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談學習讀後感優質6篇

所謂讀後感就是我們在讀過作品之後的一些感想,讀後感的特點就是概括下書裡的內容,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談學習讀後感優質6篇,供大家參考。

談學習讀後感優質6篇

談學習讀後感篇1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是《向孩子學習》這本書。剛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因為它讓我想起了在學生面前發生的一段段趣事。也正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給了我深刻的教育和教訓,讓我學會了冷靜沉著、三思而後行。記得一次課堂上,我讓學生演練剛剛講完的數學題,我認真巡視孩子們的表現,察看他們接受掌握的程度。突然小旭同學看著手中”玩具“若有所思的情形納入了我的眼簾。小旭平時是一個做事比較拖拉的學生,上課也總喜歡搞小動作,這次又被我逮到了。當時我很氣憤,但是為了不打擾那些專注演算的孩子,我壓下心中的怒氣,順手拿走了他手中擺弄的”玩具“。孩子用詫異的眼神無聲地看了看我。這時他的同桌瞭然地笑了,悄悄對我說:”老師,那是他的筆!“那一刻,我很尷尬,但也慶幸,我沒有發作,再仔細看他手下的練習本,這一次小旭的確是在思考,在認真演練習題。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幾次,但一次次過後我都慶幸,是他和他的同桌給我上了那一課,讓我學會了冷靜處事,也是他的同桌善意的提醒讓我免去了失掉那所謂的為師尊嚴!

?向孩子學習》是孫雲曉教授編寫的一本關於親子教育系列的書,這本書就是由61篇這樣的我們沒有去關注過,但卻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那麼向孩子學習,到底學習什麼呢?作者用他獨特的眼光告訴我們——”向孩子學習,兩代人共同成長“。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向孩子學習我們首先要轉變觀念 終身學習。我們所具有的價值觀念、知識、行為方式及習慣有很大一部分已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而我們的成見、生活經驗以及越來越多的惰性常常阻礙我們看到這一變化。但是,我們的孩子出生在這個新的時代,成長在這個新的時代,對這個新的時代有天然的適應能力,在這種情形下,我們不得不向年青一代學習,以便從他們身上感受到社會的變化,在他們的幫助下一起適應新的社會。

向孩子學習,教師必須放下架子,走進孩子。在知識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網際網路越來越普及,知識來源也愈來愈多元化,孩子用幾年時間學到的東西可能與成人以前30年時間掌握的差不多,在他們身上蘊藏著影響成人世界的潛能,孩子們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經驗、理念反哺給成人已經成為必然。老師已經做不到”學富五車“,就沒有必要”打腫臉充胖子“,虛偽地維繫自己做老師的絕對地位和權力。走”進“孩子的”進“就是要真正深入地瞭解孩子、研究孩子、讀懂孩子這本書。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是一本獨特的”書“。

向孩子學習也是與時俱進 共同成長。與時俱進,讓生活學習化、工作學習化是新世紀的最佳生存方式。現在我們正在被青少年甩在後面,我們感到了挑戰,我們對自己的無能和無知感到恐懼。如今,許多教授計算機的專職教師也都感受到了這一點,很多學生在老師指匯入門後,很快就超過了教師,最後就變成了相互學習。

經常向孩子學習,我們會對球星、歌星和流行小說了如指掌;會熟練操作眼花繚亂的各種家用電器的按鍵;向孩子學習,我們會在網上自由馳騁、瀟灑衝浪;向孩子學習,會提高我們的購物水平,與商家砍價,刀起刀落嫻熟自如、樂趣融融…

”向孩子學習“不僅僅是一句口號,這是每一位家長更是每一位老師應該審視的一個問題。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裡,兒童是一個個蘊藏著巨大創造潛能的人。向孩子學習!讓我們學會傾聽、學會溝通,以幸福與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發現的新大陸,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長的欣悅和驚喜;相信我們會在這無比美好的時光裡,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感到自己的進步。

談學習讀後感篇2

根據學校和年級閱讀安排,近期讀了《學習的本質》這本書,本書既有教育教學理論,又有具體例項,雖然理論性很強,但讓人讀起來卻不覺艱澀。在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我對教育、學習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反思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總之,讀過這本書後,收穫頗豐。

首先,“教學”二字,首先在於“學”之一字。本書開篇就講到“只有學習者個人才能進行學習,別人不能取而代之”,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能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才是處於主體地位的人,這與我們271教育的理念完全相同。主體性是學生的內在屬性,是與生俱有的,而不是後天賦予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能動地發展自己的潛能,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並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把學生看成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物件。

271教育核心價值感也提到,幫助每一個孩子發現自己、成就自己,讓每個孩子快樂地走向自我教育。這不正是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嗎!而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對於學習目標的設定、對於學習過程的設計,集團、學校、年級都在強調,一定從學生出發,是學生立意,而不是教師立意。

