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家鄉生態調查報告7篇

為了現實社會的長遠發展,我們需要對新事物進行調查,寫好相關的調查報告是很重要的,為了將自己的調查報告寫的優秀,一定要將調查經過梳理好,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家鄉生態調查報告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家鄉生態調查報告7篇

家鄉生態調查報告篇1

調查人:

單位:

調查時間:xx年2月10日 2月25日

調查物件:楊家杖子松北社群主街道;主河流

前言:今年寒假,為了比較深入地瞭解社會,鍛鍊自己,我和鄰里幾個玩伴組建了一個環保實踐隊,現將活動過程做如下說明。

因為今年來家鄉的環境持續惡化,自然環境日趨嚴重,這些都給家鄉的群眾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我們幾個提議建立一支環保隊。

主要目的:

對家鄉的生態環境開展調查

找出家鄉環境持續惡化的原因

在周圍鄰里間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為環保提一些可行性建議,希望對家鄉環境改善起到力所能及的作用。

10日 25日衛生情況調查:

(1);首先 ,我們在家鄉的主大街觀察了過往行人亂丟垃圾的行為且進行了適當的記錄。我們發現大部分人都沒及時把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隨手亂扔的現象隨處可見。因此,在我們家鄉能真正愛護環境又能瞭解物品回收利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為這樣,容易導致家鄉主街道的環境衛生惡化,影響市容。

(2);然後,對一個主要河流深入實地調查。我們發現由於人們環境意識的薄弱,把不少的生活垃圾倒入了河裡,河邊,使得主河流被眾多生活垃圾所汙染。其中大多是一些廢棄塑料,生活廢品,汙水,嚴重影響了河道衛生與清潔。我們也調查瞭解到由於家周邊沒有較大型的處理生活垃圾的場所,所以一些居民為了貪圖方便,便把垃圾丟到河裡,使河中許多地方淤塞,河水也變色了。

10日 25日,在街區我們製作了一部分傳單,對居民進行一些環保問卷調查。

調查針對人群:15 65歲街區居民

調查方法:隨機調查

調查如下:選擇題

(1)你認為環保的目的是什麼?

a.愛惜每一個生命(62%) b.保護生物多樣性(10%) c.與動植物和睦相處(10%) d.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滿足發展需要(18%)

(2)你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

a.飲用水,空氣質量(10%) b.森林,土地保護,防止水土流失(34%) c.環境改善(16%) d.糧食蔬菜安全(14%) e.脫貧致富(16%)

(3)你對亂丟垃圾行為有何看法?

a.無所謂(5%) b.值得批評(89%) c.不關我事(6%)

(4)您覺得您周圍環境怎樣?

a.很好(9%) b.感覺還可以(31%) c.比較差(52%) d.很差(8%)

在收回的答卷中,我們發現家鄉居民的環境意識相對薄弱,對環境問題不是很關心。與此同時,我們向其講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目標,讓他們認識到一些環境保護對自身及自己周邊的人,事的重要性,得到他們的支援。

由於我們環保小隊切身體會到了生活垃圾對家鄉環境所帶來的破壞,我們向當地有關環保部門提出了幾點建議:

政府及相應機構應在全民中開展整體教育,加強環保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居民的環保素質,樹立環保風氣,讓保護環境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

大力宣傳汙染的危害性。

多推廣環保活動,調動全民共創和諧美麗武岡。

(小結)本次活動讓我認識到:

環保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事業,政府,企業,公民缺一不可。

團隊精神,共同合作 尤為重要。

預先準備工作在整個過程中的重要性。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我覺得做一件事,只要你用心去做了,不管結果怎樣都是成功的。

總結心得: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真正學到不少,對社會的理解也在活動中加深了。實踐中學習其他知識,不斷從各方面武裝自己。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大學生,我們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努力學好各類知識。此外,必須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鍛鍊自己的意志,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及適應社會的能力,為自己大學畢業完全進入社會做好必要準備。

家鄉生態調查報告篇2

一、調查目的

福x省福州市平潭縣是我美麗的家鄉,它是個四面環海的小島。海峽兩岸建設以來,平潭縣的經濟和交通有了很大的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給我們周圍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作為家鄉的一員,我們熱愛自己的家鄉,關心自己周圍的環境,因此我們利用休息時間對縣裡的環境汙染狀況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希望藉此瞭解家鄉的環境現狀,找到改善家鄉環境的對策,響應建設美麗中國美麗家鄉的號召,為家鄉的環境保護事業盡一份力。

