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決勝時刻》觀後感精選

觀後感2.86W


《決勝時刻》觀後感精選

影片講述了1949年黨中央領導人進駐香山,在國共和談破裂的千鈞一髮之際,全力籌劃建立新中國的歷史。該片於9月12日已開啟點映,9月20日將正式登陸全國院線。

預告中,毛澤東“為了儘快結束戰爭”接受與國民黨進行和談,展現了一代領袖非凡的大局觀。而另一邊,為了達到劃江而治的目的,國民黨一邊派代表赴北平和談,一邊又派遣特務在北平城裡搞破壞。與此同時,英美兩國蠢蠢欲動,英艦“紫石英號”在長江江面肆意橫行,企圖干預中國內政。毛澤東得知訊息後,用一句“那就讓他們試試“的霸氣宣言隔空應戰,點燃起了這場決勝的終極之戰。

影片對毛主席和身邊警衛員陳有富的刻畫與以往影視作品不同,旨在展示出一個更為生活化的領袖形象。該片導演黃建新拍出了與觀眾心靈貼近的同時還能看到歷史的新鮮感,打造出了不一樣的主旋律。以往主旋律影片會著重表現政治概念而淹沒人物的豐富性,《決勝時刻》里人物更生動、更立體、更形象。據悉,編劇何冀平為此研究了數百萬字史實資料,梳理出了毛主席在香山的這段歷史的脈絡和細節,還原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真實故事。

劇情中毛主席執意要看梅蘭芳的京劇。在劇院後臺,梅蘭芳見到了毛主席,表示自己早就想見主席。但毛主席卻說:“你的名氣比我大。”之後毛主席觀看了梅蘭芳的《霸王別姬》。其實這句話是在1949年7月6日,毛主席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時,會見了梅蘭芳之後說的,“北平人對梅蘭芳的歡迎程度不亞於歡迎解放軍進北平,你的名氣比我大”。

還有毛主席在香山雙清別墅居住期間,曾多次進北京城。片中有一個細節,毛主席在看完梅蘭芳的京劇之後,在街邊的小攤上吃焦圈,攤主還說毛主席富貴好面相,但最後毛主席結賬時卻發現身上沒帶錢,只好讓警衛員陳有富結賬。在的影片《開國大典》中也有類似情節,毛主席吃完飯沒帶錢,讓身邊警衛員付完錢走之後,有群眾認出了他,“毛主席,這人是毛主席啊”。攤主急了,“啊,我怎麼跟他要錢呢”。

更有一段表現中共中央重要領導人任弼時給毛主席、朱德、周恩來、劉少奇拉小提琴,祝福即將舉辦的開國大典的情節,隨著如泣如訴的音樂,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一幕幕閃回,十分催人淚下。現實中任弼時也多才多藝,會鋼琴和小提琴,喜歡畫畫、打獵、釣魚、照相等。因為身體不好,任弼時並沒有在1949年開國大典的天安門城樓上出現,而是在病榻前收聽實況廣播。1950年10月27日,任弼時在北京逝世。

與以往描寫領袖的影片相比,這次在《決勝時刻》中,對於領袖的生活細節描寫既尊重史實,還增加了一些幽默化處理,展示出偉人親民風趣的一面,與以往的同類作品相比有了更多差異化的體現。該影片堅持在服裝、道具、美術方面精益求精的設定,例如去車站接毛主席的汽車、片場裡使用的傢俱器皿、收音機等都是那個年代的,主創們堅持去儘量找到那個年代的東西,考慮到在不同拍攝地取景可能沒有這些物品,為了拍攝還會把那個年代的東西從北京帶過去。

電影有一個質感的要求,當鏡頭逼近的時候這個東西的質感要到位,什麼叫好美術師,能給觀眾提供全程無Bug的質感,觀影要挑Bug是觀眾常見的一個事情。少說教,通過情感宣傳思想這是《決勝時刻》的一個拍攝方式。影片裡有很多細節是歷史書上看不到的,有虛構人物,但是沒有虛構大事件,會有這個虛構的人物在某個大事件裡。電影是一種藝術形式,電影更真實的叫心靈真實,大事件的真實服從於心靈情感的真實。

主創團隊在當時看了很多比較優秀的影片比如《至暗時刻》,發現影片裡有大量的虛構,但這個不影響觀眾對一個世界事情本質的認知。這個虛構反而會令這個事情產生魅力,全世界的電影都是這樣,比如電影《列寧在十月》片中就有很多都是虛構的,包括女特務去暗殺那些戲份全是虛構的。因此,主創團隊有個原則叫“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的獻禮之作,《決勝時刻》在向領袖們致敬的同時,也力圖用好故事、好人物來讓電影更加引人入勝。監製兼導演黃建新曾透露,本來想找張涵予演李宗仁,但張涵予認為濮存昕更適合李宗仁這個角色,並自薦演“反派”毛人鳳。而濮存昕最初也曾拒絕出演李宗仁,因為覺得自己的形象和李宗仁不像。後來,為了貼合角色,他專門佩戴牙託,盡力使自己的形象符合歷史人物。

《決勝時刻》藝術總監張和平形容這次創作過程,是用“火紅的心”創作了一部“獻給祖國的紅火的作品”。這段“風雨兼程,甘苦交融”的歷程凝結了主創團隊所有人的心血,這部電影的誕生,也是一個“決勝時刻”。該部影片和以前的電影都不一樣,不僅寫了領袖的情懷,還有不同陣營的故事,比如周恩來和張治中,他們在談判桌上據理力爭,在談判桌下是好朋友。願這部電影能帶領觀眾回顧和學習1949年這段歷史,能夠燃起心中的熱血。

