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災後鄉鎮調查報告7篇

調查報告包括了調查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重要資訊,調查報告是調查研究的最終成果,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和可靠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災後鄉鎮調查報告7篇,感謝您的參閱。

災後鄉鎮調查報告7篇

災後鄉鎮調查報告篇1

為了全面掌握我鎮農業產業發展現狀,探索出適合我鎮群眾發展農業產業的路子。最近鎮政府組織鎮村幹部深入村社農戶家中,就我鎮當前農業投入及產出情況做了詳細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各類農作物投入與產出的調查情況:

這次農作物調查,我們主要對當前群眾種植面積最大的蘋果、小麥、西瓜、玉米和洋芋等作物進行調查,涉及全鎮19村部分農戶,採取隨即抽樣入戶的辦法進行。通過調查,得出以下結果:

(一)蘋果業。我們隨即對抽取的8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蘋果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既有川區的又有區的,以川區群眾為主,畝產量從000市斤到70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為6062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農藥、水費、化肥、套袋、地膜、零工費及其他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為2120元,最低為11元,平均為畝投入資金1904元。按照調查資料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蘋果成本價格為1904元÷6062斤/畝=01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2畝果園計算,畝投入資金為4404元,則每斤蘋果成本價格為4404元÷6062斤/畝=07元,按蘋果市場銷售價12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低於產出,蘋果成本價低於市場價格047元,每畝蘋果除人工費淨收入為2849元。

(二)冬小麥。我們仍隨即對抽取的8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小麥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既有川區的又有區的,以區群眾為主,畝產量從400市斤到6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為42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農藥、籽種、化肥及其他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為12元,最低為8元,平均為畝投入資金110元。按照調查資料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小麥成本價格為110元÷42斤/畝=024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8畝農作物計算,畝投入資金為7元,則每斤小麥成本價格為7元÷42斤/畝=162元,按小麥市場銷售價06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小麥成本價高於市場價格097元,種植小麥每畝要虧本41270元。

(三)西瓜類。我們對隨即抽取的4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西瓜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既有川區的又有區的,以川區農戶為主,畝產量從4000市斤到60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為00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地膜、農藥、籽種、化肥、水費及其他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為元,最低為27元,平均為畝投入資金200元。按照調查資料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西瓜成本價格僅為200元÷00斤/畝=006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000元,每個勞動力年管理畝西瓜計算,畝投入資金為1986元,則每斤西瓜成本價格為198690元÷00斤/畝=06元,按正常西瓜市場銷售價0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西瓜成本價高於市場價格006元,種植西瓜每畝要虧本0元。

(四)玉米類。我們隨即對抽取的6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玉米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既有川區的又有區的,以區農戶為主,畝產量從800市斤到1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為1017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地膜、農藥、籽種、化肥幾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為220元,最低為1元,平均為畝投入資金17470元。按照調查資料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玉米成本價格為17470元÷1017斤/畝=017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8畝農作物計算,畝投入資金為7997元,則每斤玉米成本價格為7997元÷1017斤/畝=078元,按玉米市場銷售價06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玉米成本價高於市場價格018元,種植玉米每畝要虧本18元。

(五)洋芋類。我們隨即對抽取的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洋芋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全為區,畝產量從20xx市斤到40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為2600市斤;投入資金主要是化肥,畝投入資金最高為102元,最低為60元,平均為畝投入資金864元。按照調查資料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玉米成本價格為864元÷2600斤/畝=00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8畝農作物計算,畝投入資金為7114元,則每斤洋芋成本價格為7114元÷2600斤/畝=027元,按洋芋市場銷售價02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洋芋成本價高於市場價格007元,種植洋芋每畝要虧本182元。

按照上面調查結果,農作物投入低於產出的只有果品產業,其他農作物計算人工費的話,全部要倒貼資金,因此我們只有依託區域優勢,實施農業反哺第三產業,大力發展果品這一支柱、富民產業,才能真正使群眾走向富裕。

二、當前我鎮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現狀

近年,我鎮充分發揮優勢,塊帶結合,基地示範,大力推進了果品這一支柱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快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可持續增長。截至目前我鎮果園面積已達14萬畝,其中掛果面積達到6000畝,果品年收入000萬元,人均果品收入177元,佔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0%,果品產業已真正成為農民持續增收的主導產業。在果品這一支柱產業的帶動下,我鎮農業產業化已初具規模,主要表現在:

(一)農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產業化格局趨於合理。近年我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從20xx年開始到20xx年,新植果園面積以每年平均000畝的速度增加,現在川區8村實現果園化,東樑細灣、常坪等村社也基本實現果園化,今年依託老林整村推進,高標準建成XX西農業示範園區,至目前全鎮果園面積14萬畝,套袋4000萬隻。全植已形成以川區為主、輻射帶動東,大力培育下西的果業發展格??

(二)大力發展無公害果園,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我們加快XX河流域萬畝果品優質生產基地建設,已建成綠色標準化生產示範園000畝,其中省、市認定無公害果園面積1000畝,我鎮果品的主要向生產標準化、綠色化、無公害化方向發展。我們將全面提升果品市場競爭力,使XX蘋果能真正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災後鄉鎮調查報告篇2

根據《關於做好全省鄉鎮財政隊伍建設調研工作的通知》(鄂財函[20xx]134號)檔案要求,我辦鬆滋調研專班從6月10日開始對鬆滋市基層財政所進行了調查研究。調查物件涉及鄉鎮財政所所長、副所長、在職在崗普通幹部、改革分流人員、離退人員、提前退養人員,鄉鎮黨委、政府領導,鬆滋市局預算科、農村財政管理局、監督局、人教科、調研科等負責人。調研方法主要採取系統資料統計分析、分類定點重點剖析、座談會面對面交流、典型案例分析、同類比較分析、公共財政績效評價分析、行為學分析等。

調研基本結論:

(1)鄉鎮財政幹部成為農村綜合配套改革的買單者。農村稅費改革後,鄉鎮機構合併、人員分流,其後實行鄉財縣管,財政所、經管站合併,並按50%的比例分流人員。合併後的財政所確定為鄉鎮事業單位,承擔了鄉鎮黨委、政府不直接辦理之外的所有公共事務;財政所幹部不是公務員,也不是參公人員,其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同企業一樣,自己掏一半、單位買一半;既不能從行政上提拔,也不能在財政內部調動;工作量對比改革前增長一倍,在惠農政策一項接一項中再增加一倍。分流下崗人員,如同普通工人一樣,四出找工作再就業或自己創業,其中素質高的約60%有了著落,40%的人員成為不穩定物件。

(2)“六個關鍵詞”概括鄉鎮財政幹部現狀。無論是在崗職工還是分流人員,目前的思想狀況、工作狀況、對未來的期待,可以用“六個關鍵詞”來概括:

失落——不知“我是誰”;

頹喪——“我心傷悲”;

困惑——明天是否有太陽;

感恩——我以我心獻財政;

呼籲——鄉鎮黨政領導訴真情,為財政所幹部撐起一把保護傘;

吶喊——千萬不要把我拋棄!

