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報告

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情況彙報

平定縣教師進修學校,位於縣城東部,依山傍水,佔地面積6.8畝,總建築面積近4000平米。現有教職工27人,其中高階教師9人,中級教師9人,結構合理,培訓能力較強。多年來,在省市教育部門的指導下,圍繞“科學實施有效培訓,提升教師專業水平”這一中心,組織開展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各類培訓,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升,促進了全縣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先後被縣人民政府授予“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省教育廳授予“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情況彙報

根據省市教育部門的安排部署,我校作為縣級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實施組織者,今年對全縣2667名中國小幼兒教師進行了教育技術能力初級培訓。我們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強化管理,創新模式,紮實有效地開展培訓,探索出了一條“學習——示範——討論——實踐——考核”的培訓模式,高質量地完成了培訓任務,其中1334名教師參加了遠端網路培訓,成績合格率為97.8%;1333名教師參加了集中培訓,合格率為98.4%,提高了全縣教師的教育技術水平和能力,為我縣廣大教師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推動全縣教育資訊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確保了培訓的針對性

為了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按照省市教育部門的安排,我縣從20XX年開始啟動了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到****年上半年,共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實現了“班班通”,配齊了電子備課室,為教育資訊化奠定了硬體基礎。但是,教師隊伍教育技術能力水平低,不能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制約了教育資訊化的程序。開展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初級培訓,提高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可謂是“雪中送炭”。為此,縣教育局高度重視,把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作為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推動基礎教育的新課程改革、推進教育資訊化程序,實現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成立了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領導小組,制定了《平定縣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實施方案》,召開了動員會,從各學校經費中保證了教師的培訓費用,制定了管理辦法,精選管理員、輔導教師,做到責任落實到人,保證培訓順利實施。

我們十分重視參訓教師觀念的轉變,培訓初期,絕大多數老師對教育技術的概念和內容是模糊的,對培訓的目的和意義認識不到位,認為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就是和傳統的教育技術培訓。常有學員培訓前說:“我是資訊科技教師,我的操作水平很高,我是不是不用學了?”“我對計算機懂得太少,學起來太費勁了。”很顯然,絕大多數老師對教育技術的概念和內容是模糊的,對於培訓目的和意義的認識,他們只停留在技術層面上。其中一個有失偏頗的看法,就是把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和傳統的資訊科技培訓等同起來。還有些人對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採取應付的態度,多數人把考核和考試看得很重,只求及格就滿意了。重視技術,輕視設計(理念)是培訓初期學員的普遍看法。所以在培訓的第一天,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是改變學員的理念,讓學員明白培訓的目的是什麼,什麼是教育技術,明確培訓專案的準確定位,充分調動參訓教師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強化管理,創新模式,確保了培訓的實效性

****年底前完成全縣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初級培訓,這是一項十分艱鉅的任務,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組織管理是最關鍵的環節。根據我縣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培訓方式。對於有條件集中上網的全縣中學教師採取遠端培訓的形式,使其與高水平的專家直接對話,提升他們在教學活動中自覺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對不具備上網條件的國小教師及中學50週歲以上的教師採用集中培訓加小組互助的形式。為保證培訓的質量,我們把科學的管理作為培訓的關鍵。

1.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保障培訓過程順利實施

為了保證培訓的質量,我們制定了《授課教師職責要求》、《助教教師職責》、《管理人員職責》、《參訓學員守則》、《考勤制度》、《請假制度》、《研討制度》、《完成作業制度》等一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選派師德修養好,責任心強,管理水平高的人員擔任班主任。班主任經常與學員溝通,及時瞭解他們對培訓的意見建議,並在培訓過程中加以改進。強化過程管理,注重人文關懷,對無故不參加培訓與不完成作業的人要進行及時通報,並在考核中給予相應的扣分。對按時參加培訓、認真學習、積極參與研討的教師給予表揚與獎勵。通過有效的評價,激勵學員積極參與學習,不斷改進學習策略。對於參加遠端培訓的教師我們重視對其進行過程管理,每個學校都配備了一名管理員,管理員對本校教師的參訓情況進行及時跟蹤,對於沒有及時登入、沒有及時完成作業的教師進行督查、使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嚴格的管理,得力的措施,為培訓的有序、有效進行提供了制度保證。
2.積極創新培訓形式,保證培訓紮實有效

首先精心選聘授課教師。為了保證培訓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們精心選聘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能力和高度的責任心感的教師擔任授課教師。為了使培訓更結合基層的教學實際,我們聘請了基層的6名省級學科帶頭人與骨幹教師擔任授課教師,使培訓更具針對性與實踐性,從而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同時,每個班級配備一名助理教師,協助主講教師批閱學員專業,收集學員學習中的問題並梳理彙總共性問題,有效指導學員操作。

其次,精心備課。每位授課教師都認真研讀培訓教材,體會琢磨教材的整體安排、把握重點、難點,多方蒐集資料,拓寬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整理為幾個專題,並做成PPT課件。我們多次組織授課教師進行訓前集中學習和研討,認真學習了《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教育部)、《資訊化環境下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重難點解析》(曹曉明、何克抗),並組織授課教師進行集體研討,相互取長補短,確定培訓的重點,優選培訓的方法。

