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三年級上冊科學課教案7篇

無論制定什麼學科的教案,大家都要給自己明確一個教學目標,教案在起草的過程中,老師需要注意文字表述規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三年級上冊科學課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上冊科學課教案7篇

三年級上冊科學課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

(2)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購買的紡織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

(2)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別、特點和用途。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2)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生產新材料。

二.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紡織布料,放大鏡、鑷子、火柴等。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檢查學生帶來的紡織布料情況。

(二)自主學習:

1.認識纖維。

(1)師出示幾種纖維。人們穿的衣服都是纖維做成的。根據加工的方法,纖維一般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化學纖維又可以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2.學生認識布料。

(1)4人小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帶來的布料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圖的方法(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分類。如果認為還有其他的類別,也可以列出。

(2)分組研究。

(3)小組彙報。

(4)同學分的對不對呢?

3.教師講解一些辨認的方法。

(1)講解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布料。

棉、麻是植物纖維,燃燒時易燃,有燒紙張的氣味,燃燒後有灰燼。絲、毛燃燒時有燒頭髮的氣味,燃燒後灰燼很少。合成纖維燃燒時成黏膠狀熔化物,燃燒後的灰燼呈黑色固體物質。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學生分組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帶來的布料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4)小組彙報辨認情況。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你還發現了些什麼現象?它們都是些什麼材料做成的?

(5)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6)通過衣服上的標籤來辨別布料的成份。

4.指導學生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

(1)讓學生通過用眼看、手摸、觀察纖維的光澤、粗細、長短和彎曲情況,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可以從柔軟必、透氣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從以上幾點判斷布料的優劣。

5.研究布是怎樣織成的。

(1)利用放大鏡等工具,通過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樣織成的。

(2)學生彙報演示:布是怎樣織成的。

(三)課後作業;

蒐集有關一些紡織材料的發展史。

三年級上冊科學課教案篇2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一、教師木偶表演,提出嘗試問題

教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為什麼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為什麼會下雨嗎?

二、小朋友做小實驗(幼兒第一次嘗試,分組活動)

1.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教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3.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

(發散性思維)

三、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幼兒第二次嘗試,集中活動)

1.請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倒熱水在杯裡,問:杯子裡冒出來的是什麼?(水蒸氣)

3.把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麼?

為什麼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為什麼會下雨的科學現象)

1.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廳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裡的水被太陽一晒,都變成了水蒸氣,這麼多的水蒸氣都到哪裡去了呢?

2.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

3.請小朋友把天上為什麼會下雨的小祕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1.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好處。

2.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危害。

3.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幼兒從國小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三年級上冊科學課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沸騰是水受熱超過一定溫度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過程中水的溫度不再發生變化。

科學探究目標

1.探究活動中,通過猜測、觀察、實驗、研討等發現事實,發展思維。利用文字、圖表、圖畫等方式描述觀察、實驗結果,並對結果進行分析。

2.探究活動中,發展觀察能力、歸納能力和表達能力。

科學態度目標

形成尊重事實、重視證據的科學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認識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資源,形成保護水,珍愛生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水加熱過程的變化。

難點:實驗器材的組裝和使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漏斗、塑料袋、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小組準備:三角架、石棉網、燒杯、酒精燈、溫度計、硬紙蓋、水、(計時器)。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2分鐘)

[材料準備:教學課件]

1.課件出示圖片

提問:如果我們不停地給水加熱,會出現什麼現象?

2.揭示課題:水沸騰了(板書)

二、探索:給水杯裡的水加熱(預設20分鐘)

(一)預測活動

(如果我們不停地給水加熱,會出現什麼現象?)說一說或畫一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記錄在書本的記錄框裡。

(預設:①說:水裡看見氣泡,水面上看見白色的氣體等;②用畫圖的形式。)

(二)給燒杯裡的水加熱

[材料準備]

教師準備:漏斗、塑料袋、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小組準備:三角架、石棉網、燒杯、酒精燈、溫度計、硬紙蓋、水。

1.給水加熱的實驗,我們的需要安裝什麼樣的裝置呢?

2.ppt展示實驗裝置,認識實驗器材名稱及作用。

3.結合微課或其他視訊瞭解酒精燈的使用。

4.結合ppt,學生了解測量水溫的方法。(教師補充介紹。)

5.實驗安全提示。

6.分組組裝實驗裝置,開展實驗,在活動手冊上記錄實驗現象和資料。(螢幕出示電子計時器或分組提供計時器。)

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18分鐘)

1.提問水在加熱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

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溫度不斷上升,沸騰後溫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我們看見杯底有氣泡產生,氣泡上升並且不斷變大,到水面時氣泡破了,水面看見熱氣產生。

2.提問:水在達到什麼溫度時沸騰?

