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家鄉十有調查報告精選7篇

為了提高大家的寫作能力,在調查成功結束後,應該及時寫調查報告,為了更好地分析調查中出現的不足,我們需要寫好一份調查報告,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家鄉十有調查報告精選7篇,感謝您的參閱。

家鄉十有調查報告精選7篇

家鄉十有調查報告篇1

家鄉是一個我們如此熟知的地方,即使身處異鄉想到它也會有種溫暖的歸屬感。我的家鄉銅梁是重慶市的一個教育大縣。不僅有雄厚的教學實力,而且還是五千年龍文化的發源地。

從出生到讀大學前我從未離開過我的家鄉,我覺得自己對她是如此的熟悉。但僅僅半年的時間,當我再次踏上龍鄉這片土地時,我又覺得她是那麼的陌生。事實如此,在經濟的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家鄉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以前人們只能想想或在電視中才能看到的鏡頭現在都變為了現實。為了更深層的瞭解這篇見證我成長的土地,在寒假的這一個月我走訪了銅梁的每個角落和相關部門,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調查的結果著實讓我大吃了一驚,家鄉的變化涉及甚廣還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清楚的。以下為我調查結果簡介。

一、“秀外慧中”,住房講究舒適精美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縣城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觀、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住房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銅梁在幾

年前還都是樓房,電梯房都算是“高階住宅”,現在城裡的房屋基本上都進行了重建。重建的新房主要是電梯房,且樓層都在八層以上,底樓為門市方便市民經商,二樓以上為套房用於居家。這種設計理念很符合縣城的發展,經商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套房又讓市民有了方便優美的居住環境。據政府介紹當時考慮到建築不應該僅僅是鋼筋水泥建築的“洞穴”更要體現縣城的文化,還專門請來了設計師把方便簡約的現代居室和縣城蘊含的柔美古典相結合,設計了現在的街道建築。平整的青石板優雅清爽、暗灰色的琉璃瓦低調精美、硃紅色的大柱子古典大氣。這一古典和現代相融合的設計,不動聲色的把縣城的安樂祥和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開源節流”經濟多元化

我的家鄉也被成為“龍鄉”,這裡有舉世聞名的火龍舞,龍舞的發展帶動了銅梁旅遊業的蓬勃,使龍鄉人民的收入頗豐。並且現已有多家企業決定入住銅梁的工業園區,使許多縣城周圍的鄉鎮務工人員得到了工作的機會。同時銅梁的教育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銅梁的經濟,房地產企業的迅速崛起從各方面刺激著銅梁經濟的騰飛。

三、“四通八達“交通講便利、通訊講快捷

“要致富,先修路”說道經濟發展的措施我們總會想起這句話。無可否認,這句話準確的道出了交通對於一個地域

發展的重要性。

銅梁缺乏河流因此陸路成為唯一的交通方式 。認識到它的重要性,這幾年來,銅梁政府加大了為民辦實事的力度,在道路建設上下了重功夫。路網四通八達、交通得到極大改善。銅梁的幾條主街道都進行了維修拓寬兼顧了道路,方便載重的貨車行駛。為了便利與外界的聯絡政府部門在多次的上書、爭取之後,渝遂高速公路在經過鎮邊的地方設立了一個高速公路出口。這個出口可讓銅梁人民受益匪淺,不僅節省了市民出行、貨物運輸的時間還讓這個縣成為附近縣城到遂寧重慶的一箇中轉站,促進了這裡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四、“多姿多彩”,文化娛樂豐富繽紛

物質和精神總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偏廢。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改善,人民也越來越重視精神文明生活的建設。縣城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就是他們建設精神文明的最好見證。現在每到晚上,在滿天繁星的夜空下你在政通街上伴隨著歡快的音樂聲一群群人在偏偏起舞。這就是市民們新的娛樂,不分男女老少只要願意的都可以加入其中,沒有固定的老師,大家相互學習,跳的都是一些簡單的舞曲但並不影響他們的快樂。很多市民還養成了晨練的習慣,每天早晨公園裡很多人在跑步、做操。用最簡單也是最健康最環保的方式捍衛自己的健康。除了這些自發的活動,縣政府定期還會舉辦一些拔河、賽跑等友誼活動,還會發放獎品,引導市民們選擇健康的娛樂充實我們的生活。

五、“五彩繽紛”穿衣愛時尚

以前經濟條件有限,儘管愛美很多人並不能夠買很多衣服。現在縣城繁多的衣服店就是穿衣變化的一個很好例證。經濟發展了,人們都講究穿著了,衣服的 款式、面料、牌子都成了挑衣服的重點而不再像過去一味注重質量耐穿。很多富裕的人還會選擇成都重慶等大城市選購時尚服飾。各式各樣的衣服、鞋帽、裝飾物可謂五彩繽紛,裝飾了市民的美,同時也裝點了他們的心情。

調查感??

