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家鄉經濟調查報告7篇

調查報告報告的撰寫需要嚴謹的方法論和清晰的邏輯,以確保其準確性和可信度,調查報告包括了調查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通常用於傳達資訊或做出決策,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家鄉經濟調查報告7篇,供大家參考。

家鄉經濟調查報告7篇

家鄉經濟調查報告篇1

本人於暑假期間通過社會實踐進行實地調查,網上查詢等方式對家鄉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如下:

一:以來我縣經濟發展的特點

1、經濟規模不斷擴大。“”以來,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縣域經濟發展,通過簡政放權、分類指導、促強扶弱、重點支援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了全縣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汶上縣xx年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6%,地方財政收入分別比上年增長24%。

2、結構調整彰顯成效。近年來,各縣市都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振興縣域經濟,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著力點,力促縣域經濟協調發展。農業方面著力提質增效,推進生態農業、特色農業、新型農業建設,產業鏈條繼續延伸,產業化經營加速發展。工業方面傳統產業得到改造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獲得較快發展,工業結構已由能源開採加工為主導轉變為以製造業為主導。服務業方面積極擴大產業規模,鞏固提升傳統服務業,努力打造新型服務業

二、當前我縣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不足

1、經濟整體實力不強,我縣仍為省級貧困縣,目前在全省排名為63位,相比同市的兄弟縣市鄒城市(9位)、兗州市(22位)有很大的差距,且我縣的地方財政收入處在全省70位之後

2、產業結構不合理,沒有特色。我縣產業是典型的資源主導型產業,表現出明顯的產業結構單一特徵,產業鏈條短,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並且與其它兄弟縣市之間產業雷同嚴重,經濟主要靠煤炭拉動。

三、加快我縣經濟發展的建議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戰略轉型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證。汶上作為經濟欠發達縣,經濟總量小、基礎相對薄弱、發展質量不高,面臨著加快速度與提升質量的雙重壓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崛起,必須堅定“產業興縣”不動搖,更加註重城鄉統籌、更加註重生態建設、更加註重民生和諧,在發展中加快轉變,在轉變中加速發展,探索走出一條速度、結構與效益相統一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1、堅持以新型產業化為主導,培育轉型跨越新引擎

立足產業基礎優勢,圍繞培育高階、高質、高效產業,提升一產,優化二產,繁榮三產,加快形成結構合理、節能環保、效益良好、獨具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2、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培育新興產業。以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節能環保產業為重點,科學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強化政策扶持,加快推進新風光產業園、led、太陽能光伏元件、鋰離子動力電池等專案建設,儘快形成一批新興產業優勢技術和優勢品牌,搶佔新興產業的發展先機。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立足做優做強煤電化工、機械電子、紡織服裝三大百億產業,依託如意天容、萬發服飾、金成機械、祥遠機械等行業龍頭企業,規劃實施一批技術改造專案,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企業向研發設計和銷售服務兩端延伸,加快傳統產業向特色產業升級,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按照“科學化、集約化、市場化、產業化”要求,實施農業“六大工程”,優化產業發展佈局,加快發展一批優質、高效、精品、生態農業。

壯大大汶河現代農業、利生面業等企業規模,擴大奶牛、生豬、蘆花雞等特色養殖和山藥、白蓮藕、核桃等經濟作物的種植規模,打響生態和綠色品牌,帶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聚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抓住省加大扶持50個服務業重點城區的有利機遇,最大限度地推進服務業發展提速、結構提升和比重提高。以大運河申遺為契機,高標準規劃建設南旺運河樞紐大遺址公園,加快推進寶相宮、蓮花湖溼地公園等專案建設,全力打造以佛苑景區為核心、泉河景觀帶為軸線、運河文化旅遊區和北部生態度假區、鄉村田園旅遊區為兩翼的“一核一帶三區”大旅遊框架。加快聖澤國際大廈、中都大廈等專案建設,積極發展物流倉儲、科技資訊、金融商務等新興服務業,推動工業企業剝離非核心業務,提高新興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3、構築轉型升級平臺。

