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關於2021年《創新中國》紀錄片觀後感三篇

觀後感1.39W
創新是科學房屋的生命力。人生需要深入地進行創造,甚至創新,開闢人生的豐收景象。那麼看了《創新中國》後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2021年《創新中國》紀錄片觀後感三篇,以供參考。
關於2021年《創新中國》紀錄片觀後感三篇

關於2021年《創新中國》紀錄片觀後感

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今年中興事件引發的輿論爭議也不是一件壞事,把之前高漲的自我膨脹式的宣傳降了降溫,可以更加客觀冷靜的看待我們國家的科技實力,但絕不能因為中興一事一概否定這些年我們取得的成就。近年來,輿論界關乎中國科技實力的評價不乏極端化表達。一種聲音是,中國已為技術神話、軍事神話、網際網路神話充斥;而另一種觀點則否定中國科技的一切超越性可能,“超越美國?那是假象。”

回顧歷史,記得鄧小平復出後主抓的第一項工作就是科技工作,召開了全國科技大會,科技創新一直是我們國家前進發展道路中賴以生存的第一生產力。科技沒有國界,科技競爭不等同於戰爭,是大家都受益的,對一個國家產業的長久發展影響深遠。挑戰在前,我們更需冷靜,既看到中國科技這些年來的成就,又要坦承與世界一流的差距,繼續努力。還是那句話,“實事求是”,這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顛撲不破的實踐指引。逢迎挑戰,更應如此。

這幾天觀看的《創新中國》關注我國最前沿的科學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熱點,聚焦資訊科技、新型能源、中國製造、生命科學、航空航天與海洋探索等前沿領域,用鮮活的故事記錄當下中國偉大的創新實踐。在這部紀錄片中,全程擔任解說的就是AI,主創團隊用AI分析重現了已故知名配音演員李易的聲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動能。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以來,中國不斷在開展創新驅動戰略,強調創新驅動戰略對中國的重要性,讓每個老百姓切實的感受到創新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與影響。在紀錄片呈現的故事中,創新,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激動人心,有時候,堅持比創意更重要。

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科技競爭就像奧運會一樣,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勢專案。美國在晶片和作業系統領域有著絕對的領先地位,好在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差距,並且加入到了競爭行列。我國近幾年在通訊、高鐵、港口機械、民用無人機、數字安防等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另外在量子科技和人工智慧兩個決定未來科技發展的領域,我們也處在前沿水平。今年7月份,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的科技產業戰略已被系統提上日程。

關於2021年《創新中國》紀錄片觀後感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就,《創新中國》就是一部講述中國最新科技成就和創新精神的紀錄片,通過觀看此片,對創新頗有感觸。它將我國最前沿的科技突破及最新潮的科技熱點一一展示出來,比如中科院院士等科技領軍人物對科技發展的探尋,順豐快遞員學習無人機駕駛技術,中石化開發的新型能源,生物航空燃料,華大自主研發的基因測序儀打破國外壟斷,同時還涉及到大量的最新科研成就,比如基因編輯技術,光量子計算機,智慧製造,中國空間站計劃,距骨植入手術,世界首例3D列印等等。

創新讓我們有了方向,讓我們有了更大的底氣,從航天航海到生命科學,從中科院的院士到企業從業人員,在每一個或陌生或熟悉的領域,他們都用實際行動和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主動接受新鮮思想,自主創新相信創新的力量,並且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緊跟時代的步伐,保持敏銳的洞察力,順應發展,找準方向,走在前列,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向未來。創新無價,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走得更高,飛得更遠。

創新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項項新技術的發明,一件件創新產品的出現,正在方便我們的生活,豐厚我們的財富,加速我們的發展。創新無處不在,創新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高速行業也有不少創新者,前不久獲得2018年x大工匠稱號的省高速石安管理處韓長養護工區的劉少偉就是一個創新能手。他一直把研發,養護新裝置,新技術作為自己不懈的追求,劉少偉經常和同事們說,養護工作僅僅靠吃大苦,流大漢是不夠的,發現問題就是成績,解決問題就是創新。他發明的一款掃路機替代了人工清撿路面上的大塊垃圾,既安全效率也高。他是我們行業學習的楷模。

華為的創始人、總裁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句話:“中國13億人,每個人做好一件事,拼起來就是偉大祖國。”作為一名收費員,我要不斷的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善於觀察和思考,對每一件事情,認真對待,一絲不苟,高標準嚴要求,努力做到最好,在崗位上不斷創新,勇於超越自我,當我們每個人都能創新,把自己從事的行業做的更好,更強的時候,我們偉大祖國也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關於2021年《創新中國》紀錄片觀後感

習總書記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孕育興起,正在深刻影響世界發展格局,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看了紀錄片《創新中國》後,我對創新的認識更加深刻。

《創新中國》講述了中國最新科技成就和創新精神,它將我國最前沿的科技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熱點一一展示,聚焦資訊科技、新型能源、中國製造、生命科學、航空航天與海洋探索等前沿領域,用鮮活的故事記錄當下中國偉大的創新實踐。它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科技的飛速發展,同時也讓我們瞭解到國家在大眾未知領域的成就與驕傲。

從順豐快遞員學習無人駕駛技術到中石化開發新型能源——生物航空燃料,從華大自主研發基因測序儀打破國外壟斷到幾百位志願者體驗“天宮一號”六個月,從航天航海到生命科學,從中科院院士到企業從業人員……在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領域,創新者用實際行動和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敢於創新、勇於開拓,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向未來。而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國家才能不斷髮展,不斷強大。

看著這些充滿激情活力、才思不竭的創意,感受那種聞雞起舞的幹勁和永無止境的追求,我忽然感到恐慌,因為現在身邊到處是模仿、抄襲和剽竊。一首歌曲,用別人的曲子和自己的歌詞,美其名曰借鑑;一個電視節目,二話不說拿來即用,竟然火爆異常;一篇論文,七拼八湊甚至大面積抄襲,從學生到教授,何其觸目驚心;一款電子產品,推出不久即被山寨,可謂防不勝防……我們可以模仿、借鑑,但要想真正變得強大,就必須創新。安於現在,習慣跟隨,必將永遠落後於人,甚至失去創新的能力。

作為新時期的領導幹部,我們必須要有創新精神,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一要樹立創新意識。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勇於衝破枷鎖,在探索中不斷突破;要把創新精神貫穿工作始終,敢於突破傳統,敢於大膽嘗試。二要掌握創新方法。要保持思想活力,敢於打破常規的思維定勢,破除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多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思考和分析問題;要不斷提高理論思維能力,增強工作的計劃性、預見性和決策性,樹立正確的發展思路。三要明確創新方向。創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以新的思維、方式及載體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工作的創新必須基於解決實際問題、推動事業發展,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