(3)鬆滋市動用一切資源維護了基層財政隊伍的基本穩定。自改革開放以來,鬆滋財政各項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全國的前列,並以其特有的財政文化先後獲得全國預算外資金管理“鬆滋模式”榮譽、全國財政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財政系統新風頌基層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等殊榮,財政隊伍整體素質較高、集體榮譽感強、團隊管理理念先進。因此,鬆滋市委、市政府及社會各界對財政從政策制度、輿論支援、預算安排、人文關懷等各方面傾斜了鄉鎮財政改革,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資源維護了基層財政隊伍的.基本穩定。

(4)財政所職能定位不清、幹部身份不明、事權大於財權的現狀導致鄉鎮財政暗流湧動、危機四伏。事權無限大與經費無保障、責任無限與地位最底層、持續的無償付出與長久的無望期盼將導致基層財政執行系統的崩潰。

災後鄉鎮調查報告篇3

鄉鎮衛生院院長是衛生院最高行政領導人,是衛生院的法人代表,衛生院院長在上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領導下,被授權負責衛生院全面的行政和業務管理工作,對衛生院重大問題行使最終決策權。筆者就我縣衛生院及衛生院院長相關情況進行了部分調查,現就該情況作初步淺顯的概述。

一、調查基本情況介紹

xxxx地處九嶷山東麓,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境內山、丘、崗、平區相互交錯,以山地為主,是典型的山區縣,轄15個鄉鎮,其中包括10個辦事處,總計人口36萬餘人。境內轄25個鄉鎮(辦事處)衛生院。衛生院院長23名,23名衛生院院長中,大專以上學歷18人,醫學專業出身23人,執業助理醫師資質以上xxxx人,其中主治醫師以上資質3人,幹部身份7人,女性院長3人;年齡結構:30-40歲14人,40-50歲8人,50歲以上1人;院長曆任時間:10年左右及以上7人,10年內,斷續不計,14人。

二、傳統衛生院功能模式對衛生院院長的客觀影響。

傳統衛生院院長的主要職責受到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以及後來市場競爭經濟的深入影響,衛生院的主要功能及其職責也發生變化。傳統衛生院院長的認定基本上是受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直接任命,其中主要職責與衛生院的功能性質直接相關。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衛生院屬於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註定了衛生院要以經濟效益為主、社會效益為輔的功能模式,同時兼顧國家衛生政策;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受到經濟潮流及競爭市場的衝擊,衛生院面臨倒閉、破產、改制的境地,衛生院出現以租賃、轉讓、承包、科室外租等多種形式辦院,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各式各樣的經營管理模式充斥醫藥市場,雖然某種程度上給衛生院帶來了發展,但是收效甚微,只是出現極少數的活力勢頭,絕大部分衛生院依然是食不果腹、衣不遮體;但是也呈現了一批所謂的成功院長人士與成功經驗,不過此時的衛生院公益性質發生改變,群眾就醫用藥受到極大負面影響,以藥養醫、大處方、亂檢查以及某些惡性競爭,不僅導致衛生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進一步導致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日趨嚴重。這給後來的醫改帶來了巨大的考驗,甚至後來廣大的群眾對醫藥體制改革出現了觀望與期待的心理思維。

如此之下的衛生院院長主要職責,除了應對國家相關衛生政策外,主要轉變在抓醫院管理以促進醫院經濟效益,即以創收為主,所謂的創收能人,成為了衛生院的“領頭羊”,而堅守在大多數偏遠山區、規模較小的衛生院院長成了新時代的“活雷鋒”,形成了一面是經濟建設的楷模、一面是精神文明守候的榜樣,兩大陣營的出現,形成了衛生院發展極其不合理、不科學的格局。此種格局的出現,主要有來自國家體制的影響,也與部分地方因素有關。

三、公益性為主導下的衛生院功能轉換對衛生院院長的影響。

近年來,受到國家新的醫改政策影響,所有醫療機構均需迴歸其公益性、迴歸政府主導、迴歸服務百姓為主。國家實施全面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一系列“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醫改政策下,帶動了衛生院的補償機制、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的轉變,也進一步影響到衛生院院長的角色定位及衛生院的功能定位,同時也影響到基層衛生院院長的個人思維,甚至極大的影響到衛生院院長的走向,即所謂的何去何從。新形勢的衛生院,需要從事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的功能,使得衛生院的出發點與傳統管理模式發生巨大轉換。衛生院院長的主要職責也與以往不同,不僅是行政上的管理者,還要兼顧財務、人事、醫改新政等工作職責,責任性與風險性增加,觀念也需日益更新,諸如衛生院的人事改革、績效報酬制度改革、硬體軟體建設、公共衛生服體系、鄉村衛生一體化、新農合等等工作均需兼顧,在某種程度上,給衛生院長帶來巨大的思想壓力與工作負荷。

同時,在“公立醫療機構公益性大旗”之下,對公立醫療機構將採取“由政府合理確定人員編制、工資水平、經費標準,明確收支範圍和標準,藥品、器械、裝置由政府集中招標採購,按國家規定核定的基本建設、裝置購置標準投入”等等系列管理措施。這樣,院長們的人權、財權、物權,幾乎全部沒有了,這些權力的行使需要請示相關主管部門的領導,那麼院長們如果希望自己的醫院能夠獲取更多的資源,怎麼辦?靠好好經營醫院來賺錢是不可能的了,因為是公益性的,不能賺錢,那麼就只能靠公關主管部門了。這種情況下,院長們需要天天圍繞著那些擁有資源分配權的部門領導,比如撥款是採取標準的下限還是上限,也許會通過談判交流等非科學、不合理手段方式。如此之下,將會出現難以預測的不良結果,這樣一來,可能就毀掉了一批院長。因為院長本來應該是好好經營醫院,提高醫院市場競爭力的,而在這種制度設計下,他不得不成了一個“公關院長”。這種體制下的管理與經營模式不得不引起相關部門的深思,如何預防與打擊不良行為,以及如何面對諸如道德、法律、輿論方面的壓力,亦將成為相關人員研究的課題,諸如這些,也給衛生院及院長帶來考驗與壓力。

四、影響衛生院院長的其他要素。

1、人事問題。衛生院需要發展,關鍵在於人才。人才的合理選擇以及人事制度改革在當前受到考驗。以往個別通過關係化、人情化、私下協議化的人事制度,將受到衝擊;同時諸多在同等條件下,長期工作在艱苦與特殊崗位的衛生人才隊伍,包括衛生院院長,也隨之浮躁起來,開始尋求更趨於合理、合情、平等、適合自我發展的崗位。這樣不僅是醫改體制需要,也是人性本身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需要與政府職能部門執政的需要。如此,將打破以往人事格局,進一步向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人事制度建設框架邁入,有利於人才的選拔與應用,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諧建設。否則,將成為社會一個不穩定、不和諧的因素,而導致不良的後果。

