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報告

科技創新工作彙報範文三篇

  工作彙報,就是把某一時期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檢查、總評價,進行一次具體的總分析、總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績,存在哪些缺點和不足,有什麼經驗、提高。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錄的科技創新工作彙報範文三篇,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科技創新工作彙報範文三篇

科技創新工作彙報1

  今年以來,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總體工作部署,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不斷優化科技管理服務,著力推進科技專案建設、創新平臺建設、產學研合作開發,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一、今年以來重點工作

  (一)加快推進專案建設 今年組織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劃專案14項,其中重大成果轉化專案2項,科技小巨人專案3項,省技術創新資金專案3項,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專案1項,科普類計劃1項,環保類計劃2項,省其它計劃2項;與財政局聯合篩選組織實施市縣科技投入引導資金專案6項;完成科技計劃專案驗收9項,其中xx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案2項,xx省科技小世人專案2項,xx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專案5項。

  (二)加快企業轉型升級 一是組織完成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41家,目前全區擁有經認定的xx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達35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達到24家,圓滿完成xx市下達的階段任務目標,位居xx市前列。二是篩選、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培育入庫高新技術企業7家,第一批申報的4家高新技術企業已通過省科技廳評審,正在國家科技部備案中,第二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已組織5家開始進行資料整理和網路申報工作,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3家。

  (三)完善創新平臺建設 一是加快雙創平臺建設,新建立眾創空間1家——xx創創客空間(依託xx市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該空間已被xx市科技創新局認定為xx市眾創空間,並通過了省級眾創空間評審答辯,全區省眾創空間達到2家,省重點培育眾創空間1家,xx市級眾創空間3家,重點培育眾創空間1家。二加快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以xx省聚合物基複合材料工程技術中心為主要載體,吸收xx浩正檢測服務有限公司加入,成為共建單位,充分發揮檢測服務優勢,加大技術創新服務力度,該中心被省科技廳定為科技創新資源共享服務機構,成功入圍xx省科技創新公共資源平臺。同時浩正檢測服務公司還成功入選xx省科技創新券創新服務提供機構,成為xx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傢俱有該資質的機構。三是加快院士工作站建設,今年推進泰華偉業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軍械學院教授劉尚合院士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在無人機和智慧控制方面進行聯合攻關,聯合成立了院士工作站,並申報了省級院士工作站。全區院士工作站已達3家。藉助院士工作站,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加快高檔次產學研合作的推進。四是加快農業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成功認定xx市“星創天地”2家(幫農巨集業星創天地和眾恆農業星創天地),並組織申報省級眾創空間2家。

  (四)加快農業科技創新 一是科技示範基地建設,依託幫農巨集業糧棉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沃源家庭農場承擔的兩個渤海糧倉科技計劃專案,建設示範基地面積1萬多畝,通過引進節水優質品種等多項技術整合應用實施,達到節水增產增收的良好效果。二是大力發展科技特派員。截至目前我區已認證5家法人特派員,38位自然人特派員,各項工作處於xx市領先位次。三是開展科技活動周宣傳活動,今年開展了以“科技強國 創新圓夢”為主題的科技活動周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實現科技對農業發展的“零距離”服務。

  (五)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 一是提升專利申請數量。今年以來專利申請數量已達110件,遠超任務目標。同時完成專利資助53個專利權利人共28.5萬元。二是組織中意澳科公司申報了中國專利獎和xx省專利獎。三是培育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2家。四是開展4.26智慧財產權宣傳週活動。通過趕科技大集、懸掛條幅、播放宣傳字幕等多種形式,同時發放宣傳資料1500餘份,提高全社會的智慧財產權意識。五是開展專利執法行動。辦理專利各種糾紛案件4件。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1、加大專案扶持力度,依託省科技廳、xx市科技局的科技計劃指南,積極做好各類科技計劃專案的篩選申報管理、組織實施等科技服務工作,組織申報xx市級以上科技計劃專案7項。同時做好科技計劃專案驗收工作。

  2、大力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計劃,組織認定xx省科技型中小企業50家,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400家,構築現代產業體系的中堅力量,使之成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載體。

  3、組織認定省高新技術企業培3家,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步伐。

  4、繼續大力扶持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新型孵化機構,建設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和科技創業社群。

