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熊來啦教案反思推薦6篇

教案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案要求教師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和具體的設定,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熊來啦教案反思推薦6篇,供大家參考。

熊來啦教案反思推薦6篇

熊來啦教案反思篇1

教學目標:

嘗試用一圈一圈擴大塗染的方式簡單表現出蘋果的外形特徵,感受塗鴉的樂趣。

教學重點:

表現蘋果長大的情景、體驗塗鴉的樂趣。

教學難點:

能沿著固定的點一圈一圈的塗染擴大畫畫。

教學準備:

1、果園背景圖一張

2、紅色、綠色、黃色炫彩棒若干

3、蘋果樹輪廓若干

4、多媒體課件

5、音樂《我是一個大蘋果》

教學過程:

一、激趣欣賞

1、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蘋果外形特徵及顏色。

2、播放ppt,感知蘋果長大的過程。

提問:蘋果是怎麼長大的?

小結:蘋果是慢慢長大的,先是長出小小的果子,然後慢慢一圈一圈變成大大的蘋果。

二、示範講解

1、出示蘋果樹輪廓

2、出示繪畫材料

重點講解:

蘋果從一顆小小的果實一圈一圈向外轉圈慢慢變大

蘋果寶寶長的又大又圓,沒有小洞洞

加上柄柄牢牢地長在樹媽媽的身上

引導幼兒嘗試換色畫蘋果

3、個別幼兒演示

三、幼兒操作

重點指導:

1。引導幼兒先畫一顆小果實,一圈一圈向外擴大畫。

2。指導幼兒將蘋果畫圓,沒有洞洞。

3。引導幼兒給蘋果加上柄柄。

4、鼓勵幼兒換色畫不同顏色的蘋果。

5、鼓勵幼兒將畫面畫滿。

四、作品欣賞

1、將作品貼到果園裡,互相欣賞。

2、說說誰畫的蘋果又大又圓。

3、 在音樂聲中跳舞結束本次活動。

教學反思:

由於小班的年齡特點,他們並不是很能理解老師提出的問題及發出的指令,經常會出現一個小朋友說什麼,其餘的小朋友就會說一樣的這種情況。我們先從瞭解蘋果的外形特徵開始了這次的活動。我首先讓孩子們自己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感知蘋果,用眼睛看一看蘋果像什麼?是什麼形狀的?是什麼顏色的?用鼻子聞一聞有什麼味道?用手摸一摸蘋果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邊觀察蘋果邊說一說,並講述自己得發現,孩子們觀察得非常仔細。

熊來啦教案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種色素,初步瞭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養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興趣。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

1、每人座位底下放一塊白布和葉子;

2、四各種植物的葉子、果實、花瓣等(如:草葉小番茄、各種顏色的花瓣等);

2、小積木,白色棉布每人兩份;

3、各種食物:糖果、有顏色的饅頭、麵粉等;

4、黑板一塊、ppt、做彩色面的視訊。

教師示範材料:白布,綠葉。

活動過程

一、觀看魔術,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1、觀看魔術表演。

(1)你們有沒有看過魔術?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很棒的魔術表演,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教師表演魔術:現在我的魔術開始了,這是什麼?(出示白布)那這是什麼?(出示葉子)看一看,我把這兩樣東西放在一起會發生什麼神奇的事?引起幼兒的興趣與探索慾望)

(2)魔術結束,發生了什麼現象?(白布變成綠色的了)

2、幼兒嘗試操作.

(1)你們覺得這個魔術有趣麼?那現在我們自己來嘗試變一次。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材料?(幼兒觀察操作材料)

(2)幼兒嘗試自己動手操作變“魔術”。

(3)觀察自己“魔術”後白布的變化。

老師提問:為什麼佈會變成綠色的呢?(因為葉子上的綠色跑到布上面去了)

小結:原來植物的葉子裡有綠顏色,它有一個名字叫植物色素。

二、探索植物染色的祕密。

1、幼兒預測猜想。

我們已經在植物的身體裡找到了綠色,那你們猜一猜植物的身體裡還會不會藏著其他的顏色?(幼兒猜想)

2、幼兒探索驗證。

(1)熟悉材料

師:我們現在自己來找一找,到底植物的身體裡有沒有其他的顏色。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各種材料,有植物的花、果實也有植物的葉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教師逐一介紹材料:胡蘿蔔、小番茄、檸檬皮青瓜皮楊梅各種花瓣等)

(2)第二次操作

師:剛才我們已經學會魔術這個本領了,這一次請你們自己來變魔術。道具呢還是有一塊白布,然後請你們在籮筐裡選一樣你喜歡的東西放在白布上來變魔術,看看最後會發生什麼神奇的事情。變好以後請你在白布上寫上你的學號,把它送到這裡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交流分享