按照“佈局集中、用地集約、專案叢集、產業集聚”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園區產業佈局和功能定位,加快形成互為配套、叢集發展的產業佈局。加快縣經濟開發區機械電子產業園、紡織服裝產業園、節能產品產業園等“區中園”建設,構建“一區多園”發展格局。加快完善次丘、康驛、白石等鄉鎮產業協作區,大幅提升產業協作配套和叢集發展能力。加快聯想化工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全面拉開發展框架,不斷提升承載能力;按照“煤鹽結合,高階發展”的產業定位,採用國內外先進、綠色、環保新技術,大力發展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三大主導產業,傾力打造省內一流、特色鮮明的化工園區。

4、提高招商引資質量。

牢固樹立“突破靠產業,產業靠專案,專案靠招商”的理念,堅持招商選資,提高招商門檻,緊緊圍繞煤電化工、機械電子、紡織服裝、文化旅遊、現代農業、商貿流通等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引進一批帶動能力強、示範作用大、節能環保類大專案,全面提高招商引資成效。確保年內引進億元以上專案5個、5億元以上專案2個、10億元以上專案1個;每個鄉鎮至少新上3000萬元以上產業專案1個。

5、堅持以城鄉一體化為引領,打造轉型跨越新基??

牢固樹立“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發展理念,圍繞“儒釋聖地、生態水城”城市發展定位,加速推進城鎮化程序,全力打造跨越轉型的強力支撐。進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電、供水、供熱、供氣等設施;加快推進城區道路與環城路的互通連線,力爭實現縣城到中心城鎮二級路連線,鄉鎮之間三級以上公路連線。改善教育、文化、娛樂設施,推進綠化美化工程,確保綠化有層次、亮化有特色、美化有品位。創新城市管理方式,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擴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家鄉經濟調查報告篇2

一、我縣經濟發展的特點

結構調整彰顯成效。近年來,各縣市都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振興縣域經濟,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著力點,力促縣域經濟協調發展。農業方面著力提質增效,推進生態農業、特色農業、新型農業建設,產業鏈條繼續延伸,產業化經營加速發展。工業方面傳統產業得到改造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獲得較快發展,工業結構已由能源開採加工為主導轉變為以製造業為主導。服務業方面積極擴大產業規模,鞏固提升傳統服務業,努力打造新型服務業。

二、經濟發展的不足

2、產業結構不合理,沒有特色。我縣產業是典型的資源主導型產業,表現出明顯的產業結構單一特徵,產業鏈條短,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並且與其它兄弟縣市之間產業雷同嚴重,經濟主要靠煤炭拉動。

三、經濟發展的建議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戰略轉型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證。汶上作為經濟欠發達縣,經濟總量小、基礎相對薄弱、發展質量不高,面臨著加快速度與提升質量的雙重壓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崛起,必須堅定產業興縣不動搖,更加註重城鄉統籌、更加註重生態建設、更加註重民生和諧,在發展中加快轉變,在轉變中加速發展,探索走出一條速度、結構與效益相統一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1、堅持以新型產業化為主導

立足產業基礎優勢,圍繞培育高階、高質、高效產業,提升一產,優化二產,繁榮三產,加快形成結構合理、節能環保、效益良好、獨具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2、打造現代產業體系。

加快培育新興產業。以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節能環保產業為重點,科學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強化政策扶持,加快推進新風光產業園、led、太陽能光伏元件、鋰離子動力電池等專案建設,儘快形成一批新興產業優勢技術和優勢品牌,搶佔新興產業的發展先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立足做優做強煤電化工、機械電子、紡織服裝三大百億產業,依託如意天容、萬發服飾、金成機械、祥遠機械等行業龍頭企業,規劃實施一批技術改造專案,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企業向研發設計和銷售服務兩端延伸,加快傳統產業向特色產業升級,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按照科學化、集約化、市場化、產業化要求,實施農業六大工程,優化產業發展佈局,加快發展一批優質、高效、精品、生態農業。壯大大汶河現代農業、利生面業等企業規模,擴大奶牛、生豬、蘆花雞等特色養殖和山藥、白蓮藕、核桃等經濟作物的種植規模,打響生態和綠色品牌,帶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3、構築轉型升級平臺。

