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報告

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簡要彙報材料

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簡要彙報材料

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簡要彙報材料

嘉賓即至,冬意暖人。郭組長一行風塵僕僕,不顧嚴寒深入我縣檢查指導工作,這種敬業的精神和務實的作風,給興國廣大幹部群眾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下面,我就興國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作個簡要彙報:

2017年以來,我縣堅定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認真落實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重點難點,實行靶心突破,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呈現力度加大、進度加快、質量提升的良好態勢,實現貧困村退出34個,貧困人口脫貧10148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5.66%。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堅持工作落實

堅持把精準要求貫徹脫貧攻堅全過程,提升工作落實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強化精準識別。嚴格按“七步法”開展了精準識別“回頭看”,組織各鄉鎮區對所有農戶進行再篩查、再比對,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再評議、再公示,經過識別,全庫人口127915人,確保了“第一粒鈕釦”對準對齊。同時,逐村逐戶核對資訊,查漏補缺、糾正錯誤,解決資料不完整、不規範、不一致等問題。

2.提升業務水平。組織各鄉鎮黨委書記和相關單位負責人300多人次分批分期,赴瑞金市、井岡山、湖南省瀏陽市、河南省蘭考縣等地考察學習;對各鄉鎮分管領導、精準辦主任、“第一書記”和幫扶幹部再次開展業務培訓;分三期舉辦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班,組織304名村書記分赴井岡山茅坪鄉神山村、河南濮陽農村黨支部書記學院等地實地學習。讓基層幹部進一步明確了脫貧攻堅的重大意義、方向舉措,凝聚了合力攻堅的共識。

3.健全組織機構。增加了縣扶貧辦3個全額撥款事業編制,各鄉鎮全部成立了由黨委副書記兼任站長、3名扶貧專幹組成的扶貧工作站,為股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11個一類鄉鎮配備4個編制,14個鄉鎮3個。村級設立了扶貧工作室。同時,制定了《關於加強基層黨建為脫貧攻堅提供組織保障的意見》,規定脫貧攻堅期內,鄉鎮黨政正職原則上不調整崗位,原則上由鄉鎮黨委專職副書記分管精準扶貧工作,在未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前,不調整扶貧工作分管領導,扶貧專幹保持相對穩定,確保脫貧攻堅力量只增不減。

4.聚焦深度貧困。緊盯貧困發生率高、基礎設施差、集體經濟弱的貧困村,確定全縣深度貧困村36個,要求新增資金、新增專案、新增舉措優先保障深度貧困村,計劃安排資金量達1000萬元。重點關注因病致貧返貧和低保人口、殘疾人、孤寡老人、長期患病者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群體,因戶因人採取精準保障措施。

5.緊盯整村推進。實施貧困村村莊整治和提升工程,安排4.4億元資金,用於2017年貧困村整治建設。全縣貧困村修建排水溝41.5公里、改水4256戶、改廁3327戶;新建或改造辦公議事、文體休閒、醫療衛生、教育培訓等設施333個;修建通25戶及以上自然村公路435.2公里,危橋改造66座;實施農飲工程65處,惠及24個鄉鎮近7萬餘人,安全飲水實現率達到100%,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公共服務水平有效提升。

