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報告

明年春色倍還人——探索XX教育發展之路

(題目引用唐代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一詩中的經典名句作標題,寓意深刻,含蓄雋永)

明年春色倍還人——探索XX教育發展之路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
教育振興,人人有責(引用名言警句開頭,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教育事業關乎中華民族未來,承載千家萬戶期待。一度時期,xx教育事業發展各項指標滑向歷史低谷,導致社會劇烈反響,指責謾罵者有之,失意喪氣者有之,奮勇建言者有之,聲音不絕於耳,社會眾說紛紜(通過“三個有之”,擺出本地教育工作的現狀)。一方面,表明各界人士對教育越發關注,另一方面,說明我縣教育亟待破繭重生(這個詞用得很妙)。我們要全面審視現狀,深入分析原因,把握髮展規律,理清發展思路,為重振xx教育把脈定向,開創一條全新發展道路。

一、察言觀色“望”現狀:氣數勢微,教育亂象叢生

(正文五個二級標題,巧妙地借用“望聞問切”這個中醫術語,使人感到生動形象)

“有諸內者,必形諸外。”(引用元代名醫朱震亨《丹溪心法》中的辨證觀點)近年來,我縣教育發展現狀呈現出“前進中落伍”(總結的很貼切)的直觀印象,越往前走,差距越大,底氣越弱,在橫向上缺乏可比性,在渝東南喪失競爭性,搶不到話語權,沒有了影響力,表現出五大亂象:

(一)教學質量低下,升學率節節敗退。用學生成績這架“天平”衡量我縣近年來的教學質量,縮水十分嚴重,斤兩越來越少,砝碼越來越輕(使用口語化的語言,通俗易懂,很接地氣)。看大學聯考上線率,大大低於全市平均,遠遠落後周邊區縣,重點本科已成“稀有物種”(比喻形象),不及酉陽一個班級,不到黔江一點零頭,不如涪陵開個根號,甚至與周邊任何一個區縣相比,都相去甚遠,令人羞愧難當;
看會考及格率,語數只算勉強,英語是個弱項,理化更加難看,31所中學除體育外各科最低平均分都在60分以下,甚至有的學校理、化、政、史及格率未能實現零突破,令人痛心疾首;
看國小及格率,平均成績在及格線以下的不在少數,甚至部分學校及格率不到三成,令人不敢置信。無怪乎,人們評價xx教育到了“唱國歌”(比喻形象)的時候,讓人感到形勢危險,希望難覓。

(二)教育投入偏少,辦學校債臺高築。“兩基”攻堅和高階中學建設,全縣基礎教育和高中教育設施都有較快發展,硬體建設甚至成為渝東南的“形象代言人”(使用新詞)。但驕傲背後有難以言說的痛苦,辦學校是舉債投入,至今尚有高達上億元欠債,甚至部分欠賬是以校長和教師名義在銀行貸款或進行擔保。同時,財政持續投入教育資金仍顯不足,佔比不高;
籌集教育經費渠道不廣,辦法不多;
未能充分組織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領域。另外,由於投入上畸輕畸重,長期注重硬體建設而忽視軟體投入,使得漂亮學校內部的設施裝置檔次不高,資訊化建設程序緩慢,教育人才培養不夠。糧草不飽,軍心難振(比喻貼切),直接導致教育水平持續下滑。

(三)學生生源欠豐,優等生肥水外流。“水淺魚爭躍,林疏鳥宿難。”(引用唐代詩人李中《秋雨二首》中的名句,生動地陳述了學生外流的現狀)教學質量下滑,社會各界對xx教育發展信心不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使用口語)心切的家長,擔心本地學校誤人子弟,一些條件稍好的家庭,包括相當一部分幹部職工甚至老師,爭先恐後將“心肝寶貝”(使用口語)送往酉陽、黔江、涪陵、渝西、主城等地。生源流失量長年居高不下,其中相當部分是成績較好的學生;
外送生源學齡也越來越低,以前多是高中、國中生,現在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連國小生都送出去了。每到週末和假期,數千名學生、家長們北上南下,成為火車、汽車上一道“風景”,大把大把的鈔票以及人氣,都隨著這道“風景”源源不斷流向外地。

