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通用範文三篇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快點中自有顏如玉。你有為你喜歡的書籍寫過讀後感嗎?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通用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通用範文三篇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通用範文

那天去書店,我從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裡的守望者》,帶回家細細閱讀,只覺得愛不釋手。

整篇小說用第一人稱的口吻來敘述全書,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一箇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真實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精神文明的實質。本書的主人公霍爾頓四門功課不及格而被學校開除的16歲少年。他因被開除而又不敢回家而開始了流浪生活。倒扣鴨舌帽,穿大號風衣,抽菸、醺酒。他厭惡這個世界,討厭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但他自己卻揮霍無度。

表面上霍爾頓是個玩世不恭的壞孩子,但實際上他卻有顆純淨善良的心。他愛自己的妹妹,就在見她的那晚,霍爾頓說出了這段話:“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霍爾頓說,他想像著在一大片麥田裡,幾千幾萬個小孩子在遊戲,周圍除了他沒有一個大人。他就站在麥田邊上的懸崖旁守望著,看哪個孩子朝懸崖奔過來就捉住他,不讓他掉下懸崖。這是他的一個美好幻想,也是他美好心靈的見證,他希望那些快樂的孩子不要跌入懸崖,而是永遠快樂的奔跑,而那麥田似乎象徵著物質世界,他希望生活在充滿物質主義精神世界的孩子不要迷失自我,走向懸崖。但是最後,霍爾頓還是不免對現實社會妥協,成不了真正的叛逆,這可以說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筆下人物霍爾頓的悲劇所在。

由此,我想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雖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通用範文

很難將麥田與一種混亂、叛逆、空虛的生活聯絡在一起。二戰後硝煙未散的國家又迎來冷戰。這些五十年代的“垮掉的一代”中有的正渾渾噩噩地揮霍他們的生命,有的試圖反抗卻因為缺乏光輝的理想而湮沒在芸芸眾生之中。

然而,就是在這物質生活發展迅速、精神文明極度匱乏的社會狀況下有一位名叫霍爾頓的少年對於這一切有自己的獨特看法。他痛恨電影,痛恨偽君子,痛恨一切虛假模式的事物。由於多門功課不及格,以及帶領擊劍隊比賽時忘了拿用具等錯誤,他被學校開除。他為了使父母最終不得不面對並接受他被學校開除的事實而在紐約度過了特殊的兩天。他總是以一種旁觀者的身份用犀利的目光去審視這些形形色色的人,從而得出一些獨特的見解。

在他妹妹菲苾對他將來職業的一再追問下,他說了這麼一段話:“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

想到麥田,很容易想到秋收季節田裡全是金燦燦的麥子,一陣秋風掠過,掀起一陣麥浪,那壯闊美麗的景象常常能攝入人的靈魂,激起心中的一陣暖流,使你的整個心靈感到純淨。但我依舊覺得麥田過於具象,其實它所指代的是一種聖潔美麗而又純淨自然的地方。主人公霍爾頓想到這樣的地方去,其實還和他所生活的現實社會相反,社會上沒有這種守望者的職業,沒有人會理會霍爾頓的這種想法,沒有人能給予霍爾頓支援或是道出自己的想法。他們只是會把它當玩笑般一笑了之。他們認為這是一派胡言,連霍爾頓自己都認為是在想一些異想天開的事,由此可以想象當時的社會環境是什麼樣子:混亂、複雜而又可怕。

這也說明了當時的孩子已沒有了目標,只是在盲目狂奔,不知自己到底需要什麼、追求什麼、嚮往什麼。他們想要成功,卻找不著方向,就像作者生活時期的一些人,他們試圖反

抗卻找不著光輝的理想或遠大的目標,最終只好作罷。而霍爾頓認為自己是清醒的,他要阻止那些瘋狂亂跑的人,他要阻止那些誤入歧途的人。當然,我也看出霍爾頓是愛孩子的,他對已故的弟弟艾裡念念不忘,他對自己的妹妹菲苾猶加喜愛,最終也是菲苾的童真喚醒了霍爾頓的心,使他留了下來。

我從這本書中看到了當時社會的無數縮影,希望社會上人人卸下偽裝,做真正的自己,讓全世界都變成聖潔美麗、純淨自然的無邊麥田!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通用範文

守望本是一種難得的情懷,一種勇氣,一種姿勢,又飽含著一份期待。

然而,《麥田裡的守望者》卻將這份守望演繹到另一個極端——是叛逆,卻又有著一種混沌中的清醒與孤獨,乃至無助。當然,所說的是主人公霍爾頓,也是作者自己。因為這世界總不缺乏一種“明白人”:自己洞察世事,卻以一種極端的偏執混沌浮游塵世,然自己也套上一件世俗的外衣,只在夜深人靜之時獨自蹉跎。我想說的其實就是霍爾頓之類,以濁見清,以昏見明。然而霍爾頓本身又只是一個孩子,他必然有著對抗不合理現實世界的熱情,也必然有著自以為是的偏激。也因此,此人物的設定就自然引起了讀者的兩種共鳴——其一,為其反叛而嘆;其二,為其幼稚而惜。為構建悲劇,全書又在結尾設定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妹妹結束了霍爾頓漂泊之旅——這部不僅僅是肉體之旅的結束,更暗示著精神的迴歸,即迴歸世俗。看罷不禁一心悲涼——出世是東方文化所盼,而又是這樣一種心境卻在萌芽階段就在西方現代文明的浸淫中化為死灰。

我無意於那些霍爾頓的模仿者,因為他們的意識裡還未對霍爾頓有清晰完整的認識。但值得留意的是一些並未接觸過此書的青少年也在走著霍爾頓之路。不用多說就是所指是90後。誠然,當代中國的發展已不可避免的走到了當年美國那一步。中國的新一代也面臨著當年美國青年面對過的困惑。90後又將何去何從?

還是一片麥田,只不過位置已經跨越了一片太平洋。這裡,誰又在守望?

孤獨守望者的天堂--關於《麥田裡的守望者》

“不管怎麼樣,我老是想像一大群小孩兒在一大塊麥田裡玩一種遊戲,有幾千個,旁邊沒人——我是說沒有歲數大一點兒的——只有我。我會站在一道破懸崖邊上——我是說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哪兒過來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幹那種事,就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但這是我惟一真正想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