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疫情下德育課程執行機制探索

調查反饋顯示,95%的家長都能理解學校的“良苦用心”,並支援學校當我們還在糾結教育情懷重要,還是教育方式重要時,一場猝不及防的疫情讓全體師生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考”。在這場教育生態重構的激流中,居家“停課不停學”隆重登場,轉眼間網路平臺成了“新型講臺”,任課教師轉身為“網紅主播”,父母則成為了“旁聽生”,而孩子們依然是“神獸”,光明正大地捧起了手機和平板。面對當下生活這本真實的教科書,德育工作者只有將自己置身於更深度的發現、更寧靜的注視中,積極挖掘疫情中所展現的鮮活素材,使之成為寶貴的德育資源,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讓這場災難成為學生成長的“人生大課”。

疫情下德育課程執行機制探索

一、居家學習,共建家校德育課程場域

場域概念由皮埃爾•布迪厄、庫爾特•考夫卡等人提出,指人的每一個行動均被行動所發生的場域所影響,而場域並非單指物理環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為以及與此相連的許多因素。[1]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了每個家庭難得的重拾親子時光,將庸常的日子打碎、重塑、點亮發光的機會。但是,長時間的“居家”使孩子的一些“壞毛病”凸顯出來,懶散、沉迷手機、暴吃暴飲、遲睡晚起等情況層出不窮,隨著停課不停學政策的推進,不少家長、學生出現了焦慮、不適應的狀況。為此,學校通過微信將開設空中德育課程及線下德育實踐的意圖最大程度地傳遞至每一位家長,謀求家長的認同與參與,共同創設一個愉悅、和諧、融洽的情感氛圍,逐步實現家校旋律同頻共振。為有效開展德育課程,我們對家長進行了居家學習狀態線上調查:如受疫情影響,您目前的工作狀態是辦公還是休假?孩子在家有相對安靜和獨立的學習空間嗎?家中有支援線上課程的硬體設施裝置嗎?調查反饋顯示,95%的家長都能理解學校的“良苦用心”,並支援學校德育課程的開設;有32%的家長擔心孩上學習的自我管理與控制力不夠強,尤其是家長擔心孩子的視力會受影響;在學生問卷反饋中,我們發現學生對空中授課這種形式很是喜歡,充裕的學習資源、寬鬆的學習夥伴、彈性的教學組織都讓他們很期待;對於授課內容,他們比較喜歡科技實踐類、運動健康及影視類課程,其次是與疫情防控有關的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等課程;另有79%同學喜歡與家人共同參加家庭學習活動。我們對調查中發現的“特殊家庭”,通過視訊方式進行了“遠端家訪”,逐步引導家長深入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並建立學校與班級間、老師與學生間、家長與老師間線上溝通模式。

二、直面疫情,豐富多元德育課程體系

2月4日,教育部明確要求學校在這樣一個暫停的時間段,不能在課本教材和題目成績上去搶跑,而要善用這個時機,讓孩子們上一堂“人生大課”,其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與應對挑戰的素養。直面全民戰“疫”這本生活教材,我們需要釐清校本空中授課對教師團隊和學生成長的目標和意義,做好頂層設計和清晰規劃,建立學校德育新體系,讓關係學生成長的重要元素優先排進被文化課擠得滿滿的課表。疫情當前,學校多次組織線上研討,對線上授課+線下實踐操作方式、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德育課程主題、學生實踐過程與評價、課程開設時間及教師安排等執行機制進行了充分討論。最終,確定本次德育課程主題包含:健康生活、學習品質、家國意識、社會公德、科學探索、情緒管控等6方面,每個年級結合6個主題各自設計切入的話題與相應課程,從而架構起學校居家德育課程體系。考慮到家長時間的不固定,學校採用點播及回放方式授課。每週公眾號提前預告課程,同時會說明每門課程的課前準備、課中注意事項及課後的實踐專案,同時,建議家長儘量陪伴學習。“直面疫情,做自律的少年”鼓勵學生做好假期規劃,在疫情這樣的“人生大課”中充實自己,擔當起一名少先隊員的責任;“居家勞動,我能行”從制定勞動計劃到建立勞動日誌,既培養了學生的勞動觀念,又增強了孝親敬老、服務家庭的意識;“病毒來了,我不怕”帶領學生一起揭開病毒的神祕面紗,及時瞭解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和應對措施,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做好個人防護,增強自我防護意識;“疫情直播站”引領學生自主收集疫情資訊、分析疫情產生的原因,並通過書寫疫情防控倡議書、疫情新聞剪貼報等方式,使德育生長點落到實處;“童心繪語——防疫心情”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和變化,保持穩定正能量的情緒。“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告訴學生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活著就有價值。“我與家人親密接觸”則指導孩子學會與家人溝通的正確方式,讓居家成為親子交流的好時機。每門課程推送當日,孩子們會早早守在電腦前,雖然網路偶爾會“搗亂”,但班級群裡跳動的資訊,應用平臺中的熱烈交流,不僅改變了學生無所事事的“思想漫遊”,而且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懂得了生命的價值意義,更讓學生對迴歸校園有了最大的期待。

