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關於最新《原則》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的寫作讓閱讀更有意義,通過閱讀可以提高我們的思想境界,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關於最新《原則》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精選關於最新《原則》讀後感範文
精選關於最新《原則》讀後感範文

《原則》這本書讀完有一段時間了,一是自己有點懶,二是書的內容有點巨集大,好像抓不到重點,所以拖了一週多的時間才寫一些讀書感受。

作者是瑞·達利歐(RayDalio),對衝基金公司橋水創始人。他出生於紐約長島一個非常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26歲時在自己的兩居室公寓內創辦了橋水。經過42年的發展,橋水位列美國最重要的私營公司榜單第五位(《財富》雜誌)。他入選《時代週刊》世界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並躋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由於他獨到的投資準則改變了基金業,美國CIO經理人雜誌稱其為“投資界的史蒂夫·喬布斯”。

1、內容梗概

書的內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創業,創業失敗,人生低谷,然後再次創業,得到回報;第二部分講述生活中的原則;第三部分講述工作中的原則。如果讓我說整本書的最大收穫,我想結論是高效生活,高效工作,有效率、質量的過一生。

2、大體感受

對於生活,要獨立思考,自己想要什麼,現狀是什麼樣的,然後如何去做呢。在思考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想要做到高效,要學會做最優抉擇,評估和診斷現狀,頭腦開放的思考,在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困難,不要讓人腦情緒部分控制我們,讓我們有太多畏難情緒,進量去理性思考,理性看待困難,並且思考應對措施和改進。

對於工作,一是打造宗教般的文化,透明開放,並且讓員工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並且有意義的工作;二是工作流程化、機制化,並且在更高的層面去觀察思考流程、機制,不斷的反饋優化

對於工作部分,再分享三個小點:

A、對於錯誤的態度。可以接受錯誤,不能接受一錯再錯,員工做一些事情,犯錯誤可以儘量避免,但總會發生的,如果不能容忍錯誤,會影響員工放開手腳、大膽嘗試,但是如果是一錯再錯,那態度和聰明度都有問題。

B、人各有所長,合理使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或者擅長的領域,要儘量標籤化員工的擅長點和性格點,匹配合適的工作,並且對於崗位,建立匹配模型,讓合適的人做最有效率;對於自己,也要認清自己不擅長的地方,遇到問題的時候,去請教那麼在該領域擅長的人,而不是自己聊得來的人。

C、建立反饋機制。反饋是最高效的進步方法。對於流程,要有反饋然後改進,反饋點可以來自於結果和目標的對比,深入分析,也可以看過程中的邏輯方法,修正;對於個人,要經常自我反思,沒有反饋、思考的做事情,進步很慢,就好比,有100個數字,從1—100,我需要猜出來你選了哪個數字,如果沒有反饋的化,可能是1次,也可能是100次,但是有反饋的話,2的7次方是128,那麼1—7次就可以猜對,大大提高效率。

精選關於最新《原則》讀後感範文

通過學習作者瑞·達利歐編的《原則》這本書,使自己從中收穫了很多很多,其中的各項管理原則和生活原則使自己收益頗豐,在今後的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一定會嚴格要求自己,並從以下幾點進行提升自我,達到新的高度:

1、做一個現實主義者

因為我明白了,想要擁有一個成功的生活,我們就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是改變世界還是享受生活,或者是兩者相同時兼得。我其實想要兩者兼得,既能通過自己的力量為世界做點貢獻,同時又能享受生活,因為我想要的是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享受生活的過程就是在工作,在工作的時候就是享受生活。像作者瑞·達利歐在書中描述的自己一樣,經歷了太多的挫折與失敗後,我至今仍然害怕跌倒,但我會去思考這種痛苦,怎麼產生?怎麼由來?如何解決?下次還會不會再犯?通過這次跌倒,有沒有學到什麼?看到瑞·達利歐說他自己基本上已經走出為了犯錯而痛苦的階段,在享受從犯錯中學習的愉悅。這也是我一直想要努力學習到的本領。

2、做一個頭腦極度開放的人

在同他人溝通交往的過程中,要多向他人學習各種知識,學會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例如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多從同事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便於能夠儘量減少工作量,從而使能夠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不同的人看待同意事物的方式是有差異的,有人關注整體,有人關注細節,有人是發散思維,有人是線性思維。並在於闡述哪種方式好,哪種不好,只是個人必然存在某種傾向,而在對立的方面存在不足,沒有誰對誰錯,只是看的角度不同,如果不能保持大腦的開放,可能會堅定的認為自己是對的而造成衝突。因此在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要保持一顆極度開發的大腦,要多從他人角度去考慮問題,多學習他人的長處為自己所用,不要鑽牛角尖,多思考多學習,這樣才能夠在與他人的相處中獲得共贏,才能夠更好地完成工作。

3、做一個不被打敗的人

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書中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大部分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當遇到困難或挫折能夠繼續堅持,總結再出發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各個方案的探討、溝通確定都需要一個過程,當方案確定下來去實施的過程,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或者困難,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一定不能夠灰心喪氣,最重要的時候能夠理性的分析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和相關人員溝通,確定更優的解決方案,重新評估後再去實施。

