2

圖1-4細菌

細胞模式圖

圖1-5藍藻細胞模式圖

1)、細胞核:有核膜和核仁,dna與蛋白質結合成2)、細胞壁成分:纖維素和果膠(植物);

殼多糖(幾丁質-真菌)

3)、細胞器:多種4)、分裂方式:

5)大小:較大(20~30um)6)、真核生物:動物、植物、真菌

生物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對運動系統組成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動物的運動依賴於一定的結構,認同動物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2、通過學習運動這一功能,使學生能闡明運動與其他各系統的聯絡。

3、通過各種動物的運動與觀察,使學生能舉例說明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對運動系統組成的觀察與學習,使學生能與生產實踐相聯絡。

2、通過運動系統功能的觀察與思考,使學生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絡,確立辯證統一看問題思維觀點。

3、通過模擬實驗的製作,使學生具有能運用所學知識,嘗試一些手工製作,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從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的角度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觀點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教學重點

1、使學生認識動物的運動依賴於一定結構,認同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2、使學生闡明運動系統與其他各系統的聯絡。

3、使學生能夠舉例說明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教學難點

使學生認識動物的運動中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並能闡明運動與其他系統的聯絡。

●教學方法

談話式、演示式、舉例式、啟發式。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1)家兔骨骼標本;人體骨骼模型;人體骨骼肌與骨、關節關係的模型;蛙神經——腓腸肌標本。

(2)動物覓食、避敵等各種動作與勞動機器等的影像資料或畫片。

(3)解剖器官。

2、學生準備:(1)豬、羊等的前肘關節(最好帶些骨骼肌)

(2)硬紙板、鬆緊帶、圖釘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觀看錄影、直接導課]

教師首先播放有關獵豹、獅子等捕食斑馬、羚羊、仙鶴起舞、鳥兒高飛、魚翔淺底、運動員的競技表演等內容的錄影資料,最後將畫面指向運動員凸起的肌肉和獵豹奔跑時強勁收縮的後肢肌肉;然後教師出示人體運動模型或直接用自身作標本,用自己的體態語言示屈肘的動作,讓學生注意觀看胳膊發生了什麼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如下導課:

教師:……大家注意觀察老師的胳膊發生了什麼變化?

學生:胳膊上的肌肉鼓起來了。

學生:發生了一種動作。

教師:是的。但這種動作是怎麼發生的呢?再請大家來看看這個模型(出示人體骨骼模型)。我現在用手牽引著它的手骨,結果,大家看,它怎麼了。

學生:胳膊繞著肩關節(或肘關節)發生了運動。

教師:很好。大家答得完全正確。那麼,我要不牽引它呢?能動嗎?

教師的這幾個設問答案是很明顯的。但答案本身不是設問的目的,設問的目的是要引出“運動的結構”。最終使學生認識:運動是由運動系統來完成的;運動系統是由關節、骨和骨骼肌組成的。其中,關節是運動的支點;骨是運動的槓桿;骨骼肌是運動的動力。為了強化這一認識,教師可用勞動工地上的大吊車、挖掘機等畫片或影像資料,與人的運動的畫片或影像資料在多媒體上播放,讓學生充分理解:關節是運動中的支點、骨是運動中的槓桿、骨骼肌是運動中的動力。

最後,讓學生結合課本29頁的討論問題進行討論,根據討論結果和以上知識讓學生用自備的硬紙板、鬆緊帶、圖釘製作肌肉牽動骨運動的簡易模型。從而鞏固了以上所學知識,也使學生在認識運動的結構的基礎上,嘗試模擬製作實驗的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在日後的成長道路上,善於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緊密聯絡,發展學生的發散、創新的思維能力。

[模型展示,體態語言,引申新課內容]

首先,教師用青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裝在實驗儀器上,讓學生注意觀察針刺激肌肉時,指標是否發生變化,為什麼發生了變化,停止刺激,指標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原因是什麼。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學生理出: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引,因為骨骼肌具有一個收縮的特性。

然後,結合學生觀察自備豬、羊的關節(帶些肌肉能示關節組成),進一步理解關節的組成並觀察骨骼肌的組成。

通過觀察使學生認識: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兩部分組成,肌腱可繞過關節分別連在不同的骨上。從而認識:當骨骼肌受刺激收縮時,就牽引著附著的骨發生運動。

