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三年級科學浮和沉教案7篇

在編寫教案時,我們要注重語言的表達清晰度,在教案中融入多媒體元素能夠增加趣味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三年級科學浮和沉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科學浮和沉教案7篇

三年級科學浮和沉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水能溶解食鹽和小蘇打。

2.同樣的水能夠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量是不同的。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量。

2.能用攪拌使水中的物體充分溶解。

科學態度目標

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象。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

【教學重難點】

重點:發現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難點:學會採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相應的問題。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鹽、小蘇打、2克的勺子、尺子)、裝有50毫升水的燒杯2個、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紅糖各一份、學生活動手冊、全班資料彙總表等。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1小包食鹽,一小包小蘇打,一小包鹼,裝有水的燒杯1個,玻璃棒1根]

1.出示食鹽,提問:把它放到水裡,會怎麼樣?(學生根據之前的生活經驗進行預測。預設:消失了,不見了,溶解了。)

2.老師將食鹽放入水中,攪拌使之溶解。

3.提問:除了食鹽,你還知道哪些東西能夠溶解在水中?(學生交流,教師板書。預設:白糖,味精,紅糖等。)

4.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進行補充說明小蘇打和鹼,並出示小蘇打和鹼。(板書:小蘇打,鹼。)

5.提問:如果我在這杯水裡不斷加入食鹽,一直加一直加,食鹽能夠不斷溶解嗎?那小蘇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嗎?(學生進行猜測。)

6.提問:那麼,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一樣嗎?(學生猜測。)

7.揭示課題:水能溶解多少物質。(板書)

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預設25分鐘)

材料準備:每組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鹽、小蘇打、2克的勺子、尺子),裝有50毫升水的燒杯2個、玻璃棒2根、學生活動手冊、全班資料彙總表。(實驗時可以採用書本上的先取20克食鹽和小蘇打然後平分成8份;也可以採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鹽或小蘇打,用尺子颳去多餘的。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1.提問: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這節課我們就用食鹽和小蘇打來研究這個問題,怎麼研究?(預設:學生提出進行實驗設想。)

2.根據學生意見,適時出示小組討論的提示:要知道同樣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我們打算怎麼做?我們還應注意什麼?(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實驗方法和注意點,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實驗設計方案,教師選擇關鍵詞進行板書。(預設:水量一樣多;食鹽和小蘇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並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後再加入下一份。板書:水量統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後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為止)

4.閱讀科學書13和14頁,思考並交流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水為什麼要一樣多?怎樣加入食鹽?什麼時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麼時候停止加食鹽和小蘇打?怎樣知道食鹽和小蘇打完全溶解了?

5.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並演示。(採用平勺定量法時要演示如何獲取2克一份的食鹽——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鹽,用尺子颳去多餘的鹽,攪拌的操作規範——攪拌時玻璃棒不能碰到燒杯的底和壁,什麼時候加入第二份食鹽、第三份食鹽,要將食鹽溶解的份數及時記錄下來,如何判斷食鹽是否完全溶解等。)

6.出示活動手冊第3頁,指導學生實驗要求及記錄:先完成食鹽的溶解實驗,再完成小蘇打的溶解實驗,並根據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情況,進行記錄。當一份食鹽或小蘇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時候,在表格中打一個,在實驗結束時,通過統計的數量,來表示食鹽或小蘇打溶解的份數。

7.學生分組實驗並記錄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量。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巡視的注意點:(1)是否按照流程進行實驗;(2)小組內是否人人蔘與;(3)是否對實驗仔細觀察並及時記錄。

8.學生完成實驗後整理器材,彙總全班的資料到黑板上或者課件上。

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資料彙總表]

1.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實驗資料彙總表,進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鹽?多少份小蘇打?(引導學生從黑板上的資料得出“大多數小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鹽和小蘇打”)

小結我們的發現: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鹽溶解的份數多,小蘇打溶解的份數少。

2.組織討論:為什麼我們在做上面實驗的時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這樣加,有什麼好處?(學生交流想法。達成共識:這樣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夠清楚地知道,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能夠溶解的份數。)

