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2019“紅色領航、四心融合”企業黨建模式探索

2019“紅色領航、四心融合”企業黨建模式探索

國企是黨的執政基礎,“紅色”是國企發展的鮮明底色。國有企業黨委發揮領導作用,歸結到一點,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這是黨對國有企業黨組織職能的根本定位,並明確寫入了十九大黨章,為國有企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9“紅色領航、四心融合”企業黨建模式探索

回顧企業改革發展歷程,我們深切體會到,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離不開黨的建設這個法寶。長期以來,在企業跨越發展過程中,我們積極傳承紅色基因,堅持從延安精神中汲取營養和力量,探索出了以“紅色領航,四心融合”為主題的“紅·心”黨建模式,收到了較好效果。

一、高舉“紅色旗幟”,強化核心把方向

高舉“紅色旗幟”,就是傳承紅色基因,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近年來,我們通過“四個明確”,不斷強化集團黨委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為企業發展把好方向。

1、明確國企政治屬性。充分認識國企政治屬性,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引領企業始終保持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確保國企姓黨。

2、明確黨委依法進入法人治理結構。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黨政“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集團黨委班子9名成員,有4名進入董事會,2人進入監事會,3人進入經營管理層,把黨的領導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中。通過黨委班子成員與法人治理結構成員交叉任職,由進入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班子的黨委班子成員通過多種方式分別反映集團黨委的意見和建議,並把法人治理結構的決策結果及時反饋給黨委,從組織、制度和機制上使企業黨組織參與重大決策得到了保證。

3、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集中完成集團及下屬公司章程修改,把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使黨組織的法定地位更加明確,與其他治理主體之間的權責邊界也更加清晰,形成了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治理機制。

4、明確黨組織參與決策的程式。參與重大問題決策,是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徑,如果黨組織在事關企業的重大問題上沒有聲音,就根本談不上什麼核心作用。近年來,我們通過完善黨委會議事規則、修訂“三重一大”決策辦法等措施,明確黨組織研究討論是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式,細化黨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的內容和程式,把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貫穿於決策、執行、監督的全過程,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充分發揮了黨委的把關定向作用。

二、打造“紅色引擎”,圍繞中心管大局

近年來,我們堅持“四個融入”,讓黨建工作成為推進國企改革的“紅色引擎”,實現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頻共振。

一是融入發展戰略。堅持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制度,不斷在學習中統一思路,形成共識。在產業謀劃和目標制定過程中,黨委通過徵求意見、專題研討、座談交流等形式,積極為企業發展把方向、建良策,集思廣益,共謀發展。目前,集團圍繞延安綜合能源基地規劃,堅持“做強煤炭、做優電力、做大燃氣、做實化工、做活金融”的發展路徑,確立了“煤炭立企,多元強企,創新活企,人才興企”四大發展戰略,全力打造煤電、新能源、天然氣、化工、多能互補、水資源和金融七大產業板塊,構建全新產業體系,推動轉型升級。

二是融入生產經營。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圍繞井下生產、運輸提升、原煤洗選等關鍵環節,成立黨員掛帥的課題攻關小組,持續對生產工藝進行優化和改進,解決技術難題,提高生產效率。深入開展“三亮三比三評”活動,引導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通過崗位描述、勞動競賽、技能比武等方式比能力、比作風、比業績。在全系統創設16個“黨員先鋒號”、16個“黨員示範崗”,發揮示範作用,推動生產經營任務完成。

三是融入創新創效。與中國礦大合作,在薄煤層開採中引進“110工法”無煤柱開採技術,實現了煤炭綠色開採,達到國內首創、國際領先水平。構建長效創新機制,設立院士工作站,提升創新能力。與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係,與延安大學共同開展煤礦安全智慧決策支援系統的研究和應用,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建設。廣泛開展小改小革,大力鼓勵全員創新、崗位創新,通過“黨員創新工作室”的示範,產生了一批有創意、敢創新、能創效的革新能手。近年來,6個課題攻關小組共取得10餘項攻關成果,各單位產生了15個小改小革專案,取得了明顯經濟效益,精煤產率提高了8.6個百分點,商品煤平均噸煤成本下降15%,累計為企業創效近億元。

四是融入安全發展。堅持把“黨管安全”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實現了安全發展。通過一線黨員與身邊職工簽訂《安全聯保責任書》,充分發揮了黨員在安全生產中的模範帶頭作用。加大黨員安全生產責任區、黨員安全生產示範崗建立工作的管理和執行,完善標準,嚴格考評。支部堅持開展對“三違”人員的幫助和教育,引導職工遵守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注重安全文化建設,豐富宣傳載體,建立文化長廊,努力營造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實現職工思想上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轉變。持續開展安全主題活動,借鑑黨內組織生活會經驗,創新開展“安全生產專題組織生活會”,就安全管理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收到了良好成效,推動了安全生產。