正常壓強下是100℃。(同時讓學生明確溫度計的100℃就是以水沸騰時的溫度為基礎規定的。)

提問:水在沸騰過程中我們看見了什麼現象?

水在沸騰過程中我們看見溫度保持不變。

3.演示實驗:水變成水蒸氣的體積變化

小結:水變成水蒸氣後體積會變大。

?板書設計】

2.水沸騰了

水中:氣泡產生

水加熱水面:氣泡破裂

水面上:熱氣產生

水沸騰:100℃

水變成水蒸氣,體積大大增加。

(響水不開,開水不響)

三年級上冊科學課教案篇4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影子的眼睛

大班幼兒對影子這一趣味的光學現象異常感興趣,他們喜歡和影子做遊戲,所以我們經常會開展有關影子的科學活動,這些活動一般都是圍繞著影子產生的原理展開,幼兒較難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本次活動我們運用反證的方法,經過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讓幼兒自我對有關影子的錯誤或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從而進一步理解紙擋住光就會出現影子,而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就能透過等粗淺的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探索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明白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生影子。

2.能與同伴合作觀察和記錄,並對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現象有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剪紙動物的頭飾、手電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塊、幼兒記錄紙若干。

2.教師演示材料:關於動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頭、手電筒、團體記錄紙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說說影子,引起興趣

1.師:這幾天我們都在玩影子游戲,你們發現影子有哪些趣味的現象

幼:影子有時會變得很長,有時又會變得很短,有時又會消失不見。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來影子也會停下來。

幼:影子的顏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淺。

2.小結:影子真像一個魔術師,有時會出現,有時又會躲起來;有時會變長,有時又會變短。

(分析:在本活動開始之前,我們首先對剛剛結束的影子游戲進行交流,教師在提問時特意突出趣味二字,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特性的興趣。經過教師的小結,幫忙幼兒回顧關於影子的各種經驗,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準備。)

二、比較不一樣的影子,記錄各種猜測結果

1.教師演示關於動物影子的ppt,幼兒根據區域性特徵猜測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請幼兒說說這個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麼不一樣。

3.猜猜為什麼兔子的影子上會有眼睛,幼兒結伴商量並記錄猜測結果。

4.交流各種猜測記錄。

猜測一:在兔子頭像上畫兩隻眼睛;

猜測二:在兔子頭像上貼兩隻眼睛;

猜測三:在兔子影子上畫兩隻眼晴;

猜測四:在兔子頭像上剪兩隻眼睛。

5.教師在團體記錄紙上記下幼兒的各種猜測,並提出要求。

師:請你們用商量好的辦法試一試,然後再用手電筒照一照,看看小動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師經過演示動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引發幼兒對兩種影子進行比較,從而自然地過渡到猜測、記錄階段。幼兒分成幾個小組,大膽猜測如何才能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並在教師的鼓勵下開始初步驗證自我的各種設想。)

三、實驗驗證,尋找答案

1.幼兒運用猜測的方法進行驗證,並進行記錄。

師:請你們在做實驗的時候,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記錄下實驗結果。試過自我的方法後,也能夠試試別人的方法。

2.幼兒根據實驗情景交流自我的發現。

光透過動物頭飾上的小洞後影子上就會有眼睛

師:為什麼給動物頭飾畫眼睛、貼眼睛都無法讓我們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個小洞就能看見呢

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紙上的小洞後影子就會有眼睛,而畫眼睛或貼眼睛都會將光擋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間的關係

師:小動物的眼睛都一樣大嗎為什麼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結:剪的洞越大透過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過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實驗驗證後,當幼兒開始交流實驗結果時,教師的開放式提問能有效引導幼兒進行細緻觀察,並鼓勵幼兒用淺顯的語言來解釋較為複雜的光學原理。教師預設的一些關鍵提問,能夠幫忙幼兒對光和影子的一些錯誤或是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並經過同伴間的引導、自我的操作,從而進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現眼睛的光學現象。)

四、延伸活動:手影遊戲

1.出示手影遊戲的ppt,請幼兒說說看到了什麼。

2.幼兒在區角中模仿手影動作進行遊戲。

活動反思

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的提問設計至關重要,有效提問不僅僅有利於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構成良好的多向互動和活躍的教學氛圍,並且在活動的猜測驗證階段,教師的有效提問還能幫忙幼兒正確理解科學現象,獲得初步的科學知識。