四、拓展:其他東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樣嗎?(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白糖、味精、紅糖各一份]

1.教師出示白糖、味精、紅糖,提問:如果想知道這幾種東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們可以怎樣研究?(學生交流實驗方法。)

2.回家後同學們可以利用今天課堂上的實驗方法,探究這些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書設計】

5.水能溶解多少物質

食鹽、小蘇打、白糖、紅糖、味精、鹼……

三年級科學浮和沉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葫蘆葉柄部位膨大海綿體充滿空氣是浮在水面上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它們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水生植物主要形態特徵,能看懂維恩圖表達方式。

在觀察中提出問題,探究水葫蘆浮在水面祕密。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研究水生植物興趣,體會到水生植物也是一個個活生生生命個體。

【教學重點】利用維恩圖總結水生陸生植物作為生命體共同特徵。

【教學難點】探究水生植物適應水生環境結構特點。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蘆和金魚藻,一個水槽,一張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水生植物

1.陸地上生長著許多植物水中也生長著許多植物。出示實物或圖片,這就是兩種常見水生植物水葫蘆和金魚藻。你課外調查到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經看到過哪些水生植物?(補充認識水花生、浮萍、蓮、菱、菖蒲、茭白等。)

二、觀察水葫蘆和金魚藻

1.觀察記錄:塑料袋中裝有水葫蘆和金魚藻,分發給各小組,要求放入水槽中(為了使金魚藻能沉在水底有利於觀察和簡圖記錄,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觀察它們在水中樣子,並用簡圖把它們畫下來。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較觀察水葫蘆和金魚藻在水中有什麼共同之處?對,都能浮在水面上,會有什麼祕密呢?

3.探究:嘗試剖開水葫蘆葉柄,我們會有什麼發現?這種海綿狀氣囊結構很輕,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適應水生植物環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結構?請課外繼續探究。

三、比較水葫蘆和金魚藻

水葫蘆和金魚藻有哪些相似之處?(除了形態結構特徵外,還可以稍作拓展,如它們都會繁殖後代,都會死亡等。)它們是水生植物,它們生長需要什麼條件?

四、比較水葫蘆和狗尾草

水葫蘆等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與前堂課學生總結陸生植物唯恩圖進行比較,再次填寫維恩圖,完成對植物生命體特徵梳理。(都有根莖葉、都會繁殖後代、壽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陽光、水分和空氣等)

三年級科學浮和沉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科學的表達方式描述自己聽到的聲音。2、能夠在多個題目中確定適合自己探究的題目。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覺各種物體發聲時產生的現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樂於對四周的各種聲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題目。能夠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對聲音題目的看法。科學知識目標:能舉例說明四周的聲音是各種各樣的。能回納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教學預備:按組預備鼓和鼓槌1個、綠豆若干粒、鑼1面、鋼尺1根、紙杯1個

教學過程

一、引進

在我們的生活中,風聲、雨聲、讀書聲,處處佈滿著各種各樣的聲音。

二、活動一:尋找聲音

1、觀察書中的四幅插圖

2、傾聽聲音:讓學生傾聽聲音,知道這個聲音是由誰發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體和動物在發出聲音時的變化。

4、關於聲音,你想知道些什麼?

三、活動二:觀察物體發聲時的現象

1、用“耳”和“眼”共同感覺各種物體發聲時產生的現象。

學生實驗

全班討論,交流得出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填寫各種物體發聲時的現象記錄表討論物體發聲時有什麼現象?它們有什麼共同之處?

2、提問:用什麼辦法能使物體停止發聲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鑼停止發聲?

物體停止發聲時有什麼共同的現象?這說明了什麼?