二、調查過程及結果

此次調查活動我們採取了多種方式,多方面收集資料和資料,儘量獲得第一手資料,力求真實和準確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在縣裡選點實地觀察;走訪了縣裡的一些居民,瞭解了居民對環境汙染的認識及對其汙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個地區的環境汙染現狀並做出準確評價是很困難的,限於我們自身的能力,我們對家鄉的環境現狀、影響、趨勢做出一些粗淺的評價。

(一)實地觀察過程及結果

本次實地調查,我們進行了大氣和水汙染狀況調查。觀察表明,平潭縣大氣狀況尚屬良好,晴天時大氣能見度比較高。個別地方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水體汙染。

(二)調查結果

據調查,很多人認為,目前平潭縣的。環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汙染,有些時候縣裡的空氣質量也不能盡如人意等等。被訪者普遍認為,確實應該加大力度、採取措施來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治理,被訪者就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紛紛提出了意見和看法,他們也表示願意從自身做起,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來,為把我們平潭縣建設得更美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見人們對周圍的環境還是十分重視的,他們的環保意識也是很強的。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瞭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汙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目前這種環境狀況,光靠環保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汙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保護環境也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三)改進意見

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強化責任,密切配合,完善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綜合決策。一是強化各部門對本行業和本系統有關農村環境保護的責任;明確資源開發單位、法人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對各個環保責任主體實行嚴格的考核、獎罰制度;各級政府和村組要編制生態環境規劃,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二是各部門要積極協調配合,通力協力,從全域性和戰略的高度,積極配合,建立長效工作聯動機制,形成分工明確,協調有力,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強基層環保力量,強化農村環保輿論引導。

逐步設立農村基層環保機構,在鄉鎮政府建立環保檢查員制度,不斷加強農村環境監管能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教育,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提高農民的環境意識,調動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廣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

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汙權、水權交易試點。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援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迴圈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迴圈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相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以及這次調查問卷,我們的家園會變得越來越美好。讓我們以這次活動為新的起點,為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家園而行動起來吧!

家鄉生態調查報告篇3

20xx年8月10日到20xx年8月20日長沙民政學院康復系老服0931班龔發梅、謝慶雲在舒塘村就家鄉生態環境進行有關調查。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大家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經濟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成為負相關因素。舒塘村是一個鄉下小村,十年以前這裡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見底,溪邊小魚嬉戲,那是一種現代人都十分羨慕的生態狀態。可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小溪裡魚兒絕跡,臭水溝瘴氣難聞,農藥包裝隨處可見,生活垃圾氾濫。最近由於降水極少甚至出現河水乾涸的現象。對於這十年來環境的變化,相信看到這變化經過的人都會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續發展程序中,處理好佔我國土地面積相當大比例的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就成為重中之重。對農村的生態環境做好全面認識,並採取合適措施來改善其生態環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視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務農和農閒時的外出務工獲得經濟來源,周圍沒有太多工業企業的影響,整體上屬於典型的農村環境。

在調查過程中發出的100份問卷中,有效問卷為100%。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裡提水作為飲用水,但是對此99%的人對此有一定程度的擔憂,他們認為農藥調水許多也是在溪裡,導致很多人就近把農藥包裝也丟在溪裡,致使水中也會或多或少含義農藥的成分在裡面。而1%的人認為這不足擔憂因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對溪水最好的清潔。由於用水的緊張,我們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對使用後產生的生活汙水習慣性的處理方式是隨地處理,經過自然的風乾,有的會採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後出口卻是村莊周圍的小河流,這並沒有從根本上對汙水進行處理,反而加重了周圍河流的汙染狀況。

與汙水相對應的另一項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養殖業垃圾,秸稈雜草等,前三種分別佔77%、10%、7%。生活垃圾的問題在於村民的隨意排放,以及對一些電子垃圾的隨意丟棄,像電池,充電器等,因環保意識淡薄未經過分類和回收處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丟棄。一些村民在收割後對秸稈就近堆放,部分焚燒,部分經過雨水等的侵襲後腐爛堆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積累。由於近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對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賴降低,許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處理。

