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活動策劃

紹興市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工作方案

紹興市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工作方案

紹興市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工作方案

(送審稿)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 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按照國家體育總局關於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工作要求,結合《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紹興市亞運城市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紹政辦發202032號)和《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紹政辦發202033號),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體育工作和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機遇,以“2022杭州亞運會”為契機,加強體育消費需求側管理,探索體育消費機制創新、政策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提升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優化體育消費環境,啟用人民體育消費需求,擴大體育消費規模,優化體育消費結構,壯大體育消費促進經濟發展新動能,構築新時代紹興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將紹興建設成為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重要視窗”的全國體育新經濟示範城市。

二、主要目標

探索建立全市體育消費及賽事經濟統計評估模型,形成體育消費“紹興指數”。積極打造體育消費城市品牌堅持差異化發展圍繞打造國際賽會目的地城市,彰顯體育賽事新經濟特色,爭取成為全國首批體育消費示範城市。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需求導向,提升體育消費供給能力。順應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加快提升體育產品供給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時尚化、智慧化體育消費需求,通過促進體育消費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二)堅持創新導向,促進體育消費迭代升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建立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體育消費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推動網際網路和各類體育消費業態緊密融合,加快線上線下消費雙向深度融合,促進體育消費迭代升級。

(三)堅持改革導向,優化體育消費市場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提供全方位系統性體育消費制度政策體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居民體育消費潛力。

(四)堅持目標導向,打造體育消費城市品牌。堅持“差異化品牌”路線,塑造“體育新經濟城市”超級品牌符號。彰顯“體育賽事新經濟、體育商貿新經濟、體育科教新經濟”三張名片,成為全域賽事旅遊首選目的地城市、體育商貿數字化服務總部基地城市、體育科教成果轉化創新示範城市。

三、範圍時限

試點範圍:紹興市行政區域。試點週期:2020年-2022年。

四、實施步驟

(一)試點準備(2020年10月-2021年1月)

根據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的有關要求,結合紹興實際,制定《紹興市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工作方案》。

(二)組織動員(2021年2月)

成立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全市動員大會,部署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工作任務。

(三)試點實施(2021年3月-2022年9月)

明確責任主體,強化部門協同、市縣聯動,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形成試點工作合力。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督查重點工作推進情況,每年度進行一次工作總結和成效評估。

(四)總結驗收(2022年10月-2022年12月)

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專業力量對試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自評價,起草總結報告,經領導小組研究後向上級彙報,接受國家體育總局評估驗收。

五、重點任務

(一)強化供給側改革,優化傳統體育消費三大型別。

1.繁榮體育賽事促進觀賞型消費持續打造“國際賽會目的地城市”。建設“水上運動之城”、“排球之城”、“棒壘球之城”,創辦紹興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職業賽事,將“水陸國際雙馬”、“女排世俱杯”等打造成知名賽事IP。積極申辦影響力大的單項世錦賽、亞錦賽和全國錦標賽,構建“全國-全省-全市”的“內迴圈”職業賽事體系。倡導舉辦各類運動專案的校際聯賽、俱樂部聯賽、青少年賽事,全面構建聯賽體系,培育職業聯賽俱樂部。建立市-區、縣(市)-鄉鎮(街道)-村(社群)四級群眾體育賽事體系。支援各區、縣(市)舉辦國際性賽事和高水平職業賽事,打造一批每年固定在紹興舉辦的品牌賽事:市本級重點打造水馬、越馬、摩托艇、女排世俱杯、棒(壘)球等賽事;越城區重點打造國際象棋、空竹、網球、羽毛球等賽事;柯橋區重點打造攀巖、足球、賽車、滑雪、高爾夫等賽事;上虞區重點打造田徑、賽艇、龍舟、木球等賽事;諸暨市重點打造籃球、自行車、馬拉松等賽事;嵊州市重點打造圍棋、“鐵人三項”、越野等賽事;新昌縣重點打造唐詩之路越野、騎遊、航空運動等賽事。力爭到2022年,各區、縣(市)都擁有1項以上浙江省重點培育品牌賽事,全市不少於10項。省、市扶持體育發展專項資金給予品牌賽事重點支援,對落戶紹興的國際高水平賽事,按專案類別、賽事等級,給予每次不超過100萬元獎勵。引入專業賽事運營機構,對賽事贊助、轉播、特許商品經營等權益進行全面開發。鼓勵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冠名開發賽事經濟,形成財政資金、體彩公益金、社會資金三方發力的賽事投入開發體系。通過高頻率多樣化賽事促進群眾觀賞型體育消費。(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各區、縣﹝市﹞政府。以下均需各區、縣﹝市﹞政府負責,不再列出)

