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報告

中學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情況彙報

一、學校基本概況

中學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情況彙報

齊河三中創建於1957年,是一所國辦初級中學。學校擁有電子白板教室、電子閱覽室、數字實驗室、校園網、“教工之家”活動室等多項教學和生活設施。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69人,中學高階教師69人。現任教師中,2人獲山東省“特級教師”稱號,4人獲“山東省優秀教師”稱號,1人獲“德州市勞動模範”稱號, 38人獲德州市“師德標兵”、“教學能手”稱號, 4人獲“齊河縣十佳教師”稱號,多人在市縣優質課比賽中獲獎。現有36個教學班,在校生2700多人,畢業率達100%,重點中學升學率在85%以上。

20XX年8月,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在縣委縣府和教育局的堅強領導下,學校以“超越自我、創造未來”為校訓,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效果顯著。20XX年3月,我校被評選為山東省教育廳“1751”改革創新工程專案學校以來,在“1751”專家團的蒞臨指導下,根據專家團的診斷報告,確立了“快樂成長、幸福一生”的辦學理念,制訂了新三年學校發展規劃,著力打造“快樂課堂”、 “幸福三中”。

二、學校工作簡要彙報

我校緊緊圍繞“快樂成長、幸福一生”的辦學理念,以建立山東省教育工作示範縣為目標,認真學習研究縣教育局《“學校管理規範提升月”實施方案》,主要做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四支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綜合素養,是教學改革的前提

針對我縣新的教育形勢,我們及時召開教代會,討論通過了領導幹部、班主任、教科研、青年教師等《四支隊伍建設實施意見》。

1、領導幹部隊伍建設。做到“三個加強”:(1)加強自身修養建設,提倡“四種精神”:全域性精神、敬業精神、帶頭精神和開拓精神。(2)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在教學管理中具有前瞻性。(3)加強民主化管理,完善考核制度,對中層領導本著“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原則進行競聘,讓那些“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不出事”的領導幹部走上領導崗位。

2、班主任隊伍建設。學校制訂了班主任綜合考核方案,實行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定期舉辦“師德論壇”,實施了“72字策略”:常規管理,常抓不懈;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執行制度,不打折扣;團結協作,齊抓共管;注重學法,培養習慣;班級文化,形成特色;開展活動,豐富多彩;文明行事,和諧相處;安全隱患,防患未然。全面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養、職業道德、業務素質,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班主任隊伍。

3、教科研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以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等專家型教師為主、結構合理的教科研隊伍,提高各處室職員的專業化水平。做到“四個強化”:(1)強化學習制度,通過學書本、學網路、學身邊的先進人物以及聘請專家作報告、派教師外出學習、開展教研成果評選等形式,使教師儘快完成從“教書匠”到“專家型教師”的轉變。(2)強化綜合考核制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效率。(3)強化“名師工程”,切實舉辦優質課、課件等評選活動,推出一批“校內名師”,達到“名師帶動”效應。(4)強化教研組長管理職責,對教研組長實施競聘上崗制度,明確教研組長的職責、權利和義務,激發教研組長的創新意識,儘快形成學科教學思想。

4、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實施“青藍工程”,實現新老教師優勢互補,變“個人成長”為“捆綁成長”。定期舉辦“青年教師講課(基本功)比賽”,通過對外“公開課”,大膽推出一批“新人”,讓他們在展示中提升素質。學校成立了“教工團支部”,根據教師的個性特長,開展青年教師“才藝展示”活動,如朗誦、歌舞、武術、KTV等登臺亮相,融娛樂、合作、競爭、和諧於一體,讓他們在三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我們還定期舉辦“素質教育論壇”、“教研論壇”、“德育論壇”等,實施了“五個一工程”,即每一位教職工每學期閱讀一本好書、發表一篇論文、撰寫一個心得、講好一堂評價課、幫扶一名潛能生。在廣泛徵求全體教職工意見後,出臺了《百名名師名生評選辦法》,根據《教職工綜合考核辦法》,每年度評出“十佳公僕”、“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學能手”、“十佳青年教師”等名師40名,在年度總結會議上進行表彰獎勵,鼓勵全體教職工向“十佳”學習,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勇創佳績。教務處和教研處、教育處和團委、督導室每月分別編輯一期《簡報》,發放給每一位教職工認真學習,提高綜合素養。