二、堅持政策落實

根據與“兩不愁、三保障”有邏輯關係的事項,制定了24項“兩不愁、三保障”細化量化指標,進一步明晰了工作任務。分類精準施策,綜合抓好各項政策落實。

1.全面落實住房保障政策。採取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維修加固、集中供養、保障房安置等五種途徑,重點解決貧困戶住房問題,實現貧困戶“居者有其屋”。易地搬遷解決一批,針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納入易地扶貧搬遷物件,制定了《興國縣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專案實施方案》,動員其到中心鎮、中心村新建住房,或者安置到進城進園點,2016年專案同時啟動44個安置點,265戶1475人搬遷入住;2017年專案落實搬遷物件1005戶5047人,517戶2616人搬遷入住,完成統規統建住房810套;同時,制定了《興國縣易地扶貧搬遷問題整改工作方案》,實行政府統建或回購安置房安置,確保了自籌不超過1萬元、人均面積不超過25㎡。危房改造解決一批,針對自身有建房能力,有一定經濟能力和勞動能力,或親屬願意出資建房的貧困物件,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明確農村危房改造(含農村保障房)獎補資金的補充通知》,實行“1+X”補助政策,予以安排危房改造,解決了1783戶農戶的住房問題。維修加固解決一批,針對無建房能力,但其住房有維修價值的貧困物件,專門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特別困難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維修改造工作的通知》,明確由政府按1.5萬元/戶的標準給予補助,對房屋內外進行全面維修加固。保障房安置解決一批,為幫助全縣範圍內無經濟能力、勞動能力,又確需政府兜底解決安全住房的無房戶或住危房農戶的特殊人群,制定了《關於做好2017年農村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2017年投入2300萬元,大力實施“交鑰匙”工程,為481戶貧困群眾建設了保障房;同時積極探索盤活閒置的村委會、學校、廠房等集體資產,集中改造成農村保障房(如我縣興江鄉利用畫礦中學閒置教室,為12戶貧困戶改建了住房),免費提供貧困戶無限期居住並迴圈使用。集中供養解決一批,針對符合五保戶條件暫未進入敬老院或因年齡原因暫不符合五保戶條件的物件,全部安排入住敬老院,原來獨居在家的孤寡老人生活在一起,在互助互樂的同時,還能享受到護理人員的精心照料。

同時,按照“五淨一規範”(院內淨、臥室淨、廚房淨、廁所淨、個人衛生淨和院內擺放規範)標準,組織幫扶幹部幫助全縣所有貧困戶進行大掃除。並強化教育引導,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大力改善生活居住條件,讓貧困戶住上乾淨整潔房。

2.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全面建立校長負責制,明確由校長負責落實學生資助、控輟保學、關愛留守兒童等工作,併為每戶貧困家庭學生指定一名結對教師,確保教育扶貧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全面落實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各項學生資助政策,資助困難學生40830人次,其中建檔立卡23572人次,發放資助金5562.69萬元。全面做好控輟保學,對因厭學輟學學生,做好勸返工作;對因貧輟學學生,在政策範圍內確保其享受資助,同時動員社會力量資助,幫助完成學業;對因殘輟學學生,採取入讀特教學校、隨班就讀、送教上門等方式,保證享受教育的權利。全面推進學生營養餐,創新探索實行“四統”(營養餐食材統一招標、統一採購、統一加工、統一配送)模式,為全縣25個鄉鎮424學校約10萬學生實行學校食堂供餐及企業配送服務,同時與產業扶貧基地緊密結合,推動農企、農校對接,帶動5000戶以上貧困戶脫貧增收。

3.全面落實就業扶貧政策。制定了就業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和就業扶貧獎扶認定辦法,探索打造鄉村扶貧車間就業扶貧模式,支援和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建設就業扶貧車間,交通便利的鄉鎮,每個行政村建立1個扶貧車間,交通不便的偏僻鄉鎮,以“中心村”為依託,輻射帶動周邊村創辦3個以上扶貧車間,積極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既解決貧困勞動力“掙錢顧家兩不誤”的需求,又緩解企業發展面臨的用地用工難題。同時重點做響“興國表嫂”家政服務勞務品牌,制定了500名“興國表嫂”家政服務員培訓目標,充分利用興國職校和贛州卓恆家庭培訓等平臺,在高興鎮、城崗鄉、埠頭鄉、隆坪鄉等鄉鎮舉辦了專場培訓,大力培訓貧困勞力,有效實現了脫貧致富(如梅窖鎮黃沙村貧困戶曾招娣,參加2017年“興國表嫂”家政服務培訓,結業後在縣城從事家政服務,每月工資3600元)。