這次的調查結果深深地震撼了我。在不經意間家鄉已經發生了這麼多的變化。它變得更加可愛更加迷人了。我堅信她是天邊初升的太陽會在黨和政府的爭取引導下發出更加溫暖的光芒照亮一直守護她的人民,也溫暖她遠在他鄉的遊子的心。

家鄉十有調查報告篇2

調查目的:

通過對家鄉環境情況的調查,瞭解家鄉環境中存在的問題,認識到環境汙染的嚴重性,加強我們的環保意識。同時希望通過我的調查和宣傳,提高家鄉農民的環保意識,改善農村環境的現狀,把農村建設成子孫後代嚮往的美麗樂園。

調查地點:

我村和周邊村。

調查時間:

20xx年12月

調查背景:

我居住在農村,大大小小的池塘、小溪隨處可見。可是近幾年,池塘的水由清澈變為渾濁泛黃,泛黑的池水長滿水草,隨處漂著骯髒的雜物,小時侯還能光著腳丫捉小魚的小溪,而今不僅不見魚的蹤影,還泛著農藥的惡臭。環境問題現在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大熱點,然而在尚未有工業侵入的農村地區,環境的惡化竟也這般明顯,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雖然目睹了這種變化,卻也從未進行過思考,而農民的環境觀念更是值得人們去重視。所以,我決定利用放暑假的機會對我村的環境情況進行調查。

調查過程:

(一)制定調查表

由於我一直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的生活方式及居住環境較為熟悉,所以在老師的幫助下首先對環境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結合所具有的相關知識進行比較,並對農民的文化素質進行綜合分析之後,制定了貼近農村的生活又通俗易懂的問卷調查表。

(二)走訪調查

印好調查表後,就是走訪農戶進行調查。因我調查的範圍是我家所在的附近,所以調查過程都是以談話的方式進行的(我認為這樣可以獲得更多資訊),最後請他們填寫調查表。調查的物件有少部分的學生,其餘大多數是在本村耕種的農民。

(三)實地調查。

為了獲取更感性的材料,我又和老師、小夥伴一起走進下初村的大街小巷,對其周邊環境進行了實地考查,做了詳細記錄。

(四)統計分析

主要是對調查表和實地調查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探究整理,從而得出結論。

調查結果:

一、家鄉環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生活垃圾因為基礎設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露天堆放,造成嚴重的“髒亂差”現象,使農村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並且這些垃圾中有那些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廢舊電池之類的有害物質。一節小小的廢電池可使1平方米的土地長久板結,肥效大減。

2、大量的生活汙水和鄉鎮工業廢水排入自然水域,從而造成大面積的水域受到汙染。生活汙水主要來自農家使用的農藥和化肥,農藥、化肥、工業廢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的化學物質,因此,使大量水域造成嚴重的化學性汙染。

3、近幾年在農村興起的畜禽養殖業,由於沒有足夠的地方消納畜禽糞便,養殖地點又離人的住所近或者乾脆處於同一個院子中,到處臭氣熏天,蚊蠅亂飛。同時也給地表水帶來有機汙染和富營養化汙染以及大氣的惡臭汙染甚至地下水汙染,畜禽糞便中所含病原體也對人群健康造成了極大威脅。

4、由於汙水灌溉、堆置固體廢棄物、承受了大量工業汙染的轉移,農村土壤的重金屬汙染已經延伸到了食品汙染。

二、造成環境問題的原因。

1、由於農民思想意識落後,大部分都沒有環保意識,對環境汙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他們不知道一旦環境遭到破壞,是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都恢復不起來的。

2、農民是被忽視了的環保群體,各種環保宣傳在農村幾乎是一片空白。這也許是人們的眼睛都專注在工業汙染和城市汙染上了,對於人口相對比較稀疏,面積比較大的農村來講還沒有引起重視。然而誰會知道每天隨意丟的一個塑料袋,每次無意的扔一個農藥瓶,日積月累,也可以使天堂變成地獄呢?

3、從調查結果看,更讓人擔心的是,有環保意識的人與擁有環保知識的人由於產生從眾心理,別人怎樣自己就怎樣,所以同樣沒有任何的行動。比如知道塑料袋危害的能50%,但每個人卻仍然亂丟,如何讓每個人自覺保護環境,值得每一個環保人思索。

三、綠色建議

根據我的調查,我覺得只有加強環保在農村的宣傳力度,採取有效的解決方案,才能有效的抑制農村環境繼續惡化這一隱患!而要防患於未然,科學地處理各種環境問題又是當前擺在所有人面前的嶄新的課題。同時我會給有關部門提出綠色建議:合理規劃村民居住地,健全民民居管理機制,強化農民的環保意識,開展“讓農村變得更衛生”活動,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創造出更為美好的環境!

收穫與體會

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入瞭解了環保知識,增長了社會見識,鍛鍊了社會實踐的能力。我們明白了環境的汙染與破壞給人類帶來了生存的嚴重威脅,我們每一個人就應該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再破壞環境,愛護一草一木,愛護我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為了我們人類的家園,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能繼續繁衍下去,請每天每人都少產生一點垃圾,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星期天,我通過訪問媽媽和上網查資料,瞭解到姚暹渠在城區這一段的鉅變。

姚暹渠是一條歷史悠久的人工河,由於年久失修,再加上人們不注意保護,前幾年,這條河已經成了一條名符其實的臭水河。河道里流的是黑黑的汙水,水裡散發出令人噁心的臭味。河堤上雜草叢生,草叢裡散落著五顏六色的塑料袋。夏天的夜晚,你要是從河邊走過,那撲面而來的不僅僅是一股股刺鼻的臭味,還有一群群的小飛機――蚊子。居住在河兩岸的老百姓是叫苦連天、怨聲載道。