(四)學校佈局散亂,特色化覓無蹤影。全縣義務教育學校點多面廣,佈局凌亂,多年沒有根據形勢發展變化進行調整,且教學理念落後化,模式雷同化,方法簡單化,缺乏辦學特色,缺乏自身內涵,缺乏優質教育,找不到一所能代表地方形象,在周邊有影響的學校。城鄉國小飽餓不均(使用口語),一些農村學校生源不夠,成班率不高,造成資源閒置浪費,甚至部分學校已成為擺設,棄之不用;
城區國小擠破門檻,人滿為患,一些校長在為控制招生而得罪不少人的情況下,仍然難免“大班額”現象。國中學校數量多,體量小,23所學校中,規模小的只有100餘人,規模大的也不過2000餘人,部分鄉鎮國中已沒有單獨存在的必要,城區國中以及寄宿制學校建設在滿足和適應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以及人員大量轉移流動的需要方面,顯得“慢了半拍”(使用口語)。對城鄉學校佈局進行重新規劃調整和資源整合,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與此同時,高中教育一校獨大,缺乏競爭性,且離“普十二”的要求差距較大;
職業教育發展緩慢,與產業化關聯程度不夠;
農村幼兒園數量不足,學齡前兒童入園率不高等問題,也不容小覷。

(五)隊伍素質不高,為師者身心難靜。教學水平不高,與教師的言傳之能和身教之德有直接關係。就業務素質講,全縣教育系統中,高階人才寥寥無幾,大專以下文化還有相當比重,存在思想觀念不新、教學方法不活的現象。甚至有極個別同志攬了“磁器活”,拿不出“金剛鑽”,無法達到“授人一杯、先備一桶”的本領(使用俗語)。就師德師風講,雖整體不錯,主流較好,但不排除極少數人受趨利原則、不公言論、負面輿論、不良環境等外因影響,以及自律不嚴、修養不深、學習不夠、境界不高等內因作用,沒能嚴守“靈魂工程師”(引用俗語)行為規範。有的職業意識淡化,上課走神,備課分心,“身在曹營心在漢”(引用俗語),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甚至有的老師看不起自己的職業,沒有榮譽感,某些場合不敢亮出教師身份。有的奉獻精神缺乏,混日子出工不出力,沒有“板凳坐得十年冷”(引用詩句)的氣節和“名利淡如水、事業重如山”(引用格言)的態度,心浮氣燥,怨氣重重,心理失衡,甚至在學生面前發牢騷,在網路上面洩私憤。

簡而言之,我縣教育事業雖取得一定成績,但仍存在教育理念與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相符合,教育質量與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待不相適應,資源分佈與城鎮化工業化發展的程序不相協調,發展形勢與建設武陵山區經濟強縣和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不相統一的問題,已到了四面楚歌、岌岌可危的境地。

(通過“不相符合、不相適應、不相協調、不相統一”四個詞,對存在的問題作以總述,尤其是“四面楚歌”一詞用得恰如其分)

二、全面透視“聞”原因:病根深埋,問題積重難返

“無風不起浪,事出必有因。”(引用格言俗語)透視制約我縣教育發展內因,問題複雜,癥結較多,但追根溯源,根子在思想上,關鍵在用人上,薄弱在管理上,缺陷在機制上(運用排比的手法)。

(一)認識上的不足導致投入上“擠牙膏”(用生活化的語言)。

毫不諱言,我縣過去對教育工作的重視和投入,存在“說得激動、聽得感動、少有行動”(總結得很形象)的現象,實則是沒有真正從思想深處,觸及靈魂地認識到教育的根本重要性,沒有從利長遠、打基礎的角度來認識和對待教育問題。認為教育是軟指標,不直接產生gdp,不能立竿見影;
認為教育是單方面投入,只花錢沒有產出,只有成本沒有效益;
認為教育是一項扯得長縮得短的“皮筋”(比喻形象)工作,作用可大可小,地位可輕可重,工作可緊可鬆。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投入上就只能是“擠牙膏”,哪裡有洞補哪裡,不僅使教育經費捉襟見肘,更是讓辦學陷入債務泥潭(這段主要從認識上分析原因)。