2、衛生院硬體建設。由於行政區劃的不合理性與缺陷性,導致一大批辦事處衛生院建設一度滯後,該些衛生院的房屋等硬體,均還處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甚至部分衛生院房產都缺失;在再次建設方面,受到行政區劃、審批許可權、財政投入、人員辦事效率等影響,衛生院所謂硬體建設再度成為歷史遺留問題,甚至歷經多年的建設專案一度再拖,成為人們茶餘飯後關注的焦點,同時也極大的消極了衛生院的積極性。硬體建設的滯後,嚴重的制約了衛生院的發展,特別是辦事處衛生院,同時給衛生院職工的工作生活及當地群眾的就醫用藥帶來極大的困難,給醫改新政工作的深入開展帶來極大的阻礙,甚至嚴重的影響到衛生院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社會地位及形象,如此給社會增添一個不和諧的因素。如此而來,個別衛生院出現人走樓空的現象。

3、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服務的矛盾。基於目前在硬體、軟體平臺建設、人員人事調節、績效考核體系、財政投入、報酬分配機制等方面未趨健全的情況下,公共衛生服務為主的衛生院面臨諸多問題,甚至舉步維艱,加之,醫療服務在傳統觀念中根深蒂固,在部分領導層及群眾眼裡仍然視為衛生院主要工作目標及主要服務方向,如此而來,一是加大了公共衛生與醫療服務的相互矛盾,孰輕孰重難以抉擇;二是同時兼顧時,但是受到上述因素影響,甚至一事無成,公衛與醫療都沒做好;三是反而增加衛生院壓力與思想包袱,甚至打擊了衛生院工作的積極性與上進心。

4、諸如收入待遇偏低、職工子女教育及家屬安置問題、人事編制不合理、職工個體因素及素質、人員隊伍的內部矛盾、地理區位、地緣人文基礎、多重部門的重複管理等因素,也一時困擾衛生院及衛生院院長,這些問題也將長期存在,併成為制約衛生院發展的一道道難題。譬如待遇過低、子女家屬問題的影響,導致部分衛生院特別是小衛生院職工出現跳槽而另謀出路。

五、相關建議。

1、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第一要素,建立健全衛生院及衛生院院長人才選拔應用機制至關重要。

制定人才長遠培養計劃、按照國家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及黨和國家新時期的用人機制,力爭做到德才兼備、不拘一格用人,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大力培養與應用相關特殊特長人才,建立人才引進與交流機制,建立人才資訊平臺庫,建立一套合理科學的人才選拔聘用機制,杜絕任人唯親,注重任人唯賢,給想做事、能辦事的人創造良好環境,充分發揮人才在專業服務、經營管理等方面的作用。由於醫療衛生工作,是具專業性、技術性、創造性均很強的行業,同時需要兼顧專業與服務、專業與管理、專業與效益的有機協調。正所謂:“用人所長,天下無不可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無可用之人”。

2、把開展對基層衛生院建設與衛生院長的科學實際調查作為一項長期制度。調查與研究相關工作事實,以便應對策略的完善。加強人員及衛生院院長的平等互相交流、上下交流以及對外交流,建立與完善院長交流學習的平臺;適時開展建設“衛生院發展論壇”“院長論壇”“院長精英管理俱樂部”活動,為衛生院注入新的活力,以提高衛生院院長的工作熱情,同時給更多的年輕人有學習進步、交流應用的機會。

3、切實發揮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與領導作用。主管部門應當更進一步擔負起部門職責與義務,切實調查研究衛生院發展工作,切實為下屬部門積極謀劃,切實提高工作效率與辦事質量,切實加強自我內部管理建設,整合部門資源,形成有效合力,切實為衛生院的發展提供政策指導、資金保障、硬體投入、人才引進、管理經驗、制度建設等,發揮真正的主將作用,樹立良好的工作形象,以減輕衛生院院長的思想顧慮與工作壓力。以至於,從上到下形成一股繩、一股勁,一種魄力,打造衛生系統的“精氣神”,從而有效的提高衛生系統的社會影響力。

4、加強對衛生院職工及衛生院院長的人性關心與愛護,解決好他們最直接、最關心、最突出的問題。思想政治上多教育、生活工作上多照顧、輿論宣傳上多引導。給基層一個獻言獻策、可言可諫、輿論督導的平臺,以利於溝通交流,也是實踐群眾路線的工作需要。

5、加強衛生院院長自我修為。加強對黨紀國法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的思想覺悟,加強各種規章制度的學習,提高法制的認識,熟悉黨的衛生方針、政策,具有較高的政治堅定性和理論成熟度,;提高對國家醫改政策的學習、理解與領會能力;堅持衛生院是政府主辦的具有公益性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基本性質不變,把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得利益作為首要責任,切實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堅持理性開支、厲行節約、勤儉辦院的原則等等。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永遠是創新發展的關鍵要素。學習與借鑑各地區、各行業、各部門的先進經驗,結合自我實際,不斷完善自我缺陷與不足。

六、小結

醫療衛生工作是關乎大眾民生的工作,需要政府與社會的積極參與。鄉鎮衛生院的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積極引導,更離不開廣大醫務人員的努力奉獻,鄉鎮衛生院院長作為基層醫改的領頭人,主管鄉鎮衛生院全面工作的當家人,隨著醫改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以及社會主義民生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因此對於衛生院院長的要求以及影響也越來越深遠。同時對於新形勢下鄉鎮衛生院院長崗位的研究與思考,將成為我們的一大重要課題。相信在黨和國家一系列務實政策之下,鄉鎮衛生院的前景非常樂觀,人民群眾的健康幸福指數日益提高,鄉鎮衛生院院長的走向與動向也更趨於科學合理。我們將拭目以待。

災後鄉鎮調查報告篇4

一、目標任務

年內各鄉鎮至少建成一個“千村美麗”示範村;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農村環境衛生髒亂差面貌得到有效改觀;解決1.7萬人的飲水安全,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3%以上;硬化道路158公里,100%行政村通水泥路或瀝青路;加快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已開工社群一期工程7月1日前建成投運,年內入住率達到80%以上,已開工社群二期工程和新建社群年底前建成投運,年內入住率達到50%以上。

二、工作進展情況

(一)新型農村社群建設。

1、一期工程基礎設施配套規劃設計。至目前,泉山鎮、西渠鎮已完成規劃設計和工程招投標,蘇武等4個鄉鎮社群已完成基礎設施配套規劃設計,進入招投標環節,紅沙樑鄉等9個鄉鎮社群正在進行規劃設計。