4、挑戰自己的極限

每個人都想把工作做好,要想把工作做的更好,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分析自己存在的優勢和劣勢,認清自我,結合工作規劃和需要,積極挑戰自我,提升自我,只有在能力和知識積累上取得了突破,我們才能夠把工作做的更加的卓越。

5、牢記成功的五步流程法

(1)有明確的目標

(2)找到阻礙你實現目標的問題(分析關鍵問題)

(3)準確診斷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找出最核心的問題所在)

(4)規劃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確定可以落實的方案)

(5)做一些必要的事實踐方案,實現成果(理論聯絡實際)。

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一定會多學習各種原則,結合自身情況,形成自己的原則、標準和準則,在工作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獲得新的突破。什麼是原則?原則就是宗旨,標準,行為準則。我們可以考慮下自己擁有什麼樣的原則,可以獨立的思考下自己想要什麼?事實又是什麼?面對事實,你如何實現自己的願望,然後制定切合自己的原則。

精選關於最新《原則》讀後感範文

《原則》一書內容十分豐富,作者Dalio將自己超過四十年的人生經歷和創業經驗和盤托出,向讀者娓娓道來。我想,無論讀者是誰,無論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大概都會從此書中受益。也正是因為如此,每位讀者閱讀後的體會和收穫也將很不相同。我在這裡談談令我感受最深的幾點。

首先,要多做有意義的思考。本書一開始,就開明宗義地提出了三個問題:(1)你想要什麼?(2)現實是什麼?(3)你打算怎麼做?如果不打算稀裡糊塗地過一輩子,這幾個問題都是我們需要想清楚的。一開始的時候,或者在很長時間內,我們也許對這幾個問題都沒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隨著我們的閱歷增長,人生目標也在不斷變化。但我們必須經常思考這幾個問題。

根據我的經驗,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於自己的期望和現實之間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現實之間有差距,這很正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有兩個選擇。第一是選擇接受現實,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現實,那就需要制定出一個行動的計劃,讓現實逐漸向期望靠攏。我們可以短時間生活在期望和現實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時間長了肯定行不通。

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期望和現實往往也都在不斷變化,因此這是個動態調整的過程。最理想的狀態是,我的期望總是設定得比現實高那麼一點,這樣我既有動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於因目標定的太高而氣餒沮喪。

其次,是要極端誠實、正確面對自己的弱點。這裡說的誠實,不是說不能欺騙別人,因為那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之一,根本就不在討論範圍內。這裡的意思是說,要極端誠實地面對自己。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的性格如何,我們的強項和弱點是什麼,我們自己最清楚。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別人幫助。我們可以嘗試,可以提高,可以失敗,但不能偽裝。如果不能對自己誠實,不能正視自己的弱點,那我們就很難進步,就無法擁有更加有意義和成功的人生和職業

和多數人的觀點不同,Dalio告訴我們有弱點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在他看來,他沒有遇見過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經歷當中也會不斷遇到各種挫敗,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的弱點所導致的。但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夠正視自己,能夠克服弱點,並不會讓自我感覺阻礙自己的進步。這一點對我們來說尤其重要。我們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我們的弱點會被立刻且毫不留情地放映在業績上。在市場面前,我們的自我感覺或者面子毫無價值。比如,我們做錯了方向,難道市場會顧及我們的面子問題而改變其執行方向嗎?當然不會。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只有收起面子、認識錯誤、糾正錯誤,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

第三,和上面那點相關聯的是,我們如何面對失敗。我們不是不可以失敗,而是該如何去面對失敗,是被失敗打倒,還是把失敗當作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從中汲取經驗而完善自己?個人如此,機構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公司在挫折面前就一蹶不振,甚至退出歷史舞臺。Dalio舉了一個例子,就是幾十年前道瓊斯指數中的成分股,只有很少數目前還在指數當中,就是這個原因。尼采說過,“凡是殺不死我的都會讓我更強大”。沒錯,但前提是我們要從錯誤中學習。

在如何面對失敗的態度上,古往今來人們的分歧其實還是挺大的。我有種感覺就是我們的文化似乎對失敗非常不寬容。比如,在歷史上,如果是武將戰敗了,那麼等待他們的結果就比較悲慘,一般是要被軍法處置的,比如被斬首。如果是文臣失敗了,比如推行某種變法失敗,那麼等待他們的常常是身敗名裂,甚至在道德上被譴責。這些情況在我們的歷史上一再重演。但反觀西方,對失敗就寬容很多。比如在古羅馬,戰敗的將軍一般不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除非有通敵賣國的嫌疑;相反,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會被重新啟用,繼續在戰場上馳騁。古羅馬人認為,敗軍之將從失敗中學到勝利所不能帶來的寶貴經驗,而且軍人的榮譽感會驅使他們今後去追逐輝煌的勝利。

只允許勝利而不能容忍失敗還將引發更多的問題,比如不敢嘗試,比如當事人想盡辦法掩蓋失敗。這方面,已經有很多智者做過很多的論述。對於我們來說,這問題非常關鍵。在金融市場上,失敗是常態,有個說法是:長期來看,如果你“只有”50%的成功率,那就已經很好了;能有60%的成功率,你就是傳奇;如果你的成功率能達到70%,你就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