三、激發“紅色動力”,凝聚信心保落實

在近年來的黨建實踐中,我們通過“四個強化”,夯實黨建責任,築牢支部堡壘,建強“三支隊伍”,充分發揮群團組織作用,激發“紅色動力”,凝聚起了推進企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一是強化黨建考核,夯實黨建責任。按照“黨建統領、組織健全、黨員合格、管理民主、效益提升、特色鮮明”的國企黨建標準和要求,將考核細化為6類47項,形成了系統的黨建考核體系。同時,加大黨建在綜合績效考核中的權重,將考核結果與任免、薪酬、獎懲掛鉤,使黨建工作由“軟指標”變為了“硬槓槓”。建立黨建“三張清單”,每年堅持開展支部書記述職評議,進一步夯實了各級黨建責任。

二是強化政治引領,建強“三支隊伍”。統籌抓好“三支隊伍”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政治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一是抓好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強化政治標準,按照““對黨忠誠、勇於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的“二十字”標準,選強配齊各級領導班子。二是抓好黨員隊伍建設。以理想信念、黨性修養、政治理論為基礎,強化黨員思想教育,建立“九位一體”學習方式,印發黨員學習口袋書,切實增強黨員“四個意識”。堅持將每週三確定為支部學習日,將每月25日確定為黨員固定活動日,讓黨員在紅色基地和生產一線接受黨性鍛鍊,強化黨員意識。三是抓好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校園招聘、社會聘用等多種形式,拓寬人才引進渠道;通過定向委培、在職教育、掛職鍛鍊等方式,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通過落實“三項機制”,完善人才激勵約束機制。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機制的建立,進一步激發了人才活力,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

三是強化政治功能,建強支部堡壘。堅持企業發展到哪裡,黨組織就建到哪裡,實現組織全覆蓋,使基層組織建設與企業規模擴張同步加強。深入開展支部“評星定級”,制定支部標準化建設評定細則,推進支部規範化建設,17個支部全部達到三星級以上標準,五星級支部佔比達30%。突出政治功能,嚴格“三會一課”,規範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紮實開展“黨員固定活動日”,持續用好“五大載體”。紮實開展“廉潔共建”,嚴格落實“兩個責任”,有效整合紀檢監督、審計監督、財務監督,加強重要崗位和重點領域廉潔風險防控,形成監督合力和監督體系。通過強化政治功能,真正把支部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

四是強化文化建設,聚集發展合力。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力弘揚勞模精神,開展主題宣講,營造文明風尚,弘揚時代新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堅持開展職工體育比賽、文藝晚會、藝術大賽等文體活動,搭建互動平臺,豐富職工文化生活。不斷拓展宣傳陣地,開通微信公眾平臺,升級公司網站,開辦電視臺,使企業宣傳貼近實際,立體多樣,富有成效。不斷完善企業價值理念和企業精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體系。加強群團建設,率先在全市國企成立婦聯組織,以黨建帶團建、帶工建、帶婦建,把廣大職工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把黨組織的意志變為職工群眾的自覺行動,凝聚發展合力。

四、培育“紅色情懷”,關愛民心顯擔當

多年來,集團黨委始終牢記“發展企業、造福職工,創造價值、貢獻社會”的企業初心和使命,積極培育國有企業的“紅色情懷”,堅持“共建共享”理念,以實施“四項工程”構建和諧,努力讓職工群眾更多地共享發展成果,彰顯了國企的責任和擔當。

一是實施工資增長工程。集團黨委始終把提高職工工資作為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在近幾年能源市場低迷、價格下滑的困境下,仍心繫職工,千方百計持續實施增資計劃,連續13年保持了年均15%的工資增幅,實現了工資翻番目標。

二是實施惠民工程。堅持為職工進行體檢,建立健康檔案,保障職工職業健康。為職工參保大病互助保險,堅持開展困難職工幫扶、老幹部慰問、“金秋助學”等活動。近年來,累計向困難職工救助200餘萬元,發放助學金近百萬元,為職工子女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組建志願者隊伍,積極開展活動,零距離服務群眾,得到了普遍認可,塑造了企業良好形象。

三是實施精準脫貧工程。集團公司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組建扶貧工作隊,對子長縣34戶貧困戶進行結對幫扶。以專案建設促進精準脫貧。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主動承擔光伏扶貧專案重任,投資10億元,在延安寶塔、甘泉等10個縣區實施總容量142兆瓦的光伏扶貧電站專案,已全部建成併網發電。該專案共覆蓋11796戶貧困戶,每年為每戶貧困戶提供3000元扶貧資金,連續幫扶20年,累計貢獻幫扶金超7億元。

四是實施和諧企地工程。近年來,集團黨委始終不忘回報社會,通過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捐款捐物等形式,積極推進企地共建,支援地方建設資金累計超5000萬元。2017年,投資3000餘萬元,支援子長2個自然村176戶543名村民進行異地搬遷,樹立了“有責任、有擔當”的國企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