20xx年,市政府投資5000多萬元,把這條臭水河進行了徹底的改造。現在,你到禹都大道邊上走一走,你會發現姚暹渠已經改頭換面、煥然一新。渠裡流的是清清的水,水面微波盪漾。渠上裝著白色的石欄,石欄外是鋪著彩色地磚的人行道。人行道上栽著一棵棵碧綠的柳樹。走在人行道上,眼前的美景真令人賞心悅目。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讓姚暹渠永遠成為運城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家鄉十有調查報告篇3

立足縣域實際,面對當前和“十三五”時期,如何深入推進和實施好產業富民工程,到20xx年基本實現脫貧摘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成為xx縣當前重大課題。

一、現狀及特點

近兩年來,xx縣按照“豬藥芋主導、積極發展山林經濟等多種經營”的產業富民舉措和“園區承載、業主支撐、科技引領、打造品牌”的現代農業發展思路,初步形成了種養加相結合、一三相融、接二連三的複合業態,提升了農業綜合效益和市場競爭力。20xx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360元,同比增長14%。

1、特色農業產業初步形成。發展特色種養殖基地35個,全縣生豬年飼養量達到35萬頭;建成中藥材基地6萬畝;洋芋種植5萬畝;發展魔芋17100畝;發展經濟林41萬畝,食用菌300萬袋,烏雞80萬羽,林下馴養1。1萬頭,中蜂2。2萬箱,林麝460頭;冷水魚產量達到700噸。

2、產業經營體系基本建立。啟動建設現代農業園區30個,其中建成省級1個、市級8個。累計培育各類專業大戶700餘戶、家庭農場25戶、農民專業合作社107個、職業農民500人;建設富硒食品、中藥材、特色農產品加工生產線12條,全縣註冊農副產品生產及加工業公司176家,形成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3家、縣級18家。科技對產業的貢獻率明顯提升,全縣有12戶企業與15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的技術合作,效益有了明顯提高。

3、產業產品品質得到提升。全縣已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個,省級著名商標4個,取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2個,取得富硒食品認證的企業6個,新取得專利授權4個,黃連、玄蔘兩個藥材品種獲國家gap認證;xx黃連通過國家地理標誌認證,xx林麝養殖技術標準成為全國首部林麝養殖地方標準,五味子種植標準通過市級標準認證。

二、機遇與挑戰

1、競爭新優勢。生態是xx縣最大的自然稟賦和比較優勢,最具核心競爭力。全縣林地面積209.6萬畝,森林覆蓋率86.4%,人均佔有林地35.4畝,是全省的7.9倍,生態環境質量狀況(ei值)連續三年名列全省第三;人均佔有冷水量1.42萬立方米,是全省的15倍;有野生陸生動物種類達251種,有黃蓮、玄蔘為主的地道中藥材種30餘種;高山、富硒及“鹽道”文化等具有獨特開發利用價值。

2、存在新問題。一是政府資源統籌嚴重不足。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各自為陣,使涉農專案缺乏整體規劃或部分專案規劃嚴重滯後,資源分散碎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涉農專案效益的發揮;二是品牌建立力度嚴重不足。資金投入不足、專業人才隊伍匱乏、宣傳營銷力度小、品牌創意創新不強。三是電商發展嚴重滯後。網路零售額、消費額佔比偏低,電子商務企業數量偏少、質量偏弱,整體實力不強,與周邊地區相比,發展仍然滯後;四是政府對農業產業投入下降。擠佔挪用涉農專項資源現象仍然存在,縣級財政對農業產業投入與經濟發展不適應,不僅沒有達到政策規定比例,反而呈下降趨勢。五是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不大。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雷聲大、雨點小”,“數量小、質量差”,經營主體普遍缺資金、缺技術、缺市場,更難形成產業叢集,產業帶動脫貧能力不強。六是產業脫貧攻堅任務艱鉅。除去20xx年計劃脫貧人口,還有10664人和40個(合併後30個)貧困村脫貧任務,到20xx年要實現基本脫貧,每年要減少貧困人口3555人。

3、把握新機遇。我縣屬國家“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和飛地經濟實施區,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審視xx,深化縣情認識,“五區”定位成為核心要素構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期,脫貧攻堅成為關鍵,作為貧困縣和以“生態立縣”的xx,加快發展時機愈加成熟。隨著大交通條件的改善,屆時我縣與西安、xx的時空距離大大拉近,形成三小時覆蓋近600萬人口的經濟圈,可望成為陝渝鄂經濟交流的重要門戶,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商流向我縣聚集,將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叢集效應。

三、對策和建議

準確把握髮展形勢,當前和“十三五”期間,應以20xx年完成90%以上貧困人口靠產業脫貧的攻堅任務為目標,加快進產業富民步伐,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

1、選準特色農業產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持續堅持豬藥芋主導,大力發展山林經濟等多種經營,走“生態+”產業富民路子,順勢推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一是打好生態牌。堅持生態至上、迴圈發展理念,使產業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良性迴圈,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二是發展山林經濟。山林經濟跨度大、業態多、鏈條長,產業門類廣,林上、林下、林間立體迴圈開發潛力大,讓山上再造一個xx不是“神話”。三是推進深度融合。如果將具有唯一性、獨特性的地域品牌文化——xx古鹽道文化融為一體,使其具有豐富而又獨特的文化內涵,將產生出奇制勝的奇效;探索產業與創意、科技、旅遊及網際網路等結合,成為新的時尚產業;把一批農業園區打造成為從種植到深加工再到旅遊的產業新體系,實現三次產業的融合互動發展。