請幼兒把變好顏色的布按顏色分類擺放好。

黃色的色卡

紫色的色卡

紅色的色卡

綠色的色卡

其它

其它

提問:你變出了什麼顏色?你是怎麼變的呢?(引導幼兒用“我用什麼變出了什麼顏色的句式回答)

(4)教師小結:

原來植物的身體裡藏著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紅色、黃色、紫色還有綠色。這些藏在植物身體裡的顏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植物色素。

三、聯絡生活,提升經驗。

1、生活應用

(1)出示ppt

這些植物色素還有很多作用噢,可以新增在我們吃的食物裡,不信讓我們一起來瞧一瞧。

播放ppt1(彩色麵條):這是什麼?它和我們平時吃的麵條有什麼不一樣的?

你知道它是怎麼變出來的麼?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訊。

(2)觀看視訊

廚師在幹什麼?你在畫面上找到了植物色素在哪裡了麼?

小結:對了,這些植物色素就蘊含在這些蔬菜的汁液裡,把它們加在麵粉裡,就做出了彩色的麵條。

(3)觀看ppt

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麼食物也新增過植物色素呢?我們一起看一看。

(4)教師小結:

這種加在食物裡的植物色素是安全自然的,我們可以吃的。它可以使我們的食物變得更加美觀,更加的營養。

四、延伸活動

剛才我們已經在白布上找到了一種顏色,想不想把這塊布變得五顏六色,更加美麗?請你們一起回到教師繼續來完成好不好?

活動反思:

得知活動主題《物體的顏色》後,t老師提出了深色吸熱快,淺色吸熱慢這個原理,我們一聽,的確跟物體的顏色有關,感覺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點子,只要填充裡面的小實驗就可以了。大家討論開了,紛紛提供一些科學小實驗來驗證這個觀點,如用吹風機分別吹或將布包在手電筒上,用手電筒的光照,看看黑色和白色的布是不是有溫差;點燃蠟燭,外面套一個玻璃瓶,瓶子外面分別包上白色和黑布,看看兩塊布是不是有溫差……但是我們馬上又想到了使用蠟燭不安全,使用吹風機又不方便,沒有那麼多的電源,而手電筒,經過科學驗證,照了3分鐘,溫度還是沒有什麼變化,根本得不出我們想要的結論,由此可見,這些實驗都被推翻了,自然地,這個活動也被推翻了。我們又上網進行了地毯式搜尋,同時還詢問身邊的朋友,最終覺得貼合主題,符合中班孩子年齡特徵的內容有“植物的顏色”和“動物的顏色”。植物的顏色可以從中挖掘的是植物色素,而動物的顏色,可以從中挖掘的就是動物的保護色。考慮到“動物的保護色”對於中班孩子來說缺少生活中的相關經驗,而且這個活動可操作性不強,所以馬上被我們推翻了。最終,我選擇了《植物色素》這個內容,原因有以下幾個:

1.植物色素是幼兒生活中已經接觸到過的,如楊梅的顏色染到了孩子的手上、衣服上,符合他們的生活經驗;

2.植物收集比較方便,要多少有多少;

3.《植物色素》這個活動可操作性強,幼兒可以通過操作,親自驗證植物裡面藏有植物色素;

4.這個活動我自己曾經在名師帶徒活動中開展過,對此教案比較熟悉,而且教案相對成熟;

5.比賽時間非常緊迫,連確定教案、製作教具、研磨活動,總共只有3天時間;

6.琴琴是初次開區公開課,初次開展科學活動,而且是借園借班上課,如果實驗過於複雜,琴琴難以把控。

正是考慮到了這些,我們走進了“奇妙的植物色素”,再一次對這個活動進行了研磨,希望通過此次研磨,更加完善活動教案。

熊來啦教案反思篇3

【活動背景】

六、七歲正是幼兒換牙的時期,孩子們經常在一起談論牙齒的話題。孩子們在互相談論時發現,牙齒有黑黑的、黃黃的;有長牙洞的,有的完全不成樣子了,齲齒問題在幼兒中也嚴重存在。針對各種各樣有病灶的牙齒,孩子們產生了很多疑問。我們向家長進行了對幼兒牙齒愛護情況的調查。發現多數家長都知道孩子的牙齒應該注意保護,飯後要刷牙。但對孩子們拒絕刷牙的行為並沒有過多的指正,而是任其發展,長大了自然會好。而且睡覺前幼兒亂吃東西的現象佔據大多數。同時,對如何指導6歲前幼兒正確的刷牙,使用什麼樣的牙刷等缺乏專業的指導。為此我們聘請了唐山市口腔醫院兒童牙齒保健專家為家長舉行了一場講座。並結合這場講座設計開展了"愛牙行動"。此節活動只是"愛牙行動"的一部分。

