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有趣的螞蟻教案5篇

在寫教案的時候要根據課程標準來安排,教案是教師為了掌握課堂節奏提早起草的教學文書,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有趣的螞蟻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有趣的螞蟻教案5篇

有趣的螞蟻教案篇1

課前預習:

1.蒐集並瞭解作者南帆的有關資料。

2.朗讀課文,標出文中生字詞及褒揚人的詞語。

相關課程標準: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徵,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意。”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所發出的感慨。

2.欣賞並學習文中對螞蟻傳神生動的細緻描寫。

3.掌握文中由螞蟻引發思考的感悟式寫法。

4.藉助文章,加深對生存、生命的感悟。

評價任務:

1.通過朗讀,改過本文主要內容,體會簡潔美。

2.再次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如何能把螞蟻寫的如此傳神,生動形象的。

3.結合自己生活體驗,談談對作者獨特的內心感受的理解,感悟生之機趣,培養學生的愛心。

教學過程:

激情匯入

播放兒歌《螞蟻搬豆》,讓學生回味兒時童趣,有什麼感觸?會想到什麼?(引導學生自由聯想、想象,充分調動積極性。)教師隨機解說:假如你面前出現一隻螞蟻,為一粒餅乾屑而奔忙,你會想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隨南帆走近螞蟻,去認識它,思考它。(板書課題與作者,讓學生談談對南帆的瞭解)

一、感知螞蟻形象美

請同學們大聲用兩分鐘時間朗讀課文,然後解決下面問題:

1.用最簡潔的語言概過課文內容。提示:可按照“本文通過對 的生動細緻的描寫,引發 ”的句式來概括。

(此題意在讓學生感知文章內容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再次體會簡潔美)

學生思考後回答。明確:本文通過一隻小螞蟻發現桌面上的餅乾屑並在我的面前扛著餅乾屑離開的故事,由此引發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2.想一想這是怎樣的一隻螞蟻?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學生獨立思考後,與同組同學交流討論,明確:膽小而又自足的螞蟻。語句“一隻螞蟻畏畏縮縮地爬上了我的書桌,如同一個成功的偷渡者”“ 這隻孤獨的螞蟻有一點膽怯。它謹慎地左顧右盼,慢慢地朝一個方向邁出了幾步,隨後又不放心地退了回來,往另一個方向試探”等。

二 、感受描寫細緻美

點名學生朗讀課文前五段,其他同學聽讀,並思考下面問題:

3.為什麼作者能把螞蟻寫的如此傳神?請選擇你認為最生動傳神的語句,說說你的感受。

4.結合練習題(一):文中運用了一系列擬人化的詞語來寫螞蟻是為了讚揚螞蟻嗎?目的是什麼?

(從修辭的運用、詞語的表達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體會。此題意在引導學生知道作者怎樣寫的同時,瞭解體會掌握文章的表達技巧。)

(學生交流)明確:3.因為作者採用擬人化手法,生動刻畫了螞蟻的動作、神態、心理。

請選擇你認為最傳神生動的詞句,說說你的感受(詞句品味)。(可結合課後“詞句品味與積累”,交流展示。

4.不是為了讚揚螞蟻。在文中作者只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目的是為了傳神生動地描寫螞蟻,同時有一定的幽默感(如:義無反顧、重大判斷等)。

總結:作者採用“放大”的方法,大詞小用,大膽的“想象”,刻畫了它們的“動作,語言,心理,神態”等方面。使內容更加細緻,突出了細緻之美。那麼作者怎樣選擇切合點,展現他的機趣美?

三、感悟作者機趣美

學生齊讀6-9段,然後探究下面內容:

5.雖然螞蟻在人類的眼中是個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發現此時我們與螞蟻卻有著驚人的相似,這說明了什麼道理?