2、改革創新資源統籌,建立專項發展資金。實施政策性產業資源配置導向大調整,樹立以脫貧攻堅為導向的政府性產業資源配置理念,創新源頭整合方式,制定出臺各類產業市場主體扶貧脫貧貢獻評估辦法,構建以扶貧脫貧貢獻大小為導向的政府性產業資金配置機制;制定產業富民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提高涉農資金使用效益,增強財政支農惠農能力;推行把政府各類財政資金儲存金融機構作為金融部門支農的措施之一,制定具體辦法,引導激勵金融部門更好更多資金服務產業富民工程,切實解決經營主體資金難題。

3、積極倡導品牌強縣,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牢牢抓住轉型發展的牛鼻子,進一步搞好商標註冊,形成品牌合力、做好品牌規劃和運營。把xx鹽道、自然國心、養生天堂作為縣域品牌,在抓好把xx特色產業品牌、原產地保護標誌(地理標誌)的同時,把企業品牌建立作為重點,制定出臺品牌建立辦法,力爭“十三五”期間,建立一批“國字號”、“省字號”品牌,發揮品牌引領作用,釋放品牌對產業的拉動效應。

4、把握消費需求導向,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立足縣域及周邊產業基礎和發展趨勢,制定出臺全縣電商發展辦法。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加快資源、資訊、技術整合,加快培育電商企業、電商人才,面向全國宣傳、推介、營銷各類農產品,解決好xx電商做什麼、怎麼做、朝哪裡走的問題,倒逼地方產業快速發展。

5、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產業富民步伐。從資金、專案、技術、資訊、基礎建設等方面扶持與支援入手,制訂出臺全民創新大眾創業辦法,著力培育新生經營主體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鼓勵支援城鄉居民投入“產業富民”工程建設,實現“十三五”期間,新培育1000個以上新型經營主體、1000個以上的職業農民,大幅度提高產業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家鄉十有調查報告篇4

一、吃的講營養

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在逐步改變,食物消費注重結構的調整,注重講究營養。--年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1269元,比--年增長28.3%,年均增長5.12%。主要表現為主食消費比重下降,農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費308元,佔食品消費支出的24.32%,比--年下降1.8個百分點,各種營養較豐富的副食類消費增加,如:--年肉及製品人均消費286元,比--年增加149元,增長87.59%;水產品人均消費32元,比--年增加14元,增長77.77%;水果類食品人均消費45元,比--年增加26元,增長36.84%。

二、穿著講時尚

過去農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現在農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講究服裝面料、款式、和品牌。過去的布鞋、膠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年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消費167元,比--年增長70.42%,年均增長11.21%。其中人均服裝支出118元,比--年增長118.54%,年均增長16.93%;購買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年農村居民人均鞋帽襪類支出40元,與--年的32元相比,增長了25.11%。

三、住房講寬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農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觀、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住房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樓房。--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309元,比--年增長70.73%,年均增長11.33%;年末住房面積人均36.4平方米,比--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長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樓房面積26.6平方米,增長40.71%,年均增長7.13%,佔住房總面積的73.12%。鋼筋混凝土面積20.5平方米,增長49.64%,年均增長8.44%;磚木結構面積15.9平方米,增長5.33%,年均增長1.10%。現在農村一幢幢新房處處可見,它們不僅外觀新穎漂亮,而且室內裝璜考究、設施齊全、美觀舒適,改變了原來基本不裝修、室內沒擺設的狀況。

四、家電講高檔

隨著收入的穩步增長,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政策的落實,農村居民一改過去買得起家電而用不起電的狀況,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高檔家用電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為農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內容而逐步走進尋常百姓之家。截止--年底,郴州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洗衣機30臺、電冰箱29臺、彩電93臺,比--年分別增長66.73%、163.61%、89.83%,年均增長10.81%、21.24%、13.72%。一些更為高檔的熱水器、空調等耐用消費品正在成為收入水平較高農戶的消費熱點。

五、交通、通訊講便利

近幾年以來,各級政府加大了為民辦實事的力度,使農村交通、通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城鄉路網四通八達,為農民使用現代化交通、通訊工具“鋪平了道路”。--年人均交通、通訊消費支出240元,比--年增長1.6倍,年均增長20.61%,交通、通訊成為近幾年農村居民生活消費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長43.8%,年均增長7.52%;通訊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長3.2倍,年均增長33.23%。--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摩托車42輛,行動電話75部,電話61部。

六、文化娛樂豐富多彩

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文教娛樂費用的支出不斷增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年農村居民人均用於文教娛樂方面的支出344元,比--年增長30.81%,年均增長5.52%。--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組合音響23臺、照相機5架、家用計算機2臺、高檔樂器1臺。

七、生活環境優美

近年來,農民的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都得到很大改善,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電話,100%的行政村通了電,農戶住宅電話普及率已達60.61%,農戶飲用自來水普及率達43.21%。森林覆蓋率逐年增長,水泥硬化鄉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鎮化率逐年提高。--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農業稅,農民生活的提高將從制度上得以保證,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能力增強。