2.擴充套件體育培訓促進參與型消費持續引導“越動越健康”的健身理念。擴大健身培訓覆蓋的專案範圍、人群範圍、地區範圍,引進3個及以上國際國內優秀連鎖健身品牌,培育10個以上本地連鎖健身品牌,打造100個以上專項運動健身館,建成300個左右農村、社群百姓健身房,形成高中低檔並存的健身培訓場館體系,制定健身培訓行業服務標準及課程規範。廣泛開展游泳、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普及程度高的運動專案技能培訓和等級評定,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引導各類體育企業、協會、俱樂部提供免費或低收費培訓服務,推動大眾體育培訓市場繁榮發展,組織開展“社群運動會”等群眾身邊的體育活動,形成“運動健康、消費健身”社會風尚。鼓勵社會資本開發小眾時尚運動專案,滿足群眾對擊劍、射擊、馬術、滑雪、棒(壘)球、高爾夫等多元化時尚運動技能培訓需求。加強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和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擴大青少年體育人口基數,培養體育消費意識。重視幼兒體育發展,鼓勵開發幼兒體育培訓。加強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體育培訓服務,增設適合特殊人群使用的公共體育設施。加強教練員、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為專業隊退役運動員和優秀教練到紹興開展體育培訓業務設立綠色通道、提供政策支援。通過高品質多層次培訓促進群眾參與型體育消費。(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市殘聯、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

3.擴容體育裝備促進實物型消費做強做優體育龍頭企業,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目標提升紹興體育製造產品質量和市場份額。引導傳統體育製造企業在做強產品的同時向服務業拓展,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走高階化、智慧化、服務化的路線。協助企業與科研機構建立聯絡,推動技術成果向產品轉化。推動大資料、人工智慧、5G等新興技術在體育產業領域的應用,大力發展現代智慧體育產品,培育體育創新企業。做好企業出口轉內銷引導工作,幫助企業拓寬國內銷售渠道,鼓勵開設網上直營店,與便利店等社群(鄉村)商店合作鋪開體育用品銷售網點,打造群眾身邊的體育商店。建設體育科技服務貿易產業園,鼓勵體育製造產品通過跨境電商等方式拓展體育產品進出口渠道。到2022年,建立國家級體育產業示範單位(專案)和浙江省體育用品製造業示範企業、體育服務業示範企業5家以上,全市涉及體育產業的規上企業達到1000家以上。秉持綠水青山就是戶外運動天堂的理念,以打造運動休閒小鎮為載體,大力發展馬拉松、山地越 野、皮划艇、賽艇、帆船帆板、攀巖、輪滑、航空、自行車、汽車摩托車等運動專案,全市逐步形成山地、水上、航空三大戶外運動產業叢集集聚板塊,以此帶動相關體育器材裝備的生產與消費。(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紹興海關)