6.在文中找出作者獨特的內心感受的句子,結合自己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合作交流)明確:5.往往自足於眼前的幸福,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從整個生物界來說,我們與螞蟻一樣只是生物鏈中的一個因素,我們何嘗不也是一隻渺小的螞蟻!

6.示例:“它的幸福是貨真價實的”,站在螞蟻的角度,這當然是真的,因為螞蟻並不知邁步的幸福頃刻間就可能被比它強大得多的人類毀滅。站在人的角度,前文已述,螞蟻的幸福是渺小的,甚至是虛無的。所以不能簡單地對這個問題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重要的是,這句話使我們感到螞蟻沉浸在自己認為的貨真價實的幸福中,而毫不知道隨時可能降臨到它頭上的危險。正是作者關注到了這種情況,就引出了文中更重要的一句話:“我實在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樂。”這表現了作者的悲憫情懷。

小結:從《螞蟻》一文可知,感悟式寫法必須藉助聯想,同時聯想還得有恰當的契合點。本文就以“自足於眼前幸福,無法主宰命運”為契合點。感悟還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這樣。我們要像作者一樣,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動物以人的情態、心理,你筆下的動物就可能寫得生動形象、活靈活現。但這必須建立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

四、領略自我觀察美

作業:根據平時的觀察,選擇你熟悉的一種動物,寫一篇文章,展現你的機趣美。

要點:細心觀察,物件人格化(賦予動物以人的情態、心理)

教學反思:

1、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學生較容易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把握作品形象,但對於後文作者的感悟學生理解起來有一些難度,我通過讓學生從修辭的運用、詞語的表達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體會,來引導學生知道作者怎樣寫的同時,瞭解體會掌握文章的表達技巧。從而降低難度,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讀與寫是語文學習的兩大手段,而提高讀寫能力又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作業佈置就結合本文及“表達交流”,突出讀寫結合的特點。但在文字講解過程中體現還不足。

3、學生對於感悟式寫法藉助聯想,尋找恰當的契合點還難免落入俗套,不能別出心裁,這需要在增加學生觀察能力的基礎上注意體驗生活。

有趣的螞蟻教案篇2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通過一隻小小的螞蟻立志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從通天樹爬到天上的故事,讚揚了螞蟻敢於立大志,為實現遠大志向而一往無前的精神,說明“只在意志堅,雞毛能上天的道理。”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繼續練習分析字形字義。

2、朗讀課文,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讀好對話,弄清引用語是誰說的。

2、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一些容易寫錯,比如“試”容易多寫一撇,“鼓”的左上角是“士”不是“土”。

對小螞蟻能不能爬到天上去的問題,應鼓勵學生從“努力”這個角度來思考。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螞蟻嗎?有哪些瞭解?今天,老師和同學們認識一隻“上天的螞蟻”(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字詞,想辦法解決。

2、小組交流自學生字情況。

3、多種形式讀字、組詞。

4、指導書寫:“試、鼓勵”

三、再讀課文:

1、思考:螞蟻能否上天?

2、哪些話是螞蟻、白鬍子爺爺、巨人說的?分別用“____”“﹏”“=”表示出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複習字詞,會寫8個生字。

2、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好對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卡片讀詞。

2、回顧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讀課文,理解感悟:

1、思考:小螞蟻能爬上天嗎?白鬍了爺爺為什麼說:“你能行嗎?”

2、小組交流,彙報。分角色朗讀。

3、你看到一隻怎樣的螞蟻?

4、介紹“愚公移山”故事。

三、讀了全文,你喜歡小螞蟻嗎?為什麼?

