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談學習讀後感6篇

讀後感的特點就是概括下書裡的內容,編輯一篇讀後感能夠加強大家對書上理論的分析,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談學習讀後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談學習讀後感6篇

談學習讀後感篇1

在這個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學習也可以很快樂》。我受到很多啟發,我想每天寫日記,可第二天就不管了;我制定計劃表,過兩天就不照做了。為什麼呢?因為我沒有堅持。

書中的主人公叫江金珠,金珠的夢想是做一名宇航員,學校要組織兩天一夜的“星座陣營”活動,參觀天文臺學習宇宙知識,可是,媽媽一聽說活動和金珠的英語培優課衝突了,便不同意她去。但媽媽認為做宇航員對金珠來講太遙遠了,還是學好英語更重要,為了讓媽媽相信自己,金珠開始了“打動媽媽”的計劃,也發現了學習原來也可以很快樂的。

我對書中的優先順序“冰淇淋”感觸最深。優先順序原則就像吃甜筒冰淇淋,必須先吃上面的冰淇淋,如果先吃下面的甜筒,上面的冰淇淋就會融化,就吃不了了。我們可以把上面的冰淇淋想成重要的東西,把下面的甜筒想成不重要東西就可以明白優先順序原則了。

主人公最後靠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媽媽的信任,雖然中途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波折但她不放棄,用努力和堅持取得了勝利我也要像她那樣,不放棄,堅持就是勝利。

我就像一隻蝸牛向高山山頂爬去,想瞭望藍天,可是在半路,因為困難想要放棄,但我要重新努力,向上爬,超越別人。總有一天蝸牛會爬到山頂,我也會成功的。

談學習讀後感篇2

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名字中可以看出,指南是對3—4歲、4—5歲、5—6歲這三個年齡段末期孩子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的合理期望。並不是絕對的標準,只是發展的方向和常模發展水平,不排除個體的發展差異性。它充分的體現出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重視兒童學習、生活的獨特價值,充分地尊重和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而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發現自己和家長總會不自覺地對孩子的期待過高,一旦個別孩子表現的“不盡人意”時,我們總是憂心忡忡,甚至採取“利誘”的方法誘導孩子達到我們成人期待的標準,導致孩子的主動性減弱。通過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學習,使我意識到:愛孩子就要耐心地陪伴他們成長,扮好引導者的角色,不能以權威者的角色進行拔苗助長,做一些看似正確,其實錯誤的事情。同時,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性,樹立“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的教育觀、兒童觀,對不同能力的孩子要具有相應的合理的期望和教育方式,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和對孩子進行橫向比較。此外,還要多和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也瞭解正確的教育觀念,對自己的孩子多一些瞭解,提出合理的期望。從而家園合力,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和諧地成長。

“童年不是賽跑,而是一場旅行”。我們成人應該正確理解孩子學習和發展規律及特點,珍視孩子童年生活的獨特價值,努力使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個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的美好童年。而教育本身也是一種成長,在這個教學相長的過程中,讓我們與孩子共同茁壯成長!

談學習讀後感篇3

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基本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興實施正確方向是實現鄉村穩、農業興的要因素,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關鍵目標指向,擁有一支深刻了解農村生產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質“三農”工作保障隊伍尤為關鍵。

留助鄉村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好發展。人興則鄉村興,人旺則鄉村旺。選拔培優鄉村振興的人才要著力從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馬”,首先,鼓勵本土人才積極投身鄉村建設的同時,要制定並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長髮展機制,充分激發鄉村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鄉村人才的技術優勢,進而帶動產各個業快速發展,帶動致富。其次,從教育、就業、醫療、基礎設施、居住環境等條件入手,不斷改善和優化本土鄉村人才的成長髮展環境。通過健全的保障機制的投入,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相信本土鄉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鄉村振興。

培養新時代人才,共建鄉村振興好發展。新時代的鄉村需要更多新時代的人才來點燃,大學生村官計劃是想鄉村提供人才振興支撐的重要途徑,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三農”工作幹部隊伍提供源頭活水。大學生村官計劃自實施以來,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紮實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們發揮著積極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會經營、善管理、懂技術的大學生村官為鄉村振興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是鄉村振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隊伍。要建立引導並鼓勵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的長效機制,鼓勵更多年輕有志青年紮根基層、服務鄉村振興。

要築巢引鳳,以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要多方引導返現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退役軍人等等返鄉做“創客”,鼓勵支援並引導鄉村精英群體返鄉投身到鄉村振興,不僅僅要靠當地政府部門創造便利條件、政策支援,也要同步改善鄉村基礎建設,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更好解決返鄉精英群體的後顧之憂。栽好梧桐樹,吸引鳳凰來。營造“靠環境引人才,用服務留人才”的良好氛圍,制定人才、財稅等優惠政策,為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吸引更多的人才返鄉創業,推動鄉村振興全面發展升級,譜寫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人才振興是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核心靈魂,鄉村振興必須人才為先。人才是創新創業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穩固,才能築起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大廈,開啟鄉村振興新局面。