然後,教師可讓學生跟著一起做屈肘下蹲、蛙跳等動作。這樣做的時候,教師首先要組織好課堂紀律。這樣做的目的有三:一、活躍課堂氣氛;二、讓學生充分體驗運動時身體的哪一些部分的肌肉和骨發生了運動;三、讓學生充分理解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從而引出運動與其他各系統的聯絡。

[親身體驗,發生聯想,提高認識]

接著上面的活動,教師接著讓學生做一個屈肘動作,維持一段時間,學生會給出一個結果:老師,我胳膊上的肌肉酸脹;支撐不住了;累了。此時教

師恰好抓住酸、累這一感覺引出神經系統與運動系統的聯絡,進而引出運動系統與其他各系統的聯絡。例如:教師可以如下組織教學活動:

教師:噢!你累了,怎麼就知道困了、累了?

學生:我感覺到的。

教師:哦,是感覺到的。那你知道感覺由哪個系統完成?假如我們今天一上午都是體育課,那你還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學生可能會答出:餓了、出汗、臉紅、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疲勞等等。教師應及時抓住各系統的功能對學生進行引導。比如:

教師:餓了,你要幹什麼?

學生:吃飯。

教師:與哪個系統有關?這個系統出現什麼生理變化?

學生:消化系統。這個系統將會……

如此,引導學生聯絡各大系統,讓學生能夠闡明各類動物的運動都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和控制下完成的。除受神經系統的調節外,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等的參與配合。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並使學生確立全面綜合,辯證統一看待事物的人生態度。

[觀看錄影,訓練,結束新課]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正在獵食的獅、豹等動物的奔跑畫面、正在亡命逃奔的斑馬、瞪羚的畫面和其他動物的捕食與被捕食的過程的畫面,引導學生認識並運動對於動物生存的意義。

然後,教師和學生共同本課時內容,突出重、難點,強化學生的理解,加深學生的認識。

[鞏固練習]

一、看誰選得對

1、運動的骨骼肌在運動中起

a.槓桿作用b.動力作用

c.支援作用d.支點作用

答案:b

2、關節在運動中起

a.連結作用b.槓桿作用

c.支點作用d.支援作用

答案:c

3、骨在動物的運動中起

a.支點作用b.協調作用

c.動力作用d.槓桿作用

答案:d

4、把骨骼肌連在骨上的結構是

a.關節b.韌帶

c.肌腱d.關節囊

答案:c

5、屈肘動作的完成是由於

a.肱二頭肌收縮

b.肱三頭肌舒張

c.肱二頭肌收縮的同時肱三頭肌舒張

d.肱二頭肌等屈肌肌群收縮,同時肱三頭肌等伸肌肌群舒張

答案:d

二、觀察與思考

1、某人因腦部外傷,結果出現了下肢癱瘓,下肢並沒有受任何損傷。這是怎麼回事?

答案:骨骼肌具有收縮的特性。但骨骼肌必須接受由神經傳來的興奮,才能收縮,進而牽引所附著的骨圍繞關節運動。某人腦部外傷,可能是傷害了運動中樞,致使興奮不能傳至下肢,骨骼肌不能收縮。若長期不運動則肌纖維萎縮、癱瘓。

2、某人直臂提取一桶水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狀態是收縮還是舒張?

答案: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交替收縮和舒張,可引起肘關節的屈伸。當人直臂提水時,處於單純伸肘狀態,但同時,還需用力才能將重物提起,所以,這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必須同時收縮才能完成直臂提水這一動作。

●板書設計

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第三章第一節動物的運動

一、運動的結構及功能:

二、運動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關係

1、呼吸系統——消耗氧,產生二氧化碳,呼吸頻率加快

2、消化系統——消耗有機物,加快吸收,產生飢餓感

3、迴圈系統——消耗氧與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與廢物,使血流加快、心跳加快

4、面板排洩——血流加快、血管舒張,體內熱量隨汗液分泌而釋放,出現臉紅、出汗等現象

5、神經系統——代謝速度的加快,產生肌肉酸困、疲勞、飢餓、熱、競爭等複雜的感覺和運動

三、運動對生物生存的意義

生物的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

寫出atp的分子簡式

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atp化學組成的特點及其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轉化。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四、課前準備:

讓學生到藥店瞭解atp藥品的性狀、功效。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問題探討

提出問題:前面學習過的能源物質有那些?這些能源物質被細胞分解後,以什麼形式提供為細胞提供能量呢?