一、提問應服務於活動目標

在團體教學活動中,教師能夠採用多種提問方式,如鼓勵式、開放式和啟發式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也是教師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工具之一,它能激勵幼兒專注於探究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預設的提問緊緊圍繞著活動目標,並隨著活動的開展不斷交替出現,如為什麼兔子的影子上能看到它的眼睛這一提問引導幼兒探索在影子上找眼睛的方法,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很多幼兒否定了自我原先的各種猜測,經過不斷的嘗試,最終找到了正確的方法,明白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生影子的原理,幼兒的探究慾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滿足。

二、提問應促進幼兒與材料的互動

這兩個影子有什麼不一樣是一個比較性的提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兩個影子的不一樣之處,從而為後面的探究做好鋪墊。而教師在實驗驗證階段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不斷引導幼兒帶著問題與材料互動,進取探索並觀察影子上出現眼睛的原因。

三、提問應做到層層遞進

提問的設計應當具有層次性,要從幼兒的已有經驗入手,使幼兒逐步加深認識,建構概念,從而使整個活動過程結構嚴謹、層層遞進。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在每一環節的提問都旨在不斷推進幼兒對於影子的認識,如什麼方法能夠在小兔的影子上找到眼晴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表達各自的猜測,而當幼兒在探索中找到正確的方法後,教師又進而提出為什麼畫和貼的方法都不行,而剪兩個小洞就能在影子上看見眼晴,這樣的提問是教師基於幼兒的年齡特點,用幼兒能夠理解的表達方式,利用直觀的材料,從另一個角度引導他們思考光的穿透現象。

提問的層層深入,使幼兒在操作中自發地探究、理解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具有層次性的提問使整個活動的每個環節都有條不紊地向活動的最終目標邁進。

三年級上冊科學課教案篇5

【學情分析】

通過本單元前面七課的學習,對水的有了進一步的全面的認知,知道水結冰和融化需要什麼條件等。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物質的變化也已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已經瞭解很多物體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的變化,也知道有些物質雖然大小、形狀發生了變化,但是原本的物質沒有發生變化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還沒有形成科學概念。本節課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清楚知道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以及氣態、液態、固態間相互轉化等。但水的三態變化的原因還是缺乏概念。

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本節課旨在從生活中常見的摺紙等活動出發,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了解物體是大小、形態變化但本質沒有變化,並利用這些特點去聯絡生活實際。

【科學概念目標】

一些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如水的三態變化。

【科學探究目標】

1、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2、探究活動中,通過猜測、觀察、實驗、研討等發現事實、做出判斷、發展思維。

3、利用文字、圖表、圖畫等方式描述觀察、實驗的結果,並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

【科學態度目標】

1、形成尊重事實、重視證據的科學態度。

2、發展願意與他人合作,樂於交流的學習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認識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資源,形成保護水和空氣,珍愛生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重點與難點】

觀察並記錄水的三態的變化與紙、橡皮泥發生的變化;討論交流它們之間的異同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水的三態變化視訊、教學課件

小組準備:橡皮泥、圓頭剪刀、白紙、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一、聚集:揭示課題(預設7分鐘)

[教師準備:出示課件中水的三態變化的圖片]

冬天河裡的水結冰,天熱了冰化成水的故事情節圖片匯入,加入水三態變化相關的圖片。

1、提問:冰融化成水了,發生了什麼變化?冬天河裡的水結冰時,水發生了什麼變化?(學生根據已有經驗進行預設:學生回答水融化時變成冰、變成了液態的水了。結冰時水從液體變成了固體了。)

2、提問:思考:媽媽在晾衣服時,衣服慢慢的晒乾了。衣服上的水變成了什麼?(預設:衣服上的水消失了、水不見了、衣服上的水變成水蒸氣跑的空氣中)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補充小結:水真的不見了嗎?其實衣服上的水經過太陽的暴晒(加熱)後液體的水變成水蒸氣跑到空氣中了。

3、提問:水的哪些特點發生了變化?那麼它還是水嗎?