(二)思路上的誤區導致行動上“走彎路”(用生活化的語言)。

思路決定出路。一度時期,無論是教育系統,還是社會各界,對教育的發展理念、大政方針、政策體系斷章取義、片面理解,產生一些誤區。認為抓素質教育就是徹底拋棄考試成績,抓教育改革就是全部剔除傳統模式,抓學生減負就是一味降低學習要求,抓教育公平就是放棄打造亮點品牌,(用排比的手法)導致我縣教育發展思路偏差,走了一些彎路,吃了一些苦頭(口語化的語言)。尤其是在處理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考試成績與全面發展關係上,沒有充分認識、全面理解、結合實際。素質教育、全面發展,是一個長期性的方向,是一個理想化的觀念,我們要為之努力,但不可逾越現實鴻溝。況且,全面發展,也需要以各個方面成績來體現和衡量,這一點,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不完全矛盾。由於缺乏這點認識,我縣教育一度時期脫離實際,片面追求素質教育,甚至“拔苗助長”(恰當地使用成語),過早地變考試為檢測、考察,對考試結果不加利用,失去考試的“指揮棒”(運用比喻手法)作用,導致對學生成績的忽視,特別是導致國小、國中階段沒有了考試和升學壓力,基礎打不好,成績上不去,高中階段再來彌補,為時已晚。

(三)用人上的偏差導致情緒上“生怨氣”(用生活化的語言)。

過去,教育系統用人,包括領導班子選配、機關幹部交流、學校校長任用、教職員工招錄,在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以及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群眾公認原則上,做得不夠嚴格,公信度較差,說服力不夠。用人制度不繫統,不完善,不規範,不具體,無章可循。用人程式不嚴格,隨意性較大,存在個人說了算,民主氛圍不濃厚。用人物件有偏差,存在任人唯親、任人唯近、平衡照顧、失察失誤等現象,用了一些德才平庸之輩,幹不好事,服不了眾(使用口語),在教育系統內外產生了負面影響(這部分深刻地指出了存在的弊端,體現了強烈的問題意識)。

(四)管理上的薄弱導致狀態上“磨洋工”(用生活化的語言)。

教師隊伍普遍存在精氣神不足、聚合力不強、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對管理者的管理不夠,對教育者的教育不嚴,內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行風建設上,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活動被動應付,檢查過關了事,整改鞏固不夠,事後反彈嚴重,存在搞形式、走過場、一陣風現象。制度建設上,行政管理部門指導不力,一些學校缺乏系統、科學、完善的內務管理制度,或者制定的制度執行不嚴,失之於寬,失之於軟,造成一些幹部職工、教職員工對制度熟視無睹,進而影響和薰染了其他同志。隊伍建設上,進口把關不嚴,出口渠道不暢,交流整合不夠,監督管理乏力,隨意借調、空佔編制、人崗分離、苦樂不均現象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造成教師意見較大,影響隊伍整體工作積極性。

(五)機制上的缺陷導致責任上“踢皮球”(用生活化的語言)。

從深層次看,我縣教育系統存在領導體制、執行機制上的不適應、不符合問題。領導體制不順暢,現行領導關係過於依附行政管理的區域性,且管理層次多級化,導致管理觸角延伸不到位,橫不到邊,縱不到底,鞭長莫及,政令難暢,下派任務不落實,基層矛盾往上推。工作機制不完善,學校領導層職責範圍不明,在教學管理上顧此失彼、輕重難分,部分中心校副職沒有盡到對其他村小的管理職責;
校際壁壘森嚴,缺乏有效交流機制、載體和平臺,教育資源互相割據;
考核激勵制度不完善,幹好幹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導向作用發揮不好。鄉鎮責任不明確,實行系統管理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唱“獨角戲”(用生活化的語言),幾乎完全避開了鄉鎮對學校的管理,導致鄉鎮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沒有真正發揮一級黨委政府重教支教的應有作用。

一言以蔽之,我縣教育問題積痺太深,不整不行,非治不可。必須以刮骨療傷的勇氣,以破釜沉舟的決心,以斬草除根的手段,大刀闊斧解決問題。否則,千秋偉業敗於今,千古罪孽生於此(用詞很有力度)。

三、查典尋方“問”路子:方針明確,未來趨向既定

“行迷方向但看日,度盡山險方逾沙。”(引用宋代歐陽修的詩句)當前,我縣教育猶如茫茫大海中的航船,欲知岸在何方,必先找到指路航標,看清未來發展大勢(採用比喻的手法)。