【活動目標】

1.知道各個牙齒的名稱,瞭解牙齒的結構功能及生長特點。

2.教給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並知道怎樣保護牙齒。

【活動準備】

1.牙齒模型6個

2.幼兒自備牙刷、牙膏、小鏡子、水杯、一盆清水

3.每人一份牛肉、餅乾、黃瓜

4.課件(一):《獅子拔牙》的故事、

課件(二):《保護牙齒》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看課件

(一):《獅子拔牙》的故事,引出課題。

①.師提問:孩子們,看完這個故事,誰來說一說,獅子為什麼會牙疼?

幼兒:因為它吃了很多糖,糖會損壞牙齒,所以它的牙會疼。

幼兒:吃完糖不刷牙,它的牙就會痛。

②.師提問:那我們的牙齒是什麼樣的呢?

(請小朋友對著小鏡子笑一笑,露出牙齒,並用手指敲一敲感受牙齒的硬度)幼兒:牙齒是白顏色的。

幼兒:牙齒敲起來感覺很硬。

2.請幼兒品嚐食物體驗牙齒的作用。

①.利用生活經驗講述牙齒的作用。

●師提問:你們知道自己有多少顆牙齒呢?小朋友可以對著鏡子數一數。(幼兒對著鏡子數牙齒,並將結果告訴老師)

●師導語:這麼多牙齒能幫我們做什麼呢?

幼兒:幫我們吃東西。

●師提問:怎樣幫我們吃東西?

幼兒:牙齒可以將食物嚼碎,嚼碎了我們才能將吃的嚥進肚子裡。

●師提問:每顆牙齒都能將食物嚼碎嗎?

②.為幼兒提供食物,通過親身實踐體驗不同牙齒的作用。

體驗活動:請幼兒對照鏡子仔細觀察,咀嚼食物時,哪些牙齒作用最大?食物是怎樣被一點點嚼碎的?

(教師巡迴指導幼兒觀察和體驗食物嚼碎的整個過程。)

●師提問:哪位小朋友介紹一下你吃的是什麼?它是怎樣被嚼碎的?

幼兒:我吃的黃瓜、餅乾,是先用前面的兩顆門牙咬斷,再用後面的牙齒一點點嚼碎的。

●師提問:前面的兩顆門牙長什麼樣子?

幼兒:扁扁的、直直的、平平的。

●師提問:還有誰來講講你吃的食物是怎樣被嚼碎的?

幼兒:牛肉不好咬,我先用尖尖的牙齒使勁扯斷後,用後面的牙齒使勁才嚼碎的。

●師提問:尖尖的牙齒長在什麼位置?它挨著誰?

幼兒:(幼兒露出牙齒指給老師和小朋友看)它挨著門牙。

●師提問:你們是用哪顆牙齒嚼碎食物的?

幼兒紛紛說:最後面的牙齒。

3.結合牙齒的作用認識牙齒的名稱。

①.觀看課件,掌握牙齒名稱和作用。

師導語:剛才小朋友說的門牙、尖尖的牙齒和最後面嚼碎食物的牙齒都有屬於它們自己的名字。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

(演示課件(二)的第一部分:牙齒的自我介紹)知識儲備:上、下牙齒由中間依次向兩側為切牙、尖牙、磨牙。切牙的作用是將食物切斷、尖牙的作用是將食物撕裂,而磨牙的作用是將食物磨碎。

②.幼兒分組觀察牙齒模型,找出上下牙齒中切牙、尖牙、磨牙的具體位置。

③.幼兒對照鏡子觀察自己的牙齒、與小朋友互相觀察,再次確認三種牙齒的具體位置和名稱。

(教師分組指導,鞏固認識牙齒的作用。孩子們非常有興趣的在牙齒模型、自己的牙齒和小朋友的牙齒中比較著尋找著。)

4.通過實踐,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知道保護牙齒的方法。

①.發現問題:食物殘渣留在牙齒上。

●師導語:剛才小朋友照鏡子的時候發現牙齒上有好多東西,那是什麼呀?

幼兒:是剛才吃東西時留下的。(幼兒邊照鏡子邊回答)

●師導語:食物為什麼會留在牙齒上?

幼兒:因為牙齒和牙齒之間有縫。

幼兒:因為餅乾有點粘。

②.查詢原因:牙齒上有食物會怎樣。

●師導語:這些東西留下來,牙齒們可不高興了!誰知道是為什麼?

