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關於紅色影片《決勝時刻》觀後感

觀後感1.61W
《決勝時刻》描繪的是渡江決戰前後的場景。為我們的未來奮鬥,向先輩們學習。那麼《決勝時刻》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紅色影片《決勝時刻》觀後感,以供參考。
關於紅色影片《決勝時刻》觀後感

關於紅色影片《決勝時刻》觀後感

9月20日去看的首映,因為之前沒有看過太多的預告和宣傳,看完之後覺得很驚喜。

影片主要講的是國共兩黨之爭,我雖已知道結局,但渡江戰役打響的時候整個人還是很緊張,畢竟戰爭,沒有一刻能讓人輕鬆。

影片也從不同的視角詮釋了毛澤東的形象,他不止是一個領導人,也是一個父親,是戰友,是朋友,平日裡會和孩子一起玩鬧,冒著危險去看梅先生的戲……原來偉人也有調皮可愛的一面……

再一個我覺得這部影片替七十週年提前渲染了氣氛,我幾度淚目,溫情或是悲壯,都讓人心生敬畏感慨。

演員的陣容我也沒想到,很多好演員,有些角色儘管只有幾個鏡頭,也都很用心。包括影片的配樂也請了好多樂團,我一直坐到片尾曲結束才離場,我覺得只聽音樂就能聽哭我了……還有修復的彩色畫面的開國大典,要比黑白的更震撼。

抗日戰爭勝利了,可有些人沒看到新中國,只想一想都很心酸,中國這一路走來有多難,希望我們永遠記得。

也願中國的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熱,發一份光……從他們的手中接棒,繼續建設新中國……

關於紅色影片《決勝時刻》觀後感

影片《決勝時刻》讓大家在重溫激盪人心的光輝歷史中,深感新中國成立的不易,這是無數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要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昂揚飽滿的工作精神、奮發有為的工作態度,為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從南湖紅船到八一槍響,從井岡號角到長征壯歌,從抗日烽火到建國大業,從改革開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98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歸根結底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結果。新時代,鬥爭精神不僅是一種工作作風,更是共產黨人幹事創業的風骨、氣節、操守、膽魄。黨員幹部唯有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精氣神,做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戰士,才能在新時代長征路上經風雨、壯筋骨,行穩致遠。 看完電影《決勝時刻》讓我覺得,黨員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政治情懷。夢想從來不是一蹴而就,逐夢之途也從不是一馬平川,而仍有重巒疊嶂、狂風疾雨,我們還有不少硬仗、苦仗要打。

廣大黨員幹部要涵養“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政治情懷,始終樹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始終保持向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的人民情懷看齊的核心意識,把“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作為一切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懷著真摯的憂民、愛民、為民、惠民之心,才能在逐夢之路上闊步前行。 看完電影《決勝時刻》讓我覺得,黨員要有“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的實幹情懷。俗話說:“100次心動不如一次行動。”實幹是檢驗鬥爭精神的試金石,也是逐夢成真的唯一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幹興邦,空談誤國。”這話振聾發聵。廣大黨員幹部要涵養“鐵杵磨成針”的實幹情懷,像雷鋒同志那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像焦裕祿同志那樣,“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以擔當實幹、攻堅苦幹、善謀巧幹,強發展、惠民生、優服務,讓復興夢想在“幹”中繪就,讓美好生活在“幹”中實現。有實幹精神,才能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始終有破浪前行的勇氣動力。 看完電影《決勝時刻》讓我覺得,黨員要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情懷。

鬥爭就就意味著流血流汗,甚至付出生命無。縱觀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輝煌成就,無一不是黨員幹部以忠誠奉獻鑄就的。逐夢新時代,黨員幹部要始終涵養“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情懷,向黃大年、李保國等優秀共產黨員看齊,以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鬥的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謀群眾之所需,凡是吃苦吃虧的事,主動走在前面,毫無保留地把智慧和溫暖帶給群眾,滿腔熱忱地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做到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當好黨的“代言人”、群眾的“貼心人”。

看完電影《決勝時刻》讓我覺得,黨員要有“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清廉情懷。清廉是黨員幹部的政治本色,也是取信於民、奮鬥前行、實現夢想的重要品格。在逐夢路上,有腐蝕誘惑,也有清苦寂寞,這就要求黨員幹部要涵養“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清廉情懷,把加強黨性修養當著終身必修課,修好廉潔自律的心學,時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做到心有紀、行守紀,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以清廉服務贏得群眾信賴,聚集逐夢前行的強大人民力量。

關於紅色影片《決勝時刻》觀後感

電影《決勝時刻》講述了*等中央領導人自1949年再回北平進駐香山後,到國共和談、渡江戰役再到籌劃新中國的建立等一系列事件。 從前的我們對毛主席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一位偉大的”。而電影選取了許多生活的小事,讓毛主席在我嗎=們的心中逐漸豐滿。 “我離開北平時才26歲,轉眼間56嘍。”輕鬆的語氣,微笑的神態,然而三十年來的辛酸苦楚有幾人知曉。剛入北平便知火車站外有國民黨埋伏,依然微微笑著從容迎接。這種幽默豁達或許早已經深入了主席的骨髓,如此才能讓他一次又一次帶領著人民解放軍走過一次次危難。 和女兒一起抓小鳥,躲在樹後悄悄等待的模樣完全就是個沒長大的孩子;關心下屬的感情生活,教他用詩經裡的愛情詩歌表白,事成之後滿臉驕傲;為了能去戲園看梅先生的戲,“套路”自己的警衛員;看著老鄉捎來的辣椒笑彎了眉……這一件件的小事讓主席十分的“接地氣”,主席不再是處於雲端只能仰望,他就是我們身邊一個偉大的普通人。 “一切為了人民”是貫穿*、人民解放軍工作的基礎思想,為了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共和國”而奮鬥不息。國共和談本不必談,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足夠的力量解決一切障礙”。但為了人民免受戰火紛擾,我們一讓再讓。“天下為公”是他們永遠的初心。南京政府派來的和談代表來到北平時說“人人笑容掛念、容光煥發”。全國上下都渴望著解放軍的到來,因為他們帶來和平與自由。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影片末尾時,16歲的田二橋緊緊抓著旗杆不讓它倒下,最終獻出自己的生命。那封留著彈孔,浸著鮮血的信是他對祖國最深情的告白。有這樣一些滿身烈焰從炮火中走來的人,勝利怎麼會不屬於我們。

標籤:觀後感 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