(一)教育必將順應民生髮展導向,更能得到重視支援。

教育作為最基礎、最廣泛的民生,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載著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其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必將得到更加鞏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的基本要求;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強調,把優先發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作為檢驗各級黨政領導班子是否真正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
xx市《教育事業“十二五”規劃》明確規定,堅持把教育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予以優先保障,依法確保教育經費“三個增長”,並保持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民生產總值4%。(從中央、行業、省市三個層面,陳述了教育面臨的重大機遇)可以樂觀預見,人民群眾最關切、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必將得到有效解決,辦學體制、管理體制、保障體制改革必將取得新的突破,民生教育已經迎來發展春天。這是我們振興教育必須把握的大氣候、大環境、大機遇。

(二)教育必將順應經濟社會需求,更好服務城鎮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攻堅階段,迫切需要教育為落實主題主線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援。特別是在這場深刻變革中,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需要教育發展與之相適應並起到推動作用,而不是起反作用。就我縣而言,“一城兩園”建設將有力助推城市建設向著近期20萬人20平方公里、遠期50萬人50平方公里規模快速成型,這意味著,大量人口將在短時期內從農村向城鎮快速流動匯聚,農村學生減少、縣城學生增加,已成既定趨勢。這就要求教育發展要圍繞城鎮化、工業化發展方向進行科學規劃,學校分佈要根據人口流動集聚情況進行重新調整,辦學規模要通過準確預測生源進行合理確定,師資力量要依據學校服務覆蓋範圍進行平衡分配,職教專業要針對產業發展需求進行科學設定,真正做到“圍繞發展抓教育,抓好教育促發展”。

(三)教育必將順應人民大眾呼聲,更加突出優質教育。

當前,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表明,雖然教育事業已經取得巨大成就,但還不完全適應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擇校熱、生源外流、群眾意見大等等,都突出反映了人們對優質教育的強烈期盼。為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把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作為一項戰略目標,明確提出要提升教育整體質量和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接受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實現從“窮國辦大教育”向“大國辦強教育”轉變。這意味著,過去單一、落後的教育模式將得到逐步改進,未來教育將必然選擇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堅持特色辦學、質量取勝,以適應人們的期盼和日趨多樣化的選擇。

綜上所述,發展導向、社會需求、群眾呼聲,都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只要我們把握了未來發展的風向標,就不會偏離航向,從而駛上一條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陽關大道。(這句沒有運用常規的官話,而是將教育比作行進中的車輛,讀起來有味道,有韻味。)

四、對號把脈“切”縣情:情況具體,發展要求特殊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引用春秋時晏子的名言,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的道理)教書育人講究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教育發展也需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離不開縣情實際,依靠於經濟基礎,受制於現實環境。

(一)經濟落後,迫切需要教育超常發展。

人是生產力的第一因素(引用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觀點,強調人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xx發展取決於人才,人才培養取決於教育。經濟發展與教育事業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昭告我們:不能以經濟欠發達為藉口,忽視教育投入和發展,否則會陷入“經濟越落後、教育越差勁、人才越欠缺”的惡性迴圈。越是老少邊窮地區,渴求快速發展的願望越迫切,提高人口素質的任務越重要,更加需要在教育方面臥薪嚐膽,奮發圖強,不能窮教育,不能虧學校,不能苦孩子。哪怕咬緊牙關,勒緊褲帶(運用生活化的語言),也要優先保教育,優先發展教育,進而儘快走出怪圈,儘快擺脫貧窮。同時,要進一步轉變教育發展理念,擺脫“就教育抓教育”,不僅僅是把教育當成一個民生工程,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入學需求,而是樹立抓教育本身就是抓發展、抓經濟、抓未來的理念,通過抓好教育,吸引周邊學子,提升區域人氣,拉動消費需求,促進土地增值,推動整個三產,形成聯動效應。

(二)士氣低落,迫切需要實施品牌戰略。

大學聯考升學率飛流直下(這個詞用的很傳神),生源流失率居高不下,人們對教育的信心跌落谷底。哀莫大於心死(引用莊子的名言),信心重於黃金(引用耳熟能詳的金句)。當前,亟需以提高升學率、及格率這個硬指標來振作士氣,集聚人氣,挽回名氣(採用排比手法)。只要升學率上去了,就表明教育質量上去了,人就自然來了,名就自然有了。綜觀我縣教育現狀,雖然滑坡快、差距大、問題多,但並非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否去泰來終可待,夜寒休唱飯牛歌。”(引用唐代詩人韋莊《湘中作》中的名句)當前,我們要儘快找到突破口,在儘可能提升基礎教育整體質量上,突出重點學校,打造品牌示範,在各個型別各個層次樹立一批典型,讓人們看到亮點,看到希望。高中教育,作為xx教育的出口和視窗,是提振信心的關鍵,要形成高階中學和一中雙核支撐、齊頭並進格局,圍繞提高升學率,打造拳頭品牌;
國中教育,作為高中教育的後備,要加強學校整合,減少數量,提升質量,培植亮點;
國小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基礎,要加強校園建設,合理佈局,確保所有適齡兒童就近入學。要通過重點培植,使高中、國中、國小、幼教、職教等各級各類學校在三到五年內,都湧現一批體量大、質量優、特色突出、在周邊有核心競爭力的教育品牌,帶動整體提升。