2、二期主體工程和新建社群規劃設計。泉山鎮、西渠鎮已完成二期主體工程規劃設計和招投標,蘇武等3個鄉鎮已完成規劃設計,進入招投標環節,蔡旗等10個鄉鎮社群正在進行規劃設計,重興鄉、東湖鎮2個新建社群正在進行規劃設計。

(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

縣上制定下發了《民勤縣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和《民勤縣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考核辦法》,確定每月10日、25日為全縣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清潔日,各鄉鎮、村、村民小組明確專人負責組織鄉村幹部、居民群眾對重點區域、重點路段集中進行清理、清掃;各垃圾點垃圾至少每10天集中清運1次,確保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常態化。

(三)“千村美麗”示範村建立。

各鄉鎮按照“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便利、村容村貌潔美、田園風光怡人、富民產業發展、村風民風和諧”的目標要求,確定永安村、沙灘村、蔡旗村、扎子溝村、下案村、五星村、八一村、上雷村、王和村、新糧地村、拐灣村、紅牆村、二分村、團結村、上王化村、號順村、雨聖村、正新村、天成村、麻蓮井村、花兒園村等21個村為__年“千村美麗”示範村。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社群入住報名率偏低。據摸底統計情況看,除蔡旗沙灘社群入住報名率為82.1%外,大部分鄉鎮社群入住報名率均在10%—40%之間,部分鄉鎮在宣傳動員上方式單一、創新不夠,群眾發動不足。收成、雙茨科、蘇武、大壩、紅沙樑、夾河、薛百等鄉鎮入住報名率均在20%以下。

二是部門爭取專案資金力度不夠。__年,除建設局爭取到位公共租賃住房專案27314.4萬元、農村危舊房改造專案4169.35萬元、發改局爭取到位易地扶貧搬遷專案2149萬元、交通局爭取到位專案資金400萬元、__爭取到位扶貧整村推進專案129.5萬元、環保局爭取到位環境連片整治專案資金120萬元、財政局爭取到位一事一議專案121.3萬元、文體局爭取到位文化廣場專案50萬元、體育健身中心建設專案20萬元、民政局爭取到位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專案33萬元外,其它相關部門均未爭取到支援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專案資金。

三是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普遍存在注重主幹道路沿線、鄉、村所在地等面子上的整治工作,而對莊前屋後、渠道內外、鄉村道路等一些死角區域基本停留在“治髒”層面,整治力度不夠,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長效管理機制和常態化的工作格局還沒有形成。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加快新型農村社群規劃設計進度。各鄉鎮要於3月底前完成一期工程基礎設施配套、二期主體工程和新建社群的規劃設計、工程招標,4月初動工建設。確保已開工社群一期工程7月1日前建成投運,組織農戶搬遷入住,年內入住率達到80%以上;已開工社群二期工程和新建社群7月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10月底前完成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年底前建成投運,年內入住率達到50%以上。

二是要加大新型農村社群農戶入住報名的宣傳動員工作力度。

縣電視臺、資訊中心要定期採訪報道入住社群農戶,記錄入住新房群眾的日常生活,通報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進展,製作專題節目,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專欄播出。各鄉鎮要組織幹部進村入戶、集中召開宣傳動員會議、組織實地觀摩等形式,通過耐心說教、正面引導,宣傳社群居民生產生活方式和精神風貌的深刻變化,提振群眾購房信心,做好社群住房認購報名工作,切實提高入住報名率。

三是要加強溝通銜接,形成建設新型農村社群的工作合力。各相關部門要與鄉鎮加強溝通,主動靠前服務,做好工作銜接。要進一步加大專案爭取力度,尤其是__年未爭取到支援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專案資金的相關部門,要確保完成當年分配任務。要超前謀劃,抓緊做好專案施工前期準備工作,嚴格按照鄉鎮社群建設進度,配套實施專案,全力支援新型農村社群建設順利推進。

四是健全管理機構,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各鄉鎮組織成立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本轄區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的領導,確保組織、人員、經費、任務、措施“五落實”,形成__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村、村民小組要明確專人負責組織、督促、指導轄區內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五是確定集中清潔日,形成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常態化。確定每月10日、25日為全縣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清潔日,各鄉鎮、村、村民小組要明確專人負責組織鄉村幹部、居民群眾對重點區域、重點路段集中進行清理、清掃。各垃圾點垃圾至少每10天集中清運1次,確保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常態化。

六是健全日常管理制度,鞏固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成果。各鄉鎮、村、村民小組要建立完善的衛生管理制度,把環境衛生管理納入村規民約。落實轄區內主幹道路沿線、機關單位、商業門點、村民房前屋後“三包”責任制,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日產日清、集中堆放、統一填埋等各項管理制度,鄉村社要確定專兼職環境衛生保潔人員,健全相應的考核管理制度,實行定人定崗定責定區域的辦法,落實環境衛生清掃保潔任務,以規範化的制度來推進和保障環境整治工作。

災後鄉鎮調查報告篇5

尤魯鄉林業工作始終堅持“青山富民、小康社會”的指導思想,積極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低產林改造等林業重點工程,加大植樹造林和資源保護力度,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林業產業發展,使全鄉林業工作進入持續、高效、良性發展軌道。

一、林業現狀

1.造林成效顯著,森林覆蓋率繼續提高。

我們鄉完成長期護林9萬多畝,造林13.9萬畝,封山育林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6.7%。通過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和森林經營水平的不斷提高,全鄉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逐年增加。森林植被總量迅速恢復和增加,森林質量明顯提高。目前全鄉林業用地面積23.6萬畝,佔總用地面積的65.83%。全鄉生態環境、生活條件、工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

2.林業產業體系初具規模,發展潛力不斷增強

在穩步推進林業生態體系建設的同時,加快林業產業體系建設,堅持生態建設與產業建設齊頭並進,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和產業建設生態化的要求,依託林業重點工程,堅持以核桃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戰略,為全鄉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3.依法治林得到加強,森林動植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以來,我鄉天然林資源得到了全面有效的保護。森林行政資源管理步入正規化、制度化、規範化軌道,森林警察嚴厲打擊和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近年來,沒有發生重大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和惡性林政案件,大量動植物存活繁衍,林區公共秩序良好。

4.大力支援林業建設,科技興林成效顯著

在科技興林方面,為了保證各項工程的順利實施,我鄉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廣和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堅持適地適樹,採用科學合理的造林模式,不斷提高造林效果,促進林業效益的有效發揮。

5.專案管理已形成科學、規範、合法、有序的模式體系

在各項林業工程的建設和管理中,我鄉積極加大林業工作的規範化、標準化程序,確保各項工程高標準、高質量的順利實施,確保全鄉林業持續、健康、高效、穩定發展。近年來,我鄉所有重點林業專案都順利通過了上級部門的驗收。通過檢查,各級檢查組一致認為,各級領導重視我鄉各項林業工程的實施,實施情況良好,資金管理有序,政策落實,工程效果顯著,人民滿意。