其次,設定情境任務,用任務驅動學生的學習。關於學習的慾望,在66頁導語中提到,“讓孩子產生學習慾望,那麼一切方法都會是好方法”。新課標和大學聯考評價體系中也多次強調情境的重要性,甚至重要到“無情境,不考試”。任務情境與現實生活相適,應該教師所創設的任務情境,要適應學生真實的生活環境,結合學生日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加強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絡,調動學生主體性的積極發揮。任務情境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相聯絡,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任務情境時要考慮與學生原有知識有所聯絡,按照學生認知建構的規律進行安排與組織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尤其在概念規律的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的把新概念和規律與自己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知識聯絡。通過已有概念來理解新概念,不斷進行新的意義建構,是知識的學習過程,形成階梯式的上升過程。

第三,積極的評價,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心理學家指出,在學校沒有好學生、差學生,都是有希望的學生,沒有聰明孩子、笨孩子,都是有潛質的孩子。所以我們站在學生髮展的角度來評價學生,把評價定位在激勵學生的進步上,創設愉悅情境,營造寬鬆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啟用學生思維,同時還能讓學生不斷體驗到探究和成功的喜悅,感受到自身價值的存在,樹立對學習、生活的自信。由於老師把每位學生都視為一個有尊嚴有價值的獨特生命個體,對他進行真心關愛,才使所有的學生都無拘無束地享受著生命成長的快樂,能在溫馨的課堂裡傾吐心靈的聲音,感受大自然的為妙。每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作用,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行為、內心,有時還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學習的本質》帶給我的啟發還有很多,我們應該反覆閱讀,讀出文章的精髓,並能學以致用。

談學習讀後感篇3

?改造我們的學習》寫於1941年。1942年,毛澤東同志又發表《整頓黨的作風》與《反對黨八股》二文,全黨範圍的整風運動正式開始。《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因此絕非一般談學習的文章,毋寧說它正是整風的序曲。或者說它向我們宣告,對於我們黨而言,精神層面的學習和改造,絕非務虛而恰是務實。如何認識世界決定了如何改造世界,黨員的思想修養決定了黨組織的純潔性。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勢必如此。因此,即使在七十五年後的今天重讀此文,依然有重要意義。甚至可以說,恰恰因為身處更加複雜的社會歷史環境,黨員個人修養的養成和提高面臨更大挑戰,反覆研讀這篇曾經在黨的歷史上起到撥亂反正作用的經典文獻,將會為我們的學習與工作提供以往任何時代都不曾有過的重要幫助。

毛澤東同志這篇文章從精神領域的問題入手,卻絕不抽象,而是步步為營,層層深入,既具體實在,又高屋建瓴,由現實存在的問題得出了普遍有效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並進而以此解決現實問題。

全文分為四節。第一節中,毛澤東同志開宗明義地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文章扼要回顧了我黨從弱變強的發展歷史,並進而回顧了近百年以來中華民族為謀求自強自立而上下求索的革命歷程。將中國革命的經驗與教訓放置在立體的時間與空間當中加以探討,有助於所有黨員瞭解我們的道路從何而來、我們的主義精髓何在。晚清以來,古老的中華民族被迫進入現代,在新的世界格局當中失去了曾經輝煌的位置,幾代國人殫精竭慮謀求民族復興,希望完成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他們當中有些人向英國學習,希望走君主立憲的道路,失敗了;有些人向法國和美國學習,希望走資產階級暴力革命的道路,也失敗了。這些失敗表明:如果只是照搬別人的經驗,而對中國的具體情況視而不見,那麼我們所選擇的道路就必然走向死衚衕。我們堅定地選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道路,並非從理論出發,而是從實踐出發,不是因為馬克思列寧主義自明其為真理,而是長期的革命實踐證明了其科學性。與其說是我們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不如說是一百年以來中國的現實境遇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因此,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其依據也絕不應該是僵硬的教條,而是活潑的現實。自1921年到1941年二十年間黨的鬥爭歷史,直至至今為止九十五年的鬥爭歷史,一再向我們證明,同樣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旗,信奉教條、從教條出發就必然遭遇挫折;而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就一定取得勝利。作為個人的黨員和作為組織的政黨,加強學習,提高認識,瞭解世界,同樣是為了革命工作,因此也同樣要從實際出發而非從教條或空想出發。毛澤東同志在第一節當中對革命歷史的回顧,因此成為全文的一個重要基點。