(三)社會期待,迫切需要恢復優良傳統。

先看昨天,xx教育並非天生“矮個”(運用生活化的語言),回想九十年代以前,雖然沒有過輝煌,我縣教育也曾比肩周邊兄弟,至少沒有多大落差,每年大學聯考會考之後,總能聽到一些喜訊,找到一點興奮。那個時候,條件更差,資源更貧,但教學中心任務非常明確,就是一切圍繞提高學生成績這個指揮棒轉,領導很重視,老師很敬業,學生很勤奮,大家為著一個目標奮鬥。這說明,我縣傳統教學模式頗有可取之處,頗有發揚價值,而不可一棄了之。人們口裡津津樂道於八十年代的xx教育,心底裡充滿著懷念,潛意識裡渴望著傳統教學模式的迴歸。再看今天,雖然提出素質教育、均衡發展、學生減負等要求,但那只是長期的努力方向,尚無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社會評價仍然只看一個標準:成績;
高校招生仍然只有一個依據:分數;
家長把孩子送進學校仍然只是一個目的:升學。試想,有誰願意把孩子送進一個考不及格的學校?有誰不是為了成績把孩子送到黔江、涪陵、渝西、重慶?而送到外地名校就讀的學生,沒有一個接受的不是更加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這些學校,他們應試的目的更強,付出的汗水更多。今天,我們應該懂得運用市場經濟眼光和規律看教育,有市場才有銷路,我們何不順應家長、社會對教育的真實期待,用更加實用的教育方法,生產出適銷對路的“優質產品”(使用比喻手法)呢?

(四)環境侷限,迫切需要合理確定目標。

我縣教育需要實現超常規發展,但不等於可以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急功近利。作為縣級層面、落後地區以及教育欠發達單元,我們目前沒有能力、沒有資格、沒有必要去研究和探討教育大方向、大政策、大格局問題,也難以實現前沿陣地上的創新和突破。同時,教育事業發展在大方向、大政策、大氣候、大環境方面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它的改變需要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種狀態沒有根本改變之前,我們不可能脫離這個大背景,置身事外,獨善其身,更不可能憑一己之力,左右時局。否則,就會付出堂吉訶德式(比喻巧妙)的代價,自不量力,提不切實際的“空口號”,做超越階段的“無用功”(採用對偶的手法)。為此,我們在研究教育政策、制定目標任務、開展教學實踐、實施課題研究等方面,既要充分考慮環境因素影響,又要仔細掂量(用詞形象)自身能力,立足現實基礎,在戰略定位上量體裁衣(用詞形象),在目標任務上量力而行,在工作開展上盡力而為,科學合理選擇適應環境、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在實現超常發展中少走彎路,不走窄路,繞開險路,避免無路(採用排比的手法)。

毋庸置疑,只有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才能為教育發展作出正確決策,選擇正確道路,這是振興xx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五、對症治療“開”處方:思路理清,重振指日可待

“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引用《孫子兵法》中的名句)當前,我縣教育被動局面呈現向好扭轉跡象:“兩基”攻堅持續投入創造了較好硬體條件;
高階中學建成投用塑造了良好視窗形象;
縣委縣府更加重視拿出了治教興教鐵腕舉措;
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形成了心繫教育良好氛圍;
鳳凰中學大氣規劃開啟了義務教育精品之路;
花燈廣場錚錚誓言吹響了xx教育振興號角……現在,是謀劃我縣教育發力起跳、重建佳績絕好時機,我們要抓住機遇,深入思考為誰教育、教育什麼、怎樣教育的問題,看準方向,理清思路,相機而動。