第三創新培訓形式。在集中培訓中我們變傳統的講授型培訓為參與式培訓,讓廣大教師真正參與到培訓之中。在培訓過程中,始終貫穿著一個真實的任務——“完成一節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課的教學設計和課件資源開發”,以任務驅動的形式組織培訓,學員對該任務的完成情況是培訓是否完成及其有效性的重要評估依據。這樣貼近教師的真實教學背景,讓學員形成看得見的、物化的結果,極大地激發了學員的學習動力,提高了他們的參與意識。主講教師用具體的案例觀摩、分析、討論的方式,化枯燥為生動;強調培訓過程中的體驗,而不去強調結果,學員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新技術;每個模組中,充分體現混合式學習的理念,我們採用集中培訓加小組研討加個人自主學習的方式,按照“自願組合,互助互學”的原則,每4名學員為一個學習小組,每次集中培訓一天後,都要給學員安排足夠的個人自主學習時間,小組活動貫穿在整個培訓過程之中,培訓過程強調小組成員間的協作和交流,安排了很多小組討論、小組彙報、小組成果展示等活動,促使學員在合作中交流和協作,相互幫助,共同成長。而絕不是“帶領學員劃重點去應付考試”。這種“學習——示範——討論——實踐——考核”的學習模式,充分發揮了參訓者的主體作用,所以大家熱情高漲,積極參與,收到了很好的培訓效果,深受參訓教師的好評。

3.建立班級培訓平臺,讓學員體驗並思考如何合理運用教育技術。

每個班級我們都建立了學員QQ群,公佈主講教師的郵箱,充分發揮網路巨大的互動和交流能力優勢。利用網路培訓平臺,學員可以輕鬆地完成網路資源的瀏覽、下載、處理、整合以及提交作業。主講教師在開始就向他們提出一些需要思考才能回答的問題,如“教育技術能做什麼”,“你對課程整合的看法”,“你覺得技術重要還是理念重要”……學員會積極思考並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提出許多新的實際問題。學員在QQ群中對培訓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交流研討,並把在QQ群上發帖、回帖作為平時成績的組成部分,對較高質量的發帖與回帖作為精華帖進行展示讓其他學員分享。整個培訓過程中參訓教師發帖回帖的參與率達到了97.6%,較好地體現了教育技術的優勢所在。
三、抓住關鍵,強調過程,確保了培訓的實用性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強調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相結合,既重視面對面的交流,又注重網路環境下的交流與學習,體現教育技術應用的新趨勢,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給予學員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培訓過程中主要抓四個關鍵點落實培訓工作:

1.強調活動參與

培訓緊緊圍繞學習內容,以模組和活動組織教學,將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學習融匯在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中。授課教師創設一個個小活動,把培訓要點融入在活動中,讓學員的學習變成參加活動的過程,這樣,學員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2.強調理論聯絡實踐

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不僅僅是培訓教育技術和理念的過程,也是實施教育技術和理念的過程。我們在培訓中突破理論講座和學習實踐相互獨立的侷限,將教學內容融入到真實情境的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互動、討論、辯論、反思、分享等多種實踐性活動,讓學員深入領會培訓內容,並且能夠把所學知識融入自己的教學實踐,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參訓教師通過培訓自覺地把教育技術運用在具體教學之中,設計出很多高質量的教學方案。楊曉琳、王曉蘭、張曉玲、馮麗琴、閆花等10多名學員通過學習所做的教學設計方案由於設計新穎、結構嚴密、實用性強被市電教館推薦到省裡參加第一屆全省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應用成果評比與展示活動。

3.強調案例觀摩和體驗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科編排班級,在培訓中提供大量的分學科教學案例和部分綜合案例,從優秀案例和有待改進的案例的對比中讓學員結合自己的學科背景和興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案例進行觀摩,同時又結合教學實踐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將教育技術相關理論、技術和整合技巧轉化為自己的實踐經驗,有效地促進教育技術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每期培訓觀摩優秀案例都在5份以上,在觀摩的同時要求參訓學員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感受與體會,每期培訓結束前都要用一個小時讓參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使其體會成功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4.強調過程評價

我們建立了一套科學可行的評價體制與機制,縣教育局把此項工作作為對聯校和縣直學校的考核內容,對參與培訓的教師要在時間上、經濟上給予保障,對參與培訓成績合格的教師在繼續教育證書上記錄相應的學分,對於那些積極參與培訓並把培訓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教師在職稱評定、評優評模、評審骨幹教師與學科帶頭人、評審教學能手等活動中給予傾斜,充分調動他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學習型與研究型教師。我們特別注重過程性評價,培訓成績由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每部分各佔50%,平時成績包括出勤、筆記、作業三項考核,(其中出勤佔5分、筆記15分、作業35分)尤其非常注重過程評價,所以學員都能順利完成培訓活動。

對於這次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大多數教師都非常認可,雖然假期冒著高溫酷暑,但都表示收穫頗多,不僅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科學完整地理解了什麼是教育技術,學習並掌握了教學並重的教學設計方案的設計,自覺在實際工作中嘗試應用,進一步掌握網路獲取資源、PPT的製作方法,更好的為提高教學效果服務,更有效地促進了課堂教學內容、形式、手段、策略、模式等的革新。參訓教師郭秀紅在培訓體會裡寫道:“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像磁石一樣深深地吸引著我,幾乎每天,一有空餘時間,就坐到電腦前,開始一遍又一遍地聽課,仔細分析案例,細心聆聽專家的精湛講解,觀賞視訊一節節的精彩課例,晚上再開啟遠端培訓的網頁,參與話題討論,發表評論,上傳作業等,每天不間斷,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學習環節。我對照案例反思著自己的工作,研究他人和自己工作的經驗得失,學到了很多方法,每一種都是我最大的享受。因此,這次學習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以上事實充分體現了培訓的成果運用。

雖然教育技術能力初級培訓工作已經結束,我們在總結收穫的同時,不忘行為跟進,我們更多的思考引導教師受訓後如何把學到的理論、技術自覺應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真正做到學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