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計劃

人教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5篇

優秀的教學計劃,是經過我們認真思考和反覆修改後得出的,為了更好地應對來自工作中的挑戰,趕緊寫份相關的教學計劃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人教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5篇,感謝您的參閱。

人教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5篇

人教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篇1

教學理念

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地觀察、操作、討論、交流、得出結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營造一種寬鬆的氛圍,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獲得知識,使學生既學得輕鬆,又學得快樂。

教學目標

1、認識鐘錶的時針和分針,使學生能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示的整時,學會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遵守時間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能正確讀寫鐘錶上的整時,並會應用於生活實際中去。

教學難點

正確迅速地說出或撥出鐘面上的時間。

教具準備

一個實物鐘面、課件、水果鐘面、時間的小卡片。

學具準備

每人一個學具鍾、每小組一個不完整的卡片鐘面。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猜謎語

同學們聽過謎語 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猜一猜?

(課件展示)謎語:一家三兄弟、高矮個不齊,嘀嗒嘀嗒提醒你,時間要珍惜。

2、逛鐘錶超市

師:同學們真不錯,都猜出了謎底,鐘錶超市裡的鐘表可漂亮了,我們一起去逛逛吧!

(課件展示)各種各樣外型美觀的鐘表。

3、匯入新課

師:鐘錶有這麼大的作用,想不想和它成為好朋友呀!那麼咱們就看看它長什麼樣吧!

板書課題:認識鐘錶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1)(出示實物鐘面)這是一個鐘面,仔細觀察鐘面上都有些什麼?

指名學生說出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

師小結: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還有線段那是刻度線,每個數之間有小格。追問:鐘面上的2根針有什麼特點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時針 短 粗

分針 長 細

(2)生認學具鐘的時針和分針

(3)我們知道時間爺爺是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所以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也不會停止!那這2根針是怎樣走動的?哪根針快哪根針慢?

生:朝著同一方向走,最慢的是時針,其次是分針。

(課件演示)師補充:最快的是他們的秒針弟弟。時針每天走兩圈,分針每天要走好多圈。

2、補鐘面(小組合作)

每個小組都有一個破損的鐘面,有些沒時針和分針,還有些沒數字。

行動起來!用你們靈巧的小手把鐘面補好,看哪組同學速度最快,表現最好,最先完成的小組獎勵一面小紅旗。

3、認識整時

(1)(課件出示)三個鐘面,指導認整時。

指名回答鐘面表示的時間,並引導學生說出是怎麼看的。

師小結:整時的時候,分針都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所以它們分別表示8時、3時、6時。

(2)生用學具鍾練習撥7時、11時。

請個別學生上臺展示自己撥的結果。

(3)(小組合作)一人說一人撥。

4、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

(1)可以用漢字“時”表示。生回答師點選電腦,鐘面下分別出現8時、3時、6時。

(2)用數字表示法

點選電腦出現8:00,引導學生觀察兩點右邊是兩個“0”,左邊是幾就是幾時。

(3)生動手寫3:00、6:00

(4)點選電腦出示3:00、6:00,指導學生觀察比較。

三、參與遊戲,鞏固練習

1、遊戲:找朋友

(課件出示)遊戲規則。隨著《找朋友》活潑的音樂,生進行遊戲。出現“12”時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全體同學用學具鍾撥12時,重點引導學生認識12時的鐘面時針和分針重合。

2、(課件出示)p92頁

小軍一天的時間安排圖。聯絡生活,讓學生說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

四、引導回顧,總結評價

1、今天,你學到了什麼?上了這節課,你有什麼話要對大家說嗎?

2、時間像小馬車一樣飛快地向前跑著。一節課又要結束了,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合理地利用支配時間,讓我們做時間的小主人。

3、點選電腦欣賞歌曲《時間像小馬車》。

五、課後延伸,生活調查

(課件出示):太陽剛升起的畫面;太陽剛落下的畫面。

請大家把剛才看到畫面的時間記下來,下次再討論、交流。

人教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跨入國小,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複習。

三.教學目標: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

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

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初步瞭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後、左右。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培養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

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

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內容變動

1.加強了準備性(主要體現在第一、二單元)

(1)把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併為第一單元“準備課”。

第一單元“準備課”包括數一數、比多少兩部分內容。是由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併而成的。

數一數是原來的第一單元,主要目的是瞭解學生數數的情況和經驗。比多少是原來第二單元“比一比”的內容,而原來第二單元的“比高矮”“比長短”與數學學習的關係不是很大,被刪去了。

(2)將“位置”由一年級下冊提前到一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位置,主要是認識“上下、前後、左右”。是從一下移過來的,而原來“位置”中“左右的相對性”以及“用第幾行第幾定物體的位置”則刪去了。

2.降低了難度

(1)平面、立體圖形的認識分散編排。

認識圖形原來包括: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主要是加強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絡。但在實驗過 程中 老師們反映:學生一下子接觸的圖形太多,認識辨別難度較大,不易掌握。因此現在本冊先認識立體圖形,一年級下冊再認識平面圖形。

(2)只認識整時。

“認識鐘錶”原來包括:認識整時和半時,但實驗過程中教師普通反映:半時的認識比較困難,我們把“半時”的認識移到了二年級上冊。本冊只認識“整時”。

六、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

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人教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篇3

一、班級概況分析

一(1)班學生65人,其中男生33,女生32人。學生剛入校,對學校的常規不瞭解。年紀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較懂禮貌,見到老師能主動問好。個別學生不懂得執筆方法,需要老師不斷糾正、督促。學生在學前對數學中的加減、簡單的圖形等已經有了初步的接觸和了解,但這種瞭解是不深刻的,還需進一步系統學習,學生能借助手指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能運用數的組成來計算的幾乎沒有,計算的速度還很慢,等等。總之,剛入學的孩子不是一張白紙,也不是已經寫滿文章的紙

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數學樂園,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複習。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t;”,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3.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4.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人教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篇4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這些內容也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數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回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回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教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編排特點

1、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8、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教學措施

1、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學習目的性的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

2、針對計算教學這一教學重點,教學時注意:

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計算方法,提倡計算方法多樣化。

鼓勵學生因題而異靈活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加強基本訓練,打好計算基礎。

培養認真、仔細地計算和及時檢查的學習習慣。

3、結合本冊的數學知識、加強對學生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4、要充分體現教學的開放性和創造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

五、本學期教改思路

以新課程標準為依託,積極開展教改實驗,儘快轉變教學行為。引導學生開展自我學習,探索學習,合作學習和創新學習。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

人教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篇5

一、學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級(2)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個普通班級23人。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入學校,學生的行為習慣都沒有成行。同時還有繁重的教學任務,可以說 方方面面都要俱到。 我認為要注意加強學生在校寫完作業的效率。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事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時,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先示範,講解豎式筆算的法則和算理,限制學生的思維。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都處在淺顯的階段,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下面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在評價學習的過程時,要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同時,也要重視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對參與程度的評價,應從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等方面進行考察。對學生合作交流意識的評價,應從學生是否主動地與同學合作、是否認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是否願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和問題情境,隨時瞭解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對數學的興趣。對數學思維過程的評價,通過平時觀察瞭解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考察學生是否能夠清晰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等

六、課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