按照佈局集中、用地集約、專案叢集、產業集聚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園區產業佈局和功能定位,加快形成互為配套、叢集發展的產業佈局。加快縣經濟開發區機械電子產業園、紡織服裝產業園、節能產品產業園等區中園建設,構建一區多園發展格局。加快完善次丘、康驛、白石等鄉鎮產業協作區,大幅提升產業協作配套和叢集發展能力。加快聯想化工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全面拉開發展框架,不斷提升承載能力;按照煤鹽結合,高階發展的產業定位,採用國內外先進、綠色、環保新技術,大力發展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三大主導產業,傾力打造省內一流、特色鮮明的化工園區。

4、提高招商引資質量。

牢固樹立突破靠產業,產業靠專案,專案靠招商的理念,堅持招商選資,提高招商門檻,緊緊圍繞煤電化工、機械電子、紡織服裝、文化旅遊、現代農業、商貿流通等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引進一批帶動能力強、示範作用大、節能環保類大專案,全面提高招商引資成效。確保年內引進億元以上專案5個、5億元以上專案2個、10億元以上專案1個;每個鄉鎮至少新上3000萬元以上產業專案1個。

5、堅持以城鄉一體化為引領

牢固樹立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發展理念,圍繞儒釋聖地、生態水城城市發展定位,加速推進城鎮化程序,全力打造跨越轉型的強力支撐。進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電、供水、供熱、供氣等設施;加快推進城區道路與環城路的互通連線,力爭實現縣城到中心城鎮二級路連線,鄉鎮之間三級以上公路連線。改善教育、文化、娛樂設施,推進綠化美化工程,確保綠化有層次、亮化有特色、美化有品位。創新城市管理方式,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家鄉經濟調查報告篇3

一、問題提出

平時走在大街上,都會見到地上有一些垃圾與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於是我就作出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上網查詢資料;

2、訪問;

3、通過與別人談話中所瞭解的。

三、資料整理

經調查發現隨地吐痰和亂丟果皮紙屑的出現率最高。除了這兩項還有亂塗亂畫、破壞樹木、公物等不文明的現象。我們和二十個人訪問與談話,發現出現率最高的二項,平均每人在一天裡能見到三次,就是說十個人在一天裡一共見到六十次不文明的現象,這個數目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四、評論

走在街上,你會發現不久前還是一塊荒蕪貧瘠的土地,如今變成一座高樓大廈;不久前還是溝壑縱橫的荒地,如今變成一座風景秀麗的公園。到處是一派祥和安寧!到處都是一幅和諧美麗的圖畫!可是,正當享受著著一派美麗的景色時,你們可想過我們承受的汙染比享受的要多,可曾看過許多不和諧的音符漂浮在空中。漂亮的街道有許多需要及時處理的垃圾,馬路兩旁堆滿一層層的果皮紙屑,風一吹,它們就伴著風滿天飛舞,四處飄蕩。走在街道上,可以到處看見一些陋習:馬路擺攤、佔道營業、亂塗亂畫、隨地吐痰,都可以習以為常。若你有一天穿著一對新鞋在垃圾滿天飛舞的大街上,你會覺得瀟灑嗎?當你在一個已被人亂塗亂畫的公園裡,你還會有心情來享受嗎?可以想到,來共建文明不僅只靠清潔工,更重要的是靠我們每一個人,我們也有維護城市文明衛生的義務和責任。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當你走在大街上,飄來一片紙屑,你會撿起來嗎?當你在公園裡,你會把吃剩的果皮扔進果皮箱嗎?環境的衛生,城市的文明,人人有責去躬身力行。

五、對城市工作的建議

為了我們有個美麗的家園,在此我對城市的工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摒棄陋習,崇尚文明。