(一)明確指導思想。

我縣教育事業發展,要順應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迫切需求和日趨多樣的教育願景,圍繞全縣大局,服務地方發展,以“科教興縣”和“人才強縣”為基本方略,以“少有所學”和“教有所成”為基本理念,以“質量立威”和“品牌揚名”為基本任務,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合理優化資源佈局,積極營造改革環境,努力強化薄弱環節,切實完善執行機制,促進教育事業步入“環境好、教風正、質量優、發展快”的良性軌道,進一步增強我縣教育核心競爭力、對外影響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學校、家長、社會“三滿意”。

(二)明確目標定位。

未來五年,縣委縣政府有堅定的信心重振xx教育,有堅強的決心打造教育品牌,重點實現以下六大目標:擴大齡前兒童入園率,學前三年、一年毛入園率分別達到80%、85%;
提升中國小生及格率,全縣國小畢業水平測試語文和數學學科平均及格率每年提高5%以上,5年後達到80%以上,全縣會考各科平均及格率每年提高5%左右,總分600分以上人數每年增加50人,5年後每年達到1000人;
增加職業教育就讀率,兩年後縣職教中心每年招生人數超過1500人;
突破重點本科上線率,全縣大學聯考重點本科上線人數兩年後每年突破100人,5年後突破300人;
減少優質生源流失率,3年後,初、高中生流出縣外人數和比例開始下降,5年後流出學生人數降低80%;
確保人民群眾滿意率,兩年後,人民群眾對全縣教育總體評價滿意率提高到75%,5年後到達到90%。

(這段主要講教育的發展前景,目標明確,數字具體)

(三)明確突破重點。

按照“解決突出問題,縮小發展差距,加快改革創新,凸顯教育特色”的發展思路,在全面推進教育事業各項工作任務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有重點地實施好“四大工程”。一是實施“品牌培植”工程。整合資源,突出特色,對學前教育、國小教育、國中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民辦教育分別重點扶植1—2所學校,發展成特色學校、精品學校,通過打造自己的名校吸引“孔雀東南飛”(巧妙地借用“孔雀東南飛”一詞,很貼切傳神)。二是實施“名師培養”工程。加強對教育者的教育,通過課堂培訓、實踐鍛鍊、考察交流,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同時推進“特崗教育計劃”“領雁工程計劃”,引進短缺學科教師,充實高中階段教師,培養一批國家級、市級骨幹教師,每年開展一次名師評選,大張旗鼓表彰,激勵教師提高素質能力,穩定教師隊伍,形成“名師帶高徒”良好格局。三是實施“優生激勵”工程。建立大學聯考、會考優秀學生、家長及學校的獎勵制度,減少優質生源外流;
實施“活動育人”,積極組織特長學生參加各種競賽活動,使拔尖學生脫穎而出。四是實施“教研興校”工程。有重點地開展教學研究,組織開展各層次各領域各類別的教研活動,鼓勵學校根據自身實際,開展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的教研課題,避免形成千校一面;
建立教育質量評估辦法和教育成果激勵機制,促進課堂教學改革以及學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

總之,目標已經明確,前路任重道遠。重振xx教育,還需發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引用屈原的經典名句)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鬆,堅定目標不動搖,希望之光終將閃現。

六、標本兼治“服”猛藥:多措並舉,強力保障發展

“亂世施重典,沉痾用猛藥。”(引用警句)期待踏上“蝶變”(這個詞用得很妙)之路的xx教育,需要標本兼治,內外兼修,採取強有力的綜合措施,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保障。

(一)整合教育力量,資源利用要高效。

要依據城鎮化發展趨向、人口流動集聚狀況,準確預測生源,掌握覆蓋範圍,估量辦學規模,按照“縮點、擴面、提質、上檔”(總結得很精練)原則,對學校分佈進行重新規劃,合理調整。農村立足提高效益撤併一批,城區立足增大體量興建一批,重點學校立足提升檔次改建一批,空置學校立足盤活資源轉向一批。使學校規模適度,質量上乘,結構合理,效益明顯,有效解決城鄉學校“大班額”“小班額”飽餓不均以及師資不夠、資源閒置、辦學效益低下等難題。在此基礎上,理順內部管理關係,突破行政壁壘限制,取消二級法人資格,按區域派設管理機構,增強管理協調性,促進管理細緻化,實現管理扁平化。