問題探討:螢火蟲發光的生物學意義是什麼?螢火蟲為什麼能發光?一個關於atp讓螢火蟲尾部重新發光的例子。引出atp是直接能量物質。

回答問題(如糖類、葡萄糖、脂肪)

(二)atp分子簡介以及atp和adp的轉化

展示atp的分子結構式,講授atp的分子簡式的寫法和含義。磷酸鍵水解放出的能量水平。

由atp脫去最遠離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講述adp可以和pi結合,吸收能量,形成atp的過程。,用幻燈片或板書輔助。

adp轉化為atp所需要的能量的

生物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驟。

2.學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的具體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種情況,學會對出血進行初步的止血處理。

教學重難點

1、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驟。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的操作方法。

3、根據外出血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止血處理的方法。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1. 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2. 創設問題情景匯入

板書:二、急救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發生一些危急情況或意外傷害。例如,當你夏天游泳時,發現有人溺水;當你踢足球或打籃球時不小心摔倒,發生了骨折或外傷出血;或是你發現有人因煤氣中毒而昏迷不醒,這時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麼呢?

學生: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推進新課]

學習目標??

板書:1.“120”緊急呼救

活動一:

假設,現在有一同學在教室裡不知什麼原因突然暈倒,昏迷不醒,讓你去打“120”急救電話,你會怎樣撥打?

(請3個同學即興表演)

學習目標二

板書: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

活動二: 如果在野外一時找不到電話,而情況又十分危急的話,那就只能先行採取救治措施,等病人暫無生命危險時再去找人幫忙。

(教師講授)

腦對缺氧十分敏感!對腦的搶救要以秒來計算!

在常溫下,人心跳停止3秒以上大腦就會因缺氧而頭暈,10-20秒可昏厥,30-40秒可抽搐,60秒後呼吸中樞衰竭,4分鐘後腦神經可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害,10分鐘後腦細胞死亡。所以急救成功的關鍵在於搶時間:即前4分鐘,甚至前60秒。所以如果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止後再去打電話等急救車過來後再開始搶救,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這就是急救的意義所在!當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當心髒停止跳動時人工胸外心臟擠壓。

(播放教學課件)

教師: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況下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所以學會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教師應給予適當的指導,提示其操作要領。

學生示範:人工呼吸操作方法

學生示範: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操作

[聯絡舊知識,引出新知識]

學習目標三

板書:3.出血和止??

教師:很多同學有過跌傷外出血的經歷,那麼你們當時是如何處理的呢?

學生回答

教師:同學們所說的情況都屬於外出血,實際上出血可以分為外出血和內出血二種情況。下面我們分別來介紹這兩種出血的處理。

板書:(1)內出??

教師:內出血是指體內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診斷,所以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救治。

板書:(2)外出??

教師: 外出血是指體表的出血,我們可見到血液的流出。這種情況應該首先做必要的止血處理。實際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據血管型別的不同而分為不同的幾種。那麼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血液、血管和人體迴圈系統時將血管分為哪些型別呢?根據動脈及靜脈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點來歸納出動脈和靜脈出血的情況。

師生共同完成學案內容

教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好。對於外出血的處理,也正是根據這三種情況而採取不同的措施,我們來看下面的內容。

活動三:

(播放多媒體課件“外出血的處理”)

學生練習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會了很多日常用藥和急救的常識,瞭解這些生活中的常識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同學們不但要學好課堂知識,同時還要多向醫生、醫務工作者等知識經驗豐富的人詢問和請教,多從生活中學習和積累知識,讓我們更有把握應對各種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

[拓展深化]

[課堂小結,結束新課]

[鞏固練習]

[佈置作業]書86頁第2題,練習冊

●板書設計

二、急救

1.“120”緊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

3.出血和止??

(1)內出??

(2)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