(二)深化課堂改革,實現減負增效,是教學改革的核心

教學改革是我校永恆的主旋律。20XX年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以來,針對新課程改革在全國的強勢推行,針對我校面臨生源匱乏、師資薄弱等因素的嚴重影響,特別是20XX年《山東省素質教育規範辦學40條》出臺,學生在校時間縮短了、教學課時減少了,而再走“課上滿堂灌”、“課下題海戰”的“水大泡倒牆”的傳統教學模式之路,必然會走入死衚衕,三中的生存受到了嚴峻挑戰。而此時,齊河縣教育局下發了《關於積極推進“當堂達標”教學改革的意見》,猶如一場及時雨,新班子成員在充分聽課、座談基礎上達成共識,一致認為,要想在這場新的課程改革面前不落伍,就必須站在教學改革的制高點上,讓師生與課改共成長,徹底而深入地進行一場課堂教學革命,打造高效課堂。自20XX年開始,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全體教職工在教學改革的道路上從來沒有停止過,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實踐。20XX年,在借鑑名校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經過反覆研討、探索,摸索出了“自學引導、當堂達標”(三三四)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三三四”即三種理念:任務驅動,激發興趣;三維目標,相輔相成;導學達標,貫穿始終。三個原則:導學達標、減負高效原則;精講精練、當堂達標原則;交流互動、張揚個性原則。四階段八環節:示標導學階段①創設情景揭示目標②導撥自學要點;自學解疑階段①自學質疑②互助釋疑;探究提升階段①拓展提高②歸納提升;當堂達標階段①達標檢測②反饋矯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是舞臺,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誘”學生思維,“導”學生探究,變課堂為學生探索、發現、創新的學堂,進而培養學習興趣、張揚學生個性,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20XX年3月以來,“1751”省專家團的蒞臨我校指導,我們把“三三四”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又向前推進了一步,探索出了“四維一體”教學科研管理模式,即校領導—教務處(教研處)—級部主任(教研組長)—任課教師,自上而下形成一個教學科研網路管理系統。

我們做到了“三個強化”:

一是強化落實教學常規,特別注重“電子備課”各個細節的落實;提出了“加強學科建設”的思想,充分發揮教研組長對學科的指導作用;注重課堂效益,靈活運用我校的“自學引導、當堂達標”(三三四)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語文建立了《觀察日記本》,數學、物理、化學、英語四科建立了《錯題整理簿》,為學生積累素材、糾錯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是強化課題研究,學校除承擔著三項國家級、兩項省級、九項市級和若干個縣級課題研究工作外,每位教師還立項申報了小課題,達到了“人人有課題、組組有成果”,改變了教師“被動教研”的狀況。

三是強化校本研究,堅持聽課及時評課制度,與臨淄實驗中學結成了“校際聯盟”,與臨淄實驗中學、趙官鎮中學、文玉學校進行了“同課異構”等活動。

為進一步細化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學習借鑑名校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了創新、發展,把“四五四互助小組學習方式”融入“三三四”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作為“自學解疑”和“探究提升”兩個環節的輔助,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教出風格,教出特色。在課堂評價方面,主要從“學生表現”、“教師表現”、“教學效果”三個方面實行教與學的評價。“學生表現”重在一個“動”字,看學生是否動手、動腦、互動,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教師表現”重在一個“引”字,看教師是否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看教師是否關注每一位學生;“教學效果”重在一個“效”字,看整堂課是否達標率高。

(三)進行“教材整合”,實施導學案,是教學改革的深化

在“1751”專家團的指導下,我們首先在七、八年級語文和數學兩科進行“教材整合”、實施導學案實驗,根據****年秋季即將實施的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探索制定了教材知識整合實施方案:

語文教材整合的思路是“分冊整合、捆綁成長”。即:

1.每個年級每冊在教學內容上打破教材的編排順序,進行增補,按學科的知識體系進行“模組單元”歸類。

2.整合後,四個班為一個教學單位,各個單位在集體備課時間進行合作研究,資源共享。教師語文成績考核採用各單位捆綁式考核。

3.“展示”成為高效課堂的靈魂,也成為此模式的支撐,如創設“預習展示課、提升展示課、鞏固展示課”三種課型。對本單元授課環節中挖掘不到的問題,提升不到的層次,進行有效的“二次作業”。