二、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1.林業產業化建設滯後

全鄉林業產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結構不合理、特色林業經營集約化、加工初級化、林業經濟效益和生產力低下。特別是我的家鄉有很多山區。農民靠山吃飯,山不發財。森林沒有產業的現象依然存在,林業產業化建設滯後。

2.投資仍然不足

目前,雖然我鄉林業投資逐年增加,積極爭取國家對生態建設的投資,但工程造林的配套資金仍難以滿足基礎設施、自然災害、科技推廣等生態建設的需要。生態建設的投資渠道還比較單一,全鄉林業投資機制還處於起步階段,林業投資與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3.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現代林業注重林業科學技術的內容。雖然我鄉在林業科技培訓和新品種推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於基礎設施、資金投入、造林條件等各種因素,林業科技含量不高,林業科技水平與現代林業發展差距較大。

4.林業和畜牧業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由於我鄉多年來護林方式單一,群眾思想觀念有待進一步提高,雖然我們在封山禁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林業生態建設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整體利益與地方利益之間的矛盾仍然突出,同時也存在管理不力、基層隊伍薄弱等問題。解決林牧矛盾的任務十分艱鉅。

災後鄉鎮調查報告篇6

重點對舊縣、白砂、臨城、湖洋、稔田、下都等6個鄉鎮2個村(居委會)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並召開了有鄉(鎮)主要領導參加的座談會,聽取彙報,廣泛徵求意見。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況

__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鄉(鎮)、村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建立“環境優美鄉鎮”為載體,以開展“家園清潔行動”為重點,按照農村“管網通、溝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彙集汙水、集中無害化處理”的工作思路,集中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農村環境衛生面貌明顯改觀,綜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領導重視,不斷夯實工作基礎。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各鄉(鎮)、村和相關部門迅速行動,及時成立了“家園清潔行動”領導小組,抽調人員,組建專門工作機構,並層層分解工作任務,逐級夯實工作責任,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村莊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將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列入縣對鄉鎮目標管理考評內容,編制了上杭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制定了農村垃圾清運和集中衛生填埋機制,建立健全了鄉鎮水質交接斷面責任制,全面推動生豬養殖業汙染綜合治理等,確保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有章可循、有效開展。

(二)宣傳造勢,形成良好輿論氛圍。

通過懸掛橫幅、宣傳欄、廣播電視、散發宣傳資料和健康教育手冊等形式,廣泛深入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大力宣傳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重要性,提高了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群眾的公共衛生意識,使以開展“家園清潔行動”為重點的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較好地推動了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深入持久開展,為建立“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營造了良好氛圍。

(三)加大投入,基礎設施逐步改善。

__年以來,為提高鄉(鎮)、村兩級“家園清潔行動”工作積極性,縣政府出臺“以獎代補”政策,對列入縣垃圾治理試點村,經有關部門按照《福建省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垃圾治理驗收試行標準》要求驗收合格以上的每村補助2萬元,對列入為民辦實事專案的行政村垃圾填埋場建設,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的每村補助5萬元。截止__年0月份,縣財政共下撥補助資金約270萬元,爭取省、市級資金補助500萬元。農村“家園清潔行動”試點鄉(鎮)、試點村按照“百戶一池、百米一箱、千人一員、每員一車”的標準配備了垃圾收集池、垃圾箱、保潔員和手推車等。__年,全縣78個家園清潔行動試點村設定了22507個垃圾桶,__年起,對實行垃圾收集收費制度的古田、南陽、蛟洋、白砂、臨城、才溪、官莊、珊瑚、稔田、步雲0個鄉鎮所有行政村,按照800人以下、800— 600人、 600人以上的行政村分別聘請名、2名、3名保潔員,保潔員工資萬元人年,古田、南陽、蛟洋三個鄉鎮的工資費用按市、縣、鄉(鎮)::的比例,白砂、臨城、才溪、官莊、珊瑚、稔田、步雲7個鄉鎮工資費按縣、鄉:的比例,給予配套補助。

(四)突出重點,整治效果較為明顯。

一是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各鄉(鎮)、村開展以垃圾汙染治理為主要內容的“家園清潔行動”,以治理“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房、改水、改路、改廚、改廁、改圈)為整治重點目標,組織發動群眾對村內外的積存垃圾進行集中清理,特別是對轄區內的道路河道沿線、市場、小溪、集中居住區的房前屋後多年積聚的垃圾進行重點清運。二是加快推進垃圾集中收集、焚燒和填埋。目前,古田鎮、白砂鎮、舊縣鄉、才溪鎮、蛟洋鄉、稔田鎮、南陽鎮、步雲鄉、太拔鄉等9個鄉鎮都建設了垃圾填埋場;古田鎮、中都鎮、茶地鄉、舊縣鄉、下都鄉、才溪鎮、蛟洋鄉、稔田鎮、南陽鎮、步雲鄉、太拔鄉、官莊鄉等2個鄉鎮建設了垃圾焚燒爐;廬豐鄉、藍溪鎮建設了垃圾中轉站。各試點鄉鎮、試點村都按照要求建設了相應的垃圾集中收集池,同時,古田鎮金湖村、南陽鎮黃坑村、白砂鎮軍橋村等40個行政村建設了垃圾填埋場,保證了農村垃圾“掃得起來,運得出去,處理得掉”。三是建立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試點村制訂了村規民約、衛生監督制度、衛生管理公約,實行門前三包和徵收垃圾處理費等制度措施,建立了“村監督、鄉鎮自查、縣月查”的農村垃圾治理分級巡查制度,做好農村垃圾治理巡查登記,發現問題及時發出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並要求反饋整改情況。

二、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村莊佈局規劃滯後,村容村貌不容樂觀。

一是村莊佈局規劃滯後。我縣農村大部分村莊佈局規劃不盡合理,整體佈局散亂,沒有綜合考慮排水、排汙、綠化、雜物堆放、家畜飼養等農村實際問題,存在搶佔、亂佔現象,給農村綜合整治工作帶來很大難度。二是亂堆亂放現象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後亂堆亂放現象比較突出,且不同程度存在亂倒建築、生活垃圾現象,影響了整治效果。三是綠化、美化不到位。大部分村沒有一個統一的綠化方案,借用自然綠化,沒有體現農村生態特色。四是農村飲用水普遍沒有經過無害化處理。五是城鄉結合部成為衛生“死角”。城鄉結合部經常出現衛生責任互相推諉、環境衛生無人管理的現象,導致城鄉結合部交接處往往成為環境衛生死角,長期得不到根治。