  5、按時間要求,完成省科技計劃“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專案”的驗收工作。

  6、積極開展智慧財產權貫標工作。

  7、專利方面,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專利服務力度,爭取年度專利申請量在100件以上。

  8、壯大智慧財產權優勢產業,重點在採暖鑄造、化工醫藥、複合材料、智慧製造、遊樂裝置等行業進行指導,培育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3家。

  9、完成專利產業化專案申報工作。

  10、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

  11、完成專利產業化專案申報工作

  12、繼續做好科技下鄉活動。通過深入企業、鄉村開展農業科普和專利普法宣傳培訓,提升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科技創新工作彙報2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員: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科技部門的重視關懷下,我市能立足市情,緊緊圍繞新興特色產業加快培育發展和傳統優勢產業提檔升級目標任務,著力組織實施企業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注重政策引領,促進企業科技創新政策體系著力構建。

  在國家、省、鹽城市一系列科技創新政策的基礎上,近年來,我市出臺完善了《關於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大豐市新興產業特色產業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實施方案》、《關於加快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關於鼓勵和支援科技創新工作的意見》、《關於推進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20xx-20xx年)》、《大豐市建立江蘇省創新型試點縣(市)工作實施方案》、《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關於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引進培育實施辦法》等支援企業科技進步、人才引進、創新創業的系列政策檔案。市財政設立了1億元的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4000萬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度專項引導資金、1000萬元成果轉化風險補償資金、1000萬元人才引進專項資金,三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分別建立1000萬元以上的孵化種子基金。20xx年,我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7.96億元,佔GDP比重達到1.71%;全市科學技術支出2.97億元,佔公共財政撥款支出4 %。市政府及科技、財政、稅務等相關部門能切實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扶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稅收政策。20xx年以來,為科技型企業減免稅收79XX萬元;鼓勵企業在經費投入、業績評價以及分配製度等方面加強創新,充分調動企業及科技人員的創造性,認真開展了一系列科技政策獎勵工作,落實兌現鹽城市和本市相關科技政策獎勵資金1000餘萬元。

  二、突出平臺建設,企業科技創新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為加快企業科技進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我市以區園“六有”、規模骨幹企業“五有”建設為推進目標,圍繞海洋生物、高階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服務業及臨港特色產業,大力推進產業創新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創新、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援企業建立研究院、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重大研發機構,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和創新水平。20xx年,我市進一步加強了企業研發機構建設。40家規模骨幹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豐東公司獲批我市首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南車電機等4家企業被認定為首批省重點企業研發機構。江蘇豐海新能源海水淡化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1家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獲省認定。截止目前,全市擁有鹽城市級以上各類科技創新載體平臺近200家(個),其中:國家級科技載體平臺5家(個),省級科技載體平臺 64家(個)。上述載體平臺有效助推和促進了我市企業技術創新活力的增強。近幾年,企業每年開發新產品超過200個,每年有80多個產品被認定為省高新技術產品,20xx年,我市有2個產品被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其中江蘇豐東 “ASPN活性屏離子氮化爐”產品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重點戰略新產品,獲得了200萬元的資金扶持,實現了鹽城市在該戰略性創新產品“零的突破”。

  三、強化服務管理,企業科技創新發展成效不斷彰顯。

  1、企校企所合作不斷拓展深化。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和舉辦科技人才懇談會、科技成果交易洽談會等多種形式,服務企業引進技術、引進專案、引進人才,開展聯合攻關、共建創新創業平臺等,推進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切實提高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共有300多家企業與包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東華大學、江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和中科院植物所、海洋所等270多家高校院所的務實合作。20xx年以來,新籤政產學研合作協議218份。通過產學研合作,一大批企業關鍵技術被攻克,一大批科技成果被我市相關企業轉化。