另一項潛在的對生態環境的威脅就是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之所以潛在是由於這些影響在短期內是不明顯或是看不到的,但他們對生態環境的危害卻是不容忽視的。隨著近幾年各項農藥產品的大量出現和效能的不斷改善,村民對農藥的依賴性不斷增強。在調查過程

中村民也坦言,隨著生活質量的改善,許多原本由人工來進行的生產活動也改為採用化學的手段,譬如為莊稼除蟲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間地頭進行勞作,現在則在莊稼仍為幼苗時就噴打農藥進行根除。農藥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質都殘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結,農田減產,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來提高產量,成為一個惡性迴圈。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汙染,還通過雨水等造成對水體的汙染。農藥化肥的不當使用在農村生態環境破壞的程序中是佔著相當大的比重的。

在做完這項調查後,發現舒塘村的村民對於村莊周圍以及自己生活環境中存在的問題認識不夠,沒有采取積極的處理的態度措施,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早進行處理,日積月累,對生態環境勢必產生不良的後果。對阻礙生態環境程序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民沒有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這是最關鍵的一條。很多時候農民不是不願意去維護生態環境,而是他們根本沒有生態環境和汙染的概念。對於生活汙水,他們不覺得隨手傾倒有甚末不對,只要是倒出了家門且沒有影響別人就不存在問題,他們不會聯想到汙染,不會聯想到生態環境。就地焚燒,只要是方便,怎末會把一些煙霧和大氣汙染聯絡到一起呢?在他們的意識裡沒有全球變暖,沒有酸雨的概念,更不會把這些抽象的東西和自己的生活聯絡在一起。

二、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不夠。如果村民對生態環境的無意識是可以理解的話,政府對生態環境的忽視就是難辭其咎。地方政府的意義在於進行合理的宣傳和引導作用,而在大多數的農村地區,雖然有政府組織的各種科學宣講活動,環保科普活動等有利於提高農民環保意識的活動,但是落實的不盡人意,這也是造成農民生態環境意識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對農民沒有起到好的引導作用,對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也沒有合理的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未必對本地區的生態環境做過詳盡的調查,制定過保護的措施,更無從談起維護。

三、缺乏生態環境方面的人才。21世紀註定是一個社會高度關注環境問題的世紀。當前,我國已經走出低收入國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發展時期。一方面,經濟體制轉型提供了經濟持續增長的強大動力;另一方面,經濟、社會和環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種矛盾不斷暴露;同時,這一時期也是消耗資源最多、人與自然較量最為嚴重的時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提高公眾環保意識,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和諧發展是我們的歷史責任。農村的廣大地域面積與其人才的引進是不成比例的,許多人在獲得較高的受教育程度後是不願意到農村這樣的基層去服務工作,這就造成農村人才的缺乏,也導致無法對農村的生態環境工作提出科學的應對方法和保護措施,無法制定出長遠合理的生態環境的維護方案。

在採取一定的教育引導措施後,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規。生態環境保護本身是一項公共事業,屬於責任主體難以判別或責任主體太多,公益性很強,沒有投資回報或回報率較小的領域,政府必須發揮主導的作用。制定相應的法規來明確責任,對不合乎規範的行為予以懲治,從強制的角度提高各個責任人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

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也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有重大影響的一個因素。農藥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產出水平的重要途徑,如果要求農民停止或減少對其的使用是不現實和可行的,農民不會為了抽象的生態環境的概念而放棄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這種依賴的另一個有效方法是國家加大對科研的投資力度,研發出新的環保無機或對土地生態危害小的產品來取代目前所使用的農藥化肥,這既不會影響到農民的切身利益,也從源頭對目前的狀況進行了控制。

家鄉生態調查報告篇4

近期,市政協組織專題調研組,先後深入西峰、華池、寧縣、正寧等縣(區)的12個鄉鎮和10戶企業,對全市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情況進行了系統調研。