[課件出示學生活動手冊。說明要求: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到活動手冊的表格上]

4、課件出示紙和橡皮泥等物品的圖片,生活中的變化有很多,比如說紙、橡皮泥的變化,此時呈現紙製品和橡皮泥製品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

提問:圖片中的物品發生了哪些變化?(預設:紙的形狀改變、氣球大小改變、木棒顏色改變等)

5、揭示課題:《它們發生了什麼變化》

二、探索:紙和橡皮泥發生了什麼變化(預設20分鐘)

[材料準備:各種紙6張、橡皮泥若干、剪刀、刮刀、活動手冊等]

活動前課件出示:

活動要求:

①學生能把活動手冊上的表格邊實驗邊記錄下來,

②能在分析中得出實驗結論。

活動問題:

問題1:我們做了什麼使紙(橡皮泥)發生了變化?

問題2:請同學們說一說它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問題3:它們變化後與還是原來的物質嗎?

活動一:

1、教師拿出一張紙折出一個摺紙模型,進行簡單的製作。

(注意時間安排以及剪刀使用安全提醒)

2、學生在製作過程中根據上述問題完成對活動手冊的填寫(對學生手冊填寫預設1:把紙折起來、剪一剪、撕一撕等。預設2:學生根據實驗能描述實驗現象。預設3:學生能根據自身的能力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結論。)

3、交流展示環節:請學生講解自己完成的活動手冊(預設:學生根據自己的資料分析結論,紙改變了形狀但是都還是原來的紙。)

(展示環節結束後將材料整理完畢放回材料桌上以免干擾後續研討。)

活動二:

1、提供橡皮泥和刮刀,讓學生用這塊橡皮泥製作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注意時間安排以及剪刀使用安全提醒)。

2、學生製作時認真思考三個問題並按要求填寫到活動手冊上。

3、完成後安排以小組上臺展示交流形式,分享成品的喜悅。(預設1:把橡皮泥捏一捏、刮一刮、揉一揉等。預設2:顏色改變、形狀改變等。預設3:學生根據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結論,橡皮泥形狀預設改變但是還是橡皮泥。)

(展示環節結束後將材料整理完畢放回材料桌上以免干擾後續研討。)

教師提問:想一想,大家完成的橡皮泥作品還是橡皮泥嗎?紙變化後還是紙嗎?(引出下一環節)

三、研討:(預設5分鐘)

1、提問:這節課我們觀察了很多變化,有沒有相同點?(預設:大小改變、形狀改變等)

教師引導:水結冰後還是誰嗎?(預設:學生:是。)製作泥人後還是橡皮泥?(預設:是)其實我們還有一個最相似的相同點請同學們說一說。(預設:它們都還是原來的物質。)

2、在分析小結中得出結論:一些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成分卻沒有改變。然後對比橡皮泥、水、紙變化的相同處:發現物質的大小、形狀等特徵的改變不影響物質的本質變化。

四:回顧和拓展(預設8分鐘)

1、生活中的變化隨時隨地都在發生,大家還知道你們周圍有哪些事物發生了變化?(預設:酒精的揮發、劈柴等生活中的例子。)

2、回顧溶解。教師準備溶解小實驗,請學生觀察並結合第4、5兩課的所學說一說相關?的要點(預設: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鹽、溫度越高溶解越快、顆粒小溶解快等)。

3、回顧混合與分離。

提問1:我們要怎樣把沙和食鹽分離?(預設:篩子、溶解和過濾等)

提問2:食鹽和水又是怎樣分離的?(預設:晒太陽、加熱、蒸發等)

4、瞭解熱脹冷縮的現象:壓癟的乒乓球放熱水中的變化。

【板書設計】

8、它們發生了什麼變化

材料看到了什麼現象

紙形狀變化大小變化

橡皮泥形狀變化大小變化顏色變化

水形態變化

相同點:還是原來的物質

三年級上冊科學課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學生通過食鹽能溶解於水,又能從水中析出來,明白這個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

科學探究目標

學生通過使用過濾裝置來達到分離沙子和鹽水的目標。通過進行蒸發操作來達到分離食鹽和水的目的,最終達到分離食鹽和沙子的目的。

科學態度目標

學生通過觀察溶解前的食鹽和析出後的食鹽的特點來多角度的認識物體,從而形成細緻、客觀地觀察的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學生通過分離食鹽和沙子來意識到溶解在人們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2.對於一些混合的物體,我們可以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離,從而避免丟棄和浪費。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學習單。小組準備:1份食鹽、1份清洗乾淨的細沙、1份食鹽與沙混合物、1根玻璃棒、一個酒精燈、一個三腳架、一盒火柴、一個過濾杯、一個燒杯。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聚焦任務,揭示課題(預設3-5分鐘)

1.學生觀看視訊,你有辦法幫助叔叔們把食鹽和沙子分離嗎?