(二)強化融合互促,拓展新型體育消費三大市場。

4.做大體文旅融合消費市場。構建全國首個“全域體育賽事旅遊目的地城市”,創辦“全國網紅直播紹興”文化體育旅遊體驗者大會,推介精品旅遊線路和精品專案。鼓勵旅遊度假區、旅遊目的地發展戶外運動,打造體育旅遊消費集聚區,重點圍繞會稽山、浙東唐詩之路、浙東古運河、鑑湖水系、曹娥江、浦陽江等規劃多條體育旅遊精品線路,建設一批“運動休閒驛站”。到2022年,培育省級運動休閒小鎮2個以上,市級10個以上,建立30個以上省級運動休閒旅遊示範基地、精品線路和優秀專案,接待國內外體育旅遊達1000萬人次以上。鼓勵結合傳統節慶活動、法定節假日舉辦體旅融合特色賽事活動,培育擴大體育文化旅遊消費市場。融入長三角地區體育一體化,積極參加“長三角運動休閒體驗季”,創辦長三角、杭州灣職業和業餘聯賽。圍繞融杭連甬接滬戰略,把握杭州2022亞運會契機,推進杭紹甬市民卡“一卡通”、公共體育場館“一卡通”,推進三地體育文旅景區票價統一、服務標準統一,推動三地聯合開發體育旅遊線路,實現資源共享、消費互補。(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廣旅遊局、市文旅集團、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5.做實體教融合消費市場。在學校積極推廣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基礎體育專案培訓,繼續推廣“水鄉孩子會游泳”、“北冰南展冰雪運動進校園”等特色專案活動,確保學生每天校內外體育活動時間分別不少於1小時,掌握2項以上運動技能,通過“小手牽大手”效應夯實體育消費人口基礎。建設一批體育特色學校,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進專業教練員、退役運動員、體育培訓機構等為學校體育課外訓練和競賽提供指導。完善教育與體育部門聯合辦賽競賽體系,以游泳、田徑、足球、籃球、排球、射擊等運動專案為重點,爭取將教育部門舉辦的校園賽事納入運動員技術等級評定體系。支援社會力量參與開發並將體育基地、運動營地等納入青少年研學基地,認定若干體育類中國小教育研學實踐基地。發揮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示範引領作用,加強校際互動,打造系列青少年體育品牌活動和陽光體育校際聯賽品牌,探索舉辦“長三角”青少年體育聯賽,為學生運動員提供更多參賽機會。重視幼兒體育啟蒙,積極拓展幼兒體育培訓,實現體育教育的關口前移。(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體育局)

6.做活體育消費夜經濟。支援各區、縣(市)政府出臺鼓勵體育消費新舉措,以體育消費帶動假日經濟、夜間經濟。實施公共體育場館延長夜間開放時間,對有條件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應完善夜間照明設施,延長夜間對外開放;鼓勵體育社會組織參與公共體育設施管理,對開放程度低、使用率低、服務物件滿意率低的公共體育設施可委託專業機構集中運營,提高服務水平和使用率。公辦學校應當創造條件,利用公休日、法定節假日、學校寒暑假等非教學時間以及教學時間的晚間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應委託專業機構集中運營學校體育場館,探索學校室內體育館、籃球館、羽毛球館、室外燈光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向社會低價開放。積極引導各類民營體育場館延長夜間開放時間。鼓勵和支援公共設施管理單位為公共體育設施開放辦理公眾責任險。鼓勵社會力量投資24小時健身房,利用數字化、智慧化的管理系統提升健身房便民性。積極推薦具備條件的體育健身場館納入各級職工療休養基地。培育一批夜間群眾性賽事,鼓勵各類運動場所增加夜間時段體育培訓課程。強化夜間體育場所安保措施。規劃建設奧體中心等新型體育消費服務綜合體,鼓勵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健身休閒、競賽表演、體育培訓等活動,培育網路消費、定製消費、智慧消費、時尚消費等體育消費新模式。強化體育彩票銷售管理,突出公益性,提升消費性,力爭體彩年均銷量10億元以上,每年為紹興籌集體彩公益金8000萬元左右。到2022年,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體育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5%以上。(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

(三)強化承載功能,創新建設體育消費三大空間

7.夯實體育消費基礎空間。積極建立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推動各區、縣(市)建立浙江省體育現代化縣(市、區)。按照國際標準建成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羊山攀巖中心,改造完成籃球、排球國際專業比賽場館。推進各區、縣(市)體育中心的改造升級工作,到2022年實現全部大型體育場館智慧化。圍繞萬里騎行綠道工程建設,將健身步道、登山步道、遊步道、古道串聯成線,完善戶外健身、導引指示、休憩驛站等輔助設施。鼓勵社會力量利用城市廢棄工廠、農村閒置房屋、屋頂、橋下、地下室等空間建設體育設施。落實新建小區配套建設體育設施政策,嚴格按照不少於地上總建築面積6‰配建室外體育設施場所(場地面積不小於150平米)或2‰配建市內體育設施場館(室內單處配套體育設施面積不少於50平米),並與住宅區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實施小康體育村升級工程,推進社群多功能運動場、體育公園、百姓健身房、拆裝式泳池、籠式足球場等、健身路徑等基層體育設施建設,到2022年,全市建設50個以上“體育+公園”專案、500處以上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設施,基本實現城區10分鐘健身圈和農村15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9平方米左右。通過大力度體育場地設施基建,持續解決群眾健身去哪裡,體育消費潛力如何不斷髮掘問題。(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建設局)

