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國小生《成語故事》讀後感通用範文

讀書豐富了我的大腦,增長了我的見識,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那麼關於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生《成語故事》讀後感範文四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生《成語故事》讀後感通用範文

國小生《成語故事》讀後感1

《中國成語故事》這本書一直深深吸引著我,每次我只要一拿到《中國成語故事》這本書我就會迫不及待的看起來。“負荊請罪”“臥薪嚐膽”“紙上談兵”“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個個活潑生動的成語故事展現在我的面前,就像我身臨其境一樣,既生動又有趣。

其中我對一個叫做“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最難忘。故事講述了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說:“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藺相如認為對秦王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大將軍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界上,做好了抵禦秦兵的準備。趙王到了澠池,會見了秦王。秦王要趙王鼓瑟。趙王不好推辭,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趙王為秦王鼓瑟。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秦王沒佔到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準備,不敢拿趙王怎麼樣,只好讓趙王回去。

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這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裡,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伕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他們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麼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說:“當然秦王厲害!”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要勇於承認錯誤,要善於改正,虛心接受!

國小生《成語故事》讀後感2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讀了幾篇後,我深有感觸,裡面有些人令我覺得好笑,也有些人可以成為我的榜樣,是我受益匪淺。我來給你們講幾個吧!

⒈杯弓蛇影。這個故事大致是說一位名叫杜宣的主薄誤把映入杯中的弓當成了蛇,但那是縣令請他喝酒,他不敢不飲,只能硬著頭皮把酒喝了下去,最後產生了心病,總覺得肚子疼,什麼藥都沒用。這則故事比喻的是一個人因產生錯覺而疑神疑鬼,自己嚇自己。我覺得其實我們也是這樣,看完恐怖片,總感覺背後或身邊有什麼,心情也變得十分慌張,所以,不管遇上什麼事都要心平氣和的去面對,這樣才不會被所謂的“鬼”嚇到。

⒉拔苗助長這則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宋國的農夫,他擔心自己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去看,幾天過去了,禾苗似乎一點都沒有長高,他心急如焚。一天,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便立刻衝進田裡,把禾苗一顆顆的拔高了許多,經過一天的時間,他終於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一大截。回到家,他氣喘吁吁地說:“今天累死我了,我幫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他兒子聽後,急忙跑向田地,一看!果然,禾苗全都枯死了。

這個故事給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好笑,農夫破壞了禾苗的生長規律,硬是把它們都拉高,結果卻聰明反被聰明誤,禾苗全枯死了,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定不能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如果強求速成,反而會把事情搞砸。一片片沉甸甸的故事,充滿著一個文化人對祖國曆史所做的智者的反思,是那麼深沉„„„„想必大家都看過《成語故事》書,我也不會例外,因為,這是一本經典的好書。我看完此書後受益匪淺,這本書有為人處事篇,堅強意志篇和求學求知篇。每一篇都給我們了一種教育,每一篇好像都在對我們敦敦教誨。這本書裡面有些故事裡的人犯的錯誤看起來很蠢,也帶來了嚴重的後果。然而,我們卻沒有注意到自己有時也會犯這種錯誤。這本書警告我們不要犯那上面故事裡的經典錯誤事,也不能像故事裡的人那樣心胸狹窄做事不顧後果,更不能像故事裡的壞人一樣明知故犯。

這本書還能教會我們好多好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塑造一個優秀的我們。這本書有些經典的故事是我們從小就接受到的,可是,我們仍然有可能照樣“守株待兔”和“揠苗助長”等等。難道這是家長提醒的不夠嗎?是老師教育的不夠嗎?不!那都是我們自己一時的不慎而鑄成的錯誤。我們讀了這本書的故事後,會更清楚的記得一些教訓,本能的吸取一些教訓,這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我個人認為《成語故事》是一本很棒的書,也是我們成長中必讀的書,它會使我們更加優秀。《中國成語故事》讀後感成語是中國語言文字的精華,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其中不少還蘊含著許多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傳統美德。而《中國成語故事》這本成語故事書也寫了許多古今聞名的成語故事,如《近水樓臺》、《餘音繞樑》、《雞犬不寧》、《驢鳴犬吠》、《奉公守法》等成語故事,這些故事對我們國小生既能“益智”,又能“養性”,非常值得我們去閱讀,去思考,從中懂得更多知識。

所以,我在星期六那天,閱讀起《中國成語故事》來。當我讀到《玩物喪志》這個成語故事時,我被周朝太保召公奭寫信勸武王的事所感動。那是公元前1051年,武王派兵滅了商朝以後,號召遠方各國都來臣服周朝。