八、人口素質提高

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與人口素質的提高息息相關。“十五”期間,郴州農村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從全市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看,--年7-15歲農村小孩的入學率為97.8%,比--年提高0.7個百分點。農村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勞動力比重由--年的64.81%上升到--年的73.52%。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為8.6年,比--年高0.3年。

郴州大手筆展示大變化“南大門”成省級文明城市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建立工作表彰會上,郴州市成為繼岳陽、常德和長沙之後,由省委、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個省級文明城市。該市建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也即將圓滿成功。

從“南大門”到“後花園”

1995年,是郴州--多年建制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這年,國務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當時的郴州城市規模過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偏低,與湖南“南大門”的位置、與連通粵港澳的區位優勢以及與廣大市民的願望和要求均極不相稱。

為了贏得加快發展的主動權,在調查研究、審時度勢、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時任委書記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廣益,確立了“加快建設湖南‘南大門’,努力營造粵港澳‘後花園’”的戰略思路,變區位優勢為開放優勢,變交通優勢為流通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推動郴州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圖很明顯,一方面,通過加快建設“南大門”,實施“開放帶動”首選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工業化、城市化程序,力求使郴州的經濟發展成為全省的“亮點”,並對全省開放和發展起到好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營造粵港澳“後花園”,緊貼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條件,美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開發生態旅遊資源,建設文明城市,擴大對外開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強的梅克保調任衡陽委書記,儒雅清秀的李大倫從湘西來到郴州走馬上任。在對郴州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後,--年,市委、市政府又確立了“南延東進”的城市發展戰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區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標。

短短7年裡,郴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近40億元,完成大小工程專案300多個,其中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0.8億元。--年,中心城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共24個,計劃總投資4.6億元,完成投資3億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專案21個,計劃完成投資7億多元,到目前為止,完成投資1.6億元。--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再居全省第二;綜合經濟指標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資總量躍升全省第二。

兩大城市傑作

城市是一定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個地方精神風貌、投資環境、領導管理能力的綜合反映。為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樹立了“抓城市建設和管理就是抓經濟”的思想,城市建設駛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如今,讓郴州市民津津樂道的兩大手筆均已建成,並開始發揮了效益。總面積達13.69萬平方米、總投資8000多萬元的五嶺廣場,建設資金採取以地生財方式籌集。工程從1999年10月正式動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設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傑作”,它在做活經營城市文章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資產,做活土地文章是盤活存量資產的關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盤活存量資產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設是工業化的載體,可以說,修建一條路,帶動兩邊土地升值,啟用一批產業,從而推進工業化程序,為政府增加稅源。

據統計,從1999年至--年,郴州市城區市政基礎設施總投入達10.8億元,相當於前20年投資總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佔15%,信貸投入佔28%,其餘57%均靠經營城市而來。今年,該市組織開展了“城鎮經營建設管理效益年”活動,市城區通過市場經營又將籌資15億元,完成11個城市建設重點專案。

郴州的第二大手筆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綜合治理專案總投資近7億元,在規劃建設方面,堅持了多目標兼顧的原則。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壩的建設,不僅僅單純是解決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問題,還兼顧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態環境,改進河道可達性與親水性,改善沿江單位、居民生活環境,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該專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沿江風光帶的建設,充分考慮了城市居民對城市空間環境的需求。主要是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閒、娛樂的生活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使人與自然更貼近、更融合。

家鄉十有調查報告篇5

隨著時光飛逝,人類步入二十一世紀。在這個世紀裡,科技快速發展,日新月異,在科技發展的同時,也加重了環境的負荷。因此,我專門調查了家鄉周圍環境狀況,仍發現存在破壞環境的現象,經總結歸納以後,分為以下幾點:

1、人們環境意識不高,隨地亂扔垃圾,造成環境破壞。

2、雖然政府部門投入大量資金,建了許多垃圾房,但往往有人把垃圾倒在房外而不倒在房內,因此造成環境汙染。

3、一些企業為了牟取暴利,不投資引進先進的處汙裝置,而是直接排放汙染物,造成環境的嚴重汙染與破壞,使得有些河變成了死河、臭河、汙河。

4、有些人面對醒目的宣傳標語視而不見,肆意踐踏破壞草坪。

5、農民們在收穫小麥後,焚燒秸稈,田野上翻騰起層層濃煙。這些濃煙不僅擾亂行人的視線,極易造成交通事故,而且還汙染環境。

6、人們就地焚燒塑料、泡沫等白色汙染物造成的滾滾濃煙汙染環境。

7、有些人不遵守相應規定,隨地吐痰,影響市容、市貌,汙染環境。

鑑於以上破壞環境的行為,我建議採取下列相應的措施加以制止,從而防止環境繼續被破壞汙染,從而有效地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1、定期舉行環境保護的宣傳活動,向人們宣講環境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以及破壞環境帶來的惡果。

2、有關部門應壯大環境檢查工作的隊伍,定期對相應地點周圍的環境進行檢查;並制定相應的地方性環保法律、法規來約束規範人們的行為,從而有效地保護環境。

3、執法部門應加大環保執法力度,不定期對相應地點內的工廠進行突擊檢查,對存在嚴重破壞汙染環境的工廠給予嚴厲查處,並對人民群眾的揭發檢舉行為給予一定的精神與物質鼓勵。運用群眾雪亮的眼睛,讓破壞汙染環境的廠商無處可躲,無處可藏;同時還可以運用輿論力量,給廠商施加壓力,迫使其不得不購進相應的處汙裝置。

