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國小生《成語故事》讀後感四篇

讀書,讓你的身心好好放鬆一下吧,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那麼關於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生《成語故事》讀後感範文四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國小生《成語故事》讀後感四篇

國小生《成語故事》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我覺得拔苗助長這個故事講得很有意思,現在我就給大家講講拔苗助長這個故事。

以前,有一個人他的性子很急。有一天,他種了一些秧苗,種下秧苗後,就希望秧苗立刻長大成熟。他幾次去田裡看秧苗,都沒看出秧苗長高,心裡很著急。有一天,他突然想:如果把秧苗往上拔一拔,秧苗不就長高了嗎?想到這裡,他快步跑到田裡,把秧苗一株一株地都往上拔了一大截。就這樣整整幹了一天,他才把田裡的秧苗都拔高了。晚上,他回到家裡高興地對家人說:“我今天辛苦了一整天,總算是幫田裡的秧苗長高了!”

第二天,他的兒子跑到田裡一看,原來綠油油的秧苗,現在全都枯黃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做事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裡的那個農民一樣那麼著急,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做好。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名叫《成語故事》的書,他是圍繞著一個成語來說的一個故事,最後把成語的意思寫在最後一段。比如說: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寫了楚襄王當上了國君很開心,整天吃喝玩樂,敵軍打下了都城,在內的不少土地也被佔領了,他還沉迷在享樂之中,到快要攻入城池,他心裡才後悔萬分,於是他去請回莊辛向他道歉,希望可以挽回局面。莊辛告訴他只要把破掉的羊圈趕緊補上就不算遲,只要齊心協力,還是有希望的。楚襄王最後用了莊辛的方法,終於收復了大部分的地盤。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在收到損失之後,要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楊時和遊酢去請教老師,遊酢要敲門時,楊時說:“讓老師在休息一會”,於是他們便在外面等候,不一會兒,下雪了,越下越大,他們的身上擠滿了雪,當老師推開門看見大雪中屹立著楊時和遊酢時,感動得說不出話來。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以頌揚尊師敬道的可貴精神。

這兩個故事讓我記憶很深,因為這兩個故事讓我知道了兩個道理,第一個是:我們在學習時,如果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要盡力去補習;第二個是:要尊敬老師。

這本書真好看,又能讓我們知道許多道理,還可以讓我們瞭解歷史故事,所以我建議大家都去買這本書。

國小生《成語故事》讀後感2

讀了《中華成語故事》,我再一次被漢語的奇妙所震撼,為它的魅力折服。成語是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簡潔而精闢的詞語或短句。它是我國語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為,每個成語的形成一般都有一個典故,每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通過這一個個的`成語故事,我們不僅理解了成語的意思,還可以瞭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寶貴的文化遺產、高超的智慧。

有一個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蒐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隻吹竽樂隊,並受到了優厚的待遇。有個叫南郭的人根本不會吹竽,但也混了進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時候都只是做做樣子。齊宣王去世後,他兒子齊湣王偏喜歡聽樂師們單獨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聽說後十分害怕,趕緊溜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濫竽充數這個成語的意思,它是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同時,我也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弄虛作假,靠僥倖取勝。沒有真才實學,最終是站不住腳的。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學管樂時的情形。有一次,濫竽充數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管樂課學了新曲子,老師讓我們回家多練練,我也沒在意,只練了一遍,心想到時候做做樣子就行了。

上課了,老師先讓我們合奏了一遍,我不停的按單簧管上的按鍵,搖頭晃腦,好像吹的很陶醉,其實我根本就沒吹出來音。終於吹完了,我長嘆一口氣,以為這樣就完了,沒想到,老師對我們吹得不太滿意,竟讓我們一個一個吹。我的心一下子懸到了嗓子眼裡,急得抓耳撓腮。輪到我了,我沒吹幾句就吹不下去了,只得紅著臉老老實實說了實話。結果自然免不了挨老師的一陣數落,受同學們的一頓嘲笑。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濫竽充數是不行的。

我喜歡《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它真的讓我領略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一個詞語竟然隱藏著這麼一個內涵豐富的故事。這些故事,或可笑或感人,但都讓我們學到了知識,明白了事理。

國小生《成語故事》讀後感3


我想,許多人都看過《成語故事》吧!《成語故事》裡有著豐富的知識和道理等著我們去學習,比如說《拔苗助長》,它告訴我們不能不顧事物發展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比如《百步穿楊》,它告訴我們不能驕傲自大。還比如說《井底之蛙》,它告訴我們不能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盲目自大。

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囊螢夜讀》,這個故事中的車胤因為刻苦讀書,努力學習,之後成為了有名的大問學家。回想起此刻的我們,真是慚愧不已!我們有良好的環境,卻要在大人的監督下才看書、讀書,儘管這樣,我們讀書時還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女生,愛打扮,心思全在穿的、吃的上面。男生,愛打架,整天玩,大人怎樣教也教不會。富裕點的孩子那個不要,這個不要,嬌氣得不得了,你說和車胤比我們相差多少?所以,我以後必須要向車胤學習,做個勤奮好學的人。

自從讀了《成語故事》之後我深有感觸,不禁對文中的詩人、文學家肅然起敬。

國小生《成語故事》讀後感4

《成語故事》裡的成語故事多不勝數,這本讀物,它不止有對成語由來的小故事,對其中的生僻字做了詳細的解說之外,還增設了歷史典故,人物介紹和小知識等小欄目。讓我們在認識成語的同時對當時的背景與學者的認識加深鞏固。

“妒賢嫉能”這個故事寫出了項羽的愚昧,他之所以不能得到天下,這便是最主要的原因,從古至今,不賞識人才的人,都是失敗者。《成語故事》裡關於三國的故事也有許多,還能夠一邊補充對三國的認識。

有個“名落孫山”的故事讓我苦笑不得,講述的是一個叫孫山的人和同鄉去考科舉,結果自我最後一名,而同鄉沒有居榜上,結果回到家,同鄉的父親問他兒子的成績,孫山還委婉得意的說最後一名是自我,你兒子榜上無名。趁機顯露了自我的才華,但其實在別人看來,滑稽了點。

“程門立雪”更是印象深刻,因為看了《恰同學少年》的緣故,看到了借鑑前人“袁門立雨”,在外人看來是可笑的,為什麼必須要一動不動呢?個性是“程門立雪”,楊時和遊酢,因為老師睡著了就一向站在門口,下雪也不進去,這種行為其實能夠稱為“愚昧”,其實我個人認為這種做法半對半錯,畢竟是初次登門拜訪,該有的禮數還是要有的,而且古代的思想和我們不一樣,因此評論的話還是少說為妙,他們的老師也都被這精神感動了。

“害群之馬”這個成語見的多,它的典故卻是才瞭解,原先治理國家和放馬的道理相似,只是除掉那些對馬群有害的壞馬罷了。朝廷上,只是將危害江山社稷的奸臣掃除而已。這個以小見大的道理,就那麼簡單。

一個又一個的成語,只是短短數十字,卻全都蘊涵大道理,“勤能補拙”,既然我的基礎不好,就要“亡羊補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