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心和腦教案推薦5篇

教案的評估應該是全面的,包括知識、技能和態度,教案應該清晰地闡述每個教學步驟的細節,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心和腦教案推薦5篇,供大家參考。

心和腦教案推薦5篇

心和腦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利用圖譜,初步學習歌曲《柳樹姑娘》,嘗試用二聲部方式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意境美,體驗唱歌活動的快樂。

3.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①圖譜②指揮③音樂

活動過程:

一、 發聲練習

請小朋友和老師做做動作,哇,真像,現在,我要請你們用聲音來模仿一下。(閉嘴,拍手,旋律……)

二、 學唱歌曲,學習按節奏填充歌詞。

1、熟悉旋律,

①初步熟悉曲調,介紹歌名,聽電腦範唱

師:哇,好聽,接下來,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名字叫《柳樹姑娘》,我們一起來聽聽。

提問:聽起來,感覺怎麼樣?

②出示圖譜,

師:這麼優美的歌曲,老師一邊聽,一邊根據這個歌詞畫了一張大圖譜,

過渡語:哎呀,掉了好幾張?暫時放在這兒吧。我們一邊聽歌曲,一邊把它填回去吧。

2、師幼合作填充完成圖譜,學唱歌曲

①師:清範唱1、2句

提問:聽聽是什麼歌詞?你們想想是哪張圖片比較合適?

(引出歌詞1、2句)

②師重頭唱1、2、3、4句,提示幼兒找出圖片,貼進x格。

提問:是什麼?(甩進池塘)

(重頭唱1234句)

過渡語:喲,那就只剩下最後一個空格了,肯定是這張了。

③出示指揮棒,邊指圖譜,教師完整清唱一遍

師:圖譜已經貼完整了,我們一起檢驗一下,看看填對了沒有

④聽電腦範唱一遍。

師:恩,填對了,剛才有些小朋友已經在跟著唱了,現在我們跟著電腦裡的小朋友一起唱唱看。

⑤師生合作清唱一遍

師:喲,真不錯,現在我們不聽電腦,我們自己試試看,會唱的稍微響亮一點,不會的輕輕跟著唱。

⑥解決難點(附點四分音符)

師:唱的真好,感覺有一句還不對,我們試試看。

⑦感情技巧處理

師:柳樹變得這麼漂亮,心情很開心,那我們在唱這一段的時候該怎麼樣?(輕鬆愉快很開心)

師(伴奏演唱一遍)

⑧聽伴奏演唱一遍

師:現在感覺好聽多了,我們從頭再來試一次吧。

三、 學習二聲部

1、(師清唱,播放範唱)

過渡語:小朋友唱得這麼好聽,小蜜蜂也過來湊熱鬧了,聽聽它是怎麼唱的?那它到底在什麼地方加上“啦”

小結:唱完每一個樂句的最後一個字時開始唱的。,後半部分小蜜蜂也在跟著一起唱呢?我們給它添上標記。

2、解釋標記;小話筒表示啦啦啦,是伴唱,小蜜蜂表示和我們一起唱。是合唱

3、電腦範唱:現在我們一起聽著歌曲,學著小蜜蜂的樣子,也來湊湊熱鬧吧。

4、分組(播放伴奏帶):唱的真好聽,現在我們交換一下,老師請你們當蜜蜂,我們一起唱柳樹姑娘,好嗎?

5、表演唱(播放伴奏帶):我們真像一個小小合唱團,來吧,給大家表演一下,?起立,準備好了嗎?你們唱柳樹姑娘,你們當小蜜蜂。

6、與客人老師交流(播放伴奏帶)

師:現在咱們邀請客人老師與我們一起組成合唱團,我們來唱柳樹姑娘,客人老師也來當小蜜蜂湊湊熱鬧,好嗎?