(二)工作進展不平衡,長效管理機制不夠健全。

從總體看,試點鄉(鎮)、試點村好於相對偏僻的村,經濟條件好的村好於村級經濟薄弱村,村級班子強的村好於班子渙散村。全縣已有4個鄉鎮、 4個村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工作,分別佔任務數64%、4 %。今年計劃完成2個鄉鎮、45個村莊的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和__年月2日經過環保、工商、電力等部門聯合執法後,廠主又偷接私拉電線繼續違法生產,今年3月26日縣政府又再次組織聯合執法,拆除其供電設施。徹底取締工作阻力很大。二是養殖業汙染治理難。我縣生豬養殖業量多面廣,涉及千家萬戶,尤其是大量的散養戶及500頭以下的豬場,雖建有沼氣池,但容量小,重建設輕管理現象突出,對小河、小溪的汙染治理難。豬場環評審批手續程式多,費用高,養殖戶有牴觸情緒。三是生活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難。近年來,各鄉鎮通過實施“家園清潔行動”,垃圾治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大多數垃圾填埋場堆積如山的垃圾如何有效實施衛生填埋、焚燒處理困難,極易造成環境二次汙染。

(三)宣傳教育亟待加強,群眾環衛意識急需提高。

目前,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存在上邊熱、下邊涼的現象。縣鄉兩級重視,工作力度大,但有的村組幹部積極性不高,還存在畏難情緒、信心不足、等待觀望態度,工作敷衍塞責,搞形式,走過程,缺乏主動性;廣大農民群眾長期形成的不良生產生活習慣難以改變,隨意將建築垃圾堆棄河道、生活垃圾亂扔亂倒現象普遍存在,對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活動缺乏足夠認識,“創衛靠大家”群眾性、基礎性工作難以深層次推進。

三、對推進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對策措施

(一)、明確目標任務。

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真正為民謀福利、讓民得實惠的一項民生工程,也是推進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重要載體。根據省、市相關要求,開展“家園清潔行動”的村在“__”期末要完成村莊總數的80%。目前,全縣342個村(居)委會已實施“家園清潔行動”的有4個鄉鎮4個村,仍有一半多的村還沒有開展。為此建議:縣政府把目前還未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__年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並要求村建立一套管理機制、落實保潔人員、建設垃圾收集池硬體設施且啟動垃圾處理費徵收工作。

(二)、加快新村規劃。

新村規劃是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取得長久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規劃不合理,勢必影響農村的後序建設與發展。為此建議:

一是城鄉規劃建設局要高度重視新村規劃工作,加快新村規劃編制程序。編制新村規劃要做到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結合我縣當地農民群眾發展養殖、堆放柴草及農機具等生產生活實際,綜合考慮道路、水溝、公廁、公共場所、公益事業設施、綠化美化等多種因素,注重體現人文特色和生態特色,做到高標準又實用,一村一特色。規劃實施時,城鄉規劃建設局及鄉(鎮)、村兩級要加強指導,強化服務,使新村建設科學合理,整潔雅觀。對新村規劃編制已完成的村,在實施過程中要根據變化發展了的情況及時進行規劃調整完善,以彌補規劃滯後帶來的缺失。

二是各鄉鎮政府要因地制宜對農村垃圾焚燒爐、填埋場進行科學規劃、合理選址、統籌考慮。每個鄉鎮的垃圾焚燒爐、填埋場的建設數量要根據人口數量狀況而科學設定,並經過充分論證。環保部門要加強對選址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避免產生新的環境汙染。

(三)、創新執行模式。

垃圾處理模式要堅持以農村垃圾治理為突破口,以建立農村垃圾整治長效機制為核心,以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現狀為目標,以農村人口密集區和重要流域垃圾治理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實施。為此建議:

一是在縣城和縣城近郊範圍內,可以採用“村收集、鄉(鎮)清運、縣集中處理”的模式。

二是在地理位置離城比較遠的鄉(鎮),可以採用“戶歸集、組(片)建池、村清運、鄉(鎮)處理”的模式;“戶歸集”,即農戶做好自家房前屋後的環境衛生保潔,提倡對垃圾進行分類,易降解可利用的有機物儘量返田,不易降解的垃圾歸集到垃圾池(桶);“組(片)建池”,即以村為主,組(片)或自然村為單位,按人口數量比例,選擇適合地點,建固定的垃圾中轉池;“村清運”,即村統一安排保潔人員負責村莊內道路、水溝等公共場所衛生保潔,並負責將垃圾池(桶)的垃圾清運到垃圾中轉池;“鄉(鎮)處理”,即由鄉(鎮)政府確定統一環衛人員,配備運輸工具,負責將各村垃圾中轉池垃圾清運至焚燒場或填埋場地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是邊遠地區、山區等交通不便的鄉(鎮),可以中心村為單元,採用“統一收集、就地分類、綜合處理”的模式進行處理。對個別確實無法集中處理的偏遠自然村,鼓勵推行農家堆肥方式,就地處理垃圾,實現垃圾無害化、資源化。

(四)健全長效機制。

機制既是活力、動力的源泉,又是約束的保證。建立和落實長效工作機制是搞好“家園清潔行動”的關鍵,開展“家園清潔行動”點多線長面廣,是一項高難度的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艱鉅性、動態性和反彈性的特點,僅靠緊一陣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須結合實際,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才能確保工作“不斷線”,持續深入有效開展。為此建議:

一是要建立管理機構。縣、鄉、村都必須成立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長效管理機構,配備好專職人員,明確工作職責,統一指導和管理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工作的開展。制定年度整治計劃,定期或不定期組織農村環境衛生大掃除,引導村(居)民自覺對門前佔道及亂堆亂放現象進行清理,定點裝卸農業生產用料,及時清運保潔。

二是要加快編制《__~__年上杭縣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上杭縣區域垃圾處理專項規劃編制指導意見》,並由縣人大進行審議通過。

三是要建立健全聯動互動責任體系。解決農村垃圾處理在持續方面的難題,需要建立“縣城鄉規劃建設局負責牽頭,縣直有關部門配合、鄉鎮政府負責實施,村(居)委會具體落實,村民廣泛參與”的聯動互動責任體系。

四是各鄉鎮政府要按人口比例配備村級環境衛生保潔員,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精幹的專業保潔員隊伍,明確工作職責和範圍,每天負責對生活垃圾進行清理和運送,監督和勸導村(居)民不亂倒垃圾,不亂堆雜物和亂搭蓋。制定《村級環境衛生保潔員管理辦法》和《村級環境衛生保潔員工作職責與獎懲措施》。

五是要強化考核,實行滾動式管理。縣對鄉、鄉對村要層層建立年度目標責任制、督促協調機制、動態管理制度和准入退出機制。嚴格依據“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標準,每年組織對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鄉(鎮)、村採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訪、跟蹤互查等多種方式進行驗收考評考核。經過考評考核驗收達到合格要求的鄉(鎮)、村,由縣政府給予適當獎勵補助;對未達到合格要求的鄉(鎮)、村不得參加各級文明村、衛生村、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的評選,取消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補助資格,並對相關責任人給予效能告誡。