提倡文明新風,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建立文明城市,建設美好家園。

管住亂、髒、差,留下真、善、美。

加強健康知識教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依法實施對城市衛生的監督管理。

樹文明新風,創文明社群,建文明城市。

創造優美環境,營造優良秩序。

六、總結

經過這次調查,發現我們身邊都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我相信我們的家園會變得越來越美麗,越來越繁華。讓我們共同努力,來建設我們美麗的家園,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家鄉經濟調查報告篇4

調查時間:20xx年10月11日至20xx年10月13日共3天

一、調查目的:

探究淮安未來幾年的變化,看是否合適我們畢業以後是否能留在淮安發展

二、調查內容:

我的家鄉位於江蘇省的一座美麗迷人的城市——淮安,30年來,改革開放的春風滋潤了大江南北,在這一浪潮下,淮安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淮安是中國運河之都。京杭大運河自隋唐開通之後。即成為運輸主動脈、經濟大通道。淮安位於大運河中段,是純粹因運河而生、由運河而興的城市。從隋唐到明清,這裡一直是南北漕運的樞紐,明清時期由於漕運總督、河道總督都駐節在淮安,使之成為漕運指揮中心、漕船製造中心、漕糧儲備中心、河道治理中心和淮北食鹽集散中心,商賈雲集,盛極一方,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都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

淮安是風光秀麗、景點眾多的旅遊城市。全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館藏文物4萬餘件,目前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旅遊景區、景點達60多處。有煙波浩淼的全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和正在申遺的水上長城洪澤湖大堤,有“明代第一陵”之稱的明祖陵,有被譽為“江蘇九寨溝”的鐵山寺自然保護區,有國家級森林公園盱眙第一山,有農業觀光好去處金湖萬畝荷花蕩。淮安人傑地靈,人文景觀眾多,文通塔、鎮淮樓、韓信故里、水下泗州城、明祖陵、吳承恩故居、梁紅玉祠、關天培祠,特別是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童年讀書處、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遺物陳列館等歷代名人的故居遺蹟分佈境內。這些文化底蘊深厚的人文景觀和純樸自然的山水風光構成了一幅風光秀美的畫卷。我們學的是酒店管理,旅遊的發展能帶動酒店行業的發展,我們認為這樣可以讓我們在淮安本地更好的發展。淮安的城市建設,農村建設,社會事業都需要進一步發展。

三、調查結果

一、城市建設

生活了20年,我感受最城市面積明顯擴大了,小几條寬廣的馬路,一到下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淮安出現了好多高層建寬又廣,公交車的環境明邊的綠化搞得非常好,像市,淮安已光榮被評為深的是,淮安的時候,沒有雨天,路滑給不便,現在,築,條條馬路顯改善,馬路一個園林城“國家級衛生城市”,這是我們每一個市民的驕傲。淮安市中心也比以前繁華了許多,記得還在我上國小的時候,淮海廣場那兒新建了地下商城,能在淮海廣場的噴泉旁拍照是小孩子們最大的樂趣,後來,鉑池山公園建成,現在金馬、沃爾瑪又相繼落戶淮安,富士康集團也來淮安安家,這些更進一步促進淮安經濟的發展、商業的繁榮、城市的擴建,身邊的這些變化讓每一個淮安人深深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改革開放創造的成就。

二、農村建設

近年來,淮安農村建設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城鄉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農村,原來是草房居多,後來是瓦房居多,改革開放後的近幾年提出“建設農村”,許多兩層小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在路邊排成一排,放眼

望去,宛如一座美麗的商業街,這使我們深深感受到了社會的進步。這一切是由於,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淮安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勞動力轉移作為農民增收的第一措施,通過加強培訓、成建制輸出等辦法,積極開拓勞務市場。據統計,3年間全市新增勞動力轉移30萬人,勞動力轉移總量達到92萬人,勞動力轉移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以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業產業化升級,目前已培育出市級以上龍頭加工企業40戶,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11個;優質稻米、蔬菜、生豬、家禽、水產、林木等優勢產業形成支柱,建成淮安農業科技園和25個農業標準化示範園,通過省級認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84萬畝,擁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標誌318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迅猛發展,全市已有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826個,農民經紀人12.5萬人。這樣的舉措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是黨的正確領導促進了淮安農村的發展。