教學反思

?上天的螞蟻》一課是二年級上冊第11單元“努力”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個故事性強的童話故事,淺顯易懂,通過一隻小小的螞蟻憑藉不懈努力,從通天樹爬到天上的故事。讚揚了螞蟻為了實現自己遠大的夢想、目標,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第一課時學生讀通、讀懂課文,解決生字詞的基礎上,我對執教第二課時的目標定位是通過研讀、賞讀課文和句式練習,讓學生體會到要想實現目標,靠得不是體力等物質方面的條件,而是要有堅持不懈、努力進取的恆心和毅力。

因此,在教學環節上。先讓學生體會樹的高,這是條件。再讓學生對比巨人和螞蟻分別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還通過白鬍子爺爺對兩人不同的看法,引導學生讀、思、感悟文字,從而體會出努力的含義。

此外,這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以朗讀為主線,把教學目標落實到教與學的過程之中,注重生成。在讀中感悟文意,在讀中體驗情感,在讀中感受到螞蟻自信、勇敢、努力的品質,在讀中提升語言素養和人文情懷。

還有,就是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基礎上,設計“小練筆”的環節,對學生體悟到的情感進行昇華,讓學生寫寫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去努力、去奮鬥。

當然,回顧自己的這堂課,教師的評價多於學生的評價,形式非常單一,這樣難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今後的閱讀教學中,我要多引導學生學習怎樣評價自己和同學,學會發現同學的優點,反思自己的不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同時,作為年輕教師,我在駕馭課堂的能力上稍有欠缺,在一些細節處理上不能靈活變通。今後我應多加努力,紮實訓練基本功,積累教學經驗,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不足之處請各位評課老師予以批評指正,多提寶貴意見,我一定虛心受教,謝謝大家!

有趣的螞蟻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螞蟻外形特徵,體驗餵食螞蟻的快樂。

2.模仿小螞蟻爬來爬去的活動方式。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重點難點:

螞蟻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各種小螞蟻圖片展、活體小螞蟻生活情景展示;情景遊戲用的大樹洞、土洞。(圖片附後)

2.經驗準備:請家長帶幼兒觀察大自然中小螞蟻的生活情況。

3.材料準備:螞蟻容器、放大鏡、橡皮泥、毛根、幼兒操作卡、記錄表、螞蟻頭飾、ppt幻燈片、大樹葉、大米粒(圖片附後)。

活動過程:

1.感知小螞蟻的外形特徵。

(1)幼兒自由觀察,交流。

(2)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小螞蟻長得什麼樣?螞蟻頭上有什麼?它有幾條腿?螞蟻都有什麼顏色?

(3)幼兒分組操作(幼兒自由選擇)。

第一組:投放用橡皮泥、毛根拼插的小螞蟻半成品,請幼兒補插完整的小螞蟻(黑色的小螞蟻、褐色的小螞蟻、紅色的小螞蟻)。

第二組:投放《幼兒操作》卡,請幼兒找一找小螞蟻(圖片附後)。

小結:說一說都有什麼顏色的小螞蟻;數一數操作頁中共有幾隻小螞蟻。

(4)認知小螞蟻外形特徵。

螞蟻有頭、胸、腹、六條腿和兩隻觸角。

2.觀看ppt幻燈片,瞭解小螞蟻的生活方式。

請幼兒觀看小螞蟻身體結構的幻燈片,加深幼兒對小螞蟻身體外形特徵的印象,然後,觀看小螞蟻生活方式的幻燈片,簡單瞭解小螞蟻的生活方式。

小螞蟻生活在哪裡?它們是怎樣搬運食物的?遇到事情的時候,是怎樣告訴同伴的?

師幼討論,通過探究瞭解到螞蟻的家在泥土裡;螞蟻的家在樹上;螞蟻的家在石頭縫裡等。

3.餵食小螞蟻。

小螞蟻喜歡吃什麼?

提供樹葉、麵包渣、石子,與幼兒一起喂小螞蟻,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

4.遊戲“小螞蟻回家”。

學一學小螞蟻走路的樣子好嗎?