一、現狀

慶陽屬於旱作農業區,森林資源總量不足,年降雨量少且分佈不均,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生態環境脆弱。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黃土生態城市和人文魅力城市為目標,積極實施生態立市戰略,不斷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力度,農村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一)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成效明顯。堅持實施黃土旱塬蓄水保塬、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封山禁牧、“三北”防護林、鄉鎮千畝荒山造林綠化、土地整理復墾等一系列生態建設工程,成效明顯。止2009年底,累計新修梯田462萬畝,荒山造林318.24萬畝,封山育林99.3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5%。完成和新建各類水保骨幹壩、淤地壩工程862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194.8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41.8%。董志塬生態保護、子午嶺天然林保護提質、環縣北部防沙治沙等一批生態專案和生態環境修復工程正在實施。自然生態的人為破壞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入推進。實施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工程,已建成簡易填埋場39個,垃圾倉1225個。推進村鎮生活汙水處理整治,部分鄉鎮和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實現了雨汙分流、專管排放。推廣“零排放”規模養殖場,實行庭院養殖和“養沼一體化”模式,有效防治了畜禽養殖汙染。

(三)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初見成效。重點實施了節本技術推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汙迴圈利用、農副產品加工開發利用、農業生產廢棄物回收利用等5大迴圈農業建設工程,共建成示範點132個,新建“一池三改”戶用沼氣池43640座,服務網點230處。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建成回收站(點)100多個,組建回收利用合作社10家,再生資源回收企業11戶。全市廢棄地膜殘留量約為1.2萬噸/年,今年上半年已組織回收5300噸,佔殘膜總量的44.2%,加工利用2100噸,佔回收量的39.6%。慶陽凱迪、慶陽中盛等9戶較大規模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已建成投產,年加工能力達到6000噸。

二、問題

(一)生態環保意識淡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法規的宣傳教育不夠深入,幹部群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比較淡薄,對環境汙染的危害性缺乏足夠認識,缺少必要的環保知識。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滯後,迴圈經濟、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尚未形成,生態環境區域性惡化的局面還沒有得到徹底扭轉。

(二)農業面源汙染形勢嚴峻。農業面塬汙染具有排放分散、隱蔽、不易監測等特點,往往被忽視。由於農藥、化肥及農膜的大量使用,造成農產品、土壤等汙染嚴重。根據汙染源調查統計資料,全市農田化肥流失率高達30%左右,年流失化肥約2.4萬多噸。廢舊塑料製品和殘留農膜的回收利用率不高,農田土壤結構破壞比較嚴重。

(三)農村生活環境狀況有待改善。飲用水汙染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一些鄉村由於石油資源的早期粗放開發,區域性水質惡化問題比較突出。鄉村垃圾三級處理模式一般只是簡單的填埋,容易引起二次汙染。多數村莊的生活汙水直接排放,嚴重影響環境衛生。畜禽養殖汙染防治工程進展緩慢,特別是規模化養殖場的治汙設施不配套。

(四)生態保護措施落的不實,人為破壞問題仍然存在。一些鄉村封山禁牧工作措施落實不力,散養放牧現象仍有發生。一些地方在林地整修梯田和道路建設過程中生態修復措施落實較差,造成植被破壞,水土流失。

(五)資金投入不足。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投融資機制,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目前,只有西峰區建成了汙水處理廠,西峰、慶城、寧縣、正寧、華池五個縣(區)建成了垃圾填埋場,其他縣還未建成。

(六)監管力量薄弱。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涉及多個管理部門,業務和職責交叉重疊,部門之間工作上缺乏協調。特別是鄉村環保工作力量薄弱,與日益繁重的環保要求不相適應。

三、建議

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是全市生態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市生態建設規劃明確提出到2017年6個縣(區)要達到國家級生態縣(區)建立標準,應按照“汙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並舉”的方針,以建立“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文明村”為抓手,不斷探索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切實保護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為此,建議:

(一)深化基本國策的宣傳教育。牢固樹立“保護第一、生態優先”的理念,切實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主要內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宣傳實效。通過廣播電視、報刊、政府網站開設專欄,印發宣傳資料、環保知識手冊、製作固定宣傳標語、建立綠色學校、綠色企業、綠色家園活動等方式,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生態文明知識、環保政策法規的宣傳,引導群眾自覺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倡導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迴圈經濟、低碳經濟,不斷增強低碳消費意識,促使形成人人珍惜環境、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的濃厚氛圍。

