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科學小螞蟻過河教案5篇

有一篇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和管理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和秩序,在寫教案的過程需要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和調整,這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反思管理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科學小螞蟻過河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科學小螞蟻過河教案5篇

科學小螞蟻過河教案篇1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想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教師抓住幼兒園喜歡玩水的特性,創設遊戲情境,讓幼兒通過觀察、探索,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幫助幼兒初步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下面快隨應屆畢業生網小編來看看“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小螞蟻過河》”。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小螞蟻過河》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物體沉浮,激發幼兒探索、發現的樂趣。

2、體驗玩水的樂趣,對操作活動感興趣。

3、學習把沉、浮物體作簡單分類和記錄。

活動準備:

1、木塊、石頭、泡沫、點心盤、鑰匙、玩具(幼兒操作材料)。

2、記錄紙人手一份,螞蟻過河圖片。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今天天氣真好,小動物們出來玩了,瞧,這是誰呀?(螞蟻)

師:小螞蟻爬著爬著餓了,發現遠處有棵蘋果樹,就爬過去,可是面前出現了一條小河,請小朋友幫螞蟻想辦法怎麼才能過河?

二、認識沉與浮現象

1.師做實驗,先放石頭。

師:“瞧,這些材料誰能幫螞蟻過河呀?我們先拿石頭來試一試”

問:你發現了什麼?石頭怎麼啦?

師小結:由於石頭比較重,放在水中會掉下去,這種現象我們叫“沉”,會沉下去的材料,能當螞蟻的小船嗎?

2.師第二次做實驗,放泡沫

問:你發現了什麼?

師小結:由於泡沫比較輕,放在水中會飄在表面上,不會掉下去,這種現象我們叫“浮”。現在我們把小螞蟻放到上面,你們看它過河了嗎?

3.鞏固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認識

剛才我們看了,放在水中,比較重的東西會掉下去的,我們叫它“沉”,不會掉下去的,我們叫它“浮”。

(活動反思:從這個環節上看,孩子對沉與浮的現象,能具體地表述出來,也對此活動很感興趣。但在讓幼兒對比石頭與木頭的環節上,由於所取的材料不合理,石頭太小了,而木頭卻較大,在視覺上,給孩子造成干擾,因此有的孩子認為木頭比較重,導致無法讓孩子準確的判斷:石頭與木頭哪個比較重,哪個才會沉下去。如果選擇與木頭一樣大的石頭,幼兒便可以一眼看出,石頭比較重的原理。因而也不會在此環節上浪費太多的時間。)

三、幼兒操作,並記錄操作結果。

1.幼兒認識材料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幫螞蟻想辦法,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材料,看看有什麼?請小朋友把各種材料都拿來試一試,看看哪些東西會浮起來,可以當螞蟻的小船。

2.提操作要求和記錄方法

師:在玩的`時候,老師也為小朋友準備了記錄單,如果這個材料會會浮起來,請把手上的貼貼紙貼在水面上,如果會沉下去,請把手上的貼貼紙貼在水底。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記錄

四、教師評價

1.小朋友都做好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教師驗證

(活動反思:從記錄的結果上看,大部分孩子能準確記錄出沉浮的現象,其中盤子這一材料的實驗出現分歧,有的孩子記錄是沉,有的孩子記錄是浮,藉此機會,我進行隨機教育,讓不同結果的兩名幼兒現場操作,為什麼你認為是沉?而你卻是浮呢?兩個小朋友用同一種材料,為什麼結果是不同的呢?通過現場實驗,孩子知道由於放的方式不一樣,結果也是不同的,很好地利用教育契機,給孩子正確的引導。但在幼兒使用記錄卡的方面上看,由於記錄卡設計不太合理,有的幼兒把整張記錄卡都貼滿了,完全看不出是沉還是浮;如果老師在水盆中間畫條中介線,在中線以上表示沉,中線以下表示浮,就能很輕鬆地解決結果不分明的問題。)

科學小螞蟻過河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閱讀中瞭解詞語的意思,積累詞語,豐富語言。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寓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增強勞動意識,培養從小熱愛勞動的情感。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語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熱愛勞動的能力。

教學難點: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感情,感悟寓意。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獲取知識。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從分發會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教師指導。圍繞重點語句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思考,學會讀書。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引導學生以讀為本,做到充分朗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來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四、說教學媒體的運用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運用了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制作了一些課件。這樣做有以下優點:

1、符合教學內容的需求。

2、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使學生更直觀的瞭解知識,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否安排的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式:

(一)看圖說話,匯入新課。

首先我出示幾幅寓言故事的圖片,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字並匯入《蜻蜓和螞蟻》第二課時教學。出示蜻蜓和螞蟻的頭飾,告訴學生我把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成過關形式,誰表現的好,誰就得到它。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複習生字,掃清障礙。

主要是檢查第一課時學生對本課字詞的掌握情況.通過認讀詞語,加強對詞語的理解,也為下一環節理解課文掃清了障礙。認讀詞語結束後,出示其中的詞語“逛來逛去”理解詞義,說一說幾個這樣形式的詞語,並藉機匯入下一環節,課文中說的是誰在逛來逛去呢?請同學們開啟書找一找。

(三)學習課文,理解寓意。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主要是分以下幾步來完成:

第一步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通過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找出蜻蜓在夏日裡逛來逛去都在幹什麼,讓學生結合圖片體會到它當時的悠閒。然後理解詞語“轉瞬|”讓學生體會時間稍縱即逝,蜻蜓的這種好日子很快就會過去,當冬天來臨時,縱情享樂的蜻蜓姑娘周圍的處境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由此匯入第二步,學習第二自然段,學生輕聲讀課文,找出蜻蜓周圍的環境,用一個詞語概括(荒涼)學生理解詞語,教師出示荒涼的圖片,目的是為喧染蜻蜓所處的惡劣環境,找出這一段的重點句子進行理解,“是啊,肚子餓的時候,唱歌會有什麼樂趣!”學生反覆朗讀,瞭解到當時的蜻蜓真是飢寒交迫,接著讓學生想象此時他內心是怎樣的?可以用難過、悲傷、痛苦等詞語來形容,然後讓學生找找書中用了哪些詞語來形容,找到(愁眉苦臉、嘀嘀咕咕)激發學生結合第一自然段,想象蜻蜓嘀嘀咕咕說些什麼呢?這樣設計更加形象體現冬夏兩個季節的不同,給蜻蜓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環境。

第三步學習3---7自然段,教師首先出示課文插圖,問學生:處在飢寒交迫中的蜻蜓來到誰的面前,他會說些什麼?學生看圖說話,不僅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還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看完圖以後學生讀課文看看課文裡是怎樣寫的呢。這幾個自然段主要是蜻蜓和螞蟻的對話,是揭示寓意的重要部分,所以把學習的重點放在朗讀上,並且通過多種朗讀方式,為學生搭建朗讀的平臺,教師做好朗讀指導,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如蜻蜓為了求生是怎樣對螞蟻說的,應讀出懇求的語氣,螞蟻是怎樣回答的,他的回答主要是為了教育蜻蜓,所以應該讀出螞蟻真誠告誡的語氣。學生掌握朗讀方法之後,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可以同桌互換角色讀,小組之間互換角色,男生和女生互換角色,老師和學生互換角色。總之,通過多重方法朗讀,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實現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而且在思想上達到共鳴。在此基礎上可以理解重點句子。先出示句子“在我們軟綿綿的青草窩上,唱歌呀,遊戲呀,一刻鐘接著一刻鐘的,玩得頭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勞動呀?”理解詞語“軟綿綿”把“哪有工夫想到勞動呀”這句換改為陳述句,用“因為--所以”一組關聯詞連線起來,體會蜻蜓此時明白了自己所犯的錯誤,不勞動者不得食,在美妙的夏季,一心縱情享樂的她,只有在寒風呼嘯,飢餓難耐的冬天才能明白這個道理。組織學生討論:螞蟻在冬天為什麼生活的這麼好?通過結合上下文討論得出,因為螞蟻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所以在任何時候都會衣食無憂,過著充實安定的生活。以上幾個問題弄懂之後,老師階級總結:人也是一樣,不能只貪圖享受,幻想不勞而獲。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不播種也就沒有收穫。教師板書,並揭示寓意。蜻蜓此時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打算怎樣做?讀一讀他說的話,那麼它能做到嗎?課文沒有說明 ,但是發揮想象結合寓意說一說,也就是第五個環節。

通過以上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大優點:

1、在閱讀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通過多種方式瞭解詞語意思,積累好詞佳句,運用詞語,豐富語言積累。這也是本課教學力求體現的重點。認真而紮實地教學生字和詞語,進行語言運用的訓練,是國小語文教學最基本的任務之一。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理解能力都很有限,更需要教師的指導。為避免生硬呆板的解釋,我採用抓住重點詞語,積累語言,培養語感,體驗情感的方法教學。在提倡感悟體驗的同時又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積累了詞語,感受語言文字的奇妙。例如積累疊詞“嘀嘀咕咕”,abac式詞“逛來逛去”,abb式詞“軟綿綿”,及“愁眉苦臉”等好詞。積累句式“哪有……呀?”,“難道……嗎?”教學中圍繞重點語句,訓練詞語的掌握與理解,重點句式練習說話,積累語言,鼓勵學生多積累,多運用,改變學生詞語貧乏的現象,為三年級的習作打好基礎。

2、抓住對話,讀懂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

在讀中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情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再讀中感悟寓意。

課文的三到七自然段主要是蜻蜓和螞蟻的對話,是揭示寓意的重要部分,所以把學習的重點放在朗讀上,並且通過多種朗讀方式,為學生搭建朗讀的平臺,教師做好朗讀指導,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3、迴文朗讀,在情境中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角色扮演讀文,昇華情感。語文教學,不但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還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本篇課文重點部分小蜻蜓和小螞蟻的對話是分角色朗讀練習的好段落,指導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去想象當時的情境,去體會小蜻蜓的心想,理解小螞蟻的話的寓意,讓孩子們在邊聽邊想中品賞課文,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分角色朗讀是為了讓孩子們在品味中昇華對文章的理解,感受到讀書的快樂,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主動獲取知識,體驗閱讀的樂趣。

4、給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課應當成為兒童創造力馳騁的廣闊天地。學生的想象力需要保護,創造力需要培養,這正是新課程所追求的。本課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孩子想象小蜻蜓從夏天到冬天的變化畫面,體會小蜻蜓的心情,為讀文和理解寓意做鋪墊。續編故事,第二年,小蜻蜓會怎樣?又會遇到誰發生什麼事?讓學生大膽想象,訓練想象說話能力。最後送給文中兩個角色小蜻蜓和小螞蟻一句話,是對寓意的深化。這一開放性問題,再一次撥動了孩子們心靈的琴絃。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使他們的情感得到了昇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四)設計情境,理解感悟。

在此我設計了兩項內容:

第一項是小組內說一說蜻蜓姑娘打算明年也要為冬天的日子學會勞動了。他打算怎樣做,學生說一說表達自己的願望。

第二項進行課本劇表演,再現課文內容。通過創設情景,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愉悅的表演中,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做到讀中學,眼中悟,更加深刻理解勞動的重要性。

(五)總結評價,昇華主題。

讓學生說一說你喜歡故事中的那個人物?你明白了什麼?你打算以後怎樣做?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隨機出示幾條勞動格言,讓學生朗讀,一是豐富學生的語文積累,二是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因為勞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有了勞動的技能就等於擁有一筆巨大的財富,可以享用一生,在此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成為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六、板書設計

蜻蜓和螞蟻

蜻蜓圖片 螞蟻圖片

夏天 逛來逛去 辛勤勞動

冬天 愁眉苦臉 享受安樂

勞動才有收穫

科學小螞蟻過河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用讚美的情緒演唱好歌曲《小螞蟻》。通過演唱歌曲,教育學生學習小螞蟻遵守紀律、互相幫助,勤勞勇敢的精神,從小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2.通過學習歌曲,讓學生感受歌曲兩大樂句節奏相同、曲調不同的特點,初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專心聽音樂的習慣。

3.通過跳集體邀請舞這一活動,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與同學的協作能力,同時主要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的行為習慣和集體合作的精神。

教材分析:

歌曲《小螞蟻》,是一首生動活潑非常有趣味的兒童歌曲。讓學生通過了解小螞蟻的生活習性,知道它的群體性很強,具有合作精神;互相幫助,遵守紀律,遵守秩序,具有吃苦精神。從而培養學生也要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行為習慣。

歌曲用了讚美的情緒,適合用中速演唱,上下兩大樂句節奏相同,曲調不同,各有八小節旋律組成,反覆強調了小螞蟻的文明禮貌行為。

教學重點:

感受和表現歌曲。

教學難點:

歌詞的記憶。

教學準備:

課件、小螞蟻頭飾,學生提前蒐集的螞蟻資料等。

起學過程:

1.組織教學。

(l)讓學生邊聽著《小螞蟻》音樂,邊按節拍踏步走進教室。

(2)做一個拍手律動。讓學生聽著小螞蟻的音樂跟著教師拍手,每四小節的前兩小節分別在胸前左右拍手,每四小節的後兩小節分別作邀請動作、招手動作、點頭動作和握手動作(聽著音樂做兩遍)。

2.匯入新課。

(提前讓學生蒐集關於螞蟻方面的資料,觀察、瞭解螞蟻有什麼生活習性,學生有了這方面的資料準備,教師就可以提問。)

教師提問:“課下,你們觀察到螞蟻有什麼特點?你對螞蟻有哪些方面的瞭解?”

學生回答:“螞蟻的群體性很強;善於合作;螞蟻見面相互用觸角問好,用觸角傳話,很有禮貌;螞蟻懂得天氣,一到下雨天他們就把家搬到樹上;螞蟻注意積蓄,具有吃苦精神;螞蟻的種類很多;螞蟻的分工不同,有指揮的、有傳信的、有搬運的、組織得很有秩序。”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提示、引導,給予表揚。然後播放音樂課件;(幾幅螞蟻圖)

第一幅:螞蟻面對面相互用觸角問好(體現螞蟻講文明、懂禮貌)。

第二幅:螞蟻排隊搬運糧食,同時有指揮的,有傳信的,各有分工(體現螞蟻遵守紀律,很有秩序)。

第三幅:螞蟻集體搬運一種大的食物(體現人多力量大,齊心協力、合作精神)。

邊放畫面,邊放《小螞蟻》伴奏音樂,教師達朗誦歌詞,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記憶小螞蟻的特點。然後教師總結:螞蟻這樣講文明、懂禮貌,螞蟻能做到的,我們更能做到。接著對學生進行這些方面的教育,教師說螞蟻的行為真值得我們歌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讚美螞蟻的歌曲,歌名就叫《小螞蟻》。

(用這種方式匯入新課,可以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

3.聽錄音唱。

讓學生完整欣賞一遍《小螞蟻》這首歌曲,體會情緒,感受節奏。教師邊聽音樂,邊加上動作表演一遍。

聽完後,讓學生觀察大歌譜(課件),教師領學生數出一共有16小節旋律,前八小節是第一大樂句(教師視唱),後八小節是第二大樂句(再現唱),然後提問:誰觀察出兩個大樂句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這時教師拍著手,唱著音高,拍出節奏,讓學生邊觀察邊感受,找出兩大樂句節奏相同,音高木同的特點。

4.朗讀歌詞。

讓學生先聽教師跟著音樂按節奏讀一遍歌詞,然後學生再聽著音樂接節奏朗讀一遍。

5.填唱歌詞。

先聽錄音範唱,小聲跟唱一遍歌詞,再聽伴奏音樂跟唱一遍。

6.做歌詞接龍遊戲。

為了讓學生便於記住歌詞,讓學生做歌詞接龍的遊戲,先是老師和學生接龍,然後學生分組接龍,採用出聲接龍和默唱接龍交替進行,直至學生掌握記熟歌詞。

7.表現歌曲。

提示學生用什麼速度和力度來演唱這首歌曲最合適,根據螞蟻的特點,進行研究討論。討論前,教師先給學生用對比的方法唱出來,(三種速度:慢速、中速、快速。三種力度:強、中強、弱),然後學生通過唱,自己體會感受,選擇出合適的速度和力度,並說出理由。如選擇強的力度,可能因為螞蟻的那種吃苦精神;選擇弱的力度,可能認為螞蟻長得小,沒有太大的力氣。速度也不一樣,選擇快速,可能認為螞蟻想快快搬運糧食;選擇慢度,因為螞蟻走不快。不管學生選擇哪種速度和力度,教師都予以肯定,這主要為了初步豐富學生這方面的知識,進行初步地感受。但是還是選擇一種最為合適的中速和中強的力度來演唱比較好,然後集體拍手或踏步唱一遍。

8.跳集體邀請舞。

讓學生圍成一個大圓圈,頭上帶著小螞蟻的頭飾,再找出幾個學生當邀請者組成裡圈,教師示範裡外圈動作,講明要求,組織學生都參與,都分別當幾次邀請者和被邀請者,充分體現學生的參與性和主體性。