文章第二節中,毛澤東同志從三個方面尖銳地指出了黨在當時存在的問題:一曰不注重研究現狀,二曰不注重研究歷史,三曰不注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應用。黨對國內國外現狀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還遠遠不夠,這又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不夠系統,其次是脫離現實。這兩方面其實相互作用,重點在於後者:正是因為了解得不夠系統,只得到一些零碎和皮毛的知識,頭重腳輕根底淺,因此更加容易不知天高地厚地誇誇其談,將僅有的一點見識當做真理的全部,嘴尖皮厚腹中空,不肯去紮紮實實作調查。毛澤東同志由此指出,革命導師們所提倡的正確的研究態度是從客觀的真實的情況出發,而不是從主觀的願望出發。那麼,這裡所謂客觀的真實的情況究竟指的是什麼呢?在討論研究歷史之不足時,毛澤東同志特別強調了解中國史之重要,指出即使有些學者懂一點歷史,也是言必稱希臘,而對自己的祖宗不瞭解。這或許已經為我們提供了答案:所謂客觀的真實的情況,首先指的是中國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的情況,我們不能像那些向英國、法國和美國學習的先行者那樣,生搬硬套國外的理論與經驗來解決中國的問題,而必須從中國的歷史、傳統、現狀出發,去思考問題、掌握知識、探索方法、解決困難。在談及如何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時,毛澤東同志更加明確地指出,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如果不能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結合起來,同樣是非常有害的。我們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學習的目的,不是單純的學習而已,而是為了革命實踐的需要。唯有將理論和實際統一起來,我們的學習才能算是成功,才能算是真正的學習。

在文章的第三節,毛澤東同志將主觀主義的態度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對立起來討論,實際上是用主觀主義這一概念對第二節所談到的當時黨記憶體在的具體問題進行總結,作為值得批判的靶子,加以否定與討伐,以進一步釐清問題,統一認識。主觀主義的危險在於,它同樣以馬克思列寧主義自我標榜,甚至像是比任何人都更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言必引經據典,貌似言之鑿鑿,但卻恰恰是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認識世界的基本判斷,任何僵化不變的理論都絕無可能成為絕對真理。我們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視為真理,認為它是科學的,其原因即在於這是一套處於不斷髮展變化之中的理論。較之一般的哲學思想和社會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始終是與具體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緊密聯絡的,並隨著各國革命的不斷深入而自我發展、自我完善。那些將書本上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奉為一字不可易之經典的人,恰恰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叛徒。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他們顛倒了的和矢,從而與唯物主義這一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支柱背道相馳,陷入主觀主義的泥淖。

儘管遵義會議已經開過了六年,在1941年的延安,仍然活躍著一批所謂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在黨員和群眾當中有著相當大的影響。他們大多留蘇歸來,與第三國際關係密切,往往以本本上的理論和電報上的指導為依據,對中國革命事業指手畫腳,卻完全缺乏對現實的基本瞭解,這就是《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當中所說的squo;欽差大臣squo;滿天飛。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同志寫作此文,告誡全黨如何認識學習的目的,如何理解理論和實踐的關係,自然極富針對性。而七十五年之後的今天,情況又如何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所強調的,儘管我們的黨和國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上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儘管沒有了第三國際的遙控指揮,但是盲目以其他國家與地區的經驗為標準,衡量與指導中國發展的情況依然存在;儘管僵化地照搬經典理論來處理現實事務的情況少了,但是在各級黨員幹部當中,昏昏然照搬檔案,茫茫然處理政務,不積極研究國際國內的現實情況,不積極提升自身精神修養和執政能力,不瞭解群眾疾苦,仍然是相當普遍的問題。歷史的進步總是伴隨著新的挑戰,與七十五年前的延安相比,我們的學習任務不是更輕了,而是更重了。

因此,在《改造我們的學習》第四節當中,毛澤東同志所提出的三點建議仍然有效,並應在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內被我們每一位黨員所牢記:

堅持系統地周密地研究周圍環境,通過更全面科學地認識世界來更好地改造世界;

堅持具體地綜合地研究中國歷史,在更為巨集闊的歷史背景與更為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理解現實的問題;

堅持唯物地辯證地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和中國革命(建設)的具體實踐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

談學習讀後感篇4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讀過許多書,五花八門的都十分精彩。其中《學習也可以很快樂》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給你介紹介紹,希望你喜歡。

這本書講了主人公金珠想當一名優秀的宇航員,恰巧學校要組織兩天一夜的“星座陣營”活動,參觀天文臺,學習宇宙知識。可是。媽媽一聽活動和金珠的英語培優課衝突了,便不同意她去,因為媽媽認為,金珠離自己的夢想太遙遠了,還是學好英語更重要一些。為了讓媽媽同意自己去參加“星座陣營”金珠展開了一次打動媽媽的“特別行動”,她開始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我非常喜歡看這本書,裡面的每個小故事都十分精彩。比如:宇宙少女,發射星星,尋找自信!講述了金珠計劃失敗,失去了自信,通過爺爺斯比卡的鼓勵和指導下,慢慢地找回了自信,又通過不斷的努力,最終去參加了“星座陣營”完成了夢想。

?學習也可以很快樂》讓我懂得:我們都要有夢想,因為不管你的夢想離你有多麼遙遠,目標有多遠大,只要你默默地付出,從一點一滴開始不懈努力,你就會成功。我們要像金珠那樣,為自己的夢想努力,也應該把學習當作是一種快樂的遊戲。

這就是我對你們推薦的一本好書——《學習也可以很快樂》,你也來看看吧!