(二)著力推進農業面源汙染治理。

1、做好清潔田園工作。一要加強化肥、農藥的市場管理,加大《農藥管理條例》、《農藥合理使用準則》等法規的實施力度,建立以供銷系統為主渠道的農藥化肥營銷網路,發揮行業管理、協調、服務職能,從源頭上控制高殘留、高毒性及過期農藥流入市場。二要加強對沼氣、秸杆的能源化綜合利用,加快太陽能等農村再生能源技術、產品和示範專案的宣傳推廣,以村為實施單元,集中連片推廣“一池三改”戶用沼氣工程,不斷提高農業的資源利用率。三要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建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度,培育綠色市場,倡導綠色消費。逐步實現農業結構合理化、技術生態化、過程清潔化、產品無公害化的目標。四要政策扶持,全面推廣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程。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科技支撐體系,充分利用隴東學院農林分院和市農科院的科研技術優勢,研究和推廣農村汙染治理技術。

家鄉生態調查報告篇5

一,生態文明的重大意義及政策支援

我將調研地點就近選在了我暑期打工的地方,xxx省xx縣,方便我走訪調研,瞭解我縣生態環境建設的情況。據我瞭解,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引起了政府的重視,政府給予了極大地政策支援。各地興起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熱潮,生態文明是基於生態危機、反思傳統發展觀念而進行的理性選擇。把生態建設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們黨對人類文明趨勢認識的不斷深化。發展迴圈經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之一,可逐漸緩解我國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減緩生態環境的破壞速度,使我們擺脫能源危機、生態危機和生存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可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強調要“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把生態建設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們黨對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認識的不斷深化。建設生態文明,不僅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於維護地區生態安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生態文明是人類在發展物質文明過程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果,它表現為人與自然和諧程度的進步和人們生態文明觀念的增強。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多次鄭重提出,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

建設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黨的十七大報告在闡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時,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搞好生態文明建設。

二、我縣的生態環境情況

近年來,我先對於生態文明建設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制定了生態環境管理辦法和對於違規的企事業單位的處罰條例,並嚴格執行。幾年來收效良多,成果顯著。縣內水域水質明顯改善,空氣質量也有所提高,本次調研由於是暑期調研,所以無法體驗由於冬季供暖所排放的廢氣對於空氣質量的影響,不過,回想往年來,每年冬天供暖裝置都會排放大量廢氣汙染環境,增加煙囪高度畢竟治標不治本,並且對環境的危害更大。多年來由於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落後,一直沒有解決辦法。

今年暑期回家,就聽說縣裡進行暖氣改道的工程,到年底供暖時,就可實現全縣樓房住戶的統一供暖。這樣就可做到鍋爐廢氣統一處理,集中排放。廢氣經過專業處理,淨化然後同一排放,極大程度上緩解了供熱廢氣對於本地空氣的汙染指數的影響。

另外,我先還建立了小型生態園區,植物園裡培植了多種農作物,品種繁多的樹木等,由於xx地區自然天氣的限制,xx地區農產品品種較南方匱乏。珍貴植物品種更是稀少。所以縣裡建起了植物園,一方面可做些作物培植方面的實驗,還可以當做旅遊景點供人觀賞,加大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力度,也促進了市場的繁榮。

三、生態文明建設的幾大方面

生態文明具有豐富的內容。就其內涵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層面

生態文明建設的經濟層面,是指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要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產業和其他經濟活動的“綠色化”、無害化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化。這就要求我們大力發展迴圈經濟。資源是有限的。要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在全社會倡導節約資源的觀念,努力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減少汙染的生產模式、產業結構和消費方式。

應大力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迴圈利用資源和治理汙染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現代化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並具體落實到單位、家庭、個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實施清潔生產。清潔生產,不僅指生產過程要節約原材料、能源並減少排放物,同時也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整個生產週期對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態的損害。傳統生產是一種只強調物質生產而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改變這種生產方式,需要不斷進行清潔生產意識教育,引導人們轉變傳統生產觀念,讓清潔生產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採用清潔能源、預防和減少汙染成為政府、企業、社會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二)文化層面

生態文明建設的文化層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動包括指導我們進行生態環境創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組織、規劃等意識和行為都必須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樹立生態文化意識。