三、社會事業

改革開放後,在社會事業上,淮安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資料顯示,淮安繼續組織實施科技“六大工程”,併成功舉辦了第六屆科技洽談會,簽約專案429個,其中超億元專案42個。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全面完成了165所農村國中“四配套”工程,啟動了452所農村國小“四配套”工程,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全面實行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共免收學雜費1.83億元,惠及中國小生65.6萬人。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口達345.4萬人,參合率達96.9%,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位居蘇北第一;建成市婦幼保健中心母嬰大樓,完成市四院病房樓、急診樓新建主體工程;新建立標準化鄉鎮衛生院12個、農村社群衛生服務站300個。進一步加強文化工作,組織開展了首屆“農民讀書節”,建成“農家書屋”80個,完成市博物館改擴建和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新陳列館主體工程,有線電視行政村開通率達93%。

四、調查總結

淮安的發展很快,裝置很完善,跟我們的專業有很大的關係。在這裡我們可以提高我們的專業素質,我們現在只是學的是理論知識需要實際行動。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現在我會掌握在服務過程可能會遇到特殊情況,自己會用心去處理這些意象不到的事情。

家鄉經濟調查報告篇5

一、調查目的:

通過對株洲的調查反映近年來的發展面貌,從而體現出株洲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生活和經濟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為株洲以後的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和經驗。併為將來的株洲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調查過程:

調查安排:①從報紙、新聞、網上查詢資料檔案;②走訪個別鄉鎮

調查時間:20xx年寒假。

調查地點:株洲市城區及個別鄉鎮

三、社會調查結果:據調查,株洲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環境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其主要表現在:

(一)、吃的講營養

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在逐步改變,食物消費注重結構的調整,注重講究營養。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1269元,比2000年增長28.3%,年均增長5.12%。主要表現為主食消費比重下降,農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費308元,佔食品消費支出的24.32%,比2000年下降1.8個百分點,各種營養較豐富的副食類消費增加,如:2005年肉及製品人均消費

286元,比2000年增加149元,增長87.59%;水產品人均消費32元,比2000年增加14元,增長77.77%;水果類食品人均消費45元,比2000年增加26元,增長36.84%

(二)、穿著講時尚

過去農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現在農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講究服裝面料、款式、和品牌。過去的布鞋、膠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消費167元,比2000年增長70.42%,年均增長11.21%。其中人均服裝支出118元,比2000年增長118.54%,年均增長16.93%;購買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鞋帽襪類支出40元,與2000年的32元相比,增長了25.11%。

(三)、住房講寬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好的樓房。2005年全市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309元,比2000年增長70.73%,年均增長11.33%;年末住房面積人均36.4平方米,比2000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長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樓房面積26.6平方米,增長40.71%,年均增長7.13%,佔住房總面積的73.12%。鋼筋混凝土面積20.5平方米,增長49.64%,年均增長8.44%;磚木結構面積15.9平方米,增長5.33%,年均增長1.10%。現在一幢幢高樓大廈處處可見,它們不僅外觀新穎漂亮,而且室內裝璜考究、設施齊全、美觀舒適,改變了原來基本不裝修、室內沒擺設的狀況。

(四)、家電講高檔

隨著收入的穩步增長,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政策的落實,農村居民一改過去買得起家電而用不起電的狀況,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高檔家用電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為農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內容而逐步走進尋常百姓之家。截止2005年底,郴州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洗衣機30臺、電冰箱29臺、彩電93臺,比2000年分別增長66.73%、163.61%、89.83%,年均增長10.81%、21.24%、13.72%。一些更為高檔的熱水器、空調等耐用消費品正在成為收入水平較高農戶的消費熱點。

(五)、文化娛樂豐富多彩

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文教娛樂費用的支出不斷增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用於文教娛樂方面的支出344元,比2000年增長30.81%,年均增長5.52%。2005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組合音響23臺、照相機5架、家用計算機2臺、高檔樂器1臺。