有一天,旅國來了一位使者,送給武王一隻名叫獒的大狗。這隻狗有四尺多高,兩眼十分機靈,深得武王喜愛。從此,武王每天都顧著玩這條大狗,連國家大事也不顧。

後來,周朝太保召公奭看到武王玩物喪志,連忙寫信給武王,勸他不要沉迷於供人玩弄的事物,應該勵精圖治。武王看了這封信,忽然反省過來,想到商朝滅亡的教訓,覺得召公奭的話很對。從此以後,武王做任何事情都兢兢業業,不敢荒失,周朝的統治也得到了發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沉迷於供人玩弄的事物,使人喪失進取的志向。學習也是一樣,不能沉迷於玩樂,荒廢學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成語故事能增加我們的知識,告訴我們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看了《成語故事》這本書,它很幽默,而且很生動。裡面的內容五花八門,每個故事都能給人一種深刻的道理,有《諱疾忌醫》,《無價之寶》,《火中取栗》等等。《火中取栗》講的是一隻飢餓的猴子騙公貓取出烤在火堆裡的栗子,結果公貓受了傷,而猴子卻吃到了栗子。

我的感受是冒著危險給雖人出力,結果會一無所獲。《諱疾忌醫》講的是蔡恆公得了病,非但沒有請名醫替他看病,反而置之不理,結果病死了。我的感受是不能掩飾自己的錯誤,否則沒有好下場。最精彩的還是《無價之寶》它講述了一個農夫撿到了一塊玉,夜裡它發著光,農夫以為它是個不吉利的東西,把它給扔掉了。他的鄰居撿到了這塊玉,把它交給了魏王,魏王知道它是無價之寶以後,重重地獎賞了他。我的感受是什麼東西都有自己的價值,不要當“睜眼瞎”。成語故事真是有趣啊!看了它以後,我得到了很多知識,相信以後我一定會變聰明。

國小生《成語故事》讀後感3


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當我重新翻開這本厚重的《成語故事》,指尖輕捻著泛黃的紙張,一縷縷沁人心脾的書香令我再次沉醉。

與兒時不同,再次翻開帶著濃濃墨香的《成語故事》,我不再是草草略過,只瞭解故事人物和情節,而是仔細領悟,從中獲得新的感悟與體會。其中,《邯鄲學步》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這個故事常用來形容盲目模仿他人不成,反而丟掉了原有的技能的人。今日再讀,竟覺得這位壽陵少年固然可笑,而故事令人深省之處卻在於: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中等人才,可他缺乏自信心,常常感到事事不如別人。因此,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可見他十分沒主見,才會在聽到路人談論邯鄲人走路姿勢十分優美時,義無反顧地去學習。然而,這只是壽陵少年犯的第一個錯。第二個錯就是他的方法錯了。如果這個少年一心一意地模仿,而不是三心二意地“跟在這個後面學幾步,再跟在那個後面學幾步”,他是有可能學成的。但這個少年最大的錯誤在於他學步不成,卻連自己原來走路的步伐都忘記了。以至於故事最後,壽陵少年只能爬著回去,成為了千古笑柄。

反之,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這位壽陵少年真能學步成功,回到自己的家鄉,以一種優美但全新的走路姿勢出現在眾人面前。他定會是與眾不同的人,必然會受到他人的指點、評價,反而會使他受到困擾,效果適得其反

由此我聯想到當今社會:盲目追星的現象已屢見不鮮。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由此引發的事件可不少。多少人瘋狂地模仿明星衣著、髮型、言行舉止,甚至為了看一場演唱會而爭得頭破血流,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們將目光轉向校園,上百個“壽陵少年”不顧自身條件和家庭情況,一味模仿、追逐所謂的“潮流”,形成了攀比之風。這種變相的模仿,使他們漸漸失去了主見,喪失了自我,一步步淪為“壽陵少年”。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缺點,但萬萬不能像《邯鄲學步》中的壽陵少年一樣,盲目地模仿、跟從,丟失了原有的優點。當然,別人的長處固然可以學習,但應該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輕輕合上書本,抬頭仰望星空,我的思緒仍在飛揚。一天天成長,一個個故事一直啟迪著我的成長。這就是我讀書、我成長,我快樂的經歷,願大家都在書海中快樂成長。

國小生《成語故事》讀後感4

這個暑假我讀了《中華成語故事》,有很深的感受,中華成語故事是文明智慧的源泉,思想文化的結晶。漢語成語,濃縮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語言文化中的一枝獨秀的奇葩。在文字表達中恰當地使用成語,能起到畫龍點睛、生動形象、意境深奧的效果,這也是其他語言文字難以比擬的地方所在。

我從“不自量力”的成語中學到了:要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不能過高估計自己。

我從“大公無私”中學到了:要完全為集體利益著想,沒有一點私心。也可以指處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才能受人愛戴。

我從“懸樑刺股”中學到了“只有刻苦學習才能成為大器之材。感受很多,不能一一列舉。

一個成語故事往往就是一段歷史,一個傳奇,一個哲理。我要以史為鑑,學習古人的智慧,時時反省自己,嚴格地要求自己,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