談學習讀後感篇5

這次觀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我覺得觀察孩子是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在剛開始工作時就準備了一個教育觀察記錄本,還信誓旦旦地和家長承諾要記錄下每個孩子的成長。但是由於觀察的無目的和無計劃性,加之工作的繁忙,到現在為止我只零零散散地記錄了部分行為比較典型的孩子的成長變化,對於大部分孩子則停留在表面化、概括化的瞭解。

通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學習,我意識到可以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作為觀察、瞭解孩子的框架和指導方向。首先要完整地熟悉和掌握《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各個領域和目標,這樣有利於我們在觀看孩子活動或自由遊戲時,能抓住他們比較典型的、重要的、具有意義的表現進行細緻的觀察,瞭解他們實際能夠做什麼與應該做什麼之間的距離,從而設計有效且適宜的環境及活動,支援和促進孩子的學習和發展。其次,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幼兒。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每天面對30多個孩子,不可能完全靠隨機觀察就能瞭解到每個孩子的學習與發展情況。因此,我們在對孩子有完整了解的基礎上,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比如針對班級上一位孩子總是喜歡一個人獨自遊戲,平時也不愛說話。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應觀察她在遊戲和一日生活中的表現,捕捉她的語言交流和社會交往情況,從而進行有效的引導。最後應注意對孩子做分析評價時,要全面整體地看待,從多方面的資訊對其做出綜合判斷,並積極評價孩子學習與發展過程中的點滴進步。

在生活中學習和發展是幼兒的一個顯著特點,融教育於一日生活中也由此而成為幼兒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以及兒童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能片面、刻板地“上課”、“說教”,而要重視幼兒生活的獨特價值,抓住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的契機孩子進行有意識地引導和教育。如每天的來園和離園環節,我們可以重點進行情緒安定愉快、體質鍛鍊等方面的健康領域教育、以及主動和老師同伴問好、禮貌用語等語言和社會領域的教育等。總之,各個領域的培養目標、途徑,都離不開幼兒的一日生活,我們應在一日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具體情境中,讓孩子們多體驗、多操作、多感知。

談學習讀後感篇6

前幾天有幸拜讀了由孫雲曉撰寫的《向孩子學習》一書,本書由61篇家人互動與成長的感人故事組成,每個小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讓我驚歎,讓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視的,也正是我在教學活動中尚未體會到的。

記得《向孩子學習》一書中,有這樣一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題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敘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在一個炎熱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親決定去鎮上買雪茄,一上車子,就發現兩個女兒已經象女皇般的坐好了,並異口同聲地宣佈:“我們也要去。”到了鎮上,父親下了車,並告訴女兒,待在車裡別走開,臨走前女兒請求道:“買一個蛋筒冰淇淋,好嗎?爸爸?”,那位父親沒加思考地脫口而出:“我沒有錢”。

當那位父親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時候,幾乎已經把剛才兩個孩子的要求忘得乾乾淨淨,父親開啟包裝著的雪茄,抽出一支,想點燃它,打了好幾下,沒打著,這時,小女兒細小卻無比傷感且直率的質問;“爸爸,你怎麼有錢給自己買雪茄?就沒有錢給我們買冰淇淋?這個問題讓那位父親慚愧而且無法回答,後悔、懊惱之情溢滿了整個心靈。那位父親鄭重的說道:“是我搞錯了。我實在是有錢買冰淇淋。要什麼味的?”

當那位父親拿著2支冰淇淋回到車子上時,他吐掉了雪茄,因為此時雪茄的味道已經變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後,那位父親竟然奇蹟般的戒掉了煙。在這個小故事裡面,孩子一句無心的話,讓自己的父親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受到了一次心靈的震撼。孩子這句無心的話,充分體現了孩子純真的一面。完全沒有惡意,完全沒有想到會有什麼後果,但正是這份純真讓給自己的父親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課,也正是這一份純真給我們讀者上了一堂有意義的人生之課。

的確,現在的我們長大了,腦子複雜了,思維空間大了,但往往卻丟掉了寶貴的純真。純真你還有嗎?悄悄的問問自己,失去了,別擔心慢慢把它找回來,擁有了記得要珍惜,讓我們用一個純真的心,生活著、工作著,享受著。

標籤:讀後感 學習