四、 結束

唱得不錯,讓我們到教室裡把這首歌唱給其他小夥伴聽吧。

課後反思:

?柳樹姑娘》是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藝術》中的活動內容。它是一首曲調優美、輕快的簡易二部合唱歌曲。《春天》這個主題,是我們幼兒園自己開設的活動,在前段時間,幼兒園組織孩子們去春遊,在這途中,發現幼兒對柳樹很感興趣,為了延續孩子對柳樹的喜愛,於是我自然的生成課題,讓孩子們去感受。此活動我從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在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思想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了適時教育。依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最近發展情況,結合五大領域的內容,我把本次活動目標確定為:

①利用圖譜,初步學習歌曲《柳樹姑娘》,嘗試用二聲部方式演唱歌曲,

②感受歌曲的意境美,體驗唱歌活動的快樂。

我把重難點定位於:

難點:感受春天的美麗,能與同伴協調進行二聲部的演唱。重點:學會看圖譜,能夠用連貫、優美和活潑輕快的旋律演唱三拍子歌曲。

嘗試用填充圖譜的方法引導幼兒學習歌詞是本次活動的亮點。活動中我加入了手的操作活動,再加上每貼一張圖片就預示著一句新歌詞的產生,這樣就徹底消除了無目的反覆練唱和記憶歌詞所帶來的困惑,讓幼兒愉快、主動地學習歌曲,使歌唱活動顯得如此自然和順理成章,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情緒高漲,興致盎然,令我也感受到一絲成功的喜悅。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採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拍子歌曲。

小百科:柳樹本屬世界約520多種,主產北半球溫帶地區,寒帶次之,熱帶和南半球極少,大洋洲無野生種。我國有257種,122變種,33變型。各省區均產。

心和腦教案篇2

一、設計意圖

在一年當中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其清明就是春季中的節日之一,但是小朋友們對清明節瞭解多少呢?以下就讓我們以清明節為主題探討下有關四季中的節日,及瞭解清明節的由來!

二、活動目標

1、知道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日子,大家都會為祖先們掃墓;

2、知道清明節的由來;

3,掃墓時應該注意安全事項。

三、活動預備

展示有關清明照片

四、活動程序

(一)看圖講講

1、演示畫面一,看到這個圖形你看到了甚麼?

小結: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大家在掃墓。

2、演示畫面二,現在,你們知道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嗎?

教師講解小結

3、演示畫面三,掃墓是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

4、從文字上看,清明多是甚麼意思?

5、今天老師預備了很多圖片,請小朋友來找一找,哪些與清明有關?幼兒分組商討。(再現與遷移已有經驗:詠柳、遊園不值、清明時節等古詩)。

6、小結:清明不但是春天的節氣還是春天的重大的節日,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裡人們踏青到大自然的懷抱,享受著春天溫順的天氣和萬物甦醒帶來的歡樂,感謝先烈、先人給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

(三)視聽欣賞,感受傳統藝術。

1、清明這個節日在中國古代就有了。中國古代的人不但用文字、古詩記載了清明,還用繪畫的方式進行了記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中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名畫,你們想不想看看那時清明節的熱烈場面?

2、幼兒欣賞清明節時發生的安全隱患事件

3、發問:有甚麼感覺或?(幫助幼兒簡單理解畫面內容)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心和腦教案篇3

?教學要求】

1、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想象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有感情朗讀。

?課前準備】

課件、學生書寫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領入詩

喜歡旅遊嗎?讓我們跟隨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去秋遊吧──(音樂)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著馬車,順著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情不自禁揮毫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句《山行》:

1、齊讀詩題。

2、配樂範讀。

二、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1、自由讀詩,要求:

讀準讀順。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詩,重點指導生斜。

4、齊讀全詩。

三、再讀想象,整體感知

1、詩人被這美麗的山景深深打動,再讀讀詩,邊讀邊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學生自讀想象。)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

相機板書:

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楓林

四、以畫為媒,研讀感悟

1、課件出示圖畫:

(圖畫內容:石徑不斜,人家太顯,楓葉不紅,人物不見。)

這幅畫把詩人描繪的景象畫出來了嗎?邊讀詩邊思考:

⑴ 學生個人自讀思考。

⑵ 小組討論研讀,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反饋,讀中悟詩:

根據學情,相機指導:

⑴ 指導朗讀第一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① 指名學生交流研讀情況:

根據學生指出的小徑太直、人家位置錯誤的畫面問題,相機操作。

心和腦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設喻論證的方法和“對舉”的行文方式。

(二)瞭解荀況關於學習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二、難點、重點分析

(二)作者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麼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麼內在聯絡?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l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於藍”,不能認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後新產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於水”,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後面兩個比喻並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後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著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係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闢,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瞭在實際生活中由於利用和藉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藉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的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後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並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後天善於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3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又用“楔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後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後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二)本文設喻有什麼特點?