三、活用“引擎”,構建全方位德育課程評價

居家多日,面對與原有學校系統規範迥異的學習新場景,習慣是一切事情發生的根本原因,自律是良好品質形成的最好入場券,而關注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的評價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發其內在發展的動力,實現個體價值。為此,學校同步發起了“做一件有價值的事,給人生一個標杆”——“引擎”挑戰活動。學生與家長共同確定挑戰專案,如挑戰“自理達人”“打敗拖拉”“運動小健將”“閱讀能手”等專案,併為專案設定可以達成的挑戰標準,學生每天將挑戰專案落實情況以圖文方式上傳“V校”應用平臺。上傳內容即過程性評價資料,教師及時查閱並對學生的思想發展軌跡和行為表現狀況進行評價,學生憑評價等級兌換線上各類積分幣。學生彙總一定量的積分幣可到“德育商場”換取禮物,有學習用品(開學後線下領取)等實物,也有精神鼓勵,如換取全校展示機會,參加校各類明星評選、免費參加特色課程體驗等。如此,凸顯學生成長過程,用行動激發每個孩子的價值擔當與守護力量。疫情下居家德育評價因有家長的陪伴與參與而顯得更多元化,學校將德育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與家長。通過“V校”平臺,家長可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也可做自評和同伴互評。例如,在“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挑戰行動中,同學們人雖稚嫩,心卻熾熱,有的挑戰自我情緒管理保持微笑;有的挑戰健康生活拒絕零食,有的挑戰自我管理保持整潔,也有的挑戰自我耐心擁有好心態等。通過“V校”平臺分享,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挑戰行動目標。在整個互評過程中,教師通過釘釘後臺資料分析關注學生課程學習狀態,通過公眾號推出“亮疫招”欄目,陸續展示每一主題的學生特色成果。這樣,使得學習過程由無形的遠端灌輸轉為有形的勤奮努力。

四、組織轉型,提升德育教師專業素養

直面疫情的德育課程執行,使“停課不停學”成為2020年的新註腳,學校就這樣走進了“雲端”。倘或沒有系統化、結構化的思考,不能有效地聚合理念、技術、師資實現組織轉型,網課只能成為一片盲目飄動的“浮雲”。“線上教學”既要充分利用網路優勢,也要遵循教學規律,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實施要凸顯“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原則。學校採取“平行移動”的組織轉型,即由班主任做線上不同主題德育課程教學,線下實踐引領與線上評價由本班班主任跟進,每堂授課時間為20分鐘(一週2次),努力做到線上線下無縫銜接,保證授課質量與過程評價一致,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不打折扣,線上工作量與線下績效統一。為有效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學校將“技術培訓”和“質量研磨”同步進行。我們第一時間對授課教師進行線上情況瞭解:你認為居家最需要的德育課程是什麼?你是否已掌握相關的空中授課技能,如直播、錄播、線上學生管理、使用釘釘、V校等應用APP進行德育評價?調查顯示,教師對開設空中德育課程都有著比較到位的認識,認為教育要回歸生活,當下就是最好的教科書。個別老師擔憂學生學習狀態無法把握、錄播技術跟不上。為此,學校通過釘釘直播、微課視訊開展了基於“雲端”的教學能力和技術素養研訓,幫助教師熟練運用公眾號、APP等應用工具,快速在之江匯等平臺進行海量知識的梳理、分析、選取。在此過程中,學校持續審視授課教師個體的行為和團隊表現,不斷追問是否有更多更好的途徑去提升德育教師專業素養。

教育發展無止境,師生成長無邊界。全民戰“疫”時代,我們要有一份“閒心”,熟練掌握資訊科技,合理分析資料,在資料管理中找尋“空中授課”的合適開啟路徑;我們要培養一份“閒情”,從線上授課、線下實踐中摸索學生成長的最好方式;我們更要有一份“閒趣”,經常“家校嘮嗑”,集聚智慧,共創適合學生髮展的最好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