六是要建立健全明查暗訪、民意調查、檢查評議和巡查督察機制,完善“村監督、鄉(鎮)自查、縣月查”的農村垃圾治理分級巡查制度,實行村兩委和村民代表、老年協會對保潔工作成效進行“一記二查三評四考”工作方法,即專人記錄保潔情況、群眾抽查、村民代表評議、村兩委考核,評議結果與保潔員工資獎勵掛鉤。對於出現垃圾汙染嚴重回潮的,要對鄉(鎮)、村予以黃牌警告直至追究責任領導的責任。

七是要加強村級“兩委會”班子建設,為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五)加大資金投入。

資金投入是落實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實施“家園清潔行動”的關鍵所在,應建立完善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分級負擔資金籌措投入機制,確保“家園清潔行動”持續長效執行。為此建議:

一是縣政府繼續積極爭取省、市政府對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專案資金支援補助。

二是縣政府每年在編制財政預算時專門切出一塊資金作為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專項資金,繼續實行新村規劃編制的補助政策,且對所有已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又實行了徵收垃圾收集處理費制度的村級環境衛生保潔員的工資費用按縣、鄉:比例給予配套補貼。縣城鄉規劃建設局要按照建立“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標準要求,組織力量對全縣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村級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進行一次摸底調查,根據摸底的情況和各鄉(鎮)、村財力狀況,縣財要按比例對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清運車輛及裝置購置給予補貼,做到每戶要配置一個垃圾桶,每村設立若干垃圾集中場所,配備一定數量的垃圾清運車,使鄉(鎮)、村垃圾做到集中投放、及時清運、無暴露的垃圾堆。

三是要支援有條件的鄉(鎮)、村成立民間環保機構,並設立環保專項基金賬戶,向社會募捐,多方籌措環衛經費,以保障工作運轉。

四是村民委員會要形成合理的環境衛生保潔費籌措機制。通過村民代表大會“一事一議”方式,確定每個村民、每間店鋪、每家企業每月交納的環境衛生保潔費標準,使群眾自覺參與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縣政府要儘快研究制定出臺《上杭縣農村垃圾處理費徵收管理指導性意見》,規範農村垃圾收集處理費的徵收和使用,做到專款專用,收支公開。

(六)強化綜合執法。

綜合執法是解決重點部位、重點區域環境衛生突出問題的一個有效措施,應持續開展企業、養殖業汙染物排放的綜合整治工作。為此建議:

一是要由城鄉規劃建設局牽頭,衛生、農業、國土、水利以及鄉(鎮)政府等部門緊密配合,對向河道亂倒建築和生活垃圾的現象,組織開展聯合整治行動,一抓到底,不留死角,取得實效。

二是環保部門要加大對農村工礦企業環境監管力度,強化環境保護,將工業汙染防治從末端治理逐步向清潔生產方式過渡,建設生態文明廠區;嚴格控制企業汙染物排放,推進小流域水環境整治,認真貫徹實施《福建省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一崗雙責”暫行規定》,明確責任,加大對無證“五小”、“十五小”企業打擊治理力度,尤其是在電力供應上實行嚴厲管控。

三是畜牧獸醫水產部門和環保部門要協同配合,通力合作,對去年已拆除關閉的豬場加大巡查力度,防止回潮反彈;對禁養區外的養殖場進行綜合治理,督促場主採取生態立體養殖或施行零排放養殖技術;突出抓好人群集中區域散養戶的管理,督促其限制養殖規模,達不到治理標準的,繼續組織拆除或關閉。

四是對轄區江河中的水電站要嚴格做到最小下洩流量達標要求,以助淨化水質。

五是要進一步明確城鄉結合部位的`環境衛生整治界限、職責和責任。由於城區在擴大,主次幹道在相應增加,縣環衛所或保潔公司應將管理範圍逐步延伸。按照“城區主次幹道由縣環衛所負責”的規定,應將城南琴崗路、光華路、金鑫路、新塘路、城西豐山溪東和西路等劃入縣環衛所或保潔公司負責保潔。

(七)加強宣傳教育。

提升“家園清潔行動”的工作水平,人的素質是根本。因此,各級政府要致力於正面的輿論宣傳,通過各種媒體和方式,大張旗鼓地開展宣傳活動,進一步擴大“家園清潔行動”工作的影響面,努力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增強公民“講文明、講衛生,保護環境、潔我家園”的思想意識,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為此建議:

第一要以發放宣傳單和廣播、牆報、宣傳欄等形式,進村入戶,加大“家園清潔行動”工作的目的意義措施方法的宣傳教育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衛生和健康知識的宣傳普及,引導群眾自覺保護環境,增強衛生觀念;

第二要通過制定衛生公約等村規民約,規範約束個人家庭衛生、居住小區衛生和公共場所衛生行為,對不衛生、不文明行為給予批評教育或一定的經濟處罰,並給予公開曝光,有效促使群眾規範個人衛生行為,以鞏固垃圾處理成效。同時,要通過開展評選“優秀保潔員”、“十星文明戶”、“文明衛生戶”等活動來擴大群眾的參與面和受教育面;

第三把“講文明、講衛生,保護環境、潔我家園”納入各中、國小校、幼兒園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內容,從小樹立環境衛生良好思想觀念,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第四要注重樹立和推廣典型,對在開展“家園清潔行動”工作中湧現出來的好的工作經驗、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傳推廣,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和良好的工作環境。

災後鄉鎮調查報告篇7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國家提出了很多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方針政策,現在的新農村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農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農村的環境問題卻越來越多,深刻影響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環境問題讓農村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到底農村的環境與以前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的原因又是什麼,我們究竟要怎樣對待這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市農委於7月30日至8月30日在常州市政府網民意調查一欄裡以問卷調查方式開展了常州市農村環境問題的調查,汲取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以針對今後的工作能做合理的改善。

一、調查問題分析:

1、農民的環境知識缺乏

人們對環境知識的認知程度是決定他的環境意識是否高尚的基礎。如果環境知識缺乏。不知道如何保護環境。那麼他的環境意識必然不會高尚。在調查中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來調查我市村民的環境意識。

(1)、對相關的環境紀念日的認知程度,目前已經確立的環保紀念日有10多個,我們選擇與農民和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三個環保紀念日作為調查專案:“世界環境紀念日”(6月5日)、“土地日”(6月25日)和“植樹節”(3月12日)。被調查村民中,對上述紀念日不知道的人數分別佔36.59%、17.07%和46.34%,這說明多數村民對環保紀念日不太瞭解。

此外,村民對環保紀念日的瞭解程度還與受教育程度相關。對上述紀念日回答不正確或不知道的人數中,國小及文盲所佔的比例分別為49.5%、48.8%和6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佔的比例分別只有15.1%、14.9%和7.3%。在調查中發現,村民中能正確回答“植樹節”的人數明顯多於其它三個環保紀念日。