四、小結

板書設計

3 傾聽聲音

三年級科學浮和沉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

(2)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購買的紡織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

(2)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別、特點和用途。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2)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生產新材料。

二.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紡織布料,放大鏡、鑷子、火柴等。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檢查學生帶來的紡織布料情況。

(二)自主學習:

1.認識纖維。

(1)師出示幾種纖維。人們穿的衣服都是纖維做成的。根據加工的方法,纖維一般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化學纖維又可以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2.學生認識布料。

(1)4人小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帶來的布料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圖的方法(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分類。如果認為還有其他的類別,也可以列出。

(2)分組研究。

(3)小組彙報。

(4)同學分的對不對呢?

3.教師講解一些辨認的方法。

(1)講解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布料。

棉、麻是植物纖維,燃燒時易燃,有燒紙張的氣味,燃燒後有灰燼。絲、毛燃燒時有燒頭髮的氣味,燃燒後灰燼很少。合成纖維燃燒時成黏膠狀熔化物,燃燒後的灰燼呈黑色固體物質。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學生分組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帶來的布料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4)小組彙報辨認情況。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你還發現了些什麼現象?它們都是些什麼材料做成的?

(5)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6)通過衣服上的標籤來辨別布料的成份。

4.指導學生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

(1)讓學生通過用眼看、手摸、觀察纖維的光澤、粗細、長短和彎曲情況,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可以從柔軟必、透氣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從以上幾點判斷布料的優劣。

5.研究布是怎樣織成的。

(1)利用放大鏡等工具,通過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樣織成的。

(2)學生彙報演示:布是怎樣織成的。

(三)課後作業;

蒐集有關一些紡織材料的發展史。

三年級科學浮和沉教案篇5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一、教師木偶表演,提出嘗試問題

教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為什麼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為什麼會下雨嗎?”

二、小朋友做小實驗(幼兒第一次嘗試,分組活動)

1、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教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3、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

(發散性思維)

三、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幼兒第二次嘗試,集中活動)

1、請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倒熱水在杯裡,問:杯子裡冒出來的是什麼?(水蒸氣)

3、把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麼?

為什麼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為什麼會下雨”的科學現象)

1、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廳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裡的水被太陽一晒,都變成了水蒸氣,這麼多的水蒸氣都到哪裡去了呢?

2、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

3、請小朋友把“天上為什麼會下雨”的小祕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1、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好處。

2、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危害。

3、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幼兒從國小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三年級科學浮和沉教案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學會自制“液體溫度計”。

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滴瓶或小藥瓶、橡皮泥、紅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燒杯(無條件的可用礦泉水瓶剪成杯子)、熱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體)等。

教學匯入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的溫度計,提問:你們想自己有一支溫度計嗎?

2.教師介紹伽利略和雷伊發明的溫度計。

3.這兩種溫度計利用了空氣與液體的什麼性質?讓我們來研究吧!

一.活動 自制“液體溫度計”

1.指導學生自制“溫度計”。

(1.)出示器材:小藥瓶、橡皮泥、紅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聰明的同學們,能否利用這些器材和以學的知識討論這怎樣來製作“液體溫度計”?

(3.)小組討論製作方法。

(4.)製作“液體溫度計”,對於學生作品,教師組織進行評價。

2.觀察自制“溫度計”在熱水和冷水中液柱的變化。

(1.)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2.)對學生的實驗、記錄、描述提出要求並予以方法上的指導。

(3.)學生觀察。

(4.)彙報觀察到的情況。

3.研究不同液體制作的“溫度計” 在熱水和冷水中液柱的變化。

(1.)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2.)預測:我們會看到什麼現象?

(3.)方法指導。

(4.)學生觀察。

4.整理分析實驗記錄,形成概念得出結論。

(1.)實驗中,幾種“溫度計”發生了哪些共同的變化?

(2.)引起變化的實驗條件是什麼?

(3.)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

(4.)結論:液體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二.學生解釋自制“溫度計”的原理。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經歷對氣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2.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讓學生明白科學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學知識

1.知道氣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準備

一.教學匯入

1.複習: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

2.提問:空氣是否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二.活動 空氣是否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實驗的設計:

(1.)教師組織學生針對兩個問題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討論:

①把空氣裝在什麼容器裡?