談學習讀後感篇4

我很認真地讀了一遍老師上傳的《激發孩子持久的學習動力》,非常有感觸,《激發孩子持久的學習動力》讀後感。它給了我們所有家長一個如何教育好小孩和鼓勵小孩學習的良方。其實之前我也參加過好幾次類似這樣的講座,也看過一些這方面的書籍,都是圍繞著如何適度地鼓勵孩子,怎麼激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找到自信。我想關鍵就是我們家長如何去操作,靈活應用到孩子身上。當然也要根據各個孩子的實際情況而加以調整,不能一味地誇張,表揚要適度。當發現孩子有不對的地方也應立馬指正出來,而且也需我們家長的耐心。

前兩週我也去參加了一個教育小孩的講座,此講座是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傳授的,讓家長了解孩子教育不好產生的根源是什麼,家長的糾結在哪裡?並強調“孩子的問題不只是一個孩子的問題”,重點講到如何給足小孩充分的愛及尊重他們的想法。因我兒子比較好動,有些不太好的習慣,但總體還是比較講道理的,之後我就回去運用了學到的一些技巧,還真有些成效,如,有天早上兒子上學說:“媽媽我要帶溜溜球去學校,當時我立馬有強烈的反映:不可以,上學決不能帶玩具去,否則被老師發現會受到嚴厲的批評,而兒子就哭著說:我們班也有其他同學帶去學校了,如果你不讓我帶,我就不去學校了,早上時間本來就緊,若還這樣與兒子僵持下去,肯定會趕不上校車,所以我在想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我馬上就想到在講座中聽到的技巧,我就將語氣變得溫和一些,我說:好吧,今天帶去學校可以,但以後再也不能帶了,兒子臉色也顯得好些,並且嶄露出笑容,他加上一句,媽媽,我上課時絕對不拿出來,到下了課時再拿出來與其他同學玩,並且我答應你,以後再也不帶去學校了。”之後,他就很快背上書包趕校車去了。

打那以後,兒子確實沒有再提要帶溜溜球去學校了。自兒子上學以來我們家的電視基本是退休了,前些天兒子說:“媽媽,很久沒看電視了,能不能讓我週末看看,我想了一想,就立馬答應他了,但規定他看多長時間,家裡客廳有個大鬧鐘,他自己說:“長針指到8就關掉”。到了時間我提醒一下他,他就關掉了。當然還有許多類似這樣的事情,通過尊重他的想法,滿足他的需求,然後再達到預期的效果。剛開始上課時老師是通過“家校通”告知家庭作業,後來讓學生們自己抄作業。因兒子會認一些字,但很多不會寫,開始幾天他抄得字東倒西歪,而且很亂,全部抄在一塊。之後,我就用心指導、鼓勵他,甚至扶他的手一起重抄,並且教他如何抄得清晰及有條理,將幾天的模板讓他照樣先寫好,讓他在學校就按照這種格式抄,之後他就按照這種格式抄,雖然字寫得比較生硬,但看得出他抄得很認真,整體格式也很工整。再之後他就按這之前教他的格式去抄,看上去有條理多了,這方面進步很明顯。這說明我們不僅要給孩子多鼓勵,而且要多些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明白怎麼做才是對的。

前段時間他們語文課的主要課程是學習拼音,兒子的問題是:寫字格式不對,有些聲母會混淆,按順序都會認,若一打亂就有些生疏,而且讓他整體拼一個字,好像信心不夠,針對這些問題,我一一對症下藥地讓他慢慢提高。對於格式方面,他寫時我就在旁邊,不停得提醒他:中格要佔滿,上下留半邊,並且將課本上正確的寫法給他看。

漸漸得在書寫方面也有些提高。記韻母、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方面,我就每天讓他重複背,並且讓他邊背,邊記,拼音上,就由簡單地開始讓他自己拼,比如,他喊我時會喊,ma媽媽,喊爸爸時就喊:ba爸爸。日常生活的用品都會讓他先拼出來。雖然現在在拼音方面他還沒達到那種出口成章,運用自如的水平,但能看到他在漸漸地進步。

我自己有時由於工作回來比較累,而且有時也比較急,所以有時在教小孩時顯得沒那麼有耐心,導致有時會適得其反,而且小孩也會受到挫敗。因此,我想我們所有家長都應有一分持久的耐心,用很寬容的心情面對小孩的問題、學習等等,多鼓勵、多激發,這才是關鍵所在,因為我們是孩子生根發芽的沃土,駛向成功彼岸的導航燈,千萬不能急於求成,我否則將會是欲速則不達。謝謝,讓我們大家一起共勉。