幼兒帶頭飾,隨音樂模仿小螞蟻爬行、運糧食、鑽洞等動作,體驗小螞蟻爬來爬去的活動方式,遊戲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

在語言區投放兒歌《小螞蟻》;在操作區投放小螞蟻結構拼圖;在運動區投放小螞蟻頭飾、樹洞、土洞等遊戲材料;供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探究。

活動反思:

讓幼兒的科學活動從身邊生活開始。對於幼兒來說,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不是目的,小班幼兒更是如此。本次活動,是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圍繞活動重點,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按從易到難、層層遞進的方式提供支援性的操作材料和遊戲環境,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感知小螞蟻的外形特徵和愛吃的食物,即在活動中幫助幼兒獲得新經驗。

有趣的螞蟻教案篇4

[設計意圖]

設計此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觀察、學習,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的合作活動,萌發幼兒團結互助的意識。

2、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選擇安全、合適的觀察場地,提供放大鏡、大紙箱,並把幼兒的觀察情況作成課件。

2、教師和幼兒一起蒐集有關螞蟻的圖片、兒歌、故事等,準備錄音機、磁帶,製作活動內容的相關課件。

3、用誘餌捕捉螞蟻,放進昆蟲盒。

4、自制海綿豆子(數量為幼兒人數的2—3倍)和小籃子。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引出課題,從而引發幼兒興趣。

遠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驢運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進熱鍋裡。

教師引導幼兒猜出動物的名稱(螞蟻),從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二、出示幼兒觀察螞蟻的課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螞蟻的外形特徵和活動情況。

教師提問:

(1)你從哪兒找到了小螞蟻?

(2)螞蟻長得什★★麼樣?

(3)小螞蟻是自己單獨出來活動還是一起出來?為什麼?

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大膽發言,回憶觀察到的情況,教師及時進行鼓勵和指導。

三、使用放大鏡進一步觀察螞蟻的外形特徵和活動(或圖片)。

給幼兒分組,讓幼兒仔細觀察捕捉到的螞蟻,並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畫下來。

四、出示課件,教師總結,讓幼兒鞏固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五、欣賞並表演歌曲《螞蟻》。

六、教師提問:

我們應該像小螞蟻學習什麼?讓小朋友知道團結起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遊戲:

“螞蟻搬豆”,鞏固認識。 教師扮螞蟻媽媽,幼兒扮小螞蟻,四散地站在場地一端。 遊戲開始,教師說:“孩子們,咱們快去搬豆準備過冬吧!”“小螞蟻”自由地(可不按順序)鑽過皮筋,爬過紙箱和墊子,跑到場地另一端,拾一顆小豆跑回家中,將小豆放進小籃。如此反覆進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動延伸]

1、教師(或家長)把幼兒觀察發現後的繪畫作品,用簡單的文字註釋後,張貼在牆飾“有趣的蟲子”中。

2、在日常活動中,讓幼兒繼續學習有關螞蟻的兒歌、故事等,豐富幼兒經驗。

3、師幼共同進行小實驗:把捉到的螞蟻放進一個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過幾天后,把黑布開啟,可看到螞蟻築成的彎彎曲曲的“地道”。

有趣的螞蟻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根據興趣獲取有關螞蟻的一些趣事。

2、能說說自己看到的有關螞蟻的一些趣事。

活動準備:電腦七臺,大螢幕等。

設計思路:

一、通過活動,激發孩子親近自然,親近動物的情感。

隨著兒童身心的發展,兒童對周圍環境充滿著好奇,他們總是不停地看、聽、摸、動。尤其是兒童生活周圍的小動物,對兒童有著強烈地吸引力。小螞蟻就生活在兒童身邊,兒童經常能看到,但到底小螞蟻長得是怎麼樣的,它爬來爬去在幹什麼?孩子很想弄個明白,通過“有趣的螞蟻”著個活動,使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在觀察、思考、討論小螞蟻的過程中,孩子會隨著對小螞蟻的認識、瞭解逐步加深。同時,使孩子的親近動物,喜愛動物的情感也自然地流露了出來。