8.開拓體育消費線上空間。推動數字體育公共服務建設工作,以體育場館為中心建立體育消費平臺,為群眾提供場館查詢、場地預訂、同城約球、門票預訂、賽事報名、商品購買等服務。以體育健身為中心建立運動健身平臺,為群眾提供線上健身課程、健身指導、體質分析等服務。打造全國體育產品數字化商貿服務中心,構建永不閉幕的體育商貿博覽會,發展線上體育商品銷售,引導當地體育製造企業建立線上直營店,鼓勵體育零售企業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強化政府對商家的管理和在網路上釋出資訊的管控。通過網際網路創新體育產品和服務營銷模式,應用明星直播帶貨模式促進體育商品銷售,聯合體育明星進行體育消費宣傳。加強對“她經濟”和年輕單身人士等重點體育消費人群的研究。 培養一批“網紅社會體育指導員”,推出線上健身直播。(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商務局、市大資料局)

9.營造體育消費精神空間。建設一個市級綜合性體育博物館,多個專項體育博物館及體育名人館,以亞運會為契機,啟動“亞運中國名人堂”展示館專案,全面展示新中國三次舉辦亞運會的輝煌歷程和典型人物。挖掘一批承載紹興歷史的體育文物和體育名人,支援利用AR、VR等新技術手段,突破傳統博物館只能觀看展品的限制,增強參觀互動性,讓體育文物活起來,提升體育博物館的吸引力,精心講好紹興體育故事。鼓勵社會力量開設體育主題咖啡館、餐廳、酒店,利用沉浸式體驗讓消費者置身體育運動環境,不斷釋放體育消費潛力。以棒壘球體育主題未來社群樣板,打造一批集健身、培訓、賽事、商業、會議於一體的體育消費綜合體,充分發揮體育運動聚集人群、匯入流量的作用,推進體育與各種商業形態緊密融合,引導人們形成“體育消費、健康人生”的高品質生活理念。打造各類戶外運動叢集,引導人們形成“戶外、陽光、運動、健康”生活習慣,促進大眾體育消費。(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文廣旅遊局)

(四)強化制度設計,創新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三大機制。

10.健全工作機制。成立紹興市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見附件),制定任務責任清單和工作績效評價標準,每半年對主要指標、重點任務、專案效果進行評估,年底釋出年度體育消費城市試點工作總結,並上報國家體育總局。各區、縣(市)參照成立相應機構,形成全市合力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工作體制機制。(責任單位:市府辦、市體育局)

11.突出消費主題。打造“一券一節一會”體育消費品牌。“一券”即發放“運動賦能,健康紹興”體育消費券,市本級每年安排200萬元財政資金按1:4的配資向全市人民發放體育健身消費券1000萬元。“一節”即舉辦體育消費節,實行體育賽事與體育消費用品“賽展合一”,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前後一週舉辦“體育消費節”。“一會”即舉辦“亞運新經濟論壇暨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交流大會”,打造紹興“體育服務業之都、運動新經濟之城、亞運經濟示範城市”。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

12.完善統計評估。建立體育消費統計評估制度,科學界定體育消費範圍,編撰紹興市體育消費服務產品名錄庫。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在市統計局、紹興調查隊指導下分類統計監測體育消費情況,按季度、半年度分析資料,次年1月釋出上年度全市體育消費分析報告。(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統計局、紹興調查隊)

(五)強化環境氛圍,構建體育消費三大保障

13.優化體育消費環境及時調整不適應體育消費發展的政策規定。按照包容審慎和協同監管原則,強化消費信用體系建設,針對企業和個人建立體育產業守信激勵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建立紅黑名單制度。完善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實現線上線下協調互補、市場監管與行業監管聯接互動,推行隨機抽查機制,公開質量檢測資訊,建立質量風險控制機制,對問題商品實行召回制度。推進體育消費標準化建設,建立體育產品、服務評價體系,支援和鼓勵平臺企業、行業組織、研究機構等制定服務標準,健全市場監測、使用者權益保護、重要產品追溯等機制,提升行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簡化證照辦理,進一步優化體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營商環境,探索實行“一照多址”。完善體育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並逐步納入市公共信用資訊平臺和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加大體育消費維權工作力度,建立消費者資訊保護、資料交易和共享相關制度。加大對體育市場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的打擊力度,保障消費者權益、增強消費者信心。(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