4、在公園、馬路、花壇、圍牆等顯眼處貼上環保宣傳標語,並組織青年者志願團同踐踏草坪、破壞環境的行為作鬥爭。

5、開發以稈秸為主要原料的新產品,一來可以保護環境,二來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一舉兩得。

6、設立相應的垃圾箱,回收相應的垃圾。

7、加強對中國小生的宣傳活動,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並組織“小小環保志願團”,定期對周邊的環境進行打掃,以保持周邊環境的整潔。

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自我做起,保護環境,愛護青山綠水,讓我們把環保進行到底,共建綠色家園。

家鄉十有調查報告篇6

國慶的一天,我訪問爸爸、媽媽、姥姥、姥爺 ,深深瞭解了家鄉幾十年來的鉅變。我的家鄉是吉利區,雖然前些年還是一個小小的農村,但是,經過我們上一代人的努力,終於換來碩果累累。大到城鎮建設,小到衣食住行,都有驚人的改善。

在“衣”的方面,從改革開放前單調乏味的藍綠制服,還打著大大小小的補丁,粗糙簡單。到如今的色彩繽紛,衣著的變化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們現實生活中的“三大件”發生了幾次變化,從最初的“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到“彩電、冰箱、洗衣機”再到“汽車、住房、裝修”,消費水平大大增加。

在“食”的方面,從最初的“填飽肚子就算富裕人家”,買糧食還要糧票,到現在的每日必吃得健康、營養,食品供應現在根本不在話下,水果、糕點、菜餚、海鮮······豐富極了,現在很多人為吃得太多而發愁,以前可從來沒有這種煩惱,聽說以前還有許多人為營養不良著急呢。

在“住”的方面,原來大片的磚瓦平房消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二十多年前,七十平方米的房子算寬敞得很。而如今,吉利區住房達到一百多平方米的居民已不少見。而且室內的裝修、傢俱和家居用品也與早年不可同日語。

在“行”的方面,從“自行車王國”進入“汽車社會”,是我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顯著標志。近幾年來,我區的私家車數量急劇上升,光是河陽新村到了晚上,找個停車位都難啊。

這些僅僅是我們吉利發展變化的幾個方面。隨著我的家鄉越來越美,越來越好,我更加喜愛我的家鄉。為了把我們的家鄉建設的更加美好,我會付出我最大的努力,好好學習,更要獻出自己的一份汗水和力量。

家鄉十有調查報告篇7

一、調查內容

在二十多年前,即是在上世紀80年代,我家鄉的居住房子,並不是像現在所看到的樓房,而是多屬於瓦蓋的房子。這種瓦蓋的房子大多數是以整座的形式建造的,其坐地面積為一百多平方米,有四個房間、一個大廳和一個天井。其地基也不像現在由鋼筋混泥土築成的,而是都是大理石那種石柱來當支撐房子的地基,其房頂是用木的柱子支撐的,就像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以前的老房子。人們留那個天井是為了採光,可以讓房子明亮,也有助於空氣的更新。四個房子是分成兩排,分佈在整座屋子的兩邊,中間隔著的是個大廳,四個房子中其中有兩個是主房,兩個偏房,偏房相對與主房略小,一般一個用作廚房,一個當作房間。整座房子看起來是對稱的,給人井井有條的感覺。這是當時改革開放初期甚至之前的人們的居住的房子的風格,一個家庭的人聚居在一起,別是一番滋味啊。

隨著改革開放的實施,國家的經濟增長了,家鄉的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雖然我們那裡的經濟不是那麼發達,不過溫飽問題還是得到了一定的解決,大體上人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也正是這種經濟的提高,人們與外界的交流的增強,人們的觀念也有了轉變。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家鄉人居的房子的風格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也發生了幾個時期的轉變。我要介紹的是這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人們對於家庭居住問題的轉變,以及介紹伴隨著這些轉變而一路走來的建築勞動人民的情況。

我將要介紹的建築工人,主要是建造家庭住房,就是那麼普通老百姓的住房,不是那些承包大型建築的建築團體。家鄉的家庭住宅,由於人們不想住得那麼高,其房子一般都只有兩三層樓高,其規模也是可想而知的,這些樓房的規模並沒有那麼大,針對於這種規模不大的工程,家鄉出現的建築工人隊也和我們平常在廣州、深圳等大城市見到的工程隊不同。首先,是他們的工人團隊的規模不同,相對小的工程,其隊伍當然沒有那麼大規模工程的人員規模大。他們是圍繞一個工頭聚集起來的,因為他們的工程是由工頭去接的,工頭找到專案後,他才會去聯絡那些師傅、小工、和泥的工人,他們才因此聚集到一起。他們不像今年上春晚的那些建築工人那樣制服統一,他們去上工的時候,和平常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經濟的發展,他們的生活條件也有所提高,就算是在xx年這樣的經濟危機的時候,他們的工資還有有所提高,因為我家鄉的經濟情況不一樣,他們在大城市大批失業的情況,卻看到了有些建築材料的減價,所以有些人就藉著這樣的機會來建築他們的家園,當然這使得這些家庭式的建築工人沒有遭到失業的結局。這也是農村地區與城市不一樣的地方。