  2、企業智慧財產權工作成效明顯。積極推進企業智慧財產權戰略實施,專利目標管理進一步落實。市政府及科技部門堅持把專利的申請量、授權量等納入對鎮、區(園)及科技型企業年終考核體系。20xx年全市完成專利申請3250件,專利授權803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601件、授權50件,其中企業專利申請2XX6件、發明申請406件、專利授權600件、發明授權48件。面向企業的智慧財產權宣傳培訓常抓不懈。20xx年4月,市科技局、智慧財產權局牽頭組織在無錫成功舉辦了20xx年度大豐企業智慧財產權高階培訓班,切實提高了我市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加強了企業智慧財產權規範管理工作,有XX家企業通過“貫標”驗收,其中7家企業獲優秀格次,樹立了全市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品牌。引導服務江蘇豐山集團有限公司等認真實施了企業智慧財產權戰略推進計劃,組織輝豐公司、森威精鍛公司分別申報了省智慧財產權戰略推進重點專案和一般專案,積極主動地運用智慧財產權戰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3、科技型企業培植力度加大。不斷完善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積極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企業在規模、科技含量、產品附加值、品牌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以此為基礎帶動全市面上更多企業重視、依靠科技創新謀求更大發展。引導企業注重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快研發機構建設,注重引領服務企業開展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和申報工作,以不斷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20xx年,新獲認定國家高企XX家、省高企5家。截止目前,我市擁有國家火炬計劃高新技術企業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6家;擁有省級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4家、省民營科技企業36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98家。成功開發新產品380多個,其中高新技術產品325個,國家、省重點新產品16個。20xx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239.8億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33 %。

  4、企業科技計劃專案成果豐碩。20xx年,圍繞重大專案需求,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計劃、國家富民強縣計劃、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計劃等重大科技計劃為引導,在海洋生物醫藥、風電新能源、高階裝備製造、高科技農業等領域重點組織實施了一批重大專案。科技部門積極組織相關企業申報了國家級、省級科技計劃專案88個,有恆北村“長三角快速城鎮化地區美麗鄉村建設”專案、“優質高效耐鹽植物產業關鍵技術整合與示範”為主題的富民強縣重點專案等56個專案獲得了省級以上科技計劃專案立項,爭取上級資金近3500萬元。20xx年以來,科技部門組織申報了國家級科技計劃專案10個,組織申報省級各類科技計劃專案44個、20xx年省“雙創計劃”專案9個。

  在看到我市企業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一是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有待強化。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構建須進一步下大力氣。二是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數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比重較低。三是相關政策優勢還不甚明顯。對企業重大科技創新創業專案和自主研發、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等方面的吸引力還不夠。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積極順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形勢與要求,堅持從全域性和戰略的高度,從長遠發展和應對競爭的角度,充分認清加快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正視我市企業科技創新發展工作中的存在問題與薄弱環節,進一步增強做好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科技創新工作彙報3

  近年來,我市科技創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科技廳的正確指導下,認真貫徹十八大精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注重協同創新,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努力建設各類創新載體,積極推進產學研一體,為我市“兩型城市”建設和“四煤”發展戰略實施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現將近年來我市科技創新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近幾年科技創新成績

  (一)積極營造科技創新氛圍

  1、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宣傳活動。充分利用每年的“科技活動周”、“科技活動日”、“智慧財產權宣傳週”,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活動,大力宣傳科技進步法律法規及創新政策;同時,採取到企業、進高校、進園區等方式廣泛宣傳“一法一例”,開展政策解讀、專利普及、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宣講,每年不少於30場次。

  2、開展了市首屆“十佳科技創新人物(企業)”評選活動。為了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科技創新氛圍,激勵企業創新,鼓勵創新人才,20xx年,我市開展首屆“十佳科技創新人物(企業)”評選活動,評選出了十佳科技創新人物和十佳科技創新企業,活動的開展,對營造科技創新氛圍,推動我市科技創新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科技興市再上臺階。20xx、20xx年,我市連續兩次(累計7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與合肥市並列為我省獲此殊榮最多的市,20xx年市科技局因此被市政府授予集體二等功;、、綜合發展實驗區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區)。實驗區還被科技部批准認定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和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區。

  (二)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幾年來,我市新組建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家;省級實驗室2家;市級實驗室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3家。全市共完成科技成果鑑定205項;榮獲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3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評出市科技進步獎1XX項。

  1、國家級平臺建設效果顯著。依託礦業集團建設的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深部煤炭安全高效開採和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及煤礦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工程實驗室三大研發平臺,緊緊圍繞煤炭安全開採及裝備開展研發,取得了可喜的社會經濟效益。煤炭開採國家工程技術研究院已經獲准建設。