9.老師簡單總結活動情況。

提問學生,你們通過上這節音樂課有什麼新的收穫?(學了什麼?或感受到了什麼?或體驗到了什麼?表演了什麼?或受到了什麼教育等),學生基本上都能說出來,這種總結方式,讓學生善於動腦、善於歸納學習內容,也便於記憶、領會。最後教師期望學生都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科學小螞蟻過河教案篇4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通過一隻小小的螞蟻立志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從通天樹爬到天上的故事,讚揚了螞蟻敢於立大志,為實現遠大志向而一往無前的精神,說明“只在意志堅,雞毛能上天的道理。”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繼續練習分析字形字義。

2、朗讀課文,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讀好對話,弄清引用語是誰說的。

2、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一些容易寫錯,比如“試”容易多寫一撇,“鼓”的左上角是“士”不是“土”。

對小螞蟻能不能爬到天上去的問題,應鼓勵學生從“努力”這個角度來思考。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螞蟻嗎?有哪些瞭解?今天,老師和同學們認識一隻“上天的螞蟻”(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字詞,想辦法解決。

2、小組交流自學生字情況。

3、多種形式讀字、組詞。

4、指導書寫:“試、鼓勵”

三、再讀課文:

1、思考:螞蟻能否上天?

2、哪些話是螞蟻、白鬍子爺爺、巨人說的?分別用“—”“﹏”“=”表示出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複習字詞,會寫8個生字。

2、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好對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卡片讀詞。

2、回顧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讀課文,理解感悟:

1、思考:小螞蟻能爬上天嗎?白鬍了爺爺為什麼說:“你能行嗎?”

2、小組交流,彙報。分角色朗讀。

3、你看到一隻怎樣的螞蟻?

4、介紹“愚公移山”故事。

三、讀了全文,你喜歡小螞蟻嗎?為什麼?

科學小螞蟻過河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物體沉浮,激發幼兒探索、發現的樂趣。

2.體驗玩水的樂趣,對操作活動感興趣。

3.學習把沉、浮物體作簡單分類和記錄。

活動準備:

1.木塊,石頭,泡沫,鐵勺、樹葉、紙片(幼兒操作材料)。

2.記錄紙人手一份,螞蟻過河圖片。

活動過程:

1、 情境匯入

音樂,小螞蟻搬豆子

師:我們一起來像小螞蟻一樣搬豆子吧。(師生互動進入教室)

師:你們像小螞蟻一樣都把豆子運回家了,開心嗎?幼:開心

師:可是老師卻發現了一隻不開興的小螞蟻我們來看看

(出示小螞蟻過河的圖片)

二、 啟發提問。

小螞蟻要過河我們怎麼幫助它?

幼兒自由講述,引導幼兒說出各種方法

師:“你們說要做船,那什麼材料能做船幫螞蟻過河呀?引導幼兒說出各種做船用的材料

三、 認識沉與浮現象。

1.師做實驗,先放石頭。

師:“瞧,這些材料誰能幫螞蟻過河呀?我們先拿石頭來試一試”

問:你發現了什麼?石頭怎麼啦?

師小結:由於石頭比較重,放在水中會掉下去,這種現象我們叫“沉”,會沉下去的材料,能當螞蟻的小船嗎? 問:你發現了什麼?石頭怎麼啦?

師小結:由於石頭比較重,放在水中會掉下去,這種現象我們叫“沉”,會沉下去的材料,能當螞蟻的小船嗎?

2.師第二次做實驗,放紙片

問:你發現了什麼?

師小結:由於紙片比較輕,放在水中會飄在表面上,不會掉下去,這種現象我們叫“浮”。現在我們把小螞蟻放到上面,你們看它過河了嗎?

3. 鞏固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認識

剛才我們看了,放在水中,比較重的東西會掉下去的,我們叫它“沉”,不會掉下去的,我們叫它“浮”。

四、分小組幼兒進行實驗操作

幼兒在操作後進行統計記錄 。

1.幼兒認識材料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幫螞蟻想辦法,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材料,看看有什麼?請小朋友把各種材料都拿來試一試,看看哪些東西會浮起來,可以當螞蟻的小船。

2.提操作要求和記錄方法

師:在玩的時候,老師也為小朋友準備了記錄單,如果這個材料會會浮起來,就在相應的位置打勾,如果會沉下去,在相應的位置打

教師巡視,觀察各小組的情況

五、教師評價

1.小朋友都做好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教師驗證 進行總結

六、音樂《小螞蟻搬豆》離開教室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