分析: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

本文的設喻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製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2)設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喻,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②正反設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捨”,通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③反覆設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3)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於比喻之中,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鍥而舍之”、“鍥而不捨”。②有的先設喻,後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後引出“善假於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後,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3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匯入新課。

從七年級學過的課文《為學》匯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註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於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誌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師趁此在“勸”字後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麼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對照註釋,藉助字典,正字正音。

心和腦教案篇5

教學資料:

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第9課《詠柳》。

教學目標:

1、透過對詩歌資料的理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美的思想感情。

2、繼續運用“讀文章,想畫面”的方法,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深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自能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自學潛力和欣賞美的潛力。

4、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想象《詠柳》描繪的美麗景色。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感知美。

1、課前唱歌《春天在哪裡》,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揭題解題,簡介作者:這節課,我們就帶著愉快的情緒一齊來學習一首

寫春天的詩——《詠柳》。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詩人賀知章你們明白嗎?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3、課件出示春柳圖,使學生初步感知柳樹的美。

4、過渡:柳樹真美啊,連詩人賀知章也被柳樹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寫下了這一首讚美柳樹的詩。(課件出示詩歌)師:同學們已經按課文的預習要求預習了課文,接下來請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把這首詩再朗讀幾遍,等一下向老師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潛力好嗎?讀的時候要注意找出能體現柳樹美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個記號。

二、朗讀全詩,初知大意——領略美。

1、生自由朗讀。

2、檢查朗讀狀況。

3、檢查自學狀況:透過預習和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請大家自由來說說。

4、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讀懂的地方。

5、看來大家透過預習,都能自己理解詞語跟句子的意思。學到那裡,大家發現這棵柳樹的什麼地方最美呢?(樹高、綠;枝多;葉細)

7、小結:這棵柳樹多美啊,它長得又高又綠,樹上垂下無數的柳條,它的葉子細細的,多麼惹人喜愛啊!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這首詩呢?(讚美、喜愛)我們一齊讀一遍好嗎?(學生齊讀)

三、質疑問難交流朗讀——品味美。

1、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資料,那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梳理疑問,重點問題再交流朗讀)

3、交流朗讀:(主要運用課件幫學生理解,讓學生透過反覆讀及小組討論體會課文三個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課文語言的美及柳樹的美)

(1)、出示第一句詩課件,體會用“碧玉”來比喻柳樹新長出的嫩葉,寫出了柳樹顏色翠綠、生機勃勃的特點,讓人感覺柳樹的顏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詩課件,體會用“綠絲絛”來比喻“柳條”,寫出了柳條隨風飄拂,輕柔美麗、顏色翠綠的特點,讓人覺得它的樣貌很美。

(3)、出示第四句詩課件,體會用“剪刀”來比喻“二月春風”的精妙之處以及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4、指導朗讀,齊讀全詩。

4、小結過渡:透過剛才的交流,我們能夠明白詩人是用什麼方法來寫出柳樹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詩人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句,用碧玉來比喻柳樹的枝和葉,寫出了柳樹的顏色美,又用絲絛來比喻柳枝,寫出了柳枝的樣貌美,然後展開大膽的想象,由柳樹想到二月春風,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從而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接下來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配樂朗誦邊想象一下這首詩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請同學們把你們想到的意境描繪出來。

四、想象意境,熟讀成誦——欣賞美。

1、學生閉目想象意境。後先讓學生交流想到的畫面,再指名描繪意境。

2、出示本詩配歌課件,讓學生欣賞詩境的美。

3、吟誦本詩:此刻,你們應對的就是美麗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能夠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能夠背一背。

4、學生吟詩,背詩,互相評價。

五、選讀詩歌,拓展思維——豐富美。

1、大家吟詩的時候多投入啊,可見這一首詩寫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讀一些這樣的好詩呢?

3、課件出示與本詩相關的幾首古詩,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愛好選讀。

六、自主作業,遷移潛力——延伸美。

學了這首詩後,你回去想給自己佈置什麼作業?(可找一些描述春天的詩來朗誦;可畫一幅春天的畫,能夠《詠柳》為題寫一篇作文。)

標籤:心和腦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