數學教材整合的思路是“刪繁就簡、導學達標”。即:

1.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刪減,刪減繁、難、偏等內容,改編一些相似而學生易解決的問題。

2.替換教學不太合適的內容和活動,用自己設計的練習題或材料替換原有的練習題。

3. 以循序漸進、有助於開發數學思維為原則,調整教學順序。

4.在電子白板上出示導學案,引導學生步步為營,當堂達標。

“教材整合”模式,能夠徹底解放教師、解放學生、解放教學,讓師生關係、師師關係變得更加和諧、幸福。這樣,把學校的教學改革推向了一個嶄新的空間,帶動了學校其他各方面工作。

(四)實施精緻化管理,形成立體管理網路,是教學改革的保障

實施精緻化管理,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在“1751”專家團的指導下,我們把“三三四”高效課堂模式又拓展到學校各項管理上來,運用三種模式,確保學校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1.“四維一體”管理模式。在學校德育管理中,我校實施精緻化管理,探索出了“四維一體”管理模式,值班校長—值班副校長—值班班主任—執勤學生四級管理,校門口、車棚、食堂、宿舍四個崗位,縱橫管理連成網,定點值班,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效果顯著。

2. “四五四”互助小組管理模式。為了解決好“大班額”問題,使學生人人成才,我校不斷創新管理模式,細化管理目標,把課堂教學模式靈活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管理中,實施了“小班化”管理,即每班按座次分成四個“小班”,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方案。這種模式不僅是課堂教學管理,而且包括紀律、課堂、作業、宿舍、餐廳、活動、檢測、安全、環境等綜合管理,每天一小總,每週一彙總,每月一總評,評出“優勝班級”、“優勝小班”、“優勝小組”,以此提高全班、乃至全校的精緻化管理水平,達到“淨化、綠化、美化、亮化、安全化”,逐步實現“文化管理”。

3.“四維一體”和諧家校模式。為構建和諧教育,我校探索出了學校、家庭、社會、自我“四維一體”的育人網路。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我校提出了“善待學生、尊重人格、鼓勵信任”的育人原則,制定了師生“和諧互動三部曲”,即:課堂教育互動,師生共同參與;室外活動互動,課堂教學的補充;社會活動互動,增強教育立體效果。通過三種形式的互動,師生關係有了顯著的改善,師生之間構建了一種民主、平等、默契、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學校還實施了“全員育人導師制”,每週學生寫出“反思評價”,教師寫出“導師評價”,每月舉辦班級任課教師會診會,建立學生“學生成長記錄冊”,所輔導學生的各種表現,與教師綜合考核掛鉤。這樣,學生學會了自我管理、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自我調節,不斷完善自我,鍛造健全人格。

(2)成立“家長委員會”,實施了“與家長零距離接觸”、“親子互動”、“走訪家長暖人心”、“網路平臺”等一系列舉措,教師、家長、可在平臺上釋出資訊,溝通交流,構建起了新型的和諧家校關係,增進了家長對學生在校生活的瞭解,使班主任工作實現了“四個轉變”:由“單線管理”向“全員參與”轉變、由“告狀式家訪”向“溝通式聯絡”轉變、由“電話單向”向“網路雙向”轉變、由“無計劃走訪”向“制度化家訪”轉變。

(五)推進文化整合,注重快樂成長,是教學改革的延續

我校的辦學方向是:成就教師,發展學生,師生同樂。我校被評選為“1751”工程專案學校以來,全面總結思考,整合了學校文化建設思路和做法,構建了“師生同樂”(三三四)學校文化建設模式,即:

“三種理念”:①以書香促養成;②以活動促育人;③以環境促和諧。

“三個原則”:①形式與內涵的統一;②創新與傳承的統一;③個性與規範的統一。

“四類文化”:制度文化、視聽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

1、制度文化:我校完善了各個部門的各類規章制度,並把一系列制度彙編成冊,供師生學習。

2、視聽文化:近年來,我校設計製作了校徽,譜寫了《齊河三中校歌》,編輯出版了校刊《海韻》31期、校報《齊河三中》14期以及《成長教育》、《牽手好習慣》兩本書等,還積極建設報欄文化、走廊文化、樓梯文化和“三室”(學生寢室、教室、辦公室)文化,這些,無不透露出育人的溫馨,處處起到育人作用。