二、在活動中培養孩子探究的興趣。

在以往的常識活動所不同的是,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更加註重調動幼兒自己學習的能力,注重孩子對螞蟻觀察、瞭解、親近的過程,重視孩子自己提出一些問題,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再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強調灌輸式地把知識一股腦地塞給孩子,完全不顧孩子的需要。因此,教育環節是一個大框框,而不是一個一個的細節,教師在參與孩子共同觀察,討論過程中,積極促使孩子與孩子,孩子與多媒體課講的相互作用,從而促進幼兒儘可能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積極接納兒童的觀點,並且能接納不同的觀點,認同兒童的認知,積極運用激發、引導、鼓勵的方法,使孩子的思維更活躍,學習積極性更高。

三、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幼兒更主動、更積極。

幼兒思維離不開具體的事物形象,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多媒體教學聲形並茂,生動形象,色彩鮮明,以動化式直觀形象生動地顯示在幼兒面前,將抽象變為生動,將靜態變為動態,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螞蟻”這個活動內容,藉助多媒體教學技術,使孩子的觀察得到了在普通條件下無法觀察到的過程與現象。多媒體技術還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把教學內容在大和小、遠和近、快與慢、整體與區域性、外觀與內涵之間相互轉化,有利於細緻觀察,還可以多次使用,創造了最優的學習情景,使幼兒增加了情緒體驗,接受感染。同時使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回憶上節活動所提出的有關螞蟻的問題。

老師:上節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提出了有關螞蟻的有趣問題,其中有一位小朋友就問,螞蟻的家在哪裡?有哪位小朋友能回答的。

幼兒可能答:螞蟻的家在泥土裡;螞蟻的家在樹上;螞蟻的家在石頭縫裡;

教師追問: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過渡:小螞蟻真有趣,還能在樹上築巢,小朋友看見過嗎?讓我們一起來看大螢幕。

二、集體觀看黃瓊蟻築巢,瞭解築巢過程。

完整觀看一遍後,教師提問,黃瓊蟻是怎樣在樹上築巢的?

幼兒可能答:它們把葉子都拉在一起,還請小蟲子來吐絲等。

教師繼續問:黃瓊蟻是怎樣把樹上的葉子都拉在一起,又請誰來吐絲呢?請小朋友再看一遍。

在第二遍觀看過程中可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將幼兒看不清楚的過程定格,讓幼兒邊看,邊講。

三、幼兒自由地在多媒體中尋找感興趣的資訊。

教師:還有小朋友想知道螞蟻能做藥嗎?有的小朋友想弄明白螞蟻是怎樣長大的?還有想看清楚螞蟻是怎樣搬東西的?

請小朋友自己到電腦中找一找,可能會找到答案的。

四、經驗分享

幼兒講講自己從電腦中看到的有關螞蟻的趣事。

幼兒可能答:我看見螞蟻真的能做藥的,還能做成酒。

教師:是真的嗎?小朋友你們剛才看到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放大螢幕,師生共同觀看,引導幼兒邊看邊講。

教師再問:還看到什麼有趣的事?

幼兒可能答:我看到黃瓊蟻在鬥害蟲,黃瓊蟻咬住螞蟻不放,還翹起腹部,射出毒液。

教師:黃瓊蟻這麼小,它是怎樣對付比它大的害蟲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集體觀看“黃瓊蟻鬥鳳蝶幼蟲”,幼兒邊看邊講。

五、教師小結,引起幼兒再學習的願望。

教師:螞蟻王國的趣事說也說不完,你們知道嗎?全世界有許多種螞蟻,我們今天看到的黃瓊蟻只是其中的一種。老師現在要向小朋友提一個問題,請小朋友們再看看,找找,問問跟我們在電腦中看到的不一樣的螞蟻,它們叫什麼名字?在哪些地方不一樣?下次我們再來介紹。

標籤:教案 螞蟻 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