《決勝時刻》觀後感

作為粉絲,我是帶著私心來的,畢竟主旋律的電影,還將近兩個半點兒。但是從影片一開始,我就進入狀態了,可能是有些老演員過於眼熟,之前看過很多他們演的偉人。剛進入北平的解放軍來自天南海北,很多隻是孩子,他們會念錯字,不會用自來水管,陳有富和田二橋是他們的縮影。但很快,他們就有自己的任務,就進入角色,因為這會兒的北平像個篩子,到處是特務,並不安全穩定。影片分為兩大部分(個人見解),一部分由掌握國家之舵的偉人們構成,他們挺直新中國的脊樑,他們為這個國家殫精竭思。一部分由陳有富等代表的普通人構成,他們慢慢感受國家由人民做主,他們逐漸適應新身份。但無論是什麼人,他們都在為這個國家貢獻屬於自己的力量,二橋最後為護衛國旗死在了渡江戰役的最後,一個十六歲的鮮活生命就此結束。當然了,這個人物的走向幾乎可以想見,但影片也沒有全部悲情基調,這個片子將主席塑造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關愛子女,愛護部下,有自己的愛好,拉近了我們與偉人之間的距離。影片最後的復原開國大典真的太讓人激動,總之,這部影片,值得一看!

《決勝時刻》觀後感三

其實今天到電影院還是很開心的,難得有一天假期,選擇看部電影,當然也是挽救一下被誅仙傷害的心靈。

本來看的是任達華主演的小Q,看上去質量非常不錯,但臨近買票時鬼使神差地選了這個。

為啥呢?現在看完了想想,自己內心還是非常喜歡歷史片的。本身是個文科生,再加上男性身上或多或少的中二氣質,試問誰不會對那段波瀾壯闊的開國曆史感興趣呢?《建國大業》《建軍大業》和《建黨偉業》我也是一部不落看完的。

閒話少扯,說回這部《決勝時刻》。本片自三大戰役結束,中國大部砥定,渡江戰役前夕開始。

熟讀歷史的人對本片大背景應該瞭如指掌,拍攝這些歷史片的難度也在此。如何在歷史大背景中刻畫人物性格,成了此種類型片的老大難問題。我想這個導演選擇用了敘事中加了諸多小細節的這種方式,這也是上文三部曲很常見的做法了。不過本片時間跨度偏短,導演本人也有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說幾個我印象很深的小細節吧。首先是毛主席和周總理去戲園看梅蘭芳唱《霸王別姬》,毛主席點評了幾句,大致意思是為一人逞匹夫之勇,不可取。周總理很罕見德沒有迴應,而是眼中泛起了熱淚。

這裡我感覺真的把兩位偉人在我們心中的形象描繪得很好。一位性格中的理性佔據主導地位,看戲過程中還不忘博古鑑今,勉勵一下自己和同志,也是很可愛了。剛好也和我們耳熟能詳那句“不可沽名學霸王”相對應。

周總理顯得感性很多,可能是有法國留學的經歷,他對藝術的感染力能體會得更深刻一點,可能當時已經沉浸在梅蘭芳的表演中了。

當然,以上都是我的猜測。不過兩位老師的表演真的讓我一度以為這就是毛主席和周總理兩個人的日常。

在這裡我就不得不無奈吐槽一下演員和偶像真的有厚壁,比美國國家安全域性底下臨時總統避難所防核彈防外星人轟炸的專供特種鋼材還要厚的厚壁。

沒錯,說的就是你,馬天宇!

馬天宇飾演一位記者,跟一位毛主席身邊保衛團的新生牛犢小戰士(抱歉我不知道他叫什麼,包括演員和裡面的角色名,以下簡稱小戰士)的對手戲,讓我分分鐘想起來這是一部電影。

本來,忽略掉黃景瑜以後我一度沉浸下來,相信這就是真正的歷史了。

他們倆的念詞,尬,尬到我擔心他們下一秒就要笑場。動作,就不提了,感覺馬天宇就是在表演一個拿著照相機穿著解放軍軍服的馬天宇。

小戰士也是同樣的問題,念詞太刻意,動作上表演痕跡嚴重。他的戲份還不少,前期插滿了flag,最後在渡江勝利後插旗中彈身亡,標準結局。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細節,其實本片對反派的刻畫。

曹炳琨老師飾演的戴鵬程,是本片最大的驚喜。電影裡他是國民黨潛伏在北平最後的幾位特務組織頭頭,全程智商線上,智鬥黃景瑜,策劃了暗殺行動。難得的是導演給了諸多筆墨去刻畫這條線,使得影片節奏始終沒有變成流水敘事的普通曆史片。

多的我也不好說了已經涉嫌劇透,總之,這是一部商業上及格,對歷史迷十分友好的敘事電影。臨近國慶,這個週末有空的同學還是值得一看的。

《決勝時刻》觀後感四

今天看了《決勝時刻》,開頭黑白片仿紀錄片部分一出來我就淚目了。中間有些描寫普通士兵流血犧牲的地方也讓我落淚了。

但是總的來說這部電影的故事性不強,主要是對毛主席進北京到開國大典前這段時間的一個整體性記敘,有偉人日常,有國共和談,有渡江戰鬥,有北平肅反,點鋪得太散,雖然電影時長2小時20分鐘,仍然很多地方都沒交待清楚。對於瞭解那段歷史的人來說,某個畫面某短對話就能觸動心絃,感慨萬千。然而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可能看了一頭霧水,會有很多問號。

其實吸引我去看這部電影還是片尾的4分多鐘紀錄片,但是電影宣傳也沒把側重點放在這上面。事實上這部電影就沒啥宣傳。可惜了。

電影畫面還挺美的,開頭有一小段香山的空鏡真是太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