4.全面落實兜底保障政策。推進農村低保提標增效,全縣農村低保標準達到305元/月、平均補助水平達到225元/月,農村常補物件戶數佔比達到21.6%。農村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425元,分散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320元。目前全縣納入建檔立卡農村低保人數佔農村低保總人口的比例達到87.5%。截止12月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救助60304人次,累計救助總金額1898萬元。

5.全面落實電商扶貧政策。按照省電商扶貧“六個一”模式,在貧困村建設電商服務站109個,每個站點均對接1個合作社,確定1個帶頭人和1個主打產業,並充分利用中國郵政集團江西公司“郵樂購”、國家兵工集團等電子商務平臺,宣傳推介我縣臍橙、茶葉、生薑、紅薯乾等農特產品,極大地促進了我縣農產品流通(如埠頭電商服務站帶頭人溫裕財建立生薑合作社,通過電商平臺擴大農產品銷量,至今銷售生薑50餘萬斤、魚絲4000多斤、紅薯幹12000多斤,帶動20戶貧困戶增收)。

三、堅持責任落實

進一步強化“縣抓落實、鄉村推進和實施”工作機制,形成縣鄉村三級書記直接抓、部門行業合力扶、扶貧單位傾心幫、駐村幹部和基層黨員幹部結對包的攻堅格局。

縣級層面。一是經常研究排程。縣委、政府主要領導經常深入一線調研,帶頭掛點最邊遠的深度貧困村,經常召開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百日行動、“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實、問題整改等專項工作排程會32次,召開全縣性排程會、現場會17次。二是傾斜資金專案。出臺了《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的意見》,要求所有單位、所有鄉鎮各項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各種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各方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做到時間和精力、人財物都向脫貧攻堅傾斜,今年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0.697億元,安排脫貧專案4483個,力度之大、投入之大前所未有。三是堅持嚴督實導。堅持明察暗訪及督查問責常態化,對貧困村退出和貧困戶脫貧指標進行全方位督查。實行問題督辦整改、跟蹤回訪和督查連帶責任機制。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作風不實、工作不力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全縣通報和問責,2017年共發通報36次,督辦整改56次,累計通報單位75個,涉及人員178人次。特別在7月25日、12月4日、12月19日,對304個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進行了暗訪,對38人次不在崗且未履行請假手續的第一書記進行了通報,明確當年年度考核不得評先評優,三年內不得提拔重用。四是加強激勵引導。統籌精準扶貧工作考核結果運用,讓實績突出的幹部有位置、幹得好的幹部得實惠,形成齊心協力抓扶貧的良好導向和濃厚氛圍。2017年初,縣委、縣政府拿出近300萬元對2016年度56個先進單位和102名先進個人進行表彰獎勵,今年又出臺了《2017年脫貧攻堅工作考核實施方案》,由縣財政給予先進單位1個月全額工資資金獎勵。並著力在精準扶貧主戰場鍛鍊、識別、發現、選用幹部,對在精準扶貧中表現突出、業績優異的幹部大膽提拔,優先使用,以鮮明的用人導向引導各級領導班子和廣大幹部在精準扶貧實踐中提升動力、創優績。2017年,共提拔使用精準扶貧戰線幹部162人。