14.加大政策資金人才支援力度。加強研究國家、省市級扶持政策,不斷加大政策出臺引導扶持力度。市、縣兩級財政通過現有資金渠道、按照市場化方式支援體育消費發展,促進相關綜合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好支援體育消費領域企業各項稅費優惠政策,更好發揮減稅降費政策效應。深化政銀企合作,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結合體育消費領域相關企業經營特點,積極開發金融產品和服務。優化體育消費支付環境,鼓勵銀行等各型別支付清算服務主體降低手續費用,降低商家、消費者支付成本,推動銀行卡、移動支付在便民消費領域廣泛應用。建立科學有效的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機制,引進一批懂市場、會經營的體育產業人才,並不斷提高人才引進獎勵標準。設定高階人才直通紹興渠道,做好薪酬、住房、晉升通道保障。引進全國專家團隊,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對全市體育組織管理者從業者進行提升培訓與業務培訓,加強與科研院所、體育產業智庫合作,共同培養體育經營人才。(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場監管局、人行紹興市中心支行)

15.引導體育消費新時尚。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手段,構建新時期“直播、短視訊、圖文”等融媒體宣傳平臺,支援各職能部門加強體育消費相關政策宣傳解讀和經驗推廣,倡導健康、智慧、便捷、共享的消費理念,營造有利於體育消費良性發展的輿論氛圍。指導協調重大賽事宣傳工作,擴充套件賽事宣傳渠道,開發賽事文創產品,以賽事推廣體育消費文化。在各大商圈舉辦體育明星見面會,聘任體育明星成為社會體育指導員,深入社群(鄉村)與群眾互動,以明星推廣體育消費文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支援各類民營體育企業、體育社團進入社群、鄉村、學校普及體育專案知識,營造體育消費氛圍。(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市新聞傳媒中心)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認識培育壯大體育消費規模、加快發展新型消費的重要意義,認真落實本方案各項要求。

 

 

 

 

 

 

 

 

 

 

 

 

 

 

 

附件:

 

紹興市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

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長:盛閱春(市委副書記、市長)

副組長: 徐國龍(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市政府副市長 

        邵全卯市政府副市長        

 員:王芬祥(市政府祕書長)

周寶林市政府副祕書長 

 市政府副祕書長 

趙文棟市政府副祕書長

 銘(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輝(市發改委主任)

何堅剛市經信局局長 

姚國海市教育局局長

 輝(市科技局局長)

丁鬆勇(市公安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

吳紹慶市民政局局長 

黃文剛(市司法局局長)

 市財政局局長 

黃奇凡市人力社保局局長 

陳偉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

方林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

毛紅衛市建設局局長 

張永明(市交通局局長)

張建良(市水利局黨組書記)

王浩萍(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錢肖華(市商務局局長)

何俊傑(市文廣旅遊局局長)

王巨集達市衛生健康委主任 

陳皆燁(市外辦主任)

 君(市國資委主任)

王永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夏九英(市金融辦主任)

吳海明市體育局局長 

彭上升(市統計局局長)

裘凱音(市醫保局局長)

王奇洲(市綜合執法局局長)

 建(市大資料局局長)

趙愛慶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 

 波(市工商聯黨組書記)

趙浪平共青團紹興市委書記 

 市婦聯主席 

 珺(市紅十字會會長)

王少軍市殘聯理事長

邊巨集慶(市稅務局局長)

  (市郵政局局長)

黃武浩(市電力局局長)

張國苗(紹興調查隊隊長)

陳匍林(紹興海關關長)

趙建國(鏡湖開發辦主任)

馮立中(市新聞傳媒集團主任)

孔祖根(人行紹興市中心支行行長)

周明強(紹興銀保監分局局長)

 越城區人民政府區長 

趙如浪柯橋區人民政府區長 

金進富上虞區人民政府區長 

胡華良諸暨市人民政府市長 

 嵊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黃旭榮新昌縣人民政府縣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體育局,吳海明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金立鋒副局長任辦公室副主任。以上人員若有工作變動,由繼任者自然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