談學習讀後感篇5

我讀了這本《學習雷鋒好榜樣》這本書後,我深受感觸。

比如說:“第一篇故事裡的那個小男孩我就非常想向他學習,因為我覺得他是每一個少先隊員的榜樣。你看,在撿到錢的時候,他沒有自己拿去,而是去追 丟了錢的主人。第二,在他面臨人家送錢答謝他的時候,他沒有要,而且,在人家問他名字的時候 ,他便說:“我的名字叫‘紅領巾’。”在有一個人不留名的人送他一支金筆的時候,他也沒要,而是叫老師放在後面的廚倉內。因此,每一個新的少先隊員,都會去瞧一瞧那金光燦爛的金筆。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個少先隊員有著拾金不昧的良好品質。”說到這兒,我還真為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少先隊員而感到驕傲!你說,這樣一個難得的好少年,能不值得我們向他學習嗎?

我覺得,如果我們每一個少先隊員都具備著這拾金不昧的良好品質,那該多好啊!

再比如說:“有一個女孩,因為她雙腿殘廢,所以上學很不方便。所以,班長就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每天去她家,把她背到學校,也許,你們聽起來這很困難,可是班長她真的做到了。就在有一天。突然下起了暴風雨。可是,班長仍然嚮往常那樣去接她。在半路上,有一位男同學,也要去學校,正好是和她們一個班的,那個男同學說:“讓我來吧!”可是班長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前行。我從這裡看出,班長有著堅持不懈的精神。後來,她們安全到達了學校。從這篇故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這樣堅持,你就一定會成功!

最後,我想說:“這一本書非常值得我們去讀。”

談學習讀後感篇6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編輯部副主任、副教授康麗穎說:同是跨過一條河,當年父親走的是公路橋,而今天孩子走的是立交橋。橋發生了變化,兩代人過橋時的感覺也會有所不同。我們可以給孩子講自己過公路橋時的感覺,但是沒有理由告訴孩子走公路橋的人一定比走立交橋的人偉大。社會文化的傳遞肯定是由上一代向下一化傳遞,作童愈小,愈得接受上一化影響。但是這種傳遞過程到了一定年齡,到了15歲、18歲,情況就發生了變化。70歲的人要向50歲的人學習,這是肯定的,因為他接受什麼都慢了,記不住了,守舊了。50歲的這一化肯定要向30歲的這一化學習。30歲的要向20歲的人傳遞好多東西。我們家就有個例子。我弟弟25歲,剛參加工作,我就得向他學習,因為他花在國際網際網路上的時間比我多得多。他可以直接從網上讀各種報紙,從中瞭解各國對中國的任何事情的評價。這些事情我就做不到,雖然我有這個技術,但我沒有他那麼精通,接受新事物那麼快。在飯桌上,我們可以從他那獲得很多非報刊、非廣播的資訊。他每天可以從網上獲得3萬—10萬字的資訊,而且很快就能看完。現在還有很多15、13歲的孩子也能做到,我們不得不向他們學習。

從本書中所調查訪問的資料中也可以看出,在資訊迅速發展的今天,電腦進入家庭之後,受益最大的是孩子。他們不僅獲得了一個功能齊全的新型“玩具”,找到了一個認識世界的新視窗,也從中獲得了一份自信,擁有了向自己父母解釋電腦的權威性,尋覓到了在這方面施展才華的機會。又如,現在的國小生在新學期開始,自己用電腦為全班同學打課程表。班級組織春遊,個別同學會從家裡扛來攝像機,跑前跑後為大家拍攝,運用得非常自如,好多家長和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觸,在學習和使用新科技成果方面,成年人常常不如孩子。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能告訴你做人之道,向你傳授學問,幫你解決疑難問題的人,皆可稱之為師。古人在談及教師資格時,並沒有對教師的年齡做出說明。年幼者為師的人也不是沒有。當年,曹衝稱象的時候只有8歲,卻驚動滿朝文武,讓那些耋耋老臣自愧不如。同樣在今天,我們更有以年齡的大小判斷人的知識的多寡,也不能認為孩子年幼就無法為師。

當然向孩子學習是學習孩子的優點,受其積極的影響。今天的孩子身上也存在深刻的弱點,如在克服一定困難取得某項成功方面的動力較弱、在夥伴交往中容易傷害別人、勤勞勤儉表現較差等等。如何正確教導,指引學生呢?瞭解孩子是向孩子學習的基本前提。

人們常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向孩子學習,兩代人共同成長,是新世紀教育觀念的重大變革,我們要讓孩子身上的優點發光發亮。

標籤:讀後感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