鄉村兩級層面。出臺了《興國縣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細則》,明確鄉鎮區黨委和政府(管委會)承擔本鄉鎮區脫貧攻堅主體責任,紮實做好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和精準退出、做好脫貧規劃、加強村級基層黨組織建設、實施好脫貧攻堅專案等脫貧攻堅工作;明確村“兩委”承擔本村脫貧攻堅主體責任,按照“七步法”開展精準識別,全面核准基礎資訊,建好扶貧工作室,宣講解決政策,落實扶貧措施,全程監督專案建設,帶頭髮展扶貧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行業扶貧部門層面。根據中共贛州市委辦公廳 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強化行業扶貧工作凝聚脫貧攻堅合力的通知》要求,我縣建立了行業部門協作機制,充分發揮行業扶貧部門作用,認真履行行業扶貧職責,加強資訊共享和業務協同,該牽頭的堅決牽好頭,該配合的堅決配合好;建立了行業扶貧問題整改落實機制,對督查考核中發現行業扶貧政策措施沒有落實,反饋給行業主管部門抓好整改;建立了連帶問責機制,對扶貧工作責任不落實、工作推進不力、問題整改不到位,在追究屬地責任的同時倒查行業部門責任。

結對幫扶幹部層面。為確保脫貧實效,我們加大了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排程、督查、問責力度,要求各級把脫貧攻堅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今年6月24日,專門召開了全縣幹部結對幫扶排程會,各幫扶單位主要負責人向縣委、縣政府遞交了結對幫扶責任狀,將每半年向縣委、縣政府述職一次,並接受“兩代表一委員”、群眾代表的質詢。出臺了《村第一書記、扶貧駐村工作隊員和非常駐村工作隊員管理考核辦法》,由鄉鎮定期對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進行考核評價,考核結果作為幫扶幹部任期考核與年度考核的依據。同時,將教師、醫生隊伍納入了幫扶體系,實現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子、醫生結對幫扶因病致貧貧困戶全覆蓋。制定了《興國縣精準扶貧結對幫扶工作指導手冊》,全縣4626名幹部按照“七步走”措施(精準識別-核准資訊-完善資料-精準施策-檢視指標-精準退出-迎接考評)參與結對幫扶。在工作保障上給予扶貧幹部充分關心,縣財政每年出資20萬元統一為村第一書記和扶貧駐村工作隊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派出單位安排健康體檢,駐村期間的交通費、伙食補助等費用由派出單位按相關規定補貼。

四、堅持改革創新

針對制約脫貧攻堅的節點難點問題,結合實際,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在產業扶貧、健康扶貧、專案管理等方面進行創新突破,相關特色做法得到了省政府和省辦的充分肯定,部分做法在全省推廣,開創了新的工作局面。

1.實現產業全覆蓋。一直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主抓手,以產業發展全覆蓋為目標,不斷增強扶貧“造血”功能。進一步調整了產業獎補方案,提高了受益範圍和獎補力度,重點加大了對產業基地的扶持。出臺了《興國縣鼓勵支援村“兩委”領辦創辦產業扶貧基地(合作社)工作方案》,鼓勵村書記或村主任領辦一個產業合作社,每個村安排30萬元專項資金,最高可辦理100萬元的產業貸款,並享受普惠產業政策。同時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調整了產業結構,落實面積3.05萬畝,大力發展蔬菜產業,今年新增50畝以上蔬菜基地28個,種植面積5844畝,帶動2229戶貧困戶增收,實現年人均增收3600元。不斷壯大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對沒有勞動能力的兜底物件,通過光伏電站、資金土地入股、財政扶貧資金折股量化為貧困戶股金等形式獲得產業收益,目前,在全縣142個行政村建設了145座裝機容量為75千瓦的光伏電站,確保每村有5萬元以上收入。現正在111個“十二五”貧困村實施光伏擴面工程,剩餘非貧困村也同步實施,可實現全縣304個行政村全覆蓋。我縣隆坪萬畝油茶、瀲江現代農業示範園作為產業扶貧典型經驗案例在全省總結推廣。