(六)、交通及環境的大幅度改變

就在不遠的過去,株洲還在以一副滿面塵灰的老舊形象示人。如今,一個覆蓋株洲整個城區的城市提質專案“一江四港”綜合整治工程現已啟動,其中,湘江風光帶河西段已開放,河東段即將開工;霞灣港綜合治理全面啟動;白石港、建寧港等整治方案已通過審查。撫今思昔,不少株洲市民感嘆“恍若隔世”。

長期以來,株洲在得到“工業實力超群”讚譽的同時,卻忽視了“家園”的功能。為償還50多年的環境欠賬,株洲以鐵的手腕治汙。08年以來,累計關停汙染企業123家,拆除煙囪352根。“十二五”株洲將基本關停汙染企業、基本解決汙水直排湘江問題,實現沿江兩岸企業汙水零排放。

對於株洲市民來說,穿行於大街小巷的明黃色公共自行車,已經成為了大夥眼裡的“幸福顏色”。目前,株洲公共自行車租憑系統達到1000個站點、2萬輛車,一年多時間裡借還人次達到3000多萬,成為全國自行車執行狀態最好的試點城市,形成了集生產、研發、運營、管理域一體的“株洲模式”。

“以現代工業文明為特徵的生態宜居城市”為定位的株洲,以一幅“山水橋城”的美好藍圖吸引全國26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前來取經。今年,株洲實現路名、建築名等概念性城市資源貨幣化,計程車、廣告招牌等政府性資源市場化,體育中心,文化園等非產業性資源產業化,城市盤子越做越大。

4年多來,株洲共改造城市主次幹道和大街小巷187條,共美化1620多棟臨街房屋,改造210多張卷閘門,拆除4.2萬餘個防盜窗,整治1.1萬餘塊招店牌。新栽灌木100多萬株,綠化覆蓋率超過50%。神農城、湘江風光帶、華強文化基地和職教城四大“精品工程”快速推進。其中神農城利用3000畝土地,建設不需要政府投入一分錢。護環境做出貢獻。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家鄉經濟調查報告篇6

一、吃的講營養

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在逐步改變,食物消費注重結構的調整,注重講究營養。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1269元,比20xx年增長28.3%,年均增長5.12%。主要表現為主食消費比重下降,農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費308元,佔食品消費支出的24.32%,比20xx年下降1.8個百分點,各種營養較豐富的副食類消費增加,如:20xx年肉及製品人均消費286元,比20xx年增加149元,增長87.59%;水產品人均消費32元,比20xx年增加14元,增長77.77%;水果類食品人均消費45元,比20xx年增加26元,增長36.84%

二、穿著講時尚

過去農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現在農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講究服裝面料、款式、和品牌。過去的布鞋、膠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消費167元,比20xx年增長70.42%,年均增長11.21%。其中人均服裝支出118元,比20xx年增長118.54%,年均增長16.93%;購買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鞋帽襪類支出40元,與20xx年的32元相比,增長了25.11%。

三、住房講寬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農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觀、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住房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樓房。20xx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309元,比20xx年增長70.73%,年均增長11.33%;年末住房面積人均36.4平方米,比20xx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長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樓房面積26.6平方米,增長40.71%,年均增長7.13%,佔住房總面積的73.12%。鋼筋混凝土面積20.5平方米,增長49.64%,年均增長8.44%;磚木結構面積15.9平方米,增長5.33%,年均增長1.10%。現在農村一幢幢新房處處可見,它們不僅外觀新穎漂亮,而且室內裝璜考究、設施齊全、美觀舒適,改變了原來基本不裝修、室內沒擺設的狀況。

四、家電講高檔

隨著收入的穩步增長,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政策的落實,農村居民一改過去買得起家電而用不起電的狀況,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高檔家用電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為農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內容而逐步走進尋常百姓之家。截止20xx年底,郴州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洗衣機30臺、電冰箱29臺、彩電93臺,比20xx年分別增長66.73%、163.61%、89.83%,年均增長10.81%、21.24%、13.72%。一些更為高檔的熱水器、空調等耐用消費品正在成為收入水平較高農戶的消費熱點。