生態文化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文化。新世紀新階段,人類已逐漸認識到長期對自然進行掠奪性索取、破壞必將遭受懲罰,一個從征服自然、破壞自然到迴歸自然、珍愛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態意識覺醒之日,就是我國生態環境改善之時。因此,進行生態教育,提高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認同,增強人們對自然生態環境行為的自律,牢固樹立生態文化意識,是解決生態問題的一項重要舉措。

生態文明建設是與人們的自覺履行分不開的,這就對社會的精神文明程度有了一定的要求。

注重生態道德教育。生態與道德不可割裂。生態環境的優劣,反映著人們生態道德水準的高低,同時,人們生態道德水準的高低,也極大地影響著生態環境的優劣。生態道德驅動著人們的生態意識和行為的自覺性、自律性與責任感。加強生態道德教育,可以使人們自覺地承擔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和義務,同一切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作鬥爭。應廣泛動員人民群眾參與多種形式的生態道德實踐活動,努力形成防止汙染、保護生態、美化家園、綠化祖國的社會文明新風尚。

(三)社會層面

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層面,是指重視和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推動人們生活方式的革新。這就要求我們:創造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團結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會管理體系,形

成以生態文化意識為主導的社會潮流,樹立以文明、健康、科學、和諧生活方式為主導的社會風氣。

要加強生態型社會建設,努力滿足居民對居住環境品質愈來愈高的追求。就農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態示範區”建設的同時包括文化、教育、醫療以及各種服務在內的配套設施。

實現人口良性發展。實現消費方式的生態化。逐步形成有利於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適度消費、綠色消費的生活方式。反對自私的享樂觀,拒絕揮霍鋪張、浮華擺闊等消費行為。鼓勵從點點滴滴做起,減少或杜絕生態破壞、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

總結:

生態文明必須與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並重才能均能發展,受到良好的成果,如果只重視其中一項,必然會有嚴重的弊端,或破壞了自然環境,或忽略了經濟建設都是不可取的。新社會的建設必須多項共舉,共同發展。

家鄉生態調查報告篇6

岱山縣位於浙江省舟山群島中部,是全國12個海島縣之一,人口約20萬,是一個祥和而又熱鬧的小城鎮。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這幾年來,岱山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對我們周圍的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作為家鄉的一員,我們利用暑假時間對岱山的汙染狀況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希望藉此瞭解家鄉環境的狀況,找到改善家鄉環境的對策,為家鄉的環境保護事業盡一份力。

20xx年8月11日至17日我們進行了為期一星期的實地調查,其中調查的物件有:水資源、白色汙染和噪音汙染。

(一)水庫

我們先觀察了長河路的水,長河路的水呈黑綠色,河水正在消毒,冒出了許多泡泡,象一個隱形人在河裡洗泡泡浴,雖然它能映出周圍的樹木,但是上面有一些紙、塑料袋等垃圾。而海水就更髒了。海水是泥黃色的,海水裡也有一些木頭、飲料瓶和紙頭。我們還實地觀察了摩星山水庫、楓樹水庫和洛沙灣水庫,水庫都還有一半多的水,水都很清,沒有漂著什麼東西,但我們下來時順便看了與楓樹水庫相連的長河以及與摩星山相連的長河,長河兩邊雖然都綠化了,但河面上還是漂了些白色塑料袋以及一些雜物,還有很多人在長河裡洗東西、釣魚等。

(二)白色汙染

白色汙染最嚴重,不自覺扔垃圾的人越來越多,自從有了限塑令後人門還是不會自覺地用環保袋,還是以塑料袋為主。我們到小菜場門口去調查了一下,數了30人,每個人都拎著好幾個塑料袋,沒有一個人帶籃子。因為菜場還在供應塑料袋。我們又到三江超市調查一下,觀察了其中兩個收銀臺,共統計了二十個人,十三個年輕人,四個學生,三個老年人。其中十一個年輕人和二個學生購買了塑料袋,另二個學生沒有裝塑料袋,直接用手拿走了,其他的幾位都是帶了袋子,但只有二人帶環保袋。