幼兒:太髒了!

幼兒:會變臭的,有的人嘴裡有口臭就是因為這樣!

幼兒:我的牙齒變黑了,媽媽說是因為吃完東西不刷牙才會變黑的!

教學反思:

一節課上下來,基本上完成了活動的目標,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將內容延伸至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知道要如何保護我們的牙齒。四個環節層次清晰,層層遞進,整節課的氣氛很融洽,幼兒的參與性高,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也回答到了點上。

熊來啦教案反思篇4

活動目標:

學習推理,會對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相應判斷,並能說明理由。

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準備:

摸球抽獎工具(1個摸袋、9個橙色乒乓球、1個白色乒乓球)、轉盤抽獎工具各1套,依據2個遊戲設計的統計紙和與統計紙相配對的色筆各一套,2種糖果獎品,已裁好的圓形卡紙人手1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好奇

教師鼓勵孩子根據過去的生活經驗回答問題:你們玩過抽獎遊戲嗎,是怎麼玩的?老師昨天也玩了3次,總是拿不到獎。今天我們也來玩兩個抽獎遊戲,找找為什麼總拿不到獎的原因,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二、遊戲進入學習

遊戲一:轉轉盤

教師出示轉盤:這是轉盤,觀察一下,上面有幾種顏色?想一想,轉盤停止轉動後,指標可能會指在哪裡?(如果幼兒只說停在某一種顏色上,繼續追問:能肯定嗎?那應該怎麼說?教師再引導孩子用“可能”推斷遊戲結果,如轉盤停止轉動後,指標可能會指著紅色。可能會指著黃色,

還可能會指著藍色。)教師:是不是真的會出現這些情況?請a組10個小朋友輪流撥動轉盤試試看。每個人只轉1次,注意觀察每一次轉動停止後,指標指在哪裡?(教師在統計表上幫助記錄。)教師引導孩子觀察統計表並討論:轉盤停止轉動後,指標曾經指過哪裡?指著哪裡的機會最多,為什麼?幼兒:因為黃色在圓盤上佔得地方多。所以指著它的可能性就大

遊戲二:摸球

教師出示摸袋:這個遊戲的名字叫摸球。魔術袋裡有許多乒乓球,摸出白球有獎,摸出黃球沒獎。待會兒b組10個小朋友一個一個依次上來摸球,摸球后請在色球下面的豎線上畫上相應顏色的圓圈。(幼兒依次玩摸球遊戲,並記錄遊戲結果。)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統計表:讓我們看看有多少人的夢想能成真。

教師用油筆把統計結果寫在橫線上,如果有孩子夢想成真,則請獲獎孩子原地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賀。

教師引導孩子討論:為什麼這麼多人摸出黃球,卻這麼少的人摸到白球?(引導孩子用“可能”一詞對摸獎結果作各種各樣的猜測)

教師:是不是你們猜想的這樣呢?我們一起把魔術袋中的乒乓球倒進透明的容器中。你們發現了什麼?

幼兒通過觀察驗證自己之前的猜測:黃色球多,白球少。

三、製作並檢驗

教師:“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幼兒園打算在遊園活動當天設定兩個個轉轉盤拿禮物的`抽獎活動:一個是文具轉轉轉,另一個是水果轉轉轉。文具轉轉轉設3個獎項:1個文具盒,1支鉛筆,1塊橡皮。水果轉轉轉也設了3個獎:1個大西瓜,1串葡萄,1個蘋果。想不想動手試試?那我們一起到美工區,親自設計一個好嗎?在設計轉盤前,先聽老師講清要求:

1、先要在盤子裡選好材料,想想你設計的轉盤是文具類的還是水果類,然後再進行操作。

2、轉盤應該分幾塊?這幾塊分別代表哪些獎項?應該怎樣分配這些獎項的範圍我們的願望才能實現?

3、最後,用膠棒時,一定要講衛生,不要把膠棒蹭到外面。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指導並分別瞭解孩子的意願是否和設計、製作情況一致。請幼兒介紹作品,並說說設計思路,其他小朋友判斷作品效果與設計意願是否相符。

四、總結揭開謎團

教師:今天玩了兩個抽獎遊戲,你們自己也設計了抽獎工具,現在都知道為什麼總是抽不到大獎了吧?(引導幼兒總結,並指出這不是“運氣”的問題,而是設計的問題。)

活動延伸

教師:你們今天玩得開心嗎?老師把這兩套抽獎玩具和你們設計的轉盤都投放到科學區域中,下午區域活動時,大家再繼續來玩,好嗎?