3、環境文化:在硬體文化的建設上,堅持“環境育人”理念。由於我校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學校環境建設嚴重不足。學校首先確立了“因地制宜,匠心獨運,讓每一個角落都成景,每一面牆壁都說話”的發展思路。在花園內修建了花園休閒亭閣,在廣場上矗立起一座名為“超越”的噴泉雕塑,體現了“超越自我、創造未來”的校訓,引領廣大師生勇於拼搏,奮發向上。

4、行為文化:一是注重教師行為文化建設,打造“德藝精湛”的教職工隊伍。二是注重學生行為文化建設,堅持“活動育人”理念,把做韻律操、唱《國歌》《校歌》、讀名著、舉辦“五心”教育演講會、逃生演練、法制安全報告會、參觀時傳祥和孟祥斌紀念館、社會實踐等活動作為重要內容。

學校積極開展“精彩50分”活動,組建了舞蹈、書畫、文學社、廣播主持、籃球等40多個社團,教師成立了“太極拳俱樂部”,每天下午活躍在學校的各個角落,愉悅了師生身心,營造了師生“全員參與,人人快樂”的良好氛圍。每年4月份,學校舉辦大型文體藝術節,分文藝篇、體育篇、文化篇、書畫篇、科技篇五部分,如五朵金花,盡情綻放,全面展示師生的才藝表演和精神風貌。

學校的每一種文化都突出一個“樂”字,體現一個“悅”字,讓師生愉悅身心,體驗到成功後的幸福感,建設“幸福三中”,打造“文化強校”。實施以來,學校育人環境和諧了,師生有了統一的人生價值取向,那就是“快樂成長,幸福一生”,形成了“團結一致的協作精神,敬業愛崗的奉獻精神,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爭先創優的競爭精神”的“三中精神”。

三、學校取得的豐碩成果

我校被評為“1751”工程專案學校以來,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在縣委縣府及教育局的堅強領導下,在“1751”專家的關懷和引領下,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學各方面管理取得了斐然的成績。20XX年5月、9月,全市資訊化教學暨經驗交流現場會、齊河縣“當堂達標教學”改革現場會、全市教育科研工作會議、全市語文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全市網路教研工作現場會先後在我校召開,我校作了典型發言,與會市縣領導給予高度評價。

學校獲得了中國百佳中學、全國課堂教學創新示範學校、全國青少年培養基地、山東省教學示範學校、山東省校本研究先進單位、山東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德州市規範化學校等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108項。《現代教育報》、《大眾日報》、山東衛視教育頻道、齊河電視臺、《齊河報》、《齊河教育》雜誌等多家媒體,對我校教育教學改革成果進行了報道,“三中”這個教育品牌,也越來越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四、問題與思考

經過近幾年的教學改革實踐,我校基本構建起了能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教學改革新體系。通過實踐和反思,我們認為有三方面的問題需要思考,有待解決。

首先是觀念問題。應該說,我校的發展還是體現了觀念的先進性,但從教師文化層面看,個別老教師表現出了在教學觀上信奉苦教苦學,在學生觀上漠視學生的主動性、差異性和潛能,在師生觀上對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師生關係缺乏認識等。

其次是處理傳統與現代關係問題。一方面我們要推行素質教育,另一方面又進行“應試教育”;一方面要學生自主發展、張揚個性,另一方面又要求學生循規蹈矩。這些也應引起所有教育者的深思。

第三個問題是如何解決對社會消極文化侵害的防範問題。在素質教育中,既要受到博大的社會文化的滋養,又要免受其害,這成了學校發展中的一大難題,如學生痴迷網路問題、如何合理使用網際網路等問題。

上述在實踐中顯露出來的主要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進一步思考。解決好這些問題,不僅是我們進一步推進學校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創新的需要。今後,我們要在上級領導的領導下,在“1751”專家團的引領下,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進一步解放思想,求實創新,辦全縣人民滿意的學校,為我縣爭創“山東省教育工作示範縣”做出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