(三)噪音

我們岱山的噪音汙染還是比較小,白天主要是在建設工地工作的機器的噪音,在新區的建設工地上,來回拉石頭的汽車發出的喇叭聲,挖土機的聲音,打樁機的聲音很響。在城區道路改造的機器也有很多聲音,來回汽車鳴喇叭的聲音也很響。晚上比較安靜,但空調機發出的聲音和來回汽車的喇叭聲還是有些吵人。

我們調查後發現,環境汙染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工廠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直接排放。

2、生活汙水的排放。

3、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

4、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棄。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瞭解到,解決環境問題已成了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我們是社會的主人,保護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讓我們攜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節約用水。

2、不亂扔垃圾,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

3、儘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迴圈使用的環保袋,減少白色汙染。

4、儘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5、多學習和宣傳有關環保的法律,積極向環保部門舉報破壞環境的行為。

相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家園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家鄉生態調查報告篇7

由於我國工農業生產的迅猛發展和村鎮住宅建設的激增,不僅城市,農村的生態環境也日趨惡化,許多地區的鄉鎮工業由於缺乏長遠規劃,一方面各種工業任意布點;另一方面又因經濟能力和技術力量的薄弱,企業無力處理“三廢“,汙染問題相當嚴重。農村地區對自然資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興建的水利設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然災害的威脅。隨著生產的發展,化肥農藥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養殖業廢水、廢氣和廢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種汙染物在農村地區內迴圈,造成大面積農村面源汙染,水體汙染現象十分嚴重。小城鎮衛生條件差,交通擁擠,居住緊張。村鎮或佈局分散,或延展過長,於生產、生活和公共設施的安排都極為不便。村莊內部結構鬆散,空間混雜,生活用水不衛生,道路不規範等。但城鎮建設費用很少,無力改變這種現狀。通過調查發現造成家鄉環境汙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汙染“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幸好國家新出臺了“禁塑令“,但效果還不顯著。希望能有大的作為。)

4、儘管在建立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製品現象相當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壞,水資源汙染嚴重:

1、森林面積減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還有就是認為造成的森林面積減少。人類大量開發森林資源,然而又沒有及時的進行補進;

2、由於森林面積的減少,土壤變得鬆散,雨水下來,泥土衝進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換新,形成汙染;

3、森林減少,造成了水土流失問題;

(四)整治仍不徹底。在城區,雞鴨屠宰點和燒肉攤點汙染嚴重;花盆和盆景中菸頭、紙屑較多;攤點商戶佔道經營較多;車輛亂停亂靠現象依然存在;牛皮癬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傾倒垃圾依然嚴重,河水汙濁。在鄉鎮街道,亂丟亂吐亂倒現象嚴重;農貿市場垃圾較多;車輛亂停亂放現象嚴重;小食店清潔衛生問題突出;存在重城鎮輕農村、重幹道公路沿線輕邊遠村社的現象;部分鄉鎮對場鎮和主要公路沿線外的村社還未開始環境整治。在農村,農戶院壩散養家禽嚴重;柴草亂堆,垃圾亂倒較為普遍。

(五)設施不夠完善。一是環衛設施數量不夠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運車、路燈、人行道板等環衛設施配套不足,破損嚴重;二是部分設施佈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車場、水果市場、畜禽交易市場佈局不合理,造成市場交易秩序混亂,影響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設定、垃圾桶擺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環境汙染和視覺汙染。

(六)、交通工具(、車輛、輪船、飛機等)廢氣和噪音音;

(七)、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灌溉後流出的水。

(八)、廢水、廢渣

?境汙染的危害】

人類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就必須要擁有健康的生活環境。環境汙染不利於人類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氣體,影響呼吸,影響健康;“白色汙染“的危害有:1、視覺危害,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2、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後,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保護環境的措施】

通過調查的我得了:環境的汙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雖然家鄉現在在的環境狀況不是很樂觀,但是據調查,我們的政府正在努力進行環境保護的工程: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向老百姓宣傳環境保護,提高人們的環境白虎意識等;在政府的努力下,作為這片土地主任的人們,外面更應該努力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愛護它,保護它,從手上的事做起,不亂扔、亂折、亂吐;從身邊的是做起,共同把我們的家鄉建成美好的家園。

?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瞭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汙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颳起時,空中就瀰漫著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著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汙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牢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