在這些建築工人的主導下,特別是在那些公投的影響下,人們對於建築的風格也發生了幾個時期的轉變。正如我上面所說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房屋多是以瓦蓋房子為主,鋼筋混泥土的房屋還未走進家鄉的生活,隨著經濟的發展,當然是得利於改革開放的政策,鋼筋混泥土所建造的房子慢慢的走進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得到家鄉人們的青睞,因為我們那裡是靠海的,當然就不可避免的有颱風,雖然颱風很少在我們那裡登入,不過有時受到颱風的影響很大。當風力比較大時,那些瓦蓋的房子會經不起狂風的吹刮,“年老”的房子就會被掀頂或是牆壁被吹倒,所以用鋼筋混泥土建造的相對牢固的房子自然得到人們的青睞,自然而然的他也慢慢走進我們的生活。到十七、十八年前為止,即在1992、3年建造的房子多是整座,每層樓就如前面講到的那種四房、一廳、一天井,兩邊對稱的那種構造,只是他們的房頂是鋼筋混泥土的。在鋼筋混泥土剛剛走入我們生活的時候,發展起來的當然是在之前房子的格局上建造起來的,由於其地基是使用鋼筋混泥土的,其地基比起石柱來的要牢固,由於鋼筋的連線,使用這種鋼筋混泥土建造的房子比較牢固,不易倒塌。

大約在同一時間段,也伴隨另一種風格的產生,其名字就叫“獨腳屋”(有點直譯的,也有點不標準),顧名思義,這種房子比整座的要少一些,而且剛好就少了一邊上的兩個房間,只剩下兩個房子和一個廳、一個天井,剛剛好不對稱了,也就是這個原因,才會叫這個名字“獨腳屋”,由於經濟的推移,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人們也不那麼講究了,不要求房子兩邊的對稱,一樓的房間少了,人們往上發展,建出來的是樓房,雖然不高,但是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了。

到了之後,大約六、七年前開始,又一個時間段的風格出現了,這種風格的房子被稱作“平房”,這種平房較之前的“獨腳屋”而言,小了一半,一樓只剩下了一個廳和一個天井,廚房就設在中間,從門口走進去,經過一個天井,就可以看到廚房,廚房沒有什麼牆壁遮擋的,就暴露在外面,再走幾步就到了大廳了,而房子都轉移到了樓上,大家同樣是往上發展,不過房子相對建得要高了一些,不過依然留有一個天井,供採光之用。

過了一兩年,即在05、xx年的時候,人們的想法又有了一些變化,人們雖然還是建平房,不過佈置卻發生了一些變化,就是他們不留天井,而是把屋頂都蓋封了,這是因為封了之後,房子看起來大了許多,其利用率提高了。這時候僅僅是把屋頂改成全封閉的,其佈局還是沒什麼大的變化。

到了最近這些年,人們對於全封閉的平房又有了新的想法,就是把大廳移出來,使得一走進們就是大廳,後邊作為房子或者廚房,其中間用樓梯隔開,使前面和後面形成了兩部分,當然樓上還是房子,不過這樣的房子看起來不會那麼暴露,客人在外面坐的時候不會看到裡面,感覺給房子的主人留了一些面子。而且有些人會把“獨腳屋”那個格局的房子建成兩間像這樣的平房,“獨腳屋”是有兩排的(一邊是房間、一邊是大廳),剛剛好可以建成兩間這種的平房。而這種風格一直到現在,基本上還沒有什麼變化。

二、實踐報告分析

我對家鄉的企業瞭解不多,其行業的資料就更加不得而知了,原因就是沒有老師你所說的那種關係可以找,一個沒有關係的人,怎麼可能會對那些企業瞭解那麼多。所以我找了我比較熟悉的,家庭建築這方面的事談談,這些是我可以看到的,而且因為這類建築的建築工人的特殊組成,我也能向我認識的親戚鄰居們詢問。雖然親戚鄰居們不是那麼瞭解一個企業的發展狀況,不過對於這種家庭住房,他們還是比較清楚這些年來的變化的。而且我對我生活的環境也有一定的瞭解,所以我選擇這方面的事談談。

對於那些瓦蓋的房子,是延續以前的建築風格,有著古代的色彩,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不過也是拘於人們的觀念和經濟的發展,首先,人們繼承前人留下來的東西,是對前人們的尊敬。其次,也是由當時的社會條件決定的,當時我國的生產力不發達,經濟不發展,當時在家鄉比較落後的地方當然也就不可能有那些由鋼筋混泥土建造的房間。

我的家鄉不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地區,是一個農村地區,那些用於建築用的鋼鐵都是出其他地方運來的,而不是有我們自己生產的。隨著廣東被鄧小平同志列為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地,家鄉的交通情況得到了改善,特別是於外界交流的公路,雖然那條公路不寬,但是卻使得輸入鋼鐵成為了可能。鋼筋的輸入給了樓房建設一個前提,因而當時比較富裕的人就開始從瓦蓋的房子住進了樓房。不過房子的佈局依然沒什麼變化,還是遵從以前瓦蓋時的佈局。這是經濟帶來的第一個變化。

