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科學課教案最新7篇

教師通過寫教案能夠更好地組織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有條理和系統化,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科學課教案最新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科學課教案最新7篇

科學課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科學的表達方式描述自己聽到的聲音。2、能夠在多個題目中確定適合自己探究的題目。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覺各種物體發聲時產生的現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樂於對四周的各種聲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題目。能夠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對聲音題目的看法。科學知識目標:能舉例說明四周的聲音是各種各樣的。能回納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教學預備:按組預備鼓和鼓槌1個、綠豆若干粒、鑼1面、鋼尺1根、紙杯1個

教學過程

一、引進

在我們的生活中,風聲、雨聲、讀書聲,處處佈滿著各種各樣的聲音。

二、活動一:尋找聲音

1、觀察書中的四幅插圖

2、傾聽聲音:讓學生傾聽聲音,知道這個聲音是由誰發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體和動物在發出聲音時的變化。

4、關於聲音,你想知道些什麼?

三、活動二:觀察物體發聲時的現象

1、用“耳”和“眼”共同感覺各種物體發聲時產生的現象。

學生實驗

全班討論,交流得出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填寫各種物體發聲時的現象記錄表討論物體發聲時有什麼現象?它們有什麼共同之處?

2、提問:用什麼辦法能使物體停止發聲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鑼停止發聲?

物體停止發聲時有什麼共同的現象?這說明了什麼?

四、小結

板書設計

3 傾聽聲音

科學課教案篇2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2、初步瞭解影子的作用,引發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興趣。

3、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慾望。

二、活動材料:

1、彩色紙剪的各種物體形象,立體玩具和影子棋盤。

2、白紙、手電筒、膠水若干,記錄紙人手一份。

3、無影燈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1、以談話活動“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兒探索慾望。

師:你知道影子是什麼樣的嗎?

師:今天我們準備了四組材料玩影子,而且這四組材料都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材料玩一玩、畫一畫,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2、幼兒操作玩影子,瞭解影子與光線的關係。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個別幼兒演示並介紹記錄結果)

師:(整理記錄)當光線位置變化了,影子會變;當物體位置變化了,影子同樣會變。

(示圖一)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示圖二)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玩“影子棋盤”。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紅方、藍方。輪流把中間的水彩筆的影子照在對方的棋盤標誌上,影子的最遠處停在不同的標誌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數,比一比誰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種運用。

師:影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麼作用?我們什麼時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動:踩影子。

6、親子活動:製作影子鍾

四、注意事項

為了活動的效果,活動教室的窗戶最好用防紫外線的窗簾進行遮擋。

五、知識背景材料

影子產生條件: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探索求知:資訊是如何傳遞的

1、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資訊,

2)幼兒在活動中瞭解資訊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資訊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採訪等方式瞭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資訊傳遞的方式。可啟發幼兒從物體發訊號、用聲音發訊號、用文字發訊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訊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訊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訊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資訊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訊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資訊?引導幼兒瞭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遊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後,再一個一個的往後傳,各組最後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製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遊戲提供道具。

科學課教案篇3

活動設計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強調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任何物體都有一個重心,而且只有一個重心,怎樣把這個抽象的科學知識變成孩子能理解的、能親身感知到的、觸手可及的現象呢?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特點,我設計了《頂紙板》這一科學活動。《頂紙板》活動共分為三個課時,第一課時是頂幾何圖形紙板,第二課時是頂不規則圖形紙板,第三課時是探究支撐物接觸面的大小與紙板之間的關係,本節活動是第一課時。

活動目標

1、對探索頂起紙板感興趣。

2、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並積累使幾何圖形平衡的有益經驗。

3、提高手眼協調的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探究頂幾何圖形紙板的方法,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

活動難點

幼兒能夠平穩的頂起幾何圖形紙板,在能頂起紙板的地方準確的做出標記。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引導幼兒看雜技頂碗。

物質準備:18套規則圖形紙板,18根新鉛筆,18根記號筆,視訊。

活動過程

一、欣賞《頂碗》雜技表演節目,引發幼兒嘗試慾望。

引導語: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雜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師:那老師現在先給小朋友們看下視訊裡的雜技演員是怎麼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視訊)

師:表演結束了,小朋友們是不是覺得很神奇,視訊裡的雜技演員可以頂著碗那麼久都不會掉下來。那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也來嘗試當一下雜技表演員呀?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玩頂紙板的雜技表演。

二、引導幼兒初步探究頂圓形紙板的方法,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得點。

引導語:瞧!老師為大家準備了許多圖形娃娃的紙板,請你們看,這是什麼形狀?(圓形)

1、提出問題,幼兒猜想:如果用鉛筆頂圓形紙板,能頂起來嗎?