(二)加強隊伍建設,師德師風要純正。

“師有百行,以德為首。”(引用格言)要抓好整頓,堅持從嚴治教,從嚴治學,切實加強教育系統作風建設,嚴肅整頓政風、校風、師風、學風。以亮劍精神在管理層中治庸、治亂、治浮、治腐,以鐵的手腕在教職員工中治懶、治散、治玩、治軟。對有問題的幹部要調查,對吃空餉的人員要清除,對不勝任的校長要調整,對亂借用的職工要清退,對不敬業的教師要教育,對有怨氣的人群要引導,對作風差的單位要整肅。(採用排比的手法,層層遞進)堅決破除“潛規則”,打垮“利益鏈”,淨化“生態圈”(比喻形象),讓教育隊伍正氣迴歸,作風扭轉。要開展以“做教書育人排頭兵,育又紅又專接班人”主題活動,加強師德師風和職業道德教育。要引導幹部下基層,校長上講臺,教師做家訪,提振隊伍精氣神,沉心靜氣抓教育。要構建行政監督、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網路監督多位一體監督體系,採取教師評校長、學生評老師、家長評學校、社會評教委的倒評方式,以及明查暗訪、定期督查、密集抽查等監督方式,促進作風根本好轉,營造樹師德、鑄師魂、正師風的良好氛圍。

(三)健全激勵機制,考評導向要正確。

全縣教育機構數以百計,從教者數以千計,德能勤績有高下優劣之分,需要通過科學考評,進行客觀鑑定,促進績效提升。要合理確定考核方向,學校、校長、老師的業績考核,重點看升學率,看及格率,看群眾滿意度,用教學的實績說硬話,憑學生的成績論英雄(採用對偶的手法)。要實行考核結果與經濟待遇(津貼)、評優晉職(職稱)、交流提拔(任用)“三掛鉤”,特別是加強對校長隊伍考核,實行末位懲戒,對學期綜合排名居同類學校後兩名的校長誡勉談話,對連續兩年綜合排名居同類學校最後一名的校長停職培訓。要依據考核選人用人,機關進人重一線教研業績,校長遴選重學校考試排名,教師交流重任課班級成績,所有用人重綜合考評結果。同時,實行全程比選,推行競爭上崗,採取差額表決,強化人事工作競爭性,增強選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好班子帶好隊伍,好校長帶好學校,好教師帶好班級”的用人格局。

(四)加大資金投入,物質保障要有力。

要把教育作為民生的最大工程、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確保教育財政撥款增長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確保教育經費來源穩定、教師工資逐步增長、人平經費標準不降、重點建設保障有力、學校債務逐步化解、激勵獎勵全面兌現、辦學條件有效改善。實行公辦民辦並舉,探索學校企業合營,建立教育發展基金,鼓勵社會捐資助學,擴大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途徑,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建立科學化、精細化的經費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學校經費管理使用制度,嚴格執行大額經費使用集體決策和報批備案制度,確保教育經費使用規範、安全、有效。

(五)淨化社會環境,尊師重教要實在。

孟母三遷,旨在為孩子尋求適宜育人環境;
程門立雪,為的是拜上一位好的老師。(借用“孟母三遷”“程門立雪”典故,闡述營造尊師重教氛圍的重要性)教育振興,離不開良好的尊師重教氛圍。要加快平安校園、健康校園、綠色校園、數字校園、人文校園“五個校園”建設,建立安全、文明、衛生、健康、和諧的現代化校園。要把學校周邊環境整治納入綜合治理重點內容,經常性加強檢查,大力整頓黑網咖、遊戲室、娛樂場,切實維護學校及周邊治安秩序,營造一片潔淨天空。要加大宣傳引導,阻斷有害學生成長的不良資訊,少發挫傷教育士氣的不良言論,多樹正面典型,彰顯教育成效,讓教師感到榮耀,讓家長看到希望,讓學生近悅遠來(運用排比手法)。要加強交流合作,推行聯姻辦學、強弱捆綁、教師互派、資源共享,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要加大幫扶力度,探索部門、鄉鎮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援教育的全新模式和長效機制,形成政府盡職責、各方盡義務、人人有行動的生動局面。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引用李白的經典詩句)。正在起步揚帆的xx教育,乘著教育改革發展強勁東風,依靠全縣人民戮力同心,定會風雨無阻,劈波前行,走出山重水複,迎來柳暗花明(化用“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格言)。

標籤:XX 春色 探索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