2.優化“兩池”提效益。為進一步優化財政涉農扶貧資金供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快專案實施及資金撥付進度,集中資源、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我縣創新建立了“資金池”“專案池”,打破以前多頭申報、層層審批的困局,資金直接撥付到專案實施單位,實現了“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出臺《政府性投資脫貧攻堅工程專案招投標工作暫行規定》,規範脫貧攻堅專案招投標程式,確定施工單項合同估算價在200萬元以下、貨物採購單項合同估算價在100萬元以下、服務採購單項合同估算價在50萬元以下的專案,由專案業主單位按“三重一大”決策方式,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施工單位和供應商,充分保障了鄉鎮實施專案的自主權,加快了扶貧專案推進速度。截止2017年12月底,財政涉農扶貧資金計劃整合率和實際整合率均為100%、實際支出率93.1%,均超過了國家考核要求80%的目標值。此項工作於12月7日在江西新聞聯播進行了專題報道。

3.健康扶貧掃盲區。針對仍有慢性病患者、長期臥病在床的患者、精神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無需住院、需長期服藥,無法享受現行健康扶貧政策的情況。出臺了《健康扶貧提升工作的補充意見》和《實施細則》,實行慢性病保障提標擴面,明確新增6種疾病(原發性高血壓I期、風溼類風溼病、消化道潰瘍、面板病、泌尿繫結石、椎間盤突出症)為門診慢性病病種,納入報賬範圍,由原來的30種病種增加到36種,並將補償比例由原來60%提高到90%。對需長期住院治療的精神病患者(1-5級347人),由原來的每年免費治療一個月擴充套件到全年免費治療。對全縣557名長期臥病在床失能病人,按每年2000元的標準發放補助。通過“四道保障線”和健康扶貧提升工作,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自付比例進一步下降。同時,今年5月12日起,實行貧困人口“一卡通”和“先診療後付費”,有效解決了貧困患者出院報銷多頭跑問題,在定點醫院出院時,一次性按政策報銷所有可報費用。此項工作於2017年9月18日在江西日報以題為“興國健康扶貧落實到人精準到病”進行了專題報道。

4.社會扶貧大提升。為解決彌補政府投入有限、扶貧合力凝聚不夠等問題,我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出臺了《進一步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實施方案》,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和社會各界的作用,為貧困村、貧困戶提供資金、專案、資訊、技術等方面的幫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17日第4個扶貧日暨關愛深度貧困群眾基金成立儀式上,我們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廣大愛心企業家、愛心人士、領導幹部響應號召,現場募捐300.38萬元,形成廣泛影響,此項工作被江西扶貧和移民辦公室官網整版轉發。同時發動全縣89個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結對幫扶97個貧困村,投入幫扶資金(含捐贈物品折款)3203.31萬元。並依託社會扶貧網,集聚社會各方力量,打造“人人蔘與”的社會扶貧新格局,目前全縣累計註冊使用者39237戶,發起貧困需求64572件,貧困需求對接成功58960件,貧困需求對接成功率190.16%。

5.過篩評審摸底數。縣四套班子組織各鄉鎮區集中近段時間開展了貧困戶過篩評審,查缺補漏,整個機制執行下來,成效顯著。摸清了問題底數,先行組織32支專門隊伍,利用1個月時間開展了拉網式的分鄉核查,逐村核查,再逐戶檢視“兩不愁、三保障”是否落實、收入是否持續穩定、結對幫扶是否到位、基礎資訊是否一致等方面,全面核實到戶到人政策落實等情況;補齊了工作短板,針對評審發現的問題,建立問題臺賬,認真研究對策措施,立行立改,確保整改無死角、無盲區;轉變了幹部作風,倒逼幹部知責明責、履職盡責,精準幫扶,進村入戶訪民情、解民難,形成了人人抓扶貧、人人議扶貧的濃厚氛圍。

今年以來,我縣脫貧攻堅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縣將以此次考核為契機,緊緊圍繞“脫貧摘帽”目標,積極查缺補漏,以更大的決心、超常規的力度,深入推進“五個一批”工程,奮力加快脫貧步伐。計劃2018年退出貧困村34個,退出貧困人口27132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69%;2019年退出貧困村30個,退出貧困人口10020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28%,實現貧困縣脫貧摘帽,到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面脫貧,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