五、交通、通訊講便利

近幾年以來,各級政府加大了為民辦實事的力度,使農村交通、通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城鄉路網四通八達,為農民使用現代化交通、通訊工具“鋪平了道路”。20xx年人均交通、通訊消費支出240元,比20xx年增長1.6倍,年均增長20.61%,交通、通訊成為近幾年農村居民生活消費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長43.8%,年均增長7.52%;通訊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長3.2倍,年均增長33.23%。20xx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摩托車42輛,行動電話75部,電話61部。

六、文化娛樂豐富多彩

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文教娛樂費用的支出不斷增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用於文教娛樂方面的支出344元,比20xx年增長30.81%,年均增長5.52%。20xx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組合音響23臺、照相機5架、家用計算機2臺、高檔樂器1臺。

七、生活環境優美

近年來,農民的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都得到很大改善,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20xx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電話,100%的行政村通了電,農戶住宅電話普及率已達60.61%,農戶飲用自來水普及率達43.21%。森林覆蓋率逐年增長,水泥硬化鄉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鎮化率逐年提高。20xx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農業稅,農民生活的提高將從制度上得以保證,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能力增強。

八、人口素質提高

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與人口素質的提高息息相關。“十五”期間,郴州農村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從全市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material)看,20xx年7-15歲農村小孩的入學率為97.8%,比20xx年提高0.7個百分點。農村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勞動力比重由20xx年的64.81%上升到20xx年的73.52%。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為8.6年,比20xx年高0.3年。

郴州大手筆展示大變化“南大門”成省級文明城市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建立工作表彰會上,郴州市成為繼岳陽、常德和長沙之後,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個省級文明城市。該市建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也即將圓滿成功。

從“南大門”到“後花園”

1995年,是郴州20xx多年建制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這年,國務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當時的郴州城市規模過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偏低,與湖南“南大門”的位置、與連通粵港澳的區位優勢以及與廣大市民的願望和要求均極不相稱。

為了贏得加快發展的主動權,在調查研究、審時度勢、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時任市委書記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廣益,確立了“加快建設湖南‘南大門’,努力營造粵港澳‘後花園’”的戰略思路,變區位優勢為開放優勢,變交通優勢為流通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推動郴州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圖很明顯,一方面,通過加快建設“南大門”,實施“開放帶動”首選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工業化、城市化程序,力求使郴州的經濟發展成為全省的“亮點”,並對全省開放和發展起到好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營造粵港澳“後花園”,緊貼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條件,美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開發生態旅遊資源,建設文明城市,擴大對外開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強的梅克保調任衡陽市委書記,儒雅清秀的李大倫從湘西來到郴州走馬上任。在對郴州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後,20xx年,市委、市政府又確立了“南延東進”的城市發展戰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區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標。

短短7年裡,郴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近40億元,完成大小工程專案300多個,其中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0.8億元。20xx年,中心城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共24個,計劃總投資4.6億元,完成投資3億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專案21個,計劃完成投資7億多元,到目前為止,完成投資1.6億元。20xx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再居全省第二;綜合經濟指標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資總量躍升全省第二。

兩大城市傑作城市是一定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個地方精神風貌、投資環境、領導管理能力的綜合反映。為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樹立了“抓城市建設和管理就是抓經濟”的思想,城市建設駛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如今,讓郴州市民津津樂道的兩大手筆均已建成,並開始發揮了效益。總面積達13.69萬平方米、總投資8000多萬元的五嶺廣場,建設資金採取以地生財方式籌集。工程從1999年10月正式動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設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傑作”,它在做活經營城市文章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資產,做活土地文章是盤活存量資產的關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盤活存量資產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設是工業化的載體,可以說,修建一條路,帶動兩邊土地升值,啟用一批產業,從而推進工業化程序,為政府增加稅源。

據統計,從1999年至20xx年,郴州市城區市政基礎設施總投入達10.8億元,相當於前20年投資總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佔15%,信貸投入佔28%,其餘57%均靠經營城市而來。今年,該市組織開展了“城鎮經營建設管理效益年”活動,市城區通過市場經營又將籌資15億元,完成11個城市建設重點專案。