2、教師介紹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導語: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支新的鉛筆和圓形紙板,請你們動手試一試,用鉛筆能頂起紙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們看,圓形紙板的身上有好幾個點,小朋友在每個點上都試一試,在能把紙板頂起來的那個點上畫,試好了之後,請你們帶著你的圓形紙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兒操作探究頂圓形紙板的方法,並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4、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引導語:你們都成功了嗎?鉛筆能將圓形紙板頂起來嗎?你是怎麼頂的?吸管頂在哪個點上圓形紙板能被頂起來?其他的點能將它頂起來嗎?

5、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平衡的經驗。

小結:原來,在圓形紙板上只能找到一個能把圓形寶寶頂起來的點,而且這個點就在圓形紙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遷移經驗,幼兒探究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紙板的方法,再次感知發現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中心點。

1、介紹材料,提出問題,引發幼兒猜想。

引導語:今天,老師還準備了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如果,也用鉛筆頂,這些紙板有幾個地方能被頂起來?在什麼位置?請你們猜一猜,試一試吧!

2、教師提出探究記錄的要求:在能把紙板頂起來的地方用小圓點做個記號。做完之後再用筆頂到那個點上試一試驗證一下你做的標記對不對,然後請你們帶著你的紙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兒探究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的方法,並記錄。

4、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你們都試成功了嗎?每個圖形有幾個地方能頂起來呢?在圖形的哪個位置上鉛筆能頂起紙板?你又是如何做標記的?

5、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使幾何圖形紙板平衡的經驗。

四、出示不規則的圖形,提出問題,引發拓展活動。

剛才小朋友們都試了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知道它們都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那這個點就叫做它的中心點,那這個圖形能被頂起來嗎?請你們下次再試試看吧!

延伸活動:

在科學區投放幾何圖形引導幼兒繼續探究頂紙板,探究頂紙板的物體接觸面的大小與頂紙板之間的關係。

科學課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親近烏龜、發現烏龜的明顯特徵。

2、體驗模仿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隻烏龜

2、教師準備大烏龜

活動過程:

與烏龜一起玩,發現烏龜的明顯特徵。

幼兒人手一隻烏龜,親近烏龜。

在幼兒與烏龜親近的活動中,瞭解烏龜的特徵。

小結:烏龜都有短短的四隻腳,有可以伸縮的頭,有一條小尾巴,還有硬硬的龜殼,真可愛!

學學烏龜的本領,進一步瞭解烏龜。

烏龜媽媽在幹什麼? (爬)

扮演烏龜,和烏龜媽媽一起玩(幼兒背殼)。

(幼兒學爬)指令:慢慢爬、屁股翹翹的爬

聽到音樂(遇到敵人),學會將頭和腳都縮到殼裡去。

敵人走了,烏龜媽媽又爬了。

太陽出來了,烏龜媽媽要晒晒自己的肚子。(幼兒四腳朝天)

太陽下山了,烏龜媽媽回家了,它怎麼翻身的?

延伸活動

我們還能繼續打扮成小烏龜,做做遊戲;也可以用一些材料,幫助你做出小烏龜,你也可來試試;還可以喂喂小烏龜吃東西。

活動結束:

引導幼兒將圖片製成好看的圖片。

科學課教案篇5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各種各樣的鳥》

介紹各種鳥的本領的圖書或錄象。

活動目標

學念兒歌《什麼鳥》。

瞭解不同的鳥。

活動過程

一、瞭解不同的鳥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瞭解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鳥,重點介紹蜂鳥,鴕鳥,鸚鵡等。

1、師:看,圖片上畫了很多什麼啊?(鳥),這些鳥長的一樣嗎?

你們知道這是什麼鳥嗎?這隻鳥的名字叫“蜂鳥”它的身體很小,就只有蜜蜂這麼大,所以叫蜂鳥。

2、師:再來看看這隻鳥,這隻鳥的身體看上去怎麼樣啊?(很大),它的名字叫鴕鳥,那你們知道鴕鳥會不會飛啊?為什麼?(因為他身體太大了,所以飛不起來。

3、師:再來看看這隻什麼鳥?它的名字叫鸚鵡,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嗎?都有些什麼顏色?鸚鵡有一個很大的本領就是會跟人一樣說話,你教它什麼話,它就會跟你一起說。。。。

二、討論

師:誰來告訴我什麼鳥最小?什麼鳥最大?什麼鳥會唱歌?

三、學念兒歌

1、教師念兒歌《什麼鳥》。

師:老師把剛才的話連起來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2、幼兒跟隨教師念兒歌《什麼鳥》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念念看。

四、小結

師:你還知道鳥都什麼本領?

師: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鳥,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

兒歌《什麼鳥》

什麼鳥小?