②用什麼方法能看到空氣的膨脹和收縮現象?

(2.)學生彙報討論結果,教師補充或完善:

·藉助其他能鼓凹的物體來發現。啟示:可以在燒瓶口上套小氣球。

·藉助因受熱膨脹而冒出的空氣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氣收縮,外界氣壓將水壓入管中或瓶中來發現。

·通過容器的鼓凹來發現。空氣總是充滿容器的空間,當容器凹時,說明空氣體積變小。當容器鼓時,說明空氣體積變大。

(3.)評價:在此環節思維活躍的同學給予肯定。

(4.)形成各自完整的實驗方案。

2.實驗現象猜想。

3.按設計的方法完成實驗。

4.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5.分析比較,我們的猜想和觀察到的現象一致嗎?

三.小結:

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四.學生解釋伽利略溫度計的原理。

課後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經歷對固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2.觀察認識多種物體在受熱受冷時的體積變化,合理分析實驗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2.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3.讓學生明白科學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學知識

1.知道固體、液體、氣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知道一些液體、氣體、固體熱脹冷縮在生活中相關應用。

教學準備

小氣球、酒精燈、火柴、固體熱脹冷縮演示儀、踩癟的乒乓球等。

一.教學匯入

1.閱讀指南車信箱。

2.液體、空氣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思考:固體會不會也熱脹冷縮呢?

3.讓我們一同來研究研究吧!

二.活動 研究鐵軌間為什麼留縫隙

1.實驗研究:固體的熱脹冷縮

(1)教師演示:介紹酒精燈的使用步驟:

①左手扶燈體,右手摘下燈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

②划著火柴,讓火焰朝上接近燈芯點燃酒精燈。

③甩滅火柴,將熄滅的火柴梗投入汙物桶。

④講解火焰的分層,指出外焰溫度最高,加熱時要使用外焰。

⑤熄滅酒精燈時,左手扶燈體,右手取燈帽,快而輕地蓋上,待火焰熄滅後,提起燈帽,再蓋一次。

(2)學生練習使用酒精燈(交待注意事項。)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銅球的熱脹冷縮實驗。

(4)描述實驗過程和看到的現象,分析:實驗現象告訴了我們什麼?

2.補充實驗:玻璃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老師演示: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製成的,受冷受熱不易炸裂)可以順利地進入管內到達底部,用酒精

燈加熱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內,你們想,會有什麼現象?接著使活塞受冷後,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內,你們又推想一下會發生什麼現象?

(2)組織學生描述實驗的過程和看到的現象。

(3)分析:實驗現象告訴了我們什麼?

(4)固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三.小結

固體、液體、氣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四.拓展:生活中的熱脹冷縮現象

(1)解釋教材出示的三種現象。

(2)找一找,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熱脹冷縮現象?

[ 內 容 結 束 ]

三年級科學浮和沉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知道氣候特徵是一定地區的規律性天氣現象。

2、知道季節是根據特定氣候劃分的時間段。

教學重點

瞭解四季的氣候特徵。

教學難點

瞭解一些動植物夾套保溫泵的季節性變化。

教學準備

準備有秋季特徵景緻的圖片或錄象資料。

關於動植物的季節性生活規律變化的圖片,錄象資料。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複習引入。

2、學生展示自己收集有關lc型羅茨泵春季、夏季、冬季氣候特徵的圖片。

二、自主學習

1、引導學生觀看本課圖片,瞭解在一定的地區,天氣現象總有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稱為該地區的氣候特徵。

2、四人小組討論。

3、秋天氣候的特徵。

4、其他季節的氣候特徵。

5、小組彙報。

6、師生小結。

7、在不同季cb系列齒輪油泵節裡,動植物有什麼變化?

8、小組討論後彙報。

9、教師小結。

三、課後作業

1、觀察小動物。

2、觀察植物。

3、把自己觀察到的動物或植物,記下它在不同時期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