郴州的第二大手筆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綜合治理專案總投資近7億元,在規劃建設方面,堅持了多目標兼顧的原則。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壩的建設,不僅僅單純是解決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問題,還兼顧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態環境,改進河道可達性與親水性,改善沿江單位、居民生活環境,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該專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沿江風光帶的建設,充分考慮了城市居民對城市空間環境的需求。主要是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閒、娛樂的生活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使人與自然更貼近、更融合。

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沒有個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沒有生氣和靈魂的城市。在城市擴容過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態品位。郴州自古為林中之邑,南宋詩人吳鎰曾留下“他年休歇處,詩裡識郴州”的美言,北宋詞人秦觀更是寫下“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據城市的地理和自然優勢,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壯城、以水秀城、以綠美城,把森林搬進城市,讓城市變成花園”的口號,在建設中力求使基礎設施、園林綠化、公共建築和設計達到個體與群落、區域性與整體、自然與色彩的和諧統一。先後修建了由人行遊道、河西走廊、江濱遊園等景觀組成的郴江沿江風光帶,建設了人民路、國慶路生態園林帶、天堂溫泉生態園林景區和王仙嶺生態旅遊區。20xx年,該市實施了“5000棵大樹進城工程”,今年3月又開展了“城區綠化月”活動,掀起了全民參與綠化的熱潮。城區公共綠地面積都超過了省級園林城市標準。

第二大舉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為“城市的眼睛”,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起來,既注重自然景觀的開發又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如“蘇耽跨鶴”城雕借古寓今,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變化;“神農作耒耜於郴”城雕置身於開闊大氣的五嶺廣場之中,顯得莊嚴凝重,喻示著郴州悠久深厚的歷史文脈。

家鄉經濟調查報告篇7

因為近年來家鄉的環境持續惡化,自然環境日趨嚴重,這個寒假為了完成任務也為了營造健康的環境,我組織了我家鄉的小夥伴和我共同做了調查。

一、調查方法

1.查閱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環境狀況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家鄉的環境狀況

3.通過觀察每天的垃圾。瞭解環境狀況

二、調查情況

1.我們去了高中學校的圖書館查了一些關於環境的書籍,知道了最近我國的各大城市環境質量特別差。通過上網查找了白色汙染的危害: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水分,導致減產。被動物吞食後,導致其死亡。部分塑料袋有毒性物質,對人健康不利。使臭氧層變薄。影響市容等等..

2.在街道上觀察過往行人亂丟垃圾的行為,並進行了適當記錄。我們發現街道上每20米就有一個垃圾桶,但是隻有少數人會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再加上家鄉的垃圾桶分為回收不可回收,那少數人中只有極少數人會正確的把垃圾投到正確的位置。

3.在家鄉的溪河檢視時,發現街道的垃圾堆在河邊。人們家裡的垃圾也會用車子拉到河邊,導致現在的溪河又髒又臭。

4.走訪縣城小區的一些家庭,發現,每個家庭至少有一輛車。走在縣城街道兩旁塞滿了轎車,汽車尾氣大量排放,不但引起了環境汙染,能源消耗也是一大問題。

5.最後幾個小夥伴和我對本地居民進行調查,瞭解農村環境狀況,走訪了本地一所學校,進行環保知識宣傳。

三、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家鄉居民的環保意識相對淡薄,對環保不是特別的關心,但是大部分認為自己周圍的環境狀況很差,都強烈希望政府切實重視環境保護給居民良好的環境。他們對我們實踐活動紛紛表示支援。並儘可能做到不亂扔垃圾。

四、調查認知

1.做一件事需要用心,不管結果如何,總會有人支援。

2.要有集體精神,學會和小夥伴一起合作,相互幫助。

3.只有政府,企業,公民共同維護環境,才能美好。

五、調查總結

經過我小夥伴的幫助,終於完成了這次活動。經過這次活動才發現家鄉的環境問題嚴重性。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此外,這次活動讓我自身更有勇氣面對挑戰,增強社會責任感,對自己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