而“獨腳屋”在差不多同一時期出現也是有原因的,資金充足的那些人們在當時建造的是整座的,這是正常的。不過那些資金不足的,怎麼辦呢?他們孕育出了一種新的想法,那個想法就造就了所謂的“獨腳屋”。他們將“整座”的房子刪去了一邊,本來是對稱的三列的屋子,被去掉一邊後,明顯變得不對稱了,也就是“獨腳”了。但是這只是資金的問題,所以看到的結果只能是這種房屋較整座的而言,只是少了一邊,佔地面積小了,其佈局而沒有什麼變化。以上兩種風格的房子是寬裕的人建造的,然而窮人不可能那麼容易暴富,攢錢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這也就使得這兩種風格延續了十幾年。

經濟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他們的工資也有所增加,不過在同時,物價的上漲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之前攢錢準備用於建房子的人,由於農民們的收入本來就不高,物價的上漲比起他們的攢錢要來的快一些。根本很難存很多的錢,而且存的錢也很容易貶值,因為物價的上漲不會考慮這些農民的,而是以一個國家的經濟為標準的,然而並不是每個地區的發展都能跟上。

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物價也在無時無刻的提高,在一個農村地區想要攢夠錢來修建房子是很難實現的,除非他們是突然暴富的。在這樣的條件下,比較貧窮的人在多年之後也有了其他的做法,他的理念是“存錢難,還錢容易”。他們選擇先向他人借錢,再慢慢的還錢。有點像現在的貸款購房制度,不過他們是借,向親朋好友、向鄰居先借,等以後賺錢後在慢慢還,一般向一個人借錢都不會太多,所以還起錢來也比較容易,他們會有計劃的歸還所借的錢。當然這樣也是有缺點的,因為同樣是不富裕的人,就算是向很多人借錢也還是很難借到那麼大的數目。他們出於減少地皮和地基的成本的緣故,他們引領了一種新的風格的出現,就是平房,平房所佔的面積大約是“整座”的三分之一,“獨腳屋”的二分之一,其地基和地皮的成本也降下來了。同時由於佔地面積的縮小,他們往上發展,其一樓作為客廳,廚房等用,而樓上則作為房間給人住。儘管小了,不過還是沿用“整座”、“獨腳屋” 的風格,即留了一個天井由於採光之用,即出現了前面所說的第三種風格。

前面所說的主導因素相對偏重於經濟因素,之後的主導因素偏重於人們的觀念。

05、xx年開始,平房的佈局的轉變是由於人們觀念的轉變,他們不再想要留著天井採光,而是把屋頂都蓋成全封閉的。增加地板的可用面積,特別是樓上的,因為全封了之後,樓上的空間變大了許多,可用的空間也增加了。對於比較窮和人口比較多的人來說,大一點的空間相對採光要來的更加有吸引力。因而屋頂全封閉的風格伴隨著人們的這種觀念產生了,但這只是偏重於增加樓上的可用面積。

隨著經濟的發展,資訊的快速傳遞,家鄉的房子設計者根據家鄉的風格,綜合外面的一些格局,又對這些屋子的佈局進行改進,他們不再把大廳留著最裡面,而是把大廳移到接近門口的那種風格,接近門口的大廳相對於全封閉的房子而言光線好了很多。中間用樓梯和一面牆把前後隔開,讓裡面的東西不容易讓在外面坐的客人看到,所以迎合了多數人的口味,使得這種佈局成為了主要的風格。有些用於“獨腳屋”的地皮也會建成兩間這樣的平房,這也是有些根據的,這是因為以前計劃生育的國策在我家鄉落實得不是那麼完善,很多家庭的人口都很多,那些父母們考慮到他們的孩子長大後的分家問題,就把屋子建成兩間。我們農村的人有時就會有這樣的想法,他們只是考慮的有點遠了,不過這也不能說什麼,因為也是正常的。

三、展望

這是家鄉目前的家庭式住房的格局,多種風格並存著。不過我相信我的家鄉的建築風格會發生轉變。

一、我家鄉目前的經濟還不發達,拘於缺少天然的礦物資源,所以家鄉的工業還很不發達。相對於工業的不發達,自然能想到,家鄉的環境汙染相對那些大城市而言要好很多。而且現在正在修建一條經過我家鄉的高速公路,現在這條公路雖然還沒有竣工,但這條公路相對於我們之前行使的那條公路要大很多,相信在這條公路的影響下,我家鄉的經濟會發展起來的。

二、雖然沒有礦物資源,我們那裡卻是沿海的,我們的海邊到現在都還沒怎麼開發。海洋是一個天然的儲存室,海水裡富含的多種礦物質,如果有人投資發展的話,相信會給我的家鄉帶來快速的發展。

三、作為一個農村地區,大家也可以想到有很多的勞動力,因為現在家鄉不是那麼發達,工廠、企業都比較少,所以他們都出外到深圳、廣州工作。國家加快經濟的發展方式,那些企業、製造業一定會先從這些一級城市退出,往周邊的城市轉移。我的家鄉也距離這些大城市也不是那麼遠,新建的高速公路的完成更能加強之間的聯絡。這些企業如果轉移到家鄉,必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家鄉的發展,也可能會吸引一些管理、技術方面的人才。這樣會帶動家鄉的發展,也會帶動其他投資者對其他行業的投資,帶動經濟的發展。

經濟的發展必將會導致人們的住房問題轉變,首先的,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導致地皮的上漲的,地價的上漲就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資源,將會往天空發展,佔地面積是定的,如果儘可能的向上發展,就能更好的利用這塊地。所以在經濟發展的以後,家鄉的房子會比較多的是比較高的樓房,而目前的這種家庭式的、規模很小的房屋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