什麼鳥大?

什麼鳥兒會說話?

蜂鳥小,

鴕鳥大,

鸚鵡會說話。

科學課教案篇6

設計意圖:

學齡前的幼兒可以說是個個好奇、好問、好探究,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著周圍世界。體育活動時,發現孩子們在玩獨角獸的遊戲很是起勁,這是我們平時生活中接觸到的"物體平衡性"現象,見他們對此很感興趣,於是就設計了探索活動《怎樣使它站得穩》以此引導幼兒探索、發現。

活動目標:

1、啟發幼兒動腦筋的能力,能發現物體"站得穩"的原因。

2、幼兒能嘗試在操作中找出讓物體"站得穩"的方法。

3、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

1、毛巾、卡紙、鉛筆、魔尺、吸管、電線、插接玩具、書等站不穩的物品。

2、積木、紙盒、橡皮泥、紙筒、皮筋等站得穩的輔助材料。

活動重點:使用變行和幫助的方法使本來站不穩的物體站穩,並能大膽的說出使他站穩的方法。

活動難點:幼兒用皮筋把幾隻鉛筆紮起來,下面開啟成一個三角形或多邊形,使鉛筆能穩穩的站住。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活動請幼兒一起玩遊戲《大風吹》。

老師扮演大風,幼兒扮演小樹,看誰能穩穩的站住。

二、幼兒觀察認識物品並首次嘗試使物品站起來。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玩了站得穩的遊戲,好不好玩?

幼兒:好玩。

師:桌子上的東西也說要來玩這個遊戲,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們好嗎?

幼兒:好。

1、請幼兒試試什麼東西能站得穩,並說說是怎樣使它站起來的?

2、請幼兒說說站得穩的原因?

教師歸納總結:底部寬而平的物體能站的穩。

三、請幼兒再次嘗試使沒有站起來的物品站起來。

嘗試後再次討論站起來的方法。(引導幼兒用變形的方法使它站得穩。)

總結:電線、魔尺、卡紙等物品能用變形的方法使它底部面積增大、變平,這樣就能穩穩的站住了。

四、引導幼兒嘗試藉助別的東西使物品站起來。

請幼兒說說用的是什麼辦法?

師生共同歸納:如筷子用橡皮筋扎一頭,另一頭撐成三角形;吸管可以插在橡皮泥裡;毛巾可以卷好放在紙筒裡等等。

五、遊戲《大風吹》結束活動。

教師扮演大風,幼兒扮演獨角獸,請幼兒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使自己在大風吹來時能穩穩的站住。

活動延伸:

請幼兒去試試各種各樣的物品,看看還能用什麼方法使站不穩的東西穩穩的站住,並能大膽的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說給小朋友聽。

科學課教案篇7

“水果照相館”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認識蘋果、桔子、香蕉、葡萄、石榴等水果的名稱、顏色、味道,教學過程中幼兒聽的十分認真,在回答問題時也十分積極勇躍,教學活動中幼兒們表達了對水果的喜愛之情,整個活動中讓學生擁有了寬鬆而又富有高漲熱情的說話的愉悅氛圍。

活動目標:

1、喜歡水果,能正確說出幾種常見水果的名稱,並瞭解其典型特徵。

2、認識幾種比較特別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樣性。

活動準備

1.請每位幼兒帶1-2樣水果來園,盛裝在大籃子裡或用一塊大布蓋好。

2.各種水果的圖片或照片若干。

3.各種水果的粘紙。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種彩色紙條。

活動過程:

一.瞭解水果的外形特徵。

1.以水果照相館的`情景匯入,引導幼兒看看哪些水果來拍照了。

2.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蘋果、橘子、香蕉、梨等)鼓勵幼兒正確說出其名稱,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水果的典型特徵。如: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帶來的是什麼水果?(蘋果)和蘋果娃娃問個好吧!蘋果娃娃長得什麼樣?有誰吃過蘋果?蘋果是什麼味道的?我們給蘋果娃娃拍個照吧!(兩手拇指與食指相對,做照相機的樣子)

3.向幼兒介紹幾種比較特殊的水果,如獼猴桃、芒果、椰子等,讓幼兒知道這些水果的名稱。如:這位水果娃娃是誰?(獼猴桃)你們願意和它握握手嗎?(感受獼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徵)

二.扮演水果娃娃。

請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粘紙粘在額頭上,扮演自己喜歡的水果,拍一張“集體照”。

三.為“水果”照片製作相框。

1.照片“沖印”好(出示各種照片或圖片)後,激發幼兒產生為水果製作相框的願望。

2.幼兒製作,教師個別輔導,提醒幼兒貼上時不要把水果蓋上,只裝飾邊緣。

3.把製作好的想礦佈置在活動室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