2.揭示課題,混合與分離

二、引導探索,科學實驗(預設25-30分鐘)

1.ppt出示圖片,學生自由想象並回答。

生:把他們按顏色一粒一粒分。

學生上臺分離並讓大家一起判斷可行性。

生:把他們按顆粒大小分,篩網篩一下

學生上臺分離並讓大家一起判斷可行性。

生:把他們放在水中。

學生上臺把食鹽和沙子倒入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使他們溶解在水中

師:那怎樣把沙子從鹽水中取出來呢?

展示過濾裝置

師:那怎樣把食鹽水中的水除去呢?

展示蒸發裝置

2、任務一:分離鹽水和沙子

a.展示過濾裝置

b.ppt出示溶解、過濾流程

c.學生領取材料做溶解和過濾實驗。

d.交流彙報。

師:在這個過程中,水起到了什麼作用?

生:溶解。(板書:溶解、貼畫)

師:紗布又起到了什麼作用?

生:把沙子從食鹽水中分離出來

師:那就是過濾(板書:過濾、貼)

3、任務二:分離食鹽和水

a.認識蒸發裝置。

b.學生微視訊學習蒸發操作。

c.ppt展示流程圖。

d.教師提醒注意事項:

①戴上護目鏡可以防止在蒸發過程中食鹽水飛濺入眼睛

②千萬不要用手去碰蒸發皿,整理過程中手拿三腳架,防止燙傷

e.學生,實驗,交流彙報

師:水到哪裡去了

生:蒸發了(板書:蒸發、貼)

三、積極思考,研討發現(預設5分鐘)

師:我們是怎樣幫助叔叔們將沙子和食鹽分離的?(ppt)

生:先用水把食鹽溶解,再用過濾把鹽水和沙子分開,再進行蒸發將鹽和水分開。

四、課後拓展,知識延伸

師:木屑、鐵屑、和食鹽混合了可以怎麼分離?

三年級上冊科學課教案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相同食鹽的速度。

2.能用攪拌使水中的物體充分溶解。

科學態度目標

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象。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種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認識到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難點:設計對比實驗進行探究。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實驗材料一套。

小組準備:相同質量的食鹽4份、四杯水(三杯自來水、一杯熱水)、玻璃棒1根、秒錶1只、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2分鐘)

[材料準備:食鹽1份,一杯水]

1.出示食鹽和水。

提問:把食鹽放入水中會如何?(預設:食鹽會溶解在水裡。)

提問:這些食鹽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約需要多少時間?(預設:5分鐘、6分鐘、10分鐘)

提問:誰有辦法使食鹽更快的溶解?(預設:用熱的水、用玻璃棒攪拌)

2.揭示課題:加快溶解(板書)

二、探索:加快溶解(預設30分鐘)

活動一:如何進行實驗。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用熱的水、用玻璃棒攪拌可以加快食鹽的溶解?

2.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3.教師小結:我們可以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做對比實驗時,只能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而保持其它條件不變。

活動二:探究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係。

[材料準備:每組相同質量的食鹽2份、兩杯水(一杯自來水、一杯熱水)、秒錶、學生活動手冊等。]

1.提問:要研究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係,需要哪些材料?(預設:食鹽、燒杯、冷水、熱水)

2.出示實驗記錄表

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上面的實驗記錄表。

4.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5.介紹實驗要求以及學生活動手冊的填寫方法。

(1.小組合作;2.分步進行;3.及時記錄。)

6.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並完成學生活動手冊。

活動三:探究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係。

[材料準備:每組相同質量的食鹽2份、兩杯水、玻璃棒1根、秒錶、學生活動手冊等。]

1.提問:要研究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係,又需要哪些材料?(預設:食鹽、燒杯、水、玻璃棒、秒錶)

2.出示實驗記錄表

3.組織學生結合上一個實驗,完成上面的實驗記錄表。

4.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5.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並完成學生活動手冊。

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6分鐘)

[材料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麼知道的?

2.學生反饋交流。

小結:通過提高水的溫度和攪拌,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3.提問:如果要讓食鹽更快地溶解在水裡,還可以怎樣做?

四、拓展:請在生活中繼續尋找加快溶解的方法。(預設2分鐘)

1.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加快食鹽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2.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不止兩個,你們還想做實驗研究其它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嗎?

【板書設計】

6.加快溶解

對比實驗:只能改變一個條件

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熱水

攪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