  2、高新區建設快速推進。20xx年5月XX日,省政府正式批覆同意籌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目前已高標準完成7.6平方公里的總規及控制性詳規、水電氣基礎設施規劃和20平方公里擴區方案。短短兩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1億元,建成了8公里道路。目前已有總投資2XX億元XX個專案入駐高新區,已基本形成國家級高新區的空間框架。高新區現已步入正常快速發展軌道。

  3、各類高階科技創新平臺積極入駐。國家煤及煤化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成投入執行;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一流研究機構入駐高新技術開發區。這些科技平臺進駐我市,對我市科技創新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科技路路通”分中心建成執行。目前已開通6家創新服務站。通過打造“研發、轉化、交易、服務”通道,促進產業研發聯通、要素交易暢通、成果融通、中介服務貫通和資源共享互通。

  5、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穩步推進。以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為龍頭,各園區、大學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大學創業園建設正在穩步推進,相繼建設了實驗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安成農業科技企業孵化器、聯合大學大學生創業園等一批縣區和大學孵化園區。同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科院新能源中心、理工大學、師範學院、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等一批院校和園區正在積極籌建自己的創業孵化基地。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已經成為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重要促進手段。

  (三)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1、大力實施“雙高”戰略。加強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培育及認定管理工作,通過培訓、調研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市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分別由20xx年的11家、26個增加到20xx年的60家、265個;去年高新技術產值XX2.4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2.2億元。

  2、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目前“生物工程及新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礦用電子電器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正在按批准建設方案穩步推進。

  3、積極開展創新型企業培育工作。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擁有各級創新型(試點)企業36家。其中,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1家,省創新型企業8家,省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市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7家。

  4、技術交易快速發展。我市20xx年技術交易額僅為4XX8萬元,20xx年、20xx年連續突破2億元,分別達到2.38億元、2.55億元。其中,淮化集團“30萬噸/年乙二醇生產裝置工藝技術”,合同金額1.3億元。

  (四)積極提升農業科技創新

  1、農業科技進步進一步提升。幾年來,全市新增省級農業科技專家大院3家,市級XX家;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8家。極大地提高了我市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2、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建設成效顯著。積極爭取省以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專案,實驗區的“斑點叉尾鮰家系擴繁、良種選育技術整合示範與推廣”專案和“區農村資訊化示範”專案,獲得省、市科技資金72萬元。實驗區獲得省科技專案配套資金40萬元。對實驗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加強輔導培育工作,目前實驗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已列入20xx年第一批省科技計劃專案績效考核資助名單。今年科技部將對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建設進行考評驗收,我們已經做好前期各項準備工作。

  3、“十二五”國家糧食豐產工程再創新高。“十二五”國家糧食豐產工程——“沿淮中部()稻麥持續豐產高效技術整合創新與示範”專案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這個月初,以農業大學教授姚大年為組長的省糧豐工程專家組來到市桂集鎮大王社群高產攻關田,對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沿淮地區(鳳台)小麥持續豐產高效技術整合創新與示範進行實地測產。專家組實地測量:實際收割面積2.03畝,實收小麥XX49千克;去除水分、雜質後,摺合畝產585千克。專家組認為,此產量大大超過國家制定的畝產535千克的任務,創造了沿淮地區稻茬麥產量新高。

  4、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型企業認定工作。為了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型企業培育,我局積極組織認定農業科技型企業。目前第一批認定了5家企業為市農業科技型企業,第二批已有27家企業上報,現正會同財政局、發改委、農委在稽核材料。申報的20xx國家科技富民強縣科技專案《草莓產業提升關鍵技術整合研究與示範推廣》已通過省科技廳的評審,上報國家科技部。

  (五)財政科技投入顯著增加

  1、財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市級科技投入從20xx年的XX00萬元增加到20xx年的6746萬元,年均增幅35%。共執行科技計劃專案359項,帶動全社會科技投入約16億元。全社會R&D投入佔GDP的比重由20xx年的0.81%上升到20xx年的1.01%。

  2、重點專案成效顯著。幾年來,全市共爭取國家、省科技計劃專案立項89項,爭取資金4.2億元,撬動全社會研發投入達31億元。其中礦業集團承擔的“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兩淮礦區煤層群開採條件下煤層氣抽採示範工程”獲得國家資金1.4億元。

  3、認真落實優惠政策。積極開展研究開發費用所得稅前加計扣除工作。20xx年—20xx年度經稅務機關核准的研究開發經費數累計25億元,企業因此少繳所得稅務累計2.6億元。全市累計減免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2億元。