即使在回答不正確的村民中多數人也表示知道有植樹節,而對其它二個環保紀念日,多數村民表示不清楚有這些節日。這是因為每年植樹節時在各級政府的推動下機關、團體、學校都會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而在其它環保紀念日時幾乎沒有任何活動。

(2)、對“工業三廢”及其危害的認知程度。工業三廢指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這些廢棄物如果超標排放就會汙染環境。而且在環境中還會發生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而產生新的汙染物。對生態環境、農業生產、人畜健康造成危害。

“工業三廢”是報刊、雜誌、電視、廣播中出現頻率最多的詞語之一。但是。當我們在調查問卷中問哪些是“工業三廢”時,在被調查者中回答完全正確、不完全正確和完全不正確的分別佔31.71%、31.71%和36.59%,而且多數村民並不瞭解“工業三廢”的危害。

(3)、對溫室效應和溫室氣體的認知程度。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這就是所謂的“溫室效應”。造成溫室氣體濃度增加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高耗能(過多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和無節制排放工業廢氣;二是森林減少,阻斷了自然界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溫室效應造成了氣候變暖,其結果是洪澇乾旱等極端氣象災害頻繁,病蟲害增多。應該說,溫室效應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而且也是報刊、電視出現比較多的詞語。但是。在被調查者中能夠正確回答燃燒秸稈會加劇溫室效應的只有33人,佔被調查人數的80.49%。

2、農民的環境行為不雅

在農村,農民的環境行為直接關係到農村的環境狀況。在調查中我們看到下列有關的農民環境行為問題:

(1)、如何處置廢電池?有關資料顯示。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裡能使l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鈕釦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汙染,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在對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幾種物質中,電池裡就包含了汞、鉛、鎘等多種,若將廢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隨手丟棄。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土壤、汙染地下水,從而進入魚類、農作物中。

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威脅人類健康。在調查問卷中有這樣一個題目:下列物質(廢鐵、廢玻璃、廢電池)丟棄在土壤裡,哪一項對環境危害最大?正確的答案應該是廢電池對環境危害最大。但調查結果仍有22人回答不正確,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多數村民都是隨手丟棄。有許多人雖然能夠意識到廢電池的危害。但可能僅僅是圖方便、嫌麻煩而仍然選擇了不利於環保的行動。

(2)、如何處置秸稈?現在農村有不少農民為了搶農時圖省事。將收穫後的秸稈一燒了之。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濃煙對大氣環境造成汙染,危害人體健康,甚至影響交通安全。我們在調查問卷中問:“你認為焚燒秸稈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嗎?”結果有1人勾選“不清楚”,4人回答“不會造成汙染”,兩項合計人數只有5人。可是當我們在調查中問:“你家是如何處理秸稈的?”結果大部分回答“在田地裡焚燒掉”,可見焚燒秸稈的問題比較嚴重。

(3)、如何處置廢棄的農藥瓶?廢棄的農藥瓶、農藥塑料包裝袋已經成為農村環境的主要汙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農藥殘留滲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形成汙染。威脅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甚至造成人畜、鳥類中毒。我們在調查問卷中問:“你如何處置廢棄的農藥瓶?”勾選“隨手丟棄”的26人,“隨生活垃圾堆放”的13人,佔全市被調查人數的78.7%。在我們那裡廢棄農藥瓶、農藥塑料包裝袋汙染還是比較嚴重的。

(4)、使用農藥的環保行為。農藥使用不當或濫施農藥,不僅會汙染大氣、土壤和水源,也間接和直接地威脅到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藥殘留是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的最大隱患。由於氣候變暖。害蟲猖獗,被調查者普遍反映“不使用農藥不行”。

蔬菜生產中使用農藥的安全採摘期因農藥品種、蔬菜品種、季節等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講,葉菜收穫前禁用期至少7天,茄果類、瓜類蔬菜禁用期至少2—3天。在調查中詢問:“施過農藥的蔬菜何時可採摘食用?”95.12%的被調查者能回答正確。這說明大多數農民是瞭解相關要求的。當詢問:“自己食用的蔬菜也使用農藥嗎?”結果大多數人回答“不使用農藥或很少”。

二、解決對策

通過以上調查可以看出,目前農民環保素質總體來講不高。主要表現為環保知識缺乏,環保意識淡薄和環境行為不雅。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民環境意識,改善農村環境狀況。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農村環保宣傳,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際網路等現代傳播媒介,報道黨和政府的環保政策,宣傳環保新進展新經驗,普及環保科普知識。表彰環保先進事蹟。營造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輿論氛圍。要從農村和農民的實際出發,採取靈活多樣、農民喜聞樂見的宣傳手段與形式。例如宣傳欄、環保“大篷車”、文藝演出、環保知識競賽等,突出藝術性、形象性和群眾參與性,以增強環保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堅持經常宣傳和主題宣傳相結合。

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環保部門、宣傳部門以及基層村委會要把環保宣傳作為基本工作任務。常抓不懈,同時在相關的環保紀念日(環境紀念日、土地日、植樹節等)期間開展形式多樣的主旨性宣傳活動。通過加強環保宣傳,切實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一是樹立環保新觀念,使環保成為廣大農村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環境新道德。平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種生命,維護生物多樣性;三是建立環保新文化,使保護環境為榮、破壞環境為恥的榮恥觀蔚然成風。

(二)增加農民教育機會,提升農民環保素質。

調查顯示:在食野習俗、亂堆垃圾、焚燒秸稈等非環保行為的人群中,較低文化程度所佔的比例較大,這說明農民的環保素質與受教育程度相關。由於受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對偏低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農村地區的教育機會偏少、優質教育缺失,這是造成一部分農民環保素質不高的重要原因。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增加農民的受教育機會。加強農村環保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中國小生抓起,他們是未來農村勞動力的主體。

要在幼兒園把環保知識編成兒歌和遊戲,讓孩子們在演唱和表演中瞭解環保知識;在中國小開設環保知識課。組織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環保宣傳活動。把學到的環保知識帶給社群和父母,這樣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環保教育融人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中,包括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農業汙染防治、土壤汙染防治、生態農業、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等。使廣大農民在發家致富的過程中提高環保素質,自覺保護環境和生態。

(三)建立新型農村產業模式

大力發展既節約資源又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以此作為協調解決傳統農業與環境保護矛盾的手段。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科技培訓,倡導和推進迴圈經濟提升農產品結構,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型農業產品,培育發展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

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改變過去單一種植業生產結構為農林牧副漁。生產加工為一體的複合型生態迴圈系統,提高物質迴圈和能量轉化效率。實現資源利用與環境協調發展,逐步形成物質和能量的良性迴圈建設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