活動反思: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學目標的要求,我設計了這節活動課,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氣氛很濃,在最後的環節親自動手設計了轉盤,並向同伴介紹了自己的轉盤,目標完成很好。

不足之處:有的幼兒在設計的過程中,不能獨立完成,動手能力不是很好,還有的幼兒口語表達能力不是很好。在今後的區域活動多培養幼兒的各種能力,讓其均衡發展。

熊來啦教案反思篇5

一、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理解故事內容,瞭解章魚的特徵。

2、能仔細觀察和完整、連貫地表達,感受故事的有趣。

3、懂得與同伴相處時要有禮貌,知錯就改。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對章魚的生活習性有所瞭解。

2、材料準備:章魚圖片,幼兒用書第24頁《亂撓癢癢的章魚》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難點:鼓勵幼兒大膽地用連貫的語言表達想法。

2、指導要點:運用邊看圖邊講述的方法引導幼兒理解故事情節。

四、活動過程

1、出示章魚圖片,匯入教學。

導語: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以為生活在海洋裡的朋友,你們看看它是誰?它有幾隻觸手?它會用這八隻觸手做些什麼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關於這隻章魚的故事就知道了。

2、結合圖片,教師以邊講述邊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故事的前半段內(從開始到“又去撓那些扭來扭去咯咯笑的小魚了”)。

提問:在海洋世界裡都住著哪些小動物?

提問:這隻愛撓癢癢的章魚去撓了誰?他們喜歡嗎?你從哪裡看出來?(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的角色的表情動作,大膽講述)

3、教師結合圖片完整地講述故事的後半段。

提問:章魚又去撓誰的癢癢?這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章魚決定怎麼做?

提問:當章魚在水中追趕珍珠時發現自己有什麼本領?(遊的速度快。)

提問:當章魚追著珍珠沉到海底時發現自己有什麼本領?(潛水)

提問:當珍珠掉進石縫裡章魚也跟著擠了進去時,章魚發現自己有什麼本領?(噴出濃濃的墨汁)

4、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進一步理解故事主題。

提問:章魚以後還會不會去亂撓癢癢呢?為什麼?

提問:你們喜歡這隻章魚嗎?為什麼?

小結:要像章魚一樣知錯就改,與同伴禮貌相處。

5、幼兒邊看幼兒用書第24頁邊再次完整欣賞故事。

熊來啦教案反思篇6

活動目標:

1、喜歡和老師一起模仿炒菜、喂娃娃的動作並演唱歌曲;

2、進一步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愛;

活動準備:

遊戲道具:

爸爸鏡框幾副、媽媽用的假頭髮、娃娃一個、小勺子、小碗、音樂磁帶等

環境創設:

一個“娃娃家”

知識準備:

幼兒會唱歌曲、事先請兩個能力強的幼兒學習表演。

活動過程:

1、律動表演《頭髮、肩膀、膝蓋、腳》

“小朋友,現在請你們跟著音樂來做做動作吧!

指導語:小朋友每天在幼兒園唱歌、跳舞做遊戲真快樂!那

你能告訴王老師你們最喜歡做什麼遊戲?娃娃家裡有誰?他們

會在家裡做些什麼事情?王老師把小朋友玩娃娃家的遊戲編成了

一首歌曲,名字叫《我們一起過家家》你們還記得嗎?那我們一起來唱好嗎?

2、幼兒演唱歌曲《我們一起過家家》

小朋友唱的真好,那有兩個小朋友想來表演這首歌曲你們想看嗎?

3、欣賞幼兒的表演,激發幼兒表演的興趣。

指導語:小朋友,剛才這兩個爸爸媽媽表演的怎麼樣?象不象爸爸媽

媽呢?你從哪裡看出來的?(爸爸戴眼睛、媽媽有卷卷的頭髮)

有沒有誰做的動作和他們不一樣呢?

4、讓幼兒學習表演炒菜的動作

指導語:“你看到爸爸媽媽是怎樣炒菜的?你能學一學嗎?”引發

幼兒模仿表演的興趣;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動作表現炒菜;幼兒聽

音樂嘗試表演。老師反饋較好的動作供大家模仿表演。

5、集體表演

分角色兩兩結伴進行表演。提出表演要求:表演時眼睛要看著和你一起表演的小朋友,象玩娃娃家遊戲時一樣。你也可以請客人老師參加你的表演。

6、結束語:

小朋友的表演真棒老師為你們高興,現在我們一起跟著歡快的音樂跳起舞吧!

教學反思:

遊戲是最適宜於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遊戲,讓孩子在健康遊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