  (六)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1、實施市“1XX3”研發創新團隊建設工程。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市“1XX3”研發創新團隊建設工程實施方案》,通過建團隊、聚人才,集中開展科技攻關、新產品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全面提高產業競爭優勢。幾年來,在工業、農業、醫衛等重點領域、優勢產業,先後分三批建設了31個“研發創新團隊”,面向國內外選聘了31名“創新團隊帶頭人”、XX0餘名“帶頭人助理”,並在資金獎勵、專案支援、人才服務等給予團隊重點扶持。

  2、實現我市本土院士零突破。積極支援礦業集團總工程師袁亮申報國家工程院院士,20xx年,袁亮順利當選,實現了我市和省本土院士零的突破。

  3、積極培育基層科技人才。積極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認真抓好科技示範村建設和科技示範戶培育工作。

  (七)全力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

  1、大力加強專利宣傳。積極深入縣區和企業,加強專利宣傳服務。幾年來我市堅持對安理大、中化三建、淮化集團、礦業集團等企事業單位進行調研,上門服務、幫助、指導企業準備申報材料申報專利。並舉辦了多期智慧財產權(專利)講座,起到了較好的.宣傳作用。

  2、開展了“世界智慧財產權宣傳週”活動。堅持開展“4.26世界智慧財產權宣傳週”活動。幾年來共銷燬各類違法盜版書籍10餘萬冊、光碟音像製品近10萬張,現場銷燬XX570餘臺。進行了專利商品專項執法檢查,共計檢查商品近萬件,主要涉及家用電器、日用百貨、食品等商品,發現10餘起專利產品標註不規範行為,當場就要求廠家代表進行整改。通過執法行動,加大了對專利侵權、假冒行為的打擊力度,為促進有序的市場秩序保駕護航。受理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追回經濟損失200餘萬元。

  3、專利申請突飛猛進。幾年來,我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由20xx年的390件、193件上升到20xx年的3172件、20xx件。20xx年1-5月我市的專利申請總量為104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為227件;授權專利78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42件。我市專利申請的電子申請率達到84.7%,同比增幅位居全省第一,達到30%,受到省局好評。

  4、專利實施取得成效。礦業集團獲得的“沿空留巷Y型通風采空區頂板卸壓瓦斯抽採方法”專利技術獲得了20xx年首屆專利金獎。同時,礦業集團的“煤礦低濃度瓦斯安全輸送方法及輸送系統”專利還獲得了20xx年第十四屆國家發明專利優秀獎。礦業集團瓦斯綜合治理技術近兩年的轉讓費收入超過3000萬元,200餘件專利及成果經評估公司評估價值超過3.1億元。淮化集團乙二醇的生產方法及裝置技術(含多件發明專利)技術轉讓費達到1.26億元。

  (八)科技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關於推進自主創新工作的若干意見》、《關於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業投資優惠政策的若干規定》、《關於承接產業轉移投資若干優惠政策意見》(淮發[20xx]29號)、《關於加快市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工作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從專案、資金、人才、土地、稅收、服務等方面為我市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撐體系。

  二、創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政府對科技工作的統攬與協調有待進一步加強,政策、資源、資金需形成合力向結構轉型、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共同推進全社會科技進步。政府科技資源過多傾斜到合蕪蚌,對合蕪蚌之外地市發展必然會產生一些影響。

  2、各縣區科技工作發展不平衡。突出表現在部分割槽級財政科技投入嚴重不足,對企業創新活動的引導作用不強。

  3、政產學研結合緊密度不夠、創新體系存在薄弱環節、協同創新有待加強。

  4、科技與金融缺乏有機融合,金融對科技的推動力沒有發揮。從全省的層面看,存在有風險投資不風險,風險投資不能很好引導發現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苗子的作用。

  三、下一步科技創新工作思路

  1、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總體目標,進一步明確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不斷完善創新政策,加速推進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轉型。

  2、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積極培育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成果轉化、生產力促進中心、專利諮詢代理、檢驗檢測、科技資訊、研發設計等服務機構,不斷完善區域創新體系。

  3、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政策貫徹落實情況的督查,同時強化對縣區主要創新指標的考核。

  4、要進一步依法查